更新日期:2010/12/08 00:26:11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觀修集要 修習念死無常
三有無常同秋雲,
眾生生死等觀戲,
眾生壽行似空電,
如崖瀑布疾疾行。
三、修習念無常
前行:
觀想在自前虛空,真實明現著極為莊嚴,寬廣之蓮座,其上端坐著體性是具恩上師,外相現為釋迦世尊,世尊相好莊嚴,身色金澄,身著比丘三衣,右手結觸地印,左手結等持印,左手持缽,缽中甘露滿盈,在無漏的智慧光蘊中結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憶念著世尊真實圓滿具足佛身、佛語、佛意及利他事業功德。
觀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顧著我與人生,並以圓滿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無量眾生;世尊的的周遭則環繞著無量無數的菩薩海眾,及一切清淨傳承的具相祖師,為大乘僧寶:在諸佛菩薩及祖師心中,皆具足滅道二諦之大乘法寶,前方真實明現著大乘三皈依境,內心由衷憶念著佛是皈依導師,法是正皈依處,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著請觀想在自己的後方,則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親債主、六親眷屬以及無量無數的輪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無量的苦集二諦,憶念其情況心生不忍,內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慈悲心。現在以上信三寶、下悲有情的意樂,在尊貴的三寶前,至誠發願:得暇身必須利他,為能圓滿利他必須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學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為動機,帶領眾生一起來淨除罪障、集聚資糧,學習與修習念死無常,祈能如理思維,真實修行,得到相應,並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帶領眾生,至誠向前方三寶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
自系不淨牢獲中,應知有情亦如是,
緣諸眾生起悲憫,勤修無上菩提道。
勝菩提心珍貴寶,未發起者令發起,
已發起者不衰退,祈願輾轉得增上。
正行:
經由外緣依止善知識聽受正法,內緣自覺暇身義大難得,勸取心要,進而必須憶念我的暇身無常——修習念死無常,《涅槃經》說:
[ 一切耕種之中秋實第一,一切足跡之中象跡第一,一切想中無常想是為第一;由是無常想,能滅除三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
這是說,世尊初轉*輪時先說無常,世尊示現涅槃時說無常,意即最殊勝的教法或教法心要就是念死無常,因為只為今生,所修所學皆非佛法;若不具無常想,便很難為了來世令心轉向佛法,更難生起各種證量。能令自心趨入佛法的修行,念死無常向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無常經》也說:
[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衰變;強力病所侵,無人免斯苦;假使須彌山,盡劫皆壞滅;大海深無底,亦複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卷。]
明顯說明瞭,不論是有情世間或無情器世間都是無常性、變滅性的本質,任誰也不能改變諸行無常的真理。若從修學次第的角度看,依此暇身成辦利他成佛的法業,必須去除我執、摧滅我愛執;在去除我執、摧滅我愛執之前,則須先行摧滅常執、捨下今生貪著,能夠摧滅常執,捨下今生貪著才能希求來世的義利,故應先行思維此世不能久住,憶念死無常。
一、 思維念死無常的種類:
1、生住異滅的粗分無常——指有情五蘊的生老病死及器世間的
春夏秋冬節氣變化等,或稱續流無常。
2、刹那變滅的細分無常——指一切有為法在已生未滅之際,刹那刹那無以安住,皆有滅性的本質(即有為法的第一刹那在其第二刹那已經不存在),或稱刹那無常。
當下所應思維的是粗分無常,亦即證得我的粗分無常。
二、思維念死無常的功德,分為六種:
舍現世——若常思維自身的無常,就易於捨下不過百年的
今生利益的貪著,而以長遠的來世利益為主,為來世作準備。
去常執——有為法的本質本具變滅性,不可常保;應知有
為諸法的實況是:恒常不正常、無常才正常。我們由於無始以來已經習於顛倒執取諸法永住、恒常,因此當無常大鬼來時便無力反抗。在無常的洪流中萬物顯得短暫易滅,儘管渺小危脆如我者迄今仍然不能自主或不受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經由不斷地思維,憶念我很快即將面臨死亡,確實是去除常執的最佳方法。
心修法——即是經由不斷地思維、憶念我很快即將面臨死亡,導生時不我予,就能初期生起迫切趨入修行的想法,如祖師說:若能開啟無常慧眼,則能見惡業苦果,能救護惡業苦果,能皈依三寶、奉行業果,由是生起一切善法。
清淨修法——由於時不我予而殷切希求,自內心思不僅易於轉
向佛法,且在修法的中期也能常保清淨動機令修行持續,沒有染汙,不以世間八法或為短暫不實的名聞利養而修法。
貫徹修法——除了中期能夠清淨修行,沒有染汙之外,且能令時
無間斷如理精進,不再施延、懈怠、放棄,後期也能堅固貫徹、修行圓滿。
安樂而死——由於真實相應念死無常,平常即已數數串習,貫徹
修習與相應正法,使得臨命終時已有了萬全準備,能令身無痛苦貪著,心無怖畏憂惱,就像反掌折枝那麼容易,也像遊子歸家那麼欣喜地安樂而死。
如上述,修習我的生死無常,使能感得諸多功德與利益,愚鈍如
我者,此時不修又待何時呢?
三、思維不念死無常的過患?
反之,若不數數串修我的生死無常——也就不能捨下現世、不
能去除常執心、不想修法(只想修世間法)、即使修法也不清淨乃至不得貫徹,臨命終時只有四個字——[ 憂惱而死 ],故應善思不念死無常的過患,不得不修,令心有所轉動,決定趨入修法。
四、思維發起何種念死無常之心:
雖然必須修習我的生死無常,但應發起何種心而正修習呢?
眾所周知,一切有為法——如命根(或五蘊)、親眷、財富等都
是因緣所生法,有生必有滅,所以並不是以這一期生命的終將壞滅而生怖畏,而是應該對於來世道糧匱乏感到怖畏。也就是說,在未死之際尚未行善,累積來世道糧(如不行佈施、不修忍辱、不善持戒等),致令來世不能感得善趣或尚未累積解脫成佛之正因——對此應感怖畏。
提婆菩薩《四百論》也說:
[ 誰能念死,決能修行,如是有情,死是無恐。]
這說明瞭,任誰修行即有資糧,任無修行,再多的財富、親眷,一樣也帶不走。因此修習念死無常而害怕,是害怕沒有修行就死了,而不是怕死,故應致力於發起如是念死無常之心,生起念死無常的證悟為要。
五、思維正行修習念死無常之理,分三:
那麼,什麼是念死無常的正行修習之理呢?
正行念死無常的方法有多種,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的不共口訣則是:三根本、九因相、三決定,依此修習念死無常。
⒈ 思維決定必死,理由有三:
① 思維死主(閻羅死主)決定必來,沒有任何因緣能令退卻
阻擋——總的說來,不論投生何時、何處、何種身份,一旦業報已盡,死主並不能以諸財物行賄、以高官權勢交換、以千軍萬馬抵擋,或以最新的醫學技術等等外物治療而免,甚至於至誠祈求三寶、上師、廣發大願也都無力挽回;也可以說,死時國王放下政權,乞丐放下手杖,必死無疑,無一例外。故應時時憶念周遭親友的無常以為借鑒,提醒自己必然是下一個死者,深知決定必死。
② 思維壽期有減無增——有說:
[ 放逸之中人壽過,餘壽現如油盡燈。]
意思是:在放逸當中壽命遞減無增(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就如燈油燃盡時油燈也就熄滅了,不再明現亮光一樣(喻如死期漸次、刹那逼近)。在這世間,不論是認識或不認識,下一秒、下一分、下一時、下一日、下一月、下一年也都必然有人離開人世,現世還活著的人,百年後也決定必走。這點,誠如第七世DL喇嘛說:
[ 大德多歸清淨刹,父母親眷終別離,壽長終至百歲中,無一存在決定死。]
《廣大遊戲經》也說:
[ 三有無常同秋雲,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似空電,如崖瀑布疾疾行。]
意即,三有輪回的眾生如秋天的雲,如同觀看戲劇節目——這是說明粗分無常;也如同空中的閃電,如同速疾的瀑布流水,一刻也無以永住——這是說明細分無常。生命其實也如屠場中待宰的畜生,每一刹那都更接近死亡;天增歲月人減壽,明天不死只是拖延,並不是長壽,最後一天很快就要到來了。
③ 思維生時也無暇修法——自內思維在暇身存活之際,事實上,曾幾何時如理如實善用閒暇而投入修行?至終兩手空空,兩腳一蹬,不得不悔恨而走(悔不當初)。祖師曾說:
[ 少時心依父母,壯時心系妻兒,老時心憂兒孫,一生無法可修。]
又說:
[ 不知不知二十年,想要想要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一生歷史如是矣。]
這是指人生的寫照,例如年少不具善根,無知過二十年;二十到四十歲之間忙於家計,想修行也力不從心,唯能業餘學佛;四十到六十歲世間法有點成就了,便忙於養生,但已耳不聽、目不明、記憶衰退,不堪學甚深教法,有心無力;最後唯有徒增遺憾,如此而過一生。師長也說:
[ 十歲談玩,二十歲談情感,三十歲談工作,四十歲談子女,五十歲談健康,六十歲等死。]
再如伽喀瓦大師說:
[ 一生若為六十歲,扣除睡眠、受食、雜務、散亂,真能精勤于修行時間,不超過五年。]
由上教說與事例,應想我決定必死,因為閻羅死主無緣可擋,必定到來,我的年歲有減無增,即使有心也無暇修行而必定死亡。
先想外在器世間無常,再想內在總的有情世間無常,又想他人無常,最後則想自己也無常。既是決定必死,那麼死時會是什麼模樣呢?
接著應予串修不淨觀,修死相法——即以活心修死身之法,觀想自身已成死屍,漸而潰爛為畜生之食物,內心生起真實已死的感覺,如是修法有力激發必死與必如此而死的定解。—— 由此思維,決定修法。
⒉ 思維死無定期,有三:
思維南瞻部洲眾生壽量無定——人道雖有四大洲(指東勝
身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八小洲,但如《俱舍論》說:南瞻部洲的眾生因業力故壽量不定,劫初時人壽無量,劫末時人壽平均只有十歲,這是目前現見的經驗和事實。而且,黃泉路上無老幼,有的胎死腹中,有的一初生即告夭折,有的幼兒時死,有的青年時死,有的壯年時死,有的老年時死,不一而足,誰也不例外,因為壽期無定故。
思維死緣極多,活緣極少——且活緣可能變成死緣,例如
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享用(醫藥、飲食、汽車、房子等),這些看來都是生活的順緣,也是必需品,但是卻也可能變成死緣(如藥物過量致死、飲食不當、車禍意外、地震屋垮、運動過度等)。其實生命本即危脆,如燈處風中不停搖曳隨時熄滅一般;當思維經上說:
[ 人命極無常,猶如拍手聲。]
說明瞭,死緣遍一切處,每天想來一定是我的最後一天而不是
還可以長住久安吧!因為死緣極多故。
③ 思維身軀危脆,死無定期——即當身體的四大調合(指地水火風平衡,相安無事),才得以安康,一旦四大不調即面臨了或病或老或死的危脆生命型態,甚至被一根微不足道的荊棘刺傷,就得病致死。《八大人覺經》說:
[ 生死無常,國土危脆。]
這都是顯而易見的事實,身軀危脆的寫照與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由上,思維我的壽量無定,死緣極多以及身心危脆,所以死無定期。事實上,雖知有生必有死,卻不知何時會死,不知明日與來世何者先到,沒有人可百分之百保證我今日不死;今日就死太短壽,明日不死就太長壽了,故應生起我即將面臨死亡的定解。——由此思維,決定現即修法。
⒊ 思維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理由有三:
當面臨死亡時,只有生前在心續上所安立的善業習氣令臨終無障礙,來世增上。究實言之:
① 死時,親眷猶如雲聚散,生前所執愛親友雖然如侍在側團團圍繞,也無一可伴我而去,我顧不得他,他顧不得我,只是獨生獨死而已,如《地藏經》說:
[ 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是說即使是父子——再好的關係,再深的情誼也都不會是永遠的,一切畢竟壞滅舍離;我為他造業的親人消逝了,我為他造業的敵人消逝了,連造業者的自己也都消逝了,唯有自己孤獨地去償受業報。
② 死時,財物受用如夢華,今生的歸今生,來世的歸來世,生前所積聚的財富分毫也無法攜帶(所帶走的大概是生前為創造財富而造的惡業吧)。[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今生如旅館,身體如旅客,終須舍離一切身外之物,何況財富?唯一的補救方式或許就是以諸財物上供三寶、下施有情,將財物轉為累積來世功德的助緣。
③ 死時,最執愛身終須舍,無論是願意或是不願意,從結生到現在極其珍愛的身軀也都必須舍離,生前再怎樣保養裝飾最後只不過屍骨一堆,虛幻身軀已被火燒盡了,土葬則成蟲塘魚的食物。如此想來,死時一切無用,唯有佛法,能在心續上安立善根種子及習氣對來世才有真實利益。——由此思維,決定唯一修法。
要之,由正修習念死無常,有力推動自己修法行善,因此由造善業而得善念往生,來世感得善趣,即使沒有解脫成佛,也不致於墮入三惡道。繼而,來世依著往昔所積的善業習氣亦得值遇殊勝教法因緣,繼續修行增上;得以如此,就能一生又一生由樂而樂,由善而善了,或許這才是真正有益的親友與財富吧!如雲:
[ 應舍此世諸事物,常時思念死無常,濁世人壽如空電,現應即時勤修學。]
又雲:
[ 思暇滿不浪費,念無常做準備。]
因此,應該在不斷變化、不能止息的無常中得到覺悟。這世間的一切正為無常大火所燒,何處是清淨自在的所在,何處又是一個無苦無懼、無憂無愁的心靈境地呢?顯然地,由數數修習我的無常,便不應再顛倒無知地以為我的時間與機會還多得是,便不應再拖延再虛耗今生無義的紅塵世事——世事如湖水的波紋,一波未止一波又起,紛紛擾擾永無止期;應趁著自己有暇、有心、有緣、有信心、有能力、有自由意志時修學正法,趨向修行,轉動內心(令心流成法流),這才是念無常做準備之義(即為來世準備遠行的道糧)。
六、 修習念死無常的生起之量:
依著如是修學,能油然生起捨下現世的想法,以來世為重;油然生起怖畏無常的心念,趨入正法的修學。
後行:
觀想前方明現著大乘三寶皈依境,後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
此修習念死無常的功德,回向自他眾生成佛,自他心續得生修習念死無常的證量,成就三士道功德。並將此學習道次第教法的殊勝功德,以清淨動機廣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師、南傳、藏傳、漢傳的師長都身心安康、常轉*輪。
回向南傳、藏傳、漢傳的聖教,久住世間。
回向不同道場、團體、寺院法務興隆,以法攝眾。
回向三寶慈光遍入眾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場修學不同法門的佛弟子,皆能依法調心。
至誠回向遍虛空、盡法界一切有情離苦得樂。
回向我等能早日發起愛他勝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識,圓滿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沒有障礙。
一切諸佛菩薩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誠感恩上師、三寶、眾生的恩澤。
觀想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無微塵許的自性。
惟願父母眾生具安樂 惟願一切惡趣恒為空
任彼菩薩于何地安住 惟願彼等諸願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