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02/14 07:10:40
宗喀巴大師
尊貴達賴喇嘛尊者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廣論 十八天教授 第四部分 共中士道 希求解脫

宗喀巴大師著 達賴喇嘛尊者講授

第四部分共中士道

希求解脫

敬禮勝尊具大悲者足

  如是隨念當死及思死後墮惡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厭舍現世,於後善趣發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業果,勵力斷惡修善,則能獲得善趣妙位。然非以此便生喜足,是令發起共下士之意樂及發共中士之意樂,厭舍生死一切事已,依此因緣而發大菩提心,引入上士。故于此中,須修中士之意樂。所謂雖得人天勝位,然仍未能出於行苦。若即于此執為樂性,實為顛倒。故于真實全無安樂,其後定當墮諸惡趣邊際惡故。譬如有一無間定當墮於懸險,現於險崖暫為休息。《入行論》雲:「數數來善趣,數受諸安樂,死後墮惡趣,常受極大苦。」《弟子書》中亦雲:「諸常轉入生死輪,而於暫憩思為樂,彼定無主漸百返,漂流等非等諸趣。」故於善趣亦當厭患,猶如惡趣。《四百論》雲:「諸智畏善趣,等同奈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遍皆無。」《攝功德寶》中亦雲:「諸具貪生死意恒流轉。」《弟子書》中亦雲:「如如于諸趣中起樂想,如是如是癡暗極重厚;如如于諸趣中起苦想,如是如是癡暗極微薄;如如修習淨相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焰極熾然;如如修習不淨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焰極殄息。」此說從無始來,執著三有盛事為樂,增益串習諸淨妙相。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淨相,彼等便息,若不修習便增癡貪,轉諸有輪,故修諸有過患為要。

 

《菩提道矩論》于中士道的時候有說到:“背棄三有樂,遮止諸惡業,但求自寂滅,彼名為中士。”下士夫先認為獲得後世的增上生是最究竟的意趣,但後來知道即使是在人天善趣,仍然是業和煩惱所生,畢竟還是在生死輪轉裡面沒辦法真正解脫。認知其意之後,“背棄三有樂”,完全地放棄世間所有的一切,無論善趣和惡趣,凡是由業和煩惱所帶來的一切都放棄。“遮止諸惡業”,中士夫不只是遮止三有樂,同樣一併遮止煩惱和煩惱的主因—根本無明。“但求自寂滅”,完全消滅墮落輪回的因緣,才有辦法真正獲得永恆寂滅痛苦的安樂境界。把自己的寂滅作為追求目標,“彼名為中士”,這樣的人我們稱作中士夫,此道我們稱為中士道。

 

雖然對於惡趣業果等的種種思惟,使我們想要去獲得後世的善趣,而且也真正可以得到後世的增上妙味,但我們不要以此為滿足,還要發起共中士心,厭舍生死一切事,這樣才有辦法真正生起大菩提心,進入上士道,成就一切遍知的最究竟果位。雖然我們獲得了人天增上生的功德,但人還是在行苦當中,真實說來並沒有真正獲得永恆安樂,我們現在只是在懸崖旁邊暫時獲得歇息而已,還會隨著業和煩惱所轉,後世再墮入三惡趣。所以即使是獲得了增上生,我們也要去思惟增上生的過患。一個真正的智者,他看三界任何一處都和地獄一樣痛苦,因為一切都被業和煩惱所轉,無有自在。我們無始以來,在輪回裡面待得太久,已經習慣把輪回中的安樂顛倒執為真實的安樂,實際上它是一種苦相,如果我們不把它視作是痛苦,就永遠也不可能從輪回當中獲得脫離。所以,我們要再再思惟,輪回是苦,凡是被業和煩惱所轉的一切法都是苦性。

 

共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一、正修意樂,二、彼生起之量,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初中分二:一、明求解脫之心,二、發此之方便。今初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複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系縛。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別,謂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處門,謂胎等四,即於其中結蘊相續,是系縛之體性。故從此脫,即名解脫。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脫之心。又此解脫,非為惑業諸行生已息滅。以諸生法,于第二時定不安住,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故若未生對治,當于未來結生相續。由其發起對治力故,結生相續即便止息。

 

什麼叫做解脫?我們時常會聽到“有寂”這兩個字,“有”是說三有,“寂”就是寂靜。或者又有說輪回與涅槃、輪回與解脫。我們要瞭解解脫,先要瞭解有一種系縛,把我們綁得緊緊的,這就是輪回,也叫做三有。由什麼綁住?綁住誰?於何處綁呢?由業和煩惱死死綁住,綁著我們—被業和煩惱所控制的眾生,使我們無有自主地必須要去取有苦蘊的身心,因其本身是行苦,所以會帶來壞苦、苦苦,讓我們一直在三界或說六道或說四生當中無有間斷地輪轉。六道中阿修羅和天人歸為一類的話,就是五道眾生。四生是以生門而言,包括胎生、卵生、化生及濕生。由系縛而獲得脫離,故稱解脫。我們也要瞭解由何而得解脫?誰解脫?於何處解脫?由瞭解諸法究竟性質空性的智慧,來破除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無明所執是有自性,而認知諸法究竟性質的智慧所瞭解的是無有自性,所緣相同,所執正相違。消滅了煩惱,煩惱就不會再去滋潤業了,或縱使有業也沒有辦法感果,於是就不再被業和煩惱無奈而轉去取近取苦蘊了,由此獲得解脫。解脫者是原本被業和煩惱所縛的補特伽羅,是從心上獲得解脫,依由對究竟實際狀況的認知,而從對實際狀況不瞭解的顛倒執中脫離。

 

解脫,是業和煩惱的息滅,但要知道“息滅”有不同的含義。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每一刹那都在轉變性質,第一刹那時的事物在第二刹那時就已不存在,也就是說第一刹那時的事物在第二刹那時息滅了。業和煩惱的息滅,是因為業和煩惱無常,但解脫並非是第二刹那時的事物不再存在了就是解脫,不是的。如果解脫是這樣子的,煩惱的平息就不需要任何的精進了。因為任何的有為法于第二刹那時都不會安住,那我們早就獲得解脫了。所謂系縛,就是必須無有間斷地、無奈地去承受後世的近取蘊身心。欲求能脫此系縛,即是希求解脫之心。意識的續流會一直持續下去,不會間斷,也沒有辦法去阻擋。意識流本身並不會帶來生老病死,但如果意識流被業和煩惱控制,就會受到污染,我們就必須去投生、必須去無自主地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輪轉。這種意識續流的污染,是可以獲得脫離的。真正的解脫,就是透過對治的力量,使業和煩惱永遠不會再生起。如果沒有生起對治,業和煩惱還會繼續再生起,那就還未解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