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8 00:14:54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觀修集要  修習共下士道

以諸意樂加行勤依止,

依師法行誠為妙善稀有,

義大暇滿寶筏難得而易失,

業果甚深,

見知惡趣苦難忍,

乃由骨髓深處虔敬皈依三寶尊,

祈願加持如理斷惡修善行。

七、修習共下士道

前行:

觀想在自前虛空,真實明現著極為莊嚴、寬廣之蓮座,其上端坐著體性是具恩上師,外想現為釋迦世尊,世尊相好莊嚴,身色金澄,身著比丘三衣,右手結觸地印,左手結等持印,左手持缽,缽中甘露滿盈,在無漏的智慧光蘊中結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憶念著世尊真實圓滿具足佛身、佛語、佛意及利他事業功德。

觀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顧著我與眾生,並以圓滿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無量眾生;世尊的周遭則環繞著無量無數的菩薩海眾,及一切清淨傳承的具相祖師,為大乘僧寶;在諸佛菩薩及祖師心中,皆具足滅道二諦之大乘法寶。前方真實明現著大乘三皈依境,內心由衷憶念著佛是皈依導師,法是正皈依處、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著請觀想在自己的後方,則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親債主、六親眷屬以及無量無數的輪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無量的苦集二諦、憶念其情況心生不忍,內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現在以上信三寶、下悲有情的意樂,在尊貴的三寶前,至誠發願:得暇身必須利他,為能圓滿利必須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學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為動機,帶領眾生一起來淨除罪障、集聚資糧,學習與修習共下士道之理,祈能如理思維,真實修行,得到相應,並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帶領眾生,至誠向前方三寶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

自系不淨牢獄中,應知有情亦如是,

緣諸眾生起悲憫,勤修無上菩提道。

勝菩提心珍貴寶,未發起者令發起,

已發起者不衰退,祈願輾轉得增上。

正行:

一般而言,所有三藏法義的精髓或心要,即是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道體完整,體性無誤,次第井然,數量足夠,且以前前而後後的次第,無誤圓滿地安立整個佛道。

就次第上,修學佛法最初必須摧滅今生貪著,因若不摧滅今生貪著,心雖入法,不成真正的學佛者;若只摧滅今生貪著,畢竟不解脫,因為惑業所感的今生與來世仍為輪回所攝與系縛,故應進而摧滅來世貪著;若只摧滅來世貪著,不摧壞自利作意或我愛執,也畢竟不成佛,故應最後摧滅對輪回及涅槃的貪著。因為成佛的上因在於大乘的利他心,只是堅執著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心,佛道極難圓滿。

此中,摧滅今生貪著的方便,便是下士道修心;由於這也是欲求解脫者,成佛者所須共學,故也稱之為共下士道修心。

下士道修心,即是怖畏自己來世墮三惡道,基於怖畏受苦而欲求脫離,並為來世繼續增上,故而修學如何遮止與成辦的方便。意即,應思維自己的無常、三惡道苦、真實皈依三寶以及奉行業果,如此乃至究竟生起功德,來世即得繼續感得輪回的善趣 ―― 人天果報。

中士道修心,則是摧滅來世貪著,必須厭背輪回苦希求解脫樂;經由思維自己的四聖諦、十二因緣而策發脫離輪回苦、欲求解脫樂的出離心、由出離心推動修學解脫道的方便 ―― 主要在於勤修增上三學戒定慧,如此乃至究竟生起功德,根斷輪回根本無明而得解脫。

最為殊勝圓滿的,是緣念法界有情,不論意樂是報眾生恩或是令自圓滿功德,皆鬚髮起菩提心,受持菩薩戒,修學菩薩行,圓滿福慧二資糧,斷除煩惱障,所知障而證得佛果,此一修行內容即稱為上士道修心。

那麼,為何必須修習共下士道或人天乘法呢?

如前所述,真實為了利他成佛,來世必須感得善趣所依繼續修行。解脫成佛並非一世成辦,不解脫就輪回,輪回只有惡趣與善趣:若投生惡趣,想繼續修行就很難了,因此修學共下士道或人天乘法顯得格外重要。

共下士道修心的目的主要既是為了利他成佛,那麼應該修習哪些法類呢?

首先,應思維修學的外緣為依止上師,內緣為具足暇滿;其主修品則是修習自己的生死無常、三惡道苦、真實皈依三寶、如實奉行業果、懺悔往昔諸惡業等。

最初,依師之理為道的根本,因此對法緣師長不論有沒有依止(要先觀察再依止),須瞭解上師所應具有的十種德相、即:具有三學功德、多聞、通達實相、功德勝己、善巧說法、具悲憫心、勇猛精進、教化有情沒有疲厭 ―― 具足此十種德相的師長最為圓滿。或者即使不具十德,只要起碼具足功德勝己、輕現世重來世、利他勝自,亦可作為依止。

接著思維做為弟子的我、能令師長攝受教化必須具有的弟子相,即須正住 ―― 不墮黨類;具慧 ―― 有能力分辨善惡說;希求 ―― 為修、為證而學的意樂;敬法及法師 ―― 對所說法及說法法師具恭敬心;善攝心聽 ――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在師徒皆具條件下,即可善為依止。

進而應思維依止上師的八種功德及不依止上師的八種過患,由功過對比,生起我決定依師

再者思維,依師已若不如理依師,如嗔心、譭謗、輕蔑上師等,此類過失極大,故生起我決定如理依師。

那麼,必須如理依師,主要是指什麼呢?―― 主要是具足清淨意樂與圓滿加行而依師。

什麼是清淨意樂呢?即以總的華嚴九心 - 如孝子心、金剛心、大地心、輪圍山心、世間僕使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及船心的意樂依止。個別上,對於為我講說佛法、指導修行的上師應具信心與恭敬,也就是見功德生信心,修根本淨信;念恩澤生恭敬,修念恩生敬。此中根本淨信,是指觀師如佛、觀師即佛。

那麼不觀師過,必須觀師如佛的理由是什麼呢?因為佛經曾有授記 ―― 於五濁惡世時,佛會示現凡夫相的上師來度化眾生;上師是諸佛行事業的執持者;諸佛菩薩永不放棄眾生,而我也是眾生之一,現在誰不放棄我呢?就是我的上師,因此我的上師是佛;如果看到上師是佛;如果看到上師過失,則應想這是自己的業不清淨的投射所致,其實上師哪有過失呢?深刻思維,決定上師是佛。

思維上師值得念恩生敬的理由 ―― 觀待我而言,釋迦佛的恩澤勝於一切諸佛、上師的恩澤勝於釋迦佛,因為釋迦世尊教法流布世間,上師則是直接宣說世尊的教法於我者,內在教法的安立唯一就是來自於上師的教化,故恩澤極重;

上師對我有建立道場、提供道糧、資具、教材等攝受恩;不僅如此,上師對我也有說法恩(施法恩),因為我性情頑劣、愚鈍無知,或許剛從三惡道出來、上師卻將飽學精修的教授、所集攝的教理毫不保留地全盤托出,這一切都是上師的恩澤;

上師對我有加持心續之恩 ―― 乃是由於上師將所修功德日夜回向,施樂受苦,祈願不已,加持改變了我的心續;此外,上師為了度化我,刻意示現三毒熾盛、充滿缺失的凡夫相與我合光同塵,實際上是悲心猛利,永不棄舍,為攝受引導我,故而示現凡夫相,由此更須念恩起信生敬。

至於加行,則應行令師歡喜三法行 ―― 即以內外財供淨罪集資;身口承事上師的佛法事業為其助伴;意念上依教奉行。如此,經由意樂清淨與加行圓滿而如理依止,能於一切時、一切處生起自然任運地視上師即佛、佛即上師、師佛無二無別的覺受,並全依師學法,依法而修,依修調心,依調心得安樂。

既然外緣具有師長的攝受與教化極為重要,則應進而思維、自覺已得內緣暇滿人身而勸取心要。所得的暇身何等珍貴,那為什麼是暇身呢?原來是依於宿世福報及上師三寶加持的恩澤,現在才感得離八無暇、得十圓滿的人身。

什麼是八無暇?就是人道四種無暇 ―― 投生邊地、五根不足、邪見、佛不降世,再者是非人道四無暇 ―― 投生地獄、餓鬼、畜生、長壽天。我今皆已遠離此八無暇,也可說去除了堪能修學佛法的主要逆緣。

不僅如此,同時,也具有修學佛法的順緣十種圓滿,亦即:五自圓滿 ―― 善得人道身、生於中土人道、五根具足、未曾造作五無間業、淨信三藏 ―― 具此五自圓滿。五他圓滿 ―― 即值遇諸佛降世(或由善知識取代),說正法、法住世、法住隨轉、他具悲憫。如是,思維我已獲得了離八無暇、得十圓滿的人身,何等珍貴慶倖,應自隨喜,生起修法的決定。

接著,思維已得的暇身何等義大。思維我的暇身堪能受戒,依於戒法的相續具足而得利益,善業由此增長廣大,故為刹那義大;思維我具足堪能修學正法的身心,每日每日易於修集功德,故為日日義大;

我堪能成辦來世不墮三惡道的因而得增上生,如能行佈施、持戒、忍辱等,故為短暫義大;

甚至可依暇身修學解脫,成佛之道,感得決定勝,故為究竟義大。由思維已得暇身義大,內心便不再以今生的短暫利益為主,生起堪能修法的決定。

最後,思維暇滿難得。從譬喻上思維難得、數目上思維難得、本質上思維難得以及因上思維難得。既然難得而易失,故不能再浪費,必須依難得的暇身立即投入修行,生起立即修法的決定。所謂思維暇滿不浪費,應把握暇身修學菩提道次第教授,勸取心要。

依暇身勸取心要,主要在於修學三士道教授,當下所修為共下士道,即是從憶念生死無常而始。思維我的暇身無常決定必死,當死主來臨時,任誰也無力抵擋;壽期有減無增;且存活之際也無暇修行,有生必有死,由此思維,決定修法。

進而思維死無定期 ―― 想想:我這一期生命何時結束無法預知,因為南瞻部洲有情的壽量無定;死緣多活緣少,活緣亦可轉成死緣;身心極為危脆。我此暇身今日死太短壽、明日死太長壽,由此思維,決定現即修法。

最後思維臨命終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 ―― 包括我生平辛苦累積的財富,分毫也攜帶不走;即使親人圍繞助念,也不可能共赴黃泉;與生俱有的身軀亦當棄舍,燒盡成灰,凡此即如《佛子行三十七頌》說:

[ 長伴親友遠離別,勤聚財物終棄捐,識客且遺身舍去,舍現世心佛子行。]

顯而易知,唯有正法習氣,善業種子對我的來世有益,由此思維,決定唯一修法。

如上思維自己的無常,念無常做準備,準備什麼?準備來世遠行的道糧,由思維無常、推動自心能令趨入正法的修習。

既然生命無常,且死無定期,何時死?以何方式而死?自己根本不能做主,且死後不會一了百了,仍以業力繼續輪回投生;我無始以來所積造的善少惡多,極可能墮入三惡道,故應思維我的三惡道苦。

若墮入地獄,則有八熟地獄 ―― 有等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燒熱地獄以及無間地獄,蒙受種種的苦受與業報;有近邊地獄 ―― 糖煨地獄、糞屍泥地獄、劍刃地獄以及廣大河地獄;八寒地獄 ―― 有皰地獄、皰裂地獄、歇哳占地獄、郝郝凡地獄、虎虎凡地獄、青蓮地獄、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以及孤獨地獄 ―― 則在山間海邊都有。這些都是我可能投生之處,將受種種猛利眾苦。

思維我的餓鬼眾苦 ―― 有內障苦、外障苦以及內外障苦兼具者,皆須長劫蒙受饑渴之苦,不聞三寶名。

思維我的畜生道苦 ―― 有吞噬苦(同類之間的互相殺害)、愚癡苦、冷熱苦、饑渴苦、被使役殺害苦,將受無量眾苦。

應如上述深切思維我的三惡道苦而產生極大怖畏、尋求教護而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因 ―― 即是一心怖畏我與有情的三惡道苦,深信唯有三寶能予救護,故猛利欲求投靠,皈依三寶。

那麼,應該如何皈依三寶呢?

首先應知三寶堪能救護眾生的理由,並非盲信,乃是由了知三寶確實具有能力救護我而行皈依。既然三寶確實具有能力救護,因此,現應修學生起皈依的方便。

那麼,什麼是生起皈依的方便呢?就是思維三寶的不共功德而啟發信心;應知三寶六種差別(因相、事業、信解、修行、隨念、生福)而皈依;直到盡形壽乃至成佛之際,誓願以佛寶為皈依導師(如醫生)、以法寶為正皈依處(如良藥)、以僧寶為皈依助伴(如護士),相信三寶必有能力療我心疾,令我圓滿佛道,如是皈依三寶;了知內外三寶勝劣,執內道三寶為無欺皈依處,從此以後不說有餘皈依處。

如是皈依,將生起四組的八種皈依功德,即:1.入佛子數、諸戒根本。2.淨除罪障、積集資糧。3.今生不受人非人危害、來世不墮三塗。4.隨順皆成,速得成佛。

既皈依已,於加行上即應圓滿皈依學處,也就是修學各三種各別學處 ―― 三種遮止學處;皈依佛不皈依外道、皈依法不損有情、皈依僧不與疑謗三寶者為侶;三種奉行學處;敬佛像、敬佛經、敬僧伽,同時,修學六種共同學處 ―― 隨念三寶差別功德,常行皈依、隨念三寶恩澤,常行供養、隨念大悲,令有情皈依三寶、任有何事啟白三寶、數數思維皈依功德,每日六次皈依以及不論遭受苦樂得失乃至戲笑命難也都不舍三寶,如此任運地憶持三寶功德,生起皈依的敬信心。

但是,生起真實無偽的皈依心理應圓滿皈依學處,主要就是奉行業果,因為這是世間清淨正見,是正式奉行佛法的開始,是得增上生的正因,也是成就三士道功德的基礎。

在奉行業果之前必先深信業果,了知業果之理 ―― 首先,應思維業的總的建立,如雲:

[ 世間異熟難思議,有情果報由因生。]

由此善為成立了業決定一切、業增長廣大、業不作不受、業作已不失的真理;姑且不論佛降不降世、眾生承不承認、業都存在不失,現應依於經論或聖言量的教說而深信,如理奉行業果。

個別上,修習共下士道即應斷十惡業道、行十善業道,集攝為身三、語四、意三的業行。又從事、意樂、加行、究竟等如其次第圓滿業道的四種條件上,遮止身業的三種過失 ――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遮止意業的三種過失 ―― 即不貪、不嗔(不損心)、不癡(不邪見),如理察覺而遮止。

如是認識十善惡業道後,接著思維業有所謂的輕重差別 ―― 即依個人的意樂、造業的物件、常作、未予對治以及業行本身而有差別;進而思維由於往昔所造的善惡業因,只要因緣具足必然就會感招三種果報 ―― 即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此中等流果、異熟果屬於正報,增上果屬於依報(如我此世所感得的不清淨正報與依報的現況)。並知引業與滿業的差別,以及何種業決定受(有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何種業不決定受報;臨命終時,則是依著重、近、串習、先的感果方式而受報。當如上述思維,心中決定 ―― 我必須在三寶前承諾力斷十惡業、行十善業,即感得現前增上生人天果報的安樂。

更進一步,思維我最初是為了利他成佛而修道,具有殊勝異熟八果所依身而持續修學佛道為佳 ―― 即具足壽量圓滿、形色圓滿、種姓圓滿、信言圓滿、自在圓滿、大勢力圓滿、丈夫相以及具大力者的圓滿條件。也就是說,不但得人道,且具有八種果報或條件而修行,具足不共業用,確是力量極大,故應造作八因三緣 ―― 即心清淨、加行清淨、田清淨、並不損有情、供燈施衣、摧伏我慢、舍心無慳、語業清淨、發願持行、樂丈夫相、施人濟福等法行、如此感得這八種果報或條件,能令道力廣增。

最後,應善思維業果中最極扼要的應行應止法,即:

總的,應相信善惡業必然感招苦樂果、相信佛語真實、愈是通達性空緣起之理愈是相信業果無欺、以及由意樂上斷惡修善。

個別上,則應深信只要因緣成熟,業必感果之理,故須努力懺除往昔已造諸惡業。思維無始迄今所造惡業無邊,常於三寶前作四力懺悔 ―― 即追悔力(懊惱認錯)、依止力(皈依發心)、對治力(依甚深經典、勝解空性、依念誦、依形像、依供養、依名號、依一切善法、行事懺或理懺的對治)、防護力(至誠在三寶前,承諾從今以後,盡可能不再造作惡業,盡可能造作善業)。如是前行依於追悔力與依止力、正行依於對治力、後行依於防護力 ―― 依於四力三行而懺悔即得淨除惡業,不感異熟。

總之,修習共下士道,乃是引導修習共中士道、不共上士道的方便,目的是為了證得我的無上菩提,圓滿利他。所以,我的所畏品是自他三惡道苦,所斷品是十惡業道,所修品是真實皈依三寶及奉行業果,所證品是來世的人天果位,尤其感得南瞻部洲的異熟八果,依此增上生輾轉依止大乘上師,修學無誤圓滿的大乘佛道,生生增上乃至成佛。

如理修學共下士道教授,是佛道的基礎,也是來世不墮三惡道的主因、頗為重要。因此實應勵力依教奉行,依法調心,令自身口意轉為善性的本質。

後行:

觀想前方明現著大乘三寶皈依境,後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習共下士道教授的功德,回向自他眾生能生起共下士道的證量,成就三士道功德。並將此學習道次第教法的殊勝功德,以清淨動機廣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師、南傳、藏傳、漢傳的師長都身心安康、常轉*輪。

回向南傳、藏傳、漢傳的聖教,久住世間。

回向不同道場、團體、寺院法務興隆,以法攝眾。

回向三寶慈光遍入眾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場修學不同法門的佛弟子,皆能依止調心。

至誠回向遍虛空、盡法界一切有情離苦得樂。

回向我等能早日發起愛他勝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識,圓滿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沒有障礙。

一切諸佛菩薩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誠感恩上師、三寶、眾生的恩澤。

觀想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無微塵許的自性。

惟願父母眾生具安樂 惟願一切惡趣恒為空

任彼菩薩于何地安住 惟願彼等諸願皆成就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