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6 09:05:44
學習次第 : 初階

菩提道次第修學  我見為一切煩惱之本 濟群法師

壞聚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皆屬於惡見的範疇。
  

壞聚見,又稱身見、薩迦耶見。壞為毀壞、無常之義,壞聚指五蘊色身,於此五蘊法上,妄生執取,計我、我所。認為我是常的,或者是斷的,則屬於邊執見。
  

 我見又有分別和俱生之分。分別的我見較易斷除,俱生的我見則很難清除。見道,主要斷除的是見惑。唯識宗談到,八地才捨棄阿賴耶,而非初地所能捨棄的。說明初地雖已斷見惑,但俱生煩惱還在起作用。
  

《道次第》中,將我見視為一切煩惱的根本,由此導致我貪、我嗔、我癡、我慢等。瞭解煩惱的種種表現,對修行很有幫助,從而有的放矢地對治這些凡夫心。如能結合《俱舍論》來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煩惱過患及生起次第,因為《道次第》的不少思想皆源於此。
   在煩惱的生起次第中,關於無明和壞聚見(我見)的作用有兩種不同說法,或認為是各別,或認為是一體。無明,是於事理等法無所明瞭,障覆真性。又因為不明真相,故產生我執這一錯誤認識。那麼,無明和我執究竟是一還是二呢?
  

唯識典籍中,經常運用的一個比喻是,將繩子誤當做蛇。因為沒有看清,所以將繩子當做是蛇,以此說明凡夫因未看清五蘊色身,故當做是。看不清事實真相,是無明的作用;把它當做是我,是我執的作用。所以,無明和我執可以理解為是一,也可以理解為是二。
  

我執,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而緣起法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眾緣和合而成,包括每個起心動念,包括內在身心和外在世界,其中既無我,亦無我所。經常作如是觀,就能淡化並逐步瓦解我執。我執是一種意識作用,或執著色身是我,或執著想法是我。其實,這純粹是人們賦予其上的錯覺。而這種的感覺,是凡夫根深蒂固的慣性。任何一個念頭產生時,背後都有這個在作用:我喜歡、我討厭、我要、我不要等等,幾乎是不假思索的。
  

我們要修行、解脫,就必須擺脫這一錯覺。如果隨此慣性擺佈,苦日子是沒有盡頭的。所有煩惱皆因我執、我所執生起,這種執著不僅在於意識層面,更深深埋藏於潛意識中。但第七識(末那識)本身不會修行,必須從第六識(意識)建立正確尋思及智慧觀照,也就是觀察修。觀察修達到一定程度後,引發現量的觀照。隨著觀照力量的不斷增強,第七識也將隨第六識的轉化而轉化。

200710月修訂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