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3 21:41:2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6/03 21:39:35   編輯部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31-2講)

癸二、正明修法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接下來講到了,在正修行自他相換的時候,應該要如何修呢?最主要就是反覆的去思惟,我愛執的過患,反覆去想愛他心的功德,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本文裡面說到,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我們真的為了離苦得樂這四個字,我們想盡任何的辦法,可是很可惜的,我們無論使用任何的辦法,為什麼都沒有辦法真正作到離苦得樂的原因是,我們是透過我愛執的方式,而去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因為它基本上、因地上已經錯了,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沒有辦法真正的離苦得樂,反而離樂得苦。如果我們還是要按照以前的模式,來繼續離苦得樂的話,很抱歉,永遠都是離樂得苦而已。因為它並非是正確的離苦得樂的因,如果因是正確的話,果絕對是正;可是因地上本身錯的話,我們再怎麼想要去校正他,也是沒有辦法了。所以我愛執能夠真正給予自己帶來安樂的話,今天我們應該是最快樂的,可是沒有。所以隨著我愛執走的話,永遠都是凡夫。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圓滿自他一切利益。如果我們的愛心不是愛自己,重點並非擺自己,而是擺他人,自己永遠屬於他人的第二角色的話,我們早已成佛,已經圓滿一切自他利益的事業了。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但是我們卻沒有這樣作到,所以我們再怎麼努力,可是都沒有辦法真正的滿足、真正的利益。

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所以從此我們了解到,為什麼無始以來到現在,我一直沒有辦法真正圓滿大利,最主要原因就是我愛執,在這邊作祟。所以從今起,我要視我愛執為我最主要的敵人,我要徹底的去消滅他,依照正念和正知,徹底的去消滅。而且消滅這個我愛執的唯一仇敵,最主要的力量來自於那裡?最主要是愛他心。所以每一個有情,都是促使,或者增長愛他心的助緣。所以每一個有情,只要是屬於他人,都是有助於消滅我內心的仇敵,我愛執的。所以我們要感恩每一個有情,屬於他人的這個有情。為什麼呢?因為唯有他人,屬於他人的這個有情,才有辦法幫助消滅我們內心的我愛執。因此我必須從心深處,去感恩每一個屬於他者的有情。如同《入行論》裡面有說到:

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在生死當中反反覆覆的,我們在輪轉,我的心啊!你只緣自己的利益,所以縱然經過如此多的生死大劫,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和力氣,真的絞盡了腦汁和心血,來成辦我們的安樂,可是到目前為止,你所帶來的只有痛苦而已。

《入行論》又說到: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如果我的心啊!你從以前就知道,原來愛他心才是一切利樂之源,我愛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本,而來真正的愛護一切有情的話,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今天現在的這個時段,在現在的時候,我們應該圓滿了佛所擁有的一切功德,不應該像現在一樣這麼的悽慘。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所以透過這種反覆的思惟,我們不再執取自己,不再隨著我愛執而走了。相反的,我們不只不隨著我愛執而走以外,我們更應該要把自己所有的善根、所有的一切,從內心深處布施給一切有情,為了什麼呢?就是消滅我愛執。

228頁)又施彼已即應利彼,不應於彼而行邪行,既然我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給一切有情的話,那就要利用這個臭皮囊,好好的去利益有情,不要再去作傷害有情的事情,故於身等應當滅除自利之心。又如同《入行論》裡面說到,如云:「意汝定應知,我的心啊!你要知道說,自為他自在,從今起我已經把自己的身,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給他人了,布施給予屬於他的有情了,除利諸有情,除了利益諸有情以外,我的心你從此就不要再去想其他了,汝今莫想餘。他自在眼等,不應作自利,我的眼睛也完全布施給他人了,所以不應該由自己的利益,為貪著自利來使用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五根,為什麼呢?因為眼等於利他,不應作邪行。」我已經布施給利益有情的事業了,我在此不會再用我的五根來造作一切的惡業,若見身等棄捨利他攀緣自利,或身語意而反於他作損害緣,應作是念而正遮止:此於往昔,亦曾令受無邊眾苦,現今若於相似利益而生錯誤,隨彼轉者當生大苦。

如云:「汝昔傷害我,已往可不諫,你以前隨著我愛執的緣故,所以不只你自己受到傷害以外,心隨著業和煩惱所走以外,你也把我拉到三惡趣的痛苦,所以我今天再也不聽信隨著我愛執的心。相反的,我要把你好好的抓住,我要把你供養給、把你完全奉獻給愛他心,看我的我愛執往那裡逃,我見汝何逃,應摧汝憍慢。我要把這個我愛執的心的這種傲慢心,完全徹底的摧毀,這是從我今天開始要作的事情,今汝應棄捨,思我有自利,我於餘賣汝,莫厭應盡力。所以從今天開始,我的心,你再也不要想說緣自己、或者緣自利的這個內涵了,因為我已經把你賣給了愛他心了。

放逸不將汝,惠施諸有情,汝則定將我,授與諸獄卒。如果今天我不把你交給愛他心的話,隨著我愛執的心,你啊!絕對會把我交給地獄的獄卒。所以與其你把我交給獄卒,還不如我把你交給愛他心,我在此不要讓心「你」,跟隨著我愛執走了。如是汝長時,捨我令久苦,今念諸怨恨,摧汝自利心。」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這麼長久的時間,我跟著你走,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凡夫,永遠都是痛苦。而且一有起心動念,都馬上隨著煩惱而走,所以最後造什麼呢?只有造惡業了。最主要是因為心隨著我愛執而走的緣故,所以我今天好不容易知道,最大的禍根是來自於我愛執,所以從今起,我要把你徹底的消滅,摧汝自利心。如是數思愛他勝利,當由至心發生勇悍,棄他之心未生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於他令發可愛、可樂、可意之相。

如昔於自愛樂執著,今於他所應令發起愛執之心,如云:「應執餘如我。」能發如是愛執有情,其因謂當念彼恩德,或見於自所作饒益。此復猶如見諸沃田善植種子,能結眾多上妙果實便極珍愛。所以我們知道,如果把往昔,就是以前這種我愛的心,轉移到他人的身上的話,我們將可以發起種種的善妙果實,我們將可以累積無比的善業,所以要好好珍愛這顆愛他心,如是若於有情福田植施等種,亦能出現時究竟一切利樂。若獲定解,亦起愛執,故於是等應當思惟。(229頁)入行論云:「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此如令諸有情歡喜頌說,若殺有情則能引其墮三惡趣,若救其殺能引善趣復得長壽,若於有情不與而取及施資財,發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惡趣。特緣有情乃得發心,為利有情始修諸行,是故成佛亦須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滿,當審思惟。所以有情的這個資糧田,我們好好的去應用這個肥沃的良田的話,我們可以累積無比的廣大資糧。但相反的,如果我們傷害有情的話,對自己來講絕對是苦果的。而且為了能夠成佛,我們必須要去圓滿一切六度才有辦法,要圓滿六度的話,必須要有有情,我們才有辦法圓滿六度。所以今天能夠成佛的功德,一半是來自於三寶功德田,另一半是來自於覺窩有情。覺窩就是至尊的意思,至尊有情,所以應當如是思惟。

如同釋菩提心論云:「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皆由於有情,作利損而生。若無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諸資財,梵釋及猛利,護世所受用,於此三趣中,無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獄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種,從損有情起。飢渴互打擊,及侵害等苦,難遮無窮盡,皆損有情果。」諸聲聞等果報下劣,是由未能廣行利他,諸佛獲得究竟果位,是由廣利有情而生,應思此理,不應剎那貪著自利。我愛執不只不能讓我們獲得成佛果位以外,就連生死的時候,也會帶來種種的痛苦。好不容易看到生死過患了,獲得了解脫的話,也因為由我愛執的緣故,所以讓我們果位也沒有辦法圓滿,像是小乘羅漢等,是因為我愛執的關係,所以沒有辦法圓滿自利。雖然他已經獲得了如此不可思議的涅槃功德,發起如此的精進力,有如此堅固的禪定,現證空性的智慧,可是卻沒有辦法圓滿功德,為什麼呢?因為我愛執的緣故。所以真的我愛執,不只是生死輪轉當中給予一切的痛苦以外,就連脫離生死了,他也把我們緊緊的拉住,讓我們沒有辦法圓滿自他功德。所以再怎麼樣的去思惟,我們就不應該隨著我愛執走了,要把我愛執視為最主要的仇敵,徹底的以多門力而來消滅他。

即前論云:「於有情離貪,如毒應棄捨,諸聲聞離貪,豈非下菩提?由不棄有情,佛證大菩提。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諸果,則於剎那頃,豈有貪自利?」是則專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見是從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見為大悲,故諸佛子愛樂修習。若多修習令其堅固,則能任運趣極難行諸廣大行。

所以我們只要恒常的修學大悲心的話,再怎麼樣痛苦,再怎麼樣難作的、難行的利他善行,我們都能夠作到。如同即前論云:「悲堅為根本,菩提心苗生,專利他覺果,諸佛子應修。若修令堅固,諸怖他苦者,能捨靜慮樂,而趣入無間。就像之前卻嘎瓦在臨終的時候回向般,此奇此應讚,此為勝士法。」今於此義,亦應用諸先賢言論而發定解,如覺窩云,如至尊阿底峽所說的:「不知修慈悲之菩薩,唯藏人能知。」我小時候,大約在十歲的時候,我還記得我曾經跟「達仁仁波切」說到,密咒非常的好,金剛乘非常的殊勝,可是菩提心好像很難生起。所以在此就如同阿底峽尊者所說的,阿底峽尊者不知道那一尊菩薩不修慈悲,唯有藏人才會知道,這個藏人就是講我啊!我想大概是。

230頁)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朗日塘巴云:「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人方便者,謂發大菩提心,隨作何事,悉學利益有情。馬方便者,謂菩提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長者為我愛執,故特於彼盡力違害,正對有情盡力利益。」大瑜伽師謂善知識敦巴云:「我有風息平等轉等,如此如此三摩地。」答云:「汝修縱能耳邊擊鼓不可破壞,若無慈悲及菩提心,猶當生於晝夜應悔之地。」此中意趣似說,當成能生無暇無色等處,異生之因。康壟巴云:「我等於覺窩有情顛倒行事,覺窩有情就是至尊有情,為什稱為至尊的原因,是因為有情對我們太有恩德了。因為我們一切的善業,完全都要靠有情的這個福田,我們才有辦法去種植我們善業的種子。無論是生死輪轉時候的一切樂果,甚至於解脫,甚至於成佛的一切圓滿果位,都得靠有情的資糧田才有辦法,所以我們應該感恩有情,而說到至尊有情。我等於覺窩有情顛倒行事,有情於我等亦當如是行。」立與未立大乘根本,入與未入大乘之分,一切皆是相值於此,故一切時應觀於此令心生起。若生者善,若未生者莫如是住,應常親近開示此法大善知識,常與如是修心伴侶共同居住,觀閱顯示此法經論,勤修此因積集資糧,淨此障礙。自能如是淨修其心,則定能下圓滿種子,誠非小事,這是非常重要的,理應歡喜。如大覺窩云:「欲趣大乘門,覺心如日月,除暗息熱惱,勵劫亦令生。」縱使需要花長久的時間,來生起這麼殊勝的菩提心,我也願意。

庚三、發起之量

第三此心發起之量。如前已說應當了知。自他相換的生起之量,如同之前所說的,只要遇到因緣,我們不需要經過思考,每次遇到因緣的時候,自他相換的這種量,能夠自然的、油然的產生,就代表我們真正生起、我們真正作到了自他相換。

在《廣論》的不同教授方式裡面,尤其是覺受的這個教授方式,裡面有說到如此的科判,也就是思惟自他平等,思惟我愛執的過患,思惟愛他心的功德,外修取捨,有說到這四種不同的科判。因此在觀修自他相換之前,我們也需要觀想自他平等的這個內涵。在此的平等捨,跟之前知母的時候,所修的平等捨是有不同的內涵。在之前知母的時候,所說的無量捨的意思是說,自己遠離緣有情的這種貪瞋,所以不應對緣親的貪,以及緣怨的瞋,遠離這種貪和瞋的捨受的這種捨無量,是我們在知母之前要去修學的。

在此自他相換的平等捨,是說自己與他人是同等,沒有差異,如果提卻仁波切曾經有教授過,而且在許多的大論典也有說到。首先我們先可以從他人的角度來作思惟,也就是一切有情眾生,當然自己也包括在裡面,同樣的都是想要離苦得樂的,雖然想要快樂,可是卻一直得不到快樂。就像是十個乞丐,同樣都拿不到資具上的資助,都非常的貧困。在這個十個乞丐,非常貧困的窘境當中,大家都已經那麼難過生活了,我們怎麼樣可能會來分黨說,你是這一派,我是這一派,不成道理,這是由缺乏樂,由離樂的部分而去作思惟的。

由得苦的部分而去作思惟,就像十個病人,同樣的都遭受到非常難熬的、難受的這種病苦當中,雖然同樣的都遇到相同的病況,以及相同的困苦,我們怎麼可能又從十個病人裡面,自我去作區分說,你是這派、我是那派呢?沒有道理。所以同樣的,我們從無始以來都受到這種煩惱病的煎熬,我們怎麼可能會去分自方或他方呢?這是沒有道理的。

以自己的角度來講,這一切有情眾生,在無量世、過去世當中,都曾經當過我們最有恩惠的恩人,不只是過去、而且未來,他也會繼續的利益我們。雖然我們可能會說,那過去他也傷害了我們,或者過去也曾經有作過這種中庸有情的角色。話雖是如此,雖然之前傷害我們,可是別人對於我們的傷害,會不會真正傷害我們,也是看自己的問題。並不是說別人給予我們的傷害,我們就真正會被傷害,不一定。會不會被受到傷害,不光只是別人會不會傷害我們,最主要還是我們心念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心念堅定不受傷害的話,別人再怎麼傷害我們,我們還是不會獲得傷害的。

就像同樣傷害的因緣,如果受害者是菩薩的話,菩薩不只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反因此會增長他忍辱的修行,因為唯有仇敵,菩薩才能增長忍辱。而且在行菩薩行的時候,必須要學習忍辱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唯有透過仇敵,真正想要傷害於我們的這種仇敵,才有辦法修學忍辱,否則的話不想真正傷害我們的,根本不叫做仇敵。而且他人和自己來講,我們同樣的都是苦性,也是無常性,既然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再去分自方、他方,這是沒有道理的。

就像好比,即將要被屠夫給宰殺的羊,有十隻羊,他們一起被宰殺了,而且正在往屠場的路上走著。這十隻羊裡面,為什麼要去分自方的羊、他方的羊,他們自己裡面去分黨類的話,就沒有意思了,沒有意義啊!如同這十隻要被宰殺的羊般,我們其實都是要被煩惱所造的業所宰殺的,既然是如此,我們為什麼要去分自己、或分他人,這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說了由他方,應修自他平等,由自方應修自他平等,於是由勝義的角度來講,也應該修自他平等。為什麼呢?因為以勝義的角度來講,沒有完全獨立的親人,沒有完全獨立的怨敵了。當然在名言上,有所謂的親人,有自己的生父、生母,那是絕對會有的,那是名言上,可是我們緣自己的親屬,產生貪著的時候,要看到親屬的獨立自性,並且去執著之後而去產生的,同樣的對於怨敵也是如此。所以從勝義諦的角度來講,並沒有任何親屬,或者怨敵的獨立自性,這是沒有的。所以從勝義的角度來講,自他也是平等的。而且更何況是如果從勝義的角度而言,自他如果真不平等的話,那如來應該要說才對,可是如來並沒有說。其實這一切都是被業和煩惱所轉控的,所操控的這種眾生。所以從勝義的角度來講,或從世俗的角度而言,我們都不應該,因為分別親敵,親或者是怨,而來產生貪瞋,這是沒有道理的。而來產生一種自方、他方,這是沒有道理的。

尤其是寂天菩薩所著作的《入行論》裡面的《忍辱品》裡面,有說到非常詳細,透過無量門的理由,來作忍辱的思惟,還有說到瞋心的過患等,還有如何面對仇敵的方法。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可以一起看《忍辱品》,對我們絕對有很有利益的。因為為什麼沒有辦法修學自他平等,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緣怨敵的瞋恨來作祟的緣故,所以透過《忍辱品》的思惟,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如果要使自己真正的獲得有成就的話,唯有透過仇敵的這一關的測驗,我們才有辦法。如果仇敵這一關的測驗通不過的話,我們永遠都會卡在原地,所以仇敵其實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就的。如果沒有仇敵的這個難關的話,我們要往上突破是非常困難的。

透過上述這些種種的思惟,觀修自他平等之後,再來思惟我愛執的過患。如同上述所說的,一切過患都是因為來自我愛執的緣故,而去產生的。可是相反的,如果我們把原有愛己的心,轉移到他人的身上;排斥他人的心,轉移到自己的身上,跟隨著愛他心而走,讓自己的心隨愛他心而轉的話,一切的利益都是由此而發生的。透過這個自他心的利害認知之後,來修取捨。如果我們要配合著七因果,自他相換兩者一起作觀修的話,首先觀修在知母之前說的無量捨,作一個平等捨的觀修,緣一切有情,遠離愛恨的親疏。之後而來知母,之後再去念恩。

念恩的時候,可以如同《廣論》上所說的內涵,來作觀修以外,我們也可以這樣思惟,其實要成就佛果位的話,我們必須要去成辦六度。成辦六度的時候,第一個布施,如果沒有眾生可以讓我們布施的話,我們如何修學布施?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至尊有情的福德田,覺窩有情的福德田,可以讓我們去成辦布施波羅蜜多。

布施和布施波羅蜜多也是有差異的,小乘阿羅漢也有布施,可是不稱為布施波羅蜜多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沒有一個這麼強烈的菩提心,利他之心來作攝持的情況下,而去作布施的緣故,所以小乘者作再大的布施,也不能成為布施到彼岸,布施波羅蜜多。所以不只我們布施依賴著有情福德田來成辦以外,布施波羅蜜多也是由至尊有情,才有辦法圓滿的。

同樣的,像持戒來講,不要說是別解脫戒,就連最基本的十善道,斷十惡業的戒體而言,也是因為有有情,有覺窩有情的這個福德田,我們才有辦法來成辦的。沒有這種想要產生殺業的這個有情,令我們想要產生殺念的這個有情,我們如何去防護這個殺業?沒有想要讓我們造惡業的這個有情,我們如何去防護這種惡業呢?是沒有辦法的,更何況是忍辱呢?

第三度忍辱波羅蜜多,更是需要真的想要傷害我們的這個怨敵、仇敵,我們才有辦法去修學忍辱波羅蜜多。所以就以一個想要成佛的利益來講,一切都是來自於有情資糧田,不只是出世間的這種廣大福德善行,來自於有情資糧田,而去成辦以外,就連今世來講,我們從母親胎裡一直到出生,一直到現在全部都是由有情資糧田,所以我才可以活到現在。以我們西藏人來講,我們平常日常生活的食物而言,就是糌粑粉,我們要作糌粑粉的時候,也需要透過許多有情的手,我們才有辦法吃到糌粑粉。同樣的為了糌粑要好吃,所以我們要加酥油進去,加酥油的時候,不只要有這些工人去製造酥油,更需要牛來生產牛奶,才有辦法產生這種酥油了。

而且牛奶其實我們是沒有權利去飲用的,那是小牛應該去飲用的,是小牛有這樣的權利,可是我們人,就是貪欲把它佔有己有了,所以剝奪了小牛的權利看似這樣子。尤其是我們吃肉更是如此,我們殺了動物,動物犧牲了自己的性命,給予我們牠的皮、牠的肉、牠的骨頭,這樣去思惟的話,真的我們要好好的反省。

所以透過上述的這些種種,我們可以去思惟有情的恩惠。尤其是今世的,無論是食衣住物,任何一切的功德和利益,完全都是來自於有情,來自於他人而產生。尤其是像名譽來講,尤其在今天的這個社會,更是需要透過媒體的力量,才有辦法把你的名聲打響了、打亮了。這個有不有名,是要一個人傳到另外一個人,由一傳十,由十傳百,才有辦法成為有名的人。所以以今世的利益來講,也是完全由有情的資糧田而去產生的。所以透過念恩來產生更強烈的報恩,所以透過知母、念恩、報恩之後,而來思惟上述所說的自他平等的內涵。透過自他平等的觀修之後,再來觀想我永遠是一個,他人是無盡,所以我們要作智者還是愚者?於是透過這種的決定,讓自己去思惟我愛執的過患,愛他心的功德。於是讓自己決定將原有愛己的心轉移到他人的身上,將原有排斥他人的心轉移到自己的身上。為了能夠消滅無始以來,跟隨我們的我愛執,我一定要透過他人來培養愛他心,所以他人是幫助我消滅,我最大仇敵的最佳恩人,於是去感恩他人,產生不共的悅意相。

所以我平常有對外國人這樣講,真的菩薩們,圓滿自利的方式才是最有智慧,最善巧的一個方式了。所以菩薩們真的是很懂得自私,很懂得去照顧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菩薩以智慧去照顧自己的緣故,所以他把所有的重點擺在他人的身上,所以在成辦他利的時候,自利隨順的成辦,而且沒有任何的副作用,沒有任何的負擔,真的是圓滿自他二利。無論是在初中後三時,都是圓滿一切,沒有任何的苦果,沒有任何的傷害,可是我們凡夫就是以愚蠢的方式來成辦自利。所以我們自私的方式是非常愚蠢的,所以搞到最後所想的一切都是跟煩惱相應,所作的一切都是跟惡業相應,所得的一切最後都到三惡道去了。我們真的不是懂得照顧自己的人,我們不會照顧自己,我們是一種自私自利,以一種愚蠢我愛執的方式來照顧自己,所以所得的果報是什麼?都是三惡道。

自私是對的,所以我們就要以智慧來照顧自己,來自私自利,以智慧的方式,而不要以愚蠢的方式、愚蒙的方式、頑固的方式,而來自私自利的。所以這時候,透過緣眾生的悅意慈心,再加上之前,在共中士道的時候,說到種種痛苦的這種思惟,而去產生緣有情的悲心。由慈心觀捨,由悲心觀取,而來作取捨的觀修。取捨的次第雖然沒有決定,但是許多大論典有說,先修取後修捨,有這種的說法。但最主要是看個人。

那是怎麼觀修的呢?就是由透過悲愍心,來取有一切眾生,所有不好的一切,無論是惡業或者他的煩惱,或者他的所知障、煩惱障等,完全讓自己來取代。取代之後壓在我愛執的身上,徹底的把我愛執消滅,像是毒蠍的模樣,或者是非常骯髒的黑色雲團也好,或者是污染也好,完全溶入在自身,後來壓在我愛執的身上,像是以毒攻毒般的把我愛執完全的徹底消滅。

透過慈心把自己所有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業,透過白色的光芒也好,或者是透過白色的清淨甘露,流出或者是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讓他們獲得所有的自己所累積的一切福報資糧。透過慈心來作捨,透過悲心來作取,以取捨的方式來增強我們自他相換的證量。之後再去發起增上意樂,為利有情我一定要努力負起這樣的責任感。最後再去為利有情願成佛的這個,希求無上菩提的發心,再來讓他生起。如果這樣觀修就是七因果還有自他相換,兩者互相去作觀修的一種觀修菩提心的方式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