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一、 大藏經: |
《大乘止觀法門》,《大正新脩大藏經》 46冊 No. 1924,陳 慧思說。p0641a |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大正新脩大藏經》 46冊 No. 1923,陳 慧思撰。p0627c |
《法華經安樂行義》,《大正新脩大藏經》 46冊 No. 1926,陳 慧思說。p0697c |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46冊No. 1933,陳 慧思撰,p0786b |
《受菩薩戒儀》,《卍新纂續藏經》105冊,陳 慧思撰,p004d |
《隨自意三昧》,《卍新纂續藏經》98冊,陳 慧思撰。p687c |
《大乘止觀法門宗圓記》,《卍新纂續藏經》 55冊 No. 904,東掖白蓮釋,了然 述。p0506b |
《卍新纂續藏經》 55冊 No. 905《大乘止觀法門釋要》,明 古吳沙門智旭 述。p0588b |
《三無性論》, 《大正新脩大藏經》31冊N0.1617,陳 真諦譯。p0867 |
二、專書論著: |
諦閑大師說,勝觀演述,《大乘止觀述記》。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4年6月。 |
釋普行著,《大乘止觀法門啟蒙》 初版 田中鎮:鼓山寺 民66。 |
尤惠貞,《天台宗性具圓教之研究》。台北:文津,1993年。 |
王堯、褚俊傑,《宗喀巴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
朱麗霞,《宗喀巴佛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四月。宗喀巴大師著,法尊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1993年。 |
宗喀巴著,华锐・罗桑嘉措喇嘛譯,《菩提道次第廣論》。甘肅省夏河縣:甘肅省藏學研究所。2002年。 |
宗喀巴大師造論,法尊譯論,智敏集註,《菩提道次第廣論集註》巻一~巻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 |
宗喀巴大師著,法尊譯,《菩提道次第略論》。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1993年。 |
宗喀巴大師著,刑肅芝譯,《菩提道次第略論》,台北:密乘出版社,1993年。 |
宗喀巴大師造,湯薌銘譯,《菩提正道菩薩戒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64年7月。 |
宗喀巴造,法尊譯,《密宗道次第廣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8月。 |
蔣維喬,《中國佛教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
張曼濤主編,《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
諦閑大師說,勝觀演述,《大乘止觀述記》。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4年6月。 |
東掖白蓮釋,了然 述,《大乘止觀法門宗圓記》,X55n0904 |
昂旺朗吉堪布講述,《菩提道次第略論釋》。台北:方廣,1992年。 |
宗喀巴造,法尊譯,《密宗道次第廣論》。台北:文殊,1989年。 |
大勇法師譯,《菩提道次第略論》。台北:新文豐,1985年。 |
釋法尊譯,《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1984年。 |
班班多傑,《宗喀巴評傳》。北京:京華出版社,1995年。 |
月稱造論,宗喀巴疏,釋法尊譯,《入中論釋》。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89年。 |
法尊法師譯,《宗喀巴大師傳(略傳)》。台北:福智之聲,1995年。 |
法王周加巷著,郭和卿譯,《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台北:福智之聲,1993年。 |
釋修慧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台北:佛教出版社,1988年。 |
許明銀,《宗喀巴的修學過程》。台北:文化大學蒙藏學術研究,1988年。 |
劉立千譯,《土觀宗派源流》。香港:佛教慈慧,1993年。 |
慧幢,《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大乘菩提心法合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2年。 |
陳玉蛟,《阿底峽與菩提道燈釋》。台北:東初,1991年。 |
陳玉蛟,《現觀莊嚴論初探》。台北:東初,1991年。 |
法尊法師,《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北京: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1990年。 |
多羅那他著,張建木譯,《印度佛教史》。成都:四川民族,1988年。 |
布頓大師著,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北京:民族,1986年。 |
郭和卿譯,《青史》(中譯本)。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
達賴喇嘛三世原著;達賴喇嘛十四世傳法,《菩提道簡明釋論》。台北縣新店市:唵阿哞出版社。民89年。 |
陳益倫、黃奕彥翻譯,《菩提道次第六加行隨身課誦法本》。台北市:宗喀巴佛學會。 |
三、相關論文期刊 |
王惠雯撰,<宗喀巴大師的生命教育思想-道次第教授的現代詮釋>,收錄於《公元二千年兩岸藏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1年8月出版.。 |
王惠雯撰,<佛教研究的系統詮釋方法-以宗喀巴思想為例>,發表於「現代佛教學會論文發表會」,2001.2.17。 |
陳英善,〈慧思的禪觀思想與首楞嚴三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1998年。頁151-185 |
陳英善,〈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中華佛學學報》。台北縣,台灣: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 |
廖本聖,〈西藏心類學簡介及譯注〉,《正觀雜誌》第28期。南投:正觀雜誌社,2004.3.25。 |
釋慧開,〈早期天台禪法的修持〉,《中印佛學泛論--傅偉勳教授六十大壽祝壽論文集》。台北市:東大圖書,1993年。 |
李志夫,〈天台宗之理事觀〉,《華岡佛學學報》。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3.7.。 |
王堯,〈緣起不能破--宗喀巴對中觀緣起學說的肯定〉,《中華佛學學報》。台北縣:中華佛學研究所,1992.07 |
原田覺 著;許明銀 譯,〈西藏佛教的中觀思想〉。台北市: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4.09 |
林崇安,〈止觀的實踐-兼評《菩薩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頁161-167,1996年。 |
朱文光,〈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中華佛學研究學報》第一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7.03出版。頁169~229。 |
吳可為,〈《大乘止觀法門》的止觀禪修〉,《宗教學研究》,2001年4期。中國期刊網-文史輯專欄目錄,http://zjyj.chinajournal.net.cn/ |
四、博碩士論文 |
王惠雯,《宗喀巴菩薩戒思想之研究》輔大哲學博士論文,民87年。 |
杜曉玫,《慧思教觀思想研究》輔大哲學碩士論文,2001年。 |
林芳敏,《大乘止觀法門如來藏思想之研究》,華梵人文科技學院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年9月。 |
李元光,《宗喀巴大師宗教倫理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9。 |
釋聖嚴,〈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天台典籍研究-天台學專集之四》。台北: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980年。 |
五、外文文獻: |
訳者田中順仁 ツルティム・ケサソ,《ツォソカパ中観哲学の研究I-『菩提道次第論・中篇』観の章和訳》。京都:文栄堂書店,平成8年7月。(和訳《略論・止觀章》) |
翻訳,小谷信千代 ツルティム・ケサソ,《仏教瑜伽行思想の研究》,第二部『ラムリムチェソモ』〈止の章〉京都:文栄堂書店,1991年3月。(和訳《廣論・止章》) |
《西蔵佛教研究》,『ラムリムチェソモ』〈観の章〉翻訳,長尾雅人。東京,1954年(和訳《廣論・觀の章》)。 |
木村 誠司「ツォンカパの自相説に関する一報告」,『駒沢短期大学研究紀要』32 ,2004.03.25,PP. 301-310 。 |
野村 正次郎「ツォンカパの空思想における否定対象とその分岐点」,『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04(52-2)。仏教大学における第五十四回学術大会紀要(二) ,2004.03。 PP.181-184 |
安武 智丸「ツォンカパにおける縁起観の展開 〈rten 'brel〉から〈rten 'byung〉へ」,『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8(49-2)。東洋大学における第五十一回学術大会紀要(二) ,2001.03.20,PP.157-159。 |
福田 洋一「ツォンカパの中観思想における帰謬派独自の縁起説」,『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6(48-2),2000.03.20, PP.124-129。 |
安武 智丸「rten 'byung と rten 'brel ツォンカパによる「縁起」解釈」,『大谷大学大学院研究紀要』14,1997.12.01,PP. 1-24。 |
森山 清徹「ツォンカパによる中観、唯識思想の分析 三性、三無性、二諦説、自相の有無」, 『南都仏教』70,1994.08.25,PP.1-16。 |
JOSHUA W.C. CUYLER, Editor-in-Chief, GUY NEWLAND,《LAM RIM CHEN MO-The Great |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OF ENLIGHTMENT》,THE LAMRIM CHENMO |
TRANSLATION COMMITTEE, Edirot.Snow Lion Publications, Ithaca,New York,Boulder, |
Colorado.First edition USA 2002.(英譯本《廣論》) |
(《梵藏漢對照「維摩經」》)Vimalaki^rtinirdes/a and Jn~a^na^loka^lam!ka^ra : Transliterated Sanskrit Text Collated with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PartsⅠ-Ⅲ)。 |
Part Ⅱ. Vimalaki^rtinirdes/a:Transliterated Sanskrit Text Collated with Tibetan and |
Chinese Translations. |
March 2004, TAISHO UNIVERSITY PRESS, TOKYO. |
The Central philosophy of Tibet: A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Jey Tsong Khapa's Essence of true eloquence. First Princeton Paperback Printing,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991。(辨了不了義) |
OCEAN OF REASONING-A Great Commentary on Na^ga^rjuna's Mu^lamadhyamakaka^rika^"/rJE Tsong Khapa,Translated by GESHE NGAWANG SAMTEN and JAY L. GARFIELD。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2006。(中論大疏-正理大海) |
六、藏文著作: |
1.《宗喀巴師徒全集》,Delhi:1978;《布達拉宮典藉》,拉薩:1990 |
|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全集ka函) |
|
《了義不了義抉擇論》(全集ng函)。頁86-188。 |
|
《入中論釋‧密意勝明》(全集ja函) |
|
《意識阿賴耶識疑難廣釋‧善說大海》(全集cha函)。頁153~207。 |
|
《根本中論釋‧正理大海》(全集da函)。頁145~389。 |
|
《菩提道次第略論》。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