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2/21 10:09:00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09/12/21 09:47:34   編輯部 報導 

中陰解脫之研究--藏傳佛教中陰超度法的生死意識轉化內涵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指導教授:陳又新

以科學輪迴存在經驗,推證中陰實有,並探究意識轉化的可能,在法性時空度越生死輪迴的匡界,證成中陰解脫的義趣,更進一步析明無上瑜珈部行者,如何在中陰悟成佛果,這是「中陰解脫」研究的精義與內涵。

  中陰超度」在藏傳佛教,有其不同於顯乘的意義與內涵,最大之差異,在其中陰超度本身,是密乘無上瑜珈部的即身成就修練法之一,藉由中陰法性的自顯與法性本俱功德力的運作,以達證悟成就或生死解脫的境界。是由自度的教誡運用,而成為度他之功能。

  正因為密乘成就的即身快速與中陰現前的作用力,是一般人所難以了解的內容,因此,在藏傳佛法的學習,俱德上師與完美傳承教導最為重要,尤其,顯學的基礎成為步入密乘的紮實首務;空性正見未立,就無本尊生、圓二次第的成就。

  密乘四續部乃源於佛教,惟在解脫路徑與顯乘不同,但指向並無二異。因此,中陰的法性特質與成就方法,成為密乘無上瑜珈部的即身成就重要教導之一。由此,所演譯的「臨終中陰」、「法性中陰」、「輪迴受生中陰」、「遮閉胎門」、「投胎選擇」都有極其詳盡敘述;因為,對即身成就的養成與解脫目標的達成,是無上瑜珈部的修練主要課題。於密乘,「死亡」對中根器行者而言是證悟的機會,對常人而論是解脫生死的時刻。

  由於,對中陰解脫特性深入之必要,因此,無上瑜珈部對整個死亡至投胎期間的教導巨細靡遺。尤其,在把握法性第一光明--「死亡光明」的解脫義上,對死亡消融八相進行內容與境象教導,次第分明且詳盡。這是超越一般醫學、科學知識的認知範籌,但卻是,目前臨終關懷與生命教育發展課題,所不足與無法深入之所由。故對無上瑜珈部的教導研究與探討,正足以深化上項二種課題的理論進程基植。

  除外,從佛教的觀點,殯葬文化牽引人的認知與意識,對亡者的解脫產生直接與深刻的影響。密乘無上瑜珈部的中陰教導,是從解脫的死亡理論上起建,不僅對個人的生命昇華具積極引導,在殯葬文化改革的建構,也可以由此尋得一立論的基礎,以及推進的改革教育核心塑成。


中陰的解脫義建基於「法性共體」,因此,信仰與宗教的認知差異,成為中陰境象呈顯的投射原因,但不是法性俱否之必然條件。在中陰解脫義上,透過教誡認證法性的本有與幻象,是以當時融入之信念與等持力為解脫之要因。認證的力量與平日修持信念具增上相關性;信仰與宗教的差異性,是信念形構的成因,直接影響中陰境象內容,但無關法性之顯現。

  雖是法性自顯的中陰易於解脫生死輪迴,但是,平日善念與空性正見的增長,才是決定中陰時期證悟的能力所在。因此,「本有」時期的善業資糧積集,具有中陰解脫與否之強大決定力。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92/碩士/

研究生:李函真   指導教授:陳又新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簡易查詢

◎本文延伸閱讀與佛法研究資料庫-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政治大學圖書館NCCU網站 

國立成功大學數位論文全文 系統     台灣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NTU LIBRARY

佛教高階經營師與講師培訓班-國際學士院主辦〈一年培訓 後可銜接 國際學士院營管理碩士﹝一年取得﹞-資格大專畢* 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不限科系*只酌收成本及材料費*利用星期六或日半天上課*2009年3月開課*電話報名    02-27196686  02-27196686    02-27196686  02-27196686      02-27196686  02-27196686    02-27196686  02-27196686    陳教授  〉

◎經營研究高階人才培養 搖籃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第壹章 緖 論………………………………………………………1
第一節 研究主旨、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主旨…………………………………………………1
(二)研究動機…………………………………………………3
(三)研究目的…………………………………………………6
第二節 本文研究進路與方法 ……………………………………8
(一)研究進路…………………………………………………8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節 本文研究的主要論題與限制 .…………………………11
(一)《中陰大聞解脫》中的議題……………………………11
(二)「中陰超度法」的論題…………………………………12
(三)研究限制…………………………………………………13

第貳章 藏傳佛教之中陰……………………………………………15
第一節 藏傳佛教之特色 ………………………………………15
(一)藏傳佛法的特點………………………………16
(二)上師在藏傳佛法中的重要性 …………………………21
(三)密法雙身圖騰之表義 …………………………………24
第二節 中陰概念 ……………………………………………… 29
(一)輪迴轉世的議題 ………………………………………30
(二)「中陰」之定義…………………………………………32
(三)「中陰身」如何存在……………………………………38
(四)中陰身與其他……………………………………………43
第三節 中陰解脫的析辨 ………………………………………46
(一)觀世音菩薩在中陰解脫的地位…………………………47
(二)「且卻」、「妥噶」與「頗瓦」的解脫差異……………51
(三)「意生身」、「淨幻身」、「濁幻身」的解脫意義………55
(四)信仰與中陰解脫…………………………………………57

第參章 《中陰大聞解脫》超度法之內涵 …………………………61
第一節 臨終中陰徵兆與光明 …………………………………63
(一)死亡的徵兆與消融過程 ………………………………63
(二)死亡光明 ………………………………………………68
(三)其他………………………………………………………73
第二節 法性中陰的實相 ………………………………………77
(一)法性中陰的特質 ………………………………………78
(二)寂靜四十二尊與忿怒五十八尊 ………………………82
(三)法性中陰境象與自性……………………………………85
第三節 輪迴受生中陰與投胎選擇 ……………………………90
(一)輪迴中陰境象 …………………………………………91
(二)地獄幻象 ………………………………………………92
(三)投胎與出生境之選擇 …………………………………94

第肆章 「中陰超度法」於生死間的共振…………………………99
第一節 「中陰超度」之現代基植………………………………99
(一)光與能量 ………………………………………………99
(二)死亡與明光之共存 …………………………………106
(三)密乘超度與顯乘回向…………………………………112
(四)經歷中陰身問題………………………………………119
第二節 密乘「臨終中陰」對臨終關懷之建構…………………121
(一)臨終中陰與其系統……………………………………121
(二)密乘的死亡判準………………………………………127
第三節 超度法對死亡的生命看待……………………………134
(一)由「中陰超度法」看生死教育………………………134
(二)以「中陰超度法」探討殯葬意義 ……………………148
(三)小結 …………………………………………………164

第伍章 結論 ………………………………………………………167
第一節 回顧與省思……………………………………………167
第二節 發現……………………………………………………168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展望………………………………………174

附錄
一、 參考書目………………………………………………………177
二、 索引……………………………………………………………187
三、 第三章總表(臨終中陰)………………………………………191
四、 第三章總表(一七法性中陰寂靜尊)…………………………192
五、 第三章總表(二七法性中陰忿怒尊).…………………………195
六、 第三章總表(三七輪迴中陰)..………………………………198
七、 第三章總表(遮閉胎門與投胎選擇)…………………………199
八、 第三章表二(死亡消融過程)…………………………………200

藏文原典
(《從<憶念甚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脫>》)
 
中文參考書目
大藏經
 
1.《大智度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二十五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2.《中陰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二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3.《佛說菩薩本行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三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4.《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二十七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5.《菩薩本生鬘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三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6.《瑜伽師地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三十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7.《雜阿毗達心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二十六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8.《正法華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九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9.《十住毗婆娑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二十六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0.《大方廣佛華嚴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1.《三劫三千佛緣起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四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2.《俱舍論》,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二十九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3.《現在賢劫千佛名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四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4.《弟子復生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七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5.《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二十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6.《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 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二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17.《觀世音菩薩受記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第十二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電子版 2003。
 
著作
 
1.Brian L. Weiss,黃耀漢譯,(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生命輪迴》,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民83。
 
2.Elisabeth Kiibler-Ross,M.D著,李永平譯,《天使走過人間》,台北,天下文化,民87。
 
3.James Cleick,林和譯,(Making a New Science)《混沌》,台北,天下文化,1991。
 
4.Loius P.Pojman,魏德驥等譯,《解構死亡》(Life and Death:a Reader in Moral Problems),香港,翰林書店,民86。
 
5.Maggie Callanan與Patricia Kelley,王明波譯,《最後的禮物》,台北,正中書局,民83。
 
6.Micheal Bradford,鄭澔陽譯,(Hands-On Spiritual Healing)《雙手能量療法》,台北,世茂出版社,1998。
 
7.Miriam Schneider與Jan Selliken Bernard,王添源譯,《死亡無懼》,台北,台灣中華,民88。
 
8.Rital Atkinson, Richard C. Ctkinsion, Edward E. Smith,ernest R. Hilgard,鄭伯壎、洪光遠、張東峰編譯,<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心理學》,台北,桂冠出版社,1991。
 
9.十四世達賴喇嘛,大谷 幸三取材構成,江支地譯,《生命之不可思議》,台北,立緒出版社,民84。
 
10.丈勒菩薩,法尊法師譯釋,《現觀莊嚴論疏釋》,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0。
 
11.元陳澔,《禮記集說》,台北,世界書局,民51。
 
12.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13.王英偉,《安寧緩如醫療臨床工作指引》,台北,安寧照顧基金會,西2000。
 
14.布萊恩.魏斯(Brian L. Weiss),譚智華譯,《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台北,張老師出版社,民81。
 
15.布頓,《布頓全集》,台北,華宇出版社,民77。
 
16.立花隆,吳陽譯,《瀕死體驗》,台北,方智出版社,1998。
 
17.伊文思.溫慈博士,徐進夫譯,《西藏度亡經》,台北,天華出版公司,民84。
 
18.吉祥金剛怖畏法脈第十祖德慧獅子師撰,吉祥金剛怖畏法脈第三十九祖黃教第二十五世大乘法王慧源活佛譯講,《慧源全集<第二集>吉祥金剛怖畏第八祖喇氏金剛尊略傳》,台北,格魯巴出版社,民88。
 
19.吉祥金剛怖畏法脈第三十九祖黃教第二十五世大乘法王慧源活佛,《慧源全集<第八集>吉祥金剛怖畏獨勇尊佛自入壇城行修方便獲易經》,台北,格魯巴出版社,民90。
 
20.朱文光博士,《生命的神光》,台北,老古文化出版社,民78。
 
21.艾德格、凱西的奇事蹟,吉娜、舍明那拉著,陳家猷譯,《靈魂轉世的奧秘》,台北,世茂出版社,民87。
 
22.佛陀文教基金會,《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3。
 
23.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民81。
 
24.李秀娥,《祀天祭地》,台北,台灣閱覽室,民88。
 
25.見金剛秀友監修,《密教入門》,台北,牛頓出版社,1995。
 
26.卷爾、阿德利,《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民84。
 
27.周何,《古禮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民82。
 
28.宗喀巴大師,法尊法師譯,《菩提次第廣論》,台北,佛教出版社,年不詳。
 
29.帕朋喀、德欽寧波,法護譯,《吉祥金剛瑜伽母那洛空行成就法及生起次第導引合輯》,台北,南天出版社,西1997。
 
30.林明義,《台灣冠婚葬家禮全書》,台北,武凌出版社,民87。
 
31.林綺雲等,《生死學》,台北,洪葉文化,民89。
 
32.姚漢秋,《台灣喪禮古今談》,台北,台原出版社,民88。
 
33.胡之真,《藏密法要》,台北,新文豊出版社,民81。
 
34.朗欽加布仁波切講授,馬步芳整理,《中陰入門教授》,台北,慧炬出版社,民90。
 
35.格西格桑嘉,崔忠鎮譯,《大樂光明》,台北,文殊出版社,民77。
 
36.泰錫度仁波切,先饒多傑剌嘛英譯,《大寶法王造了義大手印祈請文泰錫度仁波切八世釋譯大手印最高成就修行法》,台北,唵阿哞出版社,民87。
 
37.烏金祖古仁波切、敦珠法王等,黃英傑譯,《大圓滿之門》,台北,全佛出版社,2002。
 
38.索南才証(漢名許得存),《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9.貢噶卻己仁波杰講授,《密宗道次第心要講錄》,台北,慧炬出版社,民90。
 
40.張淑美,《中學「生命教育」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民90。
 
41.第一世帕繃喀仁波切講解,《掌中解脫II》,北台,白法螺出版社,民89。
 
42.許明銀,《中有大聞解脫》,香港,香港密乘佛學會,2000。
 
43.許明銀,《西藏佛教之寶》,台北,佛光文化,民87。
 
44.陳念萱,《不丹、深呼吸》,台北,大塊文化,民91。
 
45.陳健民,《曲肱齋全集二》,台北,普賢出版社,民80。
 
46.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1993。
 
47.堪布卡特仁波切,《大手印演講集》,台北,施法苑出版社,1991。
 
48.敦珠仁波車,劉銳之上師譯,<金剛乘全集(乙)之一《大幻化網導引法》>,香港,密乘密出版社,1983。
 
49.黃天中,《死亡教育概論II》,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
 
50.黃天中,《死亡教育論I--死亡態度及臨終懷研究》,台北,美強出版社,民80。
 
51.黃文博,《台灣人的生死學》,台北,常民文化,民89。
 
52.黃俊郎,《禮儀之邦的寶典--禮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82。
 
53.楊維傑,《黃帝內經素問譯解》,台北,志遠書局,民83。
 
54.楊維傑,《黃帝內經靈樞譯解》,台北,志遠書局,民65。
 
55.楊維傑,《中醫學概論》,台北,志遠書局,民72。
 
56.楊維傑,《中醫治法學》,台北,志遠書局,民74。
 
57.聖嚴等,《漢藏佛學同異答問》,台北,東初出版社,民81年。
 
58.演培法師,《俱舍論頌講記(中)》,台北,天華事業,民77。
 
59.窪穆巴哈博士,朱文光博士譯,《投胎與出胎的催眠報告》,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民75。
 
60.蒲慕州,《墓葬與生死》,台北,聯經出版社,民82。
 
61.摩謝、菲登奎斯(Moshe Feldenkrais),陳玉鳳譯,《從動中覺醒》,台北,世茂出版社,1998。
 
62.蓮花生大士嚴藏,事業洲尊者,談錫永主編,《六中有自解脫導引》,台北,全佛文化,1999。
 
63.蔡東照,《白話本西藏度亡經》,台北,曼尼文化,民92。
 
64.鄭玄,《禮記鄭註》,台北,新興書局,民60。
 
65.鄭振煌,《認識藏傳佛教》,台北,慧炬出版社,民90。
 
66.嚴耀中,《漢傳密教》,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
 
67.蘇軍釋譯,《雜阿毗達磨心論》,台北,佛侊書局,民87。
 
68.讀者文摘,《瀛寰搜奇》,香港,讀者文摘遠東公司,1978。
 
69.Sogyal Rinpoche,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Inc.,1994)。
 
論文
 
1.余德慧等,《臨終過程心理質變論述的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2002。
 
2.余德慧等,《臨終過程與宗教施為》,『宗教現象之心理學研究—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宗教現象』,真理大學宗教系,民90。
 
3.吳庶深,劉欣懿,《「生命的彩虹」高中生死教育課程設計之特色》,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系,2002。
 
4.吳庶深,劉欣懿,《安寧緩和照顧融入高中生死教育之課程設計》,第三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2。
 
5.李安德,《超個人心理學與宗教的關係》,『宗教現象之心理學研究—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宗教現象』,真理大學宗教系,民90。
 
6.林綺雲,《死亡教育與輔導》,「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7.紀潔芳,《生死教育教師素養之探討:兼談師資培育》,「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8.紀潔芳,《童繪本在生死教育教學中之應用》,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1。
 
9.紀潔芳,《視聽媒體在生死教育教學運用之探討》,第三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2。
 
10.張淑美,《從美國死亡教育的發展兼論我國實施死亡教育的準備方向》,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學刊,14期,民國87。
 
11.梅靜軒,《佛教臨終處理的理論探討》,第二屆宗教學與佛學論文研討會,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民87。
 
12.許明銀,《試析寧瑪派版<中有大聞解脫>》,蒙藏委員會,藏傳佛教在台灣學術研討會,台北,民90。
 
13.陳錫琦,《大學生印象深刻的的自他死亡或接近死亡經驗及其影響之生期研究》,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1。
 
14.曾煥棠,《生命意義探索的建構》,第三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2。
 
15.曾煥棠,《美國生命教育發展的省思》,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1。
 
16.曾煥棠,紀惠馨,陳錫琦,《護生對生死學課程內容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17.楊國柱,《苖栗市大坪頂殯儀館火葬場規劃選址鄰避衝突問題之解決:以風水文化為觀點的分析》,「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18.楊國柱,《從交易成本觀點論殯葬施設置鄰避衝突之問題》,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1。
 
19.蔡明昌,《轉換學習理論與成人生死教育》,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1。
 
20.賴明亮,《論植物人安樂死之不合醫學倫理:由死刑及腦死談死》,「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21.釋永有,《前世療法與生死學》,「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22.釋道一,《論安寧療護的自利利他行》,2001佛學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集,財團法人台中市正覺堂,2002。
 
23.釋道興(民86),《從佛教瞻病送終談臨終關懷》,碩士論文,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24.釋演莊,《死亡觀之初探—以<阿含經>及<瑜伽師地論>為主》,2002佛學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集,財團法人台中市正覺堂,2002。
 
25.釋慧開,《孔子生死觀探究》,「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民90。
 
期刊
 
1.《格魯巴月刊》,第21期~第27期;悉利公赤珠仁波切慧賢源生活佛講<灌頂的意義與功德>。
 
2.達賴喇嘛於西元二○○二年維吉尼雅大學演講。
 
工具書
 
1.《大美百科全書》,光復出版社,台北,民81。
<第六冊>,<第十冊>,<第十一冊>,<第十七冊>,<第十八冊>,<第二十 一冊>,<第二十二冊>。
 
2.《大辭典》,三民書局,台北,民74。
 
3.《文科大辭典》,新文豊出版社,台北,民63。
 
4.《望月佛教大詞典》,世界聖典刊行學會,日本,昭和49。
 
5.《藏漢佛學詞典》,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省,1993。
 
6.扎西次仁,《英藏漢對照詞典》,民族出版社,北京,1988。
 
7.方毅等,《辭源》,商務印書館,台北,民4。
 
8.修定新版《大藏經總目錄》,新文豐出版公司,台北,民81。
 
9.高觀廬,《實用佛學辭典》,高雄淨宗學會,高雄,民23。
 
10.張玉書等,《新修康熙字典》,啟業書局,台北,民70。
 
11.張怡蓀,《漢藏大辭典》,民族出版社,北京,西1998。
 
12.楊逢時,《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逸群圖書,民85。
 
13.熊鈍生主編,《辭法》,台灣中華書局,台北,民69。

 

研究生:李函真   指導教授:陳又新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簡易查詢

[PDF]以「中陰解脫」終極關懷開展矯治社會工作生命觀

 英文中華佛學研究所課程簡介

藏傳佛教因明概論 陳又新

西藏佛教史陳又新

生死所歷屆論文

中陰身的自救法


延伸閱讀:【數位佛學院】【利美知識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