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03 02:05:06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 著

敬禮文殊師利菩薩!

敬禮三世一切佛,彼法以及諸僧眾;
賢徒菩提光請故,當善闡明覺道燈。
由下中及上,應知有三士;
為明彼特徵,當書各差別。
任憑何方便,唯于生死樂,
求自利益者,知其為下士。
背棄三有樂,遮止諸惡業,
但求自寂滅,彼名為中士。
于諸勝有情,求大菩提者,
當說諸師長,所示正方便。
對佛書像等,佛塔正法前,
以花香諸物,作豐盛供養,
亦行普賢行,所說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不退轉之心,
淨信三寶尊,雙膝著於地,
恭敬合掌已,先三遍皈依。
次於諸有情,先起慈心觀,
生三惡趣等,及死歿諸苦,
所有諸眾生,為苦所苦惱。
欲度脫眾生,出苦及苦因,
當發菩提心,立誓永不退。
如是發願心,所生諸功德,
如華嚴經中,彌勒廣宣說。
讀彼經或從師聞,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無邊為因緣,如是一再發其心。
勇施問經等,廣說此福德,
摘彼唯三頌,今且錄於此,
菩提心福德,其中若有色,
充滿虛空界,福猶多於彼。
若人以珍寶,遍滿恒沙數,
一切佛世界,供世間怙主;
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
此供更殊勝,其福無邊際。
既發菩提願心已,應多努力令遍增,
為於他生能憶念,應當遍護諸學處。
除行心體諸律儀,非能增長正願心,
由欲增長菩提願,故當勉力受此戒。
恒俱餘七種,別解脫戒者,
乃有菩薩戒,善根非餘有。
如來所宣說,七別解脫中,
梵行第一者,即比丘律儀。
當以菩薩地,戒品所說軌,
從具德相師,受菩薩律儀,
善巧律儀軌,自安住律儀,
堪傳律具悲,當知得良師。
努力尋求已,若未得良師,
當解說其餘,受律儀軌則。
如妙祥莊嚴,佛土經所說,
昔日妙吉祥,作虛空王時,
所發菩提心,此處當詳述:
我於依怙前,發正等覺心;
筵眾生為賓,解除彼貧乏。
從今至證得,無上勝菩提,
不起忿害心、慳吝與嫉妒。
當修勝梵行,當斷罪及欲,
欣喜戒律儀,常隨諸佛學。
自不樂疾速,取證大菩提,
願為一有情,住到最後際。
當清淨無量,不思議佛土,
普令十方界,稱揚我名號。
一切身語業,我皆令清淨,
意業亦令淨,不作諸惡業。
自身語意清淨因,即住行心體律儀,
善習三種戒學已,將極恭敬三戒學。
故勤習圓滿,菩薩諸淨戒,
當悉能圓滿,大菩提資糧。
一切佛共許:圓滿福智性,
二種資糧因,是引發神通。
如鳥未長翼,不能空中飛;
如是離通力,不能利有情。
俱通者一日,所修諸福德,
諸離神通者,百生不能集。
欲速能圓滿,菩提資糧者,
勤修成神通,非以懈怠得。
若未修成止,不能起神通,
為成就止故,應再三策勵。
止支若失壞,縱然奮力修,
歷經數千載,三昧終不成。
故當善安住,定資糧品中,
所說諸支分;於隨一所緣,
意安住於善。           
若成瑜伽止,神通亦當成。

離慧度瑜伽,不能盡諸障。
為徹底斷除,煩惱所知障,
故應具方便,修慧度瑜伽。
智慧離方便,方便離智慧,
俱說為縛故,二俱不應舍。
何慧何方便?為除諸疑故,
當明諸方便,及智慧差別。
除慧波羅蜜,其餘施度等,
一切善資糧,佛說為方便。
由修方便力,自善修慧者,
彼速證菩提,非單修無我。
了達蘊界處,皆悉無有生,
知其自性空,說名為智慧。
有則生非理,無亦如空花,
二俱犯俱過,故俱亦不生。
法不從自生,非從他及共,
非從無因故;由體無自性。
又以一及多,觀察一切法,
其體不可得,故定無自性。
空性七十理、中論等皆說:
成立一切法,自性之空性。
因恐文太繁,於此不廣陳,
僅就已成宗,為修故精說。
故所有諸法,自性不可得,
凡修習無我,即是修真性。
慧不見諸法,有任何自性,
說慧如是理;當無別修彼。
分別生三有,其性為分別,
故斷諸分別,是最勝涅槃。
如是佛亦說:           
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

住無分別定,無別明如空。
入無分別陀羅尼亦雲:   
佛子於此法,若思無分別,

越分別險阻,漸得無分別。
由聖教正理,定解一切法,
無生無性已,當修無分別。
如是修真性,漸得暖等已,
當極喜等地,佛菩提非遙。
若欲由咒力,所成息增等,
及修寶瓶等,八大悉地力,
順利得圓滿,大菩提資糧,
及欲樂修習,事行等續部,
所說諸密咒;           
為求師長灌頂故,當以承事施寶等,

依教奉行等諸事,使賢善師心歡喜。
由於良師心喜故,圓滿傳授師灌頂,
清淨諸罪為體性,即成修悉地善根。
初佛大續中,極力遮止故,
梵行者勿受,密與慧灌頂。
若持彼灌頂,住難行梵行,
違犯所遮故,壞彼難行律。
彼持禁戒者,將生他勝罪,
且定墮惡趣,故亦無成就。
欲聞說諸續,火供祠祀等,
得師灌頂者;知真者無過。
上座燃燈吉祥見,經等法中所說教,
經由菩提光啟請,已略說明菩提道。

大阿闍黎吉祥·燃燈智所造《菩提道燈》竟。

此論造於象雄托鈴寺,由這位印度大學者本人以及主校譯師善慧共同翻譯審校。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