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1/17 00:15:50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燈論 第六堂課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喜瑪拉雅課程〉「菩提道燈論」開示日誌.第六堂課

三門恭敬,輕鬆喜悅,行持菩提心

願菩提心,是「想去哪裡」;行菩提心,就是「真正出發去那裡」,
有發心,還要付諸行動。

時間:2010年12月12日下午3:00~5:10

下午1:00起,大眾陸續入場。2:50,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二十一度母祈請文〉,

3:00法王蒞臨會場,升法座,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獻曼達」。


■法王開示:

(首先,法王口傳長軌「四不共加行」。)

今天早上給了「願菩提心戒」,下午就要給大家傳「行菩提心戒」。受持「菩提心戒」之前,要具足別解脫戒,不具足則無法圓滿能利益他人的菩薩戒。

20.若常具餘七,別解脫律儀,乃有菩薩律,善根餘非有。
21.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梵行為最勝,是芯芻律儀。
22.當以菩薩地,戒品所說軌,具德相從師,受持彼律儀 。
23.善巧律儀軌,自安住律儀,堪傳律具悲,當知是良師。

對律儀很善巧,具足悲心,就是一位好老師。


24.若努力尋求,不得如是師,當宣說其餘,受律儀軌則。
25.如昔妙吉祥,為虛空王時,所發菩提心,如妙祥莊嚴。

這在《大寶積經》中也是有的,自己念誦而領受,並不依上師,這種傳統也是有的。

26.佛土經所說,如是此當書,于諸依怙前,發大菩提心。
27.請一切眾生,度彼出生死,損害心忿心,慳吝與嫉妒,從今至證道,此等終不起。
28.當修行梵行,當斷罪及欲,愛樂戒律儀,當隨諸佛學。
29.不樂為自己,速得大菩提,為一有情因,住到最後際。
30.當嚴淨無量,不思議佛土,受持於名號,及住十方界。
31.我之身語業,一切使清淨。意業亦清淨,不作不善業。
32.自身語心清淨因,謂住行心體律儀,由善學習三戒學,於三戒學起敬重。
33.如是勤清淨,菩薩諸律儀,便當能圓滿,大菩提資糧。

■受持「菩薩戒」,不造十八種墮罪

關於「菩薩戒」,漢傳《梵網經》中特別弘傳,漢傳依藏傳唯識瑜伽行派,兩者談到的戒法是一樣的。受持「菩提心戒」之後,有十八種墮罪不可違犯,也就是十八個「菩薩戒」:

1.自贊毀他圖利敬
2.慳吝財法不惠施
3.拒他懺謝忿不忍
4.疑拒大乘菩薩藏
5.供三寶物回入己
6.背舍譭謗于正法
7.迫害僧侶使還俗
8.造作五種無間罪
9.持邪倒見毀因果
10. 毀壞國邑聚落等(因煩惱心而毀壞住處,不牽涉殺、盜、淫等,單就損毀而言)。
11.宣深空理于淺智
12.令人悔退無上道
13.使人棄舍別解脫
14.輕毀持守二乘者(二乘,指聲聞、緣覺二乘人) 
15.妄言虛誇登聖法(誇稱已證得空性)
16.受取盜自三寶物
17.愛樂宣說相似法
18.輕言捨棄菩提心

《入菩薩行論》說:

略攝菩提心,當知有二種,願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意思是,願菩提心就像一個人「想去哪裡」,而「行菩提心」就是真正出發到那裡去。願菩提心是發起菩提心;而行菩提心就是不只發願,還要付諸行動,真正去行持菩提心。

譬如環保,就要身體力行去做。就像創古仁波切所說,環保就是一種「方便波羅蜜」,喜瑪拉雅地區的人們,如果能保護山林和河流,也是行菩薩行。

但做佈施供養也要看自己能力是否具足,譬如佈施身體,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佈施眼請,佈施時安住無我空性而無嗔,而且一說真實語,眼睛就恢復了,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做了還後悔,反而障礙修行,所以行持「菩提心」利他,倒不如從小的善行開始做起。

■身語意恭敬,放鬆喜悅,領受「行菩提心戒」

佛陀曾說:「到我成道的地方,或有我舍利的地方,就如親見我一般。」但如果不具真實信心,即使佛在你面前,你的心也領受不到什麼加持。我們在佛陀成道的聖地受持「菩提心戒」,是無比殊勝的事,要生起信心和虔敬,放輕鬆的安住在喜樂之中,領受這個戒。

接著,如果你們想領受「行菩提心戒」,可以採取恭敬的姿勢,可以跪著,不跪也可以,重點是恭敬。前面講的是身語的恭敬,接著要提醒的是心的恭敬,大家可以邊跪著念誦戒文,邊思維諸佛菩薩的恩德,最重要的是生起恭敬心。

(法王帶領大眾以藏文念誦〈菩提心戒〉戒文: )
直至勝菩提,皈命諸佛前,法及菩薩眾,如是亦皈依。
如過去諸佛,已發菩提心,于菩薩學處,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眾生,發大菩提心,亦如彼學處,如次勤修學。

不動佛是個「無嗔」的法門,不動佛在過去世是一位元叫大目的比丘,大目比丘發願「未成佛之前,都不生氣」,他發願未成佛前都不起嗔心,真是一個偉大的願,至少我們可以發願「未死之前」不生氣。我修持不動佛法門兩三年以來,也這樣發願,果真沒有太生氣,以後如果生氣了就不好意思了。我們受持「菩提心戒」之後,最好能發願不嗔怒眾生。如果有一種自動記錄的答錄機,把我們所發的願都記錄下來,我們就不會忘記自己的願。有位喇嘛說:「我今天就要成佛」,我們就要有這樣的勇氣發大願。

(第二次念誦〈菩提心戒〉戒文:)
直至勝菩提,皈命諸佛前,法及菩薩眾,如是亦皈依。
如過去諸佛,已發菩提心,于菩薩學處,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眾生,發大菩提心,亦如彼學處,如次勤修學。

第三次念誦,要思維自己得戒。

直至勝菩提,皈命諸佛前,法及菩薩眾,如是亦皈依。
如過去諸佛,已發菩提心,于菩薩學處,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眾生,發大菩提心,亦如彼學處,如次勤修學。

生起行菩提心之後,要生起歡喜。接著我會念誦〈歡喜文〉。菩薩戒是直至成佛之前都受持的,只要「願菩提心」未捨棄,如有違犯,還是可以恢復的,

■止的禪修:看著自己的心,恢復本來的寂靜

34.福智為自性,資糧圓滿因,一切佛共許,為引發神通。
35.如鳥未生翼,不能騰虛空,若離神通力,不能利有情。
36.具通者日夜,所修諸福德,諸離神通者,百生不能集。
37.若欲速圓滿,大菩提資糧,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
38.若為成就止,不能起神通,為修成止故,應數數策勵。
39.止支若失壞,即使勤修習,縱然經千載,亦不能得定。
40.故當善安住,定資糧品中,所說諸支分,於隨一所緣。

如果具足神通,可以方便利益眾生,好好修止,可以生起這樣的功德。《定資糧品》是阿底峽尊者所寫的一部論,論中有人問,止是太簡單或太難,為什麼這麼難修?答案是太簡單。因為它只是説明我們回復心的本來狀態。其實我們的本性都是寂靜的,只要恢復本來的自然平靜即可,這樣就是禪修。帶著覺知,看著自己的心,就能恢復本然的寂靜。

■觀的禪修:顯空雙運,同時看清顯相與實相

41.意安住於善,瑜伽若成止,神通亦當成,離慧度瑜伽。
42.不能盡諸障,為無餘斷除,煩惱所知障,故應具方便。
43.修慧度瑜伽,般若離方便,方便離般若,俱說為系縛。
44.故二不應離,何慧何方便,為除諸疑故,當明諸方便。
45.與般若差別,除般若度外,施般羅蜜等,一切善資糧 。
46.佛說為方便,苦修方便力,自善修般若,彼速證菩提。
47.非單修無我,遍達蘊處界,皆悉無有生,了知自性空。
48.說名為般若,有則生非理,無亦如花空,俱則犯俱過。
49.故俱亦不生,諸法不自生,亦非他及共,亦非無因生。
50.故無體自性,又一切諸法,用一異觀察,自性不可得。
51.定知無自性,七十空性理,及本中論等,亦成立諸法。
52.自性之空性,由恐文太繁,故此不廣說,僅就己成宗。
53.為修故而說,故無餘諸法,自性不可得,所有修無我。
54.即是修般若,以慧觀諸法,都不見自性,亦了彼慧性。
55.無分別修彼,三有分別生,分別為體性,故斷諸分別。
56.是最勝涅槃,如世尊說雲,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住無分別定,無分別如空。
57.如《無分別陀羅尼》亦雲:
佛子於此法,若思無分別,越分別險阻,漸得無分別。
58.由聖教正理,定解一切法,無生無自性,當修無分別。
59.如是修真性,漸得暖等己,當得極樂等,佛菩提非遙。

不可能捨棄外相而找到實相。你可以藉由任何找得到的外相,找到它的實相。譬如瓶子,並不是你去觀察分析而變成空性,而是它本來就是空性,觀察分析是幫助你瞭解;譬如電影,你的「相」因緣和合地清晰的顯現在銀幕上,但你並不真的在銀幕上,所有我們六根所接收到的顯相,都是因為我們長久的習氣熏習而顯現,雖然有清晰的顯相,但本質是空性的。

所謂的空性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依然有著清清楚楚的顯相,只是本質是空性,顯相和空性是雙運的,這才是對空性的如法理解。認為一切都不存在是偏失,認為一切真實存在,也是偏失。一開始,對初學者要用「破斥」的方式,破斥對「空」和「有」兩邊的偏見與執著;但真正的空性修持,是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來理解。

有位尼泊爾國王,他把民主帶給尼泊爾,有一天發現有人睡在馬路上,有人去問他為什麼睡在馬路上?他說:「現在不是提倡民主嗎?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結果問的人就打了他一巴掌,躺在馬路上的人很生氣的說:「你為什麼打人?」打人的人就說:「你不是說民主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嗎?」這就是偏執一邊的結果。民主偏執一邊會發生窒礙,空性何嘗不是如此?

各位都很繁忙,如果有一些空性的見,放下一些執著,會覺得比較輕鬆。就像「四法印」中說,「諸法無我」一切現象都是空性的,都是無我的。不過,重點是不要偏廢,不要落入兩邊,不要偏重「空有邊」或「實有邊」,中文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那洛巴大師也說:「如果你還未證悟空性,還是要謹慎因果。」大家要仔細體會「顯空雙運」的微妙道理。

有位禪宗大師念《心經》,念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時,有人忽然打了他一巴掌,說:「不是說『色不異空』嗎?」,他說:「對對,就是這個,就是這個。」

明天將繼續講授「燈論」密咒乘的部分,並給蓮師灌頂。蓮師將佛法傳入藏地,消除藏地的妖魔,對藏地和喜瑪拉雅地區有很大的恩德,以此機緣,我們要好好思維、憶念蓮師的恩德,才能在心上得加持。

■祈壽法會,感謝傳承三大仁波切恩德

我們不只要感謝過往祖師的恩德,現在住世的傳承具德上師,對我個人、對大眾恩德也很大,也是我們要特別感謝的。所以今年祈願法會將舉行一項特別的祈壽法會,法會第八天早上,會念誦〈十六羅漢禮供文〉,並將對創古仁波切、天噶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這三位傳承的長老仁波切,獻上顯密結合的供養,這是依照《俱舍論》中,能讓阿羅漢長壽的方式,結合顯密儀軌,先依顯宗的方式,再依密乘的儀軌進行。

三位仁波切為佛教、為眾生,長年以來都付出了極大心力,對我、對大眾都有很大的恩德。我現在要介紹一套書,這是我們為了表彰三大仁波切功德而特別編印的「祈壽專刊」,裡面有我寫的讚頌和諸位法王子所撰寫的「長壽祈請文」,還有三位仁波切的殊勝傳記,書裡還放了非常多仁波切多年來弘法利生的照片,工作人員沒日沒夜的做,編得非常好,我個人非常歡喜,所以好象自己打廣告一樣,今天要特別介紹給來參加法會的大眾,這三本書書名分別是:

天噶仁波切:見傳寶藏
創古仁波切:經教大海
竹清仁波切:大樂舞者

為了這三本書,我個人也做了一些努力,實地參與了編印過程中的工作,但沒有很多,主要是一些朋友帶著歡喜心和對傳承的憶念心盡心在做,非常感謝他們,也願大家歡喜、隨喜。

本來要到22日祈壽法會那天才讓大家請書的,但考慮到「喜瑪拉雅課程」結束,有些法友就會離開菩提迦耶,所以我們提前讓大家請書,明天下午就會開始義賣,第一版限量900套,可能會不夠,未來希望以大家請書所得的費用再加印。三本書是一起請的,不能分開。

為什麼祈願法會第八天會有這樣的祈壽法會?之前我在網站上已宣佈,為了祈請這三位長老仁波切長壽住世,不但在聖地會集合萬眾之力舉行「祈壽法會」,不能到現場的全球所有弟子都可以參與,一起念誦網站上已經公佈的〈蓮師消除障道祈請文〉和三位法子為三位上師寫的長壽祈請文,為三位仁波切的長壽住世而盡力祈請、發願、回向。

我們不只要感謝住世的仁波切們,對已圓寂的波卡仁波切,也要深深憶念。波卡仁波切圓寂了,希望他儘快轉世再來,明年希望為波卡仁波切舉行一些特別的儀式,未來也希望為其他上師舉行祈請長壽住世的法會或活動,提醒大家能追隨這些偉大上師的腳步,希望我們生生世世都能做讓上師歡喜的事。

接著,維那師帶領唱頌〈菩提道次第祈願文〉。

菩提道次第祈願文
宗喀巴大師造
 
長期勤奮二資糧,積聚廣如虛空者,無明眾生智暗鈍,我願成佛去接引。
未登佛位生生世,文殊師利慈加持,聖教次第大道全,諸佛歡喜願修習。
自我如實證道義,善巧方便勇猛慈,清淨眾生蒙昧後,唯願永持佛聖教。
佛教至寶未普及,或普及後又衰沉,以大慈悲動心意,唯願能明利樂藏。
佛弟子等殊勝事,善修菩提道次第,賜吉祥與解脫眾,唯願永護佛本行。
能撰善道藉順緣,能除違逆人非人,唯願世世不脫離,佛陀稱讚菩提道。
 於無上乘十法行,如禮精進修行時,諸具威力常作助,願吉祥海遍十方。
 
願一切吉祥。
最後唱頌瑪律巴大師〈吉祥靈燃〉。
吉祥靈燃世間嚴,江山國界吐蕃境,
喜瑪拉雅之北方,實修教法廣弘揚,
祈願世間樂吉祥,願瞻部洲長安樂。
(回向,並念誦〈發菩提心文〉:

勝菩提心寶,未生令生起,生起勿退轉,願輾轉增長。

結束今日課程,法王明日上午「蓮師灌頂」將繼續講授《菩提道燈論》密續部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