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3 10:26:53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1-2講)

《修習軌理》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

丁一、正明修法(分二)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分三)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已三、完結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這個很重要,因為在此有說到正修和未修,所以由這兩個內涵,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在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之內,無有間斷的修習。縱使我們在吃飯,甚至於上洗手間大小便的時候,甚至於跟別人談話的時候,甚至於在工作的時候,只要知道修法的扼要,我們真的能夠如法的修行,縱使連睡覺的時候也是可以。所以不只是正修時,我們可以修學正法,修習法義以外,在未修的時候,也是可以做到,這個這我們一定要去了解,這樣才有辦法二十四個小時之內,一直都在修習法義當中。

尤其是我們很多人會認為,所謂的修法、修法,好像是要打坐,把身體挺直之後,坐下來作觀想,這是正修;起來之後好像又回到世間俗人一樣,其實這是錯的。在未修的時候,也要保持正修時候的溫度,要讓這個溫度一直持續下去,這是重點。而且如果這個溫度慢慢的有在消弱,變得越來越微弱,就要打鐵乘熱,這時候再以正修的方式,再去提起這個善法的溫度。這樣的話只要讓這個善的溫度一直保持,我們二十四小時之內,都可以無有間斷的修行了。

己一、加行

41頁)所以我們現在看本文,初中分三:己一、加行,己二、正行,己三、完結。今講初者,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加行六法裡面的第一法,謂:善灑掃所住處所,我們一般的作息,就是家裡要打掃乾淨,尤其是現在正在正修的這個會場,我們會把所掃具之後的灰塵丟入於河流,一般人的作法是這樣子,其實最主要的就是保持乾淨。就像我們一般要迎請貴賓來到自己家裡的時候,我們會把家裡先打掃乾淨一樣。所以同樣的因為在正修的時候,我們會迎請三寶田、資糧田,來到修法的會場,因此我們更需要來打掃,我們現在修法的會場,所以這是屬於第一加行。

第二莊嚴安布身語意像。第二法是安置佛像,身為佛教徒我們應該以導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為主尊,無論這是由黃金所製造,或者用泥巴所製造,或者是銅像,無論它的質料為何?凡是導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都應該屬於一切佛像當中最主要的一個主尊,所以應當放在中間才是。

我有一個認識的德國朋友,他對佛法很有興趣,可是他並非是佛教徒。有一次他就跟我很誠實的反應說:為什麼在佛教寺院裡面,可以看到本尊為第一,釋尊也就是導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放在旁邊,並非是中間,難道釋迦牟尼佛不是你們的導師嗎?為什麼不擺在中間呢?確實是如此,有時候我們真的好像有一點本末倒置的感覺。

無論本尊為何,或者自己所修的,或者與自己有緣的,這種本尊為何?但是最主要的,我們一般在陳列或陳設佛像的時候,都要以導師為主,這個原則是不應該放棄的。之後在旁邊我們就可以陳設本尊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像是大地菩薩的這些佛像,那就沒有問題了,可是一般來講,我們都要以導師為主尊。

如果我們在陳設佛像的時候,最主要是看這個佛像,他的質料是如何?或者佛像的大小是如何?這樣我們原本在行第二加行法的時候,是要累積善業的,可是就是因為由內心的這種分別作意,所以我們很可能會去造下惡業。因為當你內心有一點點輕視泥土所塑造的佛像的時候,其實它已經是屬於間接的誹謗,所以我們要特別的小心。

還有看這個佛像,我花了多少錢去買,所以我在擺在中間;這個花比較少錢去買,所以擺旁邊,那更不可以,這個我們要特別注意。有一些人更遭糕的是,以買賣佛像來讓自己賺一大筆利潤,最後變成很有錢的富翁,這時候我們還能怎麼辦呢?但是因果是絲毫不爽的,自己的業最後還是由自己來承擔,就是如此。

無論藏傳的四派,任何一派雖然都有他自己不共的傳承上師,可是我們在陳設佛像的時候,如同之前所說的,應該以導師為主。所以我覺得在這個精神上,噶當派的這種作息,確實值得我們去效法的,值得我們去追隨的。平常在講噶當派的最主要所依止的佛像有那些呢?我們說噶當四尊,一般來講叫做噶當七寶。七寶裡面後三寶,就是經律論三藏;但是如果經律論三藏不加,就是噶當四尊,也稱噶當四本尊;噶當四本尊再加噶當三藏,就是佛陀所說的三藏,經律論三藏,這叫做噶當派的七寶。所以我覺得這個原則,這種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去效法。

噶當四尊是指那四尊呢?因為導師的緣故,釋迦牟尼佛為一尊;大悲的緣故,觀音為一尊;事業本尊度母;以及去除障礙的不動佛,這是噶當四尊;再加上經律論,我們稱為噶當七寶。非常的乾淨,沒有其他雜七雜八的,確實非常得好。

現在就說到陳設語的部分。一般如果可以,像《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都可以擺在佛堂。如果空間夠的話,當然佛陀的經藏、以及這些大師的論藏等,如果能夠陳設,那更殊勝,更圓滿不過了。意像,我們一般會以佛塔來做佛陀意功德的象徵,所以如是的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第三加行就是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在講到諂誑的時候,以兩種的方式來作解釋,第一個以質料上應該遠離諂誑的污染,第二是以意樂上。什麼叫做以質料上呢?以物具本身應該遠離。無諂誑的意思就是說,不要由邪命所換取的物品來作供養。也就是說如果只是為了要供養三寶,所以由邪命來奪取這些東西、物品,那變成我們所獲得的供物是不乾淨的手段去獲得的,這樣供養三寶不但沒有善業、善德以外,反而還會造下惡業。什麼叫做由邪命不如法的方式,而去獲得的物品呢?如同《寶鬘論》裡面說到五邪命。

五邪命是那五者呢?第一詐現威儀,第二諂媚奉行,第三旁敲側取,第四巧取惡索,第五贈微博厚。

第一,詐現威儀。什麼叫詐現威儀呢?平常自己沒有什麼修行,可是在廣眾、群眾的面前,卻假裝一副很有修行的樣子。就像好比在大眾的面前,都說我是過午不食,可是回到自己的房間裡面,卻拼命吃,這種就是屬於詐現威儀了,邪命的一者。

第二,諂媚奉行。什麼叫諂媚奉行呢?為了得到更多的供養,或者為了得到名聞利養,所以自己的編出一些有的沒的綺語,最主要是為了獲得名聞利養的緣故,這就是屬於第二諂媚奉行。

第三,旁敲側取。什麼叫做旁敲側取呢?為了要得到某一個自己喜歡的事物,所以我們就間接的跟別人暗示,這個東西真的很好看,這個多好等等;於是以一種間接的方式提醒別人,自己想要那個東西的意思。

第四,巧取惡索。巧取惡索有兩種,一個是以非常直接,遠離道德的方式去惡索,這是一者。第二個是透過敲詐的方式,欺騙的方式而去獲得。

第五,贈微博厚。什麼叫贈微博厚呢?就是之前已經得到的供物,覺得不滿足,為了能夠得到新的供物,所以就跟自己的師父講說,你之前給我的東西很不錯,以這種方式,用已經原有的供物,再來獲取更多的、新的這個供物,以這種的方式去獲得,這叫做贈微博厚。所以如果我們在供養三寶的時候,是以這種邪命的手段來獲取,於是供養給三寶,那沒有意義。如果真的自己什麼都沒有,沒有關係,就連供養一茶水,也是有極大功德的,這是以供物本身遠離諂誑的污染。

以意樂上來講,不要為了好看,來作供養或陳設這些的供品,這樣是不行的。為了給別人看,或為了炫耀自己多有財力,意樂上本身就不夠清淨的話,而去陳設這些供品,那也是不行的。這是屬於第三者,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如果我們在修禪定的時候,但是有所謂的沈沒,或者有一種想要昏睡的感覺,有這種障礙的時候,那可以透過心力提昇的方式。我們心的力量去提昇的時候,內心的起伏會變得比較高昂,一般高昂的話,就很容易讓內心散亂,好像飄浮不定,遊行的感覺;所以在此有所謂的經行,也就是很容易往外去緣取。可是因為昏沈還有沈沒的覆蓋,使得內心一直往內收攝,這時候內心的起伏就變得非常的低沈,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為了使內心不要過於低沈,保持清醒的緣故,所以以經行的對治力。

所謂經行的對治力,就是提昇心力的方式,使得內心比較清醒一點。怎麼去提昇內心的方式呢?就像作光明想,或者緣取一些可以讓自己提昇心力的,像是緣一些會讓內心歡喜的,或聽聞上師的功德,或思惟三寶的功德等,透過這種方式把心力提起;讓心去強烈的緣取外境,以這種方式提起心力。

另外一種的情況,當內心隨著貪欲等散亂而走,因為這種的覆蓋,使得我們內心很容易往外散亂;這時候過於經行又不行,因為心力太高。所以心力太高也不行,心力太低也不行。心力太高的時候,怎麼辦呢?可以以身體坐直的方式,讓心往內收攝;就是於坐床也好,只是一般的坐墊上,以跏趺的坐姿來安住。聲聞地中有說到:

「從昏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除此從餘,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坐墊),結跏趺坐。」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我們以盤坐的方式,像金剛跏趺坐姿,或半盤坐的方式,安住之後,做什麼呢?念誦歸依發心。

所以在歸依發心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儀軌文來持誦。一般我們也可以念「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歸依。」反覆的念誦,這是歸依的儀軌文。要念誦幾遍呢?那就看個人的心力如何了。如果念誦一百萬遍,可是內心沒有任何的感觸,這樣也沒有用;我們縱使只念一遍,但是念這一遍的時候,感觸馬上能夠生起,這樣一遍也是夠的。所以念不念歸依發心,最主要看那個心力強不強烈。

歸依的性質我們必須去認知,畏懼以及對三寶的信心,這兩者的心一定要有。強烈的信心,強烈的心力,如果內心真的有如此的感觸,那我們就真正做到歸依了。

在歸依之前,我們必須去迎請資糧田,資糧田要怎麼去觀想呢?有許多不同的觀想方式,但是以普遍來講,我們可以觀想像是金字塔型,這個金字塔有四層。最上頂端是導師釋迦牟尼佛。第二層,中間安住著阿底峽,左右就是峨勒比協饒,以及種敦巴大師,就是峽、峨、種三尊。第三層,中間安住著宗喀巴大師,宗大師的右手邊安住著智慧師「吉珠惜拉仙給」,以及宗大師的左手邊安住根敦珠巴。在第四層中間安住著自己的根本上師,其左右邊安住著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等,這些本尊,這是一種觀修資糧田的方式。

還有另外一種我們稱為上師五座的資糧田的觀修方式,也就是在一個非常大的法座上,有五個小的法座,中間安住著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前面,就是我們的根本上師。釋迦牟尼佛的右手邊是慈尊,釋迦牟尼佛的左手邊是文殊,釋迦牟尼佛的後面是金剛持。慈尊的周邊圍繞著所以廣大行的傳承上師,文殊的旁邊圍繞著所有深見行的傳承上師。在我們根本上師以及金剛持的四周圍,都圍繞著所有傳承祖師,裡面最主要包括噶當派的這些傳承上師,同樣在這周圍也安住著所有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本尊,和眷屬。當然最主要以個人平常怎麼觀資糧田,只要覺得能夠使內心發起感受,能夠讓自己馬上去回憶到,憶念到三寶功德,以這個為主,但是平常我們有這種修法就對了。

在正行歸依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要思惟前方資糧田的功德,所以我們在自己的周遭,觀想一切有情,現為人身,像自己一樣都想離苦得樂,可是被煩惱給控制,無能自主的雖然想離苦得樂,可是卻離樂得苦,因為是被煩惱和煩惱習氣給控制的情況下,所以我們無奈的承受著無有間斷的痛苦;唯有透過通達無我的現證空性的智慧,才有辦法斷除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因此深信滅諦和道諦兩者功德,也唯有這兩者法寶,正法寶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獲得解脫救護,所以這二者為正歸依。

具有這兩者法寶的,獲得究竟成果的,成就的導師,依由衪的經驗為我們宣說,宣揚正法。所以導師佛寶也是我們的歸依處,以及現在正具有這兩個法寶,正在努力修行的這些僧寶們,也是成為我們的歸依處。於是緣眾生的悲心,以及煩惱和煩惱習氣所產生的厭惡和畏懼,再加上對於前方資糧田的信心,以這種內外的種種因緣,發起心力,來對三寶產生極為強烈投靠的心態,讓自己完全的投靠於前方的資糧田,那就是真正所謂的歸依心。

所以在這種強大的意樂下,無論自己念多少遍的歸依偈頌都無所謂,最主要是那個內容,必須要實實在在的、充份的具有上述所說的這種內涵,只要這個內涵在就可以了。之後再作甘露降於自身的觀想;並且觀想一切有情眾生,都也獲得了歸依,前方的資糧田也如實的、也如此的承諾,答應救護他們;在自己的領導下,或者自己對於諸佛的請求下,諸佛菩薩答應要救護這一切有情眾生。

透過甘露融入於自身的這種觀想,所以觀想過去所造的一切,不只是自己以外,一切有情眾生,也就是自己身旁的一切有情眾生,現人相的這些,他們過去的業障從此得到淨除;最主要的就是想,他們現在真的獲得三寶的救護了。我們可以分開的觀想,也可以作總相的觀想。

什麼叫分開的觀想?首先若作四歸依,歸依上師的緣故,所以由上師資糧田,流出甘露,融入於自身,於是得到上師所有的加持,洗滌一切的罪障,得到上師的救護。因為歸依佛寶,所以從佛流出了甘露,融入於自身,淨除一切的罪障,獲得佛的救護的。我們可以分開的這樣觀想,也可以作總相三寶的觀想,都是可以的。之後再念發心儀軌,來作發心部分的觀想,那也就是「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有情願成佛。」為了能夠利益這些有情眾生,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這個心力讓它提起。

如果有受到無上瑜伽的灌頂,或者是一般接受過灌頂,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無論是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儀軌裡面,我們可以如法的觀想,以自己所得到的續部的本尊,與導師釋迦牟尼佛無二的安住在前方,非常的歡喜,因為我們如實的作歸依發心,所以主尊導師釋迦牟尼佛,非常的歡喜,於是現出了第二尊,跟主尊同樣的第二尊導師釋迦牟尼佛,於是融入於弟子。讓弟子獲得所有的主尊的身語意,一切功德和加持,作這種果位轉道的一個觀修方式。

如果沒有接受過密部的灌頂的話,那是不能作如是的觀修的,也不能以這種方式去觀想甘露的。但是我們可以觀想主尊導師釋迦牟尼佛,雖然不是現出同樣的,一模一樣的第二個導師釋迦牟尼佛;但是我們可以觀想導師釋迦牟尼佛身語意各放光芒,這個光芒照到自身,所以讓自己的身上所有的污點,由光芒的照耀,獲得了淨化,是可以作這種的觀想,這是可以的。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