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15 10:12:37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0/02/15 10:10:35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五講 六加行 袞卻格西講授
第五講 六加行
今天我們已經得到一種非常難得的暇滿人身,也值遇非常難逢的佛陀圓滿教法,而且我們未以身口意三門造作五無間等重大惡業,也都具足一種能夠分辨善說和惡說的智慧,因此千萬不能以今生的衣、食、名聲作為生活的主要訴求。如果我們只以今生的義利做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其結果是在我們今生的壽命告一段落後,這些暇滿也就消失了。所以我們應該從未來生生世世的義利去著眼,而能夠真正利益這長遠的道路、成辦生生世世義利的,只有諸佛正法。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能夠去除今世的痛苦,成辦今世的快樂,乃至於去除來世的痛苦,成辦來世的快樂的,再沒有比正法的力量更超勝的了。
所以在我們已經得到這個暇滿人身的當下,應該把餘生用來修學佛法,求取心要,讓我們能夠做最上乘的事,再不然也要解脫輪回生死。而且我們所修的教法和追求的目標,不應該只是限於下一世可以得到人天的果位,也不應該只是為了獨自證得解脫果位。
我們一直陷在“我愛執”的當中,由於我愛執的障礙,就連十方諸佛菩薩的教化也無法作用。“我愛執”是痛苦的根源,相反的,如果可以好好地修習“愛他執”,不論是今生來世、自己他人、環境生活,各方面都會安樂,所以說,愛他執是賜與我們一切安樂的根本。
那麼愛他執的心應該怎麼修學呢? 應該任何時候都不與愛他執分離、都不忘失它,包括聽聞佛法的當下,還有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行、住、坐、臥,不管是哪個時刻,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能夠像自己的體味一樣,永遠跟在一起,要這樣去修學愛他執。如果依著愛他執的心,則大悲心、大慈心、菩提心等這些功德,就都可以成辦。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調整動機,也就是,“為了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的義利,我必須成佛”;在不忘失愛他執的修學之上,來聽聞這一場法宴。
所教授的法是菩提道次第,是大乘的法要。因為是大乘法,所以我們應該以“愛他執”作為修學的核心。菩提道次第的教授是完整成佛之道的展示,引導眾生從開始第一步到最後成佛,也就是從依師之理到顯密(包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雙運,成就無學道的雙運果位。這個成佛之道道體完整、次第無誤、沒有偏邪,並且圓滿,而且是在一座當中就可以圓滿整個成佛之道的修法內涵。
菩提道次第的研討以四個門徑來說明。第四個門徑是“甲四、如何以正確的教授引導學徒的次第”,其中分兩點,(23頁)“乙一、道之(的)根本(在)親近(善)知識軌(的道)理”,“乙二、既(已經)親近已(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關於親近善知識軌理分為二項,“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丙二、總略宣說修持儀軌”,前面第一項已經講過。“丙二、總略宣說修持儀軌”中“丁一、正明修法”分二,而“戊一、于正修時應如何”,座上修(正修)的時候又分三項:己一、前行,己二、正行,及己三結行。我們現在講到前行六法(一淨地設像;二莊嚴供具;三入座皈依;四觀想聖像;五積資懺淨;六三事求加)的皈依。
在前行法裏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皈依”。皈依的時候,有人是先觀想出“皈依境”,然後行持皈依:有人則把皈依念十萬遍,作為皈依的法行。不過主要的是應分項來做皈依,不論是廣或略的觀想,先把皈依境觀想出來之後,再做皈依上師的法行。
一般佛教不是只有三皈依嗎? 為什麼講四皈依──“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我們真的有福報和善根,可以直接親承佛的教誨及法乳,那我們皈依佛是對的。事實上,放眼看去,目前能夠直接教授我們法要的是上師,能夠真正教誨我們的是上師。因此我們把展示教法的師長分成:一、直接教授我們佛法的是上師,所以我們先行皈依上師;二、間接教授我們法要的是佛,因此我們皈依佛。
皈依上師的時候,所觀想的不只是今生,包括生生世世,無始以來,凡是以我自體對上師所作的惡業,在語中對上師所作的譭謗,在意方面讓上師不歡喜的任何法行,以及對師長所作的一切惡行,都能夠因皈依而得到淨除。特別是我們所受過的一切戒,不只是今生,溯自無始以來我們所曾受過的一切戒,包括別解脫戒和菩薩戒,這一切利於我們修學佛法的功德,都來自于上師。所以在憶念上師的功德之上,虔誠的行持皈依。由於皈依,所以從皈依境中,主要是從上師之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於我及所有眾生的身心上,把無始以來所積造的罪及障淨除,特別是淨除了無始以來,以身口意對上師所造作的一切不恭敬的惡業;同時把一切所淨除的罪障化成黑糊糊的烏氣,全都從毛孔排出去,自體變成澄淨光明的本質,福德廣增,要這樣地觀想。
而皈依的法寶是指皈依資糧田中,以各個本尊所教授的滅諦和道諦功德為本質的法寶(真正的法寶是指行者心相續的滅諦與道諦功德),這是我們的正救怙。以心中的滅諦與道諦功德作為本尊,外相呈現為經函(經書)像,以琉璃光為本體,非常的光明澄淨,這樣的本體稱之為法寶。事實上,我們要能夠接受教法,並且修持,然後在心中證得一種滅諦和道諦的功德,這樣才能真正救護自己。把經典當作法寶是一種假名安立的,真正的意義是剛剛所講的──心中的滅諦和道諦功德,才是我們的救怙,然後去向它求皈依。接著,如前所說的一樣,觀想甘露普降,把無始以來對法寶所造作的一切惡業淨除,當然不是只有自己的惡業,包括自他所有眾生無始以來對法寶所造作的惡業,特別是謗法罪,都淨除了。
謗法的罪很重,一般講到謗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我哪有謗法? 我怎麼會謗法呢? 事實上,這不一定的,舉例來說,你雖然沒有直接譭謗佛的教法,可是依止師長之後,心中或者懷恨,或者因事不和諧,棄舍了師長。從違背誓言棄舍師長的當下,如同棄舍他所說的教法一樣,我們已經積造很大的謗法重罪了。因此觀想類似這樣的一切謗法危險罪行,全部都經由皈依法的甘露普降,當下淨除。
佛教教義裏頭有很多宗派,然而同是佛教,如果互相的排擠,或是譭謗執持該宗派的師長,那也是謗法。因為在你棄舍或譭謗執持該宗派師長的同時,同時也棄舍或輕蔑了該師長心中的法寶,因此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調心。聽受和修學菩提道次第教授是要讓你與眾生和諧,讓各教派之間和諧,是用來調心的。如果萬一不幸地,學了很多菩提道次第教授,然後變成戲論,佛法歸佛法,心歸心,我們知道水可以滅火,結果可以滅火的水,有問題了,怎麼辦? 沒有可以滅水的了。意思是說,本來法是用來調心的,卻變成戲論,那就沒有辦法可以調伏你了。
皈依法的時候,我們可以觀修前面所說的觀修內涵,然後手持念珠說:“皈依法。”
皈依僧寶的時候應該怎麼觀想呢? 首先要淨化無始以來,我與眾生所犯不恭敬僧眾以及挑撥離間,破和合僧,讓僧團不和諧(如本來和諧的讓它不和諧,已經不和諧的讓它更不和諧)等的罪過。對各個僧團(四位以上的出家眾團體)做這種破和合的事,雖然不是五無間業,卻也是一種近五無間業,是很危險的。另外,比如說,受了不清淨的供養,信施難消,這也算是依著僧眾而造業,凡是無始以來,依著僧眾所積造的這一切惡業,都把它淨除。觀想從皈依僧之上,獲得甘露普降,把無始以來所積造的罪障都淨除。第二個就是加持,得到僧伽身口意的加持。再來就是觀想真的趨入皈依僧寶了。總之,在皈依上師、佛法僧三寶之上,依著資糧田去做一個淨罪集資的法行。
總而言之,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各都應依三個階段去做。就是當你持完皈依文之後,你要觀想從資糧田或三寶皈依境中,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所有眾生的身心當中,把無始以來所積造的罪障淨除。以皈依法寶來說,特別是把不如理的皈依法的罪障都淨除,這樣來觀想。也就是說:
首先,觀想罪障淨除,淨除自他眾生的罪障;
再來,觀想得到加持,淨罪之後觀想已經得到法寶,或是四寶(上師及佛寶、法寶、僧寶)身口意的加持;
最後,觀想已經趨入皈依了。
所以就是“淨除”、“加持”以及“趨入皈依”,每段皈依都這樣觀想。觀想當你淨化之後,你的身體變為光明的體性。有人以光明的體性來類比結合法身與報身,即使你不懂這種結合的方法,也沒有關係,只要觀想自己身體變為光明澄淨的體性。
皈依上師的時候,主要的皈依對象,是指與我們有直接和間接法緣的師長。皈依佛,是指賢劫千佛,還有三十五佛為主的佛寶。皈依法,是以道諦與滅諦為本體的經函作為皈依對象。皈依僧,是指資糧田裏頭,從菩薩、十六羅漢、聲聞緣覺聖者以及空行勇士護法等,這一切都屬於僧寶。
是不是真的受皈依了呢? 這是取決於行者本身有沒有具足皈依的因而定。皈依的因是什麼呢? 真正地至心畏懼自他所有眾生輪回生死;而且相信只有三寶有能力救護我及所有的眾生脫離三苦,解脫三界生死輪回。只有這樣夠不夠呢? 這還是不夠的。比如外面很熱,屋裏有冷氣,可以救護你。然而要能避免這很熱的痛苦,是需要進到屋子裏來。雖然你相信屋子裏面有冷氣可以救你離開熱苦,可是你只相信它的能力,卻不進來,只相信三寶能救你,並不真正具足皈依之因,應該是百分之百的信賴,不論今生、中陰、來世,不論苦、樂、得、失、好與壞,一切都信賴你,完完全全只有你的那種心,要有這種百分之百的至誠心,才具足皈依的因。
我們常常念誦皈依、行皈依的法行,在法會裏頭也常常唱誦皈依的文詞,甚至閉關修皈依(就是以皈依四寶作為主修),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一定要具足前面所說的幾種最起碼的意樂(動機)。我們在此講說真正修持皈依的內涵,各位也許在這裏坐著,卻沒聽進去;雖然耳朵聽到了,卻沒有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了,又記不住。這樣會有一種危險,各位回去之後開始修皈依,耳朵聽到、耳朵沒聽到、聽到之後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也不能憶持,則所行持的皈依,和以前未聽聞時是一模一樣,沒有大的效用。
《皈依發心偈》教授我們修皈依與發菩提心兩個部分。“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那是皈依三寶沒有錯,由於是大乘的皈依,所以在我沒有成佛之前一直祈求皈依;也為了讓我們的皈依沒有障礙,所以有時候也必須向護法祈求,讓我們從現在到成佛之間都沒有障礙。“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這是皈依法門。
“以我所修佈施等(六度功德)”句中的“佈施等”是很廣大的說法,可以說是類比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也可以當作所有六度四攝,一切菩薩萬行。總之,凡所積造一切善業,“(回向)為利眾生願成佛”。“為利眾生”這四個字意義是更廣的,涵蓋著:一、短暫的,讓所有的眾生,能夠得到修學佛法人天果位的暇滿人身,我要盡無餘的去利益他,讓他具足可以修法的身體,我要去成辦這短暫的義利;二、究竟來說,應該把所有眾生安置在成佛果位。因此,我是為了能夠成就眾生短暫及長遠的義利,而願成佛。“為利眾生願成佛”,這是菩提心的定義;其中的“願”字,表示一種祈願、一種願望。
“皈依”與“發菩提心”兩個法行非常廣大,可以做我們整個修法的內涵。
一般來講,皈依分二種:一個是因皈依,一個是果皈依。因皈依就是當下我以三寶的功德作為對象,以求救護的心去受皈依。“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是以果皈依來說的,就是我心中能夠真正依著佛的教法,生起滅諦及道諦的法寶功德,所以我變成僧寶;一旦把這樣的滅諦及道諦的功德圓滿了,就稱之為佛寶;因此我是三寶,三寶就是我,這樣稱之為果皈依。前面所說的皈依發心偈是指果皈依而說的。至於我皈依的物件,他有的功德我也要有,這是行持果皈依。
因為你如此真誠、無疑地皈依發心──“以我所行佈施等,為利眾生願成佛。”願發得這麼宏廣的緣故,所以皈依境資糧田的三寶非常的歡喜,把你無始以來所積造的罪及障都淨除了,而福德廣增無邊。最後要觀想三寶因此很歡喜,故而放光加持我。因為得到三寶所有的加持,我真的變成了佛,然後去成辦六道眾生的義利,這種修法是轉菩提心果為道用的修法。
再來修淨化六道觀,也就是觀想你已經成佛了,然後從你心口放光普照十方,遍照在六道眾生的身上,由於受到光芒遍照的關係,他們也一一成佛,你很高興,並隨喜自己的功德。這時的觀想修,在信解(注一)上,要觀想自他所有眾生的自利和他利,這二種義利,真的都究竟圓滿了,然後等持一下,這樣坐著做個定解,把時間加長,這樣觀修。
剛才我們觀想圓滿的成佛,是希望安立眾生于成佛果位,這只是一個觀想修罷了,事實上,不但眾生沒有成佛,自己也都沒有成佛。沒成佛的理由何在呢? 是因為在你心中對於怨敵、親友、中庸眾生有親疏愛憎的分別,再由貪嗔癡去造作愛憎親疏,所以就不能成佛。
那該如何去修舍、修平等住呢? 要觀想,多麼希望所有眾生都能遠離親疏愛憎,安住於平等舍上,但願所有眾生都能做到。這有四個觀修步驟:第一,倘若所有眾生都能遠離親疏愛憎,該有多麼的好啊! 第二,願所有眾生都能遠離親疏愛憎!第三,由我一個人來成辦讓所有眾生遠離親疏愛憎的任務,不假他人。第四,祈求上師佛加持我,讓我有能力去成辦“令所有眾生遠離親疏愛憎”。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各都有這四步驟的修法。慈悲喜舍每一種乘以四,總共有十六種。
前行六法的第三加行,在安樂座上,應該把心安住在善心上,以特別的喜心,去修“皈依發心”和“四無量心”,令與自己的心相續結合;另外還可以加上特別發心。什麼是特別發心? 為能儘快的圓滿眾生的義利,我一定要快速地成佛;也是為了能迅速地成佛,我要修習菩提道次第的教授,這就是所謂的特別發心。
皈依境祈求完之後,我們可以觀想把皈依境融到自己的眉間,融入到我們的身心中。因為之後要觀想顯現資糧田,所以先要淨地(清淨地基或化場地為淨土),加持地基,使之如同極樂淨土一樣的,都沒有任何荊棘、不平。同時要把所供養的供品擴大,幻化成無量無邊,再幻化出供養天女,然後念供養咒、供養陀羅尼,此既是供養也是加持。
一般我們在行供養的時候,要先對供品念誦“嗡、阿、吽”三個字,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已經加持趣入供品,接受供養。如果事先沒有對供品做“嗡阿吽”三個種子字的念誦,魔怪會趣入供養物,這樣我們就不能得到供養所該得到的功德。比如說,供花的時候,會有花鬼、花魔進入花的供品接受供養。如果供水的話,水會有水鬼、水魔,趣入供水當中,安住在裏頭,那就麻煩了。好比說,你想修法,坐不久就想到外面去,到了外面又想進來,徘徊來去,心中不寧,這就是水鬼作祟吧! 這表示你供養水的時候,沒有經過加持咒語的念誦,導致它的作祟,讓你變得心神不寧。不只有如此,還有香等等的供品也要加持“嗡阿吽”三個字,否則馬上會有其相應的魔進去供品中,接受供養,污染供品。
“朵馬”是藏文的音譯,是食子的意思,“朵馬”不只限於糌粑做的東西,水果是屬於“朵馬”。“朵”是去除我執、摧滅我執,“馬”是廣大供養境。“朵馬”供養的對象很廣大,比方說十方三世諸佛、本尊等等都包含在內。換句話說,摧滅我執,廣興供養,稱之為“朵馬”。我們供“朵馬”的時候,應該知道這些意義。
請注意,我講這些是要用在平常修行上的,應該這樣去做,不要覺得它好象和我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常犯的錯誤,就是常寄望於好遠好遠的法行功德及證量的生起。對眼前的增上(往上增長)生起的功德卻看不到,這是錯誤的。
如前面曾經復習過的,祈請資糧田有廣的與略的,你可以隨意擇一去做觀想。至於第五加行──七支供養。第一支就是禮敬支,昨天已經講過“身”的禮敬,今天接著講“意”的禮敬。意供養是意禮拜,普賢行願品中(42頁)“於一塵中塵數佛”的偈頌是指意的禮敬。因為十方諸佛在他們成佛之後,法身成就,遍一切處、遍一切地,所有大地微塵中都有佛存在,所以以佛的法身的觀點,我們應該以這個身,幻化出無邊微塵數身去禮拜佛,這是意的禮拜。
講一個口訣,我們可以觀想自己從無始以來到目前為止,所有曾經投生在六道中的身體,包括今生,不知凡幾,數不盡,如果這些身體仍存在,這個世界是容納不下的。我們觀想現世的我和無始以來所有的我,全部一起以人身來禮拜,雖然六道的每一道我們都經歷過,但是現人身去禮拜。禮拜的時候,因為我們能禮拜的身無限,再觀自己一一身有無量的頭,一一頭中有無量的舌頭,一一舌中出無量妙音贊佛功德,所以會有無邊功德。再者禮拜時觀想無始以來,我們在每一世所犯的罪障同時淨除。像《上師薈供》文講說:“化現界塵等身誠禮敬”,界塵是無盡的,世界是無邊的,以這樣的數去作禮拜,有無邊的功德。關於禮拜的部分,就這樣略說如上。
修禮敬支,這個法行除了消除身語意罪障,可以對治什麼呢? 可以對治煩惱中的我慢。“我慢高山,不裝德水。”如果你有我慢的高峻山,功德水進不去,就算學佛法也沒有什麼利益的。就如同在盆地或是平坦的地方,可以長出很豐美的草,高山除了岩石和雪之外,不長什麼草的。這比喻我慢的高山是不長功德的。我慢在所有煩惱中,是最壞的一個煩惱心所。如果有我慢,最好以禮敬作為對治。
接著是供養支。我們可以作普賢菩薩供養雲的觀想。怎麼觀想呢? 你可以觀想,在我們的掌中,執持著如意寶,而自己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願心很大,所行的供養也都是無邊的,在《普賢十大願王》文中,都是這樣廣行供養。或者你本身放光,普照十方,每個光所照的點,都變成普賢菩薩。一尊尊普賢菩薩,每尊均在做七支,如香花、蔓等等的無邊供養,把最美好的都供上去,從十到百,百到千,千到萬,無量無邊的幻化,這樣去供養是很好的。我們也可以把自身幻化為無邊的普賢,這樣去做普賢菩薩的供養雲海來廣大供養,是很好的。另一個方式是觀想空性,因為空性表示自性空,因此,沒有所謂的實有,也沒有真正的不空(既然自性空,沒有所謂的不空),所以你什麼都有,一直無盡地供養,這樣觀想。
供養支分為一般的供養和無上的供養二種。一般供養有:人道和天界所有的花朵;琵琶、鼓、鈸、鑼等等樂器所彈奏出來的聲音;以及供養傘蓋、寶幢等;還有明燈(不限於酥油燈、日月光、電燈)等等。還有供養塗香,香的種類很多:擦了很清涼的塗香、薰香可以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妙香、最好的檀香等等,叫做妙香供養。還有天衣、妙衣。前面所提的供養物,都是世間物品的供養,稱為一般供養。至於無上供養,就是前面所提的,好好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把所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的功德拿來供養,是最好的。供養支是屬於佈施的內涵,可以對治慳貪、慳吝。
再過來是懺悔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造惡業是以貪、嗔、癡等煩惱作動機的,包括哪些呢? 比如無始以來所造作的五無間業,還有受完戒之後,所做與律儀相違背的惡行。如何懺悔呢? 應該以四力懺悔。開始是修皈依還有發菩提心,這是“依止力”。修皈依還有發菩提心的理由是因為我們造業的物件只有兩種:向上是三寶,向下是眾生。如果對三寶造惡業,就先修皈依,作淨罪集資的法行,向三寶懺悔,就可以淨罪。我們修菩提心的時候,可以對我們造惡業的物件(即三寶和眾生)致歉,這樣罪障的去除就比較容易。並且對無始以來到目前所積造的惡業,或自作或教他作或見作隨喜,都要產生由衷的悔意,能對所積造的惡業產生慚愧心、後悔的心以及戒慎的心,然後行懺悔,就稱為“破壞力”。再加上“防護力”,就是我已經後悔,以後不再做了,這才能達到懺悔的目的。
此外,造惡業之後,有四種果報要感報的: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一般加上離系果,共五種,在此講四種)。很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心中煩惱很熾盛,到目前也都因煩惱熾盛的緣故,一遇到境界,立刻就造惡業。如果沒有“我今天不做,或是我這個月不做、一年不做。”的這種防護心,那麼不止以前所造的業不會淨除,以後也還會一直造業。如果已對三寶承諾:“從今以後我不做惡了。”卻又犯了,這是欺騙三寶。瞎眼人是無法騙明眼人的,在三寶(明眼人)之前,已經說過不做,就有了防護,卻又做了,是不行的。應該怎麼樣呢? 你若沒有辦法一次完全做到,應該漸次地做,把能夠做到的那點先講出來,可能今天之內或是短時間之內不做,我防護著,這樣可能比較好一點。
有一種說法,罪業各個懺。比方說,你受過金剛戒,應該對著壇城並在金剛阿闍黎面前懺悔;如果受菩薩戒,應該對菩薩戒師或阿闍黎懺悔;如果是受別解脫戒,應該對僧眾或是阿闍黎懺悔。由各別不同的戒律去做不同的懺悔,所以說是個別懺。宗喀巴大師說,由身口意三門所染到的一切罪過,都要以四力強猛、殷重的持續懺悔。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需要猛利的去做四力懺悔。懺悔不在對治什麼,而有淨罪功德,至於嗔恚只會破壞善業。
再過來是隨喜支。我們所隨喜的物件是凡夫眾生、聲聞、緣覺、菩薩、佛等五類所造的善業,至心隨喜,希望我也可以同他們一樣的積造善業,這樣的祈願是很好的。這五類包括佛菩薩所積造的善業功德,雖然自己沒能去成辦,可是至心隨喜的話,我們有很大的利潤。大師讚歎說:“不需要很大的劬勞辛苦,而可以積大福報的是隨喜。”所以不但可以集資糧,而且可以增長我們的善業,積集而又增廣,所以依著五類善,至誠隨喜。
請轉法輪支。就像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經由梵天王由天而降以千輻經輪,請佛轉法輪般,我們對我們的師長或善知識也應該這樣,作請轉法輪的法行。一般我們在獻曼達的時候,一定要有這種觀想,除了所安置的這些曼達、器世間的供養之外,我們應該把法輪同時觀想上去,去勸請轉法輪。如果好好行持請轉法輪的功德,可以對治並去除謗法的重罪。
再過來是請佛住世支,為令眾生獲得利益安樂,迅速勸請想要入涅槃的諸佛,長住刹塵劫莫入涅槃,增加轉法輪的因緣。佛法是未請不說的,基於諸佛菩薩的願力,經由眾生的祈請,他們會因而住世,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經由這樣勸請住世,也可以使你獲得長壽。勸請時,可以獻石頭曼達拉,以五聚(須彌山及四大洲)供養,請佛住世。
接著回向支,將所積造的任何善業,包括前面所行的六支:禮敬、供養、懺悔、隨喜、請佛住世、請轉法輪等,作回向,觀想自己居首引導,作共同回向。若將善業回向於無上菩提,在沒有成就佛果之前,這些善業是不會滅盡、消失的。
七支供養我們可以這樣分類:禮敬支、供養支、請轉法輪支、請佛住世支,以及隨喜支,是屬於積集資糧;懺悔支是淨除業障;隨喜及回向支是增廣善根;回向支是增廣。七支涵蓋集資、淨罪、增廣無盡。
獻曼達也是積聚資糧的,同時可以做祈請;獻曼達的時候應該觀想所獻的內涵(附錄五)。為此介紹一下世界觀,整個宇宙世界觀,若照《俱舍論》所講,是講不完的,並且很複雜。總之,世界的形成,是先由風輪轉動而下雨;因雨傾盆廣大的下,就有了水;水慢慢的鼓動,形成了山;山形成之後,就有四大天王所居住的地方,如須彌山之類的,周邊由七金山、七香水海、四大洲、八小洲圍繞。前面所講的須彌山、七金山、七香水海等等,這些器世間的形成,都是集聚眾生共同的業感報而有的,由於我們是眾生之一,所以可以獻上供養,這只有好處。
基本上,所有修道次第的人,都應該要有個曼達盤比較好,而且曼達盤不可以小於自己吃飯的碗。就像我們平常隨身攜帶袋子,修道次第的人應該隨身帶著曼達盤。曼達盤不一定要很精緻或很高貴,木頭做的、石頭做的都可以。宗大師的曼達盤是石頭的,大師閉關苦修,用石頭獻曼達,整個手肘都磨破了。
我們要想辦法準備一個曼達盤,然後淨化曼達盤。獻曼達時(附錄六),兩手皆握寶物(穀物),拿起曼達盤的時候不要放空,馬上用我們的手肘在盤上往外繞三圈,觀想我及所有眾生所積造的身口意三門惡業遠離、淨除。然後手肘往內繞三次,表示令我得到諸佛菩薩的身口意功德加持。然後念“嗡”,加持金剛地基,開始安立須彌山、四大洲之類的器世間。如果是以供養三寶為意樂,應該把東勝身洲的位置放在對面三寶的正前面;如果是祈請加持的話,東勝身洲放在自己的正前面。山王須彌山,是三十三天神眾以及四大天王所居住的地方,放中間。因為獻曼達只是一種信解,所以當你獻曼達,手握那一把穀物的時候,觀想整座須彌山真的都在這裏,並且深信就是如此。
東勝身洲裏的眾生,身體比我們高大;南贍部洲在藏語是“咱布林”,就是我們居住的世界,也是佛陀示現三十二相成佛的地方;南贍部洲所受用的東西都來自于如意寶樹,而如意寶樹的樹葉掉到海中的聲音,叫做“咱布林”。西牛貨洲的主要受用物是牛,所以稱之為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的藏文是“紮米粘”,是不悅耳的聲音、惡聲的意思。北俱盧洲的眾生壽命是固定的,五百歲快到的時候,天空就會發出聲音說:“你該死了!你該死了!”的惡聲。
四大洲各有兩小洲在旁,通稱為四大洲、八小洲。東勝身洲有很多山是各種珍寶樹莊嚴出來的如意寶山。“珍異寶大山”是指東勝身洲的寶山。“如意勝樹”是指南贍部洲的如意勝樹。西牛貨洲所屬的是“滿願牛”,牛奶擠之不盡,並可以讓你滿願。“不須耕種莊稼”,是北俱盧洲的特色,他們不需要犁田耕種,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穀物,今天晚上割,明天又自然長起來,不需要耕種。
東勝身洲的上空是“珍異車輪寶”,那是七寶千輻輪。我們知道轉輪聖王有四種──金輪聖王、銀輪聖王、銅輪聖王和鐵輪聖王;最好的是金輪聖王。珍異車輪寶是屬於金輪聖王的,所有軍隊都不能戰勝它。南贍部洲的上空是“珍異如意寶”,如意寶是琉璃做的,非常的澄明,它可以滿你的願、令你一切如意,有病時,可以去除一切病;當燥熱的時候,可使你清涼;當寒冷的時候可使你溫暖;讓你心想事成,讓所有眾生的意願都可以圓滿,等等這些功德。西牛貨洲的上空是“珍異王后寶”,王后有很多功德,最主要的功德是她沒有嫉妒心。北俱盧洲的上空是“珍異大臣寶”,能如同大臣般的守護國王,行政以及整軍作戰等各方面也都很善巧。
東南方,也就是東勝身洲和南贍部洲中間的上空中,有“珍異大象寶”,這大象有三隻象牙,具有一千頭大象的能力,你看它好象走得很緩慢,其實它的力量很大,具有一天繞世界三圈的行走速度。西南方,就是南贍部洲和西牛貨洲中間的虛空中,是“珍異良馬寶”。駿馬寶有各種裝飾品,非常莊嚴。如果騎乘的話,不會有跳動的感覺,很平順、平穩的往前行,看起來似乎是很緩慢的,其實是很迅速的,它同樣可以繞著世界走。一般來說,當有國家戰爭動亂的時候,如果獻“將軍寶”,可以止戰。東北方的虛空中是“珍異大藏瓶寶”。
供曼達最主要的是在觀想,只要是如理的觀想,就可集很大的福德資糧。供各種寶的時候,要觀想各種寶的數量很多,比如說,很多的滿願牛、大象寶、王后寶等等,佈滿虛空,這樣廣大的供養。我們常常覺得把東西觀得很小有困難,但是讓我們觀得很多,又發覺面積範圍不夠,這種過應該遠離。
四方是指東南西北,四維是指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四維合計是八方;此八方中有八個天,從姿天、花蔓天、歌天、舞天、鮮花天、末香天、燈明天及塗香天,外加太陽和月亮,還有寶傘及十方的寶幢都具足,觀想一切人天所珍重、富饒的資財都圓滿具足的集聚在其中,清淨悅意。好好地觀想之後,把外在三千大千世界的百千萬億世界也都融入曼達裏。
同時,也可以把自己和眾生所積造的身軀、受用和善業,作為曼達本質去供養。要怎麼將自己的身軀獻曼達供養呢? 可以觀想自己的皮膚是黃金地基;血是甘露海;四肢、兩隻手的上臂,還有大腿是四大洲;手肘及手和小腿及腳代表八小洲;頭代表須彌山頂的宮殿;脊胸胃等是須彌山;心是如意寶、摩尼寶珠;兩個眼睛是太陽、月亮;耳朵是尊勝幢及寶傘蓋,如此觀想去供養。可以觀想自己身體的各部分融入曼達的相關部分,或者以自身當曼達去供養。為什麼要這樣觀想呢? 因為我們都太愛這個身體,所以要把身體作為曼達來供養,這樣所積造的福德不小。並將自己所積造的受用、享受以及三世所有福德善根,完全地幻化成七珍寶、八吉祥之類的供品融入到曼達裏去,之後再從此曼達放光,化現無數曼達,供養資糧田裏的每一位聖眾以及十方世界的佛刹土。
供曼達的時候,曼達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所供養的須彌山、四大洲、八小洲,如其所有的去觀想。就好象前面有片玻璃,映現出所有的景象,一切的事物都容納在裏面,雖然玻璃沒有變大,但它可以映射出來所有的東西,就象從前密勒日巴尊者,鑽進牛角時,牛角沒有變大,牛角裏的尊者也沒有變小。曼達拉的供養就象剛才所講的,無法形容大小,但所供的東西,在觀想的時候,不能小於實際的體積。
曼達有四種,就是外曼達、內曼達、秘密曼達和真實義(另譯真如)曼達。外曼達和內曼達是指剛才那些。秘密的曼達是無上瑜伽部,在此不講。真實義曼達是觀想空性,也就是供曼達者、所供的曼達,以及供養物件的資糧田或十方佛刹土,三者都無自性,只是假名安立,也就是三輪體空。獻曼達時就只一個人,可以幻化出無盡的人身一起供,這樣就是無限供養。
曼達獻的時候有兩種程式:第一刹那我們安置了器世間的山河大地去供養;第二刹那就應該觀想,以十方諸佛淨土、清淨的山河大地去供養。如果沒有得到本尊的灌頂,則可以觀想自己是梵天王來獻曼達,因為三千大千世界的主人就是梵天王,他最有權力,一切事物歸屬於他。我們若以梵天王去觀想他的受用物,曼達的穀物是無量的,如其穀物的數量這麼多地去行供養,福報何其大!如果已經自生本尊的話,就沒有必要這樣觀想。
已經受持無上瑜伽灌頂,修本尊法之後,若你沒獻曼達,空行母會殺你。至於到底會不會殺,我不知道,但是有這種說法。總之,不獻曼達的話,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你要修行的話,每個法行都要好好的獻曼達,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曼達盤,並如所說的安置、如理地去獻曼達。只以我們的手印去獻曼達,是供養而不是獻曼達。
獻曼達的理由,是為了我有三件大事情要求本尊佛的加持(三事求加),希望本尊佛幫忙:第一、讓我能夠速疾去除、速速消滅,從不敬師長到止觀雙運道,所有的顛倒心;第二、讓我能夠離開惡性我執,速速的生起從依師之理到止觀雙運的正確心;第三、讓我內外障緣能夠去除。
【解惑篇】
問:剛才說獻曼達有二種,一種是供養,一種是求加持,有何差別? 什麼時候該做供養? 什麼時候該求加持?
答:為什麼要分一個是求加持,一個是求供養,好象是被迫去供養。獻曼達有兩個意義,因為你修行必須要淨罪集資,特別需要很大的資糧,所以你對眼前的皈依境、三寶資糧田先作供養,所以獻曼達拉,以供養心去獻曼達,就變成供養曼達。供養之後,因為你要得到悉地成就的關係,祈求能夠如其所教授的得到證量,所以你獻加持曼達做為供養。
一般而言,安立自己最近的眼前為東方,是有特別的緣起,比如我們接受灌頂的時候,都從東門入壇城的。總之,如果純粹為了積福報的話,前面那個就是供養曼達。如果你是為了得到悉地成就的話,大部分都是以遠方的求供養曼達為主。獻曼達時東方安置在什麼地方,能知道是很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請大家獻曼達。
問:下次是不是講格西拉教我們如何獻曼達?
答:可以!主要是發張曼達拉供養的說明圖(附錄七),讓大家看清楚。很感謝大家,看起來大家對獻曼達很重視,自願效學獻曼達,我們會拷貝說明圖,然後示範給大家看。不要把我所獻的曼達看成是百千萬年一次的盛會,就象吃飯一樣,大家每天都要獻曼達供養才好。謝謝大家!
【注釋】
注一:“信解”之藏文依據《藏漢大辭典》,在名詞時意思是:信念、信心、相信。動詞時有兩種意思:一為起信、發生信念、有信心;另為通達意義、瞭解意義。
附錄六
獻曼達拉
嗡 金剛堅地 阿 吽 大威黃色地基
嗡 金剛圓周 阿 吽
四周邊際圍繞鐵圍山脈 中山王須彌
東勝身洲 南贍部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身勝身洲 貓牛勝貓牛洲
諂洲勝道行洲 惡音洲以及惡音對洲
異寶大山 如意勝樹 滿願牛 不需耕種莊稼
珍異車輪寶 珍異如意寶 珍異王后寶 珍異大臣寶
珍異大象寶 珍異良馬寶 珍異將軍寶 珍異大藏瓶寶
姿天 花蔓天 歌天 舞天 鮮花天 末香天 燈明天 塗香天
太陽 月亮 珍異寶傘 制伏一切十方寶幢
一切天人所珍重富饒資財盛聚在其中
此田清淨悅意
我茲恭敬奉上大慈心根本上師並且獻予一切真實傳承上師
尤其供養予上師羅桑能仁金剛持及其本尊眷屬大眾
惟願汝等慈受以利生
惟願汝等享此供已即以深大慈心不吝加持我
以及一切無邊如虛空母有情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妙香遍塗華散之大地
觀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用此淨土
令我生起貪嗔無明境 怨親中庸色身用具等
我均無吝奉上願享受 加持我他當下渡三毒
伊當 咕嚕 啦那 曼達拉甘 尼雅答雅蜜
(本尊、上師,請受用我所供養的清淨刹土)
附錄七
曼達平面圖
附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