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7 21:35:41

附錄一:

資糧田簡介 前行:

觀想:前方虛空明現著一大乳海,其中,有極為高廣的如意寶樹,樹上有十一層蓮花寶座,最高為主尊上師洛桑能仁金剛持佛,即本質為具恩根本上師、外相現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宗大師心口明現著釋迦牟尼導師,世尊心口明現著金剛持,金剛持心口安置三摩地尊,藍色吽字莊嚴。

上師洛桑能仁金剛持佛的右方是大乘廣行派祖師,彌勒菩薩為上首;左方是大乘深見派祖師,文殊菩薩為上首;上後方是修行加持派傳承祖師,密乘金剛持佛為上首;前方是法緣師長,根本上師為上首。

上師佛的蓮座周邊環環圍繞,前方是大威德金剛,右方是勝樂金剛,左方是密集金剛,後方是喜金剛。其下是無上瑜伽部、瑜伽部、行部、及事部密續本尊。接著是經乘諸佛;三十五佛、賢劫千佛。往下是八大菩薩等。其下是十二位緣覺、十八位聲聞阿羅漢、空行、空行母及勇父與勇母、出世間護法。週邊則是四大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等世間護法。前方明現著能令眾生廣積資糧的資糧田聖眾,憶念前方的資糧田皈依境,由衷生起皈依心。

接著,觀想在後方則環環圍繞著我的今生累世具恩父母、六親眷屬、怨親債主、以及無量無數的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母親、人道、阿修羅、天道的母親、六道中陰、聲聞、緣覺、菩薩 ―― 一切未成佛的九法界眾生。眾生心中具有無量的苦及苦因,憶念眾生的情況心生不忍,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

現于廣大資糧田聖眾前至誠的發願,一心為了成就利他,讓眾生究竟離苦得樂,自應先證得資糧田聖眾果位,必先成佛。因此,於諸聖眾前,刻意發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以此為動機:只要尚未盡除一切眾生的苦及苦因,悉皆由我帶領一切眾生一起盡除罪障、累積資糧,認識、修學與相應資糧田。

首先,帶領眾生一起皈依發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遍)

諸佛正法眾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聞法諸善根 為利有情願成佛

自系不淨牢獄中 應知有情亦如是

緣諸眾生起悲湣 勤修無上菩提道

我於佛法眾中尊 直至菩提趨皈依

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四無量心:

願一切眾生得樂及樂因

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眾生得無苦之妙樂

願一切眾生遠離親疏愛增,心安住平等舍。(三遍)

正行:

一般而言,資糧田之意,即是令眾生淨罪集資的聖田、處所。藏傳佛教極為重視資糧田,各派傳承,如寧瑪、噶舉、薩迦、格魯派皆有安立不共的資糧田。

當下略說格魯派的資糧田。在格魯派,資糧田有兩種,即菩提道次第資糧田,其外相並非由如意寶樹撐起,而是在大乳海中有一蓮座,中央主尊外相現導師釋迦牟尼佛。另一是上師薈供資糧田,是在大乳海中有一如意寶樹所撐起的十一層蓮花寶座,中央主尊外相則現宗喀巴大師,其餘大同小異。

資糧田其實是三皈依境,從上師至佛,屬於佛寶;從菩薩至護法屬於僧寶;佛僧二寶心中皆具法寶,故等同三寶。廣說十一層,略說三皈依境 ―― 佛、法、僧;其週邊則有無量忿怒尊、寂靜尊聖眾,依眾生心現各種相,度化眾生。

關於資糧田的師承簡介,不同傳承或有異說;當下略述上師薈供資糧田,乃是以師長教授依圖解說。因圖上有名字與號碼,故應對照名字與號碼而認識。

圖上,大乳海中的如意寶樹有一根根本枝幹,表徵佛智真如;其上有二枝幹,表徵二諦;又分出六莖支分,表徵六度;上面具足嚴飾,表徵四攝;其上葉子亭亭茂密,表徵十六空;諸多果實累累,表徵三十七道品。

蓮花寶座上最高為主尊,往外延伸,共十一層蓮座,每一蓮座皆有蓮花、日輪、月輪所層疊 ―― 蓮花象徵出離心,日輪象徵勝義菩提心,月輪象徵世俗菩提心 ―― 即表徵三主要道功德。

首先:(A)即主尊上師洛桑能仁金剛持。主尊的本質必是根本上師 ―― 修習任何法門皆須觀想本尊的本質是上師,或者佛、菩薩都是上師的外相。尤其是指具三恩根本上師,即傳戒或灌頂、教說法要、指導修行的上師。

上師與根本上師略有差別,上師是一般師長,根本上師是對自己恩澤重、利益大、較且淨信者。此即本質為根本上師、外相現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比丘相,披法衣,頭戴班智達黃色法帽,結說法印,左右上方是般若經函與寶劍,結跏趺坐,並且具足文殊菩薩的智慧、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大勢至菩薩的大威神力,相好莊嚴。

依著修習宗大師的上師相應法,能成就九種智慧,即生起:去除無知的智慧、去除染汙的智慧、甚深慧、速疾慧、廣大慧、清明慧、講說慧、辯證慧、著述慧。

宗大師的心口是釋迦牟尼導師,世尊心口是金剛持,現雙修相,金剛持心中安置藍色吽字莊嚴,如大鍋疊小鍋一般。此即名上師洛桑能仁金剛持,一體四尊(即上師、宗大師、釋迦世尊、金剛持佛)。

A)層有1234,在主尊的微下方,分別為:前方是大威德金剛,右方是勝樂金剛,左方是密集金剛,後方是喜金剛。

接著,(B)傳持、解釋《般若經》隱義現觀修行次第而造《現觀莊嚴論》的彌勒菩薩,(B)層中為大乘廣行派傳承祖師,弘揚世尊的廣大行道次第,分別是:

1、 無著菩薩,是唯識派的創車軌師。

2、 世親菩薩,是唯識派的執車軌師。

3、 聖解脫軍尊者,是世親菩薩的現觀教法的傳承者。

4、 大德解脫軍尊者,是唯識派祖師。

5、 最勝軍尊者,是唯識派祖師。

6、 調伏軍尊者,是唯識派祖師。

7、 遍照明尊者,是唯識派祖師。

8、 獅子賢論師,是中觀瑜伽行自續派祖師。

9、 大菇薩黎論師,即寶賢論師;一般菇薩黎是指不廣大聞思、離群禪修者。

10、 小菇薩黎論師,即寶軍論師,又名慈瑜伽師。

11、 金洲論師,傳持菩提心教授,為阿底峽尊者的上師。

12、 阿底峽尊者,於西藏弘揚、復興教法,具足因果七教誡的廣大行、自他相換的偉大行、及中觀正見的深見道等諸傳承。

13、 種敦巴尊者,是噶當派的創始祖師,一樣具足因果七教誡的廣大行、自他相換的偉大行、及中觀正見的深見道等諸傳承。

C)是傳持《般若經》顯示空性修行次第而解釋中觀正見的文

殊菩薩,(C)層中為大乘深見派傳承祖師,弘揚世尊的深觀見道次第,分別是:

1、 龍樹菩薩,是中觀宗的創車軌師。

2、 聖天菩薩,是龍樹菩薩的主要弟子,二者為根本中觀師。

3、 佛護論師,造《佛護論》,以應成見解釋中觀意趣。

4、 月稱菩薩,是應成派的創車軌師。

5、 寂天菩薩,是《入菩薩行論》的作者,也是偉大行派祖師。

6、 大正理杜鵑論師,是月稱菩薩的弟子。

7、 小正理杜鵑論師,即阿縛都帝大師,是阿底峽尊者的上師。

8、 阿底峽尊者,於西藏弘揚、復興教法,具足因果七教誡的

廣大行、自他相換的偉大行、及中觀正見深見道等諸傳承。

9、 種敦巴尊者,是噶當派的創始祖師,一樣具足因果七教誡的廣大行、自他相換的偉大行、及中觀正見的深見道等諸傳承。

噶當派又分三派傳承,即道次第、經教派、口訣派,此分為(D)、

E)、(F),依各人根器修行不同傳承,皆可成就;由噶當派而再傳(G)即是格魯派。圖上(D)、(E)、(F)、(G)左右重複,表示兼具廣行與深見二大傳承。

D)是噶當道次派傳承祖師,主尊為貢巴哇,其中分別是:

1、紐蘇巴。2、塔瑪巴·噶瓦達僧。3、洛劄虛空師。4、虛空王。

5、賢獅子。6、佛子無著賢。7、洛劄大成就·虛空幢。

E)是噶當經教派傳承祖師,主尊為博多瓦·仁欽賽,其中分

別是:

1、 夏拉哇·功德稱。2、伽喀哇·智金剛。3、吉布巴·法幢。

4、天·教自在。5、天·眾生怙主。6、桑欽巴·法福德。7、措那瓦·智慧賢。8、門劄巴·戒吉祥。9、法依賢。

F)是噶當口訣派傳承祖師,主尊為僅哦哇·促青巴(戒律燃),其中分別是:

1、旬奴威(童光)。2、傑貢欽波·童子稱。3、桑傑溫敦(佛德)。4、堪欽·虛空王。5、堪欽·師子賢。6、佛子無著賢。7、洛劄大成就·虛空幢。

G)是格魯派傳承祖師,主尊為宗喀巴(善慧名稱),其中分別是:

1、將貝佳措(曼殊海)。2、克主·格列貝桑。3、巴索卻吉堅贊(法幢)。4、卻吉多傑(大成就者法金剛)。5、傑哇恩薩巴(第三世班禪大師)。6、桑傑耶舍(佛智)。7、洛桑·卻吉堅贊(善慧法幢、第四世班禪大師)。8、袞卻堅贊(勝寶幢)。9、洛桑耶舍(善慧智、第五世班禪大師)。10、至尊·阿旺將巴(語王慈)。11、洛桑年劄(善慧譽)。12、雲丹塔耶(德無垠)。13、洛桑耶舍(善慧智)。14、羅珠桑伯(慧智賢)。15、堪欽·羅桑(施善慧)。16、佛子善緣持教。17、巔簪克珠(至尊善緣持教善巧)。18、達波仁波切羅桑將貝(帕崩喀仁波切的根本上師)。

接著,是修行加持派祖師,以金剛持為首,分別是:

H)是密集金剛傳承。

I)是大威德金剛傳承。

J)是金剛持佛,其下外相皆現為文殊菩薩。

K)是噶當十六明點傳承。

L)是勝樂金剛傳承。

N)是根本上師,(N)層的12為具恩法緣師長。

以上為五方寶座,皆屬於十一層中的第一層。餘十層依次是:

O115是無上瑜伽部密續本尊

P113是瑜伽部密續本尊。

Q117是行部密續本尊。

R117是事部密續本尊

S116是顯教經乘諸佛。

T)是八大菩薩。

U)是十二位緣覺阿羅漢。

V)是十六位聲聞阿羅漢。

W)是空行、勇父、勇母。

X)是出世間護法。

以上為十一層資糧田聖眾。

資糧田週邊四方為(Y)皆為世間護法,分別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

以上十一層資糧田聖眾,必是聖者以上、或佛的化現,故世間護法不屬於資糧田內。同時並應觀想其周遭有許多寂靜尊、忿怒尊等化身,廣度眾生。

接著,觀想從主尊心口放光,召鉤迎請安住十方淨土本有的智慧尊,每一一光芒都現不同聖眾行相而溶入,如現宗大師溶入宗大師、現本尊溶入本尊、現佛溶入佛,一層一層完全溶入誓言尊,與智慧尊合而為一,真實而有。為了增長信心,故應觀想信解十一層資糧田聖眾,都具有佛的四身功德及利他事業。這是能令眾生積集資糧之處,永為眾生福田。如是觀想之後,開始作當下法行。

要之,資糧田可觀為三種,廣的為十一層,中的為五方寶座,略的為十一層溶而為一的眾寶聚式的一尊上師佛,凡此亦為三寶皈依境,觀修三種隨一皆可。

修完法行後,應收攝資糧田,有三種收攝法,隨一皆可:

1、 返回本界,即在空性上,一刹那間各自回到本界淨土。

2、 由下而上依次溶入主尊,成為一尊上師佛,降臨在頂門蓮座上安坐著,觀想普降甘露加持;而後溶入自身,與自身合而為一,或端坐在心口八瓣蓮花寶座,永不分離。

3、 一切化為空。

後行:

惟願父母眾生具安樂 惟願一切惡趣恒為空

任彼菩薩于何地安住 惟願彼等諸願皆成就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