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5 15:53:45
學習次第 : 進階
新譯·菩提道次第廣論 上冊 目錄 出版前言
新譯《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冊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論
妙音佛學叢書翻譯組漢譯
目錄
出版前言
序分:
論前皈敬
造論宗旨
敦囑勸學
略述本論
正宗分:
造者殊勝
教授殊勝
道前基礎:
聽聞軌理
講說軌理
完結軌理
親近善士
修習軌理
暇滿
共下士道:
念死無常
三惡趣苦
皈依三寶
深信業果
意樂之量
出版前言
在北傳大乘佛教教區中,西藏佛教由於受到入藏傳播佛法的大德及密續的整體修持觀念這兩種因素影響,完整的接受了道次第的修行觀念。歷代的西藏高僧大德依循著這套觀念,整理佛教的種種經論,把他們如理安立在適當的層次上,以作行者修持之用。歷代大德更巧妙地運用這套修道次第觀來鞏固他們所弘揚的教規,藉此培育出教證雙美的接班人,壯大其傳承。這種依次第、不苟且、不躐等不冒進的教誡,令根器不同的佛教修行者能各各因應自身的能力及條件,在不同層次的心靈修行中穩步邁進;這種殷重務實的學風令西藏佛教無論在學問或實踐兩方面均享有美譽,比之於其他地區的佛教毫不遜色。從西藏歷代大德流傳下來的修行教授及論釋,足以作為明證。層次井然的教觀,令行者能有說有修,依修起證。使藏地在人力及資源皆不充足的環境下,仍然代有龍象輩出。
真正瞭解道次第的修行者能擁有務實的心態,從容不迫地沿著成佛的道次第邁進。當這些明瞭修持次第的行者發覺自心未能領會和實行所接受的法門時,便會冷靜地反省自己是否缺乏了某些先決條件,經考察後便會安分地先完成某些基礎訓練,或先開始積集某些資糧,才會趣向下一步的修持。這種不攀緣將來的未得,不沉緬過去的已得,也不停滯在目前某些暫時立足處的心態,便是上進的良好基礎。這種外表上看似緩慢,事實上卻是穩當精進(但是精進往往被誤解為急進),按部就班、堅韌有力的心態,一向是有效獲取成果的重要因素,這便是道次第的其中一種最具價值的貢獻。
佛陀住世時,按問法者的各別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後代的大德把佛陀開示的甘露法門,依眾生心靈的升進過程歸納為道次第的三大要門:即出離心、菩提心及空見與各種支分。由於佛陀是對機開示這種三要門及其他支分教法,所以並不一定按照它們的先後程式而說,但是,若就凡夫有情的心靈發展過程而論,卻是有其規律性。簡而言之,道次第的三要門可攝為兩大範疇:
(一)發心方便
(二)空性智慧
發心的方便可分為緣自相續之苦而發起的「出離心」及緣他相續之苦而發起的「菩提心」。此兩者若分離時,便成為小、大二乘的分水線;從「菩提心」的角度出發,前者(出離心)便會被後者攝為基礎加行。事實上,不論是大乘抑或小乘,緣自身之苦及他身之苦(亦即佛陀在「苦諦」的教示)皆是趣入聖教的首要條件,所不同者只是二乘在知苦這方面而言,小乘是看重自身,大乘則同時顧及一切眾生有情。大乘行者若不能對「苦諦」有深刻的理解,便無法體恤一切眾生之苦,從而難以真實發起以救度眾生為己任的大乘菩薩願行。所以,緣自身之苦而生起的出離心,是發起大乘願、行菩提心所不可缺少的基礎,所以兩者的先後次第是不能倒置的。
至於空性智慧,儘管佛教小大二乘各宗對所說的空見是有粗細之別,但只要是空見正確,便是不共於外道的法印,能助行者伏斷無明煩惱障垢。然而,當空慧為不同的方便發心攝持時,卻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為自求解脫的出離心攝持的空慧,便會帶來解脫輪回的阿羅漢果位;為菩提願行所攝的空慧,則能引生無盡利生、三身具足的無上正覺佛果。嚴格來說,道次第的次第是指「出離心」與「菩提心」的修習次第,行者並不一定要在完成「出離心」及「菩提心」之後,才可以聞思修學空慧,這點也是在研習道次第時要注意的。
道次第的各層教授于佛陀在世時,是因人而異地靈活開示,並無固定限制。但佛滅後成立的道次第教授,其內容卻是硬性固定的,這便有賴學佛者對自身條件能力的真誠觀察反省,才能恰如其分地修持不同層次的法門。
無數印藏大德在殷重修習道次第的同時,還善巧地把這教授引導弟子。所以,道次第的內容及次序雖然是有其固定性,但是由於歷代大德的重點各有不同,所以令道次第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傳承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雖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西藏新舊各派悉皆奉行道次第,但是在各別傳承之中,由於有重顯教,有重密乘,又或為了針對當時的需要,所以,道次第在西藏各派傳承中的位置也有輕重之別。只要我們比較一下寧瑪派、迦舉派、薩迦派、格魯派的道次第作品的性格及數量,其明顯分別便一目了然。欲明個中因由,我們必須進一步探索西藏各派傳承的教觀見行,通過對各大傳承教規的探究,能有助我們認識藏傳佛教的沿革,更重要的是令我們認識到西藏大德是怎樣靈活有效地運用道次第教授,從而令我們的修行信念更為堅實完整,這對於自身的修行或未來弘揚佛法而言,均具有深遠的價值。
在西藏佛教新舊各派之中,由宗喀巴大士遠承阿底峽尊者而創立的「格魯派」或「新迦當派」,堪稱弘揚道次第的表表者。在格魯派歷代祖師所撰造的道次第教典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共有八部,世稱「八大導引」:1、《菩提道次第廣論》;2、《菩提道次第略論》;3、《菩提道次第攝頌》;4、《菩提道次第.淬煉真金》;5、《菩提道次第善說精髓》;6、《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種智速疾道》;7、《菩提道次第安樂道論》;8、《菩提道次第文殊口授》。(《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種智速疾道》、《菩提道次第文殊口授》亦已漢譯,將於現已出版流通一編按。 )
宗喀巴大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不但是格魯派其餘一切道次第教授的根本,更為格魯派建立起她的顯教教規。法尊譯師把此論譯為漢文後,道次第教授對漢土佛教行者便開始產生影響,今日,此論的研討講習更是蔚然成風,而且並不局限於西藏佛教團體。
鑒於法尊譯師的譯本用語古樸,令人多感不易閱讀,妙音佛學叢書成員不忖自陋,在研習《菩提道次第廣論》之餘,參考法尊譯師及各種有關的中外文獻,以語體文把此論重新翻譯,出版流通,並為論中的經論、人物、名相,附上梵藏名稱及注釋,以供讀者對照,願能方便有志學人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