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3 09:57:18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0/06/03 09:56:22 喇嘛網 編輯部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7-1講)
CD(上)道前基礎 12-04 達賴喇嘛尊者傳授/蔣揚仁欽中譯
什麼叫做佛法?什麼叫做教法呢?教法可以分兩者,除了這兩者以外,沒有其他的教法了。這兩者是那兩者呢?就是教正法以及證正法兩者。什麼叫做教正法?教正法就是是非善惡,如何修行的內涵,「什麼是所取?什麼是所捨?」的這種內容,我們叫做教正法。證正法就是已經決定了這個內涵,根據教正法的內容,來付諸於實踐的行為,這種的加行,我們稱為證正法。所以這兩者是因果的,也就是教正法為因,證正法為果。
比如什麼呢?就像在跑馬的時候,首先先要讓馬知道,要往那個方向跑?決定之後,馬才會往這個方向跑。如果我們跟馬說要跑那裡,可是馬卻往反方向跑,那這是天大笑事。所以同樣的在聞以及思的時候,已經決定的內涵,可是在修的時候,就要去學、或者修另外一種,跟聞思毫無相關的內容,豈不是很好笑嗎?所以同樣的道理。
教正法必須能攝持一切經論的主要內涵,最主要範圍就是由親近善知識乃至止觀,這些的內涵,都必須也包括。修行者來講,首先應以這個聞思的善擇的智慧來作正思惟,之後在修行的行動上、加行上,我們再以次第的去引導,這樣才有辦法現一切聖言皆為教授。我們現在看本文的部分。
(13頁)此中聖教,如俱舍云:「佛正法有二,以教證為體。」除其教證二聖教外,別無聖教。教正法者,謂是決擇受持道理修行正軌;證正法者,謂是如其前決擇時,所決擇已而起修行。故彼二種成為因果,如跑馬時,先示其馬所應跑地,既示定已,應向彼跑,若所示地是此跑處而向餘跑者,定成笑事。豈可聞思決擇此事,若修行時修行所餘?如是亦如修次第後篇云:「復次聞及思慧之所通達,即是修慧之所應修,非應修餘。如示跑地,而應隨跑。」如是由此教授能攝一切經論道之樞要,於從親近善知識法乃至止觀。此一切中諸應捨修者即作捨修,諸應舉修者即以擇慧而正思擇。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這些種種的內容當中,要作止修的就要作止修,應該作觀修的內容我們以觀修來修行。像九住心等這些種種內容,最主要是以止修為主,這時候針對這些的內容,我們就以止修為主。像是無常、空性等這些,透過智慧來觀察的內容,我們就以觀修為主。所以在此說到,此一切中,諸應捨修者即作捨修。為什麼叫捨修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作止修的時候,最主要是以捨散亂和沈沒,破除這兩者的障礙,捨棄這兩種的障礙,來修學止修的。所以在此而說到捨修,但是藏文直接翻譯過來應該叫做止修。
諸應舉修者,在此的舉修就是以觀察為主要修行的修行法門,以藏文直接翻譯過來叫做觀修。諸應舉修者即以擇慧而正思擇,編為行持次第引導,故一切聖言皆現為教授。
相反的,如果對於只有一個道支的某一部分,並非是圓滿的整個教法的內涵,尤其是只專攻禪修,認為九住心就是所有的一切聖教的圓滿內容,所以他覺得觀修九住心,是不需要用智慧來觀察的,那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像這一種具有錯誤概念的人,他認為諸大經論不是真正的教授;因為大教典的內涵,只是拿來辯論用的,拿來增長佛學知識的,所以只是開闢廣大的外解而已,於是而作此誹謗。
針對這種錯誤概念,宗大師在此說到,諸大經論裡面,也就是大論典裡面所詮的內義,幾乎都是必須透過非常非常深奧的智慧,深入的去觀察之後才能夠知道的;如果我們放棄了這種觀察智慧,如何能生定解?大教授不是最殊勝的教授,請問還有誰,那位論師?能夠造比這些大論典還要來得殊勝的教授,有這些的論師嗎?有這樣的論師嗎?如果我們能夠將《般若經》,也就是顯教的這些經論內涵,示現為教授;那至於續部的,也就是金剛乘的這些大教典,我們就能夠非常簡單的、很容易的,把它視為教授,視為口訣了。
這樣我們才能夠發起,對於所有大教授的定解,並且遮遣一切的顛倒妄執。什麼樣的顛倒妄執呢?認為大論典並非真實的教授。這樣的話,我們才有辦法捨棄對於正法的種種邪顛倒。現在我們看本文:
若不爾者,於非圓滿道體一分,離觀察慧,雖盡壽修,諸大經論非但不現為真教授,且於彼等,見唯開闢博大外解,而謗捨之。現見諸大經論之中所詮諸義,多分皆須以觀察慧而正觀擇,此復修時若棄捨者,則於彼等何能發生定解,見為最勝教授?此等若非最勝教授,誰能獲得較造此等尤為殊勝教授論師?如是若能將其深廣契經及釋現為教授,則其甚深續部及論諸大教典,亦無少勞現為教授;則能發起執持彼等為勝教授所有定解,能盡遮遣妄執彼等非實教授,背棄正法諸邪分別罄無所餘。
乙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什麼叫做勝者密意呢?勝者密意就是從親近善知識一直到止觀的所有內涵,這裡面最主要的就是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如果我們能通達這三主要道,就是獲得了勝者之密意。如果我們把諸大論典都視為無有相違,現一切聖教無有相違,而且對自己而言,都現為教授的話,那當然我們容易的獲得聖道三要的殊勝功德。可是對一個初學者來講,因為沒有長時間的修學,所以他突然間去了解這整個大論典的內涵現為教授,是相當困難的,這必須觀待長久的時間,以及需要發極大的努力才有辦法。
但是因為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詳細融攝了整個大論典的教涵,尤其是三主要道的內容,所以我們如果依止具有條件的師長,配合著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講解,如是的去修行,那我們對三主要道,也就是勝者的密意,才能夠容易通達,並且獲得。所以在此我們看宗大師在本文裡面說到的:
(14頁)易於獲得勝者密意者。至言及論諸大教典,雖是第一最勝教授,然初發業未曾慣修補特伽羅,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難獲密意,設能獲得,亦必觀待長久時期,極大勤勞。若能依止尊長教授,則易通達;以此教授,能速授與決定解了經論扼要。其中道理於各時中茲當廣說。
乙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妙法蓮華經》及《諦者品》裡面所說,無論這是佛陀的真實意趣,或者是依據眾生的根器而說的,佛所說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成佛方便而作的開示。可是有一些不了解這個道理的人,他卻妄念的執取為,只有一種法門才是真正的成佛方便,其他類都是屬於成佛的障礙;於是以一種輕視或者藐視其他法門的這種妄念心,來判別所謂的好與壞,什麼是應理,什麼是非理,以及大小乘。甚至於說以這種藐視的心情,以這種妄念來說:菩薩應該學這個法門,菩薩不應該學這個法門。這種的輕視來作任何對佛語的辨別,都是屬於謗法的。
所以在《一切研磨經》裡面有說到:曼殊室利,應該要了解到,誹謗正法的業障是非常非常難以消滅的,因此說了細微;它是非常難消滅的緣故,而說了細微,但實際上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對於如來所說聖語,以一種輕視的心,一者起善妙想,一者起惡劣想,是為謗法。當然如果配合著實際狀況,像內部的四部宗義來講,有些的宗義論師所提出的論典是對的,有些是不圓滿的。配合著實際情況,以尊重其他法門的心情,來說好與壞,這是符合實際的狀況,這是沒有關係;可是內心相應著煩惱,已經不是配合著實際狀況,因為他再也不尊重其他的宗義思想,再也不去尊重其他的法門,反而還是一種輕視的,或是藐視的一種心情,而去作這種善惡的區別,那就是謗法了;因為他已經遠離了尊重的心情,反而還相應著煩惱而說。
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了解,而不是說不分好壞,也不能這樣子;是大乘的,就應該知道說是大乘法門,小乘法就應該知道是小乘法門。但是我們知道大小乘法門的區別是一種尊重的心情而去知道,這是符合、配合實際的情況。因為觀修菩提心的緣故,所以這個行為屬於大乘的行為;因為遠離了菩提心,是以自己的別解脫的追求心,而來修行的緣故,所以是小乘法門。我們可以以尊重的心情,來闡述大小乘之間的差別;但是不應該以你是小乘的,而小看小乘,我是大乘而自傲的心情,去作這種區別,這就是謗法,這個區別我們要了解。
講完了《一切研磨經》之後,宗大師引用了《三摩地王經》裡面所說的,比起毀掉南贍部洲一切佛塔的這種罪障,跟誹謗佛陀經典的罪障而言,兩者比較起來那個罪是重呢?誹謗正法的,或者誹謗經典的罪行,更為嚴重。又說了另外一個比喻,如果殺盡了殑伽沙數阿羅漢,這個罪是非常嚴重的,但是跟謗法的罪比較起來,謗法的罪更為嚴重。所以我們要非常謹慎謗法的惡業,因為這是非常大的罪業,如果真的有犯謗法的行為,應該馬上懺悔,並且消除。
我們要透過什麼樣的法門來消除呢?我們可以透過《妙法白蓮華經》以及《攝研經》等,來了解如何懺悔之理。最主要的還是如果我們能看到一切聖教無違,並且現一切聖教為教授,並且亦獲聖者之密意的話,那這一切的惡行自然能夠就息滅了。現在我們看本文:
極大惡行自行消滅者。如白蓮華及諦者品宣說一切佛語;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義者,妄執一類為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為成佛障礙,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謂其菩薩須於是學,此不須學,執為應捨,遂成謗法。
遍攝一切研磨經云:「曼殊室利!誹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若謗法者,由謗法故,是謗如來,是謗僧伽。若作是云:此則應理,此非應理,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菩薩宣說,此是為諸聲聞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獨覺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諸菩薩所學,是為謗法。」若誹謗法,其罪極重。
(15頁)三摩地王云:「若毀此贍部洲中一切塔,若誹謗契經,此罪極尤重。若弒盡殑伽沙數阿羅漢,若誹謗契經,此罪極尤重。」雖起謗法,總有多門,前說此門,極為重大,故應勵力而斷除之。此亦若能獲得如前定解即能遮除,故其惡行自趣息滅,此定解者,應由多閱諦者品及妙法白蓮華經而尋求之。諸餘謗法之門,如攝研經中應當了知。
所以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大乘的修法者,於是對於這些來自斯里蘭卡,或者是泰國的出家人,我們好像小看:你們是小乘,我們是大乘。有這種心態的話,當以這種心態,去辨別大小乘的差別的時候,就等於謗法了,所以我們要特別、特別小心。尤其是我們剛剛才了解到,謗法的罪障是如此的嚴重,我們更要小心才對。
尤其比起我們西藏的喇嘛,我覺得泰國的這些出家人的言行更為殊勝。我自己也去過泰國兩次,真的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有所謂的托缽乞食,這麼好的一個,完全符合原始佛教的善良行為。我也覺得非常的好奇,於是我也一起參與了乞食的活動。那時候因為要乞食的緣故,我必須把鞋子脫掉,並赤腳去乞食,就是陪著這些比丘們,一起去乞食的時候,不只拿到食物以外,還會拿到一些蓮花等,我覺得非常有趣,只是語言上有些問題而已。
但是當我去問這些長老們,一天的生活運作,起居作息的時候,確實他們是完全依靠戒律裡面所說的,非常謹慎的去遵守、持守著,而且都完全過午不食,非常非常的值得我們隨喜讚歎。我們怎麼可能看到這麼清淨戒行為之後,還居然以一種藐視的心態說:你是小乘。這更不應理。
那以西藏人內部來講,像藏傳佛教的寧瑪派也好,噶舉派也好,或薩迦派、格魯派等,我們更不能互相的誹謗。噶舉派裡面又分「香巴噶舉、噶瑪噶舉,珠巴噶舉」等。我們同樣都是追隨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同樣的不只追隨導師釋迦牟尼佛弟子以外,我們都是修學大乘教法的;不只是修大乘教法,我們都是修學顯密圓滿殊勝教法的。在這種不共因緣的情況下,我們怎麼可能互相的誹謗說:你是格魯派、你是薩迦派、你是噶舉派,以這種輕視或是排斥的心態而說「你是某某派別」,這是完全不應有的想法。
無論是那個教派,一開始成立的時候,都是具有證量和成就的這些大成就者,來創這個教派的;而且都是完全符合佛陀意趣的情況下,而去創立了這些種種的教派。無論薩迦派、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等,從歷史上我們也可以知道,我們現在只有隨喜而已,根本沒有所謂輕視或者不尊重的權力,我們根本沒有這個資格。以我個人來講,我對任何的教派,都盡量的去觀功念恩,而且是打從心裡的觀功念恩,而不是嘴巴說說而已。
像是有一次,有一位非常、非常老實的一位老修行人,他是寧瑪派修學大圓滿的一個修行者,真的,他所想的只是閉關修行而已。他有一次非常虔誠的,因為我具有一個達賴喇嘛的名稱,所以他非常虔誠的跟達賴喇嘛請法;於是他就向我請教寧瑪派裡面的「且卻」「妥噶」兩種法門。「且卻」翻作中文是本淨觀修,「妥噶」法叫做越證觀修。那時候我並不了解寧瑪派的本淨觀修和越證觀修這兩者,也是「且卻、妥噶」我並不了解。那時候崑倫喇嘛還在世,因此我對他說:對不起!我真的不了解,但是您可以去找崑倫喇嘛,跟他請法,跟他請教。
有時候他們真的想要學一些東西,尤其像是具有如此名望的聲譽,具有這樣名稱達賴喇嘛的座前下,他們想要得到某一些教法,可是因為達賴喇嘛的不了解,我個人沒有去學習,而讓他們真正的失望了,我對此深感遺憾。
我們都是追隨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而且又是學習大乘的法門,承諾要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當然自己作不到的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自己作得到的話,應該盡量去努力圓滿他利事業才對。我一直記住這個教訓,所以我盡可能的讓自己去接受一切的教法,不分派別的去學習,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去年在金剛大菩提寺,菩提迦耶那裡,我有跟這些三大寺的出家人講過,雖然我們修學格魯派的教法,但是我們也應該尋找機會,來學習寧瑪派的、薩迦派的、噶舉派的這些道理。同樣的我也對薩迦、噶舉、寧瑪等,這些的學生,或是學徒們說到,你們應該多多學習格魯派的教法,互相的學習。這樣的話,教派之間互相的理解,對教派之間的和協,絕對有極大的幫助;不只對教派之間的和諧有極大的幫助以外,對個人的修行來講,也是絕對有幫助的。
像是有一些的內涵,在某一個派別裡面,並不是很清楚的,但是透過其他派別的說辭,卻能夠馬上的去了解到說,啊!原來是如此;從其他教派的解釋裡面,對於之前不理解的地方,馬上能夠釐清,馬上能夠認知。像是我們講到俱生原始之光明的時候,不光是透過格魯派裡面所謂的空樂無二的智慧,我們有時候也可以配合薩迦派裡面所謂的「道果有即無二」的法門,或者是噶舉派的「大手印」,以及寧瑪派大圓滿的「原始俱有」等。透過這些種種教派的解釋,我們可以對俱生原始之光明,有更深的體會,這是絕對會有如此殊勝功德的。否則我們就得在宗大師的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的這句話下面,多作一個補充,「是啊!我雖然要學習一切的聖教,但是除了某某的教派以外,我都學習。」要嘛就要多加這個補充了,但宗大師並沒有。
而且我們再看下面這句話「無餘受外密,三乘正妙法」我們要多加一個補充說:除了某某教派以外,所有的外密三乘我都要學習。這不是真正宗大師的原意,我們應該無有教派分別的,來學習一切的教法,這樣才能整個了解。否則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為自己所接觸的教派,而去誹謗其他的教派,這是非常危險,這是我們必須去注意的一點。
導師釋迦牟尼佛,說的每一句言語,都是完全為了利益他人而說的,為了他人能夠獲得解脫,以及究竟成佛的這麼大的利益而說。在導師釋迦牟尼佛這麼純淨的意樂,完全利益他人的動機,像所說的這一切的聖言,這一切的聖教,如果我們還去誹謗反駁,因果絲毫不爽,因果就這麼現實,我們當然會承受這麼嚴重的惡業,這是絕對的。
所以,如果我們了解到,一切的聖教,一切的佛言,都是為了一個補特伽羅從凡夫地到佛地的成佛之方便,無論道之正體或道之支分而說,完全都是屬於成佛的順緣的內涵,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切聖教無違,就能夠具有這種的功德。
當我們具有這種功德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切聖教都為教授;以自己而言,一切佛言對自己來講,都是口訣,都是教授,都是有用的,沒有沒有用處的佛言。當我們了解到這個內涵的時候,看到一切聖言皆為教授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易於獲得聖者的密意。這樣,這種極大惡行的謗法行為,就能夠自行消滅了。
就像是好比一個人如果要學畫畫的話,他首先必須了解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在畫畫的過程當中都是須要的。雖然白色並非紅色,紅色並非白色,可是在畫畫的時候,也要用到紅色、也要到白色、也要用到黃色、也要用到藍色的,這種不同的顏色都是須要的;所以在畫畫的過程當中,它是不相違的。雖然顏色本身是相違,可是在畫畫的所需條件情況下,它是不相違的。了解了這一點,就像通達一切聖教無違。
無有相違之後,如何現一切聖教為教授?就像我在畫這個圖案的時候,我要配上什麼顏色;配了這個顏色之後,我要再加上什麼顏色,會讓這個顏色更突顯、是更明顯,還有更鮮艷等;如果能夠了解這個的次第,前後的次序,你會覺得所有的顏色對自己來講都是非常有用處的,而不是沒有用的,而且真的需要的,所以就會把一切聖言現為教授了。
當我們知道在什麼樣情況下,配合什麼樣的顏色,或者是這個顏色配完之後,我必須補上什麼顏色?這個前面次序都了解之後,那我們的畫工、或者在圖畫的技巧上就能夠抓到它的重點了,否則的話你完全搞不懂狀況。抓到重點的時候,就如同易於獲得聖者密意了。這樣我們才有辦法避免極大惡行這個謗法的罪行,所以這種極大惡行謗法的惡行才能自行消滅。
接下來講到聽聞正法的殊勝。為什麼宗大師在此,要多作聞法殊勝的功德呢?為什麼要作這個解釋呢?因為如果如法的去聽聞,將會獲得無量的利益;但是不如法的去聽聞,或者是講解的話,將會獲得許多損害的果實,所以聞法是不是如法,這是非常重要的內涵。所以宗大師在此,多作了聞法勝利的科判,讓弟子們知道,「何謂如法的聽聞?何謂不如法的聽聞?」
於是先說到聞法的功德,如同《聽聞集》裡面說到「由聞知諸法」這是總義,也就是說聽聞會有什麼樣的勝利,會有什麼樣的功德呢?我們就可以了解到「萬法」,也就是我們在知識增長的同時,我們了解的事物就越多。如果我們知道諸法,會有怎麼樣的好處呢?可以以兩種角度來作解釋。首先先以「遮分」的角度來作解釋,後來再以「成分」的角度來作解釋。
首先先以遮分的方式來作解釋,因為由聽聞而了解諸法的緣故,所以我們才可以遮止一切的惡業,由聽聞我們才可以斷煩惱的這種無意義的行為,或者是思想;因為遮擋了業,也遮擋了煩惱的緣故,所以由聽聞我們可以獲得脫離生死的涅槃,這個是由遮分的角度來作聞法後勝利的殊勝功德。
如果以成分的角度來作解釋,因為由聽聞律藏的緣故,所以我們可以遮止不如法的所有的惡業,或不如法的一切損害戒的行為;所以由聽聞律藏,我們可以成辦清淨戒行。由聽聞經藏,我們可以斷除散亂和沈沒等無意義的行為,並且專注於一境,這是由聽聞經藏,而來成辦禪定的。由聽聞論藏,我們去成辦智慧,尤其是現證空性,通達現證空性的智慧,來獲得涅槃;因為現證空性的緣故,所以逐漸的斷除了煩惱障,最後獲得解脫生死的涅槃境界。這一切都是由聽聞知道諸法、法相的緣故,而來了解。所以《聽聞集》裡面說到,「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