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02/22 09:00:21
宗喀巴大師
尊貴達賴喇嘛尊者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廣論 第五部分 上士道 入大乘門

   宗喀巴大師著 達賴喇嘛尊者講授

第五部分上士道

入大乘門

我們先來看《菩提道炬論》的上士道部分:“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盡者,彼是上士夫。”由自身體會,厭離煩惱,希求解脫,叫做出離心。如果將同樣的厭離心移情到他人身上,則生悲憫心,遍一切有情,由此而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發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無上菩提心,“彼是上士夫”。

 

“為諸勝有情,求大菩提者,當說諸師長,所示正方便。對佛畫像等,及諸靈塔前,以花香等物,盡所有供養。亦以普賢行,所說七支供,以至菩提藏,不退轉之心。信仰三寶尊,雙膝著於地。恭敬合掌已,先三遍皈依。次一切有情,以慈心為先,觀惡趣生等,及死歿等苦。無餘諸眾生,為苦所苦惱,從苦及苦因。欲度諸眾生,立誓永不退,常發菩提心。如是發願心,所生諸功德,如華嚴經中,彌勒應宣說。或讀彼經或師聞,了知正等菩提心,功德無邊為因緣,如是數數發其心。勇施請問經,亦廣說此福,彼略攝三頌,今此當摘錄。菩提心福報,假設有色者,充滿虛空界,其福猶有餘。若人以寶珍,遍滿恒沙數,一切佛世界,供獻于諸佛。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此供最殊勝,其福無邊際。既發菩提願心已,應多勵力遍增長,此為餘生常憶念,如說學處當遍護。”

 

以上說到了發願心的功德,以及為令心堅固所說的受願心儀軌的部分。

 

敬禮至尊成就大悲諸善士足

  

如是恒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證解脫息滅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學三學道,能得解脫離生死。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唯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如《攝波羅蜜多論》云:「無力引發世間利,畢竟棄舍此二乘,一味利他為性者,應趣佛乘由悲說。」又云:「知樂非樂等如夢,見癡過逼諸眾生,棄舍利他殊勝業,此于自利何精勤?」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有海與我相同,盲閉慧眼不辨取捨,履步蹎蹶不能離險,諸有成就佛種性者,不悲湣他,不勤利他,不應正理。即前論云:「盲閉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間有佛種,何人不起悲湣心,誰不精勤除其愚?」當知此中,士夫安樂,士夫威德,士夫勝力,謂能擔荷利他重擔,唯緣自利共旁生故。

 

明明知道實際情況是,三界一切有情都跟自己一樣,具有相同的能力、相同的權力以及相同的離苦得樂的欲望,看到別人也在受苦,我們又怎能只為自己的離苦得樂,獨自的享受而去思惟呢?如果我們只求自利,或者只能滿足自己身邊的眷屬,這種心態也太自私了,這是不應該有的。如此的狹小利益,畜生道的眾生也能夠做到的,動物們捕獲到獵物或是尋找到食物的時候,不只是自己能填飽肚子,也可以讓自己的兒女填飽肚子的。如果我們只是思惟自己或自己眷屬的利益,那我們幾乎跟動物沒有兩樣。

 

故諸大士本性,謂專一趣注行他利樂。《弟子書》云:「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獲水亦歡飲,士夫此為勤利他,此聖威樂士夫力。日勢乘馬照世遊,地不擇擔負世間,大士無私性亦然,一味利樂諸世間。」如是見諸眾生眾苦逼惱,為利他故而發匆忙,是名士夫亦名聰睿。即前書云:「見世無明煙雲覆,眾生迷墮苦火中,如救頭然意勤忙,是名士夫亦聰睿。」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樂本源,能除一切衰惱妙藥,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見聞念觸,悉能長益一切眾生。由行利他兼成自利,無所缺少,具足廣大善權方便。有此大乘可趣入者,當思希哉,我今所得誠為善得,當盡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此如《攝波羅蜜多論》云:「淨慧引發最勝乘,能仁遍智從此出,此是一切世間眼,具足照了如日光。」由種種門觀大乘德,牽引其意起大恭敬,而當趣入。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陽光無私地遍照著世間一切萬物,驅除了一切的黑暗。同樣的,緣虛空未盡之前的一切有情眾生,想要去利樂他們的這一顆殊勝善心,就像是消滅一切黑暗的太陽般,這種因位上的大乘發心非常廣大,由此發心所行的善行及所思惟的法義也是非常地廣大殊勝,所得的果報是無量的、非常圓滿的。因為在因地上、正行上以及果位上,都是無有能及,極其廣大、殊勝,故稱大乘。

 

我們今天應要隨喜自己,有此善根因緣,能得聽聞大乘的教法。應善諦聽!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