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本身不宣說一種獨立特別的法門,祂只是一種「開顯」、「照明」或「眼光」,法華經稱之為「開佛之知見」。這種知見,能「開顯」(Discover)日常生活中,所隱藏的種種菩薩教化,並進而了解,種種教化底層,菩薩對人類的愛與不捨,這就叫作「開權顯實」。簡單地說,禮物並不等於禮物賜予者,我們必須從禮物中了解禮物賜予者的心意。

娑婆世界是一所學校,久遠劫來,佛陀以及恆河沙數的菩薩,以各種善巧方便,護持教育人類,人類卻迥然不覺,法華經出現於世,就是在揭示這個秘密,讓人們蹯然醒覺,在懺悔感恩的同時,了解大塊天地原來處處充滿慈悲、愛與智慧,這三者,才是隱於三乘中的一乘,才是種種法門背後的究竟實相。

我們總認為,我們與周遭事物有著直接的關係,但通過法華經,我們知道,在生活最親密的關係之中,在同父母、兄弟姊妹、夫妻的關係之中,以及對社會的種種責任之中,其實都隱含著教化(儒家特別在這裡顯其精彩),這教化在法華經就是菩薩教育人類的善巧方便。

在法華經「分別功德品」「法師功德品」中,特別提到持誦受持法華經的功德:「若有人為了聽講法華經,專誠至寺院僧坊,或坐下來聽,或站著聽,即使祇聽了頃刻的時間此生命終之後,就會轉生王宮或富貴之家。」甚麼叫持誦受持法華經呢?了解菩薩為我們所作的種種方便善巧,乃至學習菩薩的方便善巧(護持宣揚教育祂的行儀),就是對於菩薩慈悲、愛與智慧的回應,這便算是知恩感恩,持誦受持法華經了。在觀世音普門品中不是清楚地說:「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舉辦單位:滿願圓講堂(台北市中原街15號2樓)

◎法華經的結構 ◎永本法師


永本法師

法華經弘傳極盛,中國古來即被尊為諸經之王,在日本則立為護國三經之首,其影響中日文化無其比儔。法華經全部結構,始終以「莊重瑰麗的故事」或「寓言巧妙之譬喻」來貫穿,文辭雅暢,趣味深詠,能於哲理之中橫生文學情趣;又於內容中,不斷顯証佛陀慈悲之教;這些是多數人信奉法華經的原因吧!

一、二門六段說

一般常將經典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段而加以解釋。天台智者大師(五三八~五九七),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區以二分,前半十四品為門,後半十四品為本門。所謂門,意指垂跡此土的釋迦佛,以「開三顯一」來彰顯佛乘,並說明當時之二乘僧眾悉皆授記作佛的事亦。而本門,乃顯示法與佛永恆常住之真實(久遠實成之本佛),所以本門為佛陀法身具體活動而實現的菩薩道。

之主旨,如〈方便品〉所說,在開方便之權教,而顯真實之教。換言之,即在所謂三乘之開會?「開三顯一」或「會三歸一」,意謂開、會三乘而顯示一乘之妙理。本門之主旨,如〈壽量品〉所說,佛的法身本無生滅,報身壽命無量。此中所示「久遠實成佛」?在無常的佛陀(色身佛)背後,顯現出常住的佛陀。在此常住人格性佛陀的這一點上,是法華經顯示雄偉壯大的佛身論。門明一乘之因,本門顯証一乘佛果,本二門,原屬相資相成,所以也有三句義:「從本垂」,是應眾生根機設施方便教化之事實;「開顯本」,是說明真佛之實理,「廢立本」是由眾生來了解真佛。在本二門的結構上,也同樣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段來加以解說。

最初的〈序品〉,首先以六種成就為通序(信、聞、時、主、處、眾成就),再以「眾聚」、「疑念」、「發問」、「答証」為別序q,是法華經獨特的說相。

第二〈方便品〉以下八品為門的正宗分,說明「開權顯實」之理。該分再分為略開、廣開,以方便品初的「十如實相」為略開,其後為廣開。廣開文即是「法說」、「譬喻說」、「因緣說」之三周說法。〈方便品〉的後半,即屬門廣開「法說」的正說段,乃顯示佛陀和過去諸佛同道,皆是先以三乘施設權巧方便,然後會歸於一乘,強調權實不二為旨趣。

第三〈譬喻品〉,顯示佛陀之喻意,即是將二乘導入一佛乘之妙喻。

第四〈信解品〉,特為中根的四眾,示以長者窮子譬喻,以幫助他們能反觀自照,速速領會三乘即一佛乘之修行,應趨入寶所〈佛境〉為目的。

其次〈藥草喻品〉,聲聞雖然已相信、了解佛說,但恐怕尚未徹底理解、信受,故佛陀再舉藥草之喻,以顯明生長雖不同的三草二木,卻同受一雨之滋潤生長,讓他們能歸一味平等的一佛乘。

〈化城喻品〉,即下根者覆講法華,先為下菩提種結緣,後至根機慢慢調熟。故所謂三乘教旨在根機的調適方便示化而已,其目的還是以入佛果為究竟寶所。

〈法師品〉第十至〈安樂行品〉第十四等五品,為門的流通分,屬裨益未來世的流傳。在〈安樂行品〉中,強調末法時代,淺行的菩薩,必須嚴謹於語言、動作、思想之正理化,使趨入止觀慈悲行,冀以事理相資,得安身立命之殊勝境界為旨趣。

智者大師更將〈涌出品〉以下之十四品,判為「本門」之開顯,〈涌出品〉之前半,為本門之序分,即開顯久遠實成這一釋迦真身之序曲。〈如來壽量品〉,是宣說佛壽長遠之教,而信解得其廣大「功德」之一品。其後半以後諸品,是表明佛滅後弘經的情況。

其中〈藥王品〉以下五品,為弘傳法華度化眾生利益流通的殊勝!〈藥王品〉乃顯示燒身供養之苦行,為激勵弘經者之實踐修持;〈妙音〉、〈普門〉兩品是法華三昧的妙用自在,即強調奉持者所獲得之三昧力用;〈陀羅尼品〉是以神咒密語護持弘傳法華者,而導引趨入於正道的流通分。最後〈普賢勸發品〉屬自行流通,即由普賢菩薩的護持,行者們的自心,得自然而然之成就妙行;及強調「四法成就」的重要w。

二、三周說法

所謂三周說法,即由〈方便品〉之後半起,對上根者直說「三乘即一乘」、「權實不二」之理為「法說周」。對中根舉譬喻顯說一佛乘之理為「譬喻周」。對下根者說宿世以來的因緣,俾其領會為「因緣說」。

三周並各分成「正說」、「領解」、「述成」、「授記」來說明。如下圖(參閱中川日史《體系法華經觀》124頁):

廣開三顯一:

正說 方便品後半

法說周 領解

述成

授記 譬喻品

正說

領解 信解品

譬喻周 述成 藥草喻品

授記 授記品

正說 化城喻品

領解

五百弟子授記品

因緣周 述成

授學無學人記品

授記

三、法華七喻

法華經的譬喻,是多采多姿的。為了讓所有眾生了解與佛智共為一體而成佛的主旨,透過聽聞法華經的說法而領解,所作種種之譬喻。

譬喻有七種,主要是使具有種種能力及修行相異的弟子們,能各別領旨信解其成佛之意圖,即取以譬喻即教義的態度。七喻是:

第一火宅喻〈譬喻品〉

藉三界火宅的譬喻,對中根智的四大聲聞,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開三顯一的法門。

第二窮子喻〈信解品〉

四大聲聞聽了三車之譬喻後,以長者窮子的譬喻,表示了解佛意。

第三藥草喻q藥草喻品〉

以三草二木喻敘說雲雖平等降兩,但隨接受雨者的能力而有差異,以闡明一乘和三乘之區別。

第四化城喻〈化城喻品〉

藉著化城之譬喻,彰顯開三顯一的妙義。從法說至譬喻說,從譬喻說至因緣說,如來對下根之眾,無限大慈大悲說法的情形,由此可見。

第五衣珠喻〈五百弟子授記品〉

五百弟子,明白領悟開三顯一的佛意,故以衣裡繫珠的譬喻,來敘述領解之旨。

第六髻珠喻〈安樂行品〉

以髻中明珠的譬喻,顯示法華經為經王之緣由。

第七醫子喻〈如來壽量品〉

以良醫的譬喻,敘述佛對眾生每作是念的大慈悲。

《法華經》的結構,由二門六段、三周說法、法華七喻,可略知其要。《法華經》對佛教宗派的影響,首推天台宗。天台宗通過對《法華經》的疏釋,來建立宗派之思想體系,天台智者大師留下了「法華三大部」之著作,以《法華玄義》從名、體、宗、用、教五方面解釋經題之奧義,以《法華文句》來疏釋其內容,從教義上落實於實踐層次之觀心體系,即《摩訶止觀》。其他尚有諸多高僧,對《法華經》有各種不同角度之疏釋,行人可自行參閱!

註釋:

.別序中的「眾聚」:指菩薩、聲聞、天、龍、緊那羅、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等眾。

「現瑞」:現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

地動瑞、心喜瑞、放光瑞等此土六瑞。

疑念:彌勒及與大眾之疑。

發問:彌勒代表大眾請問文殊。

答證:敘述遠古日月燈明佛的因緣

.四法成就:經文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永本法師簡介

■一九四三年生 ,台灣 雲林人
■民國七十二年出家, 次月受戒
■歷任: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主任
■現任: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主任、均頭中小學董事會執行董事

-------------------------------------------------------------------------------------------


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 洞見《法華經》,彰顯實踐菩薩行的向度之門。
夜裡,當我念誦《法華經》時,
經聲震動銀河,
穹蒼之下的地球醒來,
在大地懷裡,百花驟然綻放。

夜裡,當我念誦《法華經》時,
一座寶塔出現,光芒萬丈,
仰望夜空,觸目盡皆菩薩,
而佛陀的手,就在我自己手中。


一行禪師
── 一行禪師
經中之王! 大乘佛經園地中最美麗的花朵!

  歷經數百年編纂而成的《法華經》,是佛陀晚年在印度靈鷲山所宣說,自古以來一直被佛教修行者尊為諸經之王。整部經典以莊重瑰麗的故事、巧妙的譬喻和寓言貫穿,不但文辭優雅,充滿文學性與雋詠趣味,充分顯證了佛陀慈悲的教義。

  《法華經》從西元七世紀開始流傳以來,包容廣大的內容通常被分為兩部分詮釋──「歷史的向度」、「究竟的向度」;第一部分「歷史的向度」,敘述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長、為尋求心靈真理出家修行,以及最後證悟成佛,終生教導佛法,直到涅槃的過程。是一般感官知覺所見的人間佛陀。

  第二部分「究竟的向度」,揭露了佛法超越時空的永恆意義,也就是真正的實相──涅槃,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的法界;在這個向度哩,可看到佛陀的法身,也就是超越一般時空與感官知覺層次的佛陀。

  一向秉持將菩薩行的慈悲實踐於日常生活分分秒秒的一行禪師,則在這部殊勝經典傳統的「歷史向度」與「究竟向度」之外,蒐集、整理了《法華經》中一切相關大菩薩的章節,也就是本書第三與第四部分──「行動的向度」、「開啟行動之門」,以《法華經》的具體功用與行動,補足並齊備「歷史向度」與「究竟向度」的教義。

  第三部分「行動的向度」,一行禪師提出了《法華經》中,包括藥王菩薩、常不輕菩薩、持地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等,這些菩薩採幫助歷史向度中的人們觸及並打開究竟向度之門,讓他們減輕恐懼、絕望、焦慮所帶來的痛苦,而得以在安詳自在中過著喜悅的生活。

  第四部分「開啟行動之門」,一行禪師以「行動向度」中的諸菩薩為行動典範,教導我們透過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包容」、「精進」、「禪定」、「智慧」作為具體實踐菩薩道的行動與方法,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以實際行動,增進家庭、社區、社會、自然環境與全世界的福祉,並開啟進入菩薩行的向度之門。

  《法華經》肯定人人都具有成佛的能力,一行禪師更以入世佛教的精神,指出並教導我們如何善用「人人皆能成佛」這份殊勝賜予,將《法華經》中的正念、慈悲與愛心修行化為實際行動,為個人,也為家庭、社區、整個地球,帶來喜悅、和平與解脫。

◎一行禪師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中部,一行禪師十六歲出家。目睹祖國飽受砲火蹂躪,同胞生靈塗炭,他發起了「入世佛教」運動。連同他早前為扶助草根階層而成立的「青年社會服務學校」,一行禪師曾協助重建炸毀的村落、興辦學校和醫療中心、徙置痛失家園的家庭及組織農業合作社。與此同時,他仍堅持佛教寺院的修行生活。

一九六六年,一行禪師跟隨一個和平使者團訪問美國和歐洲,由於發表反戰言論,被禁止返回越南,唯有留在法國。一九六七年,他獲小馬丁.路德.金牧師提名候選諾貝爾和平獎。一九八二年,一行禪師流亡法國期間,創立了佛教社區「梅村」,救援難民、越南船民、政治犯和飢餓的家庭;受惠者除越南外更遍及第三世界。二零零一年九月,就在恐怖分子襲擊世貿中心後數天,他曾在紐約市河畔教堂以非暴力和寬恕為題,發表追思演說。二零零三年九月,他又向美國國會議員致辭,並帶領他們完成為期兩天的靜修。

為個人和社會謀幸福,禪師一生致力探求內在轉化的重要性。他為越南退伍軍人的服務、他主持的禪修營與及他在禪修、覺醒與和平等方面的大量著作,均獲得廣泛認同。他出版的詩集、散文和唱誦本等凡八十五冊,其中過半數是英語作品,暢銷著作包括《請以我的真名呼喚我》、《步步安樂行》、《活得安詳》、《體味和平》、《生生基督世世佛》、《愛的箴語》、《解脫之道》和《你可以不生氣》等。

一行禪師現居法國梅村道場,除了到世界各地主辦和帶領「覺醒生活的藝術」禪修營外,他還從事教學、寫作和園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