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26 23:21:45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心論 如何修證菩提心

三主要道講述  洛桑成列·確吉堅贊仁波切

 四條滾滾激流衝擊不息,無法改變的業力周身捆縛,身陷我執的堅固鐵籠,漆黑的無明夜色籠罩著天空。在無邊的輪回流轉中一生接一生,連續不斷地遭受著三苦的殘酷折磨。憐憫淪落此境的慈母泉生,要發成佛度眾的菩提寶心。

  菩提心既然是如此殊勝,那麼如何著手修證呢?如何才能生髮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呢?

  要想取得任何事業上的成就,都必須先掌握方法和途徑。我們生起菩提心也同樣如此。如果僅僅把菩提心掛在嘴上,然後自稱為大乘行者,卻不知道生起菩提心的修證方法,又怎麼可能真正地產生菩提心呢?除非有深厚的宿世善根,前世曾經修持過菩提心,並且達到純熟的程度。因這種串習力所致,今生才能在聽聞到大乘教法之後,就自然地生起菩提心。但這樣的善根深厚者,千百萬人中能有幾個?我們應當誠實地正視自己。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密法的每個修持儀軌都有發心的內容,諸如‘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有情願成佛’等等。我這麼念不就是在發菩提心嗎?怎麼能說沒有菩提心呢?”是的,每個完整的密法儀軌之前,都會有這麼一句話。但這是提醒我們修法的目的,提醒我們之所以要修法,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積攢成佛的資糧。你這樣念一念也有功德,也能種下未來成佛的種子,卻並不代表這就具備了合格的菩提心,頂多是對菩提心的一種希求而已。

  因為從通俗的角度來說,菩提心是一種心境,一種責任感,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許多人修了多年佛法,這句話也念了無數遍,但僅僅是作為一個口號來念,仍然執著自身的利益,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修法也是為了自身而修,思想境界沒有絲毫提高。這樣的話,儘管認為自己有菩提心,實際上是自欺欺人。明白嗎?

  如何才能真正地生起菩提心呢?要按次第進行修心。不經過這樣一個次第修心的過程,不要說生髮菩提心,就連什麼是菩提心,我們也難以了知,頂多知道一個名詞概念而已。在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之前,藏地的情況也和大家現在一樣,只在修法時念一念“為利有情願成佛”,就算是發了菩提心。他們也不知道如何修心,和大家一樣,通常都是直接受菩薩戒,受戒後就以為自己是菩薩了。對此,阿底峽尊者呵斥說:“不明白什麼是菩提心,不知道修慈悲的菩薩,只有你們藏地才有!”一心想成為菩薩,卻不知道菩提心的內涵,不去修慈悲心,這樣的菩薩哪裡有呢?有的話也肯定是冒牌貨。對不對?後來,弟子們詢問應該如何修持,阿底峽尊者教導說:“應當按次第修心。”要想成為真正的佛子菩薩,就必須掌握次第修發菩提心的教授。

  阿底峽尊者傳承下來兩種修心法門:一種是七重因果修心法;另一種是自他相換修心法。“七重因果修心法”由佛陀傳給彌勒菩薩,歷經無著、世親等歷代廣行派祖師傳至阿底峽尊者。“自他相換修心法”由佛陀傳給文殊菩薩,歷經龍樹、月稱等深觀派祖師傳至阿底峽尊者。兩種法門的區別是“自他相換修心法”較為深妙,要具足一定根器者才能修持。而“七重因果修心法”較適合一般行者。因此,阿底峽尊者公開傳講“七重因果修心法”,對心傳弟子則秘密傳授“自他相換修心法”。

  “自他相換修心法”歷經數代傳至伽喀巴時,才開始被廣為弘傅。伽喀巴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中,見到了“自他相換”的相關教授,“把自己的一切功德利益給別人,把他人的一切衰損痛苦由自己承擔。”這句話使他感到震撼,於是輾轉尋找擁有此法傳承的上師。尋找到上師後,他問:“你知道這兩行字的教法有多重要嗎?”上師回答說:“對於不想成佛的人來說,這個教法並不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希望即生成佛,就必須要修持它。”於是他依止了上師十二年,修學“自他相換修心法”。經過多年的修持後,他也被這個教法轉化成了慈悲的上師。  

  伽喀巴在開始的時候,只對少數淨信弟子傳授此法,認為只有具足信心的虔誠弟子才能信受。後來有一次,一個麻瘋病患者求治病的法門,伽喀巴嘗試著傳授他自他相換的修法。麻瘋病當時在西藏很普遍,一般都是難以醫治的不治之症。但是,這個患者經過一天的修持後,他的麻瘋病奇跡般不藥而愈。其他麻瘋病者聞訊後也都蜂擁而至,向伽喀巴求這個法門,他們修持後也都痊癒了。所以這個修心法有一個別名,叫“麻瘋者的法門”。但伽喀巴還是沒有廣泛傳授,直到有一天,這個法門對他兄弟產生影響之後,他才開始向人們公開傳講。他的兄弟是一位惡習非常深重的人,對修行的事常常不以為然,但是看到了這個法門的神奇效用,他也產生了興趣,就在伽喀巴傳講時躲在門後偷聽,然後悄悄地進行修持。修持一段時間後,他的品性發生了很大轉變,人們都感到很驚訝,最後得知是這個修心法的作用。伽喀巴對此非常高興,他想,既然這樣一個惡習深重者都能從中受益,對其他人也肯定會發揮作用。於是就開始廣泛傳授這個法門。

  此後,這兩支傳承輾轉傳至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接受了修菩提心法的所有傳承,並以文殊之智加以融合,把這兩種修法融為一座進行修持,使其更為殊勝,能更快捷地獲得菩提心的證量。因此在格魯派的傳承裡,通常是將因果七法和自他相換合修。但在講解的時候,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還是需要分開來講。

  “七重因果修心法”,一共分為七個環節進行觀修:知母、知恩、報恩心、仁慈心、悲憫心、責任心、菩提心。觀修時應先從知母做起,認識到所有眾生都是自己往昔的慈母,從慈母想到慈母的恩情,從而產生報恩之心,在此基礎上對眾生建立真誠無私的慈愛,對眾生的苦難處境產生深切的悲憫,因為悲憫而產生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的責任心,有了責任心就會尋求救度眾生的能力,於是立志成佛。這七個環節前者為因,後者為果,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直至生起徹底利他無我的菩提心。

  “自他相換修心法”,則是把自己的幸福快樂給予眾生,把眾生的痛苦不幸交換過來自己承受。進行觀修的時候,就像慈母願意為愛子承受病痛苦難那樣,把眾生的苦痛觀為黑霧,吸入自己體內代受,把自己的安樂觀為白光,呼出去加持眾生離苦得樂。這種交換彼此苦樂的觀修,能迅速生起和增強大悲心,從而生髮起無偽的菩提心。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的觀修,我們就可以產生真實無偽的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我們有了菩提心,是不是就可以坐等成佛了呢?不行,種子並不能代表果實,把菩提心修起來還只是因地上的菩薩,你還得在產生菩提願心的基礎上,按程式儀軌發心受菩薩戒,行六度四攝,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去,才算正式進入了菩薩道。也就是要給這粒種子提供生長的空間,給它施肥、澆水、除草等等,這粒菩提的種子才能莊嚴地開花結果,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