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2 21:51:10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心論述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薩道 2 修習殊勝菩提心

 

二、修習殊勝菩提心
    (一)修菩提心是根本
入菩薩行論的「菩提」是大菩提,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讓他們得到最究竟安樂。因此是希求他利所發的菩提心,來成辦大菩提。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生起无上菩提心,从那天开始,我们是永远快乐的,所以三世诸佛异口同声地说:唯有菩提心オ能令我们真正得到安乐的。事实如此。我们内心功德有多种,没有比菩提心更善良、更有功德的心。入行论说:骑着菩提心马,可以到达到任何快乐城市,更接近要到达的目标。真实如此,有了菩提心,做任何事不会觉得疲倦,而且会越来越快乐,这就是菩提心给我们带来的功德,所以菩提心是我们最主要的修持根本,如果能够生起是多麽的殊胜。

    修持菩提心的補特伽羅行為,首先應生起菩提心,行六度萬行,所帶來的果實是圓滿的佛乘。行為在入菩薩行論說如何觀修菩提心的內涵,及生起菩提心修學的道理。

    「法身善逝佛子伴,」善逝就是佛的法身,由修法而得。佛子就是菩薩,這句就是說明三寶語功德。「善逝」依釋量論所說的「因斷具三德,是為善逝性。」來解釋。(三德。一、善所斷:已得永斷眾苦因。二、善因為先:見無我及修習加行而得。三、不復退還生死:永斷我見種子。)現在我們雖是凡夫,被業及煩惱緊緊地纏住,但只要內心能瞬間生起菩提心的影子,從那時候起我們的內心就有快樂的陽光。更何況生起菩提心,將會給我們無比的心力及勇氣,有了這種勇氣,我們願意盡自己的力量承擔一切眾生的痛苦,憑著這種無比的心力,能使逆緣轉為道用,因為有菩提心的緣故。有了這顆心,即使是凡夫地,生生世世往快樂的路走上去,因為有菩提心,能使我們一直活的很快樂,很有意義而且善良。成佛的過程中,唯有菩提心讓我們積聚資糧,因為菩提心能讓我們淨除一切罪障。

「及諸應敬我悉禮;」諸大善知識及戒清淨的大阿舍黎、賢善的有學者,我皆禮敬。「今當依教略宣說。」非我寂天杜撰的,是依據經論教典的重點,略為說明。「此論未宣昔所無。」有時求法者有種心態,對未聽過的法就很感興趣,如果以前聽過的,重聽就感覺厭煩。我個人的經驗,已讀過的經典,不想再讀,未讀過就生起好奇心想讀。一般新的知識,我們都有好奇心想去了知。寂天在此說:本論的內容都是以前說過,沒有說過不會說。我對於用詞也不是很善巧,「詩韻吾亦不善巧。」雖是說過,但也不是以美妙的詞句來吸引人們去讀,我只是把實際內容說出來。如果學法,只是求得更多知識,讀讀看詞語好不好,這部論典對你沒有幫助,「是故未敢言利他。」因此,這部論只為增長我內心功德而寫,「為修此心撰此論」。他的隱義內容,希望讀此論的人,不要如同求一般知識,只是好奇心想去瞭解是什麽內容,也不應該以詞面意去讀這部論。

    我們修學菩提心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反覆修學,才能獲得菩提心,不可認為已看過此論就放棄。那麽每天都吃飯,吃過了又吃,如果看過了就放棄,那麽吃過不應再吃,為何三餐都要吃。無始以來的愛我執就是那麽堅固,何以不反覆閱讀經典,反覆的思惟來消滅它呢?為什麽不允許一讀再讀?對身體的需要可以反覆不斷做同一事情,為什麽心理上的需要就不能做到呢?我們每天一早就祈求諸佛菩薩讓我生起菩提心,讓我生起空正見,這種方式是無法生起菩提心及空正見。祈求不是問題,問題是生起菩提心,先要瞭解生起菩提心的障礙是愛我執,是未調伏的心態,應如何調伏,是見到愛我執的過患,了知事實狀況之後去調伏,不是外人施以壓力可以調伏的,這是無法辦到的;外來的力量,不可能改變內心的想法,內在的改變,唯有相信事實之後,才能改變內在的想法。菩提心的生起,經由反覆聽聞、思惟,去改變自己的內心。寂天菩薩說寫此論的目的,除了利益有情之外,他個人也要學習菩提心。

    無論自及他、天人阿修羅等六道眾生,上至國王下至乞丐,都一致的想離苦得樂。可是人與畜生不同,人有智慧,人憑著身體及智慧,可以計畫未來的快樂,消除未來的痛苦,但是畜生無法做到,牠們的智慧只能解決暫時的痛苦,如饑餓時,能飽吃一餐,求得暫時的安樂。珍貴有智慧的人身,不容易獲得,既然得到,就應該好好的利用他。如入行論雲:「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

乍看之下,世界上有六十多億人口,怎麽說人身難得;可是人類與動物比起來,就知道人的數目少之又少了;在人類中多數人只求填飽肚子就好了,真正能做有意義事,而對人生能認知的人,那就更少了。所以說人身難得,應該珍惜,思考生命的意義在那裏?現在是最好的時候,應該善加應用我們的智慧呀!如果能善用智慧,可以幫忙很多人;如果我們的智慧觀察力,被煩惱力控制的話,可能傷害很多人。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遭到傷害,真正製造傷害的是人類。如虎、豹等雖然長相恐怖,但是牠們無法傷害上千萬人呀!能傷害上千萬人,破壞大自然環境的,只有人類。人類的牙齒不像虎豹那樣恐怖,也無指爪,長相雖然的很美麗,可是內心的惡毒,與虎豹相比就太醜陋了。因為智慧被煩惱控制,傷害無數人。虎豹只是饑餓時無奈的去傷害其他動物,如果吃飽了,牠們也不會刻意去傷害其他動物。可是人類並不是,已經擁有一切,因為貪得無厭,想要獲得更多的一切,不擇手段的傷害他人。所以真正傷害他人的,是隨著煩惱控制的智慧,濫用了智慧,因此光有人身,並不稀奇。有了人身,應該利用智慧,斷除一切痛苦,斷除造成自己傷害,斷除造成他人傷害,斷除造成究竟傷害的煩惱才對呀!這樣的人身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二)菩提心成一切利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煩惱每分鐘都很自然的現行,而真正的善心不是那麽容易生起,需要刻意才能生起。由此可知,我們善心的力量是那麽薄弱,自然現起的煩惱是多麽頻繁,「然如烏雲暗夜中,刹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噁心就像烏雲密佈的黑夜,善心如同刹那閃電一亮即消失,這刹那生起的善心是因佛的教導而現。不管在家出家不應該放逸滿足才對,要好好的觀察起心動念,正知和正念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得人身才有意義呀!

    我們的貪瞋妄念,是非常自然的現行,不止今世有貪瞋,是無始以來習氣所帶來的。以學佛經驗來說,十五年前可能聽到一種法門,你想培養善心,可能覺得很困難,可是過了十五年之後,當初覺得很困難的,現在一想即能生起;因為反覆的修學,不斷的培養善心,目前雖然惡念自然產生,而善心需要刻意,但是只要努力精進,不斷地串習善心,去除惡念,生起善心就會變成自然。

    「佛於多劫深思惟,見此覺心最饒益。」罪障雖然能夠以四力懺悔淨除,可是四力懺悔,就像處在黑暗夜中的一盞油燈而已,能驅除的黑暗的力量,只有油燈光亮所能及。因為愛我執非常強烈,以及有個基礎堅固的真實執著,在這兩種心存在的情況下,就如同大地被黑夜籠罩,唯有如同太陽的菩提心,一現立刻驅除所有黑暗,顯現光明。如果有了菩提心的功德,瞬間能淨除一切的罪障,積聚無量資糧。因此佛陀一再勸導眾生,多多的修習菩提心,只有菩提心才能成辦一切。「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無量眾生依菩提心能獲最大的利益。

我們想要去除自己的苦苦、壞苦、行苦以及眾生的一切痛苦,應該好好的修學菩提心;不只如此,想要享受世間的安樂,也不應該舍離修學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之後,雖是凡夫血肉之軀,也能得人天尊敬。例如好的冶金材料,可以打造種種莊嚴具。其他善行如同芭蕉一樣,不堅固、結實即枯。如為了後世增上生而累積善業,當後世獲得增上生,這善行的果實就結束了,無法持續,因為目的是為獲得增上生而行善行,當然果實已現了,就此結束。可是菩提心是「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乃至虛空眾生未盡之前,願我住世間,盡除一切眾生的痛苦。這種心力累集善業,乃至虛空未盡之前,這種善行是不會有止盡的,因為所緣不同,意樂不同,心力不同的緣故,所以菩提心所帶來的功德果實是永恆的。

 

(三)改善內心才安樂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類,自然都想不要痛苦,想要得到快樂;但痛苦和快樂可分為許多種,當然最主要的,是經由五根識所生的痛苦及快樂。因此自從人類世界形成至今,由基本的農業或工業,使根識獲得快樂及滿足。在近世紀內科學非常發達,外在的物質不斷的發展,生活獲得改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些國家在科技上、物質上非常的發達,可是發現了問題,外在的物質享受,並不能使內心獲得滿足,反而因物質豐富,造成內心更多的憂慮。因此外在的物質雖然豐富,無法使內心獲得快樂,不能滿足內在的所需。當然有些地方,在衣食匱乏的情況下,給了衣食也能獲得暫時的滿足,可是當他身上得到基本所需時,內在的妄念仍然產生,如我慢貪瞋等,這些煩惱是無法由外在物質滅除的,即使有再多的財富,可是妄念仍然存在,身體不管如何強壯,內在的煩惱並未消失。縱使身邊有多少親朋好友圍繞著,外在的順緣非常圓滿,雖有豐衣足食,可是內在痛苦仍然存在。

    痛苦和快樂,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內在的,內外二者性質不同。這些快樂與痛苦的根源,仔細分析看那種力量強大,如果內心是快樂,即使外在的順緣,如居住環境,並不十分美好,由於內心快樂滿足,縱使身體所處的環境較差,仍舊覺得快樂,不會覺得痛苦。相反地,如果內心隨著我慢等煩惱而轉,讓你非常憂慮不安,即使外在的順緣多麽美好,因為內心不安,是無法獲得快樂。從這實際情況,二者作為比較,就能了知內在的力量,遠超過外在的力量。因此在現世紀中,多數對外在物質的要求,不斷的提昇,不再注意經營內在的提昇,要得到真正的快樂,實在太困難了。外在的物質是不可能讓我們得到安樂的,這一點一定要了知。如同現代發明許多機具,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生活改善的目標,由於善良的用途,而創造這些機具,但是很可惜的,不去善巧利用,卻以煩惱的智慧製造殺人的工具;原本是為社會帶來福利,相反的給人類帶來禍害,這些原因從何而來的呢?就是內心未調伏。無論我們取名為有無宗教信仰,或有無修法,很現實的一點,內心是要獲得改變,如果內心不能改變,痛苦是永遠持續的,舉世也永無安寧之日。

要全人類成為我們的親朋好友,是不可能的;但是可由個人思考的改變,把一切眾生看成親友,使每個人歡喜,這是個人思想的改變。妄求他人成為我們的親友,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想法,看待每個人成為我們的朋友,這樣想法對自己是絕對有幫助的,所以內在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以現實例子來說,因為想法的不正確,即使是年輕力壯,也會有一大堆怨言;以老人來說,不會想,不懂得想,就抱怨來日無多等;如果年輕有思想的人,想我還有時間,還有機會,鼓起勇氣,提起心力,面對問題,有勇氣擔當將來該做何事,積極進取,從表情上看出,有非常正面的情緒。如果老年人會想,我是經驗豐富的老人,有何問題可以問我,他的表情是充滿了自信。

事實上世間的事情,沒有百分之百好的,也沒有百分之百壞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以二種角度看待,好的角度及壞的角度;但是最主要是我們的想法,保持正面的角度,把每件事情能往好的方面想,所帶的好處是自己快樂;如果不懂的想,心中持著負面的態度,看待每件事情,所得都是負面的答案,對自己並無好處,最後怨天尤人;所以從思想上改變,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生病時由於疾病的折磨,身體上已經夠痛苦,心中卻想他人為何不生病,而我為何遭此苦,真倒楣。如果你的內心產生這種想法,原本只是身體的痛苦,因為想法不正確,又增加了心靈的痛苦,豈不是苦上加苦。倒不如想經上說:一切的痛苦都是前世的不善業所感的果報,今天正是還債的時候。如果能以這種心態去接受,心中就會想到理所當然,應該去承擔的事。這時身體雖有病苦,可是內心就不會有痛苦,因為你已經接受了事實,對自己是件好事。如果能仔細的思惟,如同修心論典所說:願我快樂時,把這一切快樂的果實給一切眾生,願我痛苦時,化為一切有情的痛苦,由我來承受吧!如果有這種心力,目前雖遭遇不吉祥或痛苦折磨時,因為你內心覺得很有意義,代替了眾生受苦;內心的這種心力,早就遠離了病苦,這樣才是真正懂得思惟的善士。

    剛才說到把三界有情視為親友時,並不是沒有理由,而硬說這是我的親友,如果沒有理由強迫自己生起這種概念,這是不必要的,不是菩薩們觀修的方法。把三界有情視為自己親友的理由,以佛弟子來說,未來道諦的功德是依他人而得,思惟愛我執的過患,愛他心的功德。如是思惟,力量才會強大,因而菩薩們有充足夠的理由,把三界有情視為親友。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