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3 06:08:22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是淨化、覺悟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個生起煩惱、分別的心,通過佛法的智慧調整過來,使迷亂的心從“無明”執著中覺悟,使內心的煩惱分別習氣得以淨化。這個淨化、覺悟的過程需要依靠眾生這個對境,因為在與眾生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的煩惱分別習氣會不斷生起來,借此機會,我們可以看出自己的“無明”執著並利用佛法的智慧調整過來。

菩提心不同於慈悲心,它的含義比慈悲心更深廣,菩提心除了有利益眾生的深刻慈悲願望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瞭解到:如果自己不覺悟就沒有能力幫助眾生達到究竟的解脫,而發誓自己要成佛,並且帶領眾生成佛。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發心的不同決定你是大乘還是小乘的修行人,而不在於你表面修的什麼法。沒有菩提心的攝持,無論修什麼法都不可能是大乘法,只有發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才算是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小乘中的聲聞、緣覺都很精進地修空性,大乘中的顯教、密法也修般若空性,但是不管教理是大乘還是小乘,如果你的發心是為了自己解脫輪回痛苦而修法,那麼無論你怎麼精進,無論你修行多少年,由於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最多你得到的是小乘阿羅漢的果位。即使你精進修持密宗金剛乘中的大圓滿法,如果沒有菩提心的攝持,你也無法成就佛果。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修持空性智慧才是成就佛果的因。

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們最初在心裏發願:我要令一切眾生獲得圓滿的正等覺果位而發誓成佛,這叫願菩提心。然後為實現這一願望而付諸行動,修學六度,這叫行菩提心。依靠世俗菩提心的長期修習力量,最後現量證悟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智慧,這就是勝義菩提心。

菩提心是菩薩的來源,生起了菩提心的人就叫菩薩。因為有了菩提心才使得修行人不怕自己受痛苦、不怕修行過程中的一切違緣障礙,時時刻刻只想著成就正覺和利益眾生,他們不做任何傷害眾生利益的事情,愛護一切眾生勝過愛護自己!菩薩們即使做夢也不會想到傷害眾生,而只會想到要如何幫助眾生。

生起菩提心的一刹那,能夠清淨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全部罪業。經論中說:有菩提心的人,即使造了墮地獄的業也不可能近期內墮落,此業在很久以後才會成熟,墮入地獄以後,他所感受的痛苦也很輕微,歷時很短,不同於其他的地獄眾生。

由於不造傷害眾生的惡業,所以不會感得墮入下三道的果報。又由於不斷累積善業的緣故,所以能夠生生世世不斷地輾轉增上。菩提心不僅能帶來世間的一切善好、成辦種種的人天福報,甚至佛菩薩的種種利他事業也是唯一依靠菩提心才能成辦的。如果心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那麼後世無論生在何處、何種環境下都將成為一個具足慈悲心和菩提心的人,並且繼續走在大乘解脫道上。生起了菩提心之後的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都將成為證得正等覺佛果之因。

由於有願菩提心為動力使我們能夠歡喜地行持一切善法。行菩提心,不僅是看到眾生痛苦所生起的悲憫心,而是生起“為了幫助眾生永遠解脫痛苦我要承擔一切責任”的強烈心願。這種強烈的責任感,會使我們自然地付諸行動而行持六度,由行持六度使我們後世遠離惡趣得人天果報,煩惱習氣逐漸克服斷除並將迅速證得佛果、圓滿道行,成為幫助眾生脫離輪回痛苦的嚮導並成就種種利他之事業。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