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2/12 23:36:50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圓滿法加行 發菩提心(一)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發心。發什麼樣的心?就是要發菩提心。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皈依。皈依是一切修法的前提條件。沒有真正皈依到上師三寶的門下,就是沒有進入佛門。通過學修皈依,真正皈依了上師三寶,才算是進入佛門。進入佛門以後,我們可以選擇修小乘法門或者大乘法門。自己是什麼樣的緣分,是什麼樣的根基,然後憑緣分、憑根基去選擇法門。如果是大乘根基,想修大乘佛法,首先就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只有發出了菩提心,才算進入大乘法門;在相續中真有了菩提心,才算踏上了大乘的道路。不會發菩提心,在自己的相續中沒有生起無偽的菩提心,不管是修淨宗、修禪宗,還是修密宗,統統都不能成就。為什麼?因為這些法門都是大乘佛法。念佛求往生,也是大乘佛法;打坐修禪,也是大乘佛法;持咒修本尊,修密法,更不用說,也是大乘佛法。

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就是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無法能夠進入大乘法門;沒有發菩提心,無法能夠成就大乘佛法。都一定要好好地思維、觀察:自己會不會發菩提心?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的話,你念佛求往生,白念,絕對不能往生。“我是修禪宗的”,在那邊打坐修禪,白修,絕對不能成就。“我是修密法的”,然後念幾個咒語,修一些儀軌,沒有用。是的,密法是很殊勝,都是今生解脫的方法。但是沒有發菩提心,修這些大乘法,統統都是盲修瞎煉,再努力也是白費,不會有成就的。

很多人根本都不懂皈依,不會皈依,在相續中沒有皈依的戒體,根本沒有進入佛門。這種人就更不用說了,信佛也是迷信,學佛修行也是盲修瞎煉。發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條件。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你修大乘法,無法能夠成就。

我們前幾天學習過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修任何法,念任何佛都屬於世間法,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的福報,得到暫時的利益,無法能夠解脫。在表面上、形式上,你學的、修的都是最高深的法,修的是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淨宗、禪宗、密宗這些最最殊勝、最最究竟的法。但是你的相續沒有成熟,你根本不是這些法的法器,你的發心沒有到位,對你來說,這些都屬於是世間法。什麼叫世間法?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的福報,暫時的利益,無法解脫,無法逃脫輪回。有出離心,但是沒有菩提心的話,修得再好,也只能得到聲聞、緣覺、阿羅漢的果位,不能往生,不能成菩薩,不能成佛。我們都是大乘修行者,如果不會發菩提心,在相續中沒有菩提心的話,我們再努力、再精進,也不能成就。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前面講過,出離心不是想有就有,想發就能發,必須要通過正確的方法才能修出來。修出離心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四外加行。跟出離心一樣,菩提心也不是想發就發、想有就有,也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什麼是發菩提心的方法呢?就是四無量心。總的來說就是慈悲心——慈心和悲心。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礎。

什麼叫菩提心的基礎呢?就是前提條件。有了慈無量心,有了悲無量心,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我要為眾生成佛,為了成佛我要學佛修行……”沒有慈悲心,這些都是空話,沒有用。四無量心還有兩個,一個是喜無量心,一個是舍無量心。舍無量心,是為了在相續中建立慈悲心而要修習的;喜無量心,是為了能使慈悲心繼續保持而要修習的。

什麼叫舍無量心?就是要捨棄對親朋好友的貪戀心,捨棄對怨敵仇人的怨恨心。現在,在我們的相續中,有親朋好友,也有怨敵仇人。我們都喜愛親朋好友,都怨恨怨敵仇人,這就是分別心。首先要把這個分別心統統地斷掉。如果沒有斷掉分別心,就無法發出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因為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都是平等的心;我們有分別,那就不是平等。

對親朋好友的貪戀心,和對敵人仇人的怨恨心,必須要斷掉。怎麼斷呢?我們現在特別喜愛我們的親朋好友。原因是什麼?我們覺得他們對我們好,對我們有幫助、有恩德,沒有別的原因。我們為什麼怨恨我們的怨敵仇人呢?我們覺得他們對我們特別不好,傷害過我們,欺騙過我們,所以就怨恨他們。

通過前面四外加行的學習研究,我們現在明白了有生死輪回,有三世因果。我們深信這些道理。按這些道理來講,現在我們這些親朋好友,今生他們對我們好,幫助過我們,對我們有恩德。但是很多生生世世當中,他們肯定也做過我們的敵人仇人。那個時候,他們肯定傷害過我們,背叛著過我們,欺騙過我們。這麼一想,也就沒有什麼可喜愛的。同樣,我們特別怨恨仇人、敵人。我們怨恨他們的原因是什麼呢?他們對我們不好,欺騙過我們,傷害過我們。沒有別的原因。但是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他們也做過我們的親人,都曾經對我們有幫助、有恩德。

在無數的生生世世當中,每個眾生都當過我們的親朋好友,也都當過我們的怨敵仇人。都傷害過我們,也都幫助過我們。現在應該恨還是應該愛,不好說。這麼一思維,我們的平等心就修出來了,我們沒有什麼可喜愛的,也沒有什麼可怨恨的,都是平等的。修平等就這麼修。對親朋好友的貪戀心和對怨敵仇人的怨恨心,把這兩個分別念統統地舍掉,這叫舍無量心。

平等,這是前提條件,然後要發慈悲心就容易了。如果這個沒有做到的話,要發慈悲心很不容易啊!因為慈悲心是平等的,對每一個眾生都要平等,所以首先要修舍無量心。

然後就是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慈悲心就是慈心和悲心,發自內心地想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這叫悲心;發自內心地想給予一切眾生安樂,這叫慈心。慈悲心完全是平等的,對每一個眾生都一樣。為什麼說無量心呢?發心的對境——眾生是無量的,我們所得到的功德也是無量的,所以叫無量心。都會說慈悲心,時時刻刻都掛在嘴邊,我慈悲,他慈悲,這個慈悲,那個慈悲,太慈悲了。也會說要發慈悲心,但都不是真正的慈悲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都不是平等的。

我們現在很多人發慈悲心是這樣的:對窮人發慈悲心,對富人就不發慈悲心;對恩人發慈悲心,對仇人就不發慈悲心;對有困難的人發慈悲心,對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就不發慈悲心;對沒有權沒有勢,比較普通平凡的人,能發慈悲心;對有權有勢的人,就不能發慈悲心。看見有人沒有吃、沒有穿,我們就發慈悲心;但是看見有吃有穿的,就想不起來發慈悲心了。有人有病了,或者是沒有人管了,我們就會給他發慈悲心;但是對身體比較健康的,有人關心的,我們就想不起來慈悲心了。我們的慈悲心是有分別的,而佛法裡講的慈悲心是無分別的。我們現在不知道要發慈悲心的原因,也不知道眾生最可憐的地方。

眾生最可憐的地方是什麼?就是無明愚癡顛倒。這也是眾生痛苦的根源。我們這些眾生其實一點點也不明白諸法的真相和真理。凡夫麼,迷而不覺。苦,執著于樂;無我,執著於有我。不淨,執著於乾淨;痛苦,執著於快樂。這叫愚癡顛倒。我們的所思所想是快樂幸福。誰不願意快樂啊?誰不願意幸福啊?但是我們的所做所行統統都是痛苦的因。所以這叫無明愚癡顛倒。

眾生,這些凡夫,不停息地感受痛苦的根源是什麼呢?不是沒有吃、沒有穿、沒地方住、沒有人管,這些都是暫時的困難。窮也不可能永遠地窮,富也不可能永遠地富。有病身體不好,也不可能永遠不好;沒有病身體好,也不可能永遠好。這都是早晚的事。沒有人管或者有人管,也是早晚的事,這也不是恒常的,不是不變的,都在刹那刹那當中變。這都不是眾生可憐的地方。眾生可憐的地方,就是無明愚癡。無明愚癡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有權的還是沒權的,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有家的還是沒家的,有人關心的還是沒人關心的,統統都是無明愚癡顛倒,都一樣可憐。

如果能把眾生痛苦的根源,最可憐的地方弄明白了,慈悲心就很容易修出來了。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弄明白。我們所發的這個慈悲心都是有限的,有條件的,有分別的。你看看,你所發的慈悲心是不是這樣的?對那些當官的,尤其是有權有勢還貪污的,你肯定發不出來慈悲心,還說“有什麼了不起的。”對身體比較好的,一看就比較貢高傲慢的,你肯定發不出來慈悲心,還會罵他們,“怎麼這麼壞呢?”我們現在發慈悲心都是有條件的,都是有限的,都是有分別的。這不是佛法裡講的慈悲心。

佛法裡講的慈悲心是什麼呢?對每一個眾生都一樣地對待。你對自己的親生父母、親生兒女有什麼樣的慈心和悲心,對每一個眾生也有這樣的慈心和悲心,這才是佛法裡講的真正的慈悲心。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不是佛法裡講的慈悲心,而是一種同情心。很多人連同情心都沒有,更談不上慈悲心了。但是有的人只是有同情心,沒有慈悲心。所以一定要將同情心和慈悲心分清楚。

我們為什麼要發慈悲心,為什麼要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呢?這是有因緣、有根據的,必須要這樣做的。我們現在對親生的父母,對親生的兒女,尤其是兒女有慈悲心。父母對兒女都是真心的,想拔除他的痛苦,想給予他安樂。特別希望他能得到幸福快樂,特別希望他能擺脫一切痛苦。那我首先問你,你為什麼這樣做?你不會有別的理由。他一定會這樣回答:他是我親生的,是我們家的!你沒有別的答案。再強調的時候,他就會說,這是我親生的啊,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能不關心,能不照顧,能不慈愛他嗎?就這個原因,別的沒有。

這樣的話,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相信生死輪回嗎?你相信三世因果嗎?那你肯定會回答:我相信。因為我是信佛的人,我是學佛的人,我當然相信啊!如果你相信。那每一個眾生都是你親生的,都是你們家的。今生今世來說不是你親生的,不是你們家的,但是前世都是你親生的,都是你們家的,你應該一樣地對待。“那這不算,這是前世的事,我說的是今生的。”那前世和今生有什麼區別啊?都是你嗎!前世的你也是你,今生的你也是你!你前世生的和你今世生的有什麼區別?那你前生的家和今生的家有什麼區別?都是你的家麼!前幾年生的和今年生的有區別嗎?這是我前幾年生的,所以我就不用關心不用照顧了;這是我今年生的呀,我需要關心照顧。你剛才就是這樣的一個回答。這個有道理嗎?你肯定說,我前幾年生的和今年生的沒有區別。那樣的話,你前世生的和今生生的也是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你生的。

家也是,好比現在很多人都願意離婚。前一個家和後一個家都是家。後一個家的孩子和前一個家的孩子,這兩個孩子有區別嗎?沒有區別,是吧?都是我親生的。那前世的家和今生的家也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換個地方。你如果是講道理的話,你就沒有理由不平等地對待,應該是平等的對待。父母也是,今生的父母和前生的父母有什麼區別?你今生的父母,他們生你,撫養你長大,對你有恩德。但是你前世的父母也是一樣,都親生過你,都撫養過你,讓你成長,這不都是一樣嗎?這麼一想,那就徹底弄明白了。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才能發出真正的慈悲心。對今生的父母和生生世世的父母沒有區別,對今生的兒女和生生世世的兒女沒有區別,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心。

我講過,出離心和四外加行重要。如果四外加行沒有修好,對生死輪回,對三世因果沒有深刻的體會,你無法能夠發出慈悲心和菩提心。根本不明白這些道理,還說修慈悲心、菩提心。真的,這是不可能的!我為什麼強調加行?尤其強調這些外加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這些課程?一定要對生死輪回、對三世因果有甚深的體會,我們才能往下學修,才能成就。否則的話,不可能!一句空話,沒有任何的意義。發慈悲心當然好啊,功德大啊。發菩提心當然好啊,非常殊勝。但是沒有前提條件,不可能成就,這不是你想發就能發出來的。

我今生的父母和一切眾生,今生的兒女和一切眾生要一樣地對待。那這樣的話,我怎麼盡孝道,怎麼撫養我今生這些兒女?這個可以。心裡一定要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但是你實際行動的時候是要一步步地做。首先是從與你最有緣分、最需要你的眾生做起,今生的父母和今生的兒女做起,這是應該的。今生的父母和今生的兒女跟其它的眾生不一樣。緣分不一樣,緣分最近;情況也不一樣。他們最需要我們的關心和照顧。不是因為我的父母、我的兒女才去關心照顧,因為是最有緣分的眾生,最需要我們的眾生,所以去照顧、孝敬父母,去關心、撫養兒女,這是應該的。這個不用擔心,可以這樣做。

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發這兩個心,完全要平等,不能有分別。如果有分別的話,不是佛法裡講的慈悲心。喜無量心是什麼呢?喜無量心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特別從心裡讚歎、隨喜,這就是喜無量心。這就能幫助我們所發的慈悲心繼續延續,繼續保持。我們偶爾也會發出一些慈悲心,但是沒有真正的喜無量心,那就很難保持下去,有時候也會反反復複。真有了喜無量心,我們才能保持下去。

慈悲心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有了慈悲心,我們才能真正發出菩提心。知道眾生都苦,想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知道眾生需要安樂,想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心裡有特別明確的想法,不是嘴上說的。這個時候我們會進一步地去想:怎麼才能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怎麼才能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呢?這個時候就要發菩提心了。知道自己沒有解脫,就無法救度這些眾生。為什麼呢?這些眾生最痛苦的根源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貪嗔癡慢疑等這些煩惱。

要讓他們斷煩惱,讓他們證菩提,首先自己得有這個經驗。自己沒有經驗,你怎麼去教導別人、引導別人呢?連自己都沒有出來,你想幫助救度別人,這是一種妄想,根本不可能的事。真想幫助別人,真想救度眾生的話,必須要把握住自己,然後才能引導別人。你去幫助,去救度他們的時候,連自己都把握不住的話,一遇到對境,一遇到困難,一遇到磨難的時候,你就會把自己都陷入進去,你怎麼救度他們呢?無法能夠做到。要解脫,要成佛,得有個方法。你根本不懂這個方法,你怎麼能去教給別人呢?你得知道這個過程,你得會引導。一步一步地讓他先種下善根,然後再進一步地讓他進入佛門,學習佛法,再進一步地讓他開悟證悟,解脫成佛。這才是真正地幫助別人,救度別人。

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自己不解脫,沒有成就,肯定是不行的。我現在無法救度這些眾生,無法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無法給予一切眾生安樂。那我得先學修,讓自己解脫成佛,這個決心叫菩提心。這樣,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自然而然就有了。如果沒有這樣,你說的是空話。所以說,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礎。

慈悲心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知母、知恩、報恩。首先你要知道,一切眾生都當過你的父母。我們在前面學習輪回過患、因果不虛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在輾轉輪回的過程中,所有的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這叫知母。然後是知恩。他們當我們父母的時候,跟現在的父母一樣,好吃的先給我們吃,好衣服先給我們穿,慈愛地撫養我們長大,都對我們有恩德,恩重如山。這叫知恩。第三個報恩,我們要報答這些父母眾生的恩。

真正要報答父母眾生的恩,首先自己要解脫成佛。什麼叫解脫成佛?簡單地講:把所有的緣都了了,把所有的債都還了。不能有恩恩怨怨,不能有這些討債還債的關係,通通地斷掉。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對他們好一點也沒有用,也是討債還債的過程,也是報恩報怨的過程。根本不是幫助,也不是救度,更談不上報恩。你對他們好一點,沒有吃的,你就給點吃的;沒有穿的,就給點穿的;沒有住的,幫他找個地方住,有困難幫助幫助,為他們付出一些。這都離不開報恩報怨,都離不開討債還債。為什麼呢?自己的債還沒有了,自己的這些怨還沒有還。為什麼說首先要解脫成佛呢?我們解脫了、成佛了,所有的怨都了了,所有的債都還了,我們之間沒有這些報怨、報恩、討債、還債的關係了,通通斷掉了。然後我們沒有私心,沒有雜念地去幫助,去饒益,這才是真正地報恩啊!

佛講過,你真想報恩,你首先為他們學佛修行,讓自己解脫成佛,然後去救度他們。首先給他們種下善根,然後繼續再進一步地讓他們學佛修行,然後慢慢讓他們開悟證悟,這樣他們也能了緣、了債、了生死。他們能解脫了,這才是真正地報恩。發慈悲心,發菩提心,然後為眾生學佛修行,讓自己解脫成佛,然後乘願再來,救度這些眾生,這才是真正的報恩。你已經解脫了、成佛了,你再來的時候,是真正的乘願再來啊!那個時候是救度他們來了,之前是討債或者是還債而來的。知母、知恩、報恩要這樣理解。

從現在起,我們要跟這些眾生多結善緣,不要結惡緣。結惡緣,將來還要報應,會沒完沒了。一定要統統地斷掉,別再結惡緣。跟這些眾生結善緣,給他們念咒念佛誦經。我們念佛念咒誦經修法的時候,也帶著他們;我們做回向的時候,也帶著他們。現在我們周圍很多人都不信佛,甚至還反對、誹謗,我們勸也勸不動。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怨他們,不能恨他們。有些人怨恨,“怎麼不信呢?怎麼不學還誹謗?”然後就開始怨恨人家。這是錯誤的。那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跟他們結惡緣,要結善緣。怎麼結善緣呢?我們不能跟他們爭吵,也不能從心裡怨他們、恨他們,而要默默地發誓發願:我們為他們要成佛!將來成佛以後,一定要度化他們。這樣我們跟他們就能結善緣。將來我們成佛那天,就來救度他們。

到河邊,方便的情況下,多念念咒,大聲地念,水裡有很多眾生都能聽得見,這樣能種下善根。到山上,如果方便的情況下,出聲地多念咒語、佛號。山上有很多很多眾生,也能結上善緣。任何時候都是,方便的時候出聲地念,不方便的時候默默地念,功德也回向給這些眾生,這樣我們到處能結善緣。將來我們成佛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眷屬、弟子,那個時候多莊嚴,多有意義啊!如果不是這樣,你將來成佛了,一個眷屬也沒有,一個弟子也沒有,多孤獨啊,多沒有意義啊!

現在我們的修法裡都有,磕大頭的時候也帶著眾生,修除障法時也帶著這些眾生,修其它法的時候,也是帶著這些眾生。為什麼?就是跟眾生結善緣。平時也是,儘量幫助這些眾生,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幫助這些眾生,這也是結善緣。將來我們成佛的那天,肯定會有很多很多的眷屬和弟子。我們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也是,不會有太多的障礙和違緣,一定會有很多的助緣。將來我們成佛的時候也是,不會有阻礙,弘法利生肯定會順利,圓滿成功。不是這樣的話,你到處跟這些眾生結惡緣,你學佛修行的道路上也會有很多的障礙和違緣,很難成就。即使成就了,你弘法利生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很多的障礙,也不能利益太多的眾生。所以你一定要跟這些眾生結善緣,這樣我們就沒有違緣,沒有障礙。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輾轉法輪的時候,善星比丘、提婆達多等很多人,都給佛做出違緣障礙。為什麼呢?也是前世結的惡緣。但是佛已經了了,他們還沒有了。成佛以後還有這個果報,佛雖然不受這個果報,但是也有。我們只結善緣,將來我們弘法利生一定能順利圓滿,對大家都有幫助、有好處,一定要這樣學修。這些加行都多麼的重要啊!

沒有慈悲心,就沒有菩提心。要發慈悲心就要知母、知恩、報恩。我們對前面學習過的生死輪回、三世因果沒有甚深的瞭解和體會,就無法能夠做到。所以我為什麼總是強調加行,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很多人根本不重視,有的人根本不修加行,直接修正行,想一步登天,空中樓閣,通通都是妄想,不可能成功。有的人修加行,但是不修外加行,直接修內加行。不會站怎麼會走呢?先學會站,然後再學會走,然後再學會跑。連站都不會站,想跑是不可能的,別做這些夢。想學就從基礎開始學,從基礎開始修,一步一步地學,一步一步地修。學習佛法要系統,修持佛法要按次第。沒有次第的修法,就想一步登天,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都一定要學好,如理如法地學修,認認真真地,老老實實地,不要再虛偽,不要再欺騙自己。

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出離心?如果連出離心都沒有,那你想學修其它法,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啊,兩個次第啊,這都是不可能的事。先把出離心修好,然後再進一步地修菩提心。有菩提心的基礎上,然後再進一步修證悟空性的智慧,然後再進一步地學修其他的修法。念佛求往生,沒有問題,一定能往生;打坐修禪,一定能成就;念咒修本尊,一定能成就。你有緣分的話,直接修無上大圓滿,即身成佛,時時刻刻都有成佛的可能。不要盲修瞎煉,一定要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按次第來學修。

今天就講到這裡,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它,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