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10 06:41:29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3 人生難得

 

普賢上師言教 共同外前行

 

所講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加行,修持正行支分捷徑往生法。

  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六:人生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解脫利益,依止上師。

  一、人生難得

  人生難得之引導分四:思維本性閒暇,思維特法圓滿,思維難得之喻,思維數目差別。

  

思維本性閒暇

  

總的來說,未生於八無暇之處,有空閒修持正法,稱為閒暇。無暇是指八無暇處,如雲:“地獄餓鬼及傍生,邊鄙地及長壽天,邪見不遇佛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如果生在地獄中,則日日夜夜感受寒熱之苦,而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為餓鬼,則恒時感受饑渴之苦,而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為傍生,則感受被役使及相互損害的痛苦,而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於長壽天,則在無有意念、無想之中虛度光陰而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在邊鄙地方,則無有佛法,所以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為外道或成為隨同他們的持邪見者,則自相續被邪見染汙,所以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於暗劫,則連三寶之聲也聽不到,不了知善惡,所以無有空閒修法;如果生為喑啞,則心相續無法調順,所以無有空閒修法。

  

八無暇中三惡趣的眾生恒時不斷感受由各自往昔所造惡業的果報所引發的寒熱饑渴等痛苦,所以無有空閒修法。

 

 所謂的邊鄙地:據說羅卡查族等共有三十二種邊地。他們的宗教以損害為正法,並將殺生視為善業。那些邊鄙地的野蠻人,雖然形象似人,但是意識不調順,所以不能轉向正法方面。又有隨行娶母為妻等祖輩所傳下的惡習陋規,違背如法行為,並且對於殺生狩獵等造不善業的方法極為擅長。一生中唯有造惡業,多數人死後立即墮於惡趣,所以是無暇之處。

  所謂的長壽天即是無想天。認為無有任何善惡之念的禪定是解脫。修持無想禪定後生於無想天,在禪定中安住數個阿僧祗劫,如果引業窮盡後,將以邪見之因轉生於惡趣,所以無有空閒修法。

  邪見:總的來說,除佛法以外的外道邪見者或常斷見者,這些人自相續被邪見染汙,對真實正法生不起信解,因此也無有空閒修持正法。但在藏地因鄔金第二佛曾囑咐護地母十二尊8守護西藏,所以外道不能進入。如果是對真實正法和上師起邪見、類似外道種姓的那些人,也沒有空閒如理修持正法。例如:善星比丘雖然承待世尊二十五年,但是對佛陀無有絲毫信心,唯生邪見,所以最後於花園中墮為餓鬼。

  

佛不出世:即是轉生於無佛出世的暗劫中。如果生於佛未出世的空刹中,則連三寶之聲也聽不到,遠離正法的光明,所以也是無暇之處。

  

喑啞:如果生為喑啞,則自相續無法調順,所以不能進行任何的聞法、講法、修法。所謂喑啞,總的來說是指語言喑啞,也就是指不具足知言解義這一人之法相,所以是無暇之處。因為意根喑啞、十分愚癡,不能領悟正法的含義,所以也是無暇之處。

  思維特法圓滿分二:五種自圓滿,五種他圓滿。

  

五種自圓滿:所依圓滿,環境圓滿,根德圓滿,意樂圓滿,信心圓滿。

  

如龍樹菩薩說:“得人生中根具足,業際無倒信佛法。”若未獲得人身,則不能值遇佛法,而如今已得暇滿人身,故所依圓滿。如果生於無有正法的邊鄙地方,則不能值遇正法,而如今生於佛教興盛的中土,故環境圓滿。不具足諸根,則將成為修法的障礙,而如今無有這類過患,故根德圓滿。如果業際顛倒,則經常行不善業,違背正法,而如今對善法生起信解,所以意樂圓滿。如果對信心的對境佛法不起信心,則意識不能趨入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趨入正法,所以信心圓滿。這五種圓滿是觀待自己方面應該具足的,因此稱為五種自圓滿。

  

所依圓滿:要想修持真實正法,必定需要獲得人身。若未獲得人身,雖然三惡趣中最好的是傍生,但儘管現在人間形色美妙、價值昂貴的傍生等,無論被認為多麼好的,可是你對它說:“現在如果你念誦一遍‘嗡嘛尼叭美吽’(觀音心咒),便可成佛。”然而它既不懂心咒的詞句,也不了知意義,更不會講話,甚至現在凍死,也只能低頭忍受,而不知道想任何其他辦法。若是一個人,無論多麼脆弱,起碼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樹下撿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傍生卻連這種本能也沒有,更何況說思維修法呢?天人等雖然身體極為善妙,但是卻不能成為具相別解脫戒的法器,所以其相續不具有獲得圓滿佛法的機緣。

  

環境圓滿:所謂的中土可分為地界中土和佛法中土。地界中土:總的來說,南瞻部洲中央印度金剛座是賢劫千佛成佛的地方,據說空劫也不會毀滅並且遠離四大的損害,宛如空中懸桶一般。中央有菩提樹嚴飾。以金剛座為中心的聖地(印度)諸城市,稱為地界中土。所謂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存在之地。無有佛法存在的地方稱為邊地。因此,從以前佛出世以來到佛法存在之時,印度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但是據說現在印度金剛座已被外道所占(當時作者在世期間,確實被回教所占,但如今又恢復成為佛法中土),無有佛教,所以已成無有正法的邊地了。此藏地雪域,在佛陀出世的時候,無有很多人類眾生,並且佛教也未得以弘揚,所以稱為邊鄙藏地。後來人類眾生逐漸增多,出現了許多聖者化身的國王。拉托托日年贊時期,《百拜懺悔經》和神塔小像印模9降落到王宮上,此為正法的開端。根據當時授記,再過五個朝代以後會有人了知經中含義。大悲聖尊(觀音菩薩)化現為國王形象法王松贊幹布,當時國王松贊幹布派遣譯師囤彌桑布紮10前往印度學習聲明、文字等,結束了西藏沒有文字的歷史,開創了文字,並將二十一種觀自在經續及玄秘神物11等翻譯成藏語。依靠法王的眾多神變以及大臣嘎爾東贊的種種護國方便,迎娶漢地及尼泊爾的兩位公主為王妃。並將佛陀的代表兩尊釋迦牟尼佛身像等許多三寶所依迎請到西藏,並且修建了以拉薩大昭寺為主的鎮肢寺12和鎮節寺13等許多寺廟,開創了正法。到了第五朝代天子赤松德贊時期,迎請了三地無與倫比、密咒大持明者鄔金蓮花生大士等一百零八位班智達,建造了桑耶不變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廟;大譯師貝若紮那等一百零八位譯師學習翻譯,翻譯了印度聖地十分興盛的所有經續論為主的語所依;預試七人14出家創立了僧團為意所依。當時佛教十分興盛,猶如陽光普照大地,留傳至今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興衰,但實際上如來的教法與證法從未毀滅,所以西藏是佛法興盛的中土。

  根德圓滿:如果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為出家持戒的法器,並且因為無有親見恭敬對境所依如來的身像等或者閱讀、聽聞、思維的對境經典如意寶的緣份,所以不能堪為真實的法器。

  意樂圓滿:所謂的業際顛倒是指生於獵人、妓女等的種姓,從小就趨入了業際顛倒之道。但實際上三門所做的違背正法的行為都屬於業際顛倒。所以(我們)雖然起初沒有生於這樣的種姓,但將來也很容易變為業際顛倒之人,因此必須精勤使自相續不違背正法。

  信心圓滿:如果對信心的對境佛法不起信心,而對其他世間大力天龍等或外道教派無論生起怎樣的信心,也不能從輪回和惡趣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所以,真實了知如來的教法和證法的道理,並因此而生起堅定不移信心的正信者,才是真正無謬的法器,此為五種自圓滿的根本。

  五種他圓滿:如來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自入聖教,師已攝受。

  如雲:“如來出世與說法,佛法住世入聖教,為利他故心悲湣。”若未生於佛出世的光明劫,那麼將無有正法的名稱。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賢劫,所以為導師殊勝圓滿。雖然佛出世,如果沒有宣講正法,也無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轉法輪,所以為佛教正法圓滿。雖然佛已宣講正法,但若佛教隱沒,也無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尚未滿期,所以為時間圓滿。雖然佛法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門將無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門,所以為自之緣份圓滿。雖然已入佛門,順緣善知識若未攝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識已攝受,所以為殊勝悲心圓滿。這五種圓滿需要觀待他緣才能具足,因此稱為五種他圓滿。

  如來出世:三有的成住壞空四期稱為一劫,其中圓滿如來正等覺出世之劫稱為明劫,佛未出世的劫稱為暗劫。過去的現喜大劫中有三萬三千佛出世,隨後出現一百暗劫,後於具圓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隨後又有一百邊鄙劫,後於具賢劫中有八十四俱祗佛出世,後有五百暗劫,後於見喜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後出現七百暗劫,後於具喜劫中有六萬佛出世,隨後此賢劫出現。在此劫形成之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變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蓮花。淨居天的眾天人以神通觀察其原因,得知此劫中將有一千尊佛出世,因此說:“如今此劫是賢妙之劫。”所以將此劫取名為賢劫。從人壽八萬歲時拘留遜佛出世至最後人壽無量歲時勝解佛出世之間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瞻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剛座現前成就圓滿正等覺,轉妙法輪,所以是光明劫。後有六十惡種邊鄙劫,後於具數劫中有一萬佛出世,後有一萬惡種劫。這樣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現。若遇暗劫,則連三寶之聲也沒有。尤其是密咒金剛乘的佛法,只是偶爾出現,其他時無有。如鄔金蓮花生大士說:“往昔初劫普嚴劫時,先生王佛的聖教中已廣泛宣揚密法,現在釋迦牟尼佛的聖教中出現密法,將來千萬劫過後華嚴劫時,與現在的我相同的文殊師利佛出世,將廣泛弘揚密法。因為這三劫的眾生可堪為密法法器,其他任何時候都無有密法,因為眾生不能堪為密法法器。”而如今於此賢劫中人壽百歲之時,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出世,所以是光明劫。

  

佛已說法:雖然佛出世,但若值佛不說法而住於平等定中,則雖然佛已出世,也不會有佛教正法的光明,與佛未出世無有差別。譬如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也是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現前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後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吾得猶如甘露之妙法,縱為誰說亦不能了知,故當無言安住于林間。”之後於七七四十九日中未說法,因此梵天、帝釋天請求世尊轉法輪。不僅如此,如果持教的高僧大德也未傳講正法,則很難直接利益眾生。例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為了救度轉生於孤獨地獄的母親,在前往西藏的途中,其譯師去世而漂泊于康區,因語言不通,而以牧羊為生,最終未能以正法廣利眾生而圓寂。後來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聽到此事,感慨萬分:“嗚呼!你們西藏人福德實在太淺薄。在我們印度東西兩方的班智達中無有一人能超過美德嘉那尊者的。”邊說邊合掌流淚。而如今釋迦牟尼佛依次三轉法輪,為適應所化眾生根機而示現不可思議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脫所化眾生。

  

佛法住世:雖然佛出世說法,但若聖教住世期圓滿、正法已隱沒,則與暗劫無有區別。前佛的聖教已圓滿,後佛的聖教尚未出現,期間稱為聖教空世。除了有因緣福德的刹土中有獨覺出世外,無有講法、聞法、修行。就如今釋迦牟尼佛的聖教來說,普賢密意的聖教期或名果期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為一千五百年,教期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相期為五百年共有五千年。現在已經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了,雖已是時世、眾生、壽命、見解及煩惱五濁熾盛時期,但教法與證法還沒有隱沒、尚存於世,所以也具足聖教正法圓滿。

  自入聖教:聖教雖然住世,但如果自己未入佛門,則自相續不能得到教法和證法。如同太陽出現在世間,但對盲人無有少許利害,或者到了海邊而自己不飲水不能解除乾渴一樣。如果入佛門是為了息滅今生的病魔或者害怕來世惡趣的痛苦,那麼雖然已入佛門也只能稱為救怖之法,不可能真正趣入正道。另外,為了追求今生的衣食等利益或者來世人天的樂果,雖然已入佛門,法只能稱為善願之法(也沒有真正趣入正道)。如果是因知曉一切輪回無有實義,為求解脫而趣入佛門,這樣才能稱為入道者或入佛法者。

  

師已攝受:雖然入了佛門,但善知識若未攝受,也無有利益。如《彙集經》雲:“佛法皆依善知識,功德勝主佛所說。”因為佛經浩瀚、聖教數多、所知無有窮盡,所以若未依靠上師的竅訣,就不可能了知攝集諸法的要點而修持。從前阿底峽尊者來西藏時,庫鄂種三人15曾問尊者:“一個修行人要得到解脫和遍知的果位,經論教典和上師的竅訣二者哪一個重要?”“上師的竅訣重要。”“為什麼呢?”“因為雖然能夠讀誦傳講三藏,也通達了諸法的法相,但如果修行時沒有上師竅訣的修法,那麼正法和修行人將脫離。”“若將上師竅訣的修法歸納,能否概括為淨持三種律儀、勤修三門向善?”“仍有不足。”“這又是為什麼呢?”“雖然清淨守持三律儀戒,但若對輪回未生起厭離,仍然是輪回之因。即使是三門日日夜夜精勤修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圓滿菩提,那麼善法也會被顛倒分別念滅盡。雖然具有智德持戒修學等功德,但如果沒有捨棄世間八法,則一切所為只能成為今生的生計,不可能獲得來世之道。”因此上師善知識的攝受非常重要。

  

這樣觀察自相續中若圓滿具足八閒暇十圓滿共十八種,則可稱為具足十八暇滿的人身。此外還有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16)在《如意寶藏論》中講述了暫生緣八無暇及斷緣心八無暇,我們不被這些逆緣(十六違緣)所轉是非常重要的。

  暫生緣八無暇。《如意寶藏論》雲:“五毒愚癡魔所持,懈怠惡業如海湧,隨他救怖偽法相,暫生緣之八無暇。”

  

五毒粗重:嗔恨怨敵、貪愛親友等五毒煩惱十分粗重種姓的人們,雖然暫時生起修持正法的念頭,但是由於自相續中五毒力量強大,大多數人被煩惱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愚昧無知:極其愚癡種姓的人們無有少許智慧的光明,他們雖然已入佛門,但絲毫也不能了知正法的句義,無有聞思修習的緣份。

  被魔所持:如果被見行顛倒的魔知識所攝受,則自心將轉入邪道而違背正法。

  懈怠懶惰:雖然想修學正法,但是絲毫也無有精進的懈怠者,常被懶惰、懈怠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惡業湧現:惡業如海濤湧現、罪障深重之人,雖然精進修法,但自相續不生功德,其不知這是自己所造惡業的果報,反而對正法生起厭煩心。

  為他所轉:自己無有自在、被他人役使之人,雖然想修持正法,但被他人控制,得不到修法的機會。

  求樂救怖:為了今生的衣食或者害怕被他人所害之人,雖入了佛法,卻對正法無有穩固的定解,並由於往昔的串習力而行非法。

  偽裝修法:為貪求資具名聞利養等偽裝修法形像的那些人,雖然在他人面前裝作修法者,但是自心唯一追求今生的利益,遠離解脫正道。上述八種也是無空閒修持正法之處。

  斷緣心八無暇。又雲:“緊縛現行極下劣,不厭輪回無少信,不善惡行心離法,失壞律儀三昧耶,斷緣心之八無暇。”

  為今束縛:因被今生的財產受用、親戚子女等緊緊束縛,僅為了這些利益辛勤勞做而散亂度日,無有空閒修法。

  人格惡劣:因自相續惡劣,連芝麻許的善良人格也不具有,一切行為無有進步。如往昔的聖者們說:“弟子學識誠可改,人格下劣不可改。”這種人雖然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識,卻很難轉向正道。

  無出離心:雖然已聽述了惡趣和輪回過患以及今生的一切痛苦,但如果內心根本不畏懼,則根本不會生起趨入佛法之因--出離心。

  無有正信:如果對真實正法和上師無有少許信心,則阻塞了佛法之入門,不能趨入解脫正道。

  喜愛惡行:因愛好不善惡行,所以三門極不調順,遠離殊勝的功德,違背正法。

  心離正法:如果無有善法功德和正法的光明,對正法無有一點興趣,則如於狗前放置青草,自相續生不起功德。

  毀壞律儀:如果進入了共同乘後毀壞發心及律儀,那麼只能轉生到惡趣而無其他去處,不能從無暇之處解脫。

  

失毀誓言:如果進入了密乘後以上師和金剛道友為對境而失壞三昧耶,則損害自他,從而斷絕了成就的緣份。上述八種無暇遠離聖法,稱為息滅解脫燈。

  

如果沒有善加觀察這十六種無暇,在當今濁世之中,雖然具足暇滿和修法的形象,但也只能是象法座上的法王、傘蓋下的上師、深山中的苦行者、雲遊各地的舍事者等一樣,自以為賢善,實際上已被這些無暇之因所控制了,雖然表面上修法,但終不能趣入正道。

  

因此,不應過早草率地進入修法的影像,而應該首先善加觀察自相續,是否具足這三十四種(藏文原文中為二十四種,請作觀察)暇滿的自性。如果已具足,應生起歡喜心,並且再三觀修,誠心思維:如今已獲得如此難得的暇滿人身,不應空耗,而應盡力修持正法。如果不具足這些暇滿,應想方設法使自己具足。隨時隨地都應勵力精進觀察自相續是否具足此等暇滿之功德。若未如是觀察,假設這些功德中僅有一個不具足,則不會有真實修持正法的緣份。甚至僅僅成辦世間一件平常的小事也需要許多因緣、緣起聚合,更何況永久的計畫--修持正法,怎麼會不需要許多因緣、緣起聚合呢?例如:一個人在途中燒茶,也需要具備燒茶的茶器、水、火等許多因緣。其中單單生火也是一樣,需具足火燧、火石、火絨等許多因緣,如果其中僅僅火絨不具備,其他一切都具足也無濟於事,只好從根本上放棄燒茶。同理,假如這些暇滿的功德中僅有一個不具足,那麼根本不會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緣份。

  

因此若善加觀察自相續,則僅僅十八暇滿也必定很難以具足。即使獲得了閒暇,也很少能具足十圓滿。儘管已獲得人身,諸根具足,生於中土,但是如果入於業際顛倒的邪道,並且不信仰佛教,那只具足三圓滿了。如果上述二者中任何一者不具足,則具足四圓滿。尤其是業際無倒非常困難,如果三門行持惡業,並且一切所作全是為了今生的生計,雖然被稱為賢者或智者,實際上也是業際顛倒之人。五種他圓滿中,雖然佛已出世並說法,佛法也住世,但如果未入佛門,只具足三種圓滿(未入佛門則善知識不可能攝受,故此二圓滿不具足)。入了佛門,但僅僅表面求法或得法,不可能真正趨入正法。

  

真正趨入解脫道者,必須了知一切輪回無有實義而生起無偽的出離心。若行大乘道,也必須在相續中生起無偽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對三寶有堅定不移的誠信,縱遇命難也不退轉。如果沒有這種決心,僅僅在表面上口誦經文、身著僧衣等也不決定已趨入佛法。因此,如理無誤了知、觀察暇滿之自性至關重要。

  

思維難得之喻

  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軛之孔與海底盲龜之頸相遇很困難。佛說得到人身較此更難。也就是說,假設整個三千界變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連結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稱為木軛,其上有一孔,木軛隨著波浪四處飄蕩,一刹那也不停息。在海底有一隻盲龜,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這兩者相遇十分困難。無心的木軛沒有尋找盲龜之心,盲龜無有能見木軛之眼。如果木軛靜止於一處,也可能相遇,而它卻一刹那也不停息。如果盲龜經常漫遊在海面上,也可能相遇,而它每百年隻浮到海面一次,所以這兩者相遇十分困難。但以偶爾的機緣,盲龜的頸也可能進入木軛的孔中,獲得暇滿的人身比這更難。依據經中所說的意義,怙主龍樹對樂行王教言:“大海漂浮木軛孔,與龜相遇極難得,傍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得勝果。”寂天菩薩也說:“如海中盲龜,頸入軛木孔,人身更難得。”此外,《涅槃經》等佛經中也講述了“在光滑的牆壁上撒豆,豆難以附著”以及“在針尖上堆豆連一個也難以留住”等比喻。因此我們應當了知人身極為難得。

  

思維數目差別

  若觀察眾生的數量及次第,則可推知獲得人身實屬僅有。如經中說:“地獄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餓鬼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傍生則如白晝之星;傍生眾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眾生則如白晝之星。”此外又說:“地獄眾生猶如大地的微塵,餓鬼眾生猶如恒河沙,傍生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彌漫的大雪,而人及天人僅僅象指甲上的微塵一樣。”總之,善趣的身體極其稀少。現在我們觀察夏季僅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僅僅一個蟻穴中螞蟻的數量,也超過了南瞻部洲的人數。如此人與傍生的比例顯而易見。思維人間也是一樣,如果觀察無有佛法光明之邊地的眾生數量,就會了知生在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是極為罕見的。尤其是具足暇滿的人身更是絕無僅有。思維這些道理之後想到自己如今已獲得了真實暇滿,應當生起歡喜心。如果暇滿的所有功德完全具足,則從今天起實現了所謂的珍寶人身。如果不具足,雖然世間法方面聰明伶俐,智勇雙全,但也不算是珍寶人身,只是普通人身了,或稱為相似者、災禍者、無心者、空返者。這種人就象手中已得到如意寶,卻無義空耗,或者已到珍寶金洲卻空手返回一樣。如頌雲:“獲此人身寶,得摩尼難比,諸無厭離人,豈不見空耗?遇殊勝上師,得王位難比,諸無恭敬者,豈不視等伴?求發心律儀,得官位難比,諸無悲心者,豈不見拋石?得續部灌頂,轉輪位難比,諸無誓言者,豈不徒灌水?見心性本面,見諸佛難比,諸無精進者,豈不見迷亂?”這樣的暇滿也並非是偶然或僥倖獲得,而是多生累劫中積集二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的果報。大智者稱幢17說:“得暇滿人身,非由力強得,乃是積福果。”雖然僅僅得到人身,但若無正法的光明,(未信佛教者)恒時造惡業,則比惡趣眾生更惡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對獵人怙主金剛說:“本來佛說暇滿人身珍貴極難得,但看見象你這樣的人,便覺得人身並沒有什麼珍貴難得的。”如此沒有比人更容易成為惡趣的墜石。如今無論行善或者造惡都是自己作主,如頌雲:“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回錨,此身一切善惡之奴僕。”因此由往昔積累的福德力,如今獲得了具有十八種暇滿的人身,如果沒有求得殊勝妙法精華,而在尋求今生的衣食和世間八法中無義空耗暇滿人身,臨終時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多麼可惜!《入行論》雲:“已得此閒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無惑,除此更無癡。”因此,今生是決定永遠行善或永遠做惡的關鍵。所以我們應當思維:如果今生沒有得到堅固地(佛果),來世也難以獲得如是閒暇。如果轉生到惡趣之中,則無有正法的光明,不知取捨之處,將越來越向下墮入無邊無際的惡趣中。如今應當精進,並且應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後行回向三種殊勝攝持,反復觀修、行持。如是修持在自相續中(對暇滿難得)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樣的呢?應象金厄瓦格西18一樣,因為他從來不睡覺,唯一修持善法,所以善知識仲頓巴說:“弟子呀,應當去除身體的疲勞,否則四大不調,身體會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說:“身體健康(固然好),但我一想到此暇滿難得時,就覺得無有空閒休息。”金厄瓦格西念誦了九億遍不動佛心咒,一生中從未睡眠過。所以在相續中沒有生起這樣的定解之前,應當精進修持。

  雖得閒暇而乏真實法,

  雖入佛門而耽非法行,

  我與如我愚癡諸有情,

  獲得暇滿實義祈加持。

  人生難得之引導終

  圖:無著菩薩

  圖:世親論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