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12 12:15:48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圓滿之如來藏與瑜伽行派之分別

大圓滿視本覺為自覺及自光明,然因其乃離戲論及無生故,因而勝於瑜伽行派所極成之“識之自覺及自光明”。龍青巴尊者於《法界藏》中雲:

(大圓滿中)證悟能所非有之本覺體性,名為法爾生起根本智。然而,大圓滿不言其為“自覺”及“自光明”,如瑜伽行派(唯識宗)所主,其故乃因(根據大圓滿)內與外既非有,是以不立(本覺)為內在心識;亦無自與他,故不立為自覺;能緣與所緣亦從來無有,故不立離此二邊;亦非為“受”與“覺”之外境,是故不立“受”為無二。既無心與心所,故(本覺)非為自心;亦非現為光明或非光明,故不立為自光明;以超越覺與非覺,故無所謂覺。此名為大圓滿離一切邊見。故雖視之為“自生根本智”、“覺心”、“法身”、“廣大法爾成就法界”及“赤裸自光明本覺”,此等名相實只為表示方便而已。須知(大圓滿)自體性乃無可言詮,否則,若只觀字面意義,則不能理解其與唯識宗所述之“自覺識”、“自光明”及“能緣所緣無二”等之區別。

 大圓滿與中觀之分別

中觀將顯現與空性加以區別,而特別強調空性概念。大圓滿自心識中區別根本覺,此即清淨及心性,由是現證及圓滿此赤裸覺性,同時亦證悟離分別與邊見之勝義諦。龍青巴尊者於《法界藏論釋·經義寶庫》中雲:

自性大圓滿中,大部份體認離邊見之法,與中觀應成派相似。然而中觀家以空性為要點;(大圓滿)則依於無生無滅、本始清淨之赤裸根本覺,而加以體認,並觀由此而生之一切法皆離邊見如虛空。

無畏教日尊者于《大圓滿》一書中雲:

《法界藏》等稱許中觀應成派之見地。故(大圓滿)於界定所破境時,依應成派。然而(應成派)既將顯現與空性區分,複認知無所許而破之空性,雲此即為顯現與空性之分別,或空性之遮撥。此實乃仍住戲論而見修之法。彼宗更謂行者若先持戲論分別見地,複以觀修而得其覺受,則將如其所雲:“樂、明、心無念成熟。”而大圓滿傳統,則以根本覺為道,只許根本覺。亦不落戲論,蓋戲論即心識,於將心識及根本覺分別後,即于根本覺上觀修。

雖然純粹之大圓滿並不修氣入中脈,但此修習比諸密續教授更為有效及直接。金剛勝根歡喜力尊者(rDo-rJe dBang-mCh'og dGyes-Pa rTsal)於《基心察義·大圓滿根道果之分別智慧光》中雲:

彼執于方便道者認為:“無論大圓滿道如何殊勝,然若不依氣入中脈之法,則其證悟,不能勝於中觀派(所教授)之覺受。”此類謬見,皆源於不明要義所在:引氣入中脈之唯一目的,乃以此(為方便)而激起本始智,(大圓滿則為直接證悟本始智)。

 大圓滿之殊勝

無畏教日尊者于《大圓滿散記》中雲:

大要言之,大圓滿之教授,深廣殊勝,然其要義,乃在於了知本覺,如《功德藏》所雲:

超越心識之本覺 自性大圓滿所專

尊者續雲:

心識種種(相),現起如本覺之自力,而此實非本覺。否則,心識與本覺之分別,徒落於說本覺分別與本覺而已。

《功德藏廣釋·果乘遍智車》謂本覺超越八識:

超越八識遍計、詮表及因緣之本覺法性,即自性大圓滿根本智之呈現。

此亦超越心與心所:

于大圓滿中,行者住于法爾而生根本智之自性相續境界中,將心與心所清淨而入於法界,此乃超越心識及離於行持,無作意亦無修整。是故力用所顯之刹那污染亦法爾隱沒。

 寧瑪派與苯教

有等學者謂甯瑪派教授與苯教混雜,蓋二者有甚多共通之經論與教法。以下所述,主要依據佛教史家之論著。苯敦(Bon)乃西藏先於佛教而有之本土宗教,其創始者乃哲人辛饒彌窩車(gShen-Rab Mi-Bo-Ch'e)。關於其時代,有不同說法。據有等苯教說法,謂其早於釋迦牟尼甚多,有數世紀之遙;有等則謂與釋迦同時;亦有謂後於釋迦。辛饒祖師生於象雄(譯按:今名祥雄Zhang-Zhung)之沃莫隆仁(A'ol-Mo Lung-Ring),後來入藏宏揚苯教教法。岡底斯山(Mt. Tise)及無熱池(Lake Manasarowar)皆位於象雄。七世紀時,象雄成為藏地西部阿理(mNga'-Ris)區一部份,後曾改名為古格(Gu-Ge)。

最初,藏地苯教似乎只崇拜自然或自然之神祗。其後則併入主要為佛法之其他教法。以下所述苯教史綱要,乃取自(土觀)羅桑卻季尼瑪(Blo-bZang Ch'os-Kyi Nyi-Ma 譯言善慧法日1737-1802)所著之《土觀宗派源流》(全名《講述一切宗派源流和教義善說晶鏡史》)。據其所雲,乃按照止貢怙主('Bri-Gung sKyob-Pa 1143-1217)之《正法一密意趣》。據此,西藏苯教之早期歷史可分為三階段:

一、湧現苯——起初,藏地之苯教,只作鎮壓鬼怪、供祀天神及為人家行房灶之法事等三事而已。除此以外,苯教並無見地方面之說法。此時苯教名為“黑力派”苯教。
二、遊走苯——吐蕃王朝(127B.C.-901A.D.)四十一位贊普,其中第八位名為支貢贊普(Gri-'Gum bTsan-Po 譯按:意譯為“刀下死者”)。于其駕崩時,鄰近地區如喀什米爾、象雄及勃律之苯教師,傳入諸如顯現神力、預言未來及超薦亡靈等苯教法術。
三、翻譯苯——此派大約于赤松德贊王(790-858A.D.)時代興起。當佛菩提(rGyal-Ba'iByang-Ch'ub)受王命從佛教大德寶勝(Rin-Ch'en mCh'og)學法時,佛菩提陽奉陰違,將多種佛典改譯成苯教之書。朗達瑪(?.-901A.D.)滅法後,後藏娘堆(gTsang Nyang-sTod)人名為辛古魯迦(dgSher-rGur Klu-dGa'),將大量佛經改譯為苯教名相。稍後,又有名為窮波苯徒(Khyung-Po Bon Zhig)等眾,亦將大量佛典以苯教名相改譯之。翻譯苯亦名為“白力派”苯教。

因此,苯教之經典,有許多實為佛經之移花接木。善慧法日尊者續雲:

苯教法類,有全部《甘珠爾》之代替品(《甘珠爾》記載佛陀所說之法,西藏文,共一百一十卷)……。(苯教)經典中,亦有無常、業果、慈悲、菩提心、六波羅蜜多等零碎之教授,亦建立五道、十地、三身等理論;至若灌頂、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住律儀三昧耶戒、開光、火供、修供壇城、超渡亡靈道場等,類似佛教作法之事項亦甚多。其說法形式上與佛法多有雷同之處,但不同之處亦不少。如佛法說“正覺”,苯教則名為“耶辛”;“法身”名為“苯身”;“般若佛母”名為“薩智耶桑”;“報身”名為“袞杜桑布”(“普賢”之音譯);“化身”名為“斯巴些布”;“阿羅漢”名為“辛賽”;“菩提薩埵”名為“雍中心巴”;“上師”名為“溫色”;“空性”名為“阿麥尼”等。

據佛經言,佛法以不同形式出現及教授,以利益後人,而正法之唯一目的乃在利益眾生。是故不可謂佛教化身為苯教教授乃非理。蓮花尊勝尊者(Padma rNam-rGyal 十九至二十世紀間)于《白蓮池論》中數引佛典具說如下:

《華嚴經》雲:
具福種姓子!如來化身無量,以不同色聲化現調伏有情。

《妙臂經》雲:
佛性雖離嗔與執 為利貪眾現貪相
調伏忿眾現忿相 具方便師我頂禮

《金剛網續》雲:
不論何形相 苟能調眾生
佛必現此相 有如摩尼寶
不論何方便 苟能律有情
以此最方便 開演諸教授

有等甯瑪派伏藏明顯表示佛學大德及教法如何示現為苯教與苯教師。蓮花尊勝尊者于《白蓮池論》中續道:

法自在上師(Ch'os-dBang 1212-1270)于南卡真(gNam-sKas Chan)地所發之(伏藏著作名為)《誨量》中雲:

彼于金剛座定中 觀音啟示往西藏【註腳:原著疑此“彼”即指蓮花生大士。】
苯教勢大難弘法 遂現辛哈俄卡身
示密相予法王妥
令心向法別善惡【註腳:指六世紀初時的藏王妥托聶(Thothori)。】

由大伏藏師界光藏尊者(Klong-gSal sNying-Po 1625-1692)所取出之《教誨遺命》中,尤指出:

【註腳:同前指蓮花生大士。】于欲往象雄時,曾先觀察之,遂知象雄只有苯教可以調伏。彼遂與自光明眷屬至該地而作此言:“善男子諦聽:吾父乃念智虛空,吾母乃具光熾燃母,吾大兄乃壽灌持明。吾乃法爾生自勝義苯,即不動界。”彼遂大開離常斷二邊無量教授之門。共有十八萬有情得解脫。

若細思之,佛法示現為苯法可以三點證成:一、觀世音菩薩曾發心調伏所有堪調伏之藏土有情;二、苯教行者亦具如來藏法身,同時于勝義清淨自性傳承中亦無有不同;三、若此等教授不以此(苯)方式而傳,則該等有情定難以訓誡,而(佛)事業亦不能圓滿。以苯教伏藏面目而出之佛法,乃由蓮師為後世徒眾所封藏。當時機已至,真實(佛教)伏藏師如北岩法系之持明雕翎尊者(Rig-'Dzin rGod-Kyi lDem-'Phru-Chan 1337-1408)乃發取伏藏而授予苯教徒。《教誨遺命》雲:

佛苯伏藏醫星藝 苟與心性對機者
佛乃藏諸山岩寺 浮屠碑石與大樹
卵石宮殿窟穴內

敦珠寧波車無畏智金剛尊者(bDud-'Joms Rin-Po-Ch'e 'Jigs-Bral Ye-Shes rDo-rJe 1904-1987)于《寧瑪派教法史·帝釋勝王戰鼓妙音雷》中,對指責寧瑪派者有如下之答辯:

或曰:“苯教與大圓滿似大有關聯,蓋二者教授,有相似之處。”誠然,于名相中,確有相似之處。然苯教之書,實為模仿佛法而著,故此焉得不似;例如:藏地苯教徒率有等同於佛教(之經典及本尊),彼等有類似中觀、般若、戒律、阿毗達磨及密續之經典;亦有本尊如勝樂、大威德金剛及普巴金剛等;及諸如拙火、大手印及大圓滿等之教授……,卜算(Phyva-gShen)及咒術等(存在于傳統苯教中)之教授,均能賜予信眾現世利益。此等皆有可能乃諸佛菩薩之教授。

敦珠寧波車續於此書解釋蓮花生大士為藏地佛教徒保留若干苯教獨有之修持:

上師(指蓮師)謂藏地之鬼神悅於苯教,是以蔔算、祀神及招財引福等術准其保留。

由上文及其他資料可知,“白力派”苯教與佛教非常相似,而“黑力派”苯教則是原始苯教。大抵因人性之故,于任何宗教史中,率多記載負面事件。是以不論苯教或佛教,於西藏皆非唯我獨尊。佛法被改譯為苯教,以作為報復及與佛教徒競勝之用;而傳統苯教之修持,則引入於佛教中,為世俗利益之用。然而,從較為積極觀點而言,“白力派”苯教將大量佛典及其修持改譯為苯教名相,並託名於不同時期之苯教祖師。因苯教之翻譯期與甯瑪派發展時期同步,故此苯教教授與甯瑪派教授更加相似,實非無因。複次,於不同時期中,眾多甯瑪派祖師與苯教祖師,于取出及弘揚大量彼此共通之教授時,亦曾互相傳授。再者,不單只寧瑪派,甚至於其他藏傳佛教中,皆能發現具有傳統之苯教文化,諸如祀神已改成祭祀護法。然而于此須知純正之藏傳佛教徒非同一般祭祀護法,乃以悲心、正見及自利利他之正覺,將之轉化為密乘修習。

是故,於苯教中發現有大圓滿及寧瑪派其他經典與教授,無非顯示流傳之佛法被改譯為苯教名相而已。

 大圓滿與和尚摩訶衍

有等藏傳佛教徒學者評駁大圓滿,聲稱大圓滿主張頓悟及住於無念,是與和尚摩訶衍之見地雷同。下文乃據藏傳佛教資料,對和尚摩訶衍(Ha-Shang MahaYana)見地(非對禪宗)之研究。

摩訶衍乃中國禪宗大德。禪宗為菩提達摩尊者於西元六世紀所傳來。據善意法日尊者之《土觀宗派源流》,菩提達摩乃心要宗(譯按:即禪宗),自佛陀首徒迦葉尊者以來之第二十八祖。努佛智尊者(gNubs-Sangs-rGyas Ye-Shes 九至十世紀時人)於《禪定目炬》中,對達摩尊者生平有如下之簡述:

頓門派(Chig-Ch'ar-Ba)乃由迦葉至達摩多羅(譯按:即菩達摩提)一系傳下。菩提達摩尊者經海路自東(指印度)而來(中國)。當其抵達中國江南,謁見梁武帝蕭衍時,達摩尊者心知粱武帝不解勝義,遂往加勒柱(mKhar Lag-Ch'u 譯按:此乃譯音,應指洛陽)。此地有名為卡師(Kha-shi待考)【註腳:疑為“其時”的音譯,蓋譯者誤此為人名。可參《歷代法寶記》的《達摩傳》原文。】、留支(Liu-chi 即菩提留支)及光統(Kvan-hong)等僧人,嫉妒達摩尊者,而留支更曾六次向其下毒,皆不能害。最後,(達摩尊者)終能尋得一徒(譯按:指慧可)盡傳其法,後逝於漢土,歸葬。有商人名宋雲(Un)者旅次天竺,於蔥嶺(Ramatingilaka)見達摩尊者手持一鞋,遂與尊者詳談。返國後,對人言及其遇,人遂發尊者塚,只獲一鞋於其棺中。眾皆尊其為聖者。【註腳:努佛智尊者所據,應為晚唐以後的說法,如《傳法記》、《歷代法寶記》等,實不可靠。可參《禪宗史實考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三冊)。】

據努佛智尊者《禪定目炬》所言,摩訶衍乃菩提達摩以下第七傳,而《禪定目炬》同時亦先序普寂(651-739),後再排以摩訶衍,二者之註腳則分別序之為第十與十一。此註腳之真實性難考。是故摩訶衍可能屬北宗普寂門下,但應非普寂親傳,蓋摩訶衍在西藏,為九世紀時。關於摩訶衍生平之資料不多,只知其于赤松德贊王(790-858A.D.)時,乃藏地中著名漢土佛學大師。因摩訶衍奉行頓門派教法,故于藏地受屬於漸門派之印度大德所反對。最後,于現代西方學者所謂“桑耶僧諍會”之辯論中,摩訶衍為印度大德蓮花戒(Kamalasila)所挫敗。摩訶衍及其徒眾被逼離藏,而其教法亦禁行于藏土。自此以後,摩訶衍之教法遂絕跡於西藏,所能見者亦僅為零星對其批評之篇章而已。關於其教法真相如何及究竟其是否為真正之禪宗等問題,資料確實不足。然近世所發現:由努佛智尊者所著之《禪定目炬》,及一些敦煌文獻,稍可補足關於摩訶衍教法之資料。下詳。

複須注意,或謂不少大乘經教之翻譯為藏文,乃憑一名大乘和尚之記憶而成。究竟此是否與摩訶衍同屬一人?龍青巴尊者于《宗輪藏》中雲:

不少被日成(Nyi-Ma dNgos-Grub)焚毀於天竺那爛陀寺之經典,先已譯為漢文,如《華嚴》、《大般涅槃》及《律藏》等,由遍照護及巴·尚喜('Ba' Sang-Shis)二人據大乘和尚之記憶而譯為藏文。

傳統藏學家皆認為摩訶衍否定善業,而只主張住於無念。彼等對摩訶衍觀點之描述如出一轍,均似根據摩訶衍與蓮花戒辯論時所采之觀點而發。以下所錄,乃自祖拉成瓦(Tshug-Lag 'Phreng-Ba 1454-1566譯言藏鬘)之《智者喜筵》,其他資料,則於西藏編年史《巴協》及布頓大師(Bu-sTon Rin-Ch'en Grub 1290-1364)《佛教史大寶藏論》中,皆有大同小異之記載:

(與蓮花戒辯論時)摩訶衍謂:“一切既為心識尋伺所生,由善不善業之業力故,遂感善道或惡道之果報,眾生由是流轉於輪回中。只須無思、無作,則能於輪回中解脫。是故應無思。十法行,諸如佈施(繕寫、供養、聞法、記憶、念誦、演說、默念、思惟及修法)等教授,乃為鈍根及無善業資糧者而施設。對具足成熟根器之利根行人而言,善不善業皆是障礙,譬如黑白二雲,任一皆能障日。是故,無思、無念及無尋伺則離戲論。此即頓悟,與十地相等。”

無畏教日尊者于《大圓滿》一書中對摩訶衍之觀修一言以蔽之:

彼(指摩訶衍)謂心中不思一法,即是甚深(菩提)道。

眾自解脫尊者於《和合隨筆》中,駁斥摩訶衍之觀修,實乃將大圓滿與大手印之觀修顛倒【註腳:此指修持次第顛倒。】:

摩訶衍所謂“(住於)無念及無想乃實在之觀修”,實已顛倒大手印與大圓滿所主光明、覺性及空性相融之道。

善慧法日尊者之《土觀宗派源流》及智悲自在尊者(mkhyen-brtse'i dbang-po l820-1892)之《戒寶大班智達法語》皆如是言:

至於來到藏地之和尚摩訶衍,雖是宗門,然其教授與宗門所主之見地似有不同。宗門學者雲:凡未為出離心與菩提心所攝持之善業,及彼惡業,雖各別能生樂與苦果,然彼等實無差別,蓋皆不能成一切種智之因。譬如黑雲白雲,雖現不同顏色,然能障虛空則一。和尚摩訶衍於此不加簡別,倡說一切善分別及惡分別皆能作系縛。又,宗門之觀修教授及見地中,雖有“全無所作”、“全無所思”之語,然此乃就已現證實相法性者而言,而和尚摩訶衍則謂初基修行人若能全不作意,即能解脫。是故,不可因一和尚所言有誤,遂引申為一切(宗門)和尚之見皆是邪計。

無畏洲尊者于《龍青心髓》之《遍智教授甘露明點》中,分別抉擇和尚摩訶衍之所謂“見地”及大圓滿見(然而於註腳中,尊者則質疑對摩訶衍見地所一直流傳之指責是否公允):

據汝所言(摩訶衍之見地中,其教授)無從區別“境心分別”與“直捷無外境”。(果如是),則墮入不能了別心識與本覺之境地。此極度無明之境地,如悶絕或熟睡,於此境地中一切憶念、思維及覺受皆斷。大圓滿中,無外境根本智不緣“境心分別”,一切分別皆已隱沒於內覺微細如水晶之憶念境界中,其自性無遷,亦無增減,此乃住於離戲論及廣大虛空之所觀境中。是故,二者(指摩訶衍之見地及大圓滿見)無可能有相似之處。

有一饒具興味之故事,乃關於無垢友尊者、仰定賢尊者(Ting-'Dzin bZang-Po)及一位只知其稱為“和尚”之漢土大德。無垢友尊者乃赴西藏之偉大印度大乘學者;仰定賢則是無垢友尊者心髓教授之心子;該和尚未知是否即為和尚摩訶衍,然其極有可能屬於漸門派。此故事說明大圓滿與此等觀修之分別,並指出若不修正定及圓滿體證,則縱使行者能入甚深禪定,及有奇妙之體驗,亦非菩提,只屬虛幻而已。眾自解脫尊者於《成熟灌頂與解脫道之大手印要義問答·呈獻善緣美酒甘露如意》中述此故事:

于大圓滿歷史中,曾發生如下事實:有一仰氏(Nyang)僧人,曾任赤松德贊王侍從,名為定賢,嘗從一和尚修觀。彼精勤修習,能住於深定中,日以繼夜,毋須飲食,進而獲得神通。當彼自傲於得此妙定之際,遇大班智達無垢友。彼陳述其觀修(于無垢友求評定),無垢(友)雲:“噫!汝之觀修只能往生於龍族,且汝將曆無量劫沉睡不醒。此終非菩提之因。”遂令仰氏僧人(于大圓滿中)醒悟其過去世(業力),於是向無垢友尊者學習大圓滿教授,後證得虹光身。

新資料:本世紀發現兩種文獻,對摩訶衍之見地有所澄清——一為《禪定目炬》(又名《瑜伽目之禪定》),乃努佛智(九世紀時人)所著。努氏為蓮花生大士二十五弟子之一,與摩訶衍同時。據敦珠寧波車《寧瑪派教法史·帝釋勝王戰鼓妙音雷》所載,努氏享壽逾百歲。此書因版本罕有,故令歷代學者多緣慳一面。作者于書中以公正及尊敬之態度,敍述佛家不同教派,其中包括當時流行於西藏之頓門派。另一為十九世紀末,由歐洲學者于中國敦煌所發現之文獻。敦煌文獻包括眾多寶貴經典,及大量以藏文、漢文及其他中亞地區文字所寫之文獻片段,現藏於各地圖書館,估計其時代應為十二世紀或以前。據傳敦煌文獻中有屬於和尚摩訶衍之著作(不全),大概所指乃一名為《禪定頓悟流轉門》【註腳:似指《頓悟大乘正理決》。】之書。《禪定目炬》曾徵引此書,然本人實未能加以評論。

《禪定目炬》:本書極其珍貴,因其提供大量當時不同見地、修行及歷史之資料。可惜因語言、文體、抄寫者字體及內容簡潔等關係,書中多處內容並不清晰,尤待加以闡釋,但目前並無此等評注。當今之世,能深入瞭解本書之學者實已如鳳毛麟角,即有評釋者或翻譯者,可能亦只屬個人私見,或人云亦云而已。是故,與其試圖論述本書,不如於此述其大略,俾讀者能各立己見為佳。

本書共八品,第四品論述由印度學者如蓮花戒等於西藏所弘揚之漸門派,被目為不了義;第五品論述於中國由菩提達摩、於西藏則由和尚摩訶衍所弘揚之頓門派;第六品論述密宗;第七品則為諸乘之巔峰——大圓滿。《禪定目炬》清楚說明本書論述教派之次序,乃根據其教授之殊勝,後後勝於前前。以下所引,乃節錄自《禪定目炬》,就入止觀之道,分別闡明四派之要義與區別:

一、新門派(Tsen-Men),乃漸次舍離“相”之四見,如自性見(對治見、真如見及成就見)等而入於無見【註腳:“正見”即離戲論。】……。
二、頓門派(sTon-Men),自起始時即不依別法,頓時修學無生法性……。大德摩訶衍雲:“無念而定於不可思議法性中。”

努氏(釋頓門派)雲:

於此,並無漸門派之漸修,蓋于本初際刹那頓入于一切相智,此謂無修之修……。於此,並無如漸門派行者之一物可舍,蓋觀空性之本覺,已圓滿積集二資糧(福德與智慧),是以無須清淨,因無所緣與無執著故。

努氏續釋雲:

據頓門派所言,一切自他法本始無生,而尋伺無生則實令心識污染;由是遂不能得見大義。譬如一棲木之力不能令大海興波。若無思,則能入於法性……漸教乃為下根者而說。

努氏複雲:

三、據大瑜伽密續言,一切法皆自光明,如本覺。此即二諦無二、非作者所作、遍光明及界智無二……。
四、無上瑜伽:法爾圓成真如中,一切法于無邊清淨及法爾自生智之大界中,皆本始光明;因與果,毋須各自尋覓(或毋須作意),皆法爾圓滿。

以下為《六祖慧能壇經》之引文:

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

《壇經》續雲:

(善知識)見自性自淨,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壇經》亦雲:

   教即無頓浙 迷悟有遲疾
若學頓法門 愚人不可悉

《壇經》續雲:

大師言:“……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

閱畢所引上文後,當能管窺摩訶衍之見地一二,及其是否與禪宗或大圓滿相似。若和尚摩訶衍之教授只謂住于無所思維,此即非大乘或大圓滿之經典所教授。若彼謂於體證法性究竟義後,應無念而住,因任何念頭皆能障蔽行者住于證境故,如此則與大圓滿教授無忤。然而此法只於體證此等成就之行人應機,而非對吾等只具凡夫心識、生活、見地及情緒之人而說。

大乘確有說頓悟者,尤以密乘與大圓滿為著。然此乃對心識成熟、根器已利、善業已積之人而說,蓋其於今生或宿世,已曾修學故也。

是以,據傳統西藏學者,如巴氏、布頓及祖拉成瓦(藏鬘)等說法,摩訶衍之“頓悟”,只屬住於無念而已。《禪定目炬》則清楚表明乃無念而住於法性中。然而,於此須詳加研究其所謂“法性”者為何?及其為何等觀修或證境?複次,據《禪定目炬》所言,摩訶衍謂漸道乃為下根者而說,然則摩訶衍又如何分別利根鈍根?蓋摩訶衍似乎有教無類;彼豈非認為大多數人皆利根眾生耶?

————————————————
編按:義成活佛寧波車(Tulku Thondup Rinpoche),一九三九年出生于藏東果洛(Golok)。四歲時,被確認為著名寧瑪派道場多竹千寺(Dodrup Chen Monastery)大學者兼修行人貢美堪布(Konme Khenpo)之轉世,並迎往多竹千寺居住及修學,後得金剛阿舍梨(Vajracarya)位。一九五八年後移居印度。於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六年間任Lucknow大學之講師;於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間任 Visva-Bharati 大學印藏研究之高級講師。自一九八年後移居美國。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間任哈佛大學(Harvald University)客席教授,現于麻省劍橋靜居。寧波車著作等身,曾出版多本譯作及著述,並得佛乘基金會(Buddhayana Foundation)贊助,致力於藏傳寧瑪派系統之翻譯及研究。

引書譯名對照:
蓮花業緣力尊者《大圓滿龍青心髓前行導引·普賢上師口授筆記》

龍青巴尊者《如意藏論釋·白蓮花》

顯密教日尊者《見地與教派要義炬注疏·妙音密意莊嚴》

索波丹達尊者《功德藏述記·能解金剛結之金針教授》

無畏教日尊者《吉祥秘密藏續大綱·寶藏匙》

《明覺自現續》

龍青巴尊者《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解》

不動壽灌大聖尊者《天鼓譬喻論》

龍青巴尊者《三休息善說海總義》

密彭尊者《如意藏宗輪要義》

龍青巴尊者《宗輪藏》

法吉祥譯師《密主事業善說教授》

龍青巴尊者《心性休息》

無畏洲尊者《龍青心髓三瑜伽大吉祥口訣總義》

無畏教日尊者《大圓滿》

蓮花業緣力尊者《大圓滿上師心要釋》

蓮花業緣力尊者《如長流之教日·耳傳教授精要》

《幻化網秘密藏續》

《金剛莊嚴遍集明覺經》

龍青巴尊者《聖智淨心對問》

無畏洲尊者《功德藏廣釋·果乘遍智車》

《菩提心遍作王續》

《大界無央王續》

《珍珠寶鬘續》

蓮花業緣力尊者《大圓滿無上智總義·子母匙精粹普賢心髓》

無畏洲尊者《龍青心髓根道果啟白》

龍青巴尊者《妙乘藏》

蓮花業緣力尊者《極秘頓超(妥噶)耳傳之筆記·普賢王如來密意莊嚴無字口訣空行精要》

龍青巴尊者《基(根)之明相智慧燈》

無畏洲尊者《大圓滿龍青心髓本覺道次第導引·無上智》

眾自解脫尊者《中有念鏡論》

眾自解脫尊者《和合隨筆》

《聲應成續》

巴珠無畏法自在尊者《遙啟上師釋文》

密彭尊者《修習法要口訣》

龍青巴尊者《句義藏》

無畏教日尊者《答論》

龍青巴尊者《實相藏論釋》

《日月和合續》

無畏洲尊者《功德藏本頌》

無畏洲尊者《生圓修習答問竅訣集》

密彭尊者《虛空心性見地鏡》

龍青巴尊者《法界藏》

龍青巴尊者《法界藏論釋·經義寶庫》

金剛勝根歡喜力尊者《基心察義·大圓滿根道果之分別智慧光》

無畏教日尊者《大圓滿散記》

善慧法日尊者《土觀宗派源流》

蓮花尊勝尊者《白蓮池論》

敦珠無畏智金剛尊者《寧瑪派教法史·帝釋勝王戰鼓妙音雷》

努佛智尊者《禪定目炬》

祖拉成瓦尊者《智者喜筵》

無畏洲尊者《遍智教授甘露明點》

眾自解脫尊者《成熟灌頂與解脫道之大手印要義問答·呈獻善緣美酒甘露如意》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