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10 06:55:49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6 因果不虛
普賢上師言教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
取捨善惡因果依教行,行為依照九乘次第上,
現見諸法一切亦無執,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
因果不虛之引導分三:所斷之不善業,應行之善業,一切業的自性。
以眾生各自所積累的善惡之業為因,而導致轉生於輪回的善惡趣中。輪回是由業而生,並且感受業的果報。轉生到善趣或惡趣沒有其他的作者,也不是偶爾的因緣所生,因此應當隨時隨地觀察善不善之因果,斷除一切不善業行持一切善法。
所斷之不善業分三:身惡業,語惡業,意惡業。
身惡業分三:殺生,不與取,邪淫。
殺生:對外境某人或某傍生等產生欲殺的動機,最後斷絕他們的命根。如勇士在戰場上殺敵是以嗔心而殺生;如想食用野獸肉、為穿野獸皮而殺害眾生是以貪心而殺生;如不了知善惡因果或者象外道一樣認為殺生是善業等是以癡心而殺生。尤其是殺父親、殺母親、殺羅漢被稱為無間業。無間業是今生與來世之間無有中陰而直接墮入無間地獄之因。
現在我們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親自動手殺生,所以我沒有造殺生的罪業。但是,無論是高官強勢之人還是卑微軟弱之人,誰都在腳下殺死了不計其數的細微含生,沒有不造這種惡業的。尤其是上師和僧人們到施主家時,那些施主們(宰殺家畜)烹調血肉供養他們。僧人們對所殺的眾生無有任何大悲心、無絲毫追悔之心,只是貪愛血肉的美味,欣然享用,這樣施主和福田將無任何差別地獲得同等殺生罪業。
那些大人物、大官員們無論到哪里,都因迎請款待他們而殺害無數的生命。那些富翁們的牛羊無論有多少,衰老的時候都將被宰殺,幾乎很少是自然死亡的,因此殺生不計其數。而且春季時,蟲蠅、螞蟻、魚兒和青蛙等被牛羊連同草一起吞下或者前後蹄踐踏而喪命以及馬糞牛糞中死亡的含生也是不計其數,這些殺生的罪業也將落到它們主人的身上。尤其是除了牛馬外,以綿羊為例,更是無盡罪業的來源。這些羊以小蛇、青蛙、鳥蛋等很多微小的含生為食。春季毛紡的時候,每只羊的背上約有十萬含生全部喪命;冬季產羊羔時,大多數羊羔剛出生便被宰殺,那些母羊也是從小到老,精華未耗盡之前,被用來擠奶或哺育羊羔及使用,老的時候全部被宰殺,主人享用它們的皮肉。大小公綿羊無論到哪里都只有被宰殺。羊生蝨子時每只羊的背上約有上億含生喪命。因此,擁有百數以上羊只的主人必將墮一次地獄。
女人也是如此,她們訂親送聘禮、結婚迎娶時宰殺了無數的羊。從此以後,每次回娘家時定要宰殺一個眾生,甚至親友們宴請她的時候,如果給其他食物則好象一點不合這個狡詐女人的心意,並且好象不知道張口動腮食用一樣,如果宰殺一隻肥肥的羊,胸脯、腸子等放在她的面前,這紅面羅刹女便以鐵匠坐式75,取出小刀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第二天,背上血淋淋的全牲肉(牛羊肉腔),好象獵人返回家一樣回去了,每次回家都不是空手而歸,真比獵人還厲害。
孩童們也是同樣,在遊戲玩耍的時候,看見沒看見時所殺的生命也是不計其數的,甚至在夏季手拿牛鞭或皮鞭等抽打大地時,所殺的含生也是無數的。所以我們這些人唯以造殺生的各種方便來度日,猶如羅刹一樣慘無人道。
人們使用一生、飲用牛奶,其以大恩養育我們的母牛,如同父母親一樣,但是我們卻宰殺它們享用血肉,如果想到這些道理,人甚至比羅刹還殘忍。這樣殺生的惡業若具足四種罪業的分支,則將圓滿感受殺生的果報。
例如,就獵人獵殺野獸而言,首先他親眼見到了一個獐子或鹿子等野獸時,他認准了這是某某野獸,稱為了知對境為眾生(第一分支)。然後對此野獸生起想殺的動機稱為生起欲殺之意樂(第二分支);之後,獵人用火箭、槍等擊中其要害稱為加行採取行動(第三分支);緊接著斷絕了那個野獸的命根,使它身心的聚合瓦解,稱為究竟絕斷命根(第四分支)。又就宰殺主人擁有的一隻羊而言,首先主人告訴僕人或屠夫要宰殺一隻羊時,了知所殺的眾生是羊(已具第一支)。他們想到要殺某某綿羊之時,稱為生起欲殺之意樂(已具第二支)。那個屠宰者拿著一根繩索前去,捉住將要殺的那只羊,將其掀翻在地,用皮繩捆綁它的前後蹄,並用細繩勒住它的嘴唇等(用繩子將牲畜的口周圍緊緊纏繞使它閉氣),稱為採取殺生行動(已具第三支)。這時,那個眾生感受氣息分解的強烈痛苦,呼吸中斷,瞠目直視,眼淚汪汪,屍體被拽到室內時,稱為究竟斷絕命根(已具第四支)。緊接著主人用刀子削剝皮時肌肉還在顫動,說明當時能遍之風尚未完全消盡,所以和活著的一樣。這時主人又立即將鮮肉放在火裏烤,或爐灶上煎煮,然後進行食用。如果想到這一點,食用活生生眾生的那些人簡直與猛獸無有差別。
現在,有些人生起殺害某一眾生的想法或者口中也言說此類話語,雖然殺生沒有成功,但是已經具足了知對境眾生和生起欲殺意樂的兩種罪業分支,雖無圓滿正行那樣的罪重,而如同鏡中顯現影像一樣,罪業已染汙了自相續。而且還有人認為除非是自己親手殺生的人,唆使他人殺生之人沒有罪業,或者認為雖有罪業也是微不足道的。事實上哪怕是隨喜殺生的那些人也有同樣的罪業,何況是唆使他人殺生的人呢?也就是說:我們應當知道參與殺生的每一個人都將得到殺害一個眾生的全部罪業,而不是殺生這一罪業由許多人各分一份。
不與取分三:權威不與取,盜竊不與取,欺誑不與取。
權威不與取:勢力強大之人,如國王不是依靠合法稅收而是以非法的暴力劫奪或者以軍隊等兵力親自劫奪,稱為權威不與取或勢力不與取。
盜竊不與取:如盜賊在主人沒有看見的地方暗中偷偷獲取飲食財物歸為自己所有,稱為盜竊不與取。
欺誑不與取:如經商貿易等時為了欺騙對方而以說妄語、非法稱鬥76等手段獲取對方的財物,稱為欺誑不與取。
現在我們有些人認為只要沒有親自去偷盜而以經商等欺騙的手段獲取財物都沒有罪業。其實以欺誑的手段經營,獲得多少利潤都與直接偷盜沒有差別。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上師和僧人不將經商之事看成是過患或罪惡,並且終生為此忙碌,還自以為精明強幹。但是能毀壞僧人相續的沒有再比經商更嚴重的了。因為經常為經商而奔波,已經遺忘了求學、清淨業障等聞思修行,而且也沒有求學修法的機會。甚至晚上睡覺時也一直在考慮經營的帳目,所以已斷了信心、出離心、大悲心等的根源,一直被迷亂的外境所轉。
從前,米拉日巴尊者到一個寺廟去,晚上在一僧人家中就寢。那僧人晚上睡下後開始考慮,明天殺一頭犛牛,他籌畫如何銷售牲口的皮肉,它的頭賺多少,大腿賺多少,前腿之肩胛部分賺多少,小腿賺多少等,內外所有的部分都盤算了,整個晚上沒有空閒睡覺,除了尾巴以外一切都預先計畫好。這時天亮了,他立刻起來開始(誦經、)修法、供施食子等。米拉日巴尊者仍在睡覺,於是他走過來譏諷地說:“你自以為是個修行者,可是修法、誦經等什麼也不能做,還在睡懶覺。”米拉日巴尊者說:“我平時是不睡懶覺的,但昨晚我在考慮如何出售那頭被殺的犛牛,沒有空閒睡覺,因此今天早晨才睡著了。”這些話揭穿了他(那個僧人)的罪惡。同樣的道理,現在唯一經商的那些人,晝夜都是考慮經商帳目,經常處於迷亂、散亂之中,在死亡的時候,也只有在這種迷亂的境界中死去。
不僅如此,而且經商時雖然自己所賣的是低劣商品,反而進行各種誇耀說:“從前某某人說給怎樣怎樣的價,但是都沒有出售,我自己買進時也是花了多少多少錢……。”唯說種種妄語。同樣買賣的雙方進行交易時,妄說自己想買而使買賣雙方不和睦,為離間語;說對方的物品低劣,或以欠債之因造成爭吵等為惡語;無意義抬高價格,不想買也講價等為綺語;以驕舉心想自己得到對方財物為貪心;想擊敗他人為害心;為了買賣進行宰殺羊只等為殺生。除了邪見和邪淫以外十種不善業已全部具足,如果經營不順利,將浪費自他二者的財物,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終損害自他並且自己遭受饑餓而死亡。如果稍微順利則獲得多少財寶也不知滿足,所以哪怕擁有的財產如多聞天子一般,仍然熱衷於從事造惡業的經商,唯於散亂中虛度人生,導致臨終時手抓胸口,成為惡趣的基石。使惡業不斷增長並且毀壞自相續沒有比經商更嚴重的了。經常懷著以諂誑欺騙他人之心,針鋒相對如刀尖、錐尖、針尖般鋒利的惡念針對著別人,經常處於害心之中,違背了饒益他眾的菩提心,並且將增長無邊的惡業。不與取也同樣具有如前(殺生)一樣的罪業四種分支。甚至僅僅給獵人或強盜等少許麥粟,也將同樣得到他們所造的殺生或不與取的所有罪業。
邪淫:是在家人的戒律。往昔西藏法王松贊幹布在位期間,制定十善法規。如在家人也以種姓護持戒律,正法護持等。在家人不能違反這些法規,所以雖然是在家人也應當具足戒律,出家人則必須從根本上斷除不淨行。邪淫的罪惡過患極大,可以成為毀壞其他戒律的助緣。此外(邪淫有許多種類):男人自出精液、與他人之妻或已付了賞錢的女人(如妓女)、雖有自由(除前者)但在白天、受持齋戒日、生病期間、妊娠期間、憂愁所迫、月經期間、產婦未完全康復、三寶所依存在處等進行(交媾),則為邪淫,(此外還有)父母或種姓護持的、未成年少女,于口和肛門等處進行邪淫的,這樣以環境、時間來分,邪淫有不同的種類,應當了知斷除一切邪淫。
語惡業分四: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
妄語分三:一般妄語,大妄語,上人法妄語。
一般妄語:懷有欺騙他人之心而說的一切自性妄語。
大妄語:如果說善法無有功德、惡業無有罪過、清淨刹土無有安樂、惡趣無有痛苦、佛陀無有功德等等,則不可能有比此更嚴重的明顯妄語,故稱為大妄語。
上人法妄語:如沒有得地說得地了,沒有神通說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沒有功德說有功德,這一切皆為上人法妄語。所以如今騙子與聖者相比,是騙子更加得勢、受人尊崇的時代,所有人思想行為很容易改變,有些人自稱上師或成就者,以欺誑手段盡力欺騙他人,如說:“我已見到本尊,並且酬謝供養了本尊。”或者說:“我已見了魔,並且消滅了邪魔。”大多數絕對是上人法妄語。因此不應隨隨便便相信騙子、欺哄者,而應當依止一位熟悉的、謙虛的、表裏如一的修行者(善知識),在其前求得今生後世解脫的正法,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雖然具有世間道中的一點有漏神通但那只是暫時的,所以有時靈驗有時不靈驗。無漏的神通只有聖者才能獲得,其他人沒有,那樣的神通也很難以得到。
離間語分二:公開離間語,暗中離間語。
公開離間語:一般是具有權威的人在兩個人同時在的時候,當面以離間語使他們倆分開。如說:“這個人暗中說你如此如此下劣,當面也如此如此迫害你,今天你們倆好象不是那樣的。”類似這種當面挑撥離間的語言稱為公開離間語。
暗中離間語:在情投意合的兩人之間,到一個人面前說:“你雖然很關心他,但是他對你卻是如何如何。”以離間語使他們分開,(這種背後離間的話語)稱為暗中離間語。其中罪業最嚴重的是破壞僧團和合,尤其是在密乘傳法的上師與弟子之間進行挑撥,或在金剛道友之間製造不和,罪業更為嚴重。
惡語
如對相貌醜陋的人公開宣揚他們的缺點。例如,對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聾人等當面稱呼瞎子、聾子。此外,說對方的罪惡或說一切低劣的語言(都稱為惡語)。雖然不是惡語而是以溫和的方式使對方心不愉快,這種語言也包括在惡語中。另外在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們面前說各種不悅耳的言語,也有極大的罪過。
綺語
婆羅門的咒語等,本來是非法的卻認為是正法,或妓女的語言、使自他生貪心的歌曲、軍隊強盜的語言等,諸如此類等能引生貪心、嗔心的無關話語(都是綺語)。尤其是別人誦經念咒等時,說許多令他們心思散亂的無意義的話,將斷了別人行善法的資糧,因此罪業極重。
本來言說各種綺語雖然表面上是隨隨便便中自然而然說的,但是如果善加觀察,(則可推知)多數都是由貪心與嗔心而引起的,自他相續中生起多少貪心、嗔心,罪業就有多大(說綺語者就會得到多少貪嗔的罪業)。此外,誦經念咒等時,如果摻雜一些無意義的話語,無論念誦多少咒語都無有結果。尤其是在僧眾行列中說各種無關語,則此一人將毀壞所有僧眾的善資糧,並且損失了施主所積的資糧。本來印度聖地除了具足功德、遠離過患的人以外,其他人沒有資格享用信財。世尊也未曾開許(這種人享用信財)。但是現在我們有些人學了一兩套密宗儀軌,剛剛會念誦便立即隨意享用黑財(信財)。通過密宗儀軌方式享用信財,如果是未獲得灌頂、不具足誓言、尚未精通生圓次第77、沒有圓滿念修的人而隨便念誦密咒儀軌,則成了笨教78的吟誦一樣。因此罪業極重。黑財就象燒鐵的丸子一樣,除非具足生圓次第雙運鑄鐵之牙齒(的瑜伽士)才能享用。如果平凡人享用將焚毀相續,如頌雲:“黑色信財乃是生命之利刃,過分享用斬斷解脫之命根。”僅僅認識詞句尚不能很好地讀誦,何況說具足生圓次第?尤其是儀軌最重要的是念咒,如果念誦咒語時打開了綺語的伏藏之門,即是以言說各種令生貪心、嗔心的無關語度日,將毀壞自己與他人。因此,上師和僧人們平時應該斷除綺語,以禁語精進念誦非常重要。
意惡業分三:貪心,害心,邪見。
貪心
對於他人的財物,心想:如果這財物是我的該多好。並且反復盤算:我如何才能得到使它歸為自己所有呢?凡是對他人的財物生起欲求之心都是貪心。
害心
對他人以嗔恨心和憤怒心而想:我應當如此這般損害某某人。對他人擁有財富,心裏不高興,並且想:如果某某人不安樂、不幸福、沒有這樣的功德該多好啊!如果他人發生不樂意的事,(自己)興災樂禍等,凡是對他人生起損惱之心都是害心。
邪見分二:無有因果之見,常斷見。
無有因果之見:認為修善法無有功德,造惡業無有罪過,稱為無因果之見。
常斷見:是指外道的見解。總的來說,可分為三百六十種邪見或六十二種邪見等(《如意藏論》中有詳述)。若歸納則可概括為常見和斷見兩種。常見即認為神我常有或者認為世間的作者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見解。斷見即外道認為一切諸法是自然而生(自性生),不承認有前後世、因果不虛及解脫等見解。如《黑自在書》雲:“猶如日出水下流,豆圓荊棘長而利,孔雀翎豔諸苦樂,誰亦未造自性生。”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太陽從東方升起這不是誰帶領而來的;河水向下流淌這也不是誰引下去的;所有的豌豆都是圓形這也不是誰摶成的;一切荊棘刺又長又尖、非常鋒利這也不是誰削尖的;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斕、絢麗多彩這也不是誰繪製的,而是因為它們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同樣,世間的各種苦樂、善惡雖然顯現,但是因本性即是那樣,因此,他們認為往昔的業力、前後世等並不存在。(我們如果)認為他們的論典是真實的並且隨之而行,或者雖未隨行,但認為佛的經教、上師的教言、智者的論典等都不是真實的,這樣產生懷疑或者進行誹謗,這些也都是邪見。
十種不善業中,殺生和邪見這兩種罪業極大,如雲:“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除了地獄眾生以外沒有誰不畏懼死亡也沒有比自己的生命更珍愛的了,因此殺生罪業特別大。殺害一個眾生需要償還五百次生命。此外《念住經》中說:“殺害一個眾生需要在地獄中住一個中劫。”尤其是以作三寶所依(佛經、佛塔、佛像等)等善法為藉口造殺生等惡業,罪業特別嚴重。帕單巴尊者說:“依惡建造三寶像,將被後世風吹走。”同樣,有人自以為把上師僧眾們迎請到家中、以所殺眾生的血肉供養他們是修善法。而實際上這種做法必將使一切施主、福田的相續都染上殺生的罪業,施主供養食物成了不清淨的供養,對於福田來說成了邪命,這種罪業大大的超過了所做的善業。除了(高僧大德)殺害眾生後立即能使他們復活以外,(一般人的)相續沒有不被殺生罪業染汙的,上師們(這樣做)也一定會危害他們自己的壽命或事業。因此,除非能將所殺眾生的神識超度到極樂世界,否則必須竭力斷除殺生這一惡業。
即使在相續中生起一刹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的群體中,也不算是閒暇的人身了。相續已被邪見染汙,從此以後,即使是行善也不能趨入解脫聖道,造罪也沒有懺悔的對境。
十不善業的果報,即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四種果報: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異熟果:無論是十不善業中的哪一種,如果是因嗔心而造則墮入地獄,如果是因貪心而造則轉生餓鬼,如果是因癡心而造則轉為傍生。如果生於那些惡趣中,需要感受各自的痛苦。或者按煩惱的程度、動機分為上中下三品。所謂上品者是指貪嗔癡極其粗重,並且長期積累惡業,最終墮入地獄;中品者轉生餓鬼;下品者轉為傍生。
等流果:由於異熟果感召,從惡趣中解脫後獲得人身時所感受的痛苦名為等流果。但是,在惡趣中也有許多與各自的業因相同的各種痛苦。等流果分為同性等流果、感受等流果兩種。
同性等流果:與前世所造業相同,(今世喜歡造前世所造之業)。如果前世是以殺業為生的人現世也喜歡殺生,如果前世是以不與取為業的人現世也喜歡偷盜等。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時代總是見到蟲蠅等便殺害它們,喜歡殺生的這些人是前世造殺生惡業的等流果。同樣,從幼年時起,人們由於各自前世造業不同,所以(今世)有些人喜歡殺生,有些人喜歡偷盜,有些人不喜歡這些惡業而喜歡善業,這都是前世所造善惡業的串習或者是等流果所致。如經雲:“過去生何處,當視今此身,未來生何處,當視今此生。”(不但人是這樣),動物也是如此,(如)鷂鷹或惡狼等喜歡殺生,老鼠喜歡偷盜,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惡業的等流果。
感受等流果者:十不善中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兩種,即是前世殺生果報為今生短命多病。有些嬰兒剛出生便立即死亡,這是以前殺生的等流果,所以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於許多世中剛剛出生便死亡了。還有些人從孩提時代起便遭受多種不同疾病的折磨,一直到年邁死亡之間,沒有不患病的(時候),這些也是往昔殺生或毆打別人的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所以,(當我們生病時)不應考慮擺脫這些疾病的多種醫療法,而應精進髮露懺悔往昔所造的罪業,棄惡從善等勤修對治法。
不與取的感受等流果:受用非常貧乏,假若有少許財產,也是被強奪或偷走等,被敵人共同享用,所以,現在財物受用貧乏的那些人,精勤勞作如山王,不如積累如火星般的福德好。如果自己沒有以往昔佈施之果而獲得財物受用的福分,那麼今生(無論)如何精勤也沒有利益。(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大多數強盜、竊賊每次獲得許多財物,若經常獲得那麼多,恐怕大地也難以容納,但是那些以掠奪、偷盜度日的人最後卻因饑餓而死,同樣可以看到商人或享用信財的人等,無論獲得多少(財物)也無有利益。如果有往昔佈施的果報,有些人雖然不經少分精勤勞作,但是他們一生中都是財源不斷。若想財富(滾滾而來),就必須精勤于供施。南瞻部洲是業力之地,前半生造業,大多數後半生就會成熟(果報),如果遇到殊勝的福田,瞬間也會成熟。所以,為了發財便以諂誑手段經商,或者精勤偷盜等不與取者,即是所欲所行背道而馳,將導致數劫中無法從餓鬼之處得到解脫,今生也是同樣,最後以業力感召將變得越來越貧窮,越來越惡劣;或者雖然擁有少許財產,卻無權享用;或者由自己吝嗇之因而導致自己越富裕越覺得貧窮,或沒有財物一樣;或者其財產成了惡業的因等。有些雖然擁有財產卻不享用,如同守護寶藏的餓鬼一樣。因此,表面上雖然是富翁形象的那些人,但如果善加觀察,他們的財產如未能用於為今生與來世幸福之因的正法上和安閒生活的衣食上,則他們比窮人更可憐!而且他們現在都已經感受了餓鬼的等流果,這是不清淨佈施的果報。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丈夫或妻子相貌醜陋,或懈怠懶惰,(相互之間)猶如仇人相遇一樣。現在大多數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矛盾,互相怨恨,惡語爭吵甚至毆打。丈夫或妻子認為對方性格惡劣,(其實)這些也是他們各自往昔邪淫的等流果所導致的。因此夫妻之間互相不要生起嗔恨心,應當認識到這是自己往昔造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應當生起忍耐之心。正如單巴仁波切所說:“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言諍吵當熱瓦。”
妄語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經常遭到別人的誹謗或者被他人欺騙。所以,如果現在自己沒有過失卻遭到誣陷、誹謗等,即是自己往昔說妄語的果報。因此,我們不要對造謠者生嗔恨心或進行惡語相爭,而應當觀想:以此可以淨除我的許多惡業,所以他們恩德極大。並生起歡喜心。持明無畏洲說:“怨敵反對亦使修行增,無罪遭到誣陷鞭策善,此乃毀滅貪執之上師,當知無法回報彼恩德。”
離間語的感受等流果:眷屬僕人之間互不和睦,或者對主人進行反駁等。例如,有些上師的弟子、官員的隨從、家裏的雇傭等內部大多數人相互之間不和,並且主人如何勸說也不聽從,反而進行辯駁。一般家庭的雇傭,雖然主人指派他們做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說了兩三次還是不聽,直到主人生起嗔恨心對他們嚴厲呵責時,才慢吞吞極不情願地去做,做完後也不向主人彙報那件事情的結果,性格一貫都是惡劣的。這些也是主人自己往昔造離間語的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所以應當對自己所造的惡業生起後悔心,努力化解自己與他們之間的怨恨。
惡語的感受等流果:經常聽到不悅耳的話語,自己所說的語言也成了爭吵之因。總之,惡語是十不善業中罪業最重的,如世間也有這樣的諺語:“雖無箭尖利刃語,亦能刺入人心間。”如此說粗語使對方刹那生起嗔恨心,尤其是對嚴厲的對境(是指上師三寶等)僅說一句惡語,也將導致許多世中不能從惡趣中解脫。
譬如從前,婆羅門迦毗羅稱呼迦葉佛的比丘們為“馬頭、牛頭”等,說了許多這樣的惡語,他(死後)轉生為一頭具有十八個頭的鯨,一劫中未得解脫,此果報窮盡後,又墮入地獄中。此外,一比丘尼稱呼其她比丘尼為“母狗”,(以此惡業)五百世轉生為母狗等,有許多類似的公案,所以應當說話溫和。尤其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聖者補特迦羅或菩薩存在于何處,所以應當對所有的人觀清淨心,宣說稱讚他人的功德,如果對一菩薩進行誹謗,惡語中傷,比殺害三界所有眾生的罪過還重。如(恰美仁波切的《極樂願文》中)雲:“若人誹謗菩提薩埵眾,較殺三界有情罪還重,髮露懺悔無意所造罪”。
綺語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的言語無有威力,並且口才拙劣,雖說實語,可別人也不認為是真實的,在眾人中發言也是氣勢薄弱,無有辯才。
貪心的感受等流果:(許多事)不能稱心如意,反而經常遇到不悅意的事情發生。
害心的感受等流果:經常遭受恐怖畏懼或損害。
邪見的感受等流果:經常處於惡見之中,各種欺誑擾亂自心。
增上果:(此果報)成熟在外境上。造殺生惡業者,轉生在環境不優美,或者深谷險地等危脅生命的地方。造不與取惡業者,轉生於莊稼遭受乾旱冰雹、樹木不結果實、(經常)發生饑荒的地方。造邪淫惡業者,轉生於糞坑、淤泥等不悅意之處;造妄語惡業者,轉生於財富不穩固,並且經常遇到恐怖、畏懼的外境違緣。造離間語惡業者,轉生於懸崖、深谷等難以行走的地方;造惡語惡業者,轉生於亂石堆積、荊棘叢生等不悅意的地方。造綺語惡業者,轉生於莊稼不生果、季節顛倒並不穩定的地方。以貪心惡業轉生於莊稼荒蕪,並且經常出現眾多地時惡劣、痛苦眾多之處。以害心惡業轉生於經常有恐怖和眾多損惱的地方。以邪見惡業轉生於缺乏財富、無有保護者、無有親友(無依無靠)的地方。
士用果:造任何惡業都將與日俱增,世世代代延續無邊的痛苦,惡業越來越向上增長,將漂泊在無邊的輪回之中。
應行之善業
即應當行持的十種善業,總之,我們了知十不善業的過患後應發誓願受持不造這些惡業的清淨律儀,則稱為十善業,即是不殺生,斷不與取等共為十種。(受持十善戒一般)不需要在如上師或堪布(法師)面前立誓,自己心裏想:永遠不殺生,或者某時某地不殺生,或者不殺害某某眾生等乃是善業。若在上師、善知識、三寶所依等面前進行承諾發誓,則其功德特別大。因此僅象這樣隨便不殺生還不夠,必須在心裏立下誓言:無論怎樣也不造惡業。若在家人等不能永遠斷除殺生的惡業,也可以立誓在一年中的一月(神變月)或四月(薩迦月)不殺生,或者在一個月中的十五日和三十日不殺生。此外立誓一年、一個月或一日等期間不殺生也能得到很大的功德。從前,嘎達亞那尊者所在的城市有一屠夫晚上受持不殺生戒(白天殺生),(死後)墮入孤獨地獄中,白天在熾燃的鐵屋內感受痛苦,晚上於無量宮殿中由四天女圍繞(承侍),享受安樂。
因此,所謂的十善業是指斷除十不善業並且修持對治惡業的善法。
三種身善業。不殺生:斷除殺生,愛護生命;不偷盜:斷不與取,行持佈施;不邪淫:斷除邪淫,護持戒律。
四種語善業。不妄語:斷除妄語,說諦實語;不兩舌:斷離間語,化解怨恨;不惡語:斷除惡語,說悅耳語;不綺語:斷除綺語,精進念誦。
三種意善業。不貪心:斷除貪心,當持舍心;不害心:斷除害心,修饒益心;不邪見:斷除邪見,當依正見。
十善業的異熟果:轉生於相應的三善趣中。
同性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歡行善,並且增長善根。
感受等流果:斷除殺生,長壽少病;斷除不與取,具足受用,無有盜敵;斷除邪淫,夫妻美滿怨敵少;斷除妄語,眾人稱讚且仁慈;斷除離間語,眷屬僕人皆敬愛;斷除惡語,恒常聽聞悅耳語;斷除綺語,語言有威力;斷除貪心,如願以償;斷除害心,遠離損惱;斷除邪見,相續生起善妙之見。
增上果:成熟於外境,與前面十不善業的果報相反,將具足一切圓滿的功德。
士用果:所作的任何善業都顯著增長,福德接連不斷出現。
一切業的自性
自有頂以下至無間地獄底層以上,(六道眾生)各自感受不可思議的各種痛苦和安樂,都是由各自往昔所積累的善惡業產生的。如《百業經》雲:“眾生諸苦樂,佛說由業生,諸業亦種種,造各種眾生,漂泊於輪回,業網乃極大。”有些人儘管現在具有權力和地位,擁有許多受用,但是死期到來時其中何者也不能跟隨,只有自己此生積累的善惡業牽轉跟隨自己,將自己引入輪回的善惡趣之中。《教王經》雲:“國王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因此現在所造的善惡業,雖然不會立即現前其果報,但任何時候也是不會毀滅的,(因緣)聚合時各自將感受其果報。如《百業經》雲:“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又如《功德藏》雲:“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例如,金翅鳥在虛空界高高地飛翔時,它的身影雖然沒有現出,但是並非沒有身影,最後無論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那裏。
同樣,所造的善業惡業(的果報),雖然暫時不會現前,但是最後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不僅如此,即便是斷除一切業惑障礙的佛陀和阿羅漢,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何況我們這些凡夫眾生呢?
從前,舍衛城的帕吉波國王率領軍隊向釋迦族所居住的城市進攻,殺了八萬釋迦族人,這時世尊也頭痛起來。眾弟子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世尊回答:“往昔釋迦族人作漁夫時,捕殺了許多魚食用。一天,捕捉到兩條大魚,沒有立即殺死,把它們系在柱子上。那兩條大魚由於乾燥輾轉翻跳,它們倆心想:我們沒有罪過,這些人卻殺害我們,將來他們無罪時,也願我們殺害他們。(發如此惡願而死。)以此業果兩條大魚轉生為帕吉波國王和瑪拉洛(害母)大臣,所殺的(其他)魚轉生為他們二人的兵卒。今天釋迦族的人們被斬盡殺絕了,我當時投生為一漁夫的小孩,當我看到那兩條大魚感受無法忍受的乾燥之苦而輾轉翻跳,就笑起來了。以此業感今天頭痛。如果我沒有獲得這樣圓滿功德(的佛果),那麼今天也將被帕吉波國王的軍隊殺死。”此外,世尊腳上刺入降香木79刺,是以前作菩薩時殺害短矛黑人的業果。
此外,世尊的聲聞(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是由於業力所感被遍行外道殺害的。即:目犍連和舍利子二位尊者經常前往地獄和餓鬼等惡道去饒益有情。一日,到了地獄界,看到外道的本師飲光能圓死後轉生於此地獄,正在感受各種痛苦。他說:“您們二位尊者如果返回人間,請告訴我的弟子們:‘你們的本師飲光能圓轉生在地獄中,遍行宗派80沒有沙門的善行,沙門的善行唯有佛教內道才有,我們的宗派是顛倒的教派,因此你們應當捨棄自己的宗派,隨學釋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們將我的骨灰做成了靈塔之後,每當供養時,熾熱的鐵雨就會降落到我的身上,因此不要供養我的遺塔’。”二位尊者返回人間後,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轉告(飲光能圓的話),但是因沒有(前世的)因緣,所以外道們沒有聽見。目犍連後來問舍利子:“您有沒有把飲光能圓的口信轉告給他的弟子?”舍利子說:“我雖然說了,但是他們沒有說什麼。”目犍連說:“他們可能沒有聽到,那麼我去說吧。”於是前去轉告飲光能圓的口信。外道們(聽後非常)憤怒:“這個人不但責難我們,而且還誹謗我們的本師。”因此,便喊來外道徒數數毆打目犍連,他的身體被摧殘得如葦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三界(所有的眾生)聚集一處也是連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動搖,何況被這些遍行外道毆打。但是,當時由於往昔業力成熟,(甚至)連幻變都想不到,又何況說是能顯示神變呢?(當時的目犍連尊者好象)與凡夫人沒有差別。事後,舍利子用法衣將目犍連的法體包起背到祗陀園,舍利子說:“我的好友目犍連死去的消息聽也不願聽到,何況是親眼見到他死去呢?”於是舍利子與眾多阿羅漢一起先趨入了涅槃。緊接著目犍連也趨入涅槃了。
又從前,喀什米爾的一位RA瓦德比丘獲得了神通和神變,也攝受了眾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時,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丟失了牛犢前去尋找。看見林中冒煙,於是去那裏,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問他:“你在做什麼?”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開染料的鍋看時,發現裏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鍋裏的法衣變成了)肉。主人把他帶去交給國王,呈稟:“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犢,請國王懲治。”國王(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其關入監牢。幾天後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犢,主人又到國王面前呈稟:“那位比丘沒有偷牛犢,請求國王您釋放他。”但因國王事務繁忙,在六個月期間沒有釋放他。後來他的許多獲得神變的弟子們從空中飛行而來,到國王的面前稟告:“這位比丘確實沒有犯罪,請求國王釋放他。”國王親自去釋放比丘時,看到他疲憊不堪的樣子,非常後悔地對他說:“我延誤了這麼久才釋放您,造了很大罪業。”比丘說:“您沒有錯,是我自己的業力所感。”國王問:“您曾造了什麼罪業?”他說:“我往昔轉生為一盜賊,當時,因偷了一頭牛犢被主人追趕,到了林間我就將牛犢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獨覺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獨覺被逮捕關進監獄六天,以此業的異熟果,(我於)許多世中感受惡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這樣的痛苦,不過這是最後的異熟果報。”
此外,印度樂行國王的太子,他的母后送給他一件五彩錦緞的無縫衣81,太子說:“我現在還不穿,等繼承王位時再穿。”“你沒有得到王位的機會,本來國王駕崩後應由太子繼承王位,但是因為你的父王和龍樹阿闍黎的生命是一體的,所以龍樹沒有圓寂,你的父王是不會去世的,而且龍樹已獲得壽命自在,沒有圓寂的時候,因此你的許多兄長都沒能繼承王位就已經死去了。”太子問:“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獲得王位呢?”“龍樹阿闍黎是菩薩,如果索要他的頭,他會佈施的,此外別無他法。”於是太子到龍樹菩薩面前去索要他的頭。龍樹菩薩說:“你自己砍斷帶走吧。”太子用寶劍無論如何砍他的頸部,但都好象在虛空中揮舞一樣,無法砍斷。龍樹菩薩說:“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是我曾經在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異熟果報還未清淨,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斷我的頭。”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來砍龍樹菩薩的頸部時,頭便落到了地上。龍樹菩薩說:“我今往生極樂刹,將來亦入此身體82。”之後便趨入寂滅(涅槃)。意思是說:象龍樹菩薩那樣的聖者補特迦羅也需要感受這種業力的異熟果報,何況我們這些人從無始以來漂泊在此輪回中,造了不計其數的惡業,而且現在仍然在造惡業,不知何時才能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即使是從惡趣中解脫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應謹慎取捨善惡業),哪怕是細微的罪業也要盡力禁忌,微小的善業也要盡力成辦。如果沒有這樣精進修持,僅僅是一刹那造惡業也要在惡趣中住許多劫。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業也不應認為此是輕罪無所謂而輕視。寂天菩薩說:“刹那造罪業,數劫住無間,況無始輪回,積罪失善趣。”《賢愚經》雲:“雖諸微小罪,莫想無害輕,火星雖微小,能焚如山草。”
同樣微不足道的善業也能產生很大的果報,所以不要認為只這麼一點點而輕視。我乳輪王往昔變成一貧人時,(一天)拿著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見德護如來去城中,他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將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缽中,兩粒接觸到佛的胸口,以此異熟果轉生為南瞻部洲的轉輪王,以四粒豆落入佛缽中的果報,而統治四大洲的國政八萬年,兩粒豆接觸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報成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萬年,另一粒的果報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釋王朝與帝釋天平起平坐,執掌國政。
如果我們以佛作為所緣境,甚至向空中拋撒一朵花作供養的善果,獲得帝釋和轉輪王的果報也難以到達其邊際。如《賢愚經》雲:“諸善雖微小,莫想無益輕,水滴若積聚,漸次滿大器。”《功德藏》亦雲:“無憂樹種如芥子,每年果實成熟時,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惡果增不可喻。”無憂樹的種子比芥子還小,樹木成長過程中,每年(果實成熟時)它的樹枝都增長到一由旬許,但是這也無法比喻善惡果報的增長。
另外,雖然違犯細微的學處,也會產生很大罪果。從前,翳羅葉龍王以轉輪王的身相來到世尊面前。世尊說:“你不僅破壞了迦葉佛教法,難道還要破壞我之教法嗎?你當以自己本來身相來聽法。”翳羅葉龍王說:“有很多眾生損害我,所以我不能現出自己的身相來。”世尊便讓金剛手菩薩保護它。於是它就立即顯出一條遍佈數由旬的巨蛇:頭上長著一棵翳羅大樹重重地壓著,並且樹根上彌漫了許多小蟲(啃食它),所以感受著巨大的痛苦。弟子們請問世尊:“這是什麼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葉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羅大樹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憤怒,輕毀學處,砍了那棵樹,(律藏中規定比丘不能砍樹),以此果報今生變成龍王。”
如此一切善惡業中,辨別是黑業、是白業或是輕業、是重業等唯有看他的心善不善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樹的根是藥,那麼它的樹幹和葉子肯定是藥,如果樹根是毒,那麼葉子和樹幹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藥的枝葉等。同樣,以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樂不清淨,表面上行的是善業,實際上變成了不善業,如果意樂清淨,雖然表面上好像是造惡業,但實際上已是善業。《功德藏》雲:“樹根為藥芽亦藥,根為毒芽何用說,唯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因此,如果根本沒有牽涉私欲,意樂清淨,那麼對於佛子菩薩身語七種不善業也有直接開許的時候。例如,大悲商主殺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羅門子對婆羅門女行不淨行等(有許多類似的公案)。
從前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曾經轉生為大悲商主時,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寶)的途中,一個名為短矛黑人的兇殘強盜企圖殺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轉菩薩,如果這個人殺害了他們,他將會在地獄中住無量劫(感受痛苦),實在可憐,若我殺了這個人,他就不會墮入地獄,我自己墮地獄也是沒辦法的。這樣想了之後,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氣殺了那個強盜,(以此業大悲商主不但未墮入惡趣中,而且)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惡業,因為他是菩薩親自殺了一個人,實際上是善業,因為他沒有牽涉私欲,暫時保護了五百商人的生命,並且究竟把短矛黑人從地獄的痛苦中解救出來,所以是極大的善業。
同樣,星宿婆羅門的兒子,許多年中在林中持梵淨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緣時,一位婆羅門女對他生起貪心,欲絕身亡。星宿婆羅門子對她生起大悲心,與她結成夫妻,(以此業而)圓滿了四萬劫的資糧。諸如此類的殺生及破梵淨行也是開許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貪嗔癡所引起的行為,對何人也沒有開許。
不與取也是同樣,對於根本無私欲並具非凡勇氣的菩薩,為了供養三寶、佈施乞丐等而盜竊富貴者、吝嗇者的財產是開許的。
妄語也是同樣,如果是為了保護接近被宰殺的生命,或者為保護三寶財產等說妄語是開許的。但為了私欲欺騙他人說妄語是不開許的。
說離間語(也是同樣)。例如,一個行善法的人和一個喜歡造業的人相互為友,造罪業的人力量很大,因擔心行善法者轉入罪惡邪道,而說離間語使他們分開是開許的,使志同道合的兩人分開,說離間語是不開許的。
惡語(也是如此),對於以溫和的方式不能調伏的士夫,(必須)以粗暴的方便惡語使他們趨入正法。或者(上師等)宣講教言揭露他們的罪惡等,說這種惡語是開許的。阿底峽尊者說:“殊勝上師為揭露罪惡,殊勝竅訣為擊中要害。”而輕視對方說惡語是不開許的。
說綺語(也是一樣),對於喜歡講話的一些人,以禁語的方式不能使他們趨入正法,(必須)以各種方便法才能令他們進入佛門,說這種綺語是開許的,而說令自己和他人散亂的綺語是不開許的。
意罪業三種(貪、嗔、邪見),不能轉成善法,因生起一個惡分別念,就成了不善業,所以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也沒有開許。
這樣的善不善業的作者唯一是自己的心,雖然身語沒有表露出來,但是心的分別念也有很多會導致嚴重的善不善業的果報。所以,我們應當經常觀察自己的心,如果為善心應生歡喜並使善業增上,如果處於惡念中應立即懺悔,並且自己思維:我這個人如此惡劣,雖然聽聞了那麼多正法,現在還生起這樣的惡分別念,實在慚愧。從今以後應當努力使自相續中不生起這樣的分別念。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時,首先也要善加觀察自己的心,如果是善心就去做那件善事,如果是為了與別人競爭或者裝模作樣、貪圖名譽等心態,應當認真改正噁心,以菩提心攝持,如果竭盡全力也無法轉成善心,那麼捨棄做那件善事為好。
從前,有一次許多施主去拜見奔貢嘉格西,那天上午他在三寶所依前擺設供品,裝飾得非常善妙。當時,他觀察自己的發心,發現是為了在施主們的面前表現很莊嚴的形象而做。認識到這是不清淨的發心。所以他向三寶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自言自語說:“你這個比丘不要那麼虛偽。”帕單巴尊者知道這件事後說:“西藏的所有供品中,奔貢嘉的一把灰塵最好。”
因此我們應隨時隨地善加觀察自相續,如果造罪業應馬上意識到,並立即懺悔,發誓不再造惡業,使自相續不能與惡業同流合污。但是在此凡夫地中,相續中不生起惡分別念的意樂加行是不可能的。如從前,奔貢嘉格西到一位施主家裏的時候,施主們都到外面去了。他想,我沒有茶葉,應當偷一些以後去住山修行時煮的茶葉。當他把手伸進茶葉袋裏時,立即以正念攝持。於是,他大聲呼喊施主們:“我這個人正在(偷茶葉),將這只手從手腕砍斷。”
同樣,阿底峽尊者也說:“我自己入了別解脫門後,細微的過患也未染上;入了菩薩乘對於菩提心的學處(菩薩戒),出現過一兩次過失;入了密宗金剛乘,雖然犯過很多過患,但是全都立即懺悔了,從來沒有不懺悔而讓罪業過夜的。”他在行路途中也是一樣,出現惡分別念時,馬上取出一木制曼茶羅,立即做懺悔。
同樣,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眾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養優酪乳,奔貢嘉格西坐在行列中間。他看到施主給前面的人供養了許多優酪乳,他想:好象到我這裏,我的那份很可能得不到。產生了這樣的念頭,緊接著他認識到自己的想法不對,便自言自語:“象你這樣的比丘對飲用優酪乳具有這麼大的信心。”於是他把碗扣下,供養者來請他享用優酪乳,(因為生起了惡念)格西對他說:“我已飲用過了,不願意再享用。”本來他只是想和其他清淨比丘平等得一份,沒有任何不善的方面,但僅僅因為有希望獲得好優酪乳的私欲,所以就不享用了。如此,我們如果隨時隨地觀察自相續,取捨善惡,調伏自心,久而久之則自相續全部可成為善業。從前,紮堪婆羅門經常觀察自心,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別念時,放置一個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別念時,放置一個白色的石子。最初時單單是黑色石子,精勤進行對治,取捨善惡,到中間時呈現黑白各半,最後已全部成了白色的。所以我們一切時處應當以正知正念攝持,生起善的對治,連細微的罪業也不要沾染上。雖然今生沒有積累罪業,但從輪回無始時以來所積累的罪業之邊際無法現見,並且也將有不可思議的業果要感受。因此現在唯一行善、修習空性的那些人,採取現行對治力後,後世將轉生惡趣的業力隨眠習氣成熟於今世,於今生感受(那些惡趣)痛苦。如《能斷金剛經》中說:“行持波羅蜜多之菩薩,受到損惱或受極大損惱,此乃未來所受之苦業,在今生成熟。”(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中說:“須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同樣,也有(今生當中)唯一造罪業,(但因往昔)所造的微小善業成熟而暫時感受善果的。例如,從前尼洪國家,最初七日降下珍寶雨,接著次第降下衣服雨和糧食雨,最後降下土雨,所有的人被壓在土下而死,墮入地獄中。可見,行善者感受痛苦、造罪者獲得快樂也都是往昔業力成熟的(果報)並且現在無論行善或作惡,其果報也必將成熟於後世或後後世。所以,恒時對因果的道理生起定解、如理取捨因果非常重要,不應當以高深見解的法語輕視因果。如鄔金蓮師對國王(赤松德贊)說:“君王,我的密乘見解極其重要,行為不能偏墮於見解方面,否則善空惡空黑法漫布,將成為魔見。同樣,見解也不能偏墮於行為方面,否則,將被實相和有相所束縛,無有解脫之機會。”又說:“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證悟實相之見解同時,必須細緻地取捨因果。
有人問帕單巴仁波切:“若證悟了空性而造罪業,有害還是無害?”帕單巴仁波切答言:“若證悟了空性,便不會造罪業,因為證悟空性和生起大悲心是同時的。”所以,若想修持正法,應當以取捨因果為主,並且見解和行為不相脫離而修持。
那麼,因果不虛之引導在相續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樣的呢?應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樣。弟子們問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的行為都已超越了凡夫眾生的意境,那麼上師仁波切最初時是金剛持還是一位佛菩薩的化身呢?”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們認為我是金剛持或某位佛菩薩的化身,說明你們對我的一種信心,但對於正法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嚴重的邪見了。因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那樣嚴重的罪業,當時想肯定只有墮地獄了,因此集中精力、專心致志、精進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要訣,在相續中生起了殊勝的功德。因你們對因果生不起誠信而導致對正法不能如此精進。如果你們能從內心對因果生起誠信,象我那樣的精進,所有的凡夫人也都能做到,那麼你們相續中也會生起同樣的功德,那時,也可以稱為是金剛持或佛菩薩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業,認為一定會墮入地獄,這是誠信因果而產生的。依靠對因果的誠信,精進修持正法,所以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樣苦行和精進的事蹟在印度和西藏是極為罕見的。因此,應當從內心對這些因果不虛的要點生起誠信,併發誓願,隨時隨地乃至細微的善業也應以三殊勝攝持而盡力行持,縱遇命難也不造極細微的惡業。
早晨起床時,不要象牛羊從圈裏爬起來一樣,突然站起,應在床上自心悠然放鬆,向內反觀自相續:昨晚的夢是善是惡,如果在夢中顯現造惡業,應生起後悔心並進行懺悔,若夢到行善則應生起歡喜心,並將善根回向給眾生。觀想發心:我今天為無邊無際的一切眾生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而盡力修持白業善法,盡力斷除黑業惡法。晚上睡覺時,也不要於無憶念中平臥而睡,應在床上平穩安坐,如前一樣觀察思維:呀!我今天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修持了什麼善法?若成辦了善事,應生起歡喜心,並為一切眾生獲得佛的果位而回向。若造了惡業,應想:我實在惡劣,今天已毀了自己。這樣生起後悔心,誠心懺悔,併發誓願:從今以後再不造那樣的(惡業)。我們應當隨時隨地不離正知正念,對於內外器情的一切顯現不應貪執為堅固實有,應於無實如幻的游舞中修持自心,使自己的相續恒時安住於善法和正道之中,調順自心。
這以上歸納總結了修四種厭世心(人生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的中心要義。如果能做到那樣,做任何善事自然不離三殊勝。如頌雲:“善人如藥樹,依彼勝一切,惡者如毒樹,依彼毀一切。”這種善人以自己的堪忍力使與他結上緣的人內心轉向正法方面。並且,自他的廣大善業將越來越增上,生生世世不會墮入惡趣和邪道並將獲得善趣人天的殊勝身體。甚至這樣具法相的補特伽羅(高僧大德)無論安住於何處,所在之處的人們都會行善,且諸事吉祥,眾天人也會經常護持。
雖知因果差別然信弱,
雖聞眾多正法然未修,
我與如我惡行眾有情,
自心與法相應祈加持。
宣講業因果之差別引導終
圖:靜命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