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2/12 23:26:26
加行開示 發菩提心(三)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發菩提心。我們能發菩提心,才算進入大乘法門。在我們的相續中有了菩提心,才真正能夠邁上大乘修道,之前我們念佛求往生也是白費,往生不了;我們打坐修禪也是浪費時間,不能成就;我們持咒修本尊也是荒廢光陰,根本不能成就。所以我們首先一定要發心,在自己的相續中建立菩提心。
從發心人心的力量的角度來分,菩提心可以分三種,有像國王一樣的發心,有像舟子一樣的發心,還有像牧童一樣的發心。
第一,國王一樣的發心。國王的想法是什麼?首先自己登上王位,然後再去保護臣民。像國王一樣的發心也是,先自己修持成佛,然後再去救度眾生。這個發心非常正確,但是從心的力量的角度來講,屬於下等。
第二,舟子一樣的發心。舟子就是船夫。船夫的想法是什麼?船夫的想法是自己和船上的遊客同時達到彼岸。船夫一樣的發心也是,自己和一切眾生同時成佛,同時達到解脫的彼岸。從發心人心的力量的角度來講,是中等的。
第三,牧童一樣的發心。牧童就是放犛牛的兒童。他是怎麼想的呢?他的想法是,把犛牛趕在前面,自己在後面保護犛牛,讓犛牛先到達目的地,然後自己再到達目的地。像牧童一樣的發心也是,首先讓一切眾生安住于佛國。先讓所有的眾生成佛,然後自己再成佛。這種發心,從心的力量的角度來講是最上等的,最殊勝的,心力最大的,就是地藏王菩薩的發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把所有的地獄的眾生都度盡,然後自己再成佛。地藏王菩薩的發心就是像牧童一樣的發心。從心的力量的角度來講,非常的上等。不顧自己,只顧眾生,這個發心了不起。
依照地道的界限來分,菩提心可以分四種。第一個是勝解心發心,第二個是清淨意樂發心,第三個是異熟之發心,第四個是斷證圓滿之發心。
資糧道、加行道菩薩發的心,屬於勝解心發心。
一地菩薩(登地菩薩)到七地菩薩的發心,屬於清淨意樂發心。
八地、九地、十地菩薩,三種清淨地的發心,屬於異熟之發心。
最後佛斷證圓滿了,佛的發心叫斷證圓滿之發心。斷證圓滿發心就在佛果。
從發心的本體的角度來講,菩提心有兩種,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證悟空性的智慧。一地以上的菩薩從入定中得到的一些無漏的功德,都屬於是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地以上的菩薩也可以有,一般的凡夫也可以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屬於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一地以上菩薩才有的發心,一地以下的菩薩都沒有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通過修行得來的。世俗菩提心通過發心儀軌,時時刻刻可以發誓發願,一般的凡夫人也能發出來。
發願行菩提心的時候,儘量通過儀軌。通過儀軌發心最正確,能達到最究竟、最圓滿。沒有通過儀軌,自己隨便編、隨便發,這樣的話很難達到最標準、最究竟、最圓滿。通過儀軌發菩提心的同時,也可以受菩薩戒。通過儀軌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心,可以發誓發願。
儀軌,按照藏傳佛教來講有兩大傳承,一個是龍樹菩薩的傳承,一個是無著菩薩的傳承。龍樹菩薩的傳承也是文殊菩薩的傳承,無著菩薩的傳承也是彌勒菩薩的傳承。文殊菩薩傳給龍樹菩薩,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兩大傳承。我們現在天天念誦的這個儀軌,是從寂天菩薩的《入行論》裡摘下來的,這也是文殊菩薩的傳承,也是龍樹菩薩的傳承。寂天菩薩的傳承也是龍樹菩薩的傳承。通過這個儀軌,我們可以發菩提心,同時也可以受菩薩戒。
文殊菩薩—龍樹菩薩—寂天菩薩
彌勒菩薩—無著菩薩
我們通過儀軌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時候,首先自己平庸而坐,全身放鬆,然後觀想皈依境或者是諸佛菩薩,上師三寶。然後我們可以念誦,“祈請十方一切出有壞正等覺及十地菩薩摩訶薩眾及諸位大金剛持上師垂念我!”邊念邊觀想。“十方一切出有壞正等覺”是祈請一切諸佛。“十地菩薩摩訶薩眾”是祈請一切菩薩摩訶薩。“諸位大金剛持上師垂念我”是祈請所有的金剛上師和善知識。心裡默念:諸佛菩薩、上師三寶,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一切金剛上師善知識們,你們看著我所做的行為,聽著我所說的這些話,你們垂念著我,我心裡所發的這些誓和願。你們看著我的所做所行,聽著我的一言一語,垂念著我的每個起心動念,我要向你們頂禮,我要向你們祈禱。
這些諸佛菩薩摩訶薩,所有的金剛上師善知識們,是我們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見證人。他們是最好的見證者。你時刻都要憶念啊!他們無處不在,無所不知,你想背著他們做壞事是不可能的。我們為什麼要他們做見證者呢?用其他的人來做見證,這不是究竟的見證,我們在背後可以做壞事,他們也不一定能看得見。我們得記住,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所不知。我們為什麼首先祈請,讓他們垂念我們呢?作為見證者。請他們來做我們的見證者,我們才能時時刻刻保持最初的發心。
然後再接著念誦皈依偈。“乃至菩提果,皈依諸如來。正法菩薩眾,如是亦皈依。”皈依三寶是一切修法的前提。不管是受別解脫戒,還是菩薩戒,還是密乘戒,首先都要皈依。沒有皈依的基礎不能受戒,受戒也得不到戒體。所以首先念三遍皈依,從內心裡皈依上師三寶。
然後再接著念發心。“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複次循序住,菩薩諸學處。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複于諸學處,次第勤修學。”這就是發菩提心。這個心怎麼發的呢?往昔諸佛菩薩怎樣發心,我也怎樣發心;往昔諸佛菩薩怎樣修習菩薩的學處,怎樣救度眾生,我也那樣去學修菩薩的學處,去利益有情眾生。諸佛菩薩往昔所發的心是什麼?就是願菩提心。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誓修持成佛。往昔諸佛菩薩怎樣去修習菩薩的學處呢?為了成佛,要發誓精進聞思修行。菩薩的學處總結起來就是聞、思、修。我們為了眾生發誓要成佛,為了成佛發誓要精進聞思修行,這兩個心,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這是往昔諸佛菩薩所發的願、發的誓,所以我們也是跟他們同樣發誓發願。然後可以念三遍。
念完第一遍的時候,我們相續中已經有了願菩提心的戒體了。念完第二遍的時候,我們相續中已經有了行菩提心的戒體。念完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心裡可以想,兩種發心,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兩個戒體都穩住在自己的相續中了。發菩提心的同時也受了菩薩戒,這樣我們的相續中也有菩薩戒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敢受戒。因為什麼?因為怕犯戒。一點點決心都沒有,還想成佛?你怕犯戒,說明心裡根本沒有定。怕犯戒然後不受戒,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對一個真想解脫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錯誤!為什麼這麼講呢?你不受戒,怎麼去修法啊?戒、定、慧。首先是戒,從戒中生定,從定中生慧。都是有程式的,互相都有因果關係,如是因,如是果。你沒有受戒,怎麼能修禪定?沒有禪定,怎麼能開智慧啊?你不受戒,你想解脫成佛,就是一片妄想,不可能的事。不受戒無法能夠學修佛法。我們做人也有做人的規則。你想做一個修行人,怎麼沒有修行人的規則呢?你想當菩薩,怎麼沒有當菩薩的制度呢?沒有當菩薩的制度那不是亂套了嗎?根本分不清是菩薩還是凡夫,是佛還是凡夫。所以受戒是應該的。
你怕犯戒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你因為怕犯戒而不受戒是錯誤的。犯戒了你可以重新受,你可以懺悔啊。佛已經告訴我們了,兩種人一樣可以解脫,一樣可以成就。一個是不犯戒的人,一個是犯戒會懺悔的人。這是佛說的。你受戒以後,你一定會注意的。但是肯定也有把握不住的時候。
犯戒犯錯,有四種原因。有時候不明白,犯戒了。有時候不太相信佛說的話,上師說的話,不太相信,不深信,然後犯戒了。有時候也知道、也相信,但是煩惱一起來,控制不了,會犯戒犯錯。有時候習氣難改,不知不覺地,也會犯戒犯錯。四種原因,肯定會有。我們很多人現在還是凡夫,不可能不犯戒,不可能不犯錯。但是你承認錯誤,然後去改正錯誤,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這就是我們所修的法。
受戒以後,儘量別犯。實在沒有把握住的情況下,你過後可以反省,過後懺悔。你不懺悔,那就錯上加錯,罪過會更嚴重,你懺悔了就行。改毛病、改習氣有過程,不是一下就能改的。認識自己的毛病和錯誤也有過程。凡夫很多時候都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個也有過程。認識到了想改,也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就改的,但是戒必須得受。
戒分根本戒和支分戒,你犯了支分戒,懺悔就行了,不用重新再受。你犯了根本戒,就要懺悔,還要重新再受。佛你對你們夠寬鬆的了,犯了根本戒可以重新受。比如居士五戒。居士五戒屬於是別解脫戒,犯了根本戒以後,也可以重新受。我們出家人,很多戒律都是,尤其是一些根本戒,犯了以後不能再重新受。佛對我們的要求比較嚴。你們這些在家居士,夠寬鬆的了,可以讓你們重新再受,你沒有犯根本戒,就不用重新受,光懺悔就行。菩薩戒都一樣,犯了根本戒,都可以重新再受,犯支分戒懺悔就行。
有懺悔的方法,怕什麼呀?佛已經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因為怕犯戒,不受戒,這是一個特大的錯誤,想解脫想成佛的話,一定要受戒。受完戒以後,也不能隨隨便便犯,要盡心盡力護持。實在沒有把握住的情況下,你可以髮露懺悔,通過懺悔可以清淨,重新再受。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通過儀軌,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發。都要發,尤其是我們這些初學者。通過儀軌,多次地、反復地發誓發願,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們隨時隨地發誓發願,有一天在我們的相續中也可以產生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們雖然是凡夫,但是也能修成願行菩提心。
願行菩提心功德非常大。我們的相續中有了菩提心以後,可以輕鬆自在地學,可以輕鬆自在地修。要輕鬆地修,但是不能懈怠啊,輕鬆不是懈怠。我們可以自在地修,但自在不是放逸。這些都一定要分清楚。在相續中真正有了願行菩提心的話,不會懈怠,也不會放逸。不懈怠不放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輕鬆自在地學佛修行,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學佛修行。我們的智慧、福報時時刻刻會增長。那個時候,行住坐臥都是修行的過程,吃喝玩樂都是修持的方法。任何時候都在消業積福,很快就會達到圓滿。
多次地、反復地發願行菩提心。不是一次兩次,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能發出來,必須得反復,必須得堅持不懈地發,最後才能發出來。真正發出來了,那我們就已經很了不起,解脫成佛都不難了,離解脫很近了,離成佛也很近了。
菩薩的學處,分願菩提心的學處和行菩提心的學處。願菩提心的學處,分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這三個。行菩提心的學處就是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也叫靜慮)、智慧。
今天我們講願菩提心的學處。
第一,自他平等。發願菩提心以後,我們要學習自他平等,自己和他人要一樣地看待。對自己有這樣的希望,也將這樣的希望推及別人。你自己不願意感受痛苦,同樣每一個眾生都不願意感受痛苦。你希望自己能夠幸福快樂,同樣每一個眾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快樂。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一定要考慮對方,考慮眾生,不能自私自利。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對方,讓眾生痛苦。
我們自己願意快樂幸福,每一個眾生都一樣,包括蒼蠅、螞蟻、蚊子都一樣,願意自己幸福快樂。我們不願意感受痛苦,不願意受到傷害,不願意起煩惱。其他的眾生也是一樣,包括我們周圍的這些眾生,這些蒼蠅、螞蟻、蟑螂都是,不願意受到傷害,不願意感受痛苦,更不願意死。你的生命對你來說有多麼的珍貴,他們的生命對他們來說也是同樣的珍貴。你這麼害怕死亡,他們也是一樣,非常害怕死亡。所以我們一定要自他平等。我們不願意感受生老病死痛苦,他人也是一樣不願意感受這些。我們不願意聽到的語言,他人也不願意聽到。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是,不能說讓別人不悅耳的話,不能把不願意做的事情推給別人去做。
現在很多人都是,家裡合不起來,天天吵吵鬧鬧,結婚、離婚。有時候離有時候結。為什麼?雙方都是非常的自私,根本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只知道自己的感受。每一個眾生都一樣,不願意吵,不願意鬧,不願意起煩惱,也不願意痛苦。我們知道自己受到傷害了,知道自己受到委屈了,根本不知道對方的感受。其實對方也是這麼想的。如果對方不是這麼想的,對方沒有受委屈,沒有受到傷害,他知道你確實是對他好,他也不可能跟你吵。人心不是鐵,人心是肉。誰都能被感化。你沒有感化他,這就說明了你的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
現在的夫妻也是,互相之間沒有真正的情感,互相利用。沒有好處的時候,都不理對方。為了利益,互相利用,互相都沒有真正的感情。家裡天天吵吵鬧鬧,天天鬧離婚,家裡天天不安。原因在哪?原因都在自己的身上!自己沒有做到,自己沒有修好,自私自利。
我說的這些現在肯定有人不願意聽。“才不是呢,是他傷害我的,是他欺騙我的。我也沒有欺騙他,我也沒有傷害他。”完全是錯誤!你自私,根本不瞭解對方,你只知道自己。自己一切都是對的,錯都在他人的身上。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是好人,壞人都是對方。你覺得你都是對的,沒有一個錯的,都是對方不對。所以一發生矛盾,那個時候你肯定怨對方。其實你是從根裡錯的,你沒有看清你自己的真面貌!你好好地思維觀察一下自己,你為他做過什麼?你為他做的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麼?你還是自私自利麼!這麼一想,錯誤還是在自己的身上。沒有人讓你煩惱,沒有人讓你痛苦,煩惱是自尋的,痛苦是自找的。如果你是真心地對他人好,對對方好,對方不可能不感動。就是自己發心不正確,自己做的不到位,所以才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怨就要怨自己,恨就要恨自己,不能怨別人,不能恨別人。
如果你真想好好地過日子,你以後把自己的知見放下。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去付出,你看看,他能不能感動?不可能不感動!現在我們當中也有這樣的例子,以前家裡不和,經常吵架、鬧離婚。後來學佛修行了,他只看自己的毛病和缺點,儘量去改自己的毛病和缺點,用佛法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毛病。自己改了,一切都變了。以前總是怨對方、恨對方,後來他就轉念了。他一轉變,一切都轉變了。他自己說,原來全是我自己的心。現在我一變,都變了。孩子也好了,聽話了;家裡也好了,沒有事了,也不鬧了,也不吵了。自己一轉變,一切都會轉變。
想轉變的話,功夫下在自己身上,用佛法來改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然後你看看,周圍的一切都會變。我跟大家講過,我不看你念多少多少遍,也不看你一天打坐幾個小時。你修行的進步,就看你周圍人的變化。你周圍人有變化,這就說明了你修行有進步,你周圍人沒有變化,還是照樣,甚至更不好,那你念得再多,做的功德再多,也是沒有修行,沒有進步。
自他平等,這是第一個修法,把自己和他人平等地看待。這就是願菩提心的第一個學處。
第二,自他相換。自他相換是什麼?讓自己和他人互換角度,互換位置。眾生感受痛苦,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願把眾生的所有不幸都拿到自己的身上來。比如說對方有病了,這個時候我們要發心,把對方的病苦拿到自己的身上來,自己來代替。要這樣發心。自己有病了,不能想早日康復,應該高興。為什麼?機會來了,替眾生受苦受累的機會來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面對,不應該希望自己早日康復。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很多很多眾生正在感受病苦。把這些眾生的病苦都拿到自己的身上,由自己來承擔代替。
其他眾生得到幸福、得到快樂,心情愉快的時候,我們不能嫉妒,而應該衷心地祝福,從內心裡希望他們永遠幸福快樂。我們自己得到好處、感到幸福快樂的時候,不能驕傲,而應把所有的這些幸福、快樂,我們的擁有,都回向給那些眾生,願眾生都能得到我們所得到的這些幸福與快樂。這都是自他相換。然後我們時時刻刻發誓發願,把自己的順利、幸福和快樂等等所有這些好處、福報和善根都施給眾生,願眾生也能得到這些。我們看見眾生受苦的時候,把眾生所有的這些艱難困苦,所有的這些不順都拿到自己的身上,這叫自他交換。
然後有時間還可以打坐,觀想,呼氣吸氣。呼出白色的氣,白色的氣代表自己的健康、長壽、福報、幸福、快樂,把這些都施給眾生。然後吸氣,吸黑色的氣,黑色的氣代表他人的病苦、魔障、業障、痛苦、煩惱,把這些都吸到自己的身上。這叫自他交換。很多人都不敢,我本來身體就不好,然後還把他人的病障、魔障、業障都拿到自己的身上,這我可不幹,這我不就完蛋了嗎?不是你完蛋了,這是一種修持的方法。你這麼修,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你這麼修,你的業障很快就會消失;你這麼修,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這是方法。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功德越大,業障越小;業障越小,福報越大;福報越大,我們的智慧就會越大。這不是解脫了嗎?
以前在藏地,很多人得了麻風病,在醫院裡無法治療。比較有修行的人,就把所有的財物都處理掉,上供下施,都不要了,然後專門上山修自他交換,結果都沒有事,病都好了,最後下山了。這是一種方法!你生病了,這個時候不能心慌意亂,不能手忙腳亂,一定要穩住,一定要勇敢地面對。我昨天講了,好機會,消業的機會來了,還債的機會來了,修自他交換的機會來了!第一個懺悔。不是消業麼?肯定是往昔做的惡業,今天我們才有這樣的果報。統統懺悔。這不是消業的機會來了麼?然後肯定有很多冤親債主,肯定曾經傷害過很多眾生的生命。給這些眾生發慈悲心,發菩提心,這不是還債的機會來了麼?然後去修自他交換,代替眾生受苦受累,把眾生的病苦拿到自己的身上,把自己的健康送給眾生。這不是自他交換麼?修菩提心,業障立即會消失。業障消了,自然而然就會恢復健康,這是最好的方法,能從根裡治。業障是因,往昔所造的惡業是因,我們現在有病,這是果。消業了,因沒有了,這個果自然就退了,就這麼個過程。這都是好的方法。
我們遇到違緣障礙的時候也是,不能害怕,不能怨恨他人或者鬼神,應該善待。好的機會來了,都能讓你提高,讓你成長,讓你開智慧。智慧是人和事之間磨煉出來的。有事是好事。遇不到事,怎麼能增長智慧呢?遇到事,都不要害怕,勇敢地面對。菩薩就是摩訶薩,非常非常勇猛、勇敢,對萬事萬物,對一切法無所畏懼。你有這樣的精神,有這樣的心量,你還怕什麼呀?
心量越小,福報越小;心量越大,福報越大。心量越小,功德越小;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心量小,本身就是個毛病;心量大,本身就是個功德。我們為什麼這麼痛苦煩惱?沒有別的,就是自己的心胸狹隘,什麼也容納不了,什麼也圓融不了。我們要發菩提心,發慈悲心,發自輕他重、自他平等、自他交換這些心,通過這些方法,把我們的心胸打開。我們的心胸打開了,什麼都能容納了,什麼都能圓融了,這個時候不會有煩惱,有痛苦。
我們就是容納不了,圓融不了,愛計較,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們為什麼要發大心,發大願呢?就是為了把心胸打開。我們的心胸打開了,我們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樣,就像大山一樣,如如不動,敢面對,敢承擔。
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敢面對,不敢承擔。真正的勇士是什麼?真正的勇母是什麼?拿得起放得下,一點點也沒有畏懼,沒有恐怖,沒有想不開,沒有想不通,這才是真正的勇士勇母,真正的菩薩菩薩母。我們現在就是不敢面對,不敢承擔,總是想逃避。你能逃避得了嗎?逃避不了!所以心胸一定要打開,一切都圓融起來,容納起來。佛法是能容納、能圓容的。你能容納一切,能圓融一切,這個時候才有佛法,才有修行。
第三,自輕他重。自輕他重是什麼?把他人看得重如泰山,把自己看得無足輕重。任何時候都不考慮自己,一點點也不在乎自己,全力以赴,一心一意,完全為眾生。為了眾生的快樂和幸福,哪怕自己墮落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也心甘情願。這樣的心量就是自輕他重。
很多人都是相反,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傷害眾生。現在我們要反過來,為了眾生的快樂而傷害自己,為了他人的快樂和幸福自己願意受到傷害,這個心叫自輕他重的菩提心。我經常跟大家講,把自己放到最低處,把對方放在最高處,這是一種修持的方法。你想得到對方的尊重,想得到他人的讚歎、幫助和支持,自輕他重就是方法,任何時候都是。你把自己看得輕,把對方看得重,你能把自己放到最低處,把別人放在最高處,這都是方法呀!佛不會欺騙你,佛不會傷害你,這都是為你好,是一種方法。這樣的話,實際上你就在最高處。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把別人放在最低處,實際上你就在最低處。
我們這些人真的愚癡顛倒,為了自己能夠得到讚歎,能夠得到對方的支持、幫助,到處宣傳自己的一些優點,坐著說、站著講,我如何如何做得好,然後到處評價別人,他人如何如何不好,他人的想法不對,有問題;他人的做法不對,有毛病。我才不是這樣。有什麼好事都拿到自己的身上。是,我也是這麼想的,是我做的。有什麼壞事,有什麼不好的,都推到他人的身上,我不是這麼想的,但是……推卸責任,把所有的不利都推到他人的身上。好人就是自己,好事都是自己做的,在他眼裡,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唯一的好人就是自己,所有的好事都是他自己做的。
你在別人面前講這些,有時候有的人說話比較直,直接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但是很多人都有禮貌,一定會客氣,面對面不會對你說什麼,但在他心裡,你又落了一個層次,根本不可能把你當好人。這都是愚癡顛倒。
要看就看自己的毛病、不足、缺點,要看就看對方的好處、功德、優點。要說就說自己的毛病、不足、缺點,要說就說對方的好處、功德、優點。這樣你讚美對方,在他人的心裡,你就又升高一個層次。這本身就是方法,提高自己的一種方法。但我們現在都是顛倒,到處說自己的好處、優點,到處說別人的缺點、毛病,這就是凡夫的特點。
除了佛,誰都有毛病,誰都有缺點,誰都有不足。你看別人的優點和功德,才能學到對方的優點和功德;你看自己的毛病和缺點,才能改變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你能看,能發現,你一定會改。你不斷地改,有一天你一定能改掉。這不是修正自己嗎?你經常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才能認識到什麼是優點和功德,這樣你才能學到對方優點和功德。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的一個方法。
我以前講過,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一種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一種成就。發現了自己所有的毛病和缺點,這就是徹悟;改正了自己所有的毛病和缺點,這就是圓滿。學佛就要這麼學,修行就要這麼修,別的沒有什麼。學佛修行不是整天在佛堂裡念一部經,不是整天“阿彌陀佛”或者“嗡嘛呢唄咪吽”掛在嘴上。學佛修行落實在行動上,觀察心,調整心,改變自己的錯誤,修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修行。
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這三個心都是願行菩提心的學處。你發了願菩提心,然後你要學修這三個要義。這是願菩提心的學處,然後還有行菩提心的學處。今天就講到這裡。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得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它,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