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2 13:49:33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心論述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一 不共同內前行 第一講 發菩提心 一
 

阿松·桑昂丹增上師  

第二講 發菩提心 上

一、發心分類

  發心分三:惡念發心、無記發心與善念發心。
(一)惡念發心

  惡念發心分二:為得善願而發心和拯救怖畏而發心。若世人為現世之健康、名利或者遠離病苦、災難而行持善法,此為惡念發心。如是善法雖獲少許福報,然因發心為欲求輪回暫時之樂,乃輪回之因,故為惡念發心,應當斷除。

   (二)無記發心

  不具善惡之念,盲目追隨他人行持善法或進入佛門,為無記發心。如是發心不具出世間智慧,故非希求解脫者之發心。

   (三)善念發心

  善念發心分三:小士道之發心、中士道之發心、大士道之發心。

   1.小士道之發心

   因畏懼三惡道之苦而希求三善道暫時安樂,乃小士道之發心。如是發心乃未解輪回痛苦,而將人天福報安立為究竟果位。如此,即使聲稱修持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亦無解脫之日,終墮輪回。喇嘛仁波切常說:“無論造廟、塑造佛像等等一切善法,如果出於利己之私心,追求世間八法則無實義。”同樣,有人看到其他地方有一座宏偉的寺廟,因此發心,我要建得比他還好,則為錯謬。

   2.中士道之發心

   認識到輪回痛苦自性,希求自己從輪回中解脫,而獲得聲聞、緣覺之寂滅果位,此乃中士道之發心。如今吾等修行時當時時反觀自心,若因恐懼死亡,為自己臨終無有痛苦、畏懼,能超越輪回而行持善法,此乃希求自我解脫之小乘發心,非為大乘佛種之菩提心。

   3.大士道之發心

   《現觀莊嚴論》雲:“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意願一切有情遠離痛苦及痛苦之因,獲證圓滿佛果,乃大士道之發心,亦稱廣大意樂菩提心。如是菩提心方為獲得遍知佛果之正因,乃小乘與大乘之區別。其要義為:慈悲緣有情,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智慧緣正等菩提,願眾生獲證圓滿佛果。若僅具“為了利益眾生”之慈悲,但未意願將其安置於佛地,僅為相似之慈悲;若僅願求證佛果,但未具對眾生之慈悲,則無有實益,二者均非圓滿之菩提心。

   (1)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乃超越一切戲論、直指心之本性,圓滿悟證悲空雙運見解,任運而生之無緣大悲心。
真正的勝義菩提心,必須借助三殊勝而修行的力量才能生起。關於三殊勝(注:與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回向殊勝之三殊勝有區別),《經莊嚴論》中說:“令佛生歡喜,積累福慧資,不分別法智,生故許殊勝。”三殊勝包括攝持殊勝、隨修殊勝和證悟殊勝三種。其中攝持殊勝包括內外兩種,外攝持殊勝是從加行道開始至見道之間,常常令上師和圓滿佛陀滿懷喜悅之情,而不令其心生厭煩。內攝持殊勝,是以大悲、智慧攝持。隨修殊勝,即積累資糧,也就是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證悟殊勝,生起不分別其邊的智慧,是指現見見道的智慧。可見,勝義菩提心必須憑藉真正修行的力量才能生起,也就是依靠攝持殊勝、隨修殊勝和證悟殊勝來產生。

   (2)世俗菩提心

   次第根機行者尚難以勝義菩提心行持,故應先發世俗菩提心為要。

二、發殊勝菩提心之基礎

  誠如無垢光尊者於《究竟勝義之教言——精要明鏡》中曰:“三界六趣之有情無一未曾做過自己父母,若未以相續大悲菩提心而發清淨誓願,則不能開啟利他寶藏之門。”故知母、念母、報恩乃生起殊勝菩提心之基礎。

   往昔龍多•丹畢尼瑪仁波切(堪布昂瓊尊者的根本上師)將母親留給自己的酥油供養給上師華智仁波切,華智仁波切問為什麼酥油像大黃的莖稈一節一節的?龍多尊者說:“母親每次打酥油就留下一小塊,積成一大塊時就托人捎給我。”華智仁波切說:“這是你母親的心血,我怎麼敢消受呢?”旋即問龍多尊者:“你想念母親嗎?”龍多尊者答:“不怎麼想。”華智仁波切說:“這是沒有修好慈悲心所致,從今天開始專心修持七天知母、念恩等七種菩提心的修法。”

   是故,欲生起菩提心,首當從憶念母親所賜予的世間到出世間深重恩德,進而意願報答母恩。由此推而廣之,意願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獲得暫時乃至究竟的安樂。

   吾等需知,遍虛空際之有情,無一不曾無數次做過吾等父母,而凡是父母無一不對我等恩情深重。從我漂泊中陰的神識進入母胎起,母親以身體的精華,通過臍帶滋養我,歷經分娩的劇痛生下我,以此寶貴人身方可修行趣入解脫之道。

   初至世間的我一無所有,弱不禁風,是慈悲的母親賜予我一切資具和無微不至的呵護,令命垂一線的我活了下來,並且一天天茁壯成長。

   懵懂無知的我不會穿衣、吃飯,是深情的母親一遍遍不厭其煩、手把手教會我一切生存能力,並且賜予我世間的知識,一次次原諒我的魯莽、無知甚至傷害。我幾乎成為母親生命的焦點,無論走到哪里,母親都惦記著我。我偶有生病,母親痛在心裏,恨不得替我承受病痛以及打針、服藥的苦楚。為了我,母親捨不得上供下施,甚至以乞討、造惡的方式獲取哪怕一口美味的吃食,也捨不得自己享用,揣在兜裏急急地帶回給我,而自己卻心滿意足地囫圇吞下我吃剩的殘羹冷炙;為了我,母親每天忙得像一刻不停的陀螺,疲憊的身影卻總是留給我最溫暖的笑容;為了我,愛美的母親忘記自己已經多年沒有添置新衣,而我四季的衣帽卻總是變著花樣;為了我,母親變得堅忍而沉默,哪怕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母親也毅然承擔一切虧損、創痛甚至惡業,用自己並不堅強的臂膀為我搭起一座暫時避風的港灣……

   如是深恩母親不僅賜予我生身、賜命、施財、教授之世間恩德,亦賜予我修行正法所依之珍寶人身及資具,從初發菩提心乃至廣行菩薩道,究竟獲證佛果無不來自于母親之重恩。

   如今,於我具如此深恩的母親雖希求哪怕片刻的安樂、畏懼火星般之微苦,卻由於無明遮障不知取捨,求樂卻造苦因,漂泊輪回感受諸苦、孤單無依,吾等何忍袖手旁觀?故當誓報母恩。而今我等值遇正法、蒙師攝受,了知三界六趣全無恒久安樂之所,因此應當生起猛力慈悲心,摯誠祈禱上師三寶,意願一切如母有情永離輪回獲得究竟解脫。

三、發殊勝菩提心

  相信因果的誠摯信心是善趣的因,出離心是解脫的因,菩提心是圓滿佛陀的因。

   殊勝菩提心乃大乘之根本。就初行者而言,乘派非以法安立,而以是否具備世俗菩提心為判斷準則。若行者意樂廣大,則所修之法即使為小乘法,亦為大乘佛果之因。如前所述,次第根機行者難以勝義菩提心攝持,故首當發世俗菩提心。廣大意樂菩提心具二種要義:慈悲緣有情——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智慧緣正等菩提——願眾生獲證圓滿佛果。

   何謂慈悲?譬如你看到亞青寺的狗餓得站不起來了,心裏很想給它吃的,對它說話的語氣和眼神都變得溫和,如是意願給予它安樂就是“慈”;意願其永離痛苦的心就是“悲”。吾等需知,若僅給予眾生暫時安樂之慈悲,但未意願其獲得究竟解脫,僅為相似之慈悲;若僅願其獲證佛果,但對眾生當下的痛苦熟視無睹,未以慈悲盡己之力給予安樂,則無有實益,二者均非圓滿之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包括修四無量心、發殊勝菩提心和受願行菩提心學處三個步驟。寂天菩薩說:“菩提心妙寶,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所謂的“菩提心妙寶”,就是指希望一切有情獲得佛果的心願。“未生令生起”的方法就是修四無量心。“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即發起殊勝菩提心及其學處。關於“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方法,如果想廣修,就要修四無量心;中等修法,就修慈心和悲心;假設略修,就只修這獨一無二的悲心。

   (一)四無量心

  1.四無量心概述

   (1)四無量心定義

   四無量心指慈(願眾生具足樂因及樂果)、悲(願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喜(願眾生不離安樂)、舍(願眾生遠離貪嗔),此乃斷除自利、生起廣大菩提心之方便。無論世間君主抑或出世間聲聞緣覺,皆因懷利己之心而無法獲得究竟安樂——佛陀果位,故修行者當斷除自利之心行。
尚需了知,若僅對部分眾生生起慈悲喜舍之善念,非為無量。在止觀交修的過程中安住于本體時,一切怨親皆為平等、自心未被貪嗔等煩惱所染,方為無量。

   (2)四無量心與四梵住區別

   同樣緣於慈悲喜舍,若未以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證悟無我之智慧攝持,即為四梵住,此乃梵輔天等四處,其所緣、行相皆有限,未離輪回。反之,若所緣對境無量、有境的心無量,則果無量,方為直趨解脫之四無量心。

   (3)四無量心分類

   四無量心分為有緣無量心與無緣無量心。

  
修有緣無量心時,要對應所緣、行相而修

修無緣無量心時,初學者以如夢如幻等幻化八喻修煉內心;證悟者以“無分別智行諸事”入定,修行其妙力慈悲心等。

   2.四無量心修法

   若從宣講理論的順序而言,應先從慈心講起;按照竅訣的觀點,如果首先沒有從舍無量開始修,那麼其餘所有修法就成了梵住,所以最初必須從舍無量心修起。入座的所有前行法如前一樣。正行修法分為觀察修與安住修。“慈心與慈等持,悲心與悲等持,喜心與喜等持,舍心與舍等持”是指修寂止和勝觀中的修寂止。修寂止也包括理論的修法和竅訣的修法,此處依照竅訣的修法。

   (1)舍無量心

   通過觀修怨親無常而斷除貪執親眷、嗔恨怨敵之心,修持自他平等即為舍等持。

  
有緣舍心

   座上觀修怨親無常

   往昔有人祈求喇嘛仁波切打卦觀察自己母親去世後投生情況。喇嘛說她本來投生為餓鬼,但是因家人超度的緣故,投生為這家的一頭有一隻彎角的牛。後來,這只牛又轉生為這家一頭白尾巴的牛,而這只牛前兩天剛被賣掉。那人說確實有這回事。

   喇嘛仁波切有一位新龍的弟子叫阿格南卓,他的兄弟殺死了一個人。後來阿格南卓回家的時候,示現被雷擊而圓寂。他圓寂以後就轉生為被殺的這家人中的兒子。當時雖經過很長時間調解,兩家的仇恨仍然很深。後來,兩家都去拜謁喇嘛仁波切,喇嘛仁波切為他們兩家宣講了此中的因果,才消除了彼此的仇恨。

   就拿我來說吧,可能也是往昔的業緣吧,我小的時候有幾家親戚不喜歡我們,更不承認我是活佛。而現在呢,如果別人敢說我不是活佛,往昔的這些親戚跟他們打架的心都有……漢地也有不少母親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孩子成人後反視母如仇。可見怨親不定。

   對於發心的偈子要好好圓滿念誦十萬遍。在念的時候也要同時觀想皈依境。座上觀想自己右側為怨敵,左側為親友,觀修怨親無常。首先觀想一切有情父母皆不止一次做過吾等父母。如今即便現世怨敵往昔於我亦具無量生養恩德,縱然現世作為仇敵對我百般加害,亦乃自己往昔業力所招感,如此逆境乃令我認識輪回痛苦本性之助緣,於我具出世間大恩德。相反,世間父母不論往昔抑或我現世,均於我具大恩,然與此同時,現世眷屬亦為我等趣入佛門、修行之羈絆,站在出世間角度,反為怨敵……如是觀修怨親無定。

   然如前述,無論怨親,一切有情皆為我母,不僅賜予我生身、賜命、施財、教授之世間恩德,而且我獲得十八種暇滿人身修持正法,亦無不來自于母親的恩德。如今對我有如此重恩的母親于無明中顛倒善惡取捨,漂泊輪回孤苦無依,我一定要誓救母親于苦海,置於究竟安樂地。

   座上先從自己親生父母、眷屬逐步觀修,臨收座時,對一切有情無有親怨、貪嗔,平等觀成中等的對境。此乃修舍無量心。

   觀修過程中,心漸疲憊,不想繼續觀修時,過去的妄念不追隨,未來的希求不迎接,現在的分別念不持續,於無有改造中悠然安住,此即舍等持。

   再次起心動念時,複如前觀察、安住交替修持。

   座下護持

   座下,再針對有貪心、嗔心、有爭論的有情,以四相聯護持舍心。

   第一與發願相聯:願他們恒時遠離貪嗔之心。

   第二與希求心相聯:如果他們能遠離貪嗔之心該多好啊!

   第三與立誓相聯:我一定要使他們遠離貪嗔之心!

   具足以上這三種相聯。第四祈禱:為實現以上願望虔誠祈禱三寶。

   反反復複觀修。

  
無緣舍心

   修持有緣舍心之後,修無緣的舍心。如堪布昂瓊仁波切於《前行備忘錄》中曰:“自他的身體可分成微塵,心刹那間生滅,不會停留到第二刹那,在勝義中自性不成立,名言中在一切皆非的空性中緣起不滅,對空性和緣起不滅平等引生定解,在不加改造的狀態中安住,這是生起勝觀的方便法。”

   如是座上精勤觀修,座下謹慎護持,視一切有情皆為父母,生起親怨自他平等,斷除貪嗔之心,而生起饒益心之定解。

   (2)慈無量心

   依舍心息滅貪嗔之後,應以平等心觀待一切有情父母而修慈心。

  
有緣的慈心

   座上觀修

   入座之初,可以針對具體對境進行觀修。如直接觀想自己親生母親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思維:知母——這位母親不止一次做過我的母親;念恩——母親歷盡十月懷胎之苦、分娩劇痛,把我生下來;是母親,滿懷生子的喜悅令弱不禁風的我活了下來,並且教授我世間知識,盡己所能賜予我一切生活資具。如今,我能值遇具德上師,修行大乘教法,全賴母親賜予十八種暇滿人身和修行資具。如是生身、賜命、施財、世間教授等世間恩德及出世間恩德,我當如何回報?母親何所求?無非是片刻乃至永恆的安樂,從夏日的涼風到冬日的暖陽,從世間衣食具足到未來永恆的幸福,無不是母親所期許的。然母親惜被無明遮蔽,求樂卻造苦因,感受諸苦。以此不具樂因及樂果的深恩母親為所緣境,以四相聯方法觀修:願母親現世乃至生生世世具足安樂因(信心、出離心、菩提心)和安樂果(具足增上生人天果報直至圓滿佛果);如果母親能具足安樂因(信心、出離心、菩提心)、安樂果(具足增上生人天果報直至圓滿佛果),那該多好!我一定要使母親具足安樂因(信心、出離心、菩提心)和安樂果(具足增上生人天果報直至圓滿佛果)。為了使母親具足安樂因、安樂果而虔誠祈禱三寶。

   初由觀修親生母親,逐步推及現世六親眷屬,乃至收座時,遍及一切有情父母。

   如是觀修,內心趨於疲憊,不遮止、追隨任何分別念而悠然安住,此為慈等持。妄念再起,複次觀修。如是觀察與安住交修。

   座下護持

   座下以“意願一切有情獲得暫時乃至究竟安樂”之心念,護持身、語,身為斷除一切毆打、虐待、殺害眾生等行為;語言調柔,契合眾生的心,斷除惡語、粗語、冒犯、傷害對方心的措辭;一心憶念:只要能夠令眾生獲得暫時乃至究竟安樂,一定盡己所能去成辦。

  
無緣的慈心

   無緣的慈心,就是引生三輪現而無自性的定解。

   (3)悲無量心

  
有緣悲心

   初由親生母親開始觀修。觀想母親的形象了然呈現在眼前,她生生世世做我母親時,于我有生身、賜命、施財、教授等等恩德,如今年近花甲,百病纏身,正在一步步接近死亡……而且,不但今生不可避免地感受諸苦,未來更因生生世世為了養育我而造罪業漂泊輪回甚至墮入惡趣,遭受不可思議之巨大痛苦。想到時時呵護我,生怕我遭受哪怕一丁點兒虧損傷害、風吹雨打的母親,如今要承受無量的苦,內心生起難以堪忍之大悲。如今我已承蒙具德上師攝受、值遇大乘教法,懂得離苦得樂究竟之道,故我當義不容辭地擔當救護母親的使命,祈願母親斷除漂泊輪回之苦因,從此不再遭受任何苦果;如果母親能斷除漂泊輪回之苦因,從此不再遭受任何苦果,那該多好;我一定要使母親斷除漂泊輪回之苦因,從此不再遭受任何苦果;為了使她斷除漂泊輪回之苦因,從此不再遭受任何苦果,虔誠祈禱無欺的皈依處三寶,願您以大悲關照。就這樣,觀察、安住輪番交修。

   隨後,從母親推及現世六親眷屬,最後遍及虛空的一切有情。而一切有情充斥三苦(苦苦、變苦、行苦),我等作為人類,號稱萬物之靈,然被現世八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不欲臨苦及生老病死)所逼惱,緊接著中陰苦、未來無量諸苦……故願一切有情都遠離如是苦因及苦果;若一切有情都遠離如是苦因及苦果,那該多好;我一定要令一切有情都遠離如是苦因及苦果;為此而祈禱三寶。

   如是觀修,內心趨於疲憊,不遮止、追隨任何分別念而悠然安住,此為慈等持。妄念再起,複次觀修。如是觀察與安住交修。

   座下護持

   日常生活中面對一切痛苦對境,以四相聯的方式發願,逐步培養菩提心。

  
無緣的悲心

   就是引生出三輪現而無自性的定解。

   (4)喜無量心

  
有緣喜心

   座上觀修

   對境:由自己的母親推及一切有情,首先從知母、念恩、報恩開始生起慈悲心,再觀想母親具足無量安樂:身康體健、衣食無憂、富足威儀、聲名顯赫……

   心態:面對一切有情擁有如是安樂,由衷歡喜,並祈願一切如母有情永遠擁有哪怕微乎其微的樂因及善業的樂果,暫時增上生人天果報、究竟決定勝解脫及遍知佛果之間的善果與日俱增。如果一切如母有情永遠擁有哪怕微乎其微的樂果及善業的樂因,暫時增上生人天果報、究竟決定勝解脫及遍知佛果之間的善果與日俱增,該多好!我一定令一切如母有情永遠擁有哪怕微乎其微的樂果及善業的樂因,暫時增上生人天果報、究竟決定勝解脫及遍知佛果之間的善果與日俱增。為此,祈請上師三寶加持。

   如是觀察、安住輪番交替而修。

   座下護持

   座下時,面對幸福快樂的對境、道友們聞思修行之功德,斷除嫉妒心,隨時隨地生起歡喜心。祈願他們恒常擁有安樂及一切功德,並日日增上;如果他們能夠恒常擁有安樂及一切功德,並日日增上,該多好啊!我一定令他們恒常擁有安樂及一切功德,並日日增上。為此,祈請上師三寶加持!

  
無緣喜心

   引生出三輪現而無自性的定解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