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5 13:48:11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2/05 13:45:19   編輯部

 菩提心論述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第十章 願菩提心之學處
岡波巴大師

發了菩提心以後,就應該趨入菩薩學處。此又可分為願菩提心學處及行菩提心學處二者。頌曰:
“此心終不舍眾生,常思菩提心功德,
精勤集聚二資糧,時時修觀菩提心,
善惡八法知取捨,此五種中攝盡之。”
這就是說:
(一)此心若不舍離眾生,就決定不會喪失菩提心。
(二)若時常思惟菩提心之功德,就不會於菩提心退失。
(三)若能勤聚福德智慧二種資糧,就能夠發揮菩提心之大力和大用。
(四)時時修觀菩提心,則能使菩提心日漸增長。
(五)能知善惡八法之取捨,則菩提心不會忘失。

第一、此心著不舍離眾生,就不會喪失菩提心:無暖(長者)請問經雲:
“菩薩若具足一法,則能受持一切殊勝佛法。一法為何?(在任何情況下)此心決不舍離眾生是也。”
如果有人對自己做了不應該作的事,自己就對他遠,不再關切他,並且這樣想:“哼!即使到了能夠利益你的時節,我也不管了;即使我幫助你,抵擋外來的災害時,我也不管你的閒事了。”這樣的思惟就是“心舍眾生”。如果問:“毀犯菩提心戒之謂,難道不是指‘捨棄一切眾生嗎?’”僅僅捨棄某一個眾生,難道就構成犯菩提心戒嗎?答案是:捨棄一切眾生的心念,連二乘人都不會發生的。豺狼猛獸也不會捨棄所有一切眾生的。因此,只要此心棄舍一個眾生,而在一座的時間內,心不懊悔亦不對治,那就是犯了菩提心戒了。像這樣心舍眾生,入異道法,而仍自命為菩薩就很不對了。這就象將自己的獨子謀殺以後,再蓄聚其資產一樣。進一步說,對自己有恩有益之眾生,大致是不會喪失菩提心的。但是對損怕眾生來說,那就極有可能了。因此菩薩應知,對仇害自己的人要特別發起大悲心而利濟之。這是先賢之教示。頌曰:
“若恩將仇報,要予彼起悲,彼仇我損我,以大悲報之,
閻浮最勝士,以恩慈答仇。”
第二、思惟發菩提心之功德,就不會退失菩提心者:
菩提道燈論雲:
“菩提心功德,應觀華嚴經,如彌勒菩薩,廣為宣說者。”
發菩提心之功德經中曾說,有二百三十種之多。這些功德簡言之可攝為四種。經雲:
“善男子!善提心者一切佛法之種子也。如多聞天子能除遣一切貧困,……。”
這一類的教示是說明菩提心能夠達成自利之功德,其他如菩提心能為一切眾生作皈作救作依等,則是菩提心利他之功德。經中之譬喻說:菩提心如矛,能破煩惱賊。菩提心如斧,能斬斷樹之根莖等,則是說菩提心能斷除一切苦逆及邪惡。菩提心又喻發善妙寶瓶,能夠成滿一切心願,象如意寶珠能滿足一切所依……這些都是由菩提心乃能成就順緣和善法之功德。時常思惟這些利益,自然會對德用眾多之菩提心發生珍重和愛護之情,尊重持守不會退失了。(所以說,大乘行人應當時常思惟菩提心之利益)最少在修每座法時,應該要思惟一次。
第三、積聚福德和智慧資糧,為生起菩提心之方便者:

菩提道燈論雲:
“福德智慧二資糧,圓滿佛位之因也。”
福德資糧是指十法行,四攝法等(菩薩之)修行方便;智慧資糧是指作此等法行時,能體驗到三輪體空(無作者,受者和行法)之智慧真諦。如果在福德和智慧兩方面努力,就能夠增長菩提心之力能。因此(大乘行人)應該隨時隨地的在這方面去努力。就最低的限度來說,念一句真言(或佛號)也算是積聚二種資糧了。因此在每一座時,最少都應該修持一次。其頌偈或可如下:

“今日我所積福德,以及智慧二資糧,
回向利益諸群生,菩薩如是常修。”
第四、時常練習善提心,為使其增長之方便者:
菩提道燈論雲:
“發了願菩提心以後,就應該努力的用種種方便,令菩提心增長。”
此處應知有三種差別:
一、因菩提心,
二、願菩提心,
三、行菩提心。

因菩提心是要時常對眾生起慈悲之心,最少每座修觀一次。願菩提心的修觀,是要心中思念:“為了利益眾生的緣故誓取佛位元……”這需要晝夜各修三次。發菩提心的誦文很多很廣,最簡單的可念誦尊者(阿底峽)所撰寫的:
“佛陀正法與聖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之善行及功德,回向眾生願成佛。”

行菩提心的修觀,是要一面練習利他之心,一面練習清淨自己前者是觀想把自身所作的一切善業功德,和種種資財受用等,都回向于利益眾生;後者是要使自己的身心淨化(將此善根)回向于持戒清淨,使罪業和煩惱(逐漸)減少。
第五、斷舍四種黑法,依止四項白法,為不忘失菩提心之方便者:
菩提道燈論雲:
“思念他生故,如法守護之。”
寶積經大迦葉品雲:

“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者為四?欺誑師長,己受經法而不尊教;無疑悔處,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以諂曲心與人從事。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失菩提心。”
攝言之,即是對上師和堪受供養之人行欺騙。別人本來沒有疑悔的使其產生疑悔之心。對已發菩提心的菩薩以嗔恨心說惡語誹謗,以及作欺騙眾生的行為等。四種白法者,同經雲:

“迦葉!若菩薩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成佛)道場自然現前。何謂為四?失命因緣,不以妄語,何況戲笑,常以直心與人從事,離諸諂曲。于諸菩薩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稱揚其名。自不愛樂諸小乘法,所化眾生,皆悉令住無上菩提。迦葉!是為菩薩四法,世世不失菩提心,乃至(成佛)道場自然現前。”
攝略言之,是說菩薩縱然會失去性命,也不說誑語,使一切眾生趨向善法,尤其是大乘之善法;於已發菩提心之菩薩們作如佛想,讚揚其名遍於十方。不以欺騙或虛偽待一切眾生,常住如是殊勝之行。

(從四種黑法和四種白法之對比來觀察,即知此白法實為黑法之中方便,例如:)第一個黑法是說對上師,阿奢黎,法師等應供之人,以欺詐心說妄語欺騙之。不管他們省知與否,高興與否,欺騙成功與否,如果在一座之時間內,自心中不加以對治,就是違犯了菩提心戒了。因此四種白法中的第一個就是“誠實”。縱然是失掉性命,也決不說誑語。
第二個黑法是說,別人作了善事(或成功)之時,自己竟生起悔惱之心。這種心態說出來也好,不說出來也好,如果在一座時間之內心中不起對治就是違犯了菩提心戒。因此第二個白法的對治方便是:使一切眾生趨向善法,特別是大乘之善法(這是對他人之向善及成功能衷心“隨喜”的訓練。)

第三個黑法是說,對發了菩提心的人生起怨恨之心,因而宣揚他的過失或短處,無論是說一般的過失也好,說法上的過失也好,當面說也好,背他說也好,能證明的也好,不能證明的也好,用柔善的話來講也好,用粗暴的話來講也好,否認對方聽見或未聽見,喜歡或不喜歡,如果在一座時間之內,自心不起對治,就是違犯了菩提心戒。其對治之道為第三項白法所明者:應對任何已發菩提心之菩薩作如佛想,並宣揚其人之功德於十方。
第四個黑法是說,如果對任何眾生以欺騙心來對他行騙或偽詐,無論對方知道,或不知道,陷害成功未成功,如果在一座時間之內,心中不起對治,就是違反了菩提心戒,其對治為第四項之白法:于有情時常生起增上善樂之心,不貪己利,恒樂利他之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