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7 09:31:22
學習次第 : 進階
勝義菩提心
見悲青增
推薦大乘聖者的根本定是無漏智,又稱為勝義菩提心。聲聞、獨覺也有現證空性之智,但是那並不是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必須要由悲心攝受。
若要給勝義菩提心定義,就是由大悲心所攝受,現證空性的聖地菩薩智,即初地以上現證空性的心。又,勝義菩提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指的就是世俗菩提心,就是任運而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勝義菩提心與菩提心沒有關係,但是它是實在的菩提心。
何謂菩提心?菩提指的是佛果,希求佛果的心是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才會希求,勝義菩提心(空正見)不會希求成佛,它是緣某個法而瞭解它的空,但真正把菩提弄到手的是它,佛的智慧其實是由勝義菩提心達成的。會說「佛母般若經」,但是《般若經》不是佛母,真正的佛母是勝義菩提心,《般若經》是因為講說的是空正見,所以才說它是佛母。勝義菩提心才是佛的母親,比如說,小孩是父母所生,其實是母親生的一樣,但不同于母親只生出小孩,可是她自己不會變成小孩。勝義菩提心不僅產生佛果,它後來也變成佛果,所以造成佛果的因素或成分就是它。而世俗菩提心、大悲心就好像是模器一樣,是要造就勝義菩提心成為佛的智慧。
換句話說,勝義菩提心它自己成為菩提,從而佛陀的種種皆是它顯現出來的,所以菩提的真正因素是勝義菩提心(空正見),但是因為勝義菩提心沒有在想菩提,所以得不到菩提心的名稱。通常的菩提心是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它是一個動機,在動機之後,要成辦佛果就要修空正見,成辦佛果修的程度到哪里,看的就是空性修到哪里,都是由空正見方面在談[注]。
勝義菩提心(無漏智)是成佛或解脫必不可少的解脫道。在《釋量論》也如是宣說同樣的觀念,《釋量論》一直強調,有空正見就可以解脫,缺了空正見誰也解脫不了。空正見是解脫之道,除此之外的任何道,如出離心、菩提心、思惟無常、苦等是成熟之道——讓相續成熟的道。我們的想法與解脫完全背道而馳,若再三思惟無常、苦等,讓自己在解脫方面的種子能夠萌芽,有一點成熟,一旦成熟的話,就會想要解脫,此時要用的工具就是空正見。
這點在《釋量論》中可以強烈的感覺出來:空正見是解脫之道,懂空正見好像什麼都可以,除此之外好像什麼都不是。當然出離心、菩提心等也是解脫之道,但那是沒有與空正見做出區分之時的說法。當它們與空正見搭配在一起的時候是解脫之道;若將空正見與它們作出區分,就變成只有空正見才能斷煩惱種子、才能解脫,其他的道都沒有辦法斷除煩惱種子,只是讓相續成熟而已,因此說勝義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解脫之道。
[注]在修學《廣論》時,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都是往菩提心方面努力,以菩提心為主,其他的好像是微不足道,但是這邊的態度就不是如此,這邊是以空正見為主,它是勝義的、也是無漏的,變成空正見最重要,可以思考其中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