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05 10:27:53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05 10:26:52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一冊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 第三節課

第三節課

在傳講正文之前,先給大家交代一兩個問題:

第一個,昨天已經講了,每次聽受佛法時,大家都要如理如法,假如行為不如法,就不可能得到聽法的功德。佛法的教育與世間上的教育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佛法依靠恭敬心而獲得,有了恭敬心,行為才會如理如法,才能斷除三種過失、六種垢染、五種不持。所以,在聞法的時候,行為和發心相當重要,尤其是發心,不管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發心沒有擺正,動機不純,所作所為就無法成為解脫之因。在我們修持佛法的過程中,有些善根會成為解脫之因,叫做“隨解脫分善根”;有些善根變成了人天福報之因,稱為“隨福德分善根”;還有一種,不但無法變成善業,反而成為惡趣之因,如《開啟修心門扉》中所言:現在聞思修行、行持善法,目的若是為了即生的利益,雖然暫時可以達成所願,但下一世很有可能墮落惡趣。所以,我們依靠善法儘量不要造惡業,每個修行人一定要牢記心間!

發心的問題,前年我們在講《俱舍論·分別業》時也提過,按照小乘的觀點,發心的動機非常重要,三界輪回之所以形成,就因為有六種染汙心;按照大乘觀點,無著菩薩在《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中有一個比喻,三個人同時吃一頓飯,一個人目的是為了殺生造惡業,一個人是做一些無記的瑣事,一個人是為了行持善法,這樣,剛才吃飯的本體就變成三種業:殺生者的吃飯變成了惡業,行持善法者的變成了善業,另一個人的則變成了無記業。所以平時我們聽聞佛法時,如果自己的發心正確,即使為聽法而走路去某地,這些動作也會全部變成善業;相反,如果心中沒有任何憶念,只是一種無記的狀態,那你的行為就只是無記業。

外面大城市裏的人,確實需要佛法的引導,他們不可能每天呆在寺院、沉浸在聞思修行的氛圍中,但若能調正自己的發心,不管你是送孩子去學校,還是自己去上班,在這個過程中,假如一直以菩提心來攝持,始終不離利益眾生的心態,表面上看來,你是開車或坐公車從自己的家裏到學校門口,但實際上,你心裏的善根與他人是完全不相同的。儘管按照昨天的要求,聽聞佛法必須要如理如法,但有時不得已也有一個開緣——假如實在沒有時間,一邊聽佛法一邊坐車上班,只要發心正確,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偶爾向外散亂,但你的心態會依佛法而轉變、基本上可趨於佛法的境界中的,而且這個功德也相當大。

所以,我們作為皈依佛教的修行人,始終要自己對自己提醒,假如離開了這個,每天不願意聽法,喜歡在外面自由散亂,很多人的修行恐怕難以提高。世間上的學校為了灌輸知識,尚且制定了一套強迫機制來約束學生,我們佛法就更不待言了。所以我想,如果佛教徒僅是為自己的快樂、享受生活,不聽課沒壓力恐怕好一點,但是如果為了度化眾生,使自相續與佛法相應,每天都應該有一些佛法的壓力,如果沒有這樣,除了真正的高僧大德以外,若想每天都以慈悲心度日,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我們自己給自己創造修行條件非常重要,如果自己都拒絕了,誰也沒辦法強迫你修持!

發心既然如此重要,我們在聽《入菩薩行論》或其他法時,一定要想:我這次聽法並不是為了自己發財升官,或者得一點名聲,而是為了度化眾生。眾生是我們唯一的目的,這一點千萬不能捨棄!華智仁波切在《現觀莊嚴論次第修法》中也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獲得佛果,不是為自己得到佛的智慧來享受,而是為了一切眾生。”所以我們不管修《現觀莊嚴論》、修中觀、修大圓滿,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若能以這種心態時時攝持,哪怕只是聽一堂課,其功德乃至佛果之間也是不會耗盡的。然而,現在很多修行人根本不懂這個道理,他們聽法只是為了今生的發財,或者一些短暫的利益,當然,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議,這樣求也能有所幫助,但我們應該有遠大的理想,這樣才能對自己的今生來世真正有利。

第二件事情,我想強調一下,從明天開始,修法之前先要修一段時間“皈依”,具體方法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實修法》中有,如果你們沒有這本書,或者實在記不住,也可以大概這樣觀想:

在前方的虛空中,觀想一個獅子座,座上鋪設著蓮花、日月,其上端坐著自己的根本上師。如果你能視師如佛,對上師的信心極大,則可觀想上師形象是今生的模樣;如果你的信心不夠,則可將上師觀為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聖尊。之後,作意上師與十方三世諸佛無二無別,周圍有浩瀚如海的空行、護法等聖尊圍繞,在這樣的皈依境面前一心一意皈依。

皈依的目的是什麼?為了度化眾生!這一句話,我在課堂上強調幾千遍、幾萬遍了,也許有些老道友都生厭煩心了。但是我想:我以前要說,現在要說,未來還是要說。為什麼呢?如果這一點都放棄了,我們就不是大乘修行人了。世間上的男女經常說“我為你而活”,那我們是為誰而活?為眾生而活!這個目的一定要明確。

很多人皈依的目的並不明確,有些人是因為身體不好,有些人因為精神心理受到挫折,有些人因為工作不順利……但為了利益眾生而皈依的有多少呢?當然,出家人大多數應該都是這樣的發心,可一般的在家人呢,我以前問過他們,答案不外乎是:我原來如何如何不順,皈依後就可以保佑我了,佛陀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能夠讓我家庭平安、工作順利等等。雖然這種對某些中等根基的人來講,暫時也可以,但最好的皈依是什麼?就是利益眾生,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皈依。

然後,在皈依境前,一邊觀想“從現在開始乃至生生世世,我不捨棄十方三世諸佛,以及自己的根本上師”,一邊祈禱,一邊念藏文“喇嘛拉加森切歐,桑吉拉加森切歐,秋拉加森切歐,根德拉加森切歐”。如果這個不會念,也可以念漢文“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直這樣念誦。結座的時候,觀想自他一切眾生融入三寶,三寶融入與諸佛無二無別的根本上師,根本上師融入無緣法界當中,在無有任何執著的境界中安住一段時間,最後回向善根。

很多人可能以前都皈依過,但你們皈依時有沒有發過這種誓言呢?如果當初的目的不是特別明確,不要緊,以前難陀剛出家時相續中也沒有出離心,修行只是為了得到漂亮的天女,更何況說我們了。但不幸中的萬幸,大家現在已經遇到了真正的大乘善知識、真正的大乘傳承教言,所以應當儘量讓佛教的精華在自相續中生起,如果沒有利用的話,確實是相當可惜的!

下一段時間,我希望大家先好好地修皈依,在心裏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明確“我皈依不是為了自己解脫,也不是為了生活快樂,而是為了利益眾生”,這樣的話,我們修菩提心就很圓滿了。這一點對每個人來說,不管出家也好、沒有出家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一方面要從理論上講解,另一方面要以實修為主,實修和理論必須結合起來。為什麼呢?因為佛教包括教法和證法,教法指語言文字、法本、念誦、傳承等等,證法是指這些教法的意義在我們相續中存在。比如說,聽到《入菩薩行論》的教義,這叫做教法,但是光聽到不行,為了增上自己的菩提心而繼續修持,就叫做證法,修了多長時間,你的相續中就存在多長時間的證法。華智仁波切也講過:“一刹那的善根在自相續中生起,這也是一種證法;一句法義如果聽到、懂得了,這也是一種教法。”說簡單點,教法證法可以這樣理解,但若說廣一點,原來學習《俱舍論》的時候,世親論師也有講過。

現在很多人根本不懂什麼叫佛教,認為開一個會、搞一個儀式,這就是佛教,今天辦的儀式特別隆重,就認為佛教非常興盛。但舉辦儀式的過程中,眾生能不能生起智慧、悲心,或者對佛的信心呢?當然,我們也不敢說所有的儀式都不好,佛教的很多儀式對眾生心的利益還是非常大的。但是,只有在眾生的相續中生起教法的內容,這才是真正的證法。有的人認為寺院的建築物如何如何金碧輝煌,這說明佛法非常殊勝;印了好幾個法本,也說明佛教相當興盛。實際上,真正的佛教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傳授之後,在自己的相續中這樣修持,比如,我們每天上午用半個小時修持,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對佛法的意義一直思維,那真正的證法就存在了。

當然,這麼多的人在同一個時間內思維法義,肯定有些人修得好一點,有些人中間打瞌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要將以前的習慣扳過來,開始時可能有點不適應,但是過了兩天,我覺得應該沒問題了。因為漢傳佛教的大多數寺院早上三四點鐘就起來上殿念佛了,六點鐘已經下殿吃飯了,如果這個時候你們還不能起來修持,想成就可能有一定的困難。

大家不要認為這件事情無所謂,半個小時沒什麼可修的,雖然每個人修行的定力有差別,有些人剛開始的觀想能力有限,但這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觀過這顆心,它就像一個特別調皮的孩童,要想馬上改掉所有的習氣毛病,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若能逐漸這樣觀修,一兩年以後,自己的心就不像剛開始那樣了,這就是心的本性。對此,通過自己的修行體驗,我們就會有深深的體會,通過一些佛經論典、高僧大德們的傳記,也能夠看得出來。所以,大家一方面要懂理論,一方面也要修行,修行的功德非常大,你們一定要注意!

接下來正式宣講本論,首先介紹題目——入行論釋·善說海。“善說海”是注釋的名稱。“善說”指完整無缺地宣講大乘《入菩薩行論》的甚深意義,“海”指本論所引用的教證、理證相當豐富,猶如大海是一切寶藏的來源,而此處教法證法的來源就是這部論典,以比喻和意義相結合的方式,故取名為“善說海”。

論典是無著菩薩所造,當然,這裏的無著,並不是印度“六莊嚴”之一的無著菩薩,而是藏地的無著菩薩。他大概於西元1259年降生,距今有七百多年了。無著菩薩的生平簡介,我在這裏不多講,以前翻譯的《善說海》前面附有他的傳記,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如果瞭解了寂天菩薩、無著菩薩的生平簡介,就會知道我們現在所學的論典不是一般的,是具有一定加持力的,不像現在的世間人為了錢財、為了地位、為了名聲而寫很多書,前輩高僧大德們的目的不同,境界也不同,他們智慧中流露出來的金剛語,對我們生生世世有相當大的利益。

尤其是無著菩薩,法王如意寶以前再三地講過,當年他所在的地方,野蠻的老虎、豹子、豺狼等從來不害任何眾生,經常跟綿羊、山羊和睦相處,依靠他的菩提心,有很多懾服眾生的現象。鑒於此,藏傳佛教一直認為,只要念誦《善說海》前面和後面的這些頌詞,相續中的菩提心自然而然就會生起。

無著菩薩對眾生的關愛是無法衡量的,記得他在小的時候,秋天裏的某一天,地凍天寒並降下大霜,功秋桑博(無著菩薩的原名)到外面走動,回家時父親發現他的衣服不見了,不高興地問:“你的衣服呢?”他回答說:“外面有很多可憐的眾生,我把自己的衣服給它們了。”父親為了查證,就帶著他一起去看個究竟。結果當他們來到一處遍滿蜘蛛的墳堆時,發現在那些快凍僵的蜘蛛身上正蓋著功秋桑博的外套,為防止衣服被風吹走,他還在衣服的四周壓上了一些石頭。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故事,但我們在孩童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慈愛、悲心呢?以前我寫《悲慘世界》的時候,聽過很多人的孩童經歷,他們在六七歲、十幾歲的時候,整天都是吃一些海邊的東西、水裏的東西,看到眾生就要殺、就要吃,但無著菩薩是怎麼樣的呢?諸如此類非常精彩的公案,在雍珍益西堅贊造的傳記中均有記載,後來我也翻譯了,你們最好看一下,看完以後,就知道這個作者不是一般的,學習這部論,自然而然就會生起菩提心的。當然,一下子看不完,也可以每天看一個故事,以此來觸動自己、勸勉自己。

(講義之前的總頂禮至立誓句)

大家應該清楚,講義前面的幾個偈頌不是寂天論師造的,而是無著菩薩造的。藏傳佛教中,每位高僧大德在造論的時候,前面都會有頂禮句、立誓句,具有一套完整的造論前行。如果你們把頌詞與這些偈頌混在一起,是對論典不瞭解的一種現象,故應區分頌詞和偈頌之間的差別。

這些偈頌分為頂禮句和立誓句。其中,首先總頂禮觀世音菩薩,然後分別頂禮與本論直接有關的佛和菩薩——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寂天論師。

頂禮聖者觀自在菩薩!

無著菩薩相續中具有如此的大慈大悲,全是依靠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而獲得的,從他的傳記中也能看得出來,他對觀世音菩薩具有不共的信心。還有一種說法是,藏地認為無著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所以他首先頂禮聖者觀自在菩薩。這是總頂禮。

下面依靠詩學和辭藻學的修飾方法,一邊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一邊祈禱釋迦牟尼佛。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而言,在藏傳佛教中,如果你是一個大乘佛教徒,就會對佛陀和大乘高僧大德進行頂禮;如果你是一個小乘佛教徒,就會對佛陀和小乘的高僧大德進行頂禮。現在的漢傳佛教也是如此,大德們在傳講佛法的時候,首先要頂禮釋迦牟尼佛,或者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然後禮敬歷代的傳承上師,我覺得這樣非常好,為什麼呢?這表示我們是一個佛教徒。印度也有這種傳統,看一個人對哪個本尊、哪個上師作祈禱,就可以知道他是哪個傳承的。所以,我們今後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造論也好、講論也好、辯論也好,首先要頂禮釋迦牟尼佛,此舉一方面有很大的功德,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佛教徒,也應該在佛前作這樣的頂禮祈禱。

慈愛無餘眾生攪拌發心二資海中現,

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妙雲層層極密佈,

普降離無我等四邊戲論妙法甘露雨,

熄眾惑火開利樂花淨飯王子前頂禮。

這裏用修飾的方法來頂禮釋迦牟尼佛。作者無著菩薩廣聞博學,從傳記中也可看出,他不僅博覽大藏經,精通顯密經續,而且還通達世間上的各種學問,尤其精通詩學。

慈愛無餘眾生: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仁慈地愛護每個眾生。具體而言,最初在大釋迦佛面前發菩提心,中間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積累資糧,最終獲得了色身和法身的果位,然後應機施教給眾生轉了三次法輪。

攪拌發心二資海中現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妙雲層層極密佈:古代典籍中也有這個比喻,意思是說,通過攪拌大海水,可以產生水蒸氣,進而形成層層密佈的妙雲,同樣,通過攪拌發心、福慧二種資糧,能夠產生佛陀不住涅槃自性的三身。

所謂“不住涅槃自性”,是指相對于聲聞緣覺而言,佛陀並不像他們那樣住於一個寂滅的邊,而是遠離了一切戲論執著,獲得了法報化三身的果位。

普降離無我等四邊戲論妙法甘露雨:有了密佈的烏雲肯定會降下妙雨,同樣的道理,佛陀獲得三身果位的妙雲後,肯定會給眾生宣講遠離我執以及四邊戲論的正法甘露雨。

熄眾惑火開利樂花:有了雨就能熄滅熊熊烈火,盛開美麗的鮮花,同樣,通過佛陀三轉法輪的妙法甘露,能夠熄滅三有眾生相續的煩惱烈火,開啟暫時獲得人天福報的“利”益、究竟圓滿正等覺安“樂”的利樂花。

淨飯王子前頂禮: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發心猶如白蓮花般的淨飯王子——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面前,我後學者恭恭敬敬地頂禮。

大家早上起來的時候,應該先在與上師無二無別的佛像前磕三個頭(這是我的規定,不要忘了),然後用清淨的水或點一根香來供養。修菩提心之前,最好先修一下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沒有的話,也可念其他簡單的上師瑜伽儀軌),修完了以後,按照要求,這幾天主要修皈依。

今天早上我修的時候,雖然自己修得不太好,但是心裏面很高興,因為在這個時候(6:00-6:30),肯定很多人的心專注在利益眾生上面,在當今的時代中,這是非常難得的。以前我們要麼是在昏睡,要麼所作所為是為了自己,現在哪怕一刹那的心專注于利益眾生,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過段時間講菩提心的功德時也會提到。

我們修菩提心時,佛陀是非常殊勝的皈依境,即使稍作頂禮、供養,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學院外面的四眾道友,你們如果方便的話,今年一年當中最好看一遍《釋迦牟尼佛廣傳》,學院的道友去年上半年已經學過了,大家對佛陀因地時的發心基本上已瞭若指掌,華智仁波切在宣講《入菩薩行論》時曾說:“若想真正生起利他的菩提心,必須了知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公案。”這些公案表面上好像是一種故事,但實際上每個情節都是非常真實、震撼人心的,你們在各方面允許的情況下,一年看一個《釋迦牟尼佛廣傳》應該不是特別困難!

很多人總說自己沒有時間,其實你是把時間用在吃喝玩樂上了,時間不是沒有,只是自己不掌握、不運用而已。學院裏有些道友說沒有時間我相信,因為大家除了睡覺、吃飯以外,全部心思都專注在聞思修行上了,特別忙!但外面的人呢,雖然與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同,不工作就無法養家糊口,這一點也能理解,但最關鍵的,你們還是要自己掌握時間。世間上的知識份子也說過:誰能用得上時間,說明此人愛惜生命;如果沒有用上時間,這個人的一切都完了。

如果每天把時間安排好,這就是有智慧人的一種行為。有些出家人,一天的時間掌握得相當好,除了修行和睡覺以外,基本上不會有任何散亂,即使散亂也能馬上發現。但有些人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沒有時間概念的話,這種人的修行肯定不好。一年一下子就過了,人的一生很快也就過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若是一無所得,那非常不值得!

大家(指學院)最近也在學習《隨念三寶經》,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真的不能忘記佛陀的恩德,始終都要隨念,這個相當重要!

接下來頂禮觀世音菩薩:

僅以聖尊名號光,

傳入何者耳畔中,

亦能遣除心暗者,

觀音怙主前頂禮。

不管人、非人還是旁生,無論什麼樣的眾生,僅聽聞聖尊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也會遣除心裏的痛苦、困惑、煩惱等,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法華經·普門品》中說:百千萬億眾生感受痛苦時,如果一心持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菩薩就會循聲救苦,加持這些眾生全部獲得解脫。

有些人可能想:“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好像跟我們的名字一樣,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按《法華經·授記品》中所說,觀世音菩薩在恒河沙數劫以前,就曾得過寶藏如來的授記;按照《楞嚴經》的觀點,觀世音菩薩以前在觀世音如來面前發願後,也曾得過這種授記。若看“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好像我們人也可以叫做“觀世音菩薩”,但實際上,諸佛菩薩的名稱具有非常甚深的因緣,千百萬劫前就被佛的金剛語親自授記了,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以智慧的結晶而形成了這樣的名號。真正有福報的人,才有緣聽聞佛菩薩的名號;沒有福報的人,即生中根本聽不到這些名號,也見不到諸佛菩薩的聖像。在漢傳佛教中,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救苦救難的公案不可勝數,在這裏我就不多講了。

作者對觀世音菩薩有相當大的信心,故頂禮完釋迦牟尼佛後,緊接著頂禮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諸佛菩薩大悲心的本體,如果經常祈禱,我們的相續中一定會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加持不可思議,如果我們看到一些眾生非常可憐,或者馬上就要死了,按照《陀羅尼經》中所講,最好為其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嗡瑪呢叭美吽”,這樣一來,聖號傳到他的耳旁,此後他就不會再墮惡趣了,這個功德是非常大的。

下麵講頂禮文殊菩薩:

開示寂滅我與無我戲論勝義之法理,

己造積業為我所等世俗遣諸愚見暗,

善說拋棄自樂成辦利他淨行此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薩前頂禮。

為眾生宣說“寂滅我與無我等一切戲論”的勝義法理,開示“自己造業自己感受”的世俗道理,這些佛陀的深廣法門全部是由文殊菩薩的智慧來抉擇的,此等善說猶如光芒,遣除了眾生相續中的愚癡黑暗,同時,還善巧地闡明了拋棄自己快樂、成辦他眾利益的清淨行為的法理,在究竟自他二利、令眾生獲得佛陀法王果位的文殊菩薩面前,作者我必恭必敬地頂禮。

麥彭仁波切在《八大菩薩傳記》中,曾引用過《寶積經》的一個教證:“念千百萬佛陀的名號,功德當然相當大,但念誦文殊師利菩薩的名號,功德遠遠超過了前者。”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祈禱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儘管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但比不上祈禱文殊菩薩,或者念文殊心咒“嗡阿 巴匝納德”。

《無垢光天女請問經》中也說:文殊菩薩度化眾生的顯現,跟其他任何聖尊都不相同,他的顯現是無量無邊的,若以國王得度者則現國王相,若以王妃、婆羅門、比丘得度者,則現彼等相,甚至還在貪欲者前顯現美女,喜歡唱歌者面前顯現歌星 ……有時候我想,現在的世間人特別喜歡唱歌,也喜歡聽歌,真正的高僧大德講法,只有幾百個人去聽,但若來了一個歌星,成千上萬的人都會擁在一起。雖然我不敢說他們全部是文殊菩薩的化現,不然的話,我們出家人明天都去聽音樂了(眾笑),但也不排除有文殊菩薩存在的可能。按照佛經中的觀點,文殊菩薩也顯現為歌女、鬘女、舞女等形象來度化眾生,所以佛菩薩的化現是不可思議的。

這是對寂天菩薩的讚歎偈,無著菩薩向寂天菩薩頂禮:

盡舍國政善開顯,

稀奇佛子行之理,

弘揚佛陀教法者,

寂天菩薩前頂禮。

捨棄王位國政的寂天菩薩,善巧開顯了極為稀有 的佛子行之理,弘揚了真正的如來教法——利他菩提心,在這樣偉大的寂天菩薩足下,作者恭敬頂禮。

弘揚了菩提心,就是真正弘揚了如來教法。我們如果不分教派,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方便時組織一些人到各地弘揚真正的佛法,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財物供養、名聲地位對我們來講都不重要,唯一就是要好心好意地把佛法傳給眾生。從現代人的一些行為上來看,很多人根本不懂得佛法的道理,所以大家有責任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假如沒有這種心態的話,我們即生中不一定有弘法利生的機會,就算有,自己也會百般推辭,認為已經六七十歲了,沒有希望了,還是讓年輕人去幹吧。

其實,我們這裏的老菩薩發心還是相當大的,對生活等各方面非常精通,不會有任何感情上的違緣,度化眾生是最適合的。至於年輕人嘛,需要在學院呆長一點時間。所以,今後若是有必要,我們應該專門安排一部分六七十歲的人,到各地去弘揚佛法(眾笑)……

最後是立誓句:

從彼教言蓮苑中,

暢飲善說蜂蜜已,

為利持佛子行眾,

我當於此釋本論。

作者無著菩薩說:我從寂天菩薩的教言蓮苑中,已經獲得了《入菩薩行論》的善說蜂蜜,為了利益行持佛法的大乘佛子們,在此特意撰寫了這部論典《入行論釋·善說海》。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