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23 05:45:03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安忍 第七十七節課
第七十七節課
下麵繼續學習“作害者理應是悲憫之對境”:
故於害我者,心應懷慈憫,
慈悲縱不起,生嗔亦非當。
作為發大乘菩提心的人,對因煩惱而瘋狂加害我們的怨敵,理當生起悲憫之心,即使生不起悲心,也不能對他生嗔恨心。字面上應該這樣解釋。
這次聽受本論的人,希望不看任何講義,字面上應該能解釋。個別道友在講考時,一邊讀頌詞,一邊看講義,這不叫真實的講考。聽說外面有些居士,連頌詞也解釋不清楚,這樣可能不太好。一般而言,我們所學的知識中,《中觀四百論》、《量理寶藏論》第八品、《中論》,這些難度有點大,除極個別有智慧的人以外,不看講義直接解釋,應該說比較困難,而《入行論》頌詞那麼簡單,如果連字面解釋也不會,那有點說不過去。而且,我這次講得也不算廣,再進行發揮的話,應該說內容非常深,但即使你不能發揮,頌詞字面上讀一遍,然後閉著眼睛開始講,應該沒有問題,需要達到這種程度。因為我每天講得並不多,基本上只有五六個頌詞,若連這些都不會,那不叫學習《入行論》了。
聽說有些居士不敢參加考試,非要看一個講義,在頌詞上讀一遍,然後拿著講義開始念,那多不好意思啊!頌詞如果背不來,讀一遍過後,裏面的內容應該能講,這次學習《入行論》,應該達到這樣的目標。不然,你邊看講記邊念“傳承”,這不叫學習。我想大家沒有必要自欺欺人,學佛是自由的,既然你們願意在這裏學,彼此還是要互相起一點作用,否則我每天講得再廣,對有些人也意義不大。其實《入行論》並不難,所以字面上起碼要過關,然後再進行發揮,這兩點希望大家能做到。如果這個都做不到,那所謂學習《入行論》,只不過是掛一個名而已。
據我所瞭解,有些人還不敢跟別人提考試,害怕一提的話,別人就退了。退了就退了吧,如果連字面上都解釋不來,名字雖然沒有退,而實際上已經退完了。有句名言說:“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同樣,有些人已經退了,他還沒有退;有些人沒有退,但他已經退完了。若是認真學習的人退了,那有點可惜,但這種人早一點退的話,對我來講也沒有什麼。我們正在講的時候,他都不願意學,以後肯定也不會學的,所以退了也無所謂。《入行論》的頌詞還有一大半,你們字面上應該過得去,然後再進行內容上的探索。這是我給大家提的要求。
回到頌詞上來,正如前面所講,怨敵以因緣所逼迫,好像著魔了一樣打我、殺我、害我(印度譯本中,“害我”是指他人以煩惱瘋狂般地對我加害),按照世間的做法,不管他有沒有理由,只要侮辱我、毆打我,我一定要以牙還牙。但是作為大乘修行者,已在上師諸佛菩薩面前發了願,要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所以不但不能害他,還要生起強烈的大悲心:“這些人真是非常可憐,在煩惱的驅使下,不要說是我,就連他最寶貴的生命、最喜歡的親人,也會毫不留情地損害。”昨前天有些老鄉打架,一個老人用槍把外孫打死了,平時他非常疼愛這個小孩,但煩惱一起來,根本沒有任何自由,實在是無法控制。佛陀在《無量壽經》中雲:“眾生迷於嗔恚,貪於色財,永無止息,哀哉可殤!”意思是說,我們這些迷茫的芸芸眾生,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始終沉迷於嗔恨當中,貪執外境的色法財物,在輪回曠野中不斷地漂泊,何時才有完結之日,誰也無法肯定,真是可悲可傷!因此,我們對眾生理當心生慈悲。
然而,有些人的善根比較微弱,很可能對大乘的殊勝教法生不起信心。前段時間,有位居士來學院學習,她聽了幾天法師的課後,遺憾地說:“我原來覺得這裏應該對自己有幫助,但現在說來說去,都是所修的善根不能擁有,全部要回向眾生,這樣的話,我就是窮光蛋了,呆在這裏也沒有意義,我要回去了。”這也是她自己根基不夠,或者是初入佛門,瞭解的道理不多所致。
在大乘教典中,雖然沒有強性要求對所有眾生要生悲心,但即使你生不起悲心,也不能生嗔恨心,否則就失去了自己最珍貴的種性——如來種性。假如萬不得已生了嗔恨心,也千萬不能害眾生、打眾生,即使有人踐踏在我們頭上,想要我們的性命,若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徒,那只有送自己的性命了,不應該反倒害眾生。
不管你有沒有理由,罵了別人、說了別人、打了別人,那是不是大乘佛教徒呢?絕對不是!有些人狡辯說:“本來我不想打他,但是他先動手的,我為什麼不能還手?”但大乘佛教中有沒有這樣的理由?——“因為他先罵我、他先踩我,所以我跟他拼了。”這種說法只是世間的傳統習俗而已,真正的大乘佛教並沒有如是原則。
甚至在世間中,有些人為了短暫的目的,也能夠修持安忍。20世紀英國有位首相叫威爾遜,他在競選首相時,有天在一個廣場上舉行公開演講。演講開始不久,一個年輕人從聽眾中扔出一個雞蛋,打在威爾遜的臉上,蛋清蛋黃佈滿了他的臉,很長時間都睜不開眼。這對他來說是件很失面子的事,下面的軍方馬上把年輕人抓起來,但威爾遜要求把他帶到臺上來。台下聽眾看後,認為威爾遜肯定要懲罰他,但接下來的講話證明他們錯了。威爾遜心平氣和地說:“你的技術不錯,打得特別准!要是我真當上了首相,會讓國防部長把你的技術用上,你在軍事上很有培養前途。”威爾遜的一席話,把聽眾都說樂了,整個場面變得很融洽,下面一直掌聲不斷。結果也不言而喻,那次演講非常成功。(此故事另有不同說法。)
當然,威爾遜有沒有大乘安忍之心呢?絕對不可能有,他甚至可能沒有聽過“願菩薩心”的字眼,但之所以能如此安忍,也許他真有寬宏大量的胸懷,也許是另有目的,為了自己當幾年的首相,寧願忍下來這種難堪。世人尚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佛教徒為了離開整個苦海,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就更不該鼠目寸光了,應該有一種遠大的發心。
幾年前,美國總統布希到某國家訪問,他在演講的過程中,下面有人指著他的臉質問道:“你有什麼權力反對恐怖主義?你自己就是恐怖主義!”下面的國防部立即去制止,不讓他繼續說下去。布希笑著說:“不要制止他,我非常喜歡自由,讓他隨便說,但是我有我的理由。如果你們制止他,我為人們的想法,大家就不知道了……”於是他講了很多道理,那個人也是無言以對。後來雖然聽說他在其他場合爆發過嗔心,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能安忍別人的言詞,讓不愉快的情緒隨風而逝,這一點,是有些大乘佛教徒所不及的。我們在演講的過程中,如果下面的人進行謾駡,有些法師是怎樣對待的?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其實,作為大乘行人,即使沒有對他生悲心,也不能生嗔恨心,如果控制不住生起來了,則應馬上懺悔,千萬不能說:“你有本事就過來!”然後看到前面有什麼東西,就抓起來準備打,若是如此,大乘行人的資格就喪失殆盡了。至於其他的說法,暫時在此不提。
所以,我們修學大乘佛法的時候,應儘量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心態。佛經中說:“縱然眾生以山王般的鐵錘錘擊我,在千百俱胝劫中損害我,也不應對彼等生嗔恨之心。”又說:“眾生縱然如是損害,對彼也應生大悲救護之心。”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說法,自己真正遇到對境時,也應當如是行持,這就是學習大乘佛法的作用,也是一種證悟。
所謂證悟,不應該執著在一些相上。現在有些人拍個照片,就要觀察上面有沒有光;晚上做個夢也要琢磨半天,夢到什麼就覺得很了不起;白天的時候,想看見明點、看見光、看見烏鴉(眾笑)。實際上,這並不代表很高的證相,現在的這些光,不要說大城市,就連我們山溝裏的人也覺得不足為奇,只要你懂一些電腦,什麼光都可以出現,什麼彩虹都可以顯現。聽說現在武侯祠那邊,有些上師看到一個好的法座,就通過電腦處理放在自己下面,看到一個好的帽子,馬上用電腦戴在自己頭上……所以,即使沒有神通神變,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這些現象也輕而易舉,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那麼最珍貴、最稀有、最難得的是什麼呢?就是相續中生起安忍之心,別人無緣無故加害時,真正對他生起悲心,這即是你的神通,也是你的成就。成就是在這上面安立的,不一定在於外面形象上發光。如果發光是成就,那城市裏的成就者太多了,千奇百怪的光都能在他們身上出現。尤其是佛教不興盛、聞思不足夠的地方,人們特別喜歡著相,一談到佛法就“今天見到什麼”、“這個人死了有沒有舍利?有沒有香味?有沒有臭味?……”盡講一些色聲香味的東西。其實,一個人的成就與否,由自己生前的修行來決定,死也是這樣,活著也是這樣。但佛教不興盛的偏僻地方,對一些稀奇古怪的現象非常重視,這也跟人的佛教水準有一定關係。昨天有個人在《入行論》感應篇上說:“我學佛十幾年來,今年的收穫最大,因為我真正懂得了菩提心的珍貴!”學佛的利益,關鍵在於自相續的改變,這才是一種成就相!
醜二(不應是嗔恨之對境)分二:一、觀察作害者之自性;二、觀察受害者自己之過失。
寅一(觀察作害者之自性)分二:一、觀察本體;二、觀察害法。
卯一、觀察本體:
設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
嗔彼則非理,如嗔燒性火。
按照布頓大師、《善說海》及印藏有些高僧大德的講法,此頌應與下一頌結合起來講。作者首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遇到怨敵作害時,往往生起嗔恨心,沒有辦法修安忍。那麼眾生損害我們,是他們的本性呢?還是不是他們的本性(他們本來善良,只不過偶爾被煩惱所驅)?
假設說是第一種,即損害他眾乃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不應該對其生嗔恨心,倘若嗔恨他們,就像燒傷者嗔恨燃燒本性的火一樣不應理。譬如說,一個人經常傷害我,我對他進行詳細觀察,發現他害我的暴虐習氣是他的本性,不僅僅是對我,他無論遇到誰,都有傷害性,如同火的本性可以燃燒,凡是它接觸的東西,都會不加揀擇地焚毀一樣。所以,上師如意寶說:“愚笨的人最好不要把手放到火堆裏,否則被燒傷也不能怨天尤人。因為火的本性即是燃燒,不管你的手也好、別人的手也好,接觸它肯定會燒傷的。若對火大發嗔恨,責怪它不該灼傷自己,那只會成為眾人的可笑之處。”
同理,你既然承認損害他人是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他對你進行加害,則不應該生嗔恨心。因為如你所說,凡夫人的本性就是害人,這就是他的工作,那麼無論接觸到誰,他都會有意無意地加以傷害,猶如毒蛇、羅刹女和猛獸一樣,只要你去親近它,毫無疑問肯定會遭殃。既然如此,你被他損害、被他欺辱,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這是第一種觀察方法。
第二種觀察方法,如果對方說:“害眾生並非凡夫人的本性,他們的本性仁慈善良,從高一點的角度來講,本具如來藏自性光明,每個眾生都有成佛的種子,實相上與佛無二無別。因此煩惱在本性中不存在,只不過像晴空中的烏雲一樣偶爾起現。”對此,我們也可以進行剖析:
若過是偶發,有情性仁賢,
則嗔亦非理,如嗔煙蔽空。
假如損害等過患只是偶然性,眾生本性善良,那也不應當生嗔恨。為什麼呢?因為眾生本性即是佛,他的心是空性與大悲無別的如來藏本面,這種心不可能損害任何眾生,所以他的本性上沒有過失,我們不應該嗔恨他。
那麼,害我們的到底是誰呢?《釋量論》中雲:“心自性光明,諸垢是客塵。”是客塵,在心性光明中暫時起現,產生了煩惱等不良作意,進而用種種行為傷害我們。既然害我們不是眾生的本性,而是偶爾的煩惱,則不應對眾生起嗔恨心,布希也不要對本·拉登生嗔恨心,因為本·拉登的本性善良,跟佛陀無二無別,只不過暫時出現了一些煩惱。就好比萬里晴空中突然密佈烏雲,遮蔽了陽光,按理來講應對烏雲生嗔恨心,而不應該嗔恨虛空,但有些人卻偏偏搞錯了,去怪虛空如何如何不好,這合不合理呢?有智慧的人一觀察就會發現,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也是一種愚癡之舉。
在這裏,作者並非引用教證,而是用推理來引導我們斷除嗔恚。在以智慧詳細分析時,我們應該反復觀察:令人生嗔的怨敵到底本性惡劣,還是本性善良?如果本性惡劣,那生嗔也沒必要,因為這就是他的本性;如果他本性善良,只是以暫時的因緣害我們,那也不要生嗔恨心,因為這不是他的本性。
如此觀察之後,對自己的修行會有極大幫助。上師如意寶講這一頌時說:“我們產生猛厲嗔恚時,密法的境界不一定用得上,但依靠《入行論·安忍品》的竅訣,有時候完全能對治自己的煩惱。”華智仁波切也講過:“我遇到一些逆境違緣時,很想用無上密法赤裸覺性的長矛,但還沒來得及用時,煩惱就已經斷了,在不情願的情況下,也是用上了《入行論·安忍品》的盔甲。”
昨前天有個道友說:“本來我特別特別生氣,但一想到《入行論》的教言,就不好發脾氣了,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今天有個人使勁砸我的門,“砰砰砰”一直在敲,他自己也是大聲地喊,我開門一看,他說“祝你長命百歲”,然後就走了。當時我心裏有點不舒服,本來自己正在看書,他沒有什麼事的話,幹什麼這樣大喊大叫?但馬上轉念一想:“不樂意是嗔恨之因,不能生嗔恨心,再加上我正在講《入行論》,今天應該能控制。”這樣想來想去,心態就平下來了,然後邊笑邊關門回來了。
所以,學習和不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學習以後,自己生起煩惱時,利根者可以當下斷掉,但像我這樣的鈍根者,不快樂的意識已經出來了,心已經不舒服了:“光說一個祝你長命百歲,這樣戲弄我幹什麼?……”不說了!當時的心態,是我個人的事情。
以前觀音上師曾說:“我最初聞思小乘論典時,內心發願自己要得一個寂滅的安樂果。後來聽聞到《入行論》,醒悟到自己一定要去度化眾生。產生了這種心態後,我才有勇氣去接觸眾生,有力量去面對各種事情。”我們有些人也是這樣,剛開始很想自我解脫,為自己的想法多一點,平時不敢接觸人,害怕對修行有損、得罪別人,有很多很多的顧慮。但現在學了《入行論》以後,有時候為了專門磨練自己的心,特意到惡劣的環境中去,這種情況可能會有。
總之,寂天論師通過兩方面分析,觀察損害他人是眾生的本性,抑或不是眾生的本性。月稱論師說過:“此非有情過,此是煩惱咎,智者善觀已,不嗔諸有情。”所以依靠這些聖者的教言,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逆境,也應該使嗔恨心儘量減少。
卯二、觀察害法:
棍杖所傷人,不應嗔使者,
彼複嗔使故,理應憎其嗔。
如果敵人用棍棒刀槍等加害我,那理應嗔恨棍棒,而不應當嗔恨使用棍棒的人。如果說使用者是敵人因而對他生嗔,實際上敵人也是由嗔恨心唆使而無有自主,故當憎恨嗔心。
他人拿棍棒狠狠打自己時,一般人都會生起猛烈的嗔心,一定要跟他交戰到底。但在此時,作者提醒道:“你不應對敵人生嗔,應該對棍棒生嗔。因為打你的不是敵人,而是棍棒。”有些人可能會反駁:“不對,棍棒無法自己跑來打我,是敵人操縱它來傷害我的。所以害我的根源是敵人,我理應嗔恨他。”對此,作者回答道:“其實敵人也是身不由己,在煩惱的控制下,他毫無自主的力量。如果棍棒是敵人的工具,那敵人就是嗔恨煩惱的工具,要找主犯的話,煩惱才是罪魁禍首。”
或者說,你真要生嗔的話,為何不嗔恨所有的因緣?打你的是棍棒,棍棒的來源是敵人,敵人的來源是嗔恨心,嗔恨心的來源是無始以來的業……打你的因緣有那麼多,對前面的你不生嗔,對後面的也不生嗔,僅僅挑出中間的敵人來嗔恨,這樣也太不公平了!
通過這樣的理證觀察,我們也可以了知,傷害自己的不是使用棍棒者,而是他的嗔恨心。《四百論》中有個比喻說:對於著魔病人的嗔怒和傷害,醫術高明的醫生一點也不會責怪,反而會因此更生憐憫。同樣,發了菩提心的人,對眾生的打罵也不應該生氣,要知道這是煩惱控制下的不由自主。所以,按照聖天論師的觀點,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管他人怎麼樣損害譭謗,也能完全安忍下來。(安忍的有些事蹟,詳見《釋尊廣傳》。)
假如連一點小損害也無法忍,那自己的境界應該說非常低。世間上有些人,經常說大話,吹噓自己是開悟者,但在宣揚自己的過程中,旁邊有居士稍微說他一下,他就大發雷霆。其實如果真正有些境界,不要說別人隨便說你一句,即使你的肉被割成一塊一塊,也不會動怒生氣,若已經證悟了大圓滿,那在性格行為方面,應該符合顯宗的六波羅蜜多。智悲光尊者和無垢光尊者都異口同聲說過:“證悟後卻不具備顯宗的功德,這樣的證悟者,古往今來聞所未聞。”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證悟,如《中觀寶鬘論》所講,他們認為我不存在就是解脫,就是所謂的空性。還有些人,覺得心裏比較舒服、沒有分別念,就是已經開悟了。因為他們的佛教水準太低,根本不瞭解佛法的前行、正行、最後的果,所以經常信口開河。而在正規的佛學院當中,這類胡說八道的現象比較少,就算你有非常不錯的境界,也知道怎麼樣保護、怎麼樣護持,不可能在外面到處宣揚。現在越是沒有境界的地方,說境界的就越多,這也是一種弊病,若想從根本上扭轉,學習佛法是最好的途徑。
寅二(觀察受害者自己之過失)分三:一、說明以往曾害過他人;二、說明自身之過失;三、說明業力之過失。
卯一、說明以往自己曾害過他人:
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
既曾傷有情,理應受此損。
上面是從作害者的角度分析,現在開始觀察受害者自己:我們之所以受到這樣的傷害,完全是以前曾對別人如此加害過。剛才有個道友抱怨:“天天有人誹謗我,這是為什麼?”我回答說:“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你今生的某些行為別人看不慣,另外則是你前世的業力所致,倘若你前世常對他人無因誹謗,縱然過了千百萬劫,這種業也不會消失,定會感受類似的痛苦。”佛經中有許多冤冤相報的公案,現實生活中也有些人根本沒有做任何壞事,但總是遭人無故損害,這都跟前世有一定的關係。
無始以來,在漫長的輪回生涯中,我們肯定以不同途徑害過眾生,這種業力始終潛伏在我們的阿賴耶上面,一旦因緣具足,不管他人有沒有理由,自己也要承受這種果報。有些人說:“我對這個人非常不錯,但他天天都傷害我,肯定是我前世欠了他,即生中我是不欠的。”(但有些人是說妄語,其實即生中也欠。)認為前世欠他的所以今生自己受苦,這種想法是對的,懂得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應學會解怨釋仇,否則,在未來的輪回中一直延續不斷,這是相當可怕的。
以前我去泰國時,看過《法句經》的一個公案:有個女人餵養了一隻母雞,母雞辛辛苦苦生蛋,女人將雞蛋全部吃掉。母雞為此懷恨在心,發惡願道:“這個女人天天吃掉我的孩子,來世我也要吃她的孩子!”後來女人投生成一隻母雞,母雞投生為一隻貓,每當母雞孵出孩子,貓便去將它們吃光。母雞同樣也生了嗔恨,發下惡願:“這只貓總是吃掉我的孩子,來世我也要如此。”(這些動物,不管在佛陀時代還是現在,儘管無法像人一樣說話,但內心卻可發惡願。)這對怨家死後,貓投生為母鹿,母雞投生為豹子,母鹿生的小鹿,豹子便毫不留情地吃掉,這個輪回悲劇不斷上演……到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母鹿投生為羅刹女,豹子投生為女人,羅刹女要吃女人的小孩時,女人抱著小孩,一追一逃,來到世尊面前。世尊通過慈悲的加持,使她們先安靜下來,然後宣說佛法,使這對生生世世的冤家了結惡緣,擺脫了悲慘的命運。
在我們的相續中,跟眾生也有各種各樣的仇怨種子,現在通過聽聞佛法,發願對他們該還的償還、該報的受報,依靠佛法的加持力將惡緣斷掉,這是完全可以的。就像用火把種子燒掉後就不會生果了一樣,累世的宿債可以一筆勾銷。
然而,有些道友聽課好像是為了我一樣——“我今天去上課了,你高不高興?”“我們集中學習了,你高興啊!”學習是你們的事情,對我來講真的沒有什麼,你去聽課的話,又不是給我打工,聽課不應該這樣看待。我們現在所學的,全部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非常殊勝、極具加持的法,哪怕五分鐘在耳邊聽到,無始以來的很多惡劣種子習氣也會斬斷。以前上師如意寶在世時,對講經說法的功德是如何讚歎的,大家應該心中有數。所以不要像餓狗面前放青草一樣,對上課聽法毫無興趣,如果完全是交代任務,這樣沒有必要。不管是哪位法師講法,依靠他的法音能幫我們斷掉相續中的惡習,所以聽一堂課的功德非常非常大。
平時很多道友在我面前說:“我去聽課了,你高不高興哪?我昨天也去了,就是你安排的那個法師。本來我很不想去的,所以你看我乖不乖?我這個弟子好不好?”這樣說的時候,我心裏有一種不同的滋味。要知道,聽課並不是為了個別法師,也不是為了個別輔導員,只要你真正相信因果不虛,佛法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議的。當然,這一點如果沒有善知識引導,很多人並不知道其殊勝性,我也是自從遇到上師如意寶以後,一生的命運就完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