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13 15:47:4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13 15:46:54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三冊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二節課

癸二(發願成為利益之因)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子一、總說:

願彼緣我者,悉獲眾利益。

將身體佈施給所有的眾生後,但願緣於我的一切有情,都能獲得各種利益。

平時也應該這樣想:我在發菩提心的時候,已經把身口意都佈施給眾生了,從此以後,任何一個眾生,不管是未來過去現在,什麼地方、什麼種類,只要是看見我、聽到我的聲音、接觸我的身體、心裏觀想我,乃至對我生起貪心、信心、嫉妒心,只要把我作為對境,願他們的今世來世,直至獲得佛果之前都具有極大的利益。

真正發了菩提心的高僧大德,在他們的發願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內容。上師如意寶1987年去五臺山,在六月初四——釋迦牟尼佛轉法輪日的那天,他老人家發願:“從現在起乃至生生世世,不偏袒任何有情,無論是對我起信心,還是起憎恨心,願他們都獲得利益而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每個人也應該這樣發願。在沒有發菩提心之前,我們的心態經常是為了自己、為了親戚朋友,但發了菩提心以後,自己的身口意、所作所為、言行舉止都應該是為了利益眾生。把我作為對境,不管是對我恭敬、供養、禮拜,還是用各種不恭敬的行為來對待我,都願這些行為成為他們的菩提之因。無論在什麼地方,凡有眾生看到我、聽到我的聲音,對我生起歡喜心,或者對我生起厭煩心,都願他們離苦得樂,究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這就是我們發願的總目標,大家一定要在實際行動中身體力行。

當然,坐在經堂的時候,你們可能會這樣想,但出去以後接觸眾生時,能不能也這樣想?大家應當觀察一下。

子二(別說)分二:一、回向意樂具義;二、回向行為具義。

在總說中,我基本上也講了:從行為上,不管眾生對我有什麼樣的行為;從意樂上,不管別人對我是歡喜還是憎恨,都希望他們能得到利益。

醜一、回向意樂具義:

若人因見我,生起信憎心,

願彼恒成為,成辦眾利因。

凡是緣于我的眾生,不管他們對我生嗔恨心還是生清淨心,但願時時刻刻都能成為他們獲得利益之因。什麼利益呢?暫時不墮惡趣,得到人天福報,究竟從輪回中獲得解脫。

在這個世間,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或菩薩是非常多的,若對他們見聞、憶念、接觸,眾生都能得到利益。我們平時見到一些高僧大德時,如果他真正是諸佛菩薩的化現,那麼見一見他、聽一聽他的聲音,或者接觸他,都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即便對他產生不清淨心或嗔恨心,也不會墮入惡趣,而會轉生於善趣。《寶積經》中記載:“昔日有一位樂生菩薩相貌莊嚴,令人見而生喜。一次,他于舍衛城化緣時,商主之女勝德母見到他後欲火中燒,以至於命絕身亡,死後轉生於三十三天。當時成為天子的他回憶起前世,不禁暗想:奇哉!以貪心而視菩薩,竟然也能獲得如此異熟果報,更何況說以信心目視、供養菩薩呢?於是他與五百天人眷屬一起來到樂生菩薩前供養鮮花。”此公案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也曾引用過。

可見,縱然對菩薩生起憎恨心或貪心,也能成為利益之因,那麼以信心來目視菩薩就更不用說了。《趨入定不定手印經》中雲:“文殊,恒持菩提心。譬如,將十方世界中一切眾生之雙目挖出,有人將彼等復原,或者將關於漆黑監獄中之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釋放,令彼等享受轉輪王或梵天之安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視大乘信解菩薩,且讚頌之,則福德勝過前者無數倍。”所以菩薩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對他生嗔恨心也好,嫉妒心也好,不管生什麼樣的心,由於菩薩猛烈的發願力所致,不但你的果報不會嚴重,而且將來會獲得無上的利益。

在座的每一位道友都是發了菩提心的人,大家始終都應該想:我現在已經發了菩提心,從今以後,不管別人對我生嗔恨心、不清淨心,還是清淨心,都願他們得到利益。菩提金剛對上師如意寶的授記中也說過:凡與他老人家結緣的人,均能往生極樂世界。作為後學者,我們心裏也要有這種願望,凡是與我結緣的眾生,哪怕是用嗔恨心或不恭敬的心來對待我,暫時可能他會感受一些痛苦,但最究竟來講,因為跟我結上了緣,願他能得到真正的解脫。這樣的發願,對每個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來講至關重要!

醜二、回向行為具義(無論別人對我做出什麼行為,均會得到利益):

願彼毀我者,及餘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緣。

不論任何眾生直接或間接把我作為對境,背後惡語中傷、當面詆毀辱駡,或者通過其他的手段加害,用木棒擊、用石頭打,在他人面前挖苦諷刺,我發願不但不會記恨報仇,反而願他們生生世世具足菩提的殊勝緣分。

佛經中也有這方面的教言,記得無著菩薩在《善說海》的結文中說:“無論於我貪或嗔,贊毀以及作利害,願凡見聞念我者,悉皆速得勝菩提。”意思就是說,無論對我摧毀也好,作害也好,或者生起嗔心、貪心,凡是以我為對境見聞接觸的這些眾生,願他們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殊勝的菩提果位。華智仁波切亦有這樣的願詞:只要聽到我的善說、見到我、聽到我的聲音、憶念我、接觸我、與我對話的所有眾生,願他們遣除五無間罪,阻塞趨入惡趣之門,最終往生清淨的布劄拉刹土(觀音菩薩的刹土)。

我們平時也應該想:別人對我什麼態度都無所謂,因為所謂的菩薩,根本沒有自私自利的心,遠離了自我保護的意識,眾生怎麼對我都可以,只要與他們結上緣,就能令他們獲得真正的利益。

那菩薩是以什麼身份出現的呢?這個很難說。比如我們到商店裏面,那些賣東西的人也好,旁邊來來往往的人也好,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不是菩薩的化現,我見到了他,接觸到他,聽到他的聲音,很有可能獲得無量的利益。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想:從現在起乃至生生世世,願我也變成如是具有意義的菩薩,凡是把我作為對境當面罵、背後罵,不管做出什麼樣的行為,都願他們得到真實的利益。文殊菩薩的十大願中也有這方面的誓言,釋尊傳記中也有記載,菩薩于因地時發了非常大的願,這種願力成熟以後,只要眾生見聞接觸到他,都能夠獲得菩提之因。

當然,有時候我們看見可憐的眾生,對他生起大悲心,實際上這也可能是菩薩的化現。就像無著菩薩見到彌勒菩薩化身的母狗一樣,看起來特別的可憐,但結果卻是彌勒菩薩。同樣,有些眾生的脾氣不好,行為不如法,也不能肯定他不是菩薩。所以大家一方面要對外境觀清淨心,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能是菩薩的顯現,另一方面,自己也應當時時刻刻這樣想:凡是把我作為對境的眾生,希望他們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利益。

《入菩薩行》並不是口頭上說說就可以了,實際行動中也應該這樣想,白天也好、晚上也好,行住坐臥中都希望眾生得到利益,這就是我們發願的目標,也是自相續中生起菩提心的唯一殊勝因緣。假如沒有這樣的發願、沒有這樣的回向,要想真正生起菩提心,還是有點困難的。因為發菩提心一方面是要依靠七支供來淨除罪障、積累資糧,另一方面必須要修自己的心,正如前天所講的,一定要捨棄自我,遠離對身體、眷屬、受用的執著,否則就不堪為生起菩提心的法器。

壬二、回向成為利眾之因(願自己成為利益眾生的根本):

路人無怙依,願為彼引導,

並作渡者舟,船筏與橋樑。

我願變成一切無依無怙眾生的依怙,一切行程者的嚮導,並作為想要渡過江河者的航船、小舟與橋樑。

路人無怙依,願為彼引導”:這是佛陀往昔的殊勝願力而成熟在眾生面前具各種意義的事物。我們首先回向,讓我生生世世中變成無依無怙、流落他鄉之眾生的依怙,一切行人的道路或嚮導。世界上有很多眾生非常可憐,他們在旅途中無依無靠、孑然一身、孤苦伶仃,在這些眾生面前,願我變成引導他們的怙主,具有一定的勢力、智慧、財力等等。

平時也應該這樣想,世間上凡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包括我們到聖山或寺院裏所遇到的一些導遊,實際上也可能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五臺山有位居士我比較熟悉,他曾經問:“我現在考導遊,每天有機會給別人講一些諸佛菩薩的功德,但在另外的地方賺錢可能比較多,到底我選擇哪一個?”我當時回答:“不管怎麼樣,你還是當導遊吧。到每一個寺院去,對你自己也會多一點利益,同時在別人面前宣講佛法,實際上你就變成真正的大法師了……”有時候也可以看得出來,現在的導遊嘴巴特別會說,不過有些講得亂七八糟的,不懂佛法就連編帶湊,不懂歷史就胡說八道,這種做法是不好的。但真正能介紹佛教歷史的導遊,也可以說是佛菩薩的化現。

世間上有許多無依無怙的眾生,對他們幫助是很重要的。現在的社會上,即使對別人暫時有一點幫助,大家也認為他非常了不起。前段時間廣東有位先進分子,得到了很多榮譽嘉獎,究其原因,就是他每個禮拜都去福利院照顧老人。人們覺得他的精神可嘉,將其評為“先進模範”。實際上,真正發了大菩提心的人,不僅是一個禮拜中有一兩次,白天晚上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幫助眾生的。這就是菩薩的行為,如果要得獎的話,發了菩提心的人應該得大獎。因為他利益眾生沒有任何條件,不帶有任何目的,現在那些得嘉獎的人,很可能懷有一種目的,畢竟凡夫自私自利的心沒有斷除之前,對自我的執著還是相當強烈的,而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人,永遠都是無有條件地利益眾生,這樣的大乘修行人,堪為一切眾生的引導者。

並作渡者舟,船筏與橋樑”:並願作想要渡過江河者的航船、小舟與橋樑。若有眾生想渡越江河、湖泊或汪洋,諸佛菩薩就會化為船筏。在海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航船,這也應該視為諸佛菩薩的化身。然而,原來我在大連時見到了很多漁船,心裏就疑惑這是不是諸佛菩薩的化現?按理來說應該是的,《心性休息大車疏》在講“種種化身”的時候說過:當商人漂泊在荒野中時,佛陀化現為城市;在大江大河中,佛陀化現為船筏、航船與橋樑。但如果真是佛陀的化身,它天天都在捕魚殺生,此舉與佛菩薩的悲願大相徑庭,這該怎麼解釋呢?後來我想:不害眾生、利益眾生的船,可能才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吧。是不是這樣解釋,也請大家分析一下,反正我經常一個人到海邊去思索。當然,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不相同的。

關於船隻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從前,一位哲學家在坐船時,問船夫:“你懂不懂哲學?”他說:“我不懂。”“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到了大海中間,他又問:“你懂不懂數學?”“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過了一會兒,開始出現颶風,船隻被巨浪毀壞,這時候船夫問哲學家:“你懂不懂游泳?”“我不懂。”“那你失去了全部的生命!(眾笑)”可見,每個人的愛好和所重視的都不相同,學理科的人認為,世間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學問;我們講因明的時候,也說因明是世間上的明目;明天如果講《俱舍論》,就會宣揚《俱舍論》是如何的必不可少。由於人們的研究領域各異,一般人都會認為,自己所研究的是最有功德、最有利益的。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看到船隻、船筏時,都應該認為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大海裏有那麼多來來往往的遊客,依靠船隻他們能很順利地達到彼岸,此時我們應該想:願我將來變成船筏。看見飛機的時候,“願我變成飛機利益眾生”;看見公共車、計程車、轎車時,“願我變成這些車輛利益眾生”;看見江河、湖泊、海洋裏的船隻時,也要發願將來變成船。所以,從發願的角度來講,我們願變成這些來利益眾生,從諸佛菩薩化現的角度而言,他們是變成這種無情物來幫助眾生的。

有些人認為:我們這個地方沒有佛教,非常偏僻!當然,從佛陀的教法、證法來講,也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諸佛菩薩無處不在,只要能讓眾生得利益,這些都是諸佛菩薩的化現。現在的通訊比較發達,很多人手裏都拿著手機、小靈通、大靈通,從某個角度而言,這也可以說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佛陀就放在你的包裏面,天天不能離開,有些人沒有電話就像失去了生命的一半,走了很遠的路,“哦,我的手機忘了”,馬上回來拿。實際上,古人沒有這些也活得很好,有時候看來,現代人有了這些方便以後,雖然輕鬆了很多,但也平添了不少壓力。但不管怎麼樣,從利益的角度來講,只要能方便眾生,對眾生有利益、有幫助,這就是佛和菩薩的化身。

《聖經》中也有關於船隻方面的典故,比如說“諾亞方舟”:以前人類造了很多惡業,整個世界上充滿著強暴、仇恨和嫉妒,只有諾亞是個善良的人。上帝看到人類的種種罪惡,憤怒萬分,決定用洪水毀滅這個已經敗壞的世界,只給諾亞留下有限的生靈。上帝要求諾亞建造方舟,並把舟的規格和造法傳授給他。後來諾亞花了很長時間終於造成了一隻三層的方舟,並聽從上帝的話,把全家搬了進去,各種飛禽走獸也每樣兩隻,一公一母地帶進方舟。7天之後,洪水自天而降,一連下了40個晝夜,人群和動植物全部陷入沒頂之災,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都低於水面7米。水勢漸退之後,過了40天,諾亞打開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烏鴉去探聽消息,但烏鴉一去不回。他又放出一隻鴿子,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有,但遍地上都是水,鴿子找不著落腳之地,於是回到諾亞那裏。7天之後,諾亞又把鴿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飛回來了,嘴裏銜著橄欖葉。諾亞由此判斷,地上的水已經消退,從此以後,他們來到陸地上繁衍生息。可見,船隻起了救護世界的作用。近年來,很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聲稱,在土耳其阿拉臘山已經發現了諾亞方舟的殘骸,無數的人對它崇拜得不得了。按照他們的宗教,這只方舟是上帝特意為眾生安排的,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也可以,當然,認為它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除了船筏以外,世間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橋樑,如英國的千年大橋、美國的金門大橋、臺灣的圓山大橋、中國的浦東大橋,還有我們這裏的喇榮大橋……都能幫助人和車輛順利通過江河,應該說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古人認為修橋補路是遣除違緣、獲得順緣的最好方法。我們一方面要這樣想,一方面也應在心中回向“願我變成一座橋來利益眾生,幫助他們渡越江河湖海”。有了這種心態以後,必定能夠幫助眾生的。另外,假如變成了橋,顯現上是個無情物,肯定沒有辦法享受世間八法,不像現在世間上有些人,表面是在做好人好事,但實際上心中另有所圖。因此,無有條件地利益眾生,這才是大乘菩薩唯一的發心!

求島即成島,欲燈化為燈,

覓床變作床,凡需僕從者,

我願成彼僕。

我願在求海島者面前化為島嶼,欲求明燈者前變成明燈,想要床榻者面前變為床榻,願作為需求奴僕眾生的僕人。

求島即成島”:以前的商人為了尋寶,很多年都漂泊在大海中,身心特別的疲倦,為了讓他們好好地休息,諸佛菩薩便化現為島嶼,這在《釋尊廣傳》中也有記載。以前阿底陝尊者為了尋訪金洲上師,從印度坐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到達金洲上師所在的海島。這些大海當中的島嶼,都可以說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同時,我們也應該想:願我將來變為島嶼,讓疲倦的航行者得以休憩,解救他們於驚濤駭浪之中。

記得上師如意寶1993年去美國弘法,從日本東京坐了9個小時的飛機,下午抵達美國明珠——夏威夷海島,此島是世界各地遊客的觀光勝地,環境非常宜人。下了飛機以後,上師如意寶對眾人說:“《入菩薩行論》中講佛菩薩變成島嶼來利益眾生,這個島嶼應該說是佛菩薩的化現,因為我們坐了那麼長時間的飛機,身體非常疲乏……”上師一邊背誦這個頌詞,一邊宣講它的內容。

其實,真正的修行人,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把所學的佛法應用起來,即使沒有帶書也能夠脫口而出。我昨天看他們《四百論》、《定解寶燈論》背得很好,後來心裏想:如果能一直這樣背誦,論典的內容基本上在心裏有印象,多年以後,即使他們沒有翻書,這些內容也會浮現出來,對自己的修行肯定有一定的利益。

欲燈化為燈”:世間上有一些可憐眾生,長期處於黑暗當中,沒有光明,在這些眾生面前,願我變成明燈為他們指引道路。現在的大城市裏面,不管是外面的路燈、霓虹燈,還是家裏的壁燈、吊燈,都非常莊嚴炫目,每次看到這些的時候,應該知道這是諸佛菩薩以明燈的方式來利益眾生,包括我們經堂裏的這些燈也是諸佛菩薩的一種化現。同時,還要在心裏想:願我生生世世變成明燈,遣除眾生的黑暗,令其得到智慧的光明。

覓床變作床”:如果我們的身體特別勞累,急需睡覺,或者講課的時間太長了,已經晚上十一點半了,習慣睡懶覺的人就很想尋找自己的床。床與我們的關係密不可分,有些學者說,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但我認為人老了以後身體不好,整天不離開床也情有可原,有些年輕人身體那麼健康,若不利用大好的時光聞思修行,實在有點可惜。但不管怎麼樣,床應該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佛菩薩看你沒有床,光睡在地上太潮濕,所以就變成床來利益你。有些人實在不行,拿幾塊板皮堆起來也能當床。其實古代的修行人不像我們,他們從來沒有鋼絲床、木板床,或者玉床、珊瑚床,但現在修行人的要求就比較高,一定要大床、高床。這些都可以說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同時,自己也要這樣發願:願我變成床榻,給眾生帶來舒適與安逸。

不僅僅是床、燈、島,這裏還有許多沒有提到的事物,如麥克風、茶杯、筆、各種各樣的生活資具,這些都是諸佛菩薩的化現。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知道這是諸佛菩薩賜予我們的方便,另一方面,心裏也應該這樣發願:只要對眾生有利,我願意變成無情法、有情法來饒益他們。誠如《父子相會經》所雲:“大王,我發願成為世間燈、光明、大船、導師、商主……”《學集論》也引用過大量教證說明了這個道理。

凡需僕從者,我願成彼僕”:凡是需要僕人的眾生,願我變成他的僕人。譬如有些人找不到侍者,有些人找不到弟子,有些人找不到保姆和做事情的人,諸佛菩薩發願只要對他們有幫助,就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有些上師不一定是佛菩薩的化現,但他的侍者卻有可能是真正的佛菩薩。這個上師沒有侍者,到處去找,結果找到一個菩薩當侍者,真的有這種可能性!因此,我們對上師的侍者理應恭敬。同樣的道理,對企業家或大老闆不一定要恭敬,而應該恭敬下麵做事的人,如掃地者、提水者。因為佛菩薩不像我們凡夫一樣,他們只要能幫助眾生,心甘情願當服務員。現在好多公務員說是“人們的公僕”,但看他們坐在辦公室裏的架勢,對屬下不可一世的氣焰,根本不像是公僕,反而像是大國王。所以大家發願以後,實際行動中也要這樣去做,只要能夠幫助眾生、利益眾生,我們願意變成這樣的菩薩。

當然,這種發心的境界非常高,一般人現在能做到也有點困難,有時候不要說真正去做,就連在心中發願,可能有些人也不敢。他們覺得:“生生世世變成僕人,那有多苦啊!沒有錢、沒有地位,天天都受氣,一個月只有幾百塊錢,這怎麼過生活?我不願意當僕人,我要變成國王、總統……”但實際上菩薩的發願是以利益眾生為准的,其他什麼目的都沒有,什麼要求也沒有,只要能夠利益眾生,怎麼樣都可以,有情物也行、無情物也行,白的也行、黑的也行,變成什麼樣都行。反之,如果對眾生沒有利益,哪怕是變成轉輪王、帝釋天、上師、大國王,菩薩也不願意做。他寧可變成人人都非常討厭的乞丐,整天拿著破碗到處乞討,在每個人面前要錢。別人看見他或討厭他,他馬上依此積累資糧,跟眾生結上緣。有些乞丐看來醜惡不堪,很多人都不想接近:“不要來!不要來!我給你五毛錢,千萬別過來,好髒啊……”實際上,他是諸佛菩薩的真實化現。

總之,我們這樣發願很重要,通過串習這種無我利他的心,原來自私自利的心態才會得以改變,不會天天想著自己獲得殊勝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依靠阿彌陀佛的“保險公司”有吃有穿,生活無憂無慮,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而是應該祈禱諸佛菩薩,只要自己能利益眾生,情願發下這種大願,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大乘修行人!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