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講記》第三冊 第四品不放逸 第四十一節課
今天繼續思維暇滿難得而不能捨棄精進,下一頌宣講如果虛度人身的話,所有的智者也會呵斥這種愚癡之舉的。
癸二、呵責彼本體:
難得此益身,今既僥倖得,
亦複具智慧,若仍墮地獄,
則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
頌詞的意思比較簡單,前面通過幾種觀察方式可以了知,人身猶如曇花難以現世一樣難得,得到以後勝過十萬個如意寶的價值,對眾生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若從這些方面來進行思維,人身對今生來世具極大的利益和幫助,依靠極其殊勝的因緣和千百萬劫的積累資糧,我們即生中才得到了如同肥沃良田般的人身,肥沃的良田可以成熟一切莊稼,同樣,暇滿難得的人身能夠成辦自他一切的重大利益。獲得如此殊勝的人身以後,我們今生也有了明辨取捨的智慧,能了知取捨善惡、世出世間的種種道理,知道未來的前途應該是什麼樣的,依靠何種途徑才能永生永世獲得極大的安樂。這樣以後,如果仍舊執迷不悟、為非作歹,每天都在渾渾噩噩中度日,造作各種各樣的惡業,那麼不但不能獲得解脫,反而會墮入地獄、餓鬼、旁生中感受難忍的痛苦。
很多眾生恐怕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經常處於迷惑的狀態中,其實釋迦牟尼佛在世以及涅槃後的很多公案中記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從惡趣中解脫出來的,不要說我們凡夫人,就連阿羅漢和獨覺,有些也是從地獄中剛出來的。現在很多“活佛”、“上師”說起自己的前世就非常得意,什麼“我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是某某尊者,蓮華生大士的時代是某某大德”,似乎除了今生以外,他生生世世都是大成就者,全部都非常的了不起。當然,這可能是他們的邪分別念所致,有時候看來,事實也不一定就是這樣,反有可能那個時候他們正在地獄、餓鬼、旁生當中,若把整個真相原原本本地寫下來,大家看後也許都會很傷心的。
從很多公案中可以看出,即便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有一些比丘剛從地獄中轉出來,譬如花色比丘,每當憶及前世在地獄裏的劇烈痛苦,便恐怖得身上流出膿血染汙僧衣,後來佛陀也開許他可以穿一些特殊的衣服。而且釋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時,曾對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說:“凡與我結緣、見聞接觸的任何眾生,不久的將來都會獲得解脫。那些業力深重至今仍處於惡趣的眾生,以後值遇你們的時候,你們也應以我的教法開示彼等。”故從這些公案中可以了知,我們不一定全部是從清淨刹土(極樂世界、兜率天、現喜刹土等)來到這裏的。當然,很多高僧大德、諸佛菩薩化身、活佛法師是不同世界專門派來度化眾生的,這種現象肯定是有,從他們的悲心和智慧也看得出來,但也有可能某些人是從三惡趣中“改行”到這裏造惡業的。
不管怎麼樣,即生中獲得了如是殊勝的暇滿人身,大家一定要觀察自相續,千萬不能造惡業。前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講了,我們現在獲得了這個珍寶人身,確實具有無比的價值,如果用它來造惡業的話,再沒有比這更欺惑、更愚癡的了。人們經常認為旁生很愚癡,但旁生造的惡業不一定有人類那麼多,有些人依靠現代化的高科技,採用各種不同的技巧造了許多惡業,恐怕永遠不一定有解脫的機會。我經常都這樣想:現在那些犯法的壞人和平時造惡業的這些人,想法和行為基本上是相同的。世間上作奸犯科的人,他們在煩惱的驅動下,身不由己地做一些壞事,如偷盜搶劫,最後受到法律的懲罰時,身心感受極大的痛苦,自己也是悔不當初。同樣,現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因果的道理,或者稍微懂得佛制罪和自性罪,但由於煩惱深重的緣故,有時候也明知故犯,這樣的話,一旦墮入了三惡趣,那時候就算後悔也來不及了,縱然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也無濟於事。所以稍微明智的人,應該為自己的未來好好打算,倘若一直以各種理由來作藉口,那只是自己耽誤自己而已。
頌詞中還說,假如擁有暇滿人身和明辨取捨的智慧,但仍舊無惡不作以致墮入地獄,那自己的心顯然已被密咒所迷惑了!古印度有一些婆羅門和仙人,他們通過念惡咒,可以控制別人的神智,叫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甚至讓他跳火坑、跳河,那個人也言聽計從。所以被咒語蒙住心智的人,我們看後也會覺得非常可憐。
大家可能記得,佛經中有個指鬘王的公案,就記載了這方面的事實:指鬘王剛出生時,非常聰明,極為善良,相續中具有大慈大悲心,沒有其他的煩惱,所以人們稱他為“無惱”。後來他依止一位婆羅門上師學習吠陀。一次,有人請婆羅門師徒到別的地方去做三個月的事,婆羅門的妻子由於特別喜歡無惱,所以借機對婆羅門說:“如果你和眾弟子都去了,那我一個人怎麼處理這麼多的家事?不如你讓無惱留下來,他平時比較勤快,態度也很不錯,讓他幫我料理亂七八糟的家務事,可不可以?”婆羅門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就答應了。他們離開以後,婆羅門的妻子非常高興,趕緊梳妝打扮,準備各種美味佳餚,做出種種媚態來引誘無惱。但是無惱認為自己婆羅門(梵志)的種姓非常高貴不能失毀,再加上不能侮辱自己的師父,所以甯死也不願意跟她發生任何不清淨的關係。婆羅門的妻子極為生氣,當婆羅門回來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衣服撕破,臉也抓破,身上遍滿塵土,一直死去活來地在地上滾來滾去。(法王如意寶在講這一段的時候說:“有些女人真是特別壞!”又說道:“女人的性格確實不同,有些喜歡老年人,有些喜歡年輕人,這個婆羅門的妻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陷害別人,實在不太好!”)婆羅門見此情景忙問什麼原因,開始她一直不肯說,後來又問了一次,她才“委屈”地說道:“本以為無惱是個好人,沒想到他趁你走後,欲對我進行非禮,我沒有滿他的願,他就把我侮辱成這個樣子。你一定要懲罰他!”婆羅門說:“無惱並不是一般的人,他可以力敵千人,種姓也極為高貴,普通人根本惹不起他,跟他作對不太容易,我們必須要從長計議。”然後他來到無惱面前說:“我有一個非常殊勝的秘訣,可以直接成就梵天果位,你願不願意學?”無惱特別的高興,馬上在師父面前合掌頂禮,說自己非常願意學,並問那是什麼法。婆羅門說:“七天之內殺一千個人,用他們的手指串成念珠做裝飾品,這樣你一定會獲得成就。”由於無惱非常善良,不願意做這種壞事,就對師父說:“殺人是壞事,尤其能失毀我們的婆羅門種姓,這一點我怎麼樣也不願意做。”但他的師父功夫比較厲害,把長長的刀子插在地上,就開始念惡咒,通過咒語的加持,無惱的心裏逐漸生起惡念,到了一定的時候,心智完全被惡咒所迷,提起刀子到處見人就殺。到了第七天,他已經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還差一個人。當時所有的人一聽說“指鬘來了”就東躲西藏,全國上下根本找不到人影,所以他非常的著急。他母親由於悲湣他七天不吃不喝(主要是惡咒的力量很強),所以想給他送一點飲食,她想:無惱可能會殺我,但不管怎麼樣,他畢竟是我的兒子,七天都沒有吃一粒米了,我實在不忍心。在送食物的時候,指鬘確實準備殺母親,母親苦勸他不要做如此忤逆之事,正在此時,佛陀觀察度化指鬘的機緣已經成熟,便化作一比丘在遠遠的地方走來走去。見到比丘,指鬘心想:她畢竟是我的母親,還是殺那個比丘好。於是往那個比丘的方向追去。在追的時候,比丘的步伐特別慢,而指鬘雖然一直在跑,但怎麼樣也追不上,於是就在很遠的地方遙喚:“比丘啊,你給我站住!”比丘告訴他:“我一直都是安住的,只是你沒有安住而已。”指鬘覺得有點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說。比丘答道:“我本來諸根寂靜,恒得自在,而你被惡師所惑,隨自己的煩惱分別念一直在跑,造下了無量無邊的罪業……”一聽這些教言,指鬘當下開悟,獲得了阿羅漢果位。這在《親友書釋》中也引用過,總而言之,此公案說明了若被密咒迷惑的話,人就會完全失去理智。
在這裏,寂天論師以不滿的語氣批評道:你們這些眾生,明明獲得了這麼好的人身,也具有一定的智慧,若還造惡業墮地獄的話,是不是自己的心被惡咒蒙住了,是不是精神不正常了?現在這麼好的機會都不利用,以後墮入地獄那怎麼辦呢?
據說現在世間上也有種迷魂藥,能令接觸或享用它的人失去控制能力,完全受他人的支配。漢地有個真實的故事:以前有一位老太太,她在街上遇到一個人,那人給她一點東西吃,她就迷迷糊糊了。後來將那個人帶回家,把家裏值錢的金銀首飾、錢和存摺全部給他。由於存摺沒辦法取,她就帶他到銀行去取款,臨走時還跟他揮手說“再見”。回來大概一個小時後,老太太就清醒過來了,雖然當時的整個過程她全部都清清楚楚,但這個人再也找不到了。大城市裏面這種現象比較多,有時候確實也沒辦法,明明知道自己在做壞事,但就是控制不住,完全處於失控的狀況當中。
同樣,如果我們明明獲得了這麼好的人身卻沒有用,那真的跟精神失常沒有任何差別了。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也比喻道:三界輪回猶如被熊熊烈火燃燒的房屋,裏面的眾生就像在火宅中玩耍的孩童,他們絲毫不知自己身處險境,看到小動物四處逃竄,反而認為它們在和自己玩遊戲。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處於三界的痛苦火焰中卻毫不覺察,反而對輪回貪得無厭,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多麼有意義。所以我們應該早點醒過來了,不要再被世間上的幻象所迷惑,一定要喚醒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這樣的話,人身雖然短暫,但依靠這個短暫的人身,今生即使沒有解脫,也能獲得資糧道的開端。因此,作為一個修行人,現在獲得人身時千萬不要空耗,大家一定要記住!
下面講獲得人身後如果白白浪費,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頌詞中是這樣說的:
癸三、觀察彼因:
惑患無所知,何蠱藏心耶?
頌詞的字面意思有點不好解釋,“惑患”是指迷惑的隱患,也就是我們的心被什麼東西迷惑住了。先前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內心到底藏著什麼壞東西,現在經過觀察就會發現,無非是煩惱在作怪。
很多道友也有這樣的想法:“我明明知道懈怠不好,但修法始終修不起來,背誦也是背不動,做壞事就很有興趣、很有智慧,也非常的能幹,根本不覺得時間長,我的心裏究竟藏著什麼東西呢?”實際上,佛在《佛遺教經》中已經說了“煩惱毒蛇睡於汝心”,煩惱的毒蛇睡在我們的心裏面,隨時噴發出劇毒的液汁,要將我們置於惡趣的死地,沒有機會獲得自在。
我們平時做善事沒有勇氣、沒有力氣、沒有能力,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心裏沒有動力。沒有動力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內心潛伏著煩惱。我有時候這樣想:現在大城市裏面的人,讓他每天二十四小時聽課、學習大乘佛法,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但是讓他一個禮拜中聽兩三節課,或者只聽一節課,有些人還是很勉為其難。既然二十四小時無法專心致志地觀修,那給他一個最低的條件,每天能不能抽出三十分鐘來觀觀自己的心,修一修菩提心呢?這也相當的困難。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看出,我們心裏肯定藏著一個壞東西,不然的話,人都是一樣的,噶當派的高僧大德是人,我們現在也是人,可我們為什麼貪嗔癡、嫉妒、驕傲等煩惱充滿,他們卻與我們恰恰相反呢?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曾說過:“給你講也聽不懂,開示也不能領悟,到底你心裏藏著什麼東西?是一個巨大的鐵球,還是一塊大石頭?”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有些人四五部論典背得特別好,平時的考試、做善法非常有能力,而有些人造惡業的時候又聰明又能幹,做善事的時候特別脆弱,身體不好、心情也不好,各種各樣的違緣障礙層層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煩惱在作怪,並不是你精神不正常,也不是你最近好像要發生什麼事,根本不是!
實際上,不管是寺院裏的出家人,還是大城市裏的在家人,經常觀自己的心、對治自己的煩惱,這不會讓你太忙。現在有錢的人特別忙,有地位的人特別忙,沒有錢的人、沒有地位的人也特別忙,為什麼呢?就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煩惱,如果能控制煩惱的話,很多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以前的高僧大德們修行時間那麼多,獲得的效果也不像我們現在這樣,而我們呢,儘管說自己是修行人,但一輩子用了多少時間在學習佛法、修行佛法上?問一問自己,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此頌是一個連接文,下面具體闡述怎樣斷除煩惱。
庚三(謹慎所斷煩惱)分三:一、觀察所斷煩惱:二、生起斷除欲樂;三、能斷除煩惱而生歡喜。
辛一(觀察所斷煩惱)分二:一、思維煩惱過患;二、作意煩惱非為所依。
壬一(思維煩惱過患)分三:一、非理損害;二、作大損害;三、教誡切莫依止煩惱。
癸一、非理損害:
所謂的煩惱,沒有理由無始以來一直損害我們,真正用智慧來觀察時,它是可以被遣除的:
嗔貪等諸敵,無手也無足,
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
前文中已經說了,煩惱到底以什麼方式來損害我呢?下面就可以觀察到,所謂的煩惱,不管是廣分八萬四千煩惱,還是歸納為三毒、五毒,貪、嗔、癡、嫉妒、驕傲、無明愚癡等這些煩惱,它們都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障礙、最可怕的怨敵,如果用智慧來進行分析,這些怨敵是可以對治的。因為它既沒有抓我打我的手,也沒有追我的腳,還沒有誹謗我、挖苦我的嘴,更沒有能力拿著兵器來摧毀我。大家應該清楚,不管用顯宗還是密宗的智慧來進行觀察,煩惱實際上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沒有來去住等等,它的本體就像虛空中的陽焰一樣,完全是一種虛偽不實的法。另外,煩惱隨眠與懶惰相應,並不是像英雄好漢那樣能摧毀無數的人。它沒有崇高的智慧,也沒有無礙的辯才,是與無明相應的一種心所。既然如此,煩惱為什麼能把我捆得緊緊的,一點自由都沒有?就像犛牛被鼻繩拴在樁子上一樣,我們如奴隸一樣被煩惱支配使喚,日日夜夜都隨它而轉,這是什麼原因呢?每一個人都應該詳細觀察。
有時候看起來煩惱真的非常可怕,貪心嗔心一爆發起來,自己對自己都沒有信心了。比如正在生起貪心的時候,根本沒有羞恥之感,也沒有正知正念,什麼樣的智慧都無法控制,事後想起這種狀態來,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如果生起了猛厲的嗔恨心,旁邊多少個人勸也沒有用,不管前面有什麼東西,自己都會拿起來打人,樣子就好像是發瘋了一樣,過段時間回憶時,也是非常後悔。正如《大智度論》中所說:“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煩惱無始以來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但是如果仔細地觀察,它不像世間上的敵人一樣可以拿著刀槍跟自己砍殺,煩惱沒有腳也沒有手,是內心中藏著的一個特別奇怪的東西,如果真正用智慧來分析,不管是嗔心、貪心、無明哪一種煩惱,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俱舍論》第五品中說:“有之根本六隨眠。”三有的根本就是貪嗔癡等六種隨眠煩惱,這些煩惱是怎樣損害眾生的呢?這方面的確值得觀察。
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說:國王不能降伏的勇士,女人卻能夠降伏他。可見,在煩惱面前,再驍勇的人也不得不規規矩矩地投降。所以煩惱是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一旦生起了煩惱,不管你是法座上的上師、傘蓋下的大德,還是世間上不可一世的偉人英雄,都會在它的驅使下造作各種惡業。古往今來的歷史足以證明,在煩惱面前不投降、不折不服的修行人不太多。
明白煩惱對我們的危害性之後,作為修行人,一定要分析煩惱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當然,顯宗中有一些如夢如幻的觀修方法,生起煩惱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對治;而密宗大圓滿的本來清淨中,可以用虛空般的見解來攝持,以此斷除自相續的惡分別念,令所有的煩惱消於虛空,一點一滴也找不到了。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應經常觀察自相續中的煩惱,這裏是講“不放逸”,如果放逸的話,自己在煩惱面前就沒有抬起頭的勇氣了。
其實,修行特別特別精進的人,煩惱對他造的危害也非常多;如果是中等的修行人,煩惱造的危害也是中等的;如果他相當懶惰,每天都在睡大覺,那煩惱敵人就十分高興,經常給他開綠燈,讓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順利。前段時間覺姆那邊有人問:“今年我們聞思特別精進,但死的人也多,病的人也多,這是為什麼?”我說:“你們應該多看一下噶當派的教言,裏面曾經說過,越精進的話,障礙違緣肯定越大。”但在這些違緣面前,我們不應該今天有點生病了,魔王波旬稍微造了一兩次違緣,自己就永遠倒下去了,而是應該不管怎麼樣,除非是死了沒辦法,一般的小病小災、家裏親朋好友的一些違緣,根本不會動搖修法的決心,自己立下的誓言就像須彌山般穩固,如此一來,魔王波旬及其眷屬也會羞愧難當,對你加害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所以說,修行的時候,非常精進的人肯定有很多很多違緣,這是一個必然規律。但是遇到違緣的時候,最好不要特別執著,不要經常杞人憂天,天天都擔心會不會出現違緣,我覺得這沒有必要。弘法利生也好,自己修行也罷,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隨緣而行,這樣心裏就不會苦惱了。總的來講,在修行佛法過程中,大家一定要精進,而在精進的過程中,煩惱可能隨時對你進行損害、製造違緣,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應該變成懦夫!
下麵是說不應該對煩惱修忍辱。有些人忍辱修得特別“好”,煩惱怨敵天天作損害,但他卻認為“我已經發了菩提心,對所有的眾生、非眾生都要修安忍”。該忍的地方不忍,金剛道友或者其他眾生來了,他便惡口相罵;不該忍的煩惱卻要修安忍,顯得特別的慈悲,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寂天菩薩就專門批評了這些人:
惑住我心中,任意傷害我,
猶忍不嗔彼,非當應呵責。
煩惱住的地方不是牛糞棚,也不是房子、帳篷或別墅,而是潛伏在我們眾生的心裏面。它就像怨敵一樣隨心所欲、肆無忌憚地加害我們,怎麼樣加害的呢?它的方式跟真正的怨敵有所不同,怨敵當面或背後掠奪我們的財產、生命,但是這個煩惱,能不知不覺中讓我們墮入地獄等惡趣,加害的程度相當深。無始以來,它生生世世害過我無數次,現在也是經常地加害,讓我動不動就產生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只要它的習氣種子沒有斬斷,我的心就是它最好的住處、最好的家庭,稍有不高興的話,它輕而易舉就能害到我。
有些人本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心情很好,做事情也非常圓滿,可是煩惱分別念一生起的時候,馬上就變成了忿怒金剛,平時感覺這個人很不錯,但遇到一些煩惱時,就變得相當可怕了。我們有些道友還算可以,但有些人不管是說話也好,做事也好,一旦自己“發病”了,不要說旁邊的人,就連石頭都害怕,有時候小石頭都是滾來滾去的。
煩惱無始以來都在害我們,如果認為“我千萬不能害煩惱,不應該對煩惱報仇,一定要修忍辱心”,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合理的,是沒有志氣的一種表現。“猶忍不嗔彼,非當應呵責”,假如對煩惱不嗔不怒,一直忍氣吞聲,這樣的做法極應呵責!
在生起煩惱時,我們應像噶當派的奔公甲那樣,如果發現自相續中有虛榮心、傲慢心,馬上用灰塵撒在佛臺上,以表示對煩惱的一種反抗。所以,自相續不清淨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一種方式馬上懲罰自己,倘若沒有這樣做,在煩惱面前一直乖乖地悉聽尊便,隨它而左右,那是非常愚癡的行為,十方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及傳承上師們都會嚴厲呵責的,說:“這個人一點智慧都沒有,該忍的眾生面前,他修的忍辱一點都不好,不該忍的煩惱面前,他竟然一直都在修安忍!”
上師如意寶以前也講過:當我們生起煩惱的時候,儘量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治它,如果實在對治不了,則應當自己呵責自己,或用棍棒石頭狠狠地打自己,“我這個人真是很壞,聽了那麼多法、學了那麼多法,還要生這種分別念,還要生這種噁心”,自己如果對自己這樣懲罰,逐漸逐漸這種惡分別念就會減少的。有些道友在背書的時候,今天背下來了,明天就忘得一乾二淨,不要說是背,就算讀起來也磕磕巴巴,好像覺得沒有希望了,於是他就不吃不喝,或者用東西開始打自己。這種懲罰方式是很好的,我們相續中如果有了無明、嗔恨、貪心的煩惱,確實一點自由都沒有。
我看外面城市裏的年輕人,有些學得特別差,什麼基本佛理也不懂,皈依了很多年,仍然貪心、嗔心一大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整天都是被貪心所轉,心心念念是自己的朋友或者親戚財產地位,真正的佛法對他來說完全是次要的,這樣肯定學不好,畢竟一個人同時做兩件大事是非常困難的。還有些人被嗔恨所牽,對怨敵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這樣學大乘佛法也肯定學不好。另外,有些人被無明愚癡所蒙蔽,每天就跟犛牛一樣迷迷糊糊的,假如一直都是這種狀態,學佛肯定也學不進去。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大城市裏也有個別非常優秀的修行人,看到他們的行為,我們這些住在山溝裏的修行人都覺得非常慚愧。他們一邊搞工作,一邊把自己的功課安排好,每天該學的、該背的、該修的全部能完成,而且也學得相當好,跟這些人比起來,我們這些穿著袈裟的人也有點不好意思了。但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被金錢所轉、被地位所轉、被飲食等各種瑣事所轉,自己沒有任何自由,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煩惱在中間搞破壞。
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我們應該對煩惱作一些懲罰,經常對它深惡痛絕。煩惱畢竟是有為法,久而久之,它的相續就會隱沒的。我們也看得出來,米拉日巴、憨山大師等高僧大德,他們沒有真正趨入大乘之前,有些行為跟凡夫人也沒什麼差別,但後來通過強大的對治力,他們終於成就了無上的菩提果,給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
因此,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沒有必要整天都被煩惱控制,而應該跟它英勇搏鬥,進行一場殊死的血戰。當然,作為一個凡夫人,全部斷除煩惱有一定的困難,麥彭仁波切在有些教言中說:“所有的煩惱習氣要從根本上斷除,就連一地菩薩也做不到,細微的習氣是修斷的境界,所以對凡夫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知道了煩惱的危害性和解脫的功德,從今以後所作所為往好的方向邁步,我們的性格習氣必定會有所改變,有了一定的改變,這就是修行的成效。所以大家應該經常祈禱上師本尊,在生起煩惱的時候通過各種竅訣來進行對治,即使不能從根本上斷除,也應該儘量地減少,以如理如法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