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30 05:01:08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九十九節課
 
第九十九節課

癸二(修緣難成而懶惰之對治)分二:一、無有怯懦之因;二、有歡喜之因。

子一(無有怯懦之因)分二:一、斷除難行之畏懼;二、斷除長期之厭煩。

醜一(斷除難行之畏懼)分二:一、宣說邪念;二、斷除邪念。

寅一、宣說邪念:

若言我怖畏,須舍手足等。

大乘六度萬行的境界不可思議,尤其是發了菩提心後,在漫長的修行道路中要佈施頭目腦髓、妻子兒女等等。聽到這些之後,對佛教一無所知或小乘根基的人就產生畏懼:如果要我也這樣佈施身體、將自己的一切施給眾生,在三大阿僧祇劫當中苦行,那簡直是太可怕了!不要說佈施整個身體,就算割一塊肉、拔一根毛也很痛,我肯定受不了這種苦行,所以大乘佛法的精進很難以接受。

下面就斷除這樣的邪念:

寅二(斷除邪念)分二:一、以觀察而斷;二、以修習而斷。

卯一、以觀察而斷:

是昧輕與重,愚者徒自畏。

作者回答說:你們這樣害怕也情有可原,因為你們對輕重的差別一無所知,才會信口開河說大乘精進無法接受。你們這樣的愚者無端自生畏懼,以盲導盲,令自他都會誤入歧途。

其實佛陀開示的教言,真正去行持的話,根本不用害怕。世間上有一部分人,認為學佛非常困難,因為要遵守很多清規戒律,否則就會墮入地獄;還有些出家人的生活也極其艱苦,吃穿住等哪方面條件都很差。實際上,這只是他們不瞭解而已,真正瞭解的話,最嚴重的痛苦就是沒有學佛、沒有出家,整天深陷苦海而不自知。若以智慧來詳細觀察,佛教裏面的持戒、修行一點也不困難。

比如說我們出家,是自己對人財物等已經看破,以善妙的智慧進行抉擇後,才選擇了這條殊勝的道路,既然心甘情願,又怎麼會覺得苦呢?而且佛教中的任何修行,都有一套次第性的竅訣,絕對不會揠苗助長。佛教裏的各種戒律,如皈依戒、居士戒、出家戒,以及大乘菩薩戒和密乘戒,相當一部分人不敢受,實際上不用害怕,除非你想繼續受苦,如果願意解脫的話,這些約束完全是解脫的方便。

不僅佛教有這些約束,世間中也是如此。每個正規的企業或單位中,都有一整套規章制度,用來約束員工的行為,保障企業的正常發展。如果這些都願意遵守,佛教中的戒律為什麼不行?而且皈依後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佛陀曾經慈悲開許,假如只能守一分戒或部分戒,這樣都是可以的。皈依佛門並不是入了一個圈子沒辦法出來,沒有必要生畏懼之心。

當然,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時,就像《入中論》裏面所講,即使佈施自己的身體,也不會有任何痛苦。在藏傳佛教中,多珠·晉美桑給 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成就者。有一天,他經過西藏西部的一個地方,遇見一大群人正在圍觀一個要被處以極刑的小偷。小偷跨坐在一匹金屬鑄成的馬匹鐵鞍上,馬腹內正用火加熱,他驚恐地慘叫求救,但圍觀者只是笑駡他的罪行。處於無法忍受的大悲心,多珠站了出來,對人們說:我才是真正的小偷,把他放了!殘忍的人們不分青紅皂白,砍斷小偷的束縛,把多珠捆綁在鐵鞍上,狂笑著點起了火……這位超凡入聖的瑜伽師,筆直坐著,凝視蒼穹,無聲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高僧大德的這種利他行為,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不要說佈施身體,身上稍微切一小塊肉,也是痛得不得了。但若將佛法的境界融入內心,斷除了我執與我所執,那麼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的種種行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現在的社會上,很多人不瞭解佛法,聽說密宗高深莫測,入了密宗後非常可怕,就開始擔憂自己學密好不好。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只要你對密法有信心,那就可以進入,進入之後,密宗跟顯宗一樣會應機施教,不會強迫你行持做不到的事情。

如今有些地方的學佛團體,完全被外道的思想所控制,一點也沒有佛教的味道。還有一部分人,本來信心、悲心、智慧樣樣具足,但因為對佛教一無所知,所以根本不敢趨入。這些都是沒有懂得佛法所致,因此,我們瞭解佛法、認識佛法相當重要!

無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

刺燒複分解,今猶未證覺。

剛才說有些人害怕入了大乘後,因為精進而受苦太嚴重,所以不敢趨入。實際上這是一種愚昧無知的表現。假如不入大乘佛法一點痛苦都沒有,那不趨入也可以,但若分析趨入和沒有趨入的差別,沒有趨入大乘佛法的痛苦更嚴重。

為什麼呢?正如《寶鬘論》所言:六道生死輪,無初中後轉。按照顯宗的說法,眾生漂泊在漫無邊際的輪回苦海中,是沒有開始的。在這麼久遠的時間中,我們飽嘗了無量痛苦,尤其是墮入地獄時,在千百萬劫中,一再被獄火焚燒、被閻羅卒砍割、被各種兵器刺殺,口中被灌入燃燒著的銅汁鐵水,身體被鋸子分解成一塊一塊。假如這些痛苦對解脫或積累資糧有點意義,那接受也是值得的,然而一經分析,無始以來的這些痛苦,的的確確毫無價值,也沒有成為趨入菩提之因,反而在輪回中越陷越深。

眾生無始以來沉溺在這樣的苦海裏面,如果以前的痛苦完結了,以後不再感受也可以,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倘若沒有趨入大乘佛法,沒有發菩提心,將來的時日中將永無止境地感受痛苦。在座的道友也是如此,假如沒有發菩提心,相續中沒有生起出離心和解脫之心,今後必定還會在輪回中淪為地獄、旁生等可憐眾生。有些人說:反正我的命很苦,不管發心也好、沒有發心也好,怎麼樣都不會幸福的。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發心好,發了菩提心趨入大乘佛法之後,就沒有那麼多痛苦了!

下面對此問題繼續分析: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為除腹疾,暫受療割苦。

今生為了解脫而修習正法所受的苦,與輪回的痛苦比起來,前者的苦受輕多了。雖然我們發心之後為了趨入菩提之果,需要行持六度萬行積累資糧,在這個過程難免有一些痛苦,比如說佈施時捨不得財物,持戒時要戰勝煩惱,安忍時受到別人的損害,精進時無法克服懶惰睡眠。可是這些痛苦從時間上看,只是這一輩子或者乃至菩提果之間受苦,並不是生生世世、永永遠遠。從痛苦的輕重來講,大乘修行之苦可以說微不足道,根本無法與地獄餓鬼的痛苦相比。從意義上說,為求菩提而忍受的苦行,無論對眾生還是自己的了脫生死都有相當大的利益。方方面面進行比較,我們受小小的痛苦就能遣除巨大的痛苦,受短暫的痛苦就能遣除長久的痛苦,所以還是應當趨入大乘佛教的精進。

打個比方說,為了去除腹部的腫瘤疾患,身體暫時能忍受醫療所致的創傷痛苦。有些人得了急性闌尾炎後,為了保住生命寧願開刀。以前有位法師在成都放生時,突然病了,醫生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問他要不要開刀。他立刻說:不用問任何人,馬上開刀!馬上開刀!開刀後他就恢復了,現在身體還是非常好。所以,誰都願意以暫時的痛苦解決長期的疾病。同樣的道理,修行過程中的無吃無穿、六度萬行中的一些苦受雖然難忍,從高僧大德的傳記中看,他們也經歷過無數的寒酸艱苦,但這樣的痛苦對自他有重大的利益,既然如此,為什麼不願付出一些代價呢?

學習了這部大乘論典之後,很多人應該願意發菩提心,願意學習佛法的真理。以前有些人一直顧慮:如果入了大乘佛教,到時候會不會非常麻煩?會不會反而痛苦呢?這完全是多此一舉,你們應該生起一種無比的歡喜心,為什麼呢?因為即生中遇到如此殊勝的大乘法門,聽受了上師的言教,儘管每個人的痛苦不相同,但這種痛苦是有意義的,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做呢?

再次用比喻進行說明:

醫皆以小苦,療治令病除,

為滅眾苦故,當忍修行苦。

醫術高明的良醫為了治病救人,會以小小的治療痛苦去除疾病,比如說做手術、針灸、輸液、打針,這對病人來講還是有一定的痛苦,但以這樣的小苦治癒長期受苦的重病,不管是任何一個患者,肯定都願意接受。

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一個人只要患上一些病,馬上就到醫院裏檢查,結果出來以後,如果還有希望,開刀動手術也願意。假如醫生覺得結果不太理想,已經成了晚期癌症,為了安慰病人,就說:你的病不是很嚴重,回去吃吃中藥就好了。所以我們以後生病時,如果醫生說吃中藥,要提高警惕啊!否則,到底是回去吃中藥還是回去等死也不好說。萬一到了晚期,那麼沒必要住在醫院裏,還是回家吃一些中藥。按照我的理解,吃中藥是念阿彌陀佛的意思,因為決定會死,所以應該回去念阿彌陀佛。總之,我們以後生病的時候,應該注意醫生和家人的表情,如果報告來了以後,家人的臉色不對,或者醫生的態度怪怪的,那可能是無可救藥了,開玩笑!

既然治療的痛苦都願意忍受,為了利益三界輪回的所有眾生,讓他們圓滿獲得快樂,遠離一切苦難,就更應該安忍了。比如修持佛法時,早上起來特別困;修安忍時,受到別人的危害忍不了,這些痛苦跟無始以來的輪回之苦比起來,那簡直是不足掛齒。

每一位學習大乘佛法的人,應該好好思考自己趨入大乘好,還是不趨入大乘好?趨入大乘的話,的確是有些痛苦和磨難,這一點也是事實,但如果沒有趨入大乘,永遠都沉溺在輪回苦海中,痛苦何時才有盡頭啊?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非常正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千萬不要遇到一點點違緣和不順,就馬上退失信心:我要離開這個道場,以後去當個道士算了!這是非常可憐的想法,對佛法的見解沒有打下穩固基礎的話,恐怕經常會飄飄悠悠的,自己也不知道在幹什麼。

我經常這樣想: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應該在十幾年、二十幾年中學習佛法、聞思佛法,這樣自己的見解才會穩固,否則,短暫的時間內學一點,而且學得也不是很踏實,那這種見解不一定永恆存在。尤其是有緣分的話,應該從小就背誦串習大乘經論。

剛才還沒有上課時,一個9歲的新加坡小孩,在電話裏給我背《入行論》的一至五品,他背得特別好,我心裏真的很高興,但後來快要上課了,時間來不及我就下來了。9歲的孩子能背《入行論》,而且背得很快,那他長大以後,不管受到什麼樣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會有一種佛教的方向感,做任何事情都不會離開慈悲和智慧。作為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教育還是非常重要。

在座的有些道友,倘若從小就受過《入行論》、《大圓滿前行》的教育,見解行為會非常正,但因為長期沒有受到這些教育,而且接受了一些不太好的世間教育,相續中有許多邪見垃圾需要清理,不清理的話,將會對解脫一直作障礙!

凡常此療法,良醫皆不用,

巧施緩藥方,療治眾屙疾。

上面已經說了,從總體方面講,世間的痛苦和大乘精進的痛苦完全不同,世間的痛苦極為嚴重,而大乘精進的痛苦並不可怕。現在換一個角度來講,佛陀所提倡的苦行,絕對沒有世間的痛苦厲害。這個道理該怎麼理解呢?

世間平常的治療之法,如吃藥、針灸等,有些手段非常殘忍粗暴。有的道友在生病時,如果遇到不太好的醫生,打針的時候極其可怕。所以作為一個病人,首先要看醫生的臉慈不慈悲,假如他比較慈悲,那心裏有一種安全感,如果滿臉凶相,就心驚膽戰、非常害怕。

而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是治療一切眾生身心疾病的良醫,佛陀並不用世間醫學的治療方法。現在有些治療非常可怕,比如換肝臟、換心臟,聽說有些醫院不打麻醉藥,直接把肚子劃開做手術,病人一直撕心裂肺地慘叫。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中哪有這樣的?雖然強調佈施身體,但下文中也會講到,自己先要達到一種境界,那時候佈施身體一點痛苦都沒有。

還有些人說:佛教要佈施很多錢財,這個我不願意,所以不皈依。其實佛教並沒有強迫你必須佈施,佛陀說佈施的時候不能有吝嗇心,如果稍有一點吝嗇,覺得哎喲,太多了吧,那不佈施也可以,沒有一點強迫性。

良醫佛陀遣除眾生煩惱的方法,採用極為溫和的措施,讓我們做起來簡便易行,根本不會有任何痛苦。不管是行持六度中的哪一度,佛陀都有非常善巧的方便方法,並以奇妙的智慧進行攝持,有了這些智慧和方便之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痛苦。

比如我們相續中有八萬四千煩惱,為了遣除這些煩惱,佛陀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雖然煩惱比較多,總的可分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又分根本煩惱和隨眠煩惱,根本煩惱中的貪心,種類也是非常多,如貪財物、貪人、貪自己身體,但一切的對治法均可歸攝為一種,即看破、放下,或者說觀空性、觀無常,這種方法誰都願意接受。

表面上看來,山上的修行人特別苦,有些新聞記者或領導來到這裏,看見有些道友的房子和他的生活狀況後,瞠目結舌:這麼苦啊!一個人這樣活著,難道不會死嗎?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住在木屋裏清淨地修行,看見世間人煩躁複雜的生活後,也可以反過來問:這麼苦啊!你怎麼過得了這種生活?我是一天也呆不下去,還是到寂靜地方去吧。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相同,但有些人的價值觀確實沒有價值,就像眼翳者看海螺是黃色的一樣,他的價值觀是完全錯誤的。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甚深教言,世間的任何學問也無法與之相比。雖然孔孟之道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裏面也有些教言值得借鑒(如生活簡樸),但一遇到深奧的地方,他們往往採取回避的態度。比如有一個弟子問孔子:到底鬼神存不存在?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問:人死後是什麼樣的?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完全是一種回避。若是我們佛教的話,對鬼神的存在怎麼樣瞭解,對死亡的到來怎麼樣面對,這些問題講得非常清楚。我們很多人以前學習古文時,覺得古文的含義很深奧,古人的文化思想很有價值,但是遇到了佛法以後,的確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世間上的文化全部可以包含在佛教中。所以,任何一種相似的智慧想反對佛教的話,我們應對他生起無比的悲心,如果有機會,則應以佛教的真理一一推翻他如山王般的邪見,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總之,大乘佛法的精進,根本不需要害怕,如果你心裏畏縮,行為也會畏縮的,如此一來,普度眾生的事業根本沒辦法做下去。反之,倘若你有勇氣、有志氣,做眾生的事情絕對不會有問題,實際上這也並不困難,堪布根霍在講義裏面說:修持大乘佛法時,只需要端坐在舒適的坐墊上,內心觀空性或者觀慈悲心,以此即能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有什麼困難和痛苦呢?所以,修行人的生活非常非常快樂。我們若有一些能力,應親自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度化眾生;如果實在沒有能力,內心的力量也不可思議,應住在適合的環境中觀修大悲心。

總而言之,所有的佛友千萬不要捨棄大乘菩提心,也沒有必要捨棄,因為大乘菩提心能利益自他一切眾生,而且在行持的過程中,一點困難和危害都沒有。

釋迦牟尼佛甘露般的教誨,是真正能生起功德的妙藥,對我們來講,這是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如意寶。今生遇到了這樣的教言,如果厭棄它、放棄它,這個人可以說沒有心臟,愚笨得跟豬沒有任何差別。真正有智慧的人,應當通過智慧來瞭解佛法的奧義,以此解開人生道路上的生死迷茫,趨入光明正道而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