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13 15:01:41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13 14:59:50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懺悔罪業 第二十一節課

第二十一節課

意幻供養前兩天已經全部講完了,中間開“金剛薩埵法會”時停了幾天課。這期間,我要求大家念四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參加了法會,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滿四十萬遍,我們相續中的罪業就會得以清淨,這一點佛陀在經中也有明確宣說。作為一般的修行人,我們沒有造惡業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想得起來還是想不起來的,很多罪業我們都造過,如果沒有懺悔清淨的話,想要成就非常困難。所以,對有智慧的人來講,“懺悔罪業”相當重要。

接下來繼續講《入菩薩行論》。從今天以後,我們的宣講方式主要從頌詞上講,中間會結合無著菩薩的科判和注釋,釋文不一定全部讀,一方面是考慮到時間問題,另一方面,從頌詞上講一遍,再從注釋上讀一遍,往往都是一個意思,對大家的理解沒有很大幫助。希望你們學習的時候,要看無著菩薩是如何解釋的,其他的大德又是如何解釋的,這方面自己要好好分析。

今天講的內容還是“供養支”,前面講完了真實供養中的無主物供養與有主物供養,同時也講了意幻供養,現在是第四個問題——發願供養。

所謂“發願供養”,並不需要買什麼東西,也不是幻化一個供品,而是在心裏面發願。發願與意幻有一定的差別,意幻是指心裏幻化出一種供品作為供養,發願則是在心中發願,希望世間上的眾生能夠獲得快樂、息滅痛苦,而在三寶所依面前降下珍寶雨、鮮花雨等等。

子四、發願供養: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

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別此”是指除了上述的供養以外。我們也應該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悅耳動聽、震撼人心的歌樂。當然,這類供品有器樂、歌聲等多種,尤其是器樂中的敲鼓、吹螺,這些妙音都可以用來供養諸佛菩薩。還有人們吟唱的歌曲,比如現在有些著名歌星所唱的歌,如果自己非常喜歡,也可以供養諸佛菩薩。通過這樣的音樂供養,令所有眾生相續中的貪嗔癡煩惱,以及三毒所生的行苦、變苦、苦苦等根本痛苦與分支痛苦全部息滅,希望他們永遠沉浸在快樂當中,這種帶來快樂的吉祥雲長久地留住在他們身邊。

這種發願有很大的力量,我們平時如果聽到音樂,看書時聽到了念佛機聲,都可以在心裏面觀想:以此妙音願諸佛菩薩生起歡喜心,讓所有眾生的痛苦息滅。《百業經》中有一個公案:釋迦牟尼佛在山洞裏入火瑜伽定時,帝釋天帶乾闥婆王來到洞口,彈奏妙音供養佛陀,迦葉尊者從禪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讚歎這種妙音(佛陀本無出入定的差別,但在眾生面前有時會顯現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

不管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樂歌舞來吸引眾生的心,吸引過來以後,再對其進行佛教的教育。以前上師如意寶在世的時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現在這個時候,都會讓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剛歌、跳一些金剛舞來供養諸佛菩薩。這些金剛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麥彭仁波切在論典中所說的,即使從表面上看來,也對人們有很大的利益。比如我們說宣講佛法,不一定會來很多人,但如果說舉行佛教的音樂會、演唱會,這時成千上萬的人就會擁集在這裏。學院以前開法會的時候,附近的老鄉不一定參加,但一說要唱金剛歌、跳金剛舞,就有很多人趕過來,到處打聽“你們的金剛歌什麼時候唱?我可不可以參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團體也經常用這種善巧方便來利益眾生。

所以,攝受眾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別解脫的行為。有些真正捨棄自己、完全利益他眾的大菩薩,他們的行為我們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樣,他有特別甚深的密意,通過這種方式能使很多眾生獲得快樂。有些眾生的煩惱很深重,平時經常特別痛苦,但他聽到一些佛教音樂時,就能從中獲得清寧慈悲的感受,馬上息滅相續中的煩惱。所以,對於高僧大德的有些行為,我們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妄生邪見。當然,按照小乘別解脫的觀點,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這一點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間的歌舞來吸引人,這樣可能不太好,但有時候通過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來幫助眾生是可以的。現在香港、臺灣好多歌星唱一些觀音心咒、阿彌陀佛、大悲咒、心經,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歡在車裏放一下這種音樂,如此能在他們的相續中種下一個善根,我覺得很重要。

如果自己的發心特別大,只要對眾生有利,在某些行為上也有開許。海濤法師到日本的時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說“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說“去去去,沒事的”,於是他說“好,但你們最好不要告訴別人”,去了以後,他就給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將相當一部分演藝圈的人引入了佛門。所以,利他心特別重的話,在某些情況下,也有一些方便開許。但如果我們的惡劣習氣沒有斷,自己沒有把握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去,否則,原本你想度化眾生,結果反而自陷其中、無力自拔,這樣是非常可惜的。

此頌主要是講,觀想諸佛菩薩隨處都在,然後以自己的發願力,將這些悅意的歌聲獻給他們,使所有的眾生獲得快樂,應該這樣發願。

唯願珍寶花,如雨續降淋,

一切妙法寶,靈塔佛身前。

同時還發願:願世間上的瑪瑙、松石等種種珍寶雨、鮮花雨,恒常降臨在三寶所依的法寶、靈塔、佛像面前。

這樣的雨不是一次兩次,也不是偶爾的,而是永遠地、恒時地降臨。此處代表佛身的是佛像,代表佛意的是靈塔,代表佛語的是法寶。我們應當隨時觀想發願:世間上無數的供品、鮮花、珍珠等等,就像天上降下的雪花一樣,恒時飄落在三寶所依面前。

這裏的“三寶所依”,包括了妙法、靈塔、佛身。

妙法:可以從教法和證法兩方面來講。教法上,是指三藏十二部以及後來高僧大德們所造的無數論典,很多佛教圖書館中關於佛教方面的圖書,佛教內容的VCD、DVD、軟體、光碟等都可以包括在教法當中。證法則是指我們凡夫相續中乃至一刹那的信心、悲心、空性正見,一直到得地菩薩以及佛陀相續中的無緣大悲智慧,這些境界全部包括在證法當中。所有的佛法就是教法與證法,正如世親論師在《俱舍論》的末尾所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我們應祈禱這樣的教法和證法在所有的地方住留,觀想無數的供品恒常供養,使無數眾生依此獲得利益。

所以,在弘揚佛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法只有兩個:教法與證法。教法就是文字、詞句,沒有這些的話,佛法很難以弘揚。就像在“文革”期間,經書和論典基本上都毀壞了,那時的教法受到了嚴重的損傷,或者說是歷史性的毀滅;那麼證法呢,雖然也有人生起邪見、誹謗三寶,但仍有一部分人對上師三寶的感恩之情、對眾生的悲心、自己的修證境界沒有絲毫的損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教法受到了損害,但證法還保存了相當一部分。現在有些道場中既有教法也有證法,但有些道場中雖然《大藏經》、論著擺放得整整齊齊,但大家沒有去研究、參閱和修行,這樣的話,教法是有,但證法是沒有的。

以後我們弘揚佛法的話,雖然印經書、刻光碟等很好,但最關鍵的是要懂得佛教的道理。不僅僅是自己懂,還要將這些道理儘量傳給有緣的眾生。我們每個人的周圍都有很多具有善根的人,在他們面前,哪怕你講一點阿彌陀佛的修法、菩提心的功德,或者一些簡單咒語的力量,他們的相續也會逐漸改變,這種改變也可稱之為證法。所以,弘揚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舉行一些特別隆重的儀式,只要能對身邊的人起一點作用,讓他們的心裏有所改變——原來是惡人,現在變成善人;原來對佛法有成見,現在對佛法有正見,這就是弘揚佛法。不管是什麼樣的佛教徒,弘揚佛法的機會都有,只不過有些人不運用而已。

靈塔:密宗中有時輪金剛佛塔、大幻化網壇城、密集金剛佛塔等,顯宗中有共稱的八大佛塔。

八大佛塔是:一、蓮花塔,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淨飯王在藍毗尼花園所造之塔;二、菩提塔,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徹大悟,影勝王等建此佛塔,也稱之為降魔塔;三、轉法輪塔,佛成道四十九天后,在鹿野苑為五比丘為主的眾生轉四諦法輪,此後整個娑婆世界響起法鼓之音,

 

為紀念此舉而造,也叫做吉祥門塔;四、神變塔,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降伏外道六大本師,勒紮波國王等所造;五、天降塔,佛陀到三十三天為母親說法,返回人間後,人們為紀念而造此塔;六、和合塔,提婆達多為主的一些人破和合僧,佛陀在曼迦達和合僧眾後建此佛塔;七、尊勝塔,釋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時,眾多弟子祈請佛陀不要入滅,佛告訴大家建此佛塔以代表法身,此塔在漢地很多地方都可見到;八、涅槃塔,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在拘屍那城涅槃,後人所造。這八大佛塔在《上師心滴》的後面也有,其實我們在印經書的時候,若把這些印在裏面,也會有修建佛塔的功德。

除此以外,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佛塔,我們在見到了這些佛塔後,應該想這些是代表佛陀,而且是佛陀親自開許建造的。尤其是藏傳佛教的佛塔,完全是根據佛經的記載而造的,形狀尺寸都有一定的規格,相當如法。所以大家不要看到白色的塔就認為無所謂,這是代表佛陀,我們末法時代的可憐眾生沒有機會見到真正的佛陀,但是佛在有關經典如《右繞佛塔經》等中宣說了,佛塔就代表佛陀,它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佛塔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漢傳佛教有漢傳佛教的佛塔,斯里蘭卡、印尼等地也有不同形狀的佛塔,這些與泰國佛塔的形狀比較相同。不管是什麼形狀的佛塔,都有一定的歷史根據,比如阿育王建造的八萬四千佛塔,其形狀雖與其他佛塔不太相同,但它們與佛陀的真身沒有差別。無論是畫像上的佛塔,還是世界各地的佛塔,全都值得我們頂禮供養。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見到佛塔馬上就摘帽合掌,這樣可以具足很多的功德。

北京有座佛牙舍利塔,裏面藏有真正的佛牙,從歷史上來看,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有機會應該朝拜發願,法門寺還有佛指舍利,除了中國的這兩個以外,斯里蘭卡也有一顆佛牙舍利。如果遇到了這些佛塔,大家應該在塔前供鮮花、供水,作頂禮,如果沒有這種機會,心裏面就念一些供養咒,默默地發願:願世間上所有的鮮花等供品在佛塔前經常出現,令無數的人朝拜供養。

還有很多傳承上師、祖師的靈塔,在漢地的一些寺院中,住持、高僧大德的靈塔經常隨處可見,對此我們都值得頂禮。所以,藏傳佛教的人到了漢傳佛教的寺院,見到漢地祖師的塔應該合掌頂禮;漢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居士,來到藏地見到了白色的佛塔,也應該合掌頂禮。

造佛塔的功德相當大,以前法王如意寶曾經發願造一萬座佛塔,因為上師的發心力不可思議,不像我們凡夫那樣,所以他老人家發完心以後,一萬座佛塔在很快的時間內就造完了。大家以後如果去藏地的那些地方,就能見到當年所建的這些佛塔。

佛身:是指佛像。第一尊佛像是佛陀在世時開許斯里蘭卡的珍鬘美女所畫,從那時以後,就有人開始繪畫佛像。佛像有雕刻的、雕塑的、繪畫的,有多種多樣,在一些商場裏也常能看到佛的唐卡、雕像、畫像。不管是什麼樣的佛像,我們都應該頂禮,就像《親友書》中所說“佛像縱然以木雕,無論如何智者供”,作為一個智者,對真正的佛陀頂禮就不用說了,即使是佛陀的畫像,也應該恭敬頂禮。

佛陀在世時,有人按佛陀25歲的外貌造過一尊像,現存放於兜率天;佛陀8歲和12歲的身像由嘎瑪博修工巧師所造,現分別安放在拉薩的大昭寺和小昭寺,這三尊佛像都是佛陀親自開光的,與真正的佛陀沒有差別。據《紅史》等史料記載,北京故宮中還有一尊檀香木佛像,據說也是佛陀親自開光的。這所有的佛像,不管是佛陀親自開光的,還是佛陀開許繪畫、塑造的,在見到時都不能當作是一般的畫、一般的像,而應當想這與佛陀沒有差別,發願所有世界的美妙供品永遠呈獻在這些佛像前。僅僅這樣發願,也能造下非常大的善業。

子五、無上供養:

猶如妙吉祥,昔日供諸佛,

吾亦如是供,如來諸佛子。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等以八大菩薩為主的所有菩薩,以及緣覺等聖者,他們如何對佛陀供養,我也如是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這就是無上供養。

為什麼叫無上供養呢?這種供養的功德相當大,一般的供養根本比不上它。有些人認為,所謂的供養就是在紅包裏面放點錢給上師,或是點一根香供佛,由於沒有好好學過佛教的道理,他們對這些基本問題都不懂。很多人總認為供養很簡單,沒有什麼不懂的,但真正來講,他們連最簡單的供養也不會,我們前面所講的意幻供養、發願供養等方式,也許想都沒想過。什麼是供養的方式?什麼是供養的發心?誰是供養的對境?什麼是供養的目的?這些道理都不懂,如果不懂這些的話,那就不會懂得真正的供養。

為什麼無上供養的功德相當大呢?比如說文殊菩薩,他是諸佛菩薩智慧的總集,其禪定、智慧、總持力等是無與倫比的,他就算供養一朵花,這種發心和功德一般人也無法相比;普賢菩薩的供養,就是所謂的普賢雲供,即普賢菩薩的心間發出無數光,每個光端出現一尊普賢菩薩,然後每個普賢菩薩的心間又發出無數光,每個光端又出現供養天女與供養天子,手持無數供品在諸佛菩薩面前一一獻供,這樣的供養無量無邊,凡夫人是無法想像的,對此《華嚴經》中也有詳細宣說。同樣,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等供養的功德也是相當大的。

作為凡夫有沒有這麼大的能力呢?肯定是沒有。但若希望自己的供養功德也變成無上,那可以在心裏觀想“文殊菩薩怎樣供養,我也怎樣供養”,或者“普賢菩薩怎樣供養,我也怎樣供養”,這一點沒什麼做不到的,凡夫的分別念中也可以顯得出來。“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們在回向時經常這樣念,實際上就是觀想“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依靠這種回向,很多竅訣書中說,可以獲得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同等的善根功德。

如果什麼都不觀想,光是把供品作供養,這個功德大不大呢?不大。但如果早上在佛前作供養時,心裏面想:文殊菩薩如何供養,我也如何供養;歷代傳承上師如何供養,我也如何供養。佛陀告訴我們,這種供養的功德是相當大的。每個佛教徒都有根本上師,自己的根本上師如何供養,自己就如何供養,這一點,像我這樣惡劣的人的分別念中也能顯得出來,更不用說你們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懂得供養,供養沒什麼可聽的,其實這些佛教的道理,假如沒有長期聞思的話,你是不會懂的。如果真的懂了,那你在實際行動中一定是會行持的,因為佛陀都說有這麼大的功德,我們對佛陀是完全信任的,他的金剛語說了這種供養方法,我們就一定會去做的。比如見到自己的上師時,在紅包裏面放一塊錢、三毛錢,然後說“雖然只有三毛錢,但文殊菩薩如何供養,我也如何供養”,這樣你也會有文殊菩薩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的功德。如果不是這樣,看別人供養了,自己不供養不好意思,心裏有一點吝嗇為難的話,這個供養的功德就沒有了。

所以,供品不在於大小,關鍵在於供養的方法。我們在諸佛菩薩、高僧大德面前供養的時候,一定要具備這種供養能力,當然,這種能力並不是遠離一切戲論的中觀見,也不是密法的證悟正見,只要以這樣簡單的想法來攝持就可以了。很多論師依據《寶篋經》的教證,都認為這是七地以上的供養方式。七地以上的菩薩表面上供養一朵花,但實際上是變成了成千上萬的花朵來供養的。所以,很多人的境界都不相同,我們去佛像面前供養時,儘管你買一朵花、我也買一朵花,但是在供養的時候,我想“這一朵花變成無數的花朵,文殊菩薩如何供養,我也如何供養”,那我所獲得的功德是無法言說的。而你在供養的時候,心裏只想供一朵花,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觀想,那你只有一朵花的功德;或者想“以今天供花的功德,希望我快樂、希望我健康”,這種功德與為利益無邊眾生而供養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現在有很多佛教徒,不要說甚深的見解和境界,就連最簡單的供養佈施也不會,所以大家確實很需要學習佛法,不然的話,雖然說“我皈依了多少多少年”、“我如何如何了不起”,但在言行舉止中根本沒有作出如法的行為。

這是講無上供養,作為大乘修行人,平時應該能夠做得到,所以大家不要忘!

子六、讚歎供養:

我以海潮音,贊佛功德海,

願妙讚歌雲,飄臨彼等前。

我以海潮般悅耳的歌聲,讚歎具有無量無邊功德的諸佛菩薩,願它變為吉祥的讚歌之雲,永遠飄臨在諸佛菩薩面前。

平時如果聽到美妙的歌聲,我們都應該在心裏這樣觀想。假如自己的嗓子好,那在諸佛菩薩面前唱一些讚頌三寶的歌,也會獲得很大的功德。外面有些佛教徒,嗓子好一點的,經常想在上師面前唱一個流行歌,這種流行歌會不會使上師生歡喜也不知道。不過,現在很多人分不清楚流行歌與三寶歌,有些居士太過於執著,聽到我們VCD前面放的佛教音樂,馬上就說“不要聽,流行歌不要聽”,連什麼是流行歌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

不管是供養什麼樣的音聲,只要自己的心清淨,令諸佛菩薩和金剛上師生起歡喜心的話,都會有很大的功德。因為三寶是非常殊勝的對境,在其面前無論怎樣供養都會有一種力量,《寶燈經》中說:“在三寶前供養無垢的供品,則會遠離四魔,在很快的時間內獲證菩提。”藏文的《地藏經》中也說:“三界的快樂全部以三寶的力量而產生,世界上想獲得幸福快樂的人一定要供養三寶。”

海潮音”是指無量無邊的音聲,因為大海不論從時間上還是方向上,都是無法衡量的,以這樣的音聲作為供養,功德也是無量無邊。凡是在三寶面前作這種供養,不管是自己的音聲、行為、心情,或者一些供品,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平時我們有供品的話,應該以純潔的信心來供養三寶,如果不是供養三寶,而是供養自己的身體或一些沒有意義的對境,那是非常可惜的。自己有能力的話,即便是特別小的一個供品,也應該在佛前供養。現在漢地在佛像前供香、供花的現象相當多,雖然人們有時候發願只是為了一些暫時的利益,但不管怎麼樣,在佛前供養的功德非常大,我們都值得隨喜。

辛二、頂禮:

化身微塵數,匍伏我頂禮,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勝僧。

在頂禮的時候,不應該只有一個身體頂禮,有關經典中說,應把自己的身體化成無數微塵那麼多的身體,在具有無量無邊功德的諸佛菩薩面前,以身語意三門畢恭畢敬地頂禮。

這裏的頂禮對境是:1)佛:過去已經示現涅槃、現在正在轉法輪、未來將要出現於世的三世諸佛,以及自己的金剛上師。2)正法: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教法和證法。3)最勝僧:彌勒菩薩、文殊菩薩那樣的大乘僧眾,四位比丘以上的小乘僧眾,甚至所有的出家人。在這些殊勝的對境面前,依照《普賢行願品》中的觀想方式“一身複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將一身化為無數的身體,以無數的頂禮方式進行頂禮。

頂禮的方式有磕長頭、磕短頭,漢傳佛教中也有一些頂禮方法,這些都可以。《大解脫經》中說:頂禮合掌的時候,雙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蓮花,手掌並非完全合攏;站起來時身體要端直,也即平時所說的身直則脈直,脈直則風直,風直則心直;跪下去時要五體投地,站起來後又這樣頂禮。這種功德相當大,佛對阿難說:作一次這樣的頂禮,可獲得身下所壓面積至金剛大地之間所有微塵數量的轉輪王位,但善根仍不會窮盡。

當然,磕頭的時候,如理如法相當重要,不管是動作還是觀想,大家都應該好好地學。以前米拉日巴去鄂巴上師那裏,當時鄂巴上師正在為大眾傳講《二觀察續》,當他遠遠看到米拉日巴在頂禮時,就對弟子說:“這個人的頂禮方式相當好,很像是馬爾巴羅紮上師的傳承。”所以,平時看一個人的頂禮方式,就可以知道他學過佛沒有,如果學過的話,頂禮的動作就會非常如法。有些人的頂禮不知道是從哪里學來的,很喜歡用一些奇怪的動作,剛剛學會磕長頭,見到一個上師就要表演(上師學他們的動作,引來哄堂大笑),雖然這樣也可以,但如理如法還是很重要的。

敬禮佛靈塔,菩提心根本,

亦禮戒勝者,堪布阿闍黎。

頂禮的對境還有:4)佛靈塔:佛陀的靈塔、佛像;5)菩提心根本:也就是自相續中菩提心的來源,如果你的菩提心是依靠大乘上師產生的,那就將這個上師作為頂禮對境;如果是依靠大乘法本生起的,就以這個法本作為頂禮對境。比如,你是依靠《入菩薩行論》獲得菩提心的,那就要對它頂禮,在書店一看到《入菩薩行論》,馬上就跪下去,別人問你為什麼這樣,你可以說:“因為這裏有《入菩薩行論》,它是我得菩提心的根本。”這樣他就沒有理由阻止你了(眾笑)。

還有一些殊勝的地方,比如說喇榮也可以作為菩提心的根本,我經常這樣想:我在這裏呆了很多年了,相續中對因果的一些微妙正見,以及相似的菩提心,都是在這塊聖地產生的,見到這個地方,我真的很想頂禮。有些經典中說:“菩提心的根本不僅可以是法本、上師,還可以是地方。”包括自己上師降生、轉法輪、圓寂的地方,以及佛陀降生、成道、轉法輪、涅槃的地方,這些都是我們菩提心的來源地。所以,以後如果有機會去印度等地,凡是佛陀顯示各種事蹟的地方都要去頂禮,自己的上師弘法的道場也都值得頂禮,因為這些地方是我們獲得智慧力量的源泉。

6)戒勝者:指孜孜不倦地行持解脫之事、修持密法的大成就者。在這些大成就者面前,不管你是學顯宗還是密宗,都應該恭敬頂禮。

有些人想:我作為一個出家人,可不可以頂禮在家的大成就者呢?按照顯宗的觀點,《梵網經》中說:“出家人不能頂禮國王、父母等在家人。”《涅槃經》第六卷中說:“出家人不能對在家人頂禮。”《四分律》中說:“出家人不能對白衣頂禮。”密宗的《時輪金剛》中也說過:“出家人值得所有人恭敬頂禮。”但是,如果在家人的成就很高,出家人也可以向在家人頂禮。有些人的上師是在家身份,如果上師真正具有很高的境界,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出家人頂禮也是可以的。不過,《毗奈耶經》中說:如果你的上師還俗了,就算他是凡夫人,出家人也應該頂禮。戒律中也有這樣的說法。但按照密宗來講,在家人必須是成就者,否則,出家人不能向在家人頂禮。

7)堪布:《花鬘論》中說:為自己傳授沙彌戒、比丘戒的上師稱為親教師或者堪布。8)阿闍黎:在密宗中,所有的金剛上師都可以稱為阿闍黎;在顯宗中,“阿闍黎”是指軌范師,比如,懺悔的上師、傳講佛法的上師、傳戒的上師、皈依的上師等等。我們時時都應向這些上師頂禮。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