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14 08:33:52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14 08:33:08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三冊 第四品不放逸 第四十五節課

現在還是講觀察對治之功德而不厭倦,下面的頌詞主要講應當恒時精進修安忍。

對學習大乘菩薩行為的我們而言,首先必須要具足精進,沒有精進的話,就像《薩迦格言》和《君規教言論》裏面所說,就連小小的事情也不能成辦,更何況說是利益眾生的大事情了。因此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學習前輩高僧大德們的精神,他們為了獲得解脫、為了斷除煩惱是怎樣精進的,相比之下,我們為此而下過什麼樣的功夫?應該反反復複地問自己。

通過下一頌可以了知,世間上的芸芸眾生為了沒有多大意義的生活,尚且奔波忙碌,那我們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令其獲得無上圓滿的佛果,就更需要精進和忍耐了。

漁夫與屠戶,農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求活維生計,

猶忍寒與熱,疲困諸艱辛。

我今為眾樂,雲何不稍忍?

漁夫、屠夫、農民等僅僅是考慮到維持自己的生活,也能忍受嚴寒酷暑等千辛萬苦,而發了無上菩提心的我們,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為什麼不需要苦行呢?

世間上的人們不懂因果規律,為了自己的生活而不顧一切代價,經常日日夜夜地操勞。就拿漁夫來講,他們早上很早的時候來到魚市場,將自己所打的魚賣給魚販子,不管是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天氣的寒熱根本不能阻擋他們的腳步,在如是的環境中,為了利潤而如是的辛苦。原來我在大連和台州那邊,經常會看到海邊的漁夫,他們為了打魚不被海浪所吞噬,在出海之前,首先要在所信奉的媽祖面前進行祈禱,作各種各樣的儀式,然儘管如此,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喪生在大海中無法順利地回來。他們晚上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依靠一盞小小的明燈來捕魚,確實看起來非常可憐。屠夫們也是如此,早上三四點鐘就起來了,將該殺的豬牛等宰殺、除毛、清洗、切割,天剛濛濛亮的時候,就把所有的肉都準備好了,並拿到市場上出售,而到了晚上,他們在十二點鐘之前是不會睡覺的。可見,這些人的生活非常非常辛苦。

世間上的工人、農民、牧民、商人等,為了維持生計,心裏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有些人雖然表面上看來經濟條件不錯,生活過得非常富裕,但他們的心理壓力遠遠超過了一些小人物。比如說一個承包工程的大老闆,他下面的工人白天辛苦地做工,晚上會睡得比較香。但是這個老闆還要回去想很多問題,經常徹夜不眠。如果工程順利的話,他能賺得到一點錢,但實際上除了身體付出以外,他心裏還付出了多少呢?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從每個人的生活來看,佛陀所說的輪回痛苦確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對於過著清淨生活的出家人來講,有些人不一定瞭解世間的這種痛苦,但大多數人應該說是深有體會。現在的社會上,無數人為了自己的生存,白天不休息,晚上不好好睡覺,他們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將星星當作自己的帽子,白霜當作自己的鞋,不管是炎熱酷暑還是狂風暴雨,根本不能阻擋他們的工作。

平時在學院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剛才我過來的時候,都快接近九點鐘了,還有一群工人在幹活,他們早上七點多就上班了,辛辛苦苦了一整天,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就是一點點工錢。這些工錢能不能解決他們的生活呢?絕對是不能的。大家都知道,好多人打工就是為了供孩子讀書,現在的小孩子讀書,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一直讀上去,沒有幾十萬是根本沒辦法的,這種生活壓力非常大,很多家庭都承擔不起,因此各種精神壓力的綜合病也是層出不窮。當然,我們出家人的生活比較簡單,一個人吃飽了全家都不餓,一件衣服穿幾十年也沒有問題,生活上不知道什麼叫壓力,尤其是從小就出家的人,認為這個世界非常平安,好像沒有什麼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世間上的很多在家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父母,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短短的人生幾十年,為了這個臭皮囊而忍受各種難以想像的艱辛和痛苦。人們從早到晚耗盡自己的精力,究竟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吃得飽、穿得暖,生活過得比較安閒。可得到這些又有什麼用呢?人生無常,以往多少人不管是生活條件也好,青春美貌也好,都不可能長久住留,他們即使得到了這些,也沒多大的價值和意義。

而我們作為修行人,尤其是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跟這些世間人完全不同,我們的人生是為了利益眾生,正如《華嚴經》中所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種極其可貴的精神就是我們的究竟目標。所以為了眾生而奮鬥,其意義和價值超過了所有世人的目標和希求。既然已經發了菩提心,那在成辦自他一切安樂的過程中,一些小小的痛苦,如生活中無吃無穿或者身體不太好,根本不能影響自己的菩提心,也不能阻擋我們行持菩薩的大願。

有些人為了聽受這部法,甘願忍受一點暫時的困難。昨天有個道友說,她家裏有三個孩子,早上六點鐘給他們做飯、送學校,在此之前她就起來開始學習這部論典了。白天在外面打工,晚上回來時是十一點左右,十一點以後又開始學習、做作業,好多方面是非常不錯的。她自己認為,這樣的佛法千百萬劫難遭遇,尤其在大城市裏能遇到正法,這種人身實在非常難得,因此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家庭壓力,她也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學習,並通過各種途徑給我彙報。我看了以後,覺得自己雖然在這方面沒有特別懈怠,但有時候比較起來,大家都是人,但她的精進和我的精進恐怕是不同的。

我們這裏有些道友也非常精進,早上路燈剛亮的時候就在外面背書,晚上很晚了才休息。但有些人卻不是這樣,今天稍微下雨了,路比較滑,就不去聽輔導了;今天肚子比較痛,稍微有點不舒服,又不去聽課了……經常有這個理由、那個理由,這樣的話,自己沒有勇氣,沒有毅力,世間中有這麼多障礙,我們學習的順緣又那麼少,那你的修行永遠也不可能成功的。要知道,世間上那麼多人為了自己的生存都如是辛苦,所得到的利益只是為了多賺一點錢養活自己的家庭,那我們為了生生世世永久的利益,只是遇到一點點困難,怎麼可以退失信心呢?

記得上師如意寶有一次從色達到馬爾康去看病,正好遇上修公路堵車,一堵就是好幾個小時。上師看到路邊有好多修路工人,當時就想起了寂天菩薩的這個頌詞,並深深感受到世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尚且不顧千辛萬苦,我們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為什麼不需要精進呢?後來從醫院回來,法王如意寶就經常宣講他老人家當時所看到的這種景象。

其實,工人、農民不僅僅做工很痛苦,在生活方面,他們也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在醫院裏看見有些病人,他們的家庭非常貧窮,沒有能力付醫療費,就被醫院掃地出門。還有些人死了以後,醫院要求屍體要放在他們的殯儀館,醫院跟火葬場直接有聯繫。現在的社會問題比較複雜,尤其是偏僻地方的農民,生存的壓力簡直超過須彌山,實在很難以承受。其實,現在的社會上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都有一定的生活壓力,表面上看來公務員好像過得不錯,但他們的心理壓力也超乎尋常,有些人由於自己的水準、能力、智慧有限,趕不上別人時就產生嫉妒心,能力強的人就產生傲慢心,各種情況不言而喻,大家也是非常清楚。

學習了這部論典以後,大家應該從內心認識到這一點。畢竟這次學習的出家人比較少,大多數都是在家人,你們一定要好好體會這個頌詞的意思。當然,我並不是讓所有的在家人聽完這部法以後,將家庭工作全部放棄,一定要到寂靜地方去剃發出家,這對你們來講不一定現實,也沒有必要。有些人聽了一兩次出家的功德,就什麼都不考慮了,馬上要去出家,但這種出家的心不穩固,遇到違緣很容易退,假如以後還俗了,那在一輩子中變來變去也不太好。

所以,我並不要求大家搞什麼離婚,弄得家庭不和,學佛不一定要反對所有的家人,在家庭中天天吵吵鬧鬧,我過我的生活,你過你的生活。外面的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提倡:作為佛教徒,不僅家庭內部應該和睦相處,與其他宗教也應該團結和合,這就是我們佛教的原則。如果你學了佛以後,性格完全變成另一種人,從此以後對父母不照顧,對家人也不管,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做飯,整天就拿一本《金剛經》,躲在一個小小的屋子裏,這樣的獨立主義我們佛教不太讚歎。相反,你應該以佛教的精神來感化別人,這個非常有必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好好思維:我為了短暫的幾十年,都如是的奔波操勞,那在學習佛法方面,自己下過多少功夫,花了多少精力?以前噶當派的大德也說:如果將我們在世間法方面下的功夫用在佛法上,大多數的人早就成就了。正如我剛才所講,那些漁夫、屠夫早上起得那麼早,晚上睡得那麼晚,一天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間,倘若這樣精進地修學佛法,再怎麼樣也能使自相續中的煩惱有所減少。但是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應該對那些不知佛法的人生起悲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從正面瞭解佛法的殊勝。

聽了這些道理以後,大家應該空出一些時間來學習佛法、研究佛法。當然,研究和學習並不光是為了辯論,或者給別人說一些道理,而應從內心深處真正生起一個定解,這樣以後,相續中的自私心、虛榮心、自尊心等千姿百態的虛假分別念,才可以消掉、根除。大家應該記住:表面上的一些虛構框架對我們修行人來講不是特別重要!

癸三、觀察自己承諾而不厭倦:

下面是講必須要精進,如果不精進的話,那你當初為什麼發這樣的菩提心?

寂天菩薩在前幾品說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想方設法讓我們發心,進入大乘的這種圈子。發完心以後就開始嚴格要求了,他老人家也是非常的聰明。

前段時間有位法師到我家鄉去傳法,他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說:所有的年輕人跟我到那邊的草地上,在花叢裏快樂一下,我給你們每人買一瓶飲料。好多年輕人就騎著摩托車跟他去了。在幾十公里以外的花叢中,他給他們講了很多佛法,讓他們唱歌跳舞,還發了一些糖和飲料。下午接近回來的時候,他說:今天我想盡一切辦法讓你們開心,現在你們也應該報答我的恩德,每個人一定要發願不殺生。這些年輕人不承諾也不好意思,所以都一一發願了。有些人覺得當時真不應該去,但也沒有辦法。此處寂天菩薩也是這樣,前段時間一直講菩提心的功德,讓我們發菩提心,發了心以後現在就比較嚴格了,你們不能懈怠,一定要度眾生。為什麼要度眾生呢?下麵就說道:

雖曾立此誓,欲於十方際,

度眾出煩惱,然我未離惑。

出言不量力,雲何非癲狂?

第一品講了菩提心的功德,知道了這些功德後,我們在諸佛菩薩、金剛上師等所有聖尊面前,立下了生生世世救度一切眾生的殊勝誓言。當然,救度眾生並不是用其他方式,而是要斷除他們相續中貪嗔癡為主的各種煩惱,如果自己沒有擺脫煩惱的話,怎樣度無量的眾生?我們自不量力地說出這樣的大話,難道不是跟瘋子沒有差別嗎?

我們在諸佛菩薩面前說要度無量眾生,但如果在實際行動當中,不要說度眾生,就連自己的煩惱也是一點都不能減少,那你故意請諸佛菩薩來在他們面前打妄語,這種做法真是跟精神病沒什麼差別。所以寂天菩薩要求我們,若想度他首先必須要自度,假如自己的煩惱都不能擺平,根本沒辦法度眾生。

以前上師也講過:作為凡夫人,全部根除煩惱以後再度眾生,那是根本不現實的。但我們現在發了菩提心以後,自己應該跟其他的眾生不相同,一定要儘量地對治減少煩惱,增上相續中的一切功德,若能這樣,才有度化眾生的機會。所以我們首先要想方設法改變以往的習氣,以前沒有學佛或剛學佛的時候,性格非常粗暴,煩惱也極為熾盛,現在通過熏習大乘佛法,自相續應該逐漸往調順的方向邁步,如果一點進步也沒有,那要度眾生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佛陀在經中這樣說:己未度脫,豈能度眾。自如盲人,豈能帶路。意思是說,假如自己都沒有解脫,怎麼能夠救度眾生,就好比自己是盲人,那怎麼給別人帶路?律藏當中也說:自己未能調化,而去度化眾生,無有是處。龍樹菩薩說:如果自己沒有得到解脫,而去度化眾生,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行為。要真實地度化眾生,先必須精進地調伏自己的煩惱。通過以上教證說明,我們先應儘量斷除自相續中的一切煩惱。

當然,斷除煩惱並不是特別容易的,尤其是作為凡夫人,口頭上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做起來卻相當的困難。就我自己而言,每天都在這裏口口聲聲說你們要斷除煩惱,好像我的相續特別清淨,但說這些話時,我有時候確實非常非常慚愧,可是作為一個講者,我又不能說我沒有斷煩惱,你們要斷煩惱,這樣的話,也沒辦法講課。但我觀察自己,有時候雖然沒有根本上斷除煩惱,基本上對煩惱有一定的作戰能力,至少表面上看來是這樣的。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依靠上師們的恩德和攝持,自己以前沒有趨入佛教之前的心態,跟現在的心態比起來,確實有了一定的改變,對於那些世人非常執著的東西,我們長年累月聞思修行的人好像執著得不是特別強,看得比較淡,這種感覺的確是有。

不管怎麼樣,無論是在家人、出家人,希望大家要斷除煩惱,如果不能根本上斷除,也要儘量地對治、壓伏它。作為大乘修學者,這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依此可令煩惱的危害逐漸縮小,相續中的正知正念得以穩固增上,不再生起怯弱之心。

假如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一點都不度眾生,一點都不斷除煩惱,那我們就跟瘋狂者沒有差別了。世間上的瘋狂者,言行沒有定準,心裏想什麼就順便說出來,但結果根本不會做。可我們不是這樣,我們之所以發菩提心,是因為諸佛菩薩再三讚歎菩提心的功德,自己也是通過智慧詳詳細細地觀察分析,之後才在諸佛菩薩面前發了這個願,承諾我要度化眾生。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履行諾言,盡心盡力地度眾生,哪怕是路上遇到一個眾生,能幫助的也要幫助。

但有時候由於眾生的業力現前,自己實在沒辦法幫忙的情況也有。今天我看到一個老闆,他在學院承包工程,本來租了一個房子,明後天準備還回去,結果運氣不好,前天突然失火了,將整個房子化為灰燼。房子的主人也非常可憐,一家好幾口全部依靠這個房子來維持生活。兩家為此而爭執不息。本來我作為一個形象出家人,不應該參與這些事情,但他們雙方非常可憐,都讓我出面進行調解。說實在的,他們兩邊都非常困難,這個老闆不但今年沒有賺錢,而且生意上虧了很多,他的妻子不斷地在哭,我在那邊將近坐了一個多小時,她的眼淚一直沒有斷過。當時我的心非常酸,壓力很沉重,一下午心就像被大山壓著一樣,好像要有什麼事情,結果也沒出什麼事,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場面。他們兩家都說:你只要說一句話,我們都聽。但我這方面不太懂也不方便說,後來我給他們提出建議:你們兩邊確實都有一定的困難,但彼此最好能作最大的讓步,這就是我的希望。但不管怎麼樣讓步,有時候眾生的業力現前,他們的苦處也沒辦法解決。

我深深地知道,現在的在家人都想賺錢搞事業,讓自己生活得非常幸福,但這樣的欲望和打算能不能成功呢?成功率很少,畢竟現在做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有時候看到別人特別痛苦,怎麼樣想也沒辦法解決,這種事情也經常遇到。但無論如何,我們哪怕是路上遇到一個特別可憐的人,也應該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反之,如果表面上說我要度眾生,我發了菩提心,我已經受了大乘菩薩戒,但實際上看見可憐眾生時,一點也沒有管他,那你的承諾和行為是完全相違、自相矛盾的,你算不算一個大乘菩薩?問一問自己就會明白。

壬三、堅持不懈對治煩惱:

故於滅煩惱,應恒不退怯。

有些人可能想:既然發菩提心這麼困難,那我現在不發了可不可以?前段時間我錯了,當時不知道菩薩戒條這麼多,要求這麼嚴格,是我自不量力,我可不可以退下去?不能退!退不是那麼容易的,你進來時受個儀軌就可以了,但是要退的話,必須要付一定的違約金,否則沒有那麼簡單。

為什麼呢?假如你現在要退,那在生生世世中都得不到善趣的快樂,這也是前面所講的道理。其次,你沒有必要退,前輩的高僧大德都是依靠菩提心而成就的,雖然表面上看來度無量眾生確實困難,但這種發心的力量非常強大。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發願:地獄沒有空的話,我的發心不退失,我要度盡一切濁世眾生。但這些眾生還沒有度完的時候,佛陀早已經成就了,這就是由於發心的力量非常強大。無垢光尊者在有些教言中也說:大乘顯宗中雖然說要三大阿僧祇劫積累資糧和行持菩薩道,但對發心力量強大的人而言,一瞬間便能積累無量劫的資糧,故不需要那麼漫長的時日。《地藏經》中也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這種大願,有了這樣強大的發願力,在短暫的時間中即可圓滿資糧。因此為了滅除煩惱,我們應當持之以恆,不能退失菩提心。

其實,你發了菩提心以後,也沒有必要那麼害怕。從歷史上也看得出來,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雖然發心以後也經歷了很多苦行,但這種苦行跟世間上的苦行是完全不同的。世間上的苦行有自相的煩惱、自相的執著,所以在生活中極其痛苦,而這些菩薩們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實有的執著,所以利益眾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大家根本沒有必要退失信心。

當然,在能取所取的執著沒有消於法界之前,我們還是需要精進。有了這種精進,就像森林起猛火一樣,風稍微吹一點自然就會熊熊燃燒,同樣的道理,菩薩行依靠這種發心為助緣,功德也會自然而然增上。

吾應樂修斷,懷恨與彼戰,

似嗔煩惱心,唯能滅煩惱。

煩惱是所斷,在能斷的對治方面,我們要有一種意樂——歡喜希求之心,對煩惱的本體應該懷恨在心,以嗔恨心來對付它,知道煩惱無始以來不斷地害我,力求用各種辦法將其斬草除根。

前面也講了,如果對煩惱沒有一種嗔恨心,沒有一點報仇之心,修行是不會成功的。有些人可能會問:不是說嗔恨心一刹那也能毀壞百劫或千劫的福德資糧嗎?對煩惱生嗔恨心應該是非理作意吧,會不會造無量的罪過?不會的,為了修行,我們對煩惱作戰合情合理。就像是以牙還牙一樣,經中也有以楔出楔的教言,意思就是以煩惱來對治煩惱,這一點在沒有獲得佛果之前不用遣除。

本論亦雲:為息眾生苦,不應除此癡。為了息滅眾生的一切痛苦,我們不應遣除自相續中對治煩惱的愚癡之心。要知道,對治煩惱從最究竟的角度而言屬於一種所知障,但為了獲得究竟的果位,這種對治煩惱的相似嗔恨心暫時不能離開,為什麼呢?真正的嗔恨心生起以後,會毀壞自相續中的善根,來世墮入惡趣,有不好的果報,而我們對付煩惱的這種嗔心,暫時來講它不是屬於真正的煩惱。奔公甲格西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噶當派那麼好的修行人,但每次生起煩惱的時候,就罵自己是壞比丘,然後自己打自己、呵斥自己。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一旦自相續中生起了煩惱,對它有個不好的態度,這一點不會成為你解脫的障礙。有些道友早上沒有起來,睡過頭了,就怪自己的鬧鐘,把它扔在垃圾桶裏,實際上這種做法也是很好的,說明是在懲罰自己,這樣以後應該會有一定的進步。

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嗔恨心,所有的嗔恨心都應該斷除,其實在修行時如果自己不爭氣、不聽話,懲罰自己也是合理的。倘若實在沒辦法對治,其他的道友督促自己、批評自己也很有必要。現在外面有些學習小組中,道友們經常打電話、發短信來互相督促:你這次不能去,去了的話,下一次給你如何如何懲罰。表面上這是一種嚴格要求,天天不讓你自由,但這是不是在害你呢?根本不是,反而是將你從煩惱魔王的口裏救出來。如果我們經濟上給別人一點錢,語言上彼此說個好話,這樣的幫助並不是最究竟的幫助。最究竟的幫助是什麼?當你在修行的道路上開始退失、反悔,這時候遇到一些道友把你的心態糾正過來,不要讓你退下去,大家共同前往解脫之道,這樣才是最好的幫助。有些道友在學習大乘佛法的時候,由於前世的業力現前,或者暫時的魔緣違緣所逼迫,很有可能退失道心。在他退失道心的時候,所謂旁觀者清,旁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知道這個人不應該退,想盡辦法把他引過來,此舉的確對這些人的幫助很大。以前我們這裏有些人,自己實在學不下去了,好像發瘋了一樣,心裏非常煩惱,不想呆也不想看書,那個時候其他道友通過跟他談心講故事,給一點糖或者這樣那樣的東西來幫助他、開導他,人的心態有時候就像小孩一樣很容易轉變,逐漸逐漸自己就回到正軌上來了,這種現象也比較多。

因此,我非常希望外面的人也能夠互相幫助,畢竟大家剛步入這種門,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正道、哪些是邪道,甚至還有些上師也經常阻撓你不要學這部論典,好好實修就行了。實修倒是可以,但聽說您老人家也沒好好實修過,對弟子要怎樣引導呢?很多人在聞思修行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違緣,有些是以魔障的形象來幹擾你,而且自己也知道這是魔障,有些人卻是魔王波旬假借善知識的口和行為來勸你不要聞思,說學習這些沒有用。我經常這樣想,寂天菩薩的這部論典,古往今來無數的修行者依此而獲得成就,假如有人勸你不要學,對你的修行是有幫助還是有危害?這一點,稍微懂得佛理的人都會明白的。

外面的修行人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違緣,有些是正面的違緣,有些是反面的違緣,有些是中間的違緣,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是隨緣的,你要學我們儘量幫助你,希望所有的道友也是儘量地幫助他們。但如果實在沒辦法,我們也望塵莫及、愛莫能助,佛陀在世時也有些業力深重的眾生當下墮落,更何況說我們凡夫人幫助那些業力現前的眾生了。我非常同情有些人退失菩提道,但有些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以前根本不信佛的人逐漸相信佛教,以前信得非常表面的人對佛教真理逐漸深入,儘管這一年不是特別長的時間,但在如此短暫的時日中,給別人相續種下不可退轉的菩提種子,這一點確實有無上的功德。

總而言之,希望大家儘量地幫助別人,不要讓他們退失信心。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好心地批評他、指責他的過失:你原來不是說要圓滿這部論典嗎?現在怎麼了,你著魔啦!雖然說點不太好聽的語言,但按照正理來講,這是相似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因為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現在很多人口頭上說幫助你利益你,但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宣傳自己,這樣不太好),完全是想誠心誠意地幫助別人,只要能夠幫助他,語言上再怎麼難聽、行為上再怎麼過分也都是可以的。既然大家已經發了這樣的大乘菩提心,在多生累劫中是非常不容易的,為了給將來的生生世世打好穩固基礎,最好在短暫的人生中不要退失道心,這就是我的希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