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5/03 07:52:24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正知正念 第五十三節課
第五十三節課
現在正在講“護持正念之方法”,此分三方面:護持方式、生起之因、護持之果。昨天已經講了第一個方面。
上一堂課我心裏想了很多,但就是表達不出來,講得不是很好,自己也不滿意。應該來說,那些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我道理上明白,口裏就是吐不出來。但不管怎麼樣,希望大家認認真真地看一下書,先要瞭解頌詞的意義,然後再進行分析,這個非常有必要!
壬二、生起之因:
很多人想:“正念對修行人來講既然如此重要,那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生起正念,且永遠都不退失呢?”大家都比較關心這一點。能生起正念的因分為外緣和內緣,首先講一下外緣:
恒隨上師尊,堪布賜開示,
畏敬有緣者,恒易生正念。
若想真實生起正念,不能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而是要恒常地恭恭敬敬以三種方式來依止上師。當然,這裏的上師,按照有些論典裏的解釋方法,就是能開示大乘、具菩薩戒、有正知正念、精通一切大乘教義的善知識。首先要依止這樣的上師,依止的時間越長越好,有些論典裏說是十二年,有些說是十年以上,不管怎麼樣,一兩天的依止肯定得不到很大的利益。
這裏的“堪布”是指親教師,也就是小乘當中傳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居士戒的傳戒師。那麼上師也好,傳戒的軌范師、親教師也好,他們能賜予教言,讓我們明辨取捨的道理。
當然,歷史上也有一些大成就者,像米拉日巴尊者在依止上師的時候,上師最初沒有傳講佛法,只是通過身體的表示和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能讓弟子獲得證悟。但一般來講,現在是末法時期,這樣的上師不是特別多。我有時候經常想:現在的時代真是越來越惡濁了,通過歷史可以看出,以前藏傳佛教有成千上萬的大成就者、伏藏大師,一個比一個厲害,一個比一個出名;在漢傳佛教中,禪宗、淨土宗等各派的祖師,不管是外在的持戒也好,內在的證悟禪修也好,都非常非常了不起。現在雖然也有許多大德上師相當了不起,但比較而言,若找出很多像米拉日巴尊者、那若巴尊者、無垢光尊者那樣的大成就者,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難。既然如此,一個普通的弟子依止一個普通的上師時,必須要通過教理來觀察,這樣才會比較保險,沒有任何副作用。
作為一個上師,如果他獲得了成就,那不管通過什麼方式,都能讓弟子得到利益。但如果沒有這樣的成就,弟子整天為他提水、做飯、開車,身口意每天都是為他做事情,雖然這樣依止上師也非常好,但對弟子的相續有沒有解脫的利益呢?這方面應該值得觀察。當然種下善根肯定是有,但最關鍵的,一旦上師離開,弟子的相續中沒有一定的教授和竅訣,遇到煩惱時無法轉為道用,那在臨死的時候,以前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分功德而已。我以前也遇到過一些人,依止上師已經五年了,一直為上師做事情,上師也不提倡讓他學什麼知識、修一些法,上師和弟子之間從來沒有吵過架,關係倒是非常好。但這種關係跟佛教中的依止有沒有一些差距呢?希望大家也觀察一下。
作為一個修行人,尤其是學習大乘佛法的人,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要依止一位具有善巧方便、精通顯密經續的上師,上師也要通過方便方法經常為弟子開示,這一點極為重要。同時,自己對上師還應該有畏懼心、恭敬心,這樣的有緣者相續中恒常能生起正念,不會失去。
如果對上師沒有畏懼心,有時候依止的時間太長了,就把上師看作普通人對待,或是當作自己的好朋友、領導、主管負責人。以這種方式來看待上師,當然也有一定的好處,但一般來講,真正有信心的弟子,對上師越是恭敬,自然就會越害怕。畢竟我們身口意的所有功德全部依靠上師而獲得,不管從功德、威德、悲心、智慧哪方面來講,弟子都不可能超越上師,所以沒理由不恭敬。另一方面,僅僅是恭敬也不行,對上師還要有懼怕之心,害怕上師不高興,害怕得罪上師,害怕上師不攝受自己、捨棄自己……有許多方面的顧慮,若能如此,功德依靠這種敬畏心便會產生。佛陀在《般若經》中也說:“佛法皆依善知識,功德勝主佛所說。”所以唯有依靠善知識,才能通達一切佛法,這是佛陀所開示的,千真萬確、沒有任何懷疑!
作為修行人,我們首先要瞭解上師的功德,在上師面前有畏懼之心,這樣才能生起正念,否則,把上師當成一個普通人,沒有任何的恭敬與畏懼,那上師如意寶說,加持是根本得不到的。倘若加持得不到,相續中不可能生起點滴功德。這種人就像是石頭一樣,什麼感覺都沒有,修行不可能有所成就。現在西方國家的有些道場,把上師當成一般朋友來對待。上師給大家傳講佛法時,如果講得好,那麼大家認可;如果講得不好,下面馬上就舉手,說你講得不好,沒有資格。當然,西方國家言論自由,對他們來講可能是合理的,但從佛法的尊嚴性而言,這種做法確實不太恭敬。要知道,佛法皆從恭敬中得,假如沒有恭敬心,就像提婆達多一樣,那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臨也沒有辦法調化。所以大家務必要記住:一切功德均依上師的加持而獲得,若能長期地依止善知識,我們相續中的正念很容易生得起來。
現在大城市裏面的人,由於生活和工作的關係,長期呆在上師身邊的機會不一定有,而上師經常在城市裏給大家講經說法,這樣的情況也為數不多。既然條件不允許,那該怎麼樣依止上師呢?其實現代科技非常發達,許多上師都通過各種媒體來傳講佛法,儘管上師不在你身邊,但只要自己有信心、有恭敬心,依靠這種方式獲得教言開示,我想應該沒有多大的差別。
因此,我非常希望你們多聽、多學習有些上師的傳法錄音或光碟,儘量改變自己的心態。當然,我並不是自己宣講《入行論》,就極力推薦這部論典,哪個上師講得好,對你的相續比較適應,大家都可以學。只不過我本人對這部論典確實有種不同的信心,就像我們喜歡吃哪道菜就經常向別人介紹一樣,因為我自己依靠《入行論》,在人生的旅途中,實實在在得到了不可言說的利益。儘管自己沒有成就,也沒有什麼神通神變,不要說飛來飛去,就連跳得高一點也不行(原來年輕時跟大家在草地上還算可以,現在人越來越老了,身體也好像越來越重了,所以不要說飛來飛去,什麼神通都沒有)。但是在內心當中,對大乘佛法的信心是堅定不移的。我通過本論,獲得了這種利益,就覺得應該給別人也推薦這個,但若我是學格魯派、薩迦派或禪宗的,可能也會讓大家學一下其他的。
原來有個人曾問我:“漢傳佛教的有些師父說漢傳佛教好,不要學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有些上師又說藏傳佛教很好,你們到底哪個好啊?”其實,漢傳佛教也有非常多的大成就者,以及許多了不起的教言,如果你與漢傳佛教相應,那這個是非常好的。而有些人在修行過程中,從藏傳佛教中獲得了真實利益,那他肯定介紹大家學這些法。當然,我並不是讓大家一定要學我們的宗派,別的宗派不能學,這種想法是沒有的。只是我覺得人身非常難得,這一點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你們才會知道,在這麼短暫的人生中,大家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應該學習佛法,這種對你們的希望我確實是有。但你們適合哪一部法,完全可以自由選擇,這沒什麼不可以的。大家應該多學一點知識,尤其是城市裏面的人,以前依止善知識非常困難,現在有機會聽聞佛法,每個禮拜大家聚在一起學習探討,或者每天通過用佛法來充實自己,活在人間也是有意義的。
因此,要想生起正念,外在條件就是不能離開上師,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輕易離開。有些人剛開始覺得:“我可以離開上師了,現在我該學的已經學了,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到其他地方去肯定沒有問題。”但由於沒有受過長期的教育,凡夫的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轉,以致最後修行一敗塗地。而上師隨時都有他無形的加持,也有一些直接的開示,對我們遣除違緣有非常大的幫助。當然作為上師,也不要覺得“那個弟子會不高興,不能說他啊”,這種想法也沒有必要。
以前華智仁波切講過一個故事:在涅塘地方有位非常了不起的法師,他戒律清淨、行為如法。有一天下午他在轉佛塔時,順便到一位沙彌家裏,當時沙彌正準備吃飯,看到法師來了非常害怕(因為沙彌要過午不食),假裝把糌粑做成一個神饈,然後供養護法神。法師馬上察覺到了,顯出很不高興的樣子就回去了。第二次他又來了,這時沙彌正在大口地吃,沒有來得及藏,法師又顯得非常不高興,就回去了。後來那位沙彌有點不安,覺得自己前段時間騙了上師,今天運氣不好,上師又來了,這怎麼辦呢?他馬上到上師那裏,準備去看一下。當他悄悄來到上師門口,發現上師正在為他哭(以前大德們持戒相當清淨)。沙彌見後非常後悔,覺得上師為自己這樣操心,非常不好意思。於是進去在上師面前懺悔發願,後來他也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德,在歷史上非常出名。這個公案可以說明,有些上師調化弟子不一定要用說,通過他的表情和某些表示,也可以讓你不如法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所以我們要想生起正念,千萬不能離開上師!
下面是講內在的因緣,也即自己具有慚愧心而生起正念:
佛及菩薩眾,無礙見一切,
故吾諸言行,必現彼等前。
如是思維已,則生慚敬畏。
作為一名大乘修行人,如果希望自己生起正念,外在因緣是上師的攝受,內在因緣則是始終要作意,作意什麼呢?大慈大悲、圓滿福慧二資的佛陀以及具有超勝功德的菩薩們,以無礙的慧眼隨時能照見世間上的一切,猶如觀看掌中的庵摩羅果般清楚。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幹壞事誰都看不見,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言談舉止恒常都會呈現在諸佛菩薩面前,就像沒有眼睛的盲人在具眼者面前做壞事一樣,雖然自己看不見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境相,但他們晝夜六時都在觀照我們的一切。《極樂願文》中也說:阿彌陀佛晝夜六時照見一切眾生的起心動念。
有些分別尋伺者認為:“眾生這麼多,全部照見有沒有可能啊?”這一點是可以的,猶如天空中有月輪,地下有一萬個水器,全部都能顯現出月影。同樣的道理,佛陀這種不可思議的智慧,完全能照見所有眾生的相續。《本師傳》中也說:“不要認為別人見不到,就大膽地去造罪業,這樣如同服用了毒藥一般,始終不會有安樂的機會,天眾以及瑜珈士們的清淨慧眼也必然會無餘照見。”以前上師如意寶經常說:“愚笨的人,經常認為自己背後做壞事誰都看不見,其實諸佛菩薩、護法神、空行母以及本尊,早就如理如實地見到了。因此我們應該表裏如一地行持佛法,倘若實在煩惱深重,有些行為不如法,也要觀想在諸佛菩薩面前進行懺悔,否則,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修行人。”
有些上師看見弟子不如法,如佛經中記載,某些弟子正在犯戒,佛陀照見後馬上叫文殊菩薩去救他,這種情況也有。以前如來芽尊者有一個公案:他的一位弟子,到石渠的一個老鄉家裏去,當天晚上看見那家有個女的,於是對她生起貪心。到了半夜三更,他心裏產生不如法的念頭,準備與她交往。正在此時,如來芽尊者突然從睡夢中醒來,說:“那個弟子在幹什麼……喔,沒有事,沒有事!”然後又睡下去了。後來的情況怎麼樣呢?原來那個弟子正在起惡念時,上面堆的東西垮下來了,以致這種惡念沒有成功。這也是上師以加持力在救護他。所以,上師如果有神通的話,因緣成熟時會特意去救弟子的。
然而,現在有些人動不動就:“上師,你用神通看看我犯戒了沒有?今天一定要給我說清楚。”其實,這種問題的話,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佛陀在世時,並沒有以神通來抉擇是否犯戒。”佛陀不可能到僧眾裏面,通過神通來觀察哪些人犯戒了,犯戒的全部開除,沒有犯戒的可以留下來,這種情況是沒有的。儘管明明知道有些弟子已經犯戒了,但別人沒有傳開之前,還是讓他繼續呆在僧團裏。所以有些人一直要求上師看自己犯戒了沒有,看上師有沒有神通,一直這樣來“考試”,這是沒有必要的。以前上師也講過,真正的高僧大德、非常了不起的上師肯定有神通,對弟子晝夜六時的言行舉止也肯定知道,但有些上師也不一定知道,不管怎麼樣,弟子不應該讓上師用神通來裁決自己的所作所為。
由於諸佛菩薩具有無礙照見一切萬法的慧眼,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應該想到自己做壞事,上師會知道的、諸佛菩薩會知道的,始終有一種慚愧心,同時,對上師和諸佛菩薩還要有恭敬心,“我作為一個佛教徒,作為一個修行人,在諸佛菩薩面前不應該做不如法的事情”,既要害怕又要恭敬,有了這樣的心態,那我們的所作所為必定如法,這樣自然就會具足正念。《彌勒獅吼經》中說:“有些出家人在隱蔽的地方做一些不如法的行為,還認為誰都不知道,這種想法實際上是顛倒作意。諸佛菩薩隨時能照見一切眾生,因此,即便在暗處,自己的行為也應當謹慎。”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身為修行人,行為不檢點時理應生起慚愧心。麥彭仁波切再三地強調過,一個人如果不知慚愧,那他的一切都完了。有些出家人經常說:“哎呀,無所謂,下地獄就下吧,別人知道就知道吧,這有什麼呀?一切都不要太執著!”這種人就非常不好。有些教言中說,裸體在大庭廣眾中奔跑,不是特別可怕,但一個人若是沒有慚愧心,那就無藥了救了。精神失常的人裸體奔跑,過段時間吃些藥後,可能就穿上衣服、恢復正常了,但一個人若沒有慚愧心,別人說什麼都無所謂,下地獄就下吧,犯戒就犯吧,自相續如同木塊一樣沒有感覺,那他就已經完蛋了。
以上講的是,諸佛菩薩會了知我們的一切,若始終不離這種心態,正念很容易生得起來。這就是內在的因緣。
壬三、護持之果:
循此複極易,殷殷隨念佛。
護持正念的果分兩段,這一段是說,通過以敬畏心依止善知識,認真聽受正法,以及憶念上師、諸佛菩薩隨時都在照見自己,相續中很容易生起隨念佛陀的心態。
這個頌詞跟藏文上有一點出入,但這次沒有改,基本上也可以吧。意思是說,依靠上述的外緣內緣,很容易使我們殷切地隨念諸佛。為什麼呢?因為從外緣來講,我們要經常依止上師,上師就是佛的化身;從內緣來講,我們不能做壞事,不然諸佛以慧眼能無餘照見。這種念頭實質上就是隨念佛。
有關“隨念佛”,《現觀莊嚴論》在講“次第加行”的時候,也是講了六隨念——隨念佈施、持戒、本尊以及佛法僧三寶,《親友書》中也講過。世間中功德最大的就是六隨念,尤其是隨念佛的話,隨念法、隨念僧眾的功德自然會隨之產生。倘若念念不忘佛陀,對佛陀始終有種感恩心、親近心、恭敬心,那我們的言行舉止便會一直處於佛的加持中,以後也不容易出現違緣。這是一個功德。
為護心意門,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隨臨,逝者亦複返。
倘若具足了以上條件,不僅僅是正念,正知也會來説明你的。為什麼呢?因為心的大門若未以正念護持,無正知的煩惱盜賊便會趁機而入,但若有了正念的門衛,無正知的煩惱盜賊就無機可乘了。
昨天我可能沒有講清楚,無正知就是三門放逸而行、與煩惱相應的一種心所,這種煩惱強盜隨時都會出現,倘若沒有正念的門衛,後果會不堪設想。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說過:“所謂的正念,就像我的門衛一樣,如果外面沒有門衛,各種各樣的人經常跑進來,所以安門衛是有必要的。”
我們作為修行人,在意識的寶庫中,無始以來積累了許許多多的善法財富,這些都應該值得保護。世間上的人,對一般的財物尚且十分愛惜,家裏的金銀珠寶、寺院裏的舊佛像,現在都鎖在保險櫃裏,有些人去寺院拜佛,一直要等很長時間——等保險櫃的鑰匙。原來我到一個寺院去,那裏的佛像非常出名,但開門的人一直找不到,後來我才知道,“開門的人”是指拿保險櫃鑰匙的人,他們將佛像藏在保險櫃裏,生怕別人偷走了。泰國也有尊玉佛被視為國寶,白天晚上有相當多的士兵持槍保護,當時我去的時候,也看到了這種場面。同樣,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擁有戒定慧等許多善法方面的財寶,這些應該用正念的門衛來守護,假如心的國寶護得很好,那麼正知也會隨踵而至的。
正知與正念的關係就是這樣:如果正念沒有了,經常觀察三門的正知也會離開;如果有了念念不忘善法的正念,正知也會隨時到來。所以,正知和正念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通過自己的感覺也可以知道,如果自己天天觀想佛陀,那肯定也經常觀察三門;如果經常觀察自己的三門,肯定也會觀想一些善法。所以,正知即使離開了一段時間,但只要有正念,它也會回來的。我們有些道友也是如此,有些人特別想出去,但因為與他關係好的道友一直呆在學院裏不願離開,他在外面轉一轉,走投無路的時候又回來了,然後又想盡一切辦法:“來,我們去吧,聽說那個地方非常不錯,你千萬不要給別人說啊。你要去的話,路費我出沒有問題!”所以,正知與正念也有這樣一種關係,經常觀察三門的人,肯定是念念不忘上師三寶。
有些大德的教言中說:“自古以來千千萬萬的大成就者,他們修行中最殊勝的竅訣,就是不舍正知正念。”無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沒有正知正念的高僧大德,哪個傳承中都是找不到的。那些學得好、持戒也好的修行人,最後之所以沒有成就,也是遠離了正知正念的刹車,如此一來,就算你的車再怎麼好,最後也沒有辦法控制,嗚——就翻下去了!
以前的那些修行人,最初智慧的積累,中間智慧的增上,最後功德的圓滿,全部都依靠正知正念。因此,寂天論師在前面也是對我們合掌祈請:只要想護持戒律,只要想護自己的心,絕對不能捨棄正知正念!正知正念真的非常重要,古往今來的歷史上,哪個上師沒有正知正念?修行好的人,經常都會觀察自己。
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他的一個同學——土巴喇嘛(法王如意寶的傳記中有),當時他倆離開色達一起到石渠求學,拜見觀音上師時,也是他和法王一起去的。後來土巴喇嘛回到色達,在學院附近挖了一個山洞,一直住在那裏閉關。尤其在文革期間,當時形勢非常糟糕,他仍然堅持閉關修行。有些放犛牛的人偷偷去看,只見他有時候讚歎自己“你修得還可以,心態各方面比較不錯”,有時候卻用拳頭狠狠打自己,並自言自語道:“你產生分別念倒是很有能力,產生不如法的心態也很有能力,你為什麼不如理如實地修行?”然後“啪啪——”開始打自己。後來上師如意寶說:“我的朋友跟其他的朋友不相同,我們兩個患難於共,一起到很遠的地方去求學,回來後他的修行也善始善終,一輩子都是個非常好的修行人。”
上師所講的這些公案,我覺得非常非常珍貴。不管是一個公案,還是一句教言,都是我們在修學過程中歷經苦行,下了一定的功夫後,才于上師面前得到的。如果我現在比較保守,上師的什麼經歷都不說,那也沒有必要,還是應該和大家共用。你們若能再三思維這些教言和公案,依此督促自己、權衡自己,應該會有很大的加持和利益!
辛二(護持正知之方法)分三:一、正知之前行;二、一同趨入;三、略說護持正知之法相。
壬一、正知之前行:
心意初生際,知其有過已,
即時當穩重,堅持住如樹。
這個教言是講“正知”,它的概念前面已經講了,大家應該清楚。
我們行住坐臥、言行舉止,無論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要觀察自己的心態是善、不善或是無記。如果是不善,那儘量把它停下來;如果是無記,看看能不能把它轉變為善法;如果是善心,那你一定要去做。在行事之初,觀察內心非常必要,倘若發現它正處於污染狀態、與煩惱相應,那應該做到如樹般安住,不為煩惱所動。
譬如,我們以嚴重的煩惱(嗔恨心、貪心、癡心)來殺生,若是以嗔恨心殺生,異熟果是墮入地獄;若為吃肉、得毛皮而以貪心殺生,將會轉生於餓鬼當中;若以愚癡心來殺生,果報就是淪為旁生。每一種煩惱都有這三種果報,知道它不可思議的危害性後,要當機立斷不能去做這件事。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先觀察這樣做對自己、對眾生有沒有利益,如果沒有利益的話,那千萬不要做。記得上師也講過:“比如說我今天想到城市裏面去,這時要以正知來觀察這個念頭:我今天去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弘法利生,或者做些有意義的傳講佛法,這種作意是如法的,不管結果怎麼樣,應該將此付諸行動;如果發現自己想去看電視,或者做些無意義的事情,那自己最好不去,還是應該穩重地坐在家裏,沒有必要隨煩惱而轉。”
我們眾生的分別念瞬息萬變,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它在對你指揮的時候,要看動機善還是不善。動機善的話,則要盡心盡力去做;如果動機不善,立即要懸崖勒馬,不要再繼續下去。一般來說,我們心裏想的不一定都要去做,尤其是造惡業,如果聽從這些念頭,後果將會非常可怕。華智仁波切也說過:“心裏所想的,不能全都付諸於行,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過患。”因此大家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看自己的心念如不如法,不如法的話,儘量不要做這些事情。
尤其這裏也講到了,知道自己的惡念後,應當及時地制止,像一棵樹那樣安住。樹不容易被風撼動,我們的心也不應該隨煩惱而轉,猶如大樹或者山王一樣,各種引誘都拿你沒辦法。有些人就沒有控制能力,他人一說“我們到別的地方去”,“啊,可以可以”;“要不要去看電視?”“啊,可以可以”;“要不要去一些不如法的場合?”“啊,對對對”,這樣去完了以後,當時可能迷糊不知道,但後來這種過患會逐漸出現的。
所以,我們在修行時,不能要求得特別高,非要在很快時間內成就,修不成的話,馬上要到別的地方去。所謂的修行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只學一兩天或者一兩個月,就想考一個大學文憑,那除了假文憑以外,真的文憑可能拿不到。通過各種關係弄個假文憑,雖然也可以,但對自己來講沒有什麼利益。你隨便找個上師蓋一個章,證明你已經開悟了,這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修行應該穩重如理,不要急功近利,這樣才會修有所成。
當然,這並不是我的個人說辭,歷史上那麼多人依靠佛教的內在修行而獲得證悟,他們的現身說法足以證明這一點。尤其是佛教裏的教言和竅訣,現在西方人特別重視,一年比一年熱衷於研究東方文化的心學(佛教)。以前上師去美國的時候,有些博士說:“從外在條件而言,無論城市的規模建築,還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西方國家都有其不共的優越性,但內在的精神領域,我們這裏遠遠不如東方文化。”的確如此,現在很多學者認為東西方文化不平衡,其關鍵焦點在於沒有找到心理與物質之間的平衡點。尤其是東方文化中的佛教,如今正以其不共的魅力為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知識份子所關注,甚至有些人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到了佛法的真實不虛。就拿中陰境界來說,西方人通過催眠成功地證實了這一點,從而使中陰竅訣風靡西方,無數人拜倒在這一真理之下。我們都知道,西方人不會輕易相信一件事情,倘若他們沒有真正感受到,沒有通過智慧的觀察得出結論,佛教的理論他們是不會承認的。
所以我們現在遇到這麼珍貴的如意寶,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逐字逐句地體會其中義理,不要認為這些道理基本上相同。其實這些教言的內容豐富多彩,每個頌詞都有其不同的功德和著眼點,如果你能潛心挖掘,必能找出真正的答案,解除你相續中的各種困惑。因此,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僅滿足於懂得字面意思,而應深入領會其內在含義,依靠這些教言甘露的滋潤,我們的生活才會過得非常充實。否則內心一片空虛,充滿痛苦、困惑、憂愁,即使外面的建築再美觀,身上的衣服再高檔,住的賓館再豪華,實際上也沒有快樂可言。假如你內心通達佛法的真義,縱然沒有這些條件,實際上也享受到了天界之樂。所以,佛法的這些精華教言,你們獲得時應該充分利用,不要輕易放棄這種因緣福分。如果有一百個人學習《入行論》,有信心、有恭敬心的人,便能從中得到人生的答案,而不精進、有邪見的人不但無法獲得利益,反而可能依靠這部論典造下罪業。猶如科學家發明了一樣產品,智者依靠它能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而沒有智慧的愚者,只能成為毀壞自己的因。
因此,在探索內心方面,任何科學都比不上佛教。有些人可能想:“不會吧,當今科技那麼發達,各種儀器如是的先進,佛教怎麼會有這些呢?”當然,現在的科學發展迅速,這一點我們也承認,但所謂的科學和現代西方文化,在研究人的心理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不但沒有找到合理的科學解釋,甚至連系統的假說也沒有能力提出。故而,我們佛教徒看到科學的日新月異、林林總總,沒有必要擔心害怕,也不用在他們面前低頭。因為若要深入內心世界,揭開前後世、業因果的神秘面紗,科學必須依靠佛教,否則根本無能為力。所以我們作為佛教徒,今生能夠值遇佛法,一方面應該感到非常榮幸,這是多生累劫的果報,另一方面現在有了這樣的機會,希望大家不要白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