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23 05:37:36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安忍 第七十六節課

第七十六節課

醜二、遣除除嗔不應理之邪念:

由誰除何嗔,除嗔不如理。

如果對方問:既然一切嗔恨心和怨敵如幻化般無有真實性,什麼樣的人對什麼樣的眾生起什麼樣的嗔心,全部都是幻化的,嗔恨者是幻化的,生嗔境也是幻化的,嗔恨的本體還是幻化的,那我們就沒有必要修安忍斷嗔恨了,這完全是多此一舉。

這個問題,我們學《中論》時也經常提到。世間上相當一部分人,勝義諦和世俗諦分不清楚,一說到抉擇勝義諦的觀點,行為上就開始肆無忌憚,將見解與行為混為一談,這是不合理的。佛陀的教言,有些觀待勝義諦,有些觀待世俗諦,在世俗諦中一切都是真實存在,而勝義諦當中,若以智慧進行觀察,的確無有絲毫本體可言。

嗔恨的本體如幻如化,故不應起嗔恨心的道理,是從勝義諦來講的。就像中觀所講的那樣,在聖者入根本慧定面前,遠離四邊八戲,沒有任何戲論,然在聖者出定智慧面前,幻化八喻般顯而無自性的境界可以現前。在觀察與聖者後得智慧相應的境界時,嗔恨的對境也好,嗔恨的本體也好,嗔恨者也好,皆如幻化般無有自性,這是對真正了達勝義諦本體——諸法空性的人來講的。而平凡的世間眾生,在他們面前會不會這樣呢?絕對不可能。

嗔除諸苦滅,故非不應理。

在勝義諦當中,萬法沒有實質可言,但凡夫人無始以來被無明所蔽,相續中具有濃厚的實執習氣,在他們面前,敵人是真實存在的,生嗔者自己是真實存在的,嗔恨的本體、作用也是真實存在的,故應斷除這種嗔恨心,否則會如同前面所講,嗔恨能摧毀千劫所積的資糧,來世也是墮入惡趣,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

上師如意寶以前講過:嗔恨雖然在勝義中沒有可除的,但在世俗中,遣除嗔恨就像夢幻般的軍隊,消滅夢幻般的敵人,最後獲得夢幻般的快樂。由此可知,世俗中的一切,在聖者智慧面前全部是空性,是如幻如夢的。而我們凡夫人,雖然見解上明白這一點,但境界上還沒有達到,若把這種超凡入聖的見解當成一個口頭禪,則沒有任何實義。現在很多人會說大空性、大圓滿,但說得來並不一定有證悟,也不一定有這種境界,你看得來、讀得來、想得來,但自相續中不一定生得起來。

另外,有人還認為:勝義諦是聖者所造,世俗諦是凡夫所造。這種理解也不對。所謂的勝義諦,是萬法的真相,世俗諦則是凡夫人所行所言的境界。當然,自己到底是聖者還是凡夫人,這一點務必要搞清楚。假如自己是凡夫人,那說話時最好說凡夫人的語言,行持時,凡夫人怎麼樣取捨,自己也應該這樣做。現在有些修行人分不來二諦,經常提大圓滿、大手印,結果相續中連出離心,甚至人身難得、因果不虛的正見都沒有。

前段時間,有位居士在菩提學會的小組裏誇誇其談,說自己十年前得過法王如意寶的灌頂,修過無上大圓滿,並舉了一些佛陀時代的利根者和大圓滿祖師的例子,故意抬高身價,暗示自己與眾不同。但實際上,據他身邊的很多人反映,他平時連基本的因果正見都沒有,念咒語、做善事更是難得一見。他自認為是利根者,會說大圓滿,在上師面前得過灌頂,但就算如此,也不代表自己已經開悟了。

現在有些上師很了不起,對一切有緣眾生,儘量慈悲地攝受。但有些上師也可能別有目的,大圓滿的本來清淨不用修加行,交六百元或者放一百個生就可以講了。我在北京時遇到一些人,說某某上師給他們傳了無上大圓滿,我問是怎麼傳的,有個人就說:我皈依的那一天,上師就給我傳了甯瑪巴最高的法。我想那他的根基非常不錯,於是順便問了一下,畢竟他皈依和得大圓滿已經一兩年了,在這期間,他的修學智慧怎麼樣呢?最後以我的分別念判斷,大圓滿的本來清淨,對他一點利益都沒有,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大圓滿,只會說一句這個見解很高,除此之外,對具體的見修行果一無所知。我還詳細問了他平時的修行和行為,在大概半個小時的交談中,處處發現他好像不是一個佛教徒。

所以有些傳講密法的上師過於慈悲了,當然,像我這樣的凡夫人也衡測不了他們的究竟密意,誠如喬美仁波切所言,若是真正的大成就者,縱使給破誓言者灌頂,自己也不會受到染汙。但對弟子而言,則應該有自知之明,上師的名字大不一定用得上,法的名字大也不一定用得上,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自己能否與這個法相應。現在我們講的修安忍,在顯宗中是比較簡單的法,但若一步一步去修的話,對你的相續肯定有利益。要知道,所謂的佛法,關鍵在於調伏自己的煩惱,米拉日巴尊者曾說:假如你的貪嗔癡分別念一點都沒減少,那上師的名聲再大、法的名號再響,對你也沒有多大意義。現在法與相續分開的現象比較多,對此,智者們應該值得注意。

總之,在世俗當中,給迷夢中的眾生宣講安忍,讓他們修持,遣除相續中的嗔恨心,這是完全合理的。

醜三、攝義:(作害依因緣而生,故對外緣不應生嗔恨心。)

故見怨或親,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緣生,受之甘如飴。

以上通過分析自宗和外道的觀點,我們可以了知:嗔恨完全是因緣所生。當我們遇到人非人、鬼神病魔的戲弄作害、製造違緣,以及親朋好友的無因誹謗、搶奪財產、用兵器毆打等時,心裏應當這樣想:他們之所以對我進行加害,均是依靠因緣而造成,若沒有因緣,無則不生。也許是我前世害過他們,親友、怨敵、鬼神等在煩惱業風的吹動下,無有自主、身不由己。一旦各種因緣聚合,他們對我製造違緣也是理所當然的,我不該為此而心煩意亂,產生嗔恨之心。佛陀在《造塔功德經》中說: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一切法皆依因緣而成,此最奧妙、最細微的道理,唯有佛陀才無誤徹知。所以我們遇到不如意時,要儘量觀想:這是一種因緣,這跟自己有關,也跟對方的煩惱和不歡喜心等有關,種種因緣積聚時,不得不產生這種狀況。

當然,佛教中所謂的因緣,並不像外道承許那樣,他們有些根本不承認因緣,有些認為一切都是上帝或天尊所產生。而我們佛教,如《釋量論大疏》中所說,任何事物的產生,跟前面的近取因有關,然後以對方的業感為俱有緣,種種因緣聚合時,諸法就可以形成。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縱然遇到非理加害、譭謗迫害,我們也應該想得通,欣然接受,甘之如飴,不要對別人生嗔恨心。現在有些世間人遇到這種情況時,經常耿耿於懷、寢食難安,這也是沒有學過大乘佛法所致。

在座的各位大多數是凡夫人,遇到逆境時能完全安忍下來,除個別境界比較高的人以外,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畢竟在諸佛菩薩面前已經發過誓,要盡心盡力地饒益眾生,所以若遇到他人的加害,在見解上理應如何對待,這個問題一定要深思。尤其沒有遇到違緣時,自己應該有所準備:今天若有人無緣無故來害我、譭謗我,對我進行毆打摧殘,那我怎麼樣對待?這個問題要經常思維,讓自己有心理準備,這樣即使真正遇到對境,那時候也可以坦然面對了。

前面我們也講過,嗔恨心只要因緣具足,很快時間內就可以爆發,故應事先有所準備。譬如在一個山谷裏,農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田地,在沒有出現洪水時,首先要未雨綢繆,在危險處引溝造渠,這樣即使以後下暴雨,也不用擔心害怕了。對治嗔恨亦應如此,在它沒有產生之前,經常提醒自己做一些防備,如果什麼準備都沒有,一爆發則很難以控制。《入行論》的這些教言,相當甚深殊勝,每個修行人應當再三體會!

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厭苦,

以是諸有情,皆當無苦楚。

此處跟上面的內容合起來理解:痛苦是因緣聚合所成,並非一個人能獨立自主地產生。假如說痛苦是隨意而生,任何有情都不希望自己痛苦,由此一來,一切眾生都不應當有痛苦了。

世間中除了極少數惡人以外,故意讓別人感受痛苦的,基本上沒有。自己不願意受苦,別人也不願意受苦,但在煩惱的支配下,作害者有時候身不由己,實在沒辦法控制。如果痛苦不是因緣所生,而是自主所造,那一切有情都應該沒有痛苦了。因為痛苦把握在自己手裏,小至螞蟻以上的眾生,都願意自己過得快快樂樂,永遠不要感受痛苦。

儘管眾生拒絕痛苦,但經常不由自主地與痛苦為伴,這已經成了輪回的本性。《釋量論》中說:為什麼叫做苦諦呢?諦即真實之意,苦諦就是痛苦真實地存在,並非能夠自主取捨。所以我們遇到別人作對時,不要認為他很壞,其實他也沒辦法,在因緣的推動下,即使他做一些不如法的事,也必定有前前的因緣。

以前有位尊者叫優波鞠多,一次他帶一比丘到某貧窮偏僻的地方去,那裏的人都以屠宰、打魚為業。其中有個小孩獲得須陀洹果,但生有一種可怕的病,身上的肉被小蟲啃噬,口裏還不斷吐著臭氣。比丘問道:為什麼他已得聖果,卻還要受這樣的苦呢?優波鞠多回答:這個孩子前世是維那師,掌管僧眾的一切事務。有一天,眾僧正在禪堂靜心修行,其中有位阿羅漢得了怪病,發作起來全身奇癢無比,他不停地伸手抓癢,發出刮刮刮的聲音。維那師聽到後,生氣地說:你身體是不是被蟲吃掉了?說完拉著阿羅漢,把他丟到低賤人的家裏。事後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精進地懺悔,但以辱駡輕毀聖者的果報,今生雖然得到須陀洹果,也要遭受這種報應。

對我們而言,小乘聖者是非常高的境界,但即便如此,在情非得以的情況下,他們也要遭受痛苦。倘若痛苦能夠隨意控制,誰都不願意受這些苦。所以,眾生身不由己、非常可憐,他損害我們也是煩惱所迫,不應對其起嗔恨心。

子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分三:一、作害者理應是悲憫之對境;二、不應是嗔恨之對境;三、宣說嗔恨之顛倒理由。

醜一、作害者理應是悲憫之對境:

為什麼這些眾生可憐呢?因為他們產生煩惱時,連最喜愛的自己都不在乎,那麼以嗔恨心來損害我們,也是情有可原的。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傷,

或為得婦心,憂傷複絕食,

縱崖或自縊,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於己作損傷。

此頌通過幾則不同的事例,說明眾生確實非常可憐,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我們應該悲憫他,而不應生嗔恨心。

世人對自己的生命和身體最為執著疼愛,但在煩惱業障現前時,也將最貪執的身命棄之不顧,對此每個人應該有切身體會。作者首先在這裏說,有些人由於被業力所控制,在不小心的情況下用荊棘、兵器等戳傷自己,或在放逸的心態下,故意砍殺自己、折磨自己。有些人產生煩惱時,沒有辦法發洩,就光著腳在尖刺上走,還有些外道將身體刺穿在三角矛上,通過種種愚癡的行為來殘害自己。

有些男人希望贏得女人的歡心,得不到滿足就萬念俱灰,甚至於絕食、自殺。此頌在藏文中是為得婦心等,等字還包括了財富、名聲、地位,為了追求這些喜愛的對境,世間人費盡心機,當事與願違之時,不斷上演一幕幕自殺的悲劇。以前大名鼎鼎的周潤發,也曾為了女友做過如此不智之舉。每個人都對身體和生命非常愛重,然煩惱強烈湧現時,根本無力控制自己。尤其是現在的人們,對感情特別看重,大多數自殺都與此有關。其實若從小對佛法有一定的瞭解,明白煩惱的本性是什麼、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即使心裏有些憂傷苦惱,也不會步入如此可怕的境地。

還有些人為巨大的煩惱所折磨,無法堪忍時就選擇縱崖、跳樓、上吊……90年代,有位出名的詩人叫顧城,當時在中國小有名氣,他後來移民新西蘭,有一次也是為了感情問題,先用斧頭把妻子砍死,然後用繩子吊死自己。他生前不管是說話也好、做事也好,應該說非常得體,文化素質也不錯,成千上萬的人為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然而,一旦煩惱起現,甚至連最喜歡的人和自己也殺掉。

有些人為煩惱痛苦所制,在毫無理智的情況下,服用毒藥、吞下有害食物,如吃安眠藥,吃殺老鼠的藥——那叫啥?(女眾在下麵喊:耗子藥!)耗子藥是吧?你們女眾好像對這些比較清楚,開玩笑!不能這樣說。現在中國女性的自殺率很高,而西方人當中,男性的自殺率很高。據有關統計,中國每年自殺的人數有28萬左右,平均兩分鐘就自殺一個人。在全球,每年幾乎有100多萬人自殺。而真正的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自殺的現象十分罕見。一般來講,出家人學習大乘佛法後,了知了生活的本質,再加上對嗔恨心的本體會觀察,對貪心的本體也會觀察,對它的果和作用都有一定瞭解,這樣以後,煩惱不可能輕易把他打倒。因此,學習佛法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來講,會有不可思議的作用和影響。

妄以自虐行,藏文的意思是做非福德行為。比如生嗔恨心以後,就開始殺生、邪淫,行持十不善業的非福德之事,以這些行為來虐待自己、毀壞自己。假如他連自己都不顧及,損害我們也是理所當然的。《入行論》的這些道理,倘若再再去思維,即使面前出現怨恨的敵人,或他人對自己無端加害,我們也能夠體諒理解他。有些人經常抱怨:我從來沒有害過他,他為什麼總跟我過不去?懂得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會明白:儘管今生沒有害過他,但前世可能害過他,彼此之間定有因緣,否則不可能產生這種果。

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尤其遇到別人想自殺時,應該好好地勸他:不要自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當然,一般來講,出家人自殺的情況幾乎沒有,因為我們不跟在家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複雜目的。但在家居士就不同了,他們有些對異性特別執著,常常可以聽到:我對他非常非常好,可是他不喜歡我。我實在是恨他,特別想自殺!他不喜歡你,也沒什麼可自殺的,因緣已到了這種地步,有什麼好強求的?還有人說:我以前對他如何如何,但現在他已經變了。變了也是合情合理,世上的萬法都在變,這沒什麼可生氣的。

然而,很多人就是想不通。以前上師如意寶去南方某城市,有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在上師面前一直陳述她的痛苦,我在旁邊一直翻譯。她哭著說:以前我們生活比較窮的時候,感情如何如何好,但現在他不理我,還有外遇……”因為上師如意寶是藏人,在我們藏地,對感情不是特別執著,藏地婦女自殺的現象也不多,平時聽都聽不到,也許是她們比較慈悲,把痛苦都埋在心裏面。當時上師非常認真地在聽,那個婦女也講了很長時間,我一五一十地全部翻譯了。最後上師說:不要緊!他不喜歡就不喜歡嘛,不要管他了。(眾笑)但那個婦女還想不通,認為上師沒有給她真實回答——為什麼不喜歡就不喜歡了?這樣放棄是不對的。世間人很多問題想不開,原因就在這些地方,但我們學了大乘佛法以後,自己的境界應該有所提升。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盡,

況於他人身,絲毫無傷損。

以上諸如此類的例子,都足以說明眾生一旦被煩惱所左右,在強烈煩惱的牽引下,根本沒有絲毫自由,他連極為珍愛的生身性命都不顧惜,又怎麼會對他人的身體毫不傷害呢?

假如一個人的相續中生起煩惱,無論是嗔心還是貪心,都會使他的所作所為、所行所思、臉色行為,全部一反常態,如同瘋狂者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他連自己都會傷害,那害別人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就好比一個母親的兒子發瘋,不管兒子如何擾亂她,甚至謾駡損傷她,慈祥的母親也會毫無嗔怨地安忍,因為她知道兒子很可憐,他連自己的身體都經常亂抓,這樣對她,她不但不起嗔恨心,反以悲湣之心更加無微不至地照料他。因此我們若遇到別人的加害時,也應想到這一點,慢慢學會去理解他、包容他。

作為大乘行人,我們一方面要會諒解別人,一方面也要以此教言來調伏自己的煩惱,否則,稍微遇到一點痛苦,就要死要活的,好多人勸也勸不住,那不太像一個佛教徒。印度的觀音上師在一段開示中曾說:自殺,僅僅是把巨大痛苦帶到下一世去承受而已,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佛陀在三乘戒中都明確遮止過自殺。所以我們遇到再大的痛苦,也應當勇敢去面對,逃避無法解決問題。這段話的意義十分深遠,我們佛教徒應以這種精神來對待自己、幫助別人。

現在世間上自殺的人非常多,聖嚴法師說:臺灣·二一大地震時死的人,與臺灣自殺的人比起來,後者遠遠超過前者。為了防止自殺,國際上也建立防止自殺的協會,並將910日定為預防自殺節,雖然採取了種種措施,但至今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有時候想:若能將佛教的理念和精神融入世間,令每個人受到佛法的教育,自殺率肯定會下降的。這一點也可以看得出來,像我們學院幾千人,二十多年來,自殺的現象幾乎沒有看見,也沒有聽過,而任何一個社會團體會不會這樣呢?恐怕不會,那麼多人聚在一起,多多少少也會有自殺。但如果以佛法來擺正心態,煩惱逐漸得以控制,很多人就不想自殺了。其實沒什麼可自殺的,不自殺的話,無常也會馬上到來,不用大圓滿和大中觀的見解,只要一觀無常,很快的時間內自己會死、眾生也會死,那就不用自殺了。所以,我們不要將自己陷於非常可憐的境地中,看見別人想自殺時,也應儘量地幫助他。

此處的主題,千言萬語歸根結底就是講:別人傷害我們時,應該學會理解他,想到他煩惱起來時,連自己都會損害,那害我們又有什麼呢?在這個世間上,每個人最愛的就是自己,儘管有人說我愛你勝過一切,但如果他是凡夫人,最愛的肯定還是自己。然而一旦受到煩惱的強烈驅使,他們對極為珍愛的自己,尚能自殺殘害,那害我們就不足為奇了。再加上,我們之間可能有多生累劫的恩恩怨怨,他害我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從明天開始,有多少人打你,你也應該甘之如飴!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