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03 02:06:08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一百零七節課
第一百零七節課
“力之自信”分四方面來敍述,現在正在講第三個“呵責所斷之傲慢”。不管是什麼人,如果相續中有傲慢,則是修行的一大障礙,必須要勵力遣除。當然,這種傲慢並不是自信,自信與傲慢有本質上的差別,今天繼續學習這個道理。
傲慢苦行者,倘入自信數,
堪憐寧過此?
傲慢是五種根本煩惱 之一,它實際上是煩惱的顯現。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見解至高無上,像外道一樣無義苦行,就是因為傲慢所致。而所謂的自信,是對修法、成佛、度眾生充滿信心,堅信自己能承擔一切。因此,傲慢是一切苦惱痛苦的源泉,自信是暫時究竟快樂的來源,二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境界不錯,智慧超勝一切人,這種煩惱性的傲慢,不能歸屬于自信當中。自信是對治煩惱的,傲慢是增長煩惱的;自信能帶來暫時究竟的成就和解脫,傲慢只能增長三界輪回的痛苦。如果把傲慢列在自信中,還有比這更值得悲憫的對境嗎?自己的相續中充滿我執,還認為這是成佛的唯一因,世上有比這更可憐的想法嗎?有這種想法的人具足煩惱,今生來世極為可憐,如果他們的傲慢成為成佛之因、解脫之根本,那麼造惡業者、三惡趣的眾生都值得讚歎了。
我們行持佛法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傲慢與自信的差別。有些人對佛法一竅不通,還認為修得非常不錯,相續中除了傲慢以外,什麼功德都沒有。所以大家應該學一些基本知識,否則連什麼是佛教徒都不知道。有個人對我說:“我只是信神,不信佛,因為我信觀音菩薩。”由此可見,佛法的教育在很多地方沒有傳播開來,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界限,許多人都不知道,還在一味地傲慢十足,真的特別可憐。
有傲慢的人,自己不一定能察覺到,但在有智慧、有修行的人眼裏,一看就很容易了知。以前華智仁波切去某寂靜處的一個山洞,那裏住著一位長期閉關的修行人,他看到華智仁波切來時,用很傲慢的口氣問:“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從背後來,要到對面去。”“你生在何處,叫什麼名字?”“我生於人間,叫無作瑜伽士。”接著華智仁波切問:“你老人家在這裏修行多長時間?修什麼法?”那位修行人趾高氣揚地說:“我在這裏已修行了二十多年,我所修的法就是安忍波羅蜜多。”尊者略皺眉頭地說:“那倒是很好,不過我聽說你是一個大騙子,欺騙了許多信眾!”聽了此話,那人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地嚷道:“我騙了什麼人?你到底什麼意思?你今天是不是專門來擾亂我的閉關,擾亂我的修行?真是一個賤種人!”尊者面露微笑,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你剛才說修了二十多年的安忍波羅蜜多,這麼大的嗔恨心是你自己的嗎?”
每個人相續中的傲慢,有時候真的很難發現。偶爾我也會冒出一個念頭:“我在這裏呆了二十年,修行很不錯。”但是反過來問自己:“二十年中,我的煩惱減輕了多少?相續中的嗔恨心、傲慢心減少了幾分?”一反觀的時候,的的確確非常慚愧。所以不要說別人,我自己有時候也分不清傲慢和信心的差別。乍看起來,我在這裏呆了這麼長時間,以後還要繼續呆下去,還算是有種勇氣,這好像是一種自信,但也很可能是一種傲慢。
傲慢與自信之間的差別,外面很多居士也分不清楚。有些人說:“我皈依佛教十多年了,現在學的是某某上師傳下來的法,我每天都是如何如何精進……”這樣說的時候,也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但也許裏面雜有傲慢,故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境界。
不管是外道也好,我們佛教徒也罷,都應該用適當的方法來對治這種煩惱。寂天菩薩的傳記中說(第五種稀有傳記):在印度的東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徒,當時那裏鬧饑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饑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取食不盡,解除了饑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拋棄了邪見,皈依佛門,成為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通過歷史來看,在傲慢心方面,有些人是以神通神變等超勝智慧來制服的,有些人則是通過講道理來化解的。我們根據什麼方法來幫助眾生,自己應該用智慧觀察。哪些竅訣教言可以對治相續中的傲慢,這些也要分析、關心。這些問題是大問題,不要認為我們每天聽課,只不過是完成任務而已,每天所學的這些知識,各有不同的側重點,這一點務必要搞清楚。否則,渾渾噩噩地在這裏混日子,沒有多大意義。
說實話,我有時候真的分不清到底是自信還是傲慢,有時候認為自己對佛法有信心,但也許是雜有傲慢的煩惱。你們可能不是這樣!
寅四、讚歎對治之自信:
為勝我慢敵,堅持自信心,
此乃勝利者,英豪自信士。
若複真實滅,暗延我慢敵,
定能成佛果,圓滿眾生願。
為了勝過傲慢的敵軍,我們應堅持不懈地執持如山王般的信心,有了這樣的信心,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英勇者。這種人必能滅除潛藏著的傲慢怨敵。如果斷了以傲慢為主的煩惱,那麼一定會成就佛果,以二十七種事業來度化天下無邊的眾生。
我們應不遺餘力地斷除傲慢,斷除的方法有各種各樣: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行,依靠對上師三寶的信心來斷;有些人通過聞思中觀因明,了知它的來源和本體來斷;還有一些最殊勝的竅訣,就是密宗所講的,五種煩惱的根本即是心的妙用,認識了心的本體後,傲慢為主的煩惱全部消失。
當然,戰勝傲慢並不是特別容易。大家應該清楚,傲慢與其他煩惱不同,它在我們相續中不容易發現。當生起嗔恨、嫉妒、貪心時,很多修行人能馬上察覺:“我真的很壞,今天給某某人發了脾氣。”“我實在太差勁了,遇到非常悅意的對境時,貪心竟然無法控制。”可是傲慢煩惱,它一直藏在心的最深處,很難以令人發覺。
所以,大家必須要有一種信心,堅信自己有能力對治煩惱,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英勇者、勝利者。按照世間傳統,在作戰的過程中,成功的一方稱為英雄,值得人們歌功頌德。然而,當今國際不像五、六十年代,過去最讚歎的是消滅敵人的英雄,而現在的方向有所改變,大家更關注和平、和諧、人道主義,除極個別狹隘主義者和軍事集團外,整個世界對浴血奮戰的英雄並沒有著力宣揚。如果各國都稱頌英雄的壯舉,那很容易發生衝突,和睦相處、睦鄰友好根本無法實現。可是雖然大的原則有一些改變,世人還是共同認為,殺害敵人是真正的英雄。
格言中說:“百人中找一個英雄並不困難,而千人中找一個智者(對治煩惱的人)難如登天。”現在皈依佛門的人非常多,但對三寶有信心的寥寥無幾;出家的人比較多,而有菩提心想弘法利生的屈指可數。所以,法融入心、能對治煩惱的人,比世間上的英雄更為難得。佛陀在《法句經》中說:“彼於戰場上,雖勝百萬人,莫若克己者,戰士之最上。”有些人在戰場上單槍匹馬即能戰勝百萬大軍,但與克制傲慢嗔心等煩惱的人相比,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真正的英雄是戰勝煩惱者,這種人才極其罕見。仔細觀察我們會了知,煩惱敵軍雖沒有顏色、形狀,也沒有坦克炸彈及核武器,但它每天對我們的損害,遠遠超過了世間敵人,能夠勝過它的話,才是英雄和勝利者。若沒有剷除這樣的煩惱,我們將永遠漂泊在輪回當中,故而,瞭解到傲慢的危害之後,大家應依靠上師們的竅訣,想方設法地加以斷除。
《學集論》中引用《寶雲經》的教證,廣泛宣說了傲慢對修行的危害,尤其一個人如果佈施很多、擁有名聲,不應該因此生起傲慢,而要以卑微心來對待。《寶篋經》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大海因為住於低處,才會彙集世間百川。同理,菩薩正因為沒有傲慢,佛陀如百川般的功德才很容易融入菩薩的慧海。”所以,我們發了菩提心的人,如果始終沒有傲慢,人人都能接受你,且功德也會越來越增上。
《中觀寶鬘論》中說:“即使名聲財富如天人,也不要有傲慢心;縱然貧窮可憐像餓鬼,也不要有怯懦心。”這是龍猛菩薩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言。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經歷,但在有財富、有名聲時,千萬不要傲慢;衰敗潦倒,除了地上的流水以外,再也沒有比自己更低下的了,那時也不要怯懦畏縮,一定要堅強起來,努力讓心態保持平衡。當然,沒有修行的力量,這也不是很容易辦到,但不管怎麼樣,修行的心應當虔誠,不要有傲慢,這樣的話,聽什麼法都有成就的機會。
以前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松寺”,裏面住有一百多位僧人。距寺不遠處,有位虔誠的女居士,她每天供養一位比丘,眾僧應供的次序,由松寺住持來安排。摩訶羅比丘是一位新出家的老人,對佛法瞭解甚少,有一天正好輪到他,因為學問不夠,他自己很慚愧,但不去又不行,於是懷著憂惱的心情緩步前去。女居士看見這位老比丘非常歡喜,暗想:“今天這位長老步履安詳,與眾不同,一定是得道聖者。”供養完後,即敷設高座,恭請老比丘說法。(按照印度的傳統,受供之後要說法,不是隨隨便便吃一頓,說聲“再見”就可以了。現在很多居士請客,給他說個好話就行了,按理來講不是這樣,必須要傳法。)
一無所知的摩訶羅登座之後,既恐慌又慚愧,不禁低聲自歎:“人愚無知,實在苦惱!”女居士聽到這兩句話,視為無上至寶,如入禪定。她反復思維其中含義,立即證得須陀洹果。(她認為“人愚無知”是集諦,指無明;“實在苦惱”是苦諦,指輪回皆苦。通過觀察苦諦和集諦,滅諦和道諦當下現前,馬上就獲得了聖果。)而老比丘,趁她一心專注的時候,快速地溜掉了。女居士心裏非常感激,到寺院裏去找老比丘,結果他躲著不敢出來,認為是來找他算賬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師沒有傲慢心,弟子也沒有傲慢心,本來不是故意傳法,結果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一個老和尚,四個小和尚去戲弄他,每個人用棍子打他一棒,分別說“加持你獲得一果”、“加持你獲得二果”、“加持你獲得三果”、“加持你獲得四果”,老和尚因為非常有信心,心中沒有絲毫傲慢,結果四棒讓他獲得了四果。
但如果弟子有傲慢心,認為:“上師講的這些法,我全部都懂,這個也懂,那個也聽過。哎,不對不對,應該這樣講。”下面就開始起心動念。而上師也是高高在上:“我是傳法的法師,這些人有什麼了不起!”彼此的心態沒辦法溝通,雖然是真正的佛法,但起的作用不一定大。假如有信心的話,上師不一定傳真正的法,弟子也不一定聽真正的法,但卻能起到法的作用。所以,沒有傲慢心還是很重要的。
前段時間,我對個別法師和弟子都做了明確批評,儘管我沒有批評的資格,但有時候發現問題的話,不說可能不太好。大家應該互相起恭敬心,佛法依靠恭敬心而得,並不是依靠傲慢心而得,如果彼此的心態無法溝通,聽法絕對沒有意義!
以上講的是“力之自性”。
醜三、滅惑之自信(對滅除一切煩惱充滿信心):
設處眾煩惱,千般須忍耐,
如獅處狐群,不遭煩惱害。
我們處於貪嗔深重的人群中,或是遇到容易引生煩惱的對境時,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忍耐對治,就像獅子處在狐狸等群獸中一樣,不為任何煩惱所侵害。
在修行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違緣,尤其現在末法時代,我們接觸的儘是野蠻的眾生、惡劣的環境,形形色色誘人墮落的事物,每天都在不斷地出現。當我們身處這種環境時,自己應該有正知正念,否則,要想永遠是個很好的修行人,有非常非常大的困難。如果我們有一種堅忍心,運用各種智慧來加以對治,那外面有多少個惡人、多少種惡境來引誘你,你也不會隨之而動。
當然,對治煩惱不是口頭上說說,必須要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堪布根霍說:“上等修行人,在遇到惡劣環境時,不僅自心不為煩惱染汙,還能通過善巧方便,對其他煩惱眾生加以調伏。(比如說遇到敵人的時候,不僅能把敵人降伏,還能令其皈依三寶;遇到貪心的對境時,能使那人的心轉過來,進而皈入佛門。)中等者,自己能把握自己的心,不被煩惱所轉,雖然沒能力度化他人,但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呆下去。下等者,應遠離不良環境,前往寂靜的地方,因為他沒辦法度化別人,繼續呆下去也有危險,所以只有義無反顧地跑掉。”
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遇到違緣和煩惱時,才知道自己的修行到底如何。有些人雖然長期處於煩惱魔眾中,但修行的境界非常不錯,根本不受絲毫影響,如同獅子一樣。大家在電視畫面中,應該見過非洲大獅子,當它出現時,周圍的小野獸膽戰心驚,馬上逃得無影無蹤。同樣,真正具足智慧和信心的修行人,面前的煩惱敵軍再多,也不會對他有任何損害。
文革期間,我們寺院有一位漾塘活佛(現在八十多歲),被關在康定新都橋的監獄裏十一年。這十一年中,他說自己的嘴有傳染病,不能跟別人接觸,於是每天戴著口罩,默默地持誦心咒。當時我們村裏還有一位喇嘛,被迫當了倉庫保管員,那個年代與現在不相同,村裏的男人大都派往外地去打工、圍草原、找反革命分子、打野獸,他周圍有一群美女,整天都干擾他,甚至晚上也不例外,但他始終護戒如目、不犯分毫。她們實在無計可施,就故意把自己的大耳環扔在他床邊,令很多人對他無因誹謗,但也不能擾亂他的向道之心。
後來宗教政策開放時,他到瀘定橋拜見漾塘活佛,二人分別講了幾年來的經歷:活佛說在監獄的十一年裏,雖然監守他的人天天害他,但他並沒有生嗔而損害道心;那個修行人說自己也遇到了無數違緣,但沒有生貪而失毀戒律。當時旁邊有個叫涅羅的在家人一直聽,我很小的時候,他經常在眾人面前說:“這些出家人實在了不起,我聽了以後非常感動。他們能在那麼長的時間裏對治煩惱,而我一想起自己在那個年代的行為,非常不好意思。”他作為一個在家人,對出家人十分羡慕。
當然,出家人對在家人羡慕的情況也有。去年我們縣上有幾個領導,帶各個寺院的住持到雲南香格里拉旅遊。其中一位是共產黨員,他跟一個出家人共住一個標準間。那個領導天天很早就起來了,把佛像供在床頭,先磕一百多個頭,然後念一本很厚的課誦集。而同房的出家人可能是個政治和尚,平時除了開會和說些政治大話外,什麼修行境界都沒有。他早上很想多睡一會兒,但看別人這麼精進,自己也不好意思。念經吧,書沒有帶,坐禪吧,又坐不下去,所以特別苦惱。後來他換了一個房間,讓另一位出家人來陪他,沒想到那個出家人也是政治和尚,也沒有帶書,也非常慚愧。最後,他們把這個話傳來傳去,結果在二十多個人當中,這個在家人是修行最好的,很多出家人都不如他。
所以說,出家人和在家人有時候修行上有很大差別。有些出家人表面上穿著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衣服,這確實值得大家恭敬,但在說話、取捨因果等方面特別差勁。而有些在家人,長期以來心非常虔誠,這種現象在藏族人、漢族人中相當多。那天我給有些老鄉講佛法時也說了:“最壞的出家人,連一個好的在家人都不如。”有些出家人好得不得了,但有些出家人確實不好,連一個在家人的道心和精進都沒有。不管怎麼樣,大家還是應反觀自己,現在煩惱的敵軍非常多,只有如履薄冰地護持自心,才不會喪失修行解脫的機會。
漢傳佛教也有這樣的故事:曇翼法師最初依止廬山慧遠出家,後來又向鳩摩羅什求過學。他終年在山上住茅棚,一直淨修。有一天黃昏,茅棚前來了一位妙齡少女,身著彩衣,手挎竹籃,籃中有一隻小白豬,還有兩顆大蒜。她走到法師面前說:“我今天到山裏撿野菜,沒想到越走越遠,現在天色已晚,回家也來不及了,想打擾法師在此借宿。”曇翼明白女色乃佛門大忌,這深山野林中四處無人,非常不方便,於是勸她趕緊下山回家。那少女一聽,哭了起來,說:“聽說佛門大慈大悲,誰知我遇到個假仁假義的和尚,眼看我一個弱女子沒有保護,卻見死不救,我的命太苦了!”曇翼見此,心也軟了,只好同意她留下來,晚上把自己的床給她睡,自己睡在茅棚外面。
到了半夜三更,那少女突然叫肚子痛,請求曇翼為她按摩。曇翼以持戒為辭,堅決拒絕,豈知那少女痛得在床上滾來滾去,看起來非常可憐。無奈之下,他用布裹起禪杖,遠遠地為她按摩。少女慢慢不痛了,就睡著了,曇翼急忙出屋去。第二天一早,那少女醒來後,突將彩衣化作祥雲,小豬變白象,大蒜變蓮花,少女端坐在蓮花上,對曇翼說:“我是普賢菩薩,特來考驗你,你的修為果然不錯!”(也許法師有點不高興吧,你折騰了半天,原來是這樣啊。)
這些高僧大德真的非常了不起,凡夫人若遇到這樣的境界,坐懷不亂非常困難。但無論如何,在守持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過程中,倘若出現違緣,一定要盡力地對治。古大德也一再強調,此時祈禱三寶非常重要,通過三寶的力量和自己的正知正念相結合,任何煩惱的違緣都無機可乘。
人逢大危難,先護其眼目,
如是雖臨危,護心不隨惑。
譬如,人對自己的眼目非常執著,遇到危險急難時,都會先護住自己的眼目。同樣,作為修行人,自己的心最為關鍵,當現前猛烈的貪嗔煩惱時,先要全力以赴地護持自心。
正如前面所講,在小乘中,出離輪回的心非常重要,故在貪心方面務必注意;守持菩薩戒時,利益眾生首當其衝,所以要觀察有沒有嗔恨心;入了密乘以後,起心動念當以清淨心攝持,儘量斷除平凡庸俗的分別念。因此,心在不同的狀況時,要用不同的對治方法來護持。
《金剛頂經》雲:“首先觀自心,隨後方行持。”對修行人來講,做事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沒有被煩惱轉,那可以進行操作;如果心隨煩惱而轉,則應儘量制止它的相續。產生任何不如法的行為時,要像保護眼目一樣,護持自己的正知正念,馬上想到:“我是修行人,不能這樣做。”第五品中所講的對治方法(正知正念),隨時隨地都不能離開。不然的話,世間八法或無有意義的事情,很容易把我們的道心摧毀。
《百喻經》中有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共同有一個燒餅,為了爭吃這塊餅,兩人爭執不息、互不相讓,最後決定誰先說話、誰先動,餅子就輸給對方。他們不說不動,從早上到黃昏一直盯著燒餅。這時進來一個小偷,雖然兩人都看見了,但害怕因說話而輸掉餅子,結果讓小偷把所有的財產全部搬走。最後妻子忍不住斥責丈夫,丈夫卻高興地跳起來,抓起燒餅說:“啊,我贏了,餅子該我吃!”他是吃到了餅子,付出的代價卻是整個家產。同樣,我們如果沒有護持自心,成天以全部精力追求名聲利益,可能暫時會得到一點蠅頭小利,但結果必將生生世世在輪回中感受難忍的痛苦。
修行人遇到違緣時,轉為道用相當困難。如果沒有出現敵人等嚴厲的對境,天氣很好,有吃有穿,那個時候誰都是修行人,脾氣也非常不錯。而一旦違緣來到面前,比如遇到關係最不好的人,或者一個人故意害你,在那種情況下,不生嗔恨心、不發脾氣確實不容易。漢地的悟道老和尚(已圓寂),聽他弟子介紹說,一輩子從來沒有發過脾氣。我覺得非常不簡單,我們不要說一輩子,一個月中沒有發脾氣,那就相當不錯了。怎麼樣修行,可能人人都會說,但做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沒有必要生傲慢心。
現在有些居士學的知識相當少,傲慢心、雜念、分別念特別特別多,如果過秤的話,煩惱可能有一百八十斤,善法功德一斤都沒有。大家應該觀察一下,自相續到底是被功德占著,還是被煩惱占著?假如是後者的話,那有什麼值得傲慢的?凡夫人的煩惱本來就夠多了,還要再加一個傲慢,實在是沒有必要。因此,我們應該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樣,虔誠恭敬、如理如法地修行,自己若有一分功德,默默地回向給一切眾生,而不是在眾人面前炫耀。
昨天我跟二十多年前的一個同學(也是出家人),在聊天的時候說:“表面上看來,我們現在是法師,有一點名聲,但真的不如一個默默無聞的出家苦行者。我身邊的有些道友,連隔壁的人都不知道他,但他的修行讓人非常羡慕。所以,當個不為人知的修行人是最幸福的。有了一些名聲的話,若對度化眾生有幫助,倒也可以,畢竟佛陀為在一個眾生的相續中種下菩提種子,寧願承受千百萬劫的痛苦,我們作為隨學者,這種付出和犧牲,也是效仿菩薩的行為。但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利益,千萬千萬不要有傲慢心。”
大家平時要觀察自己的心,不要隨煩惱轉,現在外境非常複雜,凡夫經常受到外境的影響。尤其我們這裏的修行人,最好不要到複雜的環境中去,很多人根本經不起種種襲擊,誘惑出現在面前時,小孩子的境界再怎麼好,用正知正念來保護自己也很困難。因此,在修行尚未穩固之前,最好是依止寂靜的地方、依止善知識,如果沒有這個機會,每天都要聽一堂課,儘量不離開佛法的氛圍。
前段時間有個居士說:“我聽了您講的《中觀莊嚴論釋》等法後,覺得山上的道友真的很幸運、很幸福!我們城市裏的人,只有開車或在外面工作時,才能抽空聽聽法,你們那裏的修行人太有福報了!”我也非常贊同他的說法。在座的道友們,再過十年二十年以後,回顧現在的學習氣氛和美好時光,也許會特別特別羡慕。但時光是不能倒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眼前的聞法機會,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緣分以後什麼時候結束,誰也定不下來。
而外面的一些居士呢,我通過現代科技來給大家傳法,內容跟寂靜山裏講的沒什麼差別。你們今生能遇到這樣的法,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一種機緣。儘管我是業力深重的凡夫人,但口裏所傳的這些教言,基本上符合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的意趣。大家應當注重教言,而不是外在的色身,所以對佛法一定要有尊重之心、難得之心、珍貴之心,這樣才會得到不可估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