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11 10:16:31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11 10:15:32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懺悔罪業 第十九節課

第十九節課

現在正在講七支供裏面的“供養支”,昨天已經講了無主物供養,今天講供養身體。

子二、供養身體:

願以吾身心,恒獻佛佛子,

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僕。

在勝伏四魔的佛陀及其一切佛子前,我願恒時供養自己的身體,誠懇祈請諸位聖尊菩薩能完全接納。我們應將身體供養十方諸佛菩薩,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我執,這種我執一定要徹底斷除,如果沒有斷除的話,始終都會依靠“自己”而造業。所以,我心甘情願做忠實的僕人,對您們言聽計從,祈願您能慈悲攝受。我們應當這樣觀想。

佛陀已經遠離了一切障礙——煩惱障和所知障,戰勝了蘊魔、天魔、死魔等四魔,具有聖者、如來等十種不同名號,在這樣的十方諸佛以及菩薩面前,我們供養自己的身體。

是不是諸佛菩薩特別需要這個身體呢?不是這樣的。而是向殊勝的對境供養身體,能夠減少我們相續中的我執,我執少了,利益眾生、發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無始以來,就是因為這個“我”,才讓我們在輪回中不能解脫,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所謂的我執,因此,我們要想盡辦法斷除對自我的身體、受用、善根等的執著,尤其是身體,如果沒有對身體的執著,依靠身體而造的業是不會有的。

供養自己的身體,這在很多佛經中都有記載,十方諸佛菩薩對此非常讚歎,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對這樣的善舉也竭力推崇、勵力實踐。尤其是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一定要斷除對身體的執著,如果實在不能完全斷除,最起碼也要減輕對它的耽執。但現在的世間人不是這樣,許多人每天都在為這個身體打扮裝飾,為了它而不停奔波,他們從來不知道所謂的“我”到底是什麼樣的本體,在這種人面前,我們應當竭力宣揚大乘佛法中供養身體的功德。

供養身體,從象徵性的角度來講,可以指漢傳佛教中的“燃指供佛”。《楞嚴經》第六卷 中講:如果有能力的話,在如來的身相前燒燃身體、燃指、燒戒疤,“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可見,燃指供佛、供養身體的這種人,佛陀說,無始以來他所欠下的一切罪業,在一個時間內果報全部感受完畢。

漢傳佛教中有一位淳金長老,他為了利益眾生、消除乾旱等,在普壽寺、阿育王寺等寺院的佛像前燃指供佛,最後只剩下六個指頭,被人們稱為“六指長老”。還有四川的真義法師,也在佛前燃指,同時為了斷除相續中胡思亂想的分別念,在胸前燃了一百零八個戒疤,在穴脈上燃了九個戒疤。這種燃身供佛的行為,一方面可表示自己對諸佛菩薩的誠心,另一方面也表示了自己對身體不太執著。藏傳佛教中,根據歷史記載,有很多虔誠的弟子在喬美仁波切、麥彭仁波切面前也燃指供養。由此可見,這種捨棄對身體執著的燃指供佛,大有必要!

蔣貢康楚仁波切在《問答錄》中曾說:“顯宗的燃指供佛是為了斷除自相續中的貪執,而在密宗,身體本來就是諸佛菩薩的清淨壇城,在這種情況下,不用燃指也可以。”當然,這一點我們應根據相續中的煩惱與執著來區分,如果自相續確實與如來的壇城無二無別,或者對身體沒有執著而觀為清淨壇城的話,即使你是顯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對自己的身體特別貪執,認為身體很不清淨,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燃指供佛”是一個例子而已,實際上,供養身體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說,在諸佛菩薩或者上師面前,誠心誠意將身口意全部供養,這種做法也有很大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世間中,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最大,別人稍微說“你長得不好看”、“你太矮了”、“你太胖了”,自己馬上就特別生氣,這說明我們對身體相當執著。如果將身體供養給上師、供養給佛教,這樣一來,身體就不屬於自己了,以後再也沒有理由去執著它了。

當然,供養身體的發心一定要清淨。以前有些道友燃指供佛,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相當痛,於是生起了後悔心,這樣的話,有沒有功德也很難說。凡夫真正遇到身體上的痛苦,不生起後悔心是相當困難的,以前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達瑪吉達雖然是個凡夫,在佈施身肉時也感受了巨大痛苦,但由於他的大悲心相當強烈,所以沒有生起後悔心。然而,一般來講,真正以火燃燒自己的指頭,可能都會有後悔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事先一定要考慮清楚。

在上師面前供養三門一定要謹慎。有些新來的人或剛學佛的人,開始時有非常強烈的信心,在很多上師面前都供養身口意。以前上師如意寶說過:“那些新來的人說身口意全部供養,但過了一段時間,身口意全部都不見了,身體已經跑回去了。按道理來講,這個身體不是他自己的,應該是屬於我的,如果再帶回去的話,會不會犯盜戒?(眾笑)”

為了利益眾生,我們可以將身體作供養,但如果你沒有很明顯地這樣供養,在心中發願“我依靠這個不淨軀體,從今以後乃至生生世世,都為佛教做事情”,這樣的話,我認為將身體供養佛教和供養上師沒什麼差別。當然,作為欲界凡夫,一定的飲食和睡眠是需要的,除此以外,我們若發願在有生之年盡心盡力地為佛教服務、為佛教做事情,這也是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身體。

所以,倘若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必須對諸佛菩薩供養自己最珍貴、最難得、最可愛的身體,以此捨棄對它的執著。否則,如果對身體特別貪執,想在相續中生起忘我利他的菩提心,恐怕會有一定困難!

尊既慈攝護,利生無怯顧,

遠罪淨身心,誓斷諸惡業!

我依靠大尊主的呵護,才能在三有中不畏痛苦而饒益眾生。有了諸佛菩薩與上師們的保護與加持,我在輪回中對痛苦無有任何畏懼,一定可以饒益眾生。如果我罪惡深重,則無法利益有情。但如果我的罪業相當深重,想利益眾生相當困難。《維摩詰經》中說:“自身尚縛,欲解他縛,無有是處。”意思就是說,自身尚且被各種罪業煩惱束縛著,想要解開別人相續中的煩惱束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當然,先有一個利他心非常重要,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口口聲聲說“我要利益眾生”、“我要幫助眾生”,能不能實現這種願望呢?恐怕是不能實現的。

因此,為了真正擺脫以往的罪業而誠心懺悔,立誓今後再不造罪。在相續中應該有這樣一種誓願。

我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了身體以後,他們慈悲地攝受了我,現在對於自己來講,應該為利益一切眾生做事情,為什麼呢?因為我已經成了如來家族中的一員,如來的唯一事業是什麼?就是弘揚佛法和利益眾生,除此之外,絕沒有其他的繁瑣事務,每位元佛、每位菩薩就是想盡辦法幫助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所以,我要想利益眾生的話,第一要恭敬十方諸佛菩薩,以佛法來饒益眾生;第二自相續中的罪業一定要清淨。鑒於此,很多大德將這一頌以四種對治力來解釋。

第一、所依對治力:以三寶、諸佛菩薩、根本上師等作為懺悔的所依;第二、破惡對治力:以前所造的罪業,就像喝了毒藥一樣,現在特別後悔;第三、現行對治力:通過修習種種法門,如念百字明、修菩提心、觀想金剛薩埵,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清淨;第四、恢復對治力:如同喝了毒藥後,從此發誓再也不敢喝,同樣,身口意造了不如法的罪業後,在諸佛菩薩面前發誓今後也決不再造。

供養身體的道理,不僅諸佛菩薩的事蹟中有記載,藏傳佛教很多高僧大德,如米拉日巴的傳記中都有。為了希求佛法而不惜捨棄生命、利用身體去苦行,這也是對諸佛菩薩的一種供養。

上師如意寶以前講過:“有漏的供養當中,供養身體的功德最大。”儘管如此,我們在供養身體之前,還是需要再三觀察。如果未經觀察就草率供養,事後沒有堅定誓言或退失信心,這種過失也是相當大的。所以,在發心供養身體之前,一定要再三觀察自心,這一點極為重要!

這裏要求大家捨棄自己的身體,當然,作為凡夫人來講,完全捨棄有點困難,但是通過方方面面的觀察,我們可以減輕對身體的執著。世間上沒有學過佛法的人,整天都在為了這個身體而苦惱,其實這個身體只不過是一個幾十年的借用物而已,為它造惡業值不值得?這些問題應該用佛法來詳細剖析。可惜的是,現在的大多數人,對這些甚深道理根本不懂,所謂的學佛,就像學氣功一樣,只當成一種暫時的學問。今天我遇到一個丹東的居士,他說:“現在學佛的人不是很多,大城市裏如果有一萬個人,學佛的可能只有一兩個,而這一兩個人也多是希求今生的福報或來世的人天安樂,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實在少之又少、寥若晨星。”我覺得這話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們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不僅要學習大乘佛法的一些知識,同時也要明白我們學佛的動機、學佛的行為。這些方面,每天我會給大家講一些道理,希望你們把這些法要牢記於心,儘量調伏自己的相續。

通過網上的一些文章發現,現在有很多人在背《入菩薩行論》,背完之後感覺也很好。你們不能太著急,背開始的頌詞感覺很好,但背最後幾個頌詞的時候,你們是不是還感覺很好呢?學習佛法需要耐心,剛開頭的幾個頌詞誰都會背,我們這裏大多數的人都能背第一品,但有些人在第二品時退下去了,有些在第三品時退下去了,有些在第八品時退下去了,所以背書並不是很容易,背一兩個頌詞不難,最難的是全部背完,如果到了最後一個頌詞“禮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亦禮善知識,恩長吾三學”(上師以藏文背誦),你還是覺得很好的話,那我確實非常高興。

現在有些年輕人,記憶、智慧等各方面都不錯,不應該在腦海裏記一些世間上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應該記一些有關空性、大悲、人無我方面的道理,如果這些道理記得越來越多,對世間的執著自然而然會逐漸減少,就像火越來越旺,周圍的寒冷就會越來越少;光明越來越強,世界的黑暗自然會逐漸消失。如果內心沒有智慧的光芒,貪嗔癡的黑暗就會一直籠罩著我們,所以,對捨棄身體、供養諸佛菩薩的這些道理,大家應該有一些正面認識。

子三、意幻供養:

如雲:浴拭妙衣飾,香薰花神饈,燈地室寶傘,意幻十二供。

其他論典中講了十二種意幻供養,並以偈頌的方式作了總結,下面對此一一介紹:

意幻供養可分為十二種:

馥鬱一淨室,晶地亮瑩瑩,

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發出撲鼻的芳香,水晶地晶瑩剔透,光彩奪目,打掃得十分清潔。光芒閃爍、各種珍寶的柱子上懸掛著閃光珍珠裝點的華蓋。

在藏傳佛教中,沐浴的儀式偈頌是相當多的。此處首先講了沐浴的地方,從顯宗來講,這也屬於一種觀想方法,我們應當經常以這種儀式對諸佛菩薩沐浴清淨。

有些人可能想:諸佛菩薩需要洗澡的話,那他們的身體是否也不乾淨呢?尤其是一些初學者、對大乘佛教一無所知的人,這方面的分別念特別強。

這一點你們是不用懷疑的。《般若經》、《現觀莊嚴論》中說,得到了一地菩薩的果位,身上的不淨部分,如污垢、塵垢、蝨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沒有了,更何況是佛陀了。之所以作這樣的沐浴,實際上是為了清淨我們相續中的罪業。因為佛陀是一切功德圓滿的智慧身體,如果把他作為對境,以清淨心來作沐浴的話,所有的資糧就會得以圓滿,所有的罪業就會得以清淨。

這種浴佛儀式,各教各派當中都有,包括小乘的佛教中也有。最典型的是新加坡的“衛賽節” ,這一天各大寺院、佛教中心的門口裝飾著各式各樣的彩旗,人們將佛像置於花叢當中,舀取清淨的水,一邊念誦偈文一邊給佛像沐浴。雲南一帶也有這樣的儀式。據大乘經典記載,這種浴佛的功德是相當大的。現在很多佛教興盛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每天都有許多人一邊念偈頌,一邊為佛作沐浴。

藏傳佛教中,在作沐浴儀式時,首先要準備一面明鏡,維那師以贊佛的偈頌進行讚歎,如果是釋迦牟尼佛,則念釋迦牟尼佛的偈頌,若是藥師佛,則念藥師佛的偈頌。然後一邊手持寶瓶,一邊觀想佛菩薩融入明鏡中,在明鏡上作沐浴。有些高僧大德給神山沐浴的時候,也是先通過觀想將其融入明鏡,然後一邊念偈頌一邊沐浴。

浴佛是佛教特別古老的一種傳統,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沒有什麼差別。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懂得這些功德,如果不懂的話,可能會想在佛像上撒一點水有什麼用啊?所以,這裏的緣起與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確。

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

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

在此,已備好盛滿塗香配成的悅意香水、鮮花的許多金等寶瓶,伴隨著歌聲樂音而請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在寶瓶中裝滿妙香、薰香配製的甘露水和鮮花,手持金瓶、銀瓶、藍寶石瓶等各種珍寶瓶,對諸佛菩薩的身像進行沐浴,在念誦的同時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

平時我們念《藥師經》或一些大的儀軌時,都有這樣的沐浴儀式。藏傳佛教的有些維那師,平時可以背誦幾百個讚頌詞,如果為釋迦牟尼佛作沐浴,只要將頂禮句中的“在釋迦牟尼佛前頂禮”改為“為釋迦牟尼佛作沐浴”就可以了。在作沐浴儀式時,首先是對佛陀進行沐浴,觀想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諸佛融入明鏡,一邊念誦所有佛陀的名號一邊沐浴。然後是八大菩薩、聲聞緣覺,以及釋迦牟尼佛轉法輪的四大聖地或八大聖地等等。這種儀式需要很長時間,維那師一邊念誦《入行論》的這幾個頌詞,一邊作沐浴。在藏傳佛教中,不管格魯派還是寧瑪派都有這樣的儀式。

今天是文殊菩薩的降生日,恰好又是端午節,按照世間的習俗,很多人在今天用各種藥來洗自己的身體。這樣的沐浴,我認為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最重要的是在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日或其他節日中,為佛陀作沐浴。如果你不習慣這種傳統,那能不能將佛像上的灰塵打掃一下,用清淨的水洗一下?不然的話,佛像、佛塔、佛經上面都是灰塵,自己收拾得特別乾淨,這樣沒有一種恭敬心,可能不太好。

我以前在一個居士家住過一段時間,他們家的廁所可能是新裝修了吧,是最乾淨的,臥室還算可以,佛堂是最髒的。我對他說:“你這樣完全是顛倒的,按傳統來講,佛堂是最乾淨的,佛像、經書應該讓人見而生喜,廁所比較乾淨就可以了!”

在座的諸位道友,你們不管有沒有單獨的佛堂 ,都應該將自己的佛像經常擦一下,藏傳佛教的有些老修行人,每天用羽毛、孔雀毛等拂拭佛像、經書、佛塔上的灰塵,你們如果也能經常對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話,可以遣除自相續中的罪業,這種行為是平時不可缺少的。

香薰極潔淨,浴巾拭其身。

拭已複獻上,香極妙色衣。

印度有這樣一個傳統:迎請國王時,首先讓他在清淨的浴室中沐浴,沐浴之後擦拭身體,最後才作供養。泰國、斯里蘭卡也有這樣的風俗,迎請一些高僧大德到家中或寺院時,先請他們洗臉、沐浴。在泰國,出家人到了施主家,主人馬上遞上一條毛巾,“洗個臉、洗個臉”,還沒有坐下就給你一個盆。以前藏傳佛教的希繞嘉措格西到泰國時,政府官員馬上拿了盆給他洗腳,他都有點不習慣。所以,佛教沿襲印度的習俗,也有給佛菩薩沐浴的傳統,以此可淨除眾生相續中的垢染。

二、擦拭:等待諸佛菩薩沐浴之後,用妙香薰染、清潔柔軟、無與倫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們的身體。

在藏傳佛教中,對明鏡作完沐浴儀式後,下一個步驟就是進行擦拭。擦拭的時候,要用一條潔白的哈達,擦拭之後將明鏡放在佛堂或清淨的地方供養,表示從以此後諸佛菩薩就供在那裏了。

在很多小乘國家,施主對出家人也常作這方面的供養。每天早上出家人出來化緣時,他們就供養一些香皂、毛巾,祈求這些出家人接受,讓他們以此擦拭身體,這樣一來,自己在無形中就積累了很多資糧。

三、妙衣:擦拭完畢以後,對於出家裝束的佛菩薩,供上袈裟等適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對身著在家裝束的尊眾,獻上色彩各異、柔軟飄逸的妙衣。

一般而言,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等是報身裝飾(印度國王的裝飾),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是化身裝飾,顯出家相,身穿三衣。所以在擦拭完身體以後,對出家聖眾供養三衣,對在家形象的佛菩薩供養具十三種報身服飾的妙衣,此舉也有很大功德。

平時我們有不捨得穿的衣服,如果供養諸佛菩薩或寺院的僧眾,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佛經中有一個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生下來時,身上就穿著白色的衣服,脫下來馬上又有一件,所以出家時佛開許她可以穿白衣。後來,這位白衣比丘尼獲證了阿羅漢果位,當時有些弟子就問釋迦牟尼佛:“她為什麼直到獲得阿羅漢果還是穿著白色的衣服?”佛陀告訴他們:以前有一對夫妻特別貧窮,他們只有一件衣服,一個人出門穿衣服,另一個只有赤身裸體藏在土堆中不敢出來。有一次,他們知道了佛陀的功德非常大,於是把這件衣服供養了佛陀。王妃得知此事後特別感動,就把自己的衣服飾品全部給他們,即生中他們便獲得了圓滿受用,以後的生生世世,因為供養衣服的功德,直到最後有者時仍然身穿俱生的白衣。

所以,我們若能遇到佛陀那樣的殊勝對境,供養的功德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遇不到的話,在諸佛菩薩的像前,或者在上師面前供養衣服也有很大的功德。《百業經》中有一個金色比丘尼,生來身體就是金色的,這也是以供養妙衣的功德,獲得了生生世世特別莊嚴的身相。供養妙衣的功德,佛經這方面的公案相當多,在此我不一一講述了。

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

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

四、飾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裝飾品莊嚴現見真諦而成為聖者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彌勒菩薩等根據所化眾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諸位大菩薩。

此處講的是將自己的各種裝飾品,如金項鏈、花鬘、金鬘等供養諸佛菩薩。

剛才講了,我們觀想迎請諸佛菩薩後,先為他們沐浴、擦拭身體,然後供養妙衣,供衣之後,就要供養裝飾品。不然的話,光是穿件衣服,如果沒有裝飾品的話,一點都不好看,所以脖子上一定要掛個項鏈,沒有項鏈的話,也可以把念珠掛在脖子上(眾笑)。

供養裝飾品的功德相當大,以前上師如意寶在課堂上講過: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弘揚佛法時,有個比較富裕的女人對尊者生起極大的信心,將身上佩帶的金銀珠寶全部供養了,她回去後,丈夫十分生氣,對她又打又罵,她受不了就跳河死了。阿底峽尊者知道後,顯現上非常傷心,為她念經作了回向。以此供養功德,她又再得人身,在阿底峽尊者面前出家,後來成為噶當派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德。

現在我們所擁有的裝飾品,死後就變成了別人的東西了,留著也沒有多大意義,還不如供養佛像或者真正殊勝的對境。有些人把自己最珍貴的裝飾品全部供養給上師,但我認為對這個上師首先要觀察,如果沒有觀察就全部供養,過一段時間,覺得這不是真正的上師,自己很後悔,這樣可能不太好。就我認為,如果要供養的話,對覺沃佛等佛像供養比較好一點,把金項鏈掛在佛的脖子上,寺院裏的人不會隨便亂用這些供品,任何人也沒有這樣的權利和資格。所以,最可靠的就是供養佛陀、佛像,這樣的功德相當大,《釋尊廣傳》中有很多這方面的公案。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平時在供養時,一定要發願:以此供養的功德,令無量眾生獲得利益。始終都要有一顆利他的心,不管做什麼善事,一直不忘善心善願,這樣自己以後才能成為真正了不起的修行人。所以,大家時時刻刻都要記住:不是為了自己獲得人天福報,一定要發一個利他的心!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