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30 04:32:38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安忍 第九十節課

第九十節課

今天繼續講恭敬之因成立。昨天已經講了,佈施的對境比較多,而安忍的對境非常少,為什麼呢?因為菩薩從來都不害眾生,故在世間上很難找到損害者。平時也可以看出,壞人的怨敵多如牛毛,而善良的好人,很少有人去傷害他。所以發了大心的人,遇到這樣的對境非常困難。

可有些人並不這樣想,他認為世間上的壞人特別多,處處都有人跟他作對,這是他的心不清淨和行為不清淨所導致。倘若心和行為非常清淨,外境中很難找到真正的怨敵。

故敵極難得,如寶現貧舍,

能助菩提行,故當喜自敵。

菩薩在久遠劫的修行中,恒時以慈悲心去對待眾生,眾生也是以歡喜相報,危害他的怨敵相當難得。即使有些眾生特別野蠻,最後也會被菩薩的悲心所感化。米拉日巴的傳記中說,獵狗和鹿子都在尊者面前皈依聞法,獵人追到跟前時,也對尊者生起了信心。還有從無著菩薩的傳記中看,在尊者的感召下,住處附近的猛獸也不會互相損害,豺狼與山羊共相玩耍,都能以慈心相待。所以,若是真正的大菩薩,在修持菩提道的過程中,想找到危害他的眾生,簡直是難上加難,就像窮人家裏出現如意寶一樣可貴。因此,我們受到他人的損害侮辱,應視為助成菩提的良伴,以歡喜心來面對。佛經中也說:若聞他人之惡語,智者菩薩生歡喜。

從高僧大德的傳記中可以看出,他們的修行並不是沒有任何苦難,一帆風順,而是每一次遇到違緣時,都能將其轉為道用,依靠敵人的加害和自己的發心力,使之成為圓滿菩薩道的資糧。故朗日塘巴尊者說:願我目睹惡劣眾,造罪遭受劇苦時,猶如值遇珍寶藏,以難得心愛惜之。

而有些眾生卻不是這樣,他們很不願意接觸人,一接觸就沒辦法安忍。這是不合理的。野蠻粗暴的眾生,是修行中最好的助緣,如果你經常抱怨我隔壁的脾氣不好,經常給我造違緣我打坐時,旁邊的人特別吵,真討厭,這不是大乘修行人。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眾生都可以當作修行的助緣:有些是佈施的助緣,有些是安忍的助緣,有些是持戒的助緣……他們都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因緣。明白此理以後,我們看見眾生時,才不會有損害之心,更不會有殺害之心,這即是大乘菩薩道的不共加持。

這樣殊勝的安忍修法,在小乘中根本沒有,大家現在有緣聽聞,應該首先從理論上明白。倘若你不按照這些教言,而是依自己的分別念去行持,修出來的效果可能不太好。假如理論上完全明白了,這個道理能說服你那顆剛強難化的心,那做什麼事情都非常方便。

佛陀在《法華經》中說:大有忍辱力,眾生所樂見。相續中若具有安忍的力量,見一切眾生,都會令自己非常快樂。或者說,因為有了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任何眾生見到我們時,心裏也能產生歡喜。不管從哪方面來理解,都可以。所以我們見到眾生時,不要變成自己痛苦的因,而應觀為修行的順緣、快樂的來源,這樣的話,在世間上行菩薩道也非常容易。

現在有很多人,尊重上師三寶的比較多,而尊重眾生、尤其是怨敵的人,在沒受過佛教正規教育的地方相當少。你們過去的有些心態和習慣,現在必須要糾正過來,始終認為自己是個修行人,但所作所為完全與大乘背道而馳,這樣的一生非常可憐!

通過學習《入行論》,大家應看看自己的心有沒有改變,如果有的話,應當永遠地堅持下去,儘量不要失去。當然,偶爾聽些殊勝教言,兩三天內改變一下,不要說我們,就算是屠夫獵人,給他們講些佛號的殊勝或者殺生的過失,他們也會暫時有點轉變,但沒辦法長期轉過來。而我們作為修行人,首先要認識到這些毛病習氣,然後在修行過程中長期地去對治。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十年二十年下來,所有的力量全力以赴地對付煩惱,那我們對怨敵的態度逐漸逐漸就會改變。這是一定能做到的,並不是特別遙遠。

很多修行人沒入大乘時的性格和脾氣,與現在受了正規的慈悲教育相比,前後有著天壤之別。所以這種改變也不是特別困難,世俗中的這些境界,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當然,讓我們當下認識心的本性、證悟大圓滿,或馬上通達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這可能有一定的難度,而大乘菩提心的這種教育,我覺得不是難如登天。因此,大家不要總把所學的知識掛在口頭上、留在文字上,應該在對治煩惱上下工夫,這樣每個人的修行都會有進步。

敵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

首當奉獻彼,因敵是忍緣。

敵人和我共同修成了安忍,我們二者都是安忍的因。所以,一切修習安忍的功德果報,首先應當奉獻給敵人,因為他是修安忍最殊勝的一個助緣。

這種說法,從理論上也可以進行分析。比如我今天遇到了一個敵人,他平白無故地加害我,在此過程中,我以正知正念來攝持修安忍。那麼安忍的功德,並不是僅僅靠我一個人就能成就的,就像只有種子而沒有水土不會產生苗芽一樣,怨敵是修忍不可缺少的因緣,沒有他的加害,就不存在安忍的所緣緣,依他而生的安忍功德也無從談起。故從客觀公正的角度來分析,功德應該有敵人的一份,也有我的一份,世間人說共創美好的未來,我們是共創安忍的功德

作為發了大心的人,自私自利並不是特別重要,應先將所有的功德勝果,全部回向給敵人。原因是什麼呢?他是我修安忍最好的助緣。米拉日巴曾說:城市裏的施主和山溝裏的瑜伽士,二者有共同成佛的因緣,這個因緣在於回向。我們也可以這樣想:作害的敵人和修安忍的瑜伽士,二者有共同成佛的因緣,這個因緣也在於回向。

回向的力量不可思議。《賢愚經》、《心性休息大車疏》中都說,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是慈力王時,五位羅刹來飲他的鮮血、吃他的鮮肉,當時慈力王念了四句偈作回向,同時發願道:我現在以血肉滿足你們,待我成佛時,願我能以清淨戒律、等持、智慧,遣除爾等貪嗔癡三毒,使你們皆獲安樂涅槃。雖然這些羅刹故意害慈力王,但對他修安忍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以尊者的發心力、回向力和加持力,這五位羅刹在釋迦牟尼佛成佛時,成為了佛陀的首批眷屬——五比丘。

以前有個舍康巴大師,他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開始時有名聲、有地位、有財富,後來有個叫土登的強盜首領,把他所有的財產一劫而空。從此他在一生中,把土登當作自己的根本上師。別人問:你的根本上師是誰?他總是回答:強盜首領土登。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若沒有土登的搶劫,他可能繼續忙於世間八法,為名聲地位財產而奔波,但土登幫他把這種因緣斷了,又助他修成安忍,這是非常殊勝的一個法緣。因此他獲得的善根功德,首先應該回向給土登。有些講義中說:農民豐收時,會把莊稼中最好的一份先供養田主;同樣,從安忍對境中得到的功德,亦應先供養修忍的對境——損害自己的敵人。

我們一生中都遇到過比較嚴重的違緣,有些苦難至今還記憶猶新。但按照大乘的精神來講,怨敵是修行最好的助緣,正因為他的加害,我們才對生活產生厭離心,才有了學佛或出家的機會。倘若沒有他的加害,自己仍會沉溺輪回,無法自拔,所以為了報答他們的恩德,首先應將功德回向給他。

佛經中也有這樣的故事,如《百業經》中的駝背之人,就是最初兩兄弟互相開玩笑,後來因為某種因緣,一個人的脊椎折斷了,因病苦而產生了極大的厭離心,後來通過精進修學,獲得了阿羅漢果位。還有一個愚癡者的公案,也是依靠怨敵而對世間生起厭離心,後來證悟了獨覺果位。

可見,佛陀在世時,很多人的證悟也是跟苦難有關係。世人常說:苦難越強烈,出離心越深刻。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難以忍受的痛苦,一度曾想自殺跳河,後來不管別人怎麼說輪回很美好、很溫馨、很快樂,他也覺得這像火坑一樣全是痛苦,沒有點滴的快樂可言,從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厭離心,依靠這樣的心,自己也有機會獲得成就。所以修安忍必須依靠怨敵造違緣,沒有這一點的話,猶如單腳走路一樣,根本無法到達目的地。

你們以後不要說我旁邊有個壞人,現在修行不成功,而應該說我旁邊有個壞人,現在修行越來越成功、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順利,根本不需要找別的地方。其實菩薩真的很難找到敵人,在他的眼裏,這個世界非常美好,眾生非常善良慈悲,哪里找得到如意寶般珍貴的怨敵呢?所以當遇到脾氣不好的人時,心裏應該這樣想:這就是我的福報現前,今天遇到這麼壞的人,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眾笑)我這不是開玩笑,大家還是應該從道理上明白。

卯二、斷除於彼迷惑:

謂無助忍想,故敵非應供,

則亦不應供,正法修善因。

剛才說安忍的功德先應奉獻給怨敵,有些人就覺得不合理:敵人並沒有助我修安忍的想法。如果他好心好意地想幫我倒可以,可是敵人並沒有這種利他心,憑什麼將我辛辛苦苦積累的功德善根全部回向給他?

這種想法,一方面我們也承認,敵人確實沒有想幫你的念頭,然而世間上很多法都沒有饒益人的分別念,但我們也會對它極力供奉。如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三藏十二部等千經萬論,每一個佛教徒都會恭敬頂戴、虔誠供養,學過《寶性論》的人都知道,教法和證法不是分別念所攝,這些並沒有饒益我們的意樂。

還有佛像、佛塔、舍利等,了知佛陀功德威力的人都會恭敬供養,但它們也是沒有心識的法。假如說敵人沒有饒益你的心就不應供養,那佛經佛塔等也不應當供養了,因為它們也沒有想幫助你的分別念。實際上並不會這樣。只要是追隨佛陀的佛弟子,都會恭敬供養三寶所依,誰也不會想佛塔佛像沒有饒益我的心,所以我不供養它

即使包括佛陀,有關經典中也說,獲得佛果之後,能所的分別念全部消於法界,如果按照你們的觀點,對釋迦牟尼佛也不要供養了,因為他沒有母親幫助兒子那樣的執著心。這樣一來,三寶統統都不值得供養了。可見,對方的辯駁完全是一種非理。

這個問題上,大家在平時也應該注意。現在很多出家人和居士,除了精神有問題或知見不對的人以外,不供養佛像佛經的倒是沒有,每個佛教徒看到《金剛經》、《般若經》、《妙法蓮華經》,或者佛塔、金剛杵,絕對會非常恭敬。但對敵人的恭敬心和安忍心卻不太足夠,稍微懂得佛理的人,應該改變原來的這種態度,否則,無法真正列入大乘行列之中。

我經常看見有些居士非常虔誠,無論是上供下施,還是作早晚功課,都非常的精進,每次出門時,羅漢包裏帶著滿滿的經書,看起來也是沉甸甸的。可是在他們談話中,經常流露出不懂佛教的一些言語:這個人跟我關係不好,法本不要給他那個人以前害過我,上師來了不要跟他說”……很多分別念阻擋他的解脫之路。這並不是其他的原因,就是從小沒受過《入行論》這樣的大乘教育,不明白作為一個佛教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昨天講考時,有個小和尚說:一個人一生中若沒有學過《入行論》,那是非常遺憾的事。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現在的很多佛教徒,不說其他高深的境界,若真能通達《入行論》,懂得裏面的所有道理,行為也會變得如理如法。

大家學《入行論》已經半年多了,現在每次遇到一些居士的提問,不管是網路上、信件裏,還是電話中、面談時,我心裏都有一種安慰感。以前學佛多年的有些人,言行舉止、提出的問題非常可笑,而現在他們的問題還是很有價值,在佛教界中也應該值得關注。

現在還有些偏僻的地方,人們雖然信仰佛教,但什麼是三寶、自己要如何行持、怎麼樣對待眾生、怎麼樣恭敬佛陀、怎麼樣禮拜正法,這些道理全然不知。當今世界人口眾多,人的思想也隨外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在這種大環境下,我覺得佛教的教育勢在必行。凡是有能力、有發心的佛教徒,無論出家或在家,應該以清淨心把佛教的智慧傳播到每個角落,在不同的社會團體中弘揚佛法,這是目前非常需要做的一件大事。倘若人們的佛教水準普遍較低,所作所為跟正法相違抵觸,那即使表面上精進地做功德、念經,意義也不是特別大。若能從根本上認識佛教的正理,做的事情雖然不多,但由於見解非常正確,功德也是不可思議。所以,在不同人士面前展開不同程度的佛教教育,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總之,如果說敵人沒有饒益之心就不值得供養,那麼正法也同樣如此。但實際上,正法是我們相續中生起修行境界的唯一因緣,不供養正法的佛教徒,在歷史上也會受到譴責的。

謂敵思為害,故彼非應供,

若如醫利我,雲何修安忍?

有些人又進一步反駁:佛法確實沒有分別念,但敵人與之完全不同,他不僅沒有饒益我的心態,還有加害我的念頭。因此,怨敵和三寶同樣值得供養,這種說法不合理。畢竟正法雖然沒有想饒益我,可是卻不會傷害我,並能間接使我從輪回中獲得解脫,敵人哪能跟正法相同?你千萬不要把《金剛經》和我最恨的敵人相提並論,我對《金剛經》是恭敬有加,而對敵人要如此恭敬的話,可能還要考慮一段時間,到時候再跟你簽合同。

下面就駁斥這種觀點:如果敵人也像醫生對病人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你、利益你,那你對誰修安忍?如果所有的人都像佛菩薩或母親一樣,安忍波羅蜜多肯定沒辦法修出來。

大家都知道,每一種功德從不同因緣中產生,任何一法都不能離開客觀規律。比如大象只能在熱帶生存,北極熊在冰天雪地裏才能活下來,我們的任何一個功德,都是依靠不同的對境才可以產生。佈施需要可憐的乞丐,安忍需要怨恨的敵人,敵人這個因緣若不具足,安忍根本沒辦法修持。就像青稞雖然有了種子,但沒有田地、水分的話,絕對不可能生長,同樣的道理,在自己修行的過程中,怨敵的所緣緣不可或缺,如果少了他,安忍波羅蜜多無從談起。金厄瓦格西說:世間上有安樂和苦難,世人只希望得到安樂,我卻希望得到苦難。為什麼呢?因為苦難可使我得到很多修行的智慧,要是天天過得非常快樂,就好像沒什麼修行機會了。

當然,對修行不好的人而言,敵人還是能造成很大的違緣,沒有他的話,最起碼不會生嗔恨心,遇到了他以後,無法轉為道用而生嗔,就摧毀了相續中的無量善根。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發了大乘菩提心,肯定要圓滿六度萬行,六度不圓滿的佛陀,歷史上從來沒有聽說過。而要圓滿六度的話,安忍必須依靠怨恨的敵人。倘若周圍的人都像妙手回春的醫生照顧病人一樣,整天對你非常慈悲,怎麼有機會生起安忍之心呢?因此,你們有時候應該接觸一些不好的環境,否則就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稍微受點風吹日曬就馬上凋謝了,那怎麼圓滿無上佛果?

我們有些發心人員,剛發心的時候,好像什麼事情都不順,誰都不願意見到,但後來接觸了一些參差不齊的人之後,就像《二規教言論》中所講的,好人壞人都見識過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包容。這個時候,才可以真正列入人的行列當中。所以,修安忍必須要與外境接觸,否則,修出來的是什麼也不知道。

以前我看過一本書叫《雪域藍獅》,裏面講了一個修行人的經歷,我覺得非常好:有一位修學大乘佛法的行人,他發願修安忍來對治自己的嗔恨煩惱,於是找了個山洞閉關,多年中一直不斷地修安忍。後來一位道友得知此事,專程到山裏去找他,發現他真的在寂靜處精進地修安忍。二人見面後做了一些交談,修行人也談了自己多年修安忍的心得,他靜靜地聽完後,說:你在這種環境中修安忍,哪會有什麼功效呢?修行人馬上被激怒了,大發雷霆道:我在山上修這麼多年,你敢說沒有一點用?!”“這就是多年修持的驗相吧!你還是修得很不錯,我也相信你會修成這個樣子。

當然,跟任何人都不見,跟誰都不接觸,在寂靜的地方修安忍,雖然這也可以,但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和傳承上師們修安忍的方法,並沒有說跟任何人都不見,只閉關就可以了。一些自他交換的修法倒是有,但也不完全屬於安忍中。修安忍必須要出來接觸人,面對各種各樣的事,在那個過程中,看看自己的忍耐力有多強,依靠種種違緣逐漸強化你的忍心,修行境界才會越來越提升。

我們這裏發心的人,跟別人接觸在一起,遇到各種事情後,就能慢慢看出這個人的性格好不好。沒有做事時,就算人人都說他像菩薩,我也不相信,必須做了事情才知道。做事情也不是一兩天就能看出來的,一兩年以後才會逐漸顯露。這時候他自己也能感覺到,原來自認為修行很不錯,現在遇到了這麼一點小事,就沒有辦法面對,調伏不了自己的相續,那傲慢的心態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

當然,如果你一直專修寂止,安住在某些境界中,不一定非要接觸關係不好的人。但倘若你要圓滿六波羅蜜多,一層一層地修上去,尤其是修安忍的話,必須要在逆境中磨練,只有這樣,你的修行才會有所進步。否則,如果周圍全部是好人,那肯定修不出來。

既依極嗔心,乃堪修堅忍,

故敵是忍因,應供如正法。

依靠嗔害心強烈的敵人,才能修成堅固的忍辱,所以敵人是我修安忍的根本因,他跟正法沒有任何差別,理當值得供養。

敵人雖有損害我的心,沒有饒益我的心,但這並不是很重要,什麼才最重要呢?我已經發願要獲得佛果,在此過程中,哪些是順緣、哪些是違緣,這個必須要搞清楚。修安忍的時候,敵人應該說是最好的順緣,如果沒有他,安忍根本不能成就。而且,如果我修行有了一定境界,敵人的嗔恨心越強烈,誹謗加害越嚴重,我的慈悲菩提心也就越增上。如同茂密的森林著火了,狂風越大,火勢就會越增上,同理,修安忍者受的痛苦越深,相續中的安忍之心就越強,這樣以後,任何人也無法挑起他的嗔恨心。

因此,在修行當中,大家應根據自己的能力,看在什麼環境中能忍受什麼樣的痛苦,這一點應該有所準備。比如我安忍修得比較不錯,那可以故意去找怨敵面對面地談,他有可能侮辱我、加害我,甚至用棍棒來打我。在那個時候,我能不能真正忍下來,這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分析。

《廣傳》中說,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曾為外道時,名為忍力仙人,他發願永遠不對任何眾生生嗔恨心。當時有一惡意魔王得知之後,為了摧毀他的安忍,就專門幻化出一千人,日日夜夜對他加害譭謗,時間長達八萬四千年之久。當仙人前往城市中時,這些眾生用不淨糞灑在他的頭上、缽盂中,還用掃帚猛擊他的頭。不管別人如何待他,忍力仙人未生絲毫嗔恨心,甚至諸如我到底做錯何事之類的言詞都未曾說過。由此可見,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之偉大。

現在有些人宣稱:我修行比釋迦牟尼佛還要高,我的境界比釋迦牟尼佛還殊勝。這是非常愚癡的說法!以前“*輪功也這樣說過,最後全世界的人也是遮止它。如果你有釋迦牟尼佛功德的億萬分之一,這也是可以,但可能不會有的。有時看了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之後,對佛陀的悲心生起了極為強烈的信心,佛陀在這麼漫長的時間中,變成外道、婆羅門、仙人、非人、旁生等,他的安忍心是怎麼樣修的,慈悲心是怎麼樣修的,佈施心是怎麼樣修的?不說別的,看一看麥彭仁波切《廣傳》裏六波羅蜜多的公案,哪個人能比得上?全球交口稱讚的這些名人,每個人都有很多自私自利的心態,要麼為了宣傳自己,要麼為了炫耀自己,而無有任何條件、無私奉獻一切的人,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有多少?翻開歷史的同時,大家應該可以找到答案。若謂:我比釋迦牟尼佛還厲害,我成佛時比他的功德還超勝。這是特別可笑的。當然,愚人說癡話,也不值得智者一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到底有什麼功德。

我們作為佛弟子,修安忍時要對佛陀進行祈禱,佛於多生累劫中修持六波羅蜜多,最後圓滿了正等覺果位。因此當我們生起嗔恨心時,一定要憶念釋迦牟尼佛:佛陀啊,我現在真的很可憐,連這樣的安忍都修不出來,請您加持我相續中馬上生起安忍之心。這樣一心一意地祈禱,佛的加持和威力就會融入內心,自己的心也會逐漸轉變、逐漸調柔的。所以,我們對怨恨的敵人,應該像對正法一樣恭敬。如果看到《金剛經》就拜一拜、趕緊磕頭,見到關係不好的人,自己的眼神馬上變了,這並不符合佛教的真理。

有些講義中說,以上是摧毀世間八法的一種教言。因為世人對親友特別執著,希望他快樂,希望他獲得讚歎利養;而對怨恨的敵人,希望他痛苦,希望他遭殃倒楣。這種想法非常顛倒。現在學了這部論典之後,大家應該用世俗諦的方式來平息世間八法,斷除這樣的顛倒分別念。對此道理,《學集論》、《中觀四百論》、《寶鬘論》等有關的論典中,也都講得非常細緻。

因此,我們首先要學習,不學習肯定不懂。現在國家的公務員,他們每天都要學習,不然連自己的飯碗都成問題。在一個禮拜當中,他們既要學習,又要開會,如果沒有學一些新的知識,很多問題便無法面對。同樣,我們佛教徒若整天只是念一點佛,迷迷糊糊地一直坐著,分別念可能也不太容易壓制。

眾弟子的怙主上師如意寶,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強調的是什麼?就是學習佛法,聞思修行,這對每個佛教徒來講至關重要。如果說我現在已經聞思了五六年,可以了,這是不行的。學習佛法要永無止境,活到老,就要學到老、修到老。只有這樣,佛教的見解才不會退失,幫助眾生和淨化自相續才有希望。否則,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極為堅固,惡習一旦爆發的話,很可能根本無法抵擋,做出的事情令自己後悔終生。

大家在實際行動中,說的並不需要很多,你若對法本和敵人同樣恭敬,說明你《入行論》學得還不錯。從今天開始,你應該特意去找關係不好的人,在他們面前看自己安忍修得怎麼樣。有些人看見怨敵從這邊來,就不敢面對,趕快從那邊下去了。你怕什麼?修安忍一定要面對,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所謂的修行,不一定每天都是閉著眼睛坐禪,正如薩迦班智達所說,坐禪有很多危險性,弄不好的話,很容易變成旁生的因。假如你能將怨敵和法寶佛像一樣恭敬對待,這才說明你的修行有所進步。因此,造違緣傷害你的人,是你修行的最大助緣,等一會兒下完課後,你應該馬上去打電話感謝他們。

寅二(建立眾生與佛相同)分二:一、安立教證;二、教義成立。

卯一、安立教證:

本師牟尼說,生佛勝福田。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眾生要想獲得佛果,必須依靠兩大殊勝之田,一是佛陀的福田,一是眾生的福田,二者是一模一樣的。(下面也會講到,只恭敬佛陀、不恭敬眾生不合理。)《攝正法經》中雲:眾生之田即佛之田,由佛田中獲得諸佛法。這裏的佛法,是指佛陀的十八不共法等圓滿功德。此等全部依靠眾生之田和佛之田產生,就像農民種莊稼一樣,不僅需要農夫的功夫,殊勝的良田也必不可少。

然而,很多學佛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對佛陀恭敬萬分,但對眾生置之不理,看到眾生就特別生氣、特別討厭。這樣的修行人肯定修不成。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剛開始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菩提心有兩個條件,一是以慈悲心緣眾生,二是讓這些眾生獲得佛果,所以不能離開佛田和眾生田。發了心之後,三大阿僧祇劫中行持六度萬行,沒有眾生的話,修持六度沒有對境;沒有對佛陀恭敬供養的話,六度萬行不可能圓滿,所以也要佛田和眾生田。最後獲得佛果時,度化眾生是佛的唯一事業,如果沒有眾生,佛就失業了,沒有任何事情可做。不像現在的有些腐敗分子,上臺之後就是為了養家人,從來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佛陀並不是這樣,他成佛不是為了自己吃得好、穿得好,過著快樂的生活,而是為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以不同方式讓他們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故從基道果上講,最初的發菩提心,中間行持六度萬行,最後成就佛的事業,都不能離開眾生。

佛陀在《淨願經》中說:我曾依靠佛田和眾生田,獲得圓滿無邊的功德莊稼。可見,修行既要依靠眾生之田,也要依靠佛之田,有了這兩個殊勝福田後,六度萬行才能圓滿,最後獲得無邊的功德。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遇到任何一個眾生時,理應對他生起安忍心!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