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30 04:48:19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精進 第九十五節課
第九十五節課
前面已經講了六度中的佈施、持戒、安忍,今天開始學習 第七品 精進
丁三(精進)分二:一、以承上啟下方式教誡精進;二、宣說應當精進。
戊一、以承上啟下方式教誡精進:
忍已需精進,精進證菩提,
若無風不動,無勤福不生。
前面講了安忍的道理,不管在修行佛法上,還是遇到痛苦時,我們都要有忍耐之心,有安忍以後,就需要勇猛精進。根據彌勒菩薩的教言,在六度當中,前前為因、後後為果。比如說,能捨棄身體財物等一切的人,可以持戒;能受持清淨戒律的人,可以修持安忍;而能安忍的這種人,一定會精進的。彼此之間有這種次第。
倘若沒有精進,得不到今生來世的種種功德,有了精進才能證得無上菩提。《慧海請問經》中言:“菩薩若能發起精進……即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何以故?慧海,由精進故乃得菩提,若懈怠者於佛菩提遠中複遠。”精進不但對修行非常重要,世間上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精進也不行。月稱論師說:“功德皆隨精進行,福慧二種資糧因。”有緣福德資糧和無緣智慧資糧的根本因是什麼?就是精進。彌勒菩薩在《經莊嚴論》中明確地宣說:“一切善法資糧中,精進乃為最殊勝。如果有了精進,便可圓滿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攝集經》中也說:“精進不滅百法德,獲得無邊佛慧藏。”所以,精進在修持佛法的過程中非常重要。
一旦有了精進心,短暫的時間內也能證果,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佛滅度後一百年,印度阿育王個性兇殘好殺,設“人間地獄”,陳列各種殺人刑具,命劊子手濫殺無辜,凡誤入者必死無赦。當時有一名為海比丘,遙見此地樓房高廣,外表富麗堂皇,以為是富豪之家,進入化緣,被劊子手所擒,欲行死刑。為海比丘並不怕死,只恨出家多年道業未成,就此斷送性命實在不值,因求緩刑一個月,以便精進辦道。劊子手不肯,僅答應寬限七日。
由於時間有限,為海比丘廢寢忘食,精進修行,但到了最後一天,仍末開悟。傍晚,人間地獄處決一名婦女,為海比丘親見行刑,頓感人命無常,四大無我,而入空觀,終證阿羅漢果。
處決婦女後,劊子手將為海比丘拋入大鍋中,加薪燒煮。但火焰熄滅,長出一朵蓮花,為海比丘端坐花中。劊子手急報阿育王,阿育王趕赴刑場後,被為海比丘威德攝伏,求哀懺悔,即毀人間地獄。自此,阿育王敬信三寶,廣造塔寺,大興佛教,成為佛教的護法功臣。
無上大圓滿中強調:上等精進者,即生成就;中等精進者,中陰成就;下等精進者,來世成就。在學佛的道路上,精進的地位舉足輕重,倘若沒有精進,任何事情均不能圓滿。以比喻來說,我們的身體活動、語言交流,全部依靠風的力量;山河大地、森林江河的動搖,也要借助風,假如沒有它,萬物會處於一片死寂。同樣的道理,精進猶如風一樣不可缺少,它是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關鍵因素,如果少了精進,修行根本沒辦法增上。
因此,大家不要太懶惰、太懈怠了,否則,不管是自己修行,還是成辦世間事情,都不可能成功。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除了任運自成的大成就者以外,皆離不開精進心。成功來自于努力,來自於奮鬥!
戊二(宣說應當精進)分三:一、認識精進本體;二、斷除其違品;三、增上對治。
己一、認識精進本體:
進即喜於善。
什麼叫精進呢?指喜愛善法的歡喜心。心態是一種歡喜心,對境是善法,從這兩方面來定義。唐代澄觀法師(即清涼國師)在《華嚴大疏》中說:“精進,練心於法名之為精,精心務達名之為進。”與此處的解釋大致相同。概言之,精進就是法融入心,斷除懈怠懶惰的一種善心。
在這裏,首先要明白精進的範圍。世間上有些人特別能幹,為了經商務農,披星戴月、早出晚歸,人們稱之為精進;還有些人,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多長時間也不覺得累,這也叫做精進。但此處的精進與之不同,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態,而不是外在的身語。因為心的力量極為強大,身體和語言的精進雖然也屬於精進,比如我喜歡講經說法,這叫語言的精進;我喜歡頂禮、轉繞佛塔、做善事,這叫身體精進。但這些都是精進的果,真正的精進是一種心態。
精進的對境是善法。若對殺生特別努力、任勞任怨,按本論的標準來衡量,這不叫精進,當屬一種懶惰。因為它的對境不是善法,而是惡法或無記法。所以,對於精進的範圍,大家應該搞明白。
精進可分多種,《大圓滿前行》中有擐甲精進、加行精進、無厭足精進三種;《經莊嚴論》中加上了不畏精進;《阿毗達磨》裏面又再加了不退轉精進。其餘的如《瑜伽師地論》講了九種精進,《華嚴經》講了十種精進。但歸納而言,就像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所言,精進主要分身精進與心精進。行佈施、持戒為身精進,修忍辱、禪定、智慧為心精進,心精進是最關鍵的。
大家一定要清楚精進的作用、精進的力量。如果相續中沒有對善法的喜愛之心,那麼修再高深的法也不會成功,一旦有了喜愛善法的精進,修持任何法都不會困難。
精進的違品是懶惰(下面會具體講解),要遣除懶惰,不精進是辦不到的。所以佛陀在《正法念住經》中說,太陽的光芒普照時,黑暗全部會消失,同理,如果心裏產生精進,懶惰這一違品將銷聲匿跡。
當然,在精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種種違緣障礙,但千萬不要被這些嚇倒。佛在《菩薩藏經》中教誡道:“發菩提心的大乘行者,應當捨棄身體生命、拋棄懶惰而希求菩提之果。要放棄自己的血肉皮膚骨骼及一切的一切、斷除懶惰而希求菩提之果。”這些教言,每個人都要銘刻於心。因為大家已經發了菩提心,現在若不精進,整天都渾渾噩噩、懶惰懈怠,那什麼時候才能精進起來呢?
儘管每個人的根基和緣分不同,有些人背書笨一點,有些人稍微輕鬆一點,但只要肯精進、肯努力,必定會有一定的收穫。每年我們考試都可以看出,那些對佛法有精進心的人,不管在哪項考試上,都有很明顯的成果。精進即熱衷於善法,這是一切功德的根本,無著菩薩也說:“成就菩薩功德法的唯一因,就是精進。”
試問,誰不想獲得大乘菩薩不可思議的功德?但想獲得的話,整天睡懶覺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很想馬上得到密宗的超勝成就,開天眼、飛起來……要求很高,可是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日沒夜地蒙頭大睡,白天晚上都分不清楚。“精進”達到了這樣的程度,能獲得心目中的果位嗎?
己二(斷除其違品)分二:一、宣說所斷懈怠;二、斷除方法。
庚一、宣說所斷懈怠:
下說其違品:同惡散劣事,
自輕淩懶惰。
精進的違品有千千萬萬,簡言之就是懶惰。《大乘阿毗達磨》中雲:“懶惰屬於愚癡,是障礙善法的一種心法。”歸納起來,懶惰有三種:同惡懶惰、耽著惡事懶惰、自輕淩懶惰。有了這三種懶惰,善法始終不能成功。大家平時應該觀察自己的相續,是不是這三種懶惰把你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也沒有?
下面解釋一下各自的含義:
一、同惡懶惰:
所謂的同惡懶惰,也叫推延懶惰,即平時所說的“這個人特別懶,很懈怠”。做任何一件善事,他不立即開始執行,而是以各種藉口拖延——“今天太累了,我要好好休息,明天再說吧。”明天又推到後天,後天推到大後天……這樣一直耽誤下去。
我們有些人想做善法或者想出家,常以“過段時間再說”、“慢慢來”為藉口,致使許多良機擦肩而過。所以我自己每做一件善事時,性子特別急,希望儘快把事情做好,生怕拖下去的話,以後就沒有機會了。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說:“行持時,應如饑牛食草一般。”饑牛吃草是一口接著一口,根本不會耽誤時間。行持善法也應如此,倘若總是“明日複明日”,只會導致“萬事成蹉跎”。
同惡懶惰是精進的一種違品,如果有了這種懶惰,必須千方百計地加以斷除。只要是行持善法,就要下決心馬上去做,今天該背的、今天該修的、今天該聽的,不要拖到明天去。現在外面有些人聽課,動不就以這個藉口、那個理由不參加,這個星期需要完成的功課,推到下一個星期,到了下一個星期時,又因為一些事情來不了。整個學期結束時,懶惰者所學的寥寥無幾!
因此善法方面不能拖,但是惡法方面,拖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你今天要發脾氣吵架,那告訴自己:“明天再來吧!”也許明天的氣就消了,那時候也不用發火了。以前的大德經常這樣講:“行善方面不能拖,造惡方面儘量地拖下去,很有可能以後不會做了。”
二、耽著惡事懶惰:
什麼叫耽著惡事懶惰呢?指散亂于無意義的世俗劣事,把修行成就置之不顧,這也是一種懶惰的表現。世間人整天將精力浪費在一些瑣事上,做農務、搞商業、唱歌跳舞、操持家務,看起來忙得團團轉,實則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們在座的道友,除了為公家發心、為僧眾和眾生做有意義的事情外,假如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瑣事,即屬於這種懶惰。表面上你似乎非常精進,不是做這個、就是忙那個,但你的心沒有與法相融,不論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陷入一種懶惰之中。
這種懶惰的人,連鬼神對他都不屑一顧。宋朝有位光孝安禪師,一天他在定中見到兩個僧人倚著欄杆交談,開始有天神護衛並恭敬諦聽,後來天神離去,不久便聽到鬼神在旁謾駡。禪師出定後追問原由,得知兩位僧人剛開始討論佛法,所以天神護衛恭聽;接著敍舊事、拉家常,天人沒興趣就離開了;最後談到接收財物供養,連鬼神都不願意聽,在旁邊吐口水罵他們。從此之後,光孝安禪師發願終身不談世俗瑣事。
有些修行人平時坐在一起,就天南海北地亂侃一通,這樣耽誤時間實在沒有意義。包括有些發心人員,在打電話瞭解外面的學習情況時,也不要盡說些閒話。當然,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如果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很多弘法利生的事情沒辦法展開。但有些人特別囉唆,一方面浪費金錢,一方面也耽誤時間。所以大家在說話時,應該像光孝安禪師那樣,不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儘量說對眾生與佛法有利的語言。該說的,就要說出來;不該說的,還是儘量少說。希望我們的發心人員,語言比較簡略,不要喋喋不休。除了特殊情況外,本來兩分鐘可以說完的事,不要轉彎抹角,兩個小時還說不完,這樣聽者也特別累。
有些人的說話是這樣,做事情也是這樣,尤其大城市裏的人,每天都是沒完沒了,我有時候看後特別想說,但可能說了也不起作用。那天我問一個居士:“你從學院回來後精進嗎?”“唉,城市裏哪有精進的人啊?我還算不錯了,每天念一遍《喇榮課誦集》,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反正城市裏的人就是這樣。”可見,他們耽著劣事的懶惰非常嚴重。
包括山裏的修行人,也沒有必要做一些瑣事。無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論》中雲:“住家之時致力嚴飾屋,寂靜山間尋求圓滿福,瑣事令自人生虛耗因,斷盡諸事即是吾忠告。”我們住在深山裏的人,如果整天希求名聲,或者自己當木匠,拿個鐵錘在屋子裏裝修,用這些來消磨時間,還不如念一點咒語。雖然我們不一定有機會像前輩大德那樣住山洞,但起碼也不要為了房子耽誤很長時間,否則不太像一個修行人!
三、自輕淩懶惰:
有些人對自己沒有信心,經常說:“我天生特別笨,現在又一大把年紀,身體不好、心情不好,工作特別忙,丈夫不爭氣,孩子不聽話……我這樣的人業力深重、煩惱重重,有什麼資格修行呢?修行人應該像你們這樣,反正我是沒有希望了,這一輩子已經完蛋了!”這種自暴自棄、甘於墮落的人,其實心裏也有一種懶惰。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利因素肯定存在,也會有一些煩惱障礙,但只要肯精進,不管再忙、再累、再怎麼樣,也有成就的機會。所以大家要自強、自信,不然在當今社會中,恐怕很多修行人都會倒下去。有漏的身體,誰沒有疾病?誰沒有煩惱?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儘管如此,有些人還是很精進,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心的力量比較強,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意義的儘量放下,有意義的就堅持到底。
以上講了三種懶惰,大家首先務必要認識,認識之後,下面分別講了斷除的方法:
庚二(斷除方法)分三:一、斷除同惡懶惰;二、斷除耽著惡事懶惰;三、斷除自輕淩懶惰。
辛一(斷除同惡懶惰)分二:一、認識因;二、斷除彼。
壬一、認識因:
貪圖懶樂味,習臥嗜睡眠,
不厭輪回苦,頻生強懈怠。
同惡懶惰的產生有三種因:一、貪圖舒適快樂的感受;二、喜歡躺臥床席,愛好睡懶覺;三、對輪回的痛苦不起厭煩心。有了這三種因,便會屢屢生起強烈的懈怠。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也講了同惡懶惰的一些因,基本上與本論相同。下面一一具體分析:
一、“貪圖懶樂味”:有些人對行持善法一點興趣都沒有,平時不願意念咒,也不願意聞思,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很多人常說:“我要養養身體,稍微放鬆一下。”放鬆什麼呀?我們也沒有被綁起來,四肢本來就是放鬆的。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三界輪回的眾生,無始以來都在放鬆,如果再勸放鬆的話,簡直是太過分了。
有些人整天坐在家裏,像馬上要離開人間一樣,連上課都不願意,其實身體一點病都沒有。甚至有些年輕人,明明身體非常好,卻請病假不上課。我通過某些途徑瞭解,有些據說非常嚴重的“病人”,身體特別健康,一看他的臉色和飲食,就知道精力充沛,應該沒有病。但由於他的相續中有了同惡懶惰,只要一有機會,就在家裏靠著或躺著,什麼也不做,好幾個小時一會兒就過去了,這樣他覺得很舒服:“我的選擇很好啊!你看現在請了病假,法師也都開許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樂得不得了!”然後在屋子裏自己跳舞。這就是同惡懶惰的一種因。
二、“習臥嗜睡眠”:假如身體姿勢不端正,要麼靠著、要麼躺著,氣脈會不通暢,進而引起身心昏沉,這樣之後,懶惰自然而然會生起。
其實,我們的睡眠是可以斷除的,否則對修行有障礙。修行人應該學會調整睡眠,縱然無法完全斷除,儘量減少也是可以的。倘若保持坐姿端正,則不需要睡得那麼多。《大師在喜馬拉雅山》一書中,有位96歲的瑜伽聖女,她從不躺下睡覺,而是徹夜靜坐。作者問:“您為什麼不用睡覺?”她回答道:“喜歡瑜伽三昧的人,為什麼要睡得像豬一樣?”
三、“不厭輪回苦”:對輪回沒有厭離心,對輪回的苦好像沒有感覺,所以就睡得特別香。太陽都已經出來了,但把窗戶關得黑黑的,還在那裏蒙頭大睡。這種人從來不觀想輪回痛苦,如果觀想一下,肯定會睡不著的。修行好的人,之所以睡眠非常少,就是對輪回痛苦、人身難得等道理深信不疑,因此他不貪愛睡眠,並不是他失眠了。
去年我去深圳“弘法寺”時,本老(本煥老和尚)剛滿100歲,聽他的侍者說,老和尚每天早上三四點鐘必須起床。我們寺院也有位老堪布,今年82歲,他不管在別人家還是自己家,清晨四點必須起床念經,從不間斷。這些老修行人不管是八十歲、一百歲,一生中已經用了那麼多時間修積善法,但是仍想到人身很難得,臨走前應該為來世多準備資糧,於是還在精進用功。可是我們有些人,剛學佛沒幾天,修行也特別差勁,卻想繼續睡下去。這些老年人如果四點鐘就起來,年輕人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就算兩點鐘起不來,也不能遲於五點鐘。但事實上呢,有些人七八點鐘還在被窩裏,起來時也是一邊打哈欠,一邊睡眼惺忪、迷迷糊糊。
這些人為什麼精進不起來呢?就因為對佛法沒有信心,對輪回的苦沒有厭離心。按照《大疏》中解釋:“由於不厭離輪回的痛苦,從而沉湎於懶惰的快樂享受中,並由此貪愛睡眠。”若能像高僧大德那樣生起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很多人一定會精進的,不會整天都懶惰,也不會睡得那麼香。
壬二(斷除彼)分二:一、生起精進之意樂;二、以加行修持。
癸一(生起精進之意樂)分二:一、思維今生無常;二、思維後世痛苦。
子一(思維今生無常)分二:一、決定無常;二、思維迅速死亡而勸勉。
醜一、決定無常:
雲何猶不知,身陷惑網者,
必囚生死獄,正入死神口。
這個教言講了無常的道理。讓自己不懶惰的辦法,就是修無常,可是很多人的無常修得太差,所以特別懶惰懈怠。在座的道友也是同樣,很多人說自己精進不起來,為什麼?就是你對無常沒有修好,對輪回的痛苦沒有觀好。如果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好好思維,怎麼可能天天散亂放逸?
作者在這裏給我們的教言是無常觀,前面講懺悔時也說過:若沒有趕快懺悔,死亡來時怎麼辦?從這個側面講了無常。而此處是說:我們修行不精進的原因,就是因為懈怠,要斷除懈怠的話,必須從內心觀修無常。
頌詞意思是這樣:我們為什麼還不發覺自身已陷入煩惱的網罟中,被貪嗔癡慢嫉及八萬四千煩惱控制束縛,由此定會困入生老死病的輪回監獄中,一步步地邁向死神之口。麥彭仁波切在《君規教言論》中亦雲:“生命如住閻羅齒,然諸世人不修法,嗚呼人行真稀奇!”
此處可用漁夫的比喻來說明死亡無常。比如,有個漁夫用網把魚網住了,拉到岸上,投入魚簍裏,那麼這條魚已經被判死刑,沒有解脫的機會了。同樣,不管是年輕人、老年人,每個人都在無常的網中而漸漸趨入死亡,如果對自身的安危毫不了知,整天處於懈怠狀態中,那真是非常可憐!
世間上的有些人,偶爾會明白這個道理,鞭策自己精進兩天,但凡夫有一個毛病——不能長久堅持。昨天我跟有些領導談話時,不知不覺講起了屍陀林,一個領導說:“去年我也去過那裏,看到屍體後特別害怕,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是同樣,但回來後便沒什麼感覺了。”我當時就想起了一個比喻:有些精神病人,神智偶爾會清醒過來,但一會兒又不行了。這些世間人亦是如此,見到好多禿鷲搶吃屍體,當時會覺得不管什麼樣的人,即使再有錢、再有地位,死後拉到屍陀林,也不過如此而已。但這種正念如果沒有經常串習,又會被自己的身心紛亂蒙蔽了。因此,修行人無論住在寂靜地或者城市裏,都不能離開上師三寶的教言,以此再三提醒自己觀修無常。
既然我們處於死神的口中,現在有什麼理由不精進呢?經雲:“恐怖死亡魔,隨逐諸眾生。”恐怖的死魔緊緊跟隨著每一個眾生,只是大家沒有發覺罷了,一旦有人已經死去,才曉得死魔確確實實存在。
藏地有一個故事:有個人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的修成了,已經達到人與人交談般的境界。那個修行人對護法神說:“我要接近死的時候,請給我表示一下。”護法神應允了。有一次,單堅護法神對他說:“山那邊死了一個男人,是如何如何死的。”他說:“噢,死了是吧?”沒有在意。第二次護法神又說:“山下死了一個婦女,是如何如何死的。”那個修行人還是沒在意。過了不久,護法神對他說:“你的壽命已盡,馬上要死了。”那個修行人開始抱怨:“不是早跟你說過嗎?怎麼不提前給我表示一下?”護法神說:“我早已表示過了——山那邊的男人死了,給你說過;山下的女人死了,也給你說過。當時你只要求‘表示’一下,並沒有說要明示。”
我們有些人平常看到屍體,覺得無所謂;聽到別人死了,也沒什麼感覺。但實際上,不管是人也好、動物也好,任何眾生的死,都在給我們發信號:“要注意了,你的生命也會這樣!”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上師如意寶在《無常道歌》中說:“眼見眾多流轉中陰身,自己決定不可常住世。”誰都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所以不要再拖了,應該趕快修行!
下一頌用屠夫的比喻來說明無常:
漸次殺吾類,汝豈不見乎?
然樂睡眠者,如牛見屠夫。
自己同類的人們逐漸被死主所殺戮,難道沒有看見嗎?並不是沒看見。我們見得非常多,聽得也非常多。但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繼續貪執睡眠、吃喝玩樂、世間八法,如同屠宰場的犛牛一樣愚笨。
屠宰場的犛牛是已經判了死刑的,它們一一在等待被宰殺。但有些犛牛卻毫無反應,仍悠然自在地吃草喝水,好像自己會安好無損。有時候我去宰殺場的牛圈裏,真覺得這些犛牛非常笨,即使看見同伴被拉去宰殺,自己也沒有絲毫恐怖,甚至表現出很歡喜的樣子。
同樣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也會一一離開人間,今年死一個,明年死一個,再過幾十年以後,我們在座的人基本上都會死,短暫的這幾年中,誰先離開也不知道。假如一點都不修持善法,天天貪執世間八法、貪執睡眠,那實在是太沒有心臟了。
大家一定要憶念死亡無常的教言,這樣我們的懶惰才會消失,不然的話,精進心沒辦法提起來。當然,所謂的無常,聽是聽過、學是學過,但實際做起來時,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不過,聽了這些有加持的教言後,短期內應該會起到一些效果——相信你們很多人明天會起得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