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13 15:40:35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0/04/13 15:39:45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三冊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節課
下面繼續學習第三品“受持菩提心”,這一品主要宣講了隨喜、回向以及舍施的道理。隨喜已經講完了,現在開始講回向。
辛八(回向福德)分二:一、總回向;二、別回向。
壬一、總回向:
如是諸觀行,所積一切善,
以彼願消除,有情一切苦。
以上學習了供養、頂禮、皈依、懺悔、隨喜等善舉,觀想將這些善根全部回向給所有眾生,但願他們獲得無比的快樂,暫時得到人天福報、健康無病等利益,最終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菩提果位。
以前上師如意寶在講《文殊大圓滿》時說過:“我們的回向就是願眾生獲得佛果,這是最究竟的目標,在此之前讓眾生獲得各自所求,只是暫時的回向。諸佛菩薩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當中,這十大願歸納起來,就是願佛法興盛、眾生獲得快樂。此乃回向的所有內容。”
我們平時所做的善根應該回向給一切眾生,並心裏觀想:以此善根,願眾生獲得快樂、佛法興盛。這兩個問題大家不能忘記,如果這樣回向,無量的眾生肯定能得到真實利益,這就是佛菩薩不共的加持、功德和威力。
所以作回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超度亡人的過程中,回向對其有不可思議的利益。關於這點,佛經中有一個公案:從前,廣嚴城的人們準備迎請佛陀應供,前一天晚上有五百餓鬼來到佛陀面前乞求:“明日廣嚴城的人們供養您的善根回向給我們吧。”佛陀明知故問:“為什麼要回向給你們?”它們說:“我們是廣嚴城這些居民的父親母親,以吝嗇之業而轉生為餓鬼。”“那麼明日回向時你們也來,我可以作回向!”餓鬼們說:“我們投生為這般醜陋的身體,感到十分慚愧,實在不敢前來。”佛陀呵斥道:“你們造惡業時本該羞愧,可那時候你們卻不知羞恥,而現在已經投生成低劣的身體,慚愧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不來就沒辦法回向給你們。”於是它們不得不答應。第二天來了以後,廣嚴城的人們特別害怕,佛陀說:“大家不必驚慌,這些餓鬼都是你們的父母所轉生,能否將善根回向給它們?”人們答應後,佛陀就為那些餓鬼作了回向,以此善根它們死後都轉生到三十三天。
通過這個公案可以看出,回向的功德是相當大的,假如我們平時做的善根沒有回向,就像《寶篋經》中所講,一旦相續中生起惡念,這些善根是很容易被摧毀的。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在課堂上說:“我們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則一刹那的嗔念就會毀壞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於菩提,乃至獲得佛果之前,這些善根永遠也不會耗盡,並且蒸蒸日上、不斷增長。”這就是我們傳承上師的教言,因此大家行持任何善法時,一定要記得回向!
那麼,回向和發願有什麼差別呢?無垢光尊者是這樣分析的:對以前已做過的善根,以念誦願文和心願作印持,稱為回向;對沒有做過的善根,自己在諸佛菩薩面前立誓要做,這就是發願。這兩者一定要分清楚,在積累任何善根的時候,必須要以回向來攝持。
不僅已做的善根可以回向,根據《華嚴經》中所述,未來的善根也可以回向。經中說:“眾生一切善,過去現未來,回向普賢地,悉皆獲妙善。”意思就是說,眾生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都可以回向給菩薩地,若能如此,所獲的善妙功德無法言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的善根也可以回向。關於這一問題,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也有一些宣說(《寶鬘論》宣講了發願和回向的很多道理),對此喇拉曲智仁波切解釋道:“未來的善根可以回向,就如同有些人未來會獲得一些財物,現在可以發願與某人共用,這並不是不現實的事情,而是可以實現的,同樣,回向未來的善根也是如此。”
既然回向在大乘佛法中如此重要,那麼,回向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懂得。在回向的時候,不能將善根執為實有,而應以如夢如幻的智慧來攝持。《中般若經》雲:“須菩提,當以諸法如夢如幻、善根亦如夢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假如對善根、對所回向的眾生耽執為實有或特別貪執,這種回向是不究竟的。《般若攝頌》雲:“佛說如食雜毒食,緣于白法亦複然。”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就像在食物中摻毒一樣,若執著白法為實有,其危害也是同樣。
所以,回向的方式要以如夢如幻來攝持,回向的善根可以是未來、過去、現在的一切善根,倘若沒有回向,所做的善法不一定成為菩提之因。故而無垢光尊者說:行持任何善法,最初應以菩提心來攝持,中間安住於三輪體空的無緣境界中,最後緣無上菩提而作回向,倘若能以三殊勝攝持,此善根即為隨解脫分善根,否則,只是隨福德分善根,無法成為佛道之因。
我們所有的人,不管是聽法也好,講經也好,積累任何善根都應該讓它有意義,就像一個工人好不容易賺了點錢,應該將它用在關鍵的地方。當然,所謂的回向,許多大德有不同的解釋方法,有些說是“佈施”,有些說是“賜給”,但我認為應該是“用於”,也就是把這些善根用在哪些地方,是人天福報上,還是利益眾生上,或是自己升官發財上?就像那個工人把賺來的錢是給親友子女買衣服玩具,還是給自己買一些飲食,或是買搖頭丸到舞廳裏過一種精神病的生活?回向也是同樣,有些人把善根用於利益一切眾生,有些人只想自己獲得快樂,有些人把善根用來損害冤敵,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回向可以理解為“用於”。
要知道,我們能聽經聞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寂靜的地方各方面條件可能比較具足,但在外面的城市裏,居士們每次集聚時,坐車要花很多錢,聽幾堂課也是很辛苦的。所以你們在集中聽課的時候,發心一定要清淨,聽完後一定要回向,不能聽完就直接走了,而應該將聞法的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並且念一些回向文,這種聞法方式是最好的。當然,所念的回向文,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薩所說的成實語,不是隨隨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麼是佛經中的,要麼是真正一地以上聖者造的,比如念誦《普賢行願品》,或是昔日世尊轉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佈施羅刹時所誦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
因此,回向的意義非常重大,大家知道了以後,在實際行動中務必要行持,將每天所做的善根轉為菩提之因,千萬不要隨便浪費了!
壬二(別回向)分三:一、為患病者回向;二、為饑渴者回向;三、為貧窮者回向。
癸一、為患病者回向:
世間上患有疾病的眾生非常可憐,就連聽法都坐不住,在我講法的時候自己也很痛,一定要動來動去,尤其是得脊椎病的人,坐在那裏特別難受,對這些人應該回向,嘿嘿……
乃至眾生疾,尚未療愈前,
願為醫與藥,並作看護士。
乃至所有眾生的疾病沒有完全康復之前,我願成為治療他們的醫生、包治百病的妙藥,以及照顧他們的護士。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也是這樣發願的,他認為當國王不太好,當商人也不好,當醫生的話,如果心地善良,就可以利益無量眾生,所以他發願當醫生。我們的善根也應該這樣回向:為了治療世間上的所有疾病,我一定要像釋迦牟尼佛因地時那樣當醫生。《本生傳》中有這樣一個公案:釋迦牟尼佛因地時轉生為人藥王子,母親從懷孕時起,身體任何部位觸碰眾生,所有的疾病都能得以治癒。王子降生以後,只需用手等身體任何部位與病者接觸,即可治癒患者一切疾患。在其逝世之後,他的骨灰若敷於身體病變部位,也能治癒一切病痛。所以,我們內心應當發願像人藥王子那樣,真正治癒眾生所患的惡疾,令患者完全康復。
現在各大醫院裏的醫學教授、著名醫生,有些人可能是為了自己養家糊口而工作,但有些人的發心相當清淨,他們將一生獻給了社會、獻給了可憐的病人,日日夜夜為這些病患著想,我們也要發願當這樣的醫生來利益眾生。有時候看見一些醫生,不要認為醫生沒什麼了不起,眼科醫生心臟不太好,牙科醫生沒有頭髮,不能這麼想,也許他們正是諸佛菩薩的化身。
至於妙藥,在世間中不管是中藥、西藥還是藏藥,都可以說是諸菩薩的化現,或者為了所有的眾生獲得快樂,我們也可以發願變成妙藥。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轉生為蓮花王,該國的民眾普遍得一種瘟疫病,只有若和達魚肉方能治療,而這種魚當時沒辦法得到,於是國王發願捨棄生命,躍入河中變成若和達魚,讓人們割取它的身肉,以此醫好了所有人的瘟疫。按這個公案所講,我們也應該發願變成妙藥。
不過,有時候我們中藥不想喝,西藥不想吃,藏藥也不太願意接受,尤其是一些病人,常年和藥罐子打交道,一看到藥就特別害怕。其實,這是我們不懂這方面的道理而已,如果真正懂的話,所有妙藥都是佛菩薩的幻化和加持,應該這樣觀想而享用,然後自己也發願將來變成妙藥利益眾生。如果說我們吃的藥與諸佛菩薩的發願沒有關係,這是不可能的!
除了醫生和藥物之外,我們還要做護士來照顧病人。《毗奈耶經》中講,佛陀曾親自以身作則,前往病房裏幫助病人擦拭身體、照料飲食、宣講養生常識等等。同時,還在戒律中諄諄告誡大家:照顧病人,是我們每個修行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如果看見可憐的病人,都應該盡心盡力地照料他們,這一點相當重要!
總之,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看見護士、藥物或者醫生,都應該想這是諸佛菩薩的化現,同時自己在心裏發願:世間上有這麼多的可憐眾生,我應該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若能這樣,功德也是非常大的。阿底峽尊者說:“照顧長期的病人、孝養老年的父母、幫助遠遊的客人,這三者的功德等同于修持大悲空性。”尊者精通顯密一切教法,完全照見了因果的這一規律,所以告訴我們,如果照顧可憐的病人,確實就有無量的功德。
本論在此處的三種回向,分別對應了人壽減少時的三大災難——疾疫劫、刀兵劫、饑饉劫。根據《瑜伽師地論》、《成實論》及《俱舍論》中記載,在人壽20歲的時候,人類造不善業極為嚴重,非天不悅而降下瘟疫,怎樣服藥治療都沒有效果,只有依靠諸佛菩薩的發願力、功德力和加持力,才能讓他們得到利益。我想不僅是在未來,現在社會上的可怕疾病也處處可見,比如說以前鼠疫爆發時,全世界死了1億多人,後引發的8次霍亂,光是英國就有14萬人死亡。現在又流行愛滋病、非典、禽流感等等,實際上這與未來的疾疫劫沒有什麼差別,因為某些瘟疫是世界性的,倘若沒有控制好,滅絕整個世界上的人類也不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平時發願時應該想到:讓世間上所有的可憐眾生都獲得快樂,願他們身心中的痛苦早日消除。在有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哪怕幫助一個病人也可以,如果身體比較好,就用身體幫助他們;如果條件比較好,就用物質來幫助他們。現在有很多高僧大德或是一些善良的人,經常建立免費的醫療機構和佛教醫院,為這些病人解決了很多痛苦。其實病人是很可憐的,我們看見以後一定要儘量幫助,在最快的時間內救護他們。
但有時候因為眾生的業力所致,來不及救的情況也有。前兩天聽說有些人來借學院的救護車,事後我詢問了一下情況,原來是附近村子裏有個年輕人,三天以後準備結婚,他非常高興地到縣上發請帖,沒想到在半路翻車了。當時我們的救護車沒有用上,別的車送他到了外面的醫院,據說人當場就已經死了。聽到這件事情,我深深感到無常特別可怕,原本他打算三天以後開始新的生活,為了這個目的卻在半路上離開了人間,我們確實很想救他,但由於中間的因緣不具足而鞭長莫及,這類事情也時有發生。
作為大乘佛教徒,身邊有一些可憐的眾生馬上要失去生命時,我們一定要全力地幫助他。這方面學院有些道友就做得特別好,為了照顧病人,不管是白天也好、晚上也好,他們經常不顧自己的一切,衣不解帶、廢寢忘食地看護患者,有時候——“他快不行了,不管怎麼樣,我馬上送他去醫院!”看這種態度,他們對眾生的生命還是非常重視的,應該要這樣!畢竟這些人若能活在世上,依靠佛法對其今生來世都會有利益,我們幫助他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癸二、為饑渴者回向:
盼天降食雨,解除饑渴難,
於彼災荒劫,願成充饑食。
遇到饑荒的時候,祈盼諸佛菩薩加持,天上能降下飲食之雨,解除眾生的饑渴危難,讓他們獲得飲食圓滿。
佛經及《俱舍論》中記載,在未來人壽30歲時,世間上將出現可怕的饑荒,那時人們根本沒有飲食,就像尋找如意寶一樣,尋找古代人遺留下的糧食顆粒。倘若僥倖找到一粒人壽80歲或100歲時的糧食,他們都說:“這是有福報的人所遺留下來的,如果把它熬湯喝,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們對這粒糧食非常重視,將其鎖在鐵箱子裏,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將所有的生存希望都寄託在這一粒糧食上。或者他們在挖地時,有時候能挖到人壽100歲時的骨架,他們說以前的人類有福報,所以骨架有營養,用來熬湯喝也能維持生命,不會因饑荒而餓死。這種饑荒確實非常可怕,因此我們應當發願:在眾生遭遇這種災難、沒吃沒喝的時候,願我變成他們面前的飲食,幫助這些可憐眾生解除饑渴之苦。或者發願:世間上有如此多的難民和貧苦眾生,祈求諸佛菩薩加持,願他們早日獲得飲食,遠離這些痛苦!
不僅未來有如是可怕的情景,現在的很多國家也經常發生饑荒,如非洲、伊拉克等,經常出現成千上萬人因得不到飲食而餓死的現象。上個世紀大概是1959年,整個世界爆發了一場大饑荒,死亡人數高達522萬,到1960年時,增至1550多萬人。那時我們還沒有出生,在座的老菩薩們應該瞭解具體情況。如今藏地的許多老年人,包括我父母在內,當年都親眼目睹過人餓死的場面,甚至有些人一死,馬上就被別人將精肉挖出來吃掉,十分可怕!即便是現在,仍有很多地方沒辦法解決人們的飲食問題,有時候看一下新聞報導,的確感到富裕的人不少,但貧窮的人也特別多,一幕幕猶如餓鬼世界來到了人間。
前段時間,有位領導寫了一篇文章,向上級反映農民的真實生活,題目是《農民真苦!農民真累!農民真窮!》,用這三個方面來敍述農民的辛酸苦辣。其實,我們如果去一些偏僻的地方,真的發現那裏的眾生非常非常可憐,見到這些現象時,我們一定要發願:凡是出現饑荒的地方,願我化作眾生的充饑之食。
世間上有很多大的慈善機構,如國際紅十字會等,經常為災民和難民提供衣物、藥品等方面的援助,這一善舉,是不是諸佛菩薩的幻現也很難說。因此,我們以後若看到可憐的眾生,不管自己能解決多少人的飲食,哪怕只是一個人,在他遇到貧困時幫助他,那我們來到人間也是有意義的。作為大乘佛教徒,雖然應該關心自己的修行,但在看到眾生痛苦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責無旁貸的!
癸三、為貧窮者回向:
為濟貧困者,願成無盡藏,
願諸資生物,悉現彼等前。
為了賑濟一切窮困潦倒的眾生,願我變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就像古代的如意寶或大國王的寶庫一樣滿足眾生的所需,使各種各樣的資具用品展現在這些貧困有情的面前。時時刻刻也應當這樣發願。
《寶積經》中說,眾生遇到饑荒的時候,佛陀化現為寶珠,普降食物等妙雨來解除人們的痛苦。可見,倘若眾生遭遇貧困,有些人前來幫助或通過一些途徑讓他們獲得財物,這可以說是佛陀的化現。因為佛陀的化現不可思議,《華嚴經》中雲:佛陀能以婆羅門、梵天、帝釋、比丘等各種形象來度化眾生。《趨入不可思議智境經》中也說:“若顯現為樂園、珠寶、妙藥、明咒、所需資具能調化,則現彼等相應之顯色與形色。”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到妙藥、資具,包括夏天裏的空調和風扇,公共汽車、計程車、舟船、飛機等交通工具,都應該說是佛陀的化現。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也講過,佛陀還化現為蓮花、如意樹、樂園、美宅、經堂,當商人漂泊在荒野中時化現為城市,在大江大河中化現為船筏、航船與橋樑。當然,沒有信仰的人、唯物主義者,或是對大乘不可思議的幻變力一無所知的人,不一定相信這些教義,但是對佛菩薩的加持力和發願力真正深信不疑的人,應該會懂得這些道理。
《大密善巧方便經》中說:“佛陀化現為橋樑、道路、門等,為人們提供各種方便。”所以大家在受用一些外境的時候,應該意識到這可能是佛陀的化現。譬如看見一座大橋,作為佛教徒,不應該認為這座橋與佛陀的化身沒有任何關係,不管你到哪里去,只要看到利益眾生的一些資具,都應該想到:這是依靠佛陀無始劫來所發的不可思議之大願,才讓我們暫時獲得了這種利益。
可見,佛陀的加持始終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遠離過。《百業經》中有個假設句說:“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現觀莊嚴論》中也講過,佛陀的事業無有間斷,只是可憐的眾生看不到而已。假如佛陀來到你的面前,真正解決了一些問題,你會說“佛陀的加持不可思議”,對這件事情你是認可的,但除此之外,佛陀似乎從來沒有幫過自己,甚至有些人還埋怨:“我天天給你燒香祈禱,你怎麼都不保佑我?”聽說以前有個居士想搞一筆大生意,每天都在佛前祈求,後來因為自己沒有福報,生意沒有成功,他就起了極大的嗔恨心,把佛像撕下來就燒掉了,還邊燒邊說:“我天天給你供養,為什麼都不幫我?我一定要懲罰你!”我想凡夫人對佛陀不應該用“懲罰”,想懲罰也懲罰不了,有時候看這些眾生的所作所為,真是非常可憐!
我們平時發願的時候,也應該像佛陀那樣生生世世利益眾生,不管自己變成人也好,非人也好,乃至變成一般的無情資具,都要想到利益眾生。同時,就算是看到一支筆,也應該想“這支筆對我很有幫助,可以幫我表達內心的感受,所以有可能是佛陀的化現”。畢竟佛陀的力量和發願不可思議,只要能滿足眾生的需要,變成任何東西,都在他的發願範圍之內。作為大乘佛教徒,我們也應當這樣隨學。
在解釋這個頌詞時,堪布根霍在注疏中說:雖然頌詞字面上沒有直接宣說刀兵劫,但前面先講了疾疫劫,又講了饑饉劫,最後間接講了刀兵劫。所謂刀兵劫,是指在人壽10歲時,眾生的害心尤為增長,福報漸漸隱沒,身體非常矮小,以頭髮為衣服,以稗子為食物,由於共業所感,世間上的草木全部變成武器,隨手撿起來即可互相殘殺,猶如複活地獄重現人間。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應該發願,希望自己在那時候能真正利益眾生,並依靠佛陀的加持力,令一切戰爭統統消失,人類生活無任何憂慮。
其實不僅是未來,現在也可以這樣觀想:世界上頻頻發生一些戰爭,經常導致民不聊生、死傷無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有1600萬人離開了人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儘管死亡人數的統計不盡相同,但公認的說法是4500多萬人成了戰爭的殉葬品。後來又相繼爆發了抗日戰爭、伊拉克戰爭、波斯灣戰爭……最近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也有戰事衝突,無數的眾生此刻正陷於硝煙血海之中。不僅世界各國有戰爭,人與人之間也有很多衝突,包括佛教徒也常有一些小摩擦,家庭戰爭更是不計其數。這些戰爭不管是內戰也好、外戰也好,大戰爭也好、小戰爭也好,都會讓人非常痛苦,所以我們應該發願:願他們的嗔恨心早日息滅,世間眾生得到和平!
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話,還應當儘量調解。當然,像我這樣微不足道的人,別說是化解各國、各地區之間的戰爭,甚至牧民們關於草場的糾紛問題,我處理起來也時常遇到困難。但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個佛教徒,只要看到別人有衝突,都應該發心勸阻,而不能袖手旁觀。如果兩個人準備作戰,不能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油打啊,你們打得很不錯啊!”以前我們把兩個小孩叫在一起,對這個說“你不敢打他”,對那個說“你不敢打他”,過一會兒,他們就開始拼命搏鬥了。但現在大家的思想已經成熟了,看到別人打架、產生摩擦,就應當盡力去勸阻,這一點非常有必要!
作為修行人,我們不僅應在實際行動中幫助別人解除痛苦,同時也要發願:當眾生感受這些疾病、災難、戰爭時,我一定要化作他們的所需,出現在他們面前。近幾年來許多國家紛紛飽受戰亂之苦,難民們的感受,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到,對於這些難民,我們也應該發願,希望能解除他們的憂愁和困惑。
《樓房經》中說:“若對僧眾供養一粒訶子、一勺飲食,未來生中決定不逢疾疫、饑饉、刀兵三大災劫。 ”所以,如果我們遇到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團,供養一些訶子,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不知道我們商店有沒有訶子?如果有的話,明天的生意可能很好,佛經裏雖然說是一粒,倘若供養多一點,也許功德會更大吧。同時,對僧眾還可以供養其他飲食,如此都不會生逢惡劫,這在佛經中均有記載。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時時刻刻發願,讓世間上的苦難眾生都獲得快樂,這對大乘修行人來講,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