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2
淨空法師(1998年、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第二章——正釋經義
(六)標注時處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這一句經文裏面跟我們說了三樁事情:說了時間,說了法會裏面主講人,又告訴我們這個法會的處所。
1、“一時”就是一時,不可以說有一個時候。“一”是什麽?一心、一真。“一心”就突破了無量的時空。無量度數的空間,一心全突破了,所有障礙都沒有了。“一時”是“一心”的時候。我們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亂,那就是“一時”。一心不亂所有時空都突破了,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記住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你同時都見到了,這叫“一時”。
這個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同時存在叫“一時”;有一時就是說有過去、現在、未來。跟諸位講真話:沒有三世,也沒有十方。我們今天講東南西北、上下、四維,講十方,也是隨順眾生俗諦說的、方便說的,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沒有十方、沒有三世,這就是“一時”。
“一時”是一處!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是一處!這是一真法界。“三世十方同時存在”,叫“一時”。
古德講,“法王啟運,嘉會之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眾聚集在一起聽經,就是這個時候,這叫“一時”,
從感應道交上來講,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楞嚴經》裏面所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諸佛如來、菩薩、羅漢應化在這個世間,都是眾生有感,他才來應。應以什麽身說法,他就現什麽身分;他現這個身分,不是他自己想現什麽身分,自自然然的;應當說什麽法門,他就說什麽法門,應機說法,這個叫“一時”。
2、“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這是處所。這個處所有三個,“摩竭提國”這是指一個地區。
“摩竭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無毒害”。佛講經說法的地方,所謂是“首善之區”。這個國家道德水準高,文化水準高,佛在這裏講經說法,很容易為大眾所接受。所以這個國的名字裏面含著有這一層深義在其中。
“阿蘭若法”,這是世尊修學講道的一個場所。“阿蘭若”是梵語,要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很安靜的這個處所。環境清淨,修道容易。
古時候農村裏面養牛,牛叫的聲音就是很大的聲音;牛叫的聲音聽不到,表示跟這個村莊有相當一段的距離。“阿”要是從字面上翻,“阿”翻作“無”,“蘭若”翻作“喧鬧”,就是噪音。“阿蘭若”就是沒有噪音、聽不到噪音的這個地方。
“法”。“法”就是佛所證得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
為什麽用“阿蘭若法”呢?意思是表示三界六道雜染不清淨,這個裏面眾生迷惑、造業、受報,就好比噪音非常非常之多,非常非常的複雜。佛今天講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二障也盡了,都斷盡了,真正得到清淨自在,清淨自在就叫做“阿蘭若法”,這個意思多圓滿。所以這一句裏頭有事、有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
佛教學的場所就叫做“阿蘭若法”。在“阿蘭若法”什麽地方呢?在“菩提場”。“菩提場”是佛講經的場所。
這個時代,新加坡確實能符合“摩竭提國”的意思。這個地區人民守法、守規矩,國家、社會安定,生活富裕,人有智慧,所以《華嚴經》選在這個地方講,也不是沒有道理,確確實實感應道交。
(七)【始成正覺。】
1、這是說初成佛的時候。前面說過“一時”,是初成佛時,初成正覺之時。實在講,佛那有成與未成呢?是從示現來說的。釋迦牟尼佛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八相成道裏面成正覺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把他所證得的全盤說出來,所以本經所宣講的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真實圓滿無障礙的境界。我們凡夫聽不懂,不能接受,這佛才說完之後,大龍菩薩把它收藏在龍宮裏面珍藏起來了。
2、世間人不能接受!釋迦牟尼佛從菩提座起來,為五比丘講小法,講《阿含》;從做人講起。第一是俗善,世俗之善,這個是大家很容易接受。
從俗善再提升是戒善,佛講這些戒法。三皈是基本的戒條,講三皈,講一切戒律、教誡;“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戒善。
第三講行善,菩薩行,你的生活行為沒有一樣不善。佛教化眾生,逐漸逐漸把我們的程度向上提升,水準慢慢提高了。
3、古來大德判世尊一代時教為五教、為四教。
a、華嚴家判“小、始、終、頓、圓”,判五教;
b、天臺判的是“藏、通、別、圓”,判這四教。
就好比我們現在教學由淺而深,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逐漸逐漸的提升,就有這個意思在。
4、本經是根本法輪,根本的教義,教殊勝!是四教的根本,是五教的根本,是一切教學的大根大本,這在初成佛的時候示現的。
本經一共有九會,說前面的五會,一七,七天所說。第二七說後面的三會,說後面的三會就是說到第八會,二七日中說;講十地、等覺、妙覺。第九會在後時,第九會是在祇樹給孤獨園,這個決定不是在二七日中,二七日是在菩提場。
5、佛是一時、一處、一音說法,《華嚴經》九會無盡的經文同時完成,這個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華嚴》稱為“大不思議經”,沒有先後次第。後來古人也想了個妙法,我們如何能“一時”就把整個《華嚴經》都說完、都聽完了?有辦法啊!整部《華嚴經》的經文刻在一個大鐘上,一聲敲了,這《華嚴經》全部都出來了。你聽到了,全部《華嚴經》都聽到了,一音說法,一時頓聞,全都聽到了。《華嚴經》長,你看許多短的經,像《心經》,鐘裏面刻《心經》的最多,《心經》不長,它敲一次兩百六十個字的經文,一聲當中就傳播了,都採取《華嚴》表法的意思。
6、“正覺”?佛法有大乘、有小乘;大乘法裏面有別教,有頓教,有圓教。賢首大師判一代時教為五教,五教都成佛。天臺大師判為四教,有藏佛、通佛、別佛、圓佛。
7、一切菩薩決定先於無所有處,已經永遠離開貪嗔煩惱;貪、嗔、癡、慢、疑,換句話說,這六種根本煩惱,他確確實實斷盡了,這才能入見道位。
8、無所有處這是慧,我們所講的看破,看破什麽?看破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佛在《金剛般若》裏面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還是把境界都當作真實,沒看破。依舊在這個夢幻泡影、虛妄境界裏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將一真法界轉變為六道輪回,錯得太離譜。
9、所以見思煩惱一定要斷。從那裏斷起呢?從貪愛斷起,於一切法不生貪愛。佛教我們要生慈悲,不生貪愛。貪愛裏面有妄想、分別、執著,慈悲裏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10、在小乘位,天臺家講的藏教,只要斷三十四心,斷有頂一地之迷惑,就能夠證得五分法身;五分法身就是說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個時候就叫做成正覺,小乘成正覺。他所示現的是藏教的佛,佛門也稱之為藏頭佛。
11、在大乘當中如果就應化來說,佛所示現的八相成道,像釋迦牟尼佛在當年出現在北印度,為我們示現的也可以說是“始成正覺”。十地修行圓滿,十地菩薩修行圓滿,轉八識成四智,這個時候也叫做“始成正覺”。都是從事相上講的。
如果從理上講,古德所謂:“古今情亡,心無初相。”,這叫做“始”。
古今就是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凡夫總是會懷念過去,會想著將來,這個叫情見。
如果三世情見都放下了,你的心才真正平等,真正是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平等心現前了,清淨心現前了,這叫“始”。
一切妄念不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理事因果,這個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叫“正”,正知正見。
見到自己覺心常住,這就稱之為“覺”。始覺與本覺,本覺是本有。實在講那裏有“始”?不過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大覺這個時候現前,佛法裏稱之為“成”。這是“始成正覺”的意思,這從理上講。
12、佛性,或者是法性,或者是說真心理體,在佛法裏面也稱作為法身,這裏面沒有成與不成。如果有成,有不成,兩樁事。
禪宗裏面所謂“向上一著”,向上一著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面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如果你說成,成的對面是不成,成與不成是二法。
13、印宗法師向六祖請教:
你在忍和尚,五祖那邊常常聽法,五祖對於禪定、解脫怎麽個講法?
六祖惠能就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
這個這麽說法,向上一著;你還在問解脫怎麽講法?禪定怎麽講法?你是落在第二義,不是上上法,上上法裏頭是不二法門。所以從向上一著來說,成與不成,念頭都不能生,這是真的。這些意思都是大、小乘教義裏頭所說。
14、華嚴是無障礙的法界。“以十佛法界的身雲”,十不是數字,是表圓滿,用我們現在話說,盡虛空、遍法界之身。佛這個法身是以一切法為自己的身。
15、我們作夢,夢中當然有自己,也夢到有別人,夢到有山河大地,夢到有虛空,這個所有一切境界從那裏來的?都是自心變現出來的。自己的心是能變,夢中這整個境界是所變,能所不二;能變的是性,所變的是相,性是真的,相是虛妄的。
為什麽說相是虛妄的?相是常常在改變,不是永恆不變的。永恆不變,我們就叫它做真的;常常會變化的,我們就叫它做虛妄的。相叫妄相,性叫真性。
心在作夢的時候,心已經現一個相,心什麽樣子?整個夢境就是心,就是自己。所謂是“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相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現象刹那刹那在變化。那麽這個相,虛空法界是我們自性真心變現出來的,唯有佛與法身大士親證這個境界;他真的明白,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夢境。
所以你要問他什麽是身?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就如同我們作夢醒來之後,豁然體悟到整個夢境就是自己,肯定是自己,一絲毫沒有錯誤,這叫清淨法身。不再以為這個身是自己了,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身,叫法身。
16、雲,非有、非無。經典裏面用個雲,都是告訴你這個事情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沒有,它有相;你不能說它有,它相是假的,幻相,不是真的,沒有妨礙。大乘經教裏面,“雲”這個字用得很廣泛,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17、佛的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這是佛的身雲。是佛的身雲,法界身雲,
18、佛的法界身雲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法界身雲呢?
佛證得清淨法身,我們又何嘗不能證清淨法身呢?
如果你從今天起豁然真的覺悟了,虛空法界原來就是自己真性的相分。你跟諸佛如來同一個見解看法。那恭喜你!你就證得清淨法身,佛始成正覺,你也始成正覺了。這個不是邪知邪見,一點錯誤都沒有,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
19、古德說:“遍因陀羅網無盡的時處,念念初初為一切眾生現身說法。”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是那麽樣的自然,連痕跡都找不到,就像《普門品》裏面所說“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不是數字,也是表圓滿的意思,也是表無量的意思。
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為什麽能應?
因為他的身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他那個應身有沒有來去?沒有!沒有來去,沒有始終。
《楞嚴經》上說得好:“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句句都是實話。
佛菩薩如是,我們一切眾生又何嘗不如是呢?
只是他們在覺,我們在迷,只有這一點不同,除這個之外,沒有一樣地方是不相同的。所以才說一念覺悟,眾生成佛;一念迷惑,這佛變成眾生,就一念差別而已。
20、境界相非常複雜,都是從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而生,正是佛在大乘經上所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大家都在想災難,災難怎麽會不來呢?如何叫災難能夠化解呢?大家都不想了,這個災難就沒有了。從理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理。
如果從緣上講,一切眾生造作貪、嗔、癡、慢,造十不善業。你看這個社會普遍的都在造殺、盜、淫,都在造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裏面充滿了貪、嗔、癡、慢,這是緣,有因有緣,果報那能不現前?
21、我們處在這個環境裏面,一定要覺悟。他們在造,我們在念佛,這是佛法裏面所說的共業裏面有別業。我們也不要存一個僥倖的心理,佛菩薩保佑我消災免難,不要有這個妄想,有這個念頭是妄想,你還沒有擺脫妄想。我們連這個念頭都沒有,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只有這一個很單純的一個念頭,除這個念頭之外,什麽念頭都沒有;這個災難自然就化解了,自然就消除了,不能夾雜一個雜念在裏面。那麽我們是不是很快的就往生?也不必去想,你想就有攀緣心了;佛教我們隨緣,不要去攀緣。
22、一切都交給佛菩薩,只問我們自己分內的事情。傳法利生。佛法“不貴能說,貴在能傳”,大家發流通正法這個大願,這一切、這一生都由諸佛菩薩照顧,我們何必去操心呢?何必為自己去起心動念?
23、本經中具足主伴,在這個法會裏面,釋迦牟尼佛是主,所有大眾是伴。主跟伴沒有一定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主;你做主,一切諸佛菩薩也是伴。人如是,法也如是。《華嚴經》為主,所有一切經都是伴;任何一部經都可以做主,任何一部經都是伴,主伴圓融。這是真平等,這是真自在,
24、這一個“始”字裏面就包含了無量劫;說一個處所,就包含了盡虛空、遍法界;這是《華嚴》裏面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成一切成。所以《出現品》裏說:“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換句話說,如來成,眾生就成,佛佛平等,一切成佛。《無量壽經》上講“一切皆成佛”跟《華嚴經》一個意思。佛覺察到了,我們沒覺悟到,佛講的句句是真實話。是給我們說明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真相在那裏?就在現前,沒有離開一絲一毫。這是“始成正覺”的大意。
25、李長者說“如是我聞”。“如”:“如佛所說”;“是”呢?“是佛所說”,不是阿難說的。阿難是親聞,不是傳聞。
26、長者在他的注子裏面,他注子叫《合論》,有幾句話特別提醒我們說:“心境不二,方聞佛所說經。若心境有差,不可聞佛所說,亦複不能信順領受。”這一句話境界很高。心是念頭,起心動念;境是外面的境界。凡人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那有不起心動念的道理?起心動念就落二、三。
開經偈裏面所說“願解如來真實義”,確實不解如來真實義。真正要能夠懂得佛經,一定要自己認真去修行,看破、放下。看破,知道萬法皆空;放下,再不分別、不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心境就一如。妄想、分別、執著害死了我們,害慘了,不是好東西。為什麽還在境界裏面起心動念?還要這樣繼續下去?
27、阿蘭若法菩提道場,要懂得表法的意思。“菩提場”,菩提是覺悟,你覺悟的那個處所就是菩提場。大乘經上講六度就是菩提場,六度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三學是菩提場,普賢菩薩十願是菩提場。這些修學的綱領常常在心地,心地就是菩提場,你所在之處無一不是菩提場。由此可知,法界無邊,菩提場也沒有邊際。
28、佛示現八相成道,正是“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某一種法門而得度者,他就示現某一個法門來幫助他。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為眾生作最好的榜樣。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許許多多的過失,佛菩薩示現改過自新,作一個圓圓滿滿的好樣子。佛菩薩應現在世間,幫助眾生斷煩惱、證菩提,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佛菩薩如是,我們今天也能如是,這叫做學佛。
(八)“別顯處嚴”。講經的處所,主講人以及聽眾。
1、“即染顯淨”。我們今天住的是娑婆穢土,本師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也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的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每一尊佛都有,而且四土是在一起的。我們如何能在穢土裏面見到淨土?通過學習《華嚴》,我們在穢土裏面見到淨土,你成功了,你真正入了《華嚴》境界。
2、“別顯處嚴”,這個處所裏面有四段經文∶第一個是講大地,第二個是講樹,第三個是說宮殿,第四個是講師子座。。
A、第一個講“地”。地是什麽?地是表心地、法身。
B、“樹”代表什麽?樹代表建立,樹立。儒家孔老夫子自己敍說他學習的成就、境界逐漸的向上提升,這就好像樹木年年往上長高。
夫子自己說“三十而立”,三十是成立了;這個“立”是道德學問基礎打好了,建立了。我們的學業、道業、事業有沒有成就呢?這值得我們認真去反省。
夫子說“四十而不惑”,他境界向上提升了,不會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意思就是智慧開了。那我們四十歲還會不會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這都是建樹,都是樹表的,又高一層了,知天命。什麽叫知天命?明白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他真懂得了。
“六十而耳順”,耳順就是我們佛法裏面講“恒順眾生,隨喜功德”,六十歲他到這個境界了,一切都能夠順眾生。
“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隨心所欲就是我們佛法裏面講的巧,不逾矩是善。隨心所欲是自在,自在又合乎規矩;得大自在,不違背規矩,那是真的自在,不是放縱,縱欲那個造業要墮落的。
你看看他這個建樹,這個樹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高。在佛法裏面,這個樹代表菩提,菩提是覺悟。孔夫子十年,一年覺悟的範圍越大,越來越高。佛家講的這些樹木表這個意思。
C、“宮殿”是我們居住的地方。
3、我們住在那裏呢?《金剛經》一開端,須菩提尊者就請教:“應雲何住?”這是個大問題。
“應雲何住”意思:我們的心要住在那裏;不是講身,身不要緊,你這個心要安住在那裏?
佛給我們說:“心要安住在大涅槃。”涅槃翻成中國的意思: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在《金剛經》上就講的“無住生心”。“無住”,不生;“生心”,不滅;
換一個說法,要住在非空非有,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個就是涅槃境界。你這個心住在“有”,樣樣都執著,錯了;你要住在“空”,也錯了;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個就對了。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宮殿是表這個意思。
4、“座”,座位。除了睡覺之外,坐的時間最多。
“座”表什麽?座表法空,萬法皆空;以法空為座就能夠隨機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5、這個處所莊嚴(器世間莊嚴)給我們講了這四樁事情,裏頭有很深的意思在裏頭,我們要明瞭:
佛就是用一切萬法來說法,明白了何必要開口呢?
見到大地,你就想到心地、法身圓滿;
看到是樹木,你就曉得我的智慧、德行要建立,要不斷的向上提升;
見到房屋,走進房屋,立刻就想到我這個心要住在非空非有;
無論坐在那個地方,看到座位就想到一切法空。這都給你說法了。所以要塵說,刹說,無間斷說。
《華嚴》在那裏?《華嚴》就在我們生活當中,生活裏頭點點滴滴都是“大方廣佛華嚴”。這是從表法上說的。
6、表法的意思懂得了,最重要的如何把我們這個觀念換過來。我們過去起心動念錯誤的,與事實不相應,現在把觀念轉過來,念念與事實真相相應,這叫真正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