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04 19:31:31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靜慮 第一百二十八節課

第一百二十八節課

寅三、以比喻說明過患:

貪欲生眾苦,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車牲,唯得數口草。

此處用比喻來說明,貪欲的危害相當多,利益相當少,就像正在拉車的牲畜,吃幾口路旁的草一樣得不償失。

現在的人們今朝有酒今朝醉,為了暫時的快樂,拼命追逐世間八法。其實我們活在世上,應該活得有價值,不應該鼠目寸光,像現世美那樣只承認今世,認為死後一了百了,不惜一切追求暫時的欲樂。

貪欲的禍害非常大,不管貪著什麼東西,女色也好、財物也罷,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打個比方說,牛馬拉著沉重的車向前行進時,看見路旁綠油油的青草,禁不住停下來享用,結果立即招來車夫的鞭打,甚至車輪以慣性沖過來,將它撞傷、壓死。為了數口青草,而遭致狠狠的抽打,乃至受傷送命,這是何等的不值得。同樣,人們拼命地追求所貪對境,下場比這些旁生更可憐。他們為了瞬間的欲妙之樂,毀壞長遠的解脫命根,將今生來世的一切安樂葬送無餘。所以,《八大人覺經》中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很多人非常愚癡,為了眼前的一點薄利,寧願捨棄來世的幸福,《因緣品》雲:愚者為財毀,不尋求來世。尤其是臨死時如果貪戀某物,死後會轉生為特別可怕的眾生。從前舍衛城有個窮人,他對自己的牛特別貪執。死了以後,他轉生為牛背傷口中的一隻小蟲,蝕食傷口中的膿血,每天都要經歷七次生死。律藏中也記載著一個人,因貪戀自己的金瓶,死後轉生為毒蛇,寸步不移地守護著金瓶。

還有一個小孩夭折之後,請一位具證上師為他作佛事,但小孩的神識一直往酥油桶裏跑。上師對眷屬說:看看桶裏有什麼?原來有一個別人給小孩的燒餅。於是上師把燒餅用來作煙供燒施,回向以後才超度了他。因此,正如薩哈巴尊者所說:相續中有芝麻許的執著,也會帶來無邊的痛苦。

貪欲確實非常可怕,大家理論上說得來,道理上也明白,但自己生起烈火般的貪心時,可能也是無法控制。對修行人來說,這是正常現象,但只要懂得這個道理,時時以正知正念攝持,逐漸調伏自己的習氣,終有一天也會加入諸佛菩薩等離貪者的行列中,真正能利益眾生,自己不被煩惱左右。

但是,現在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一點,把痛苦當作快樂的源泉,快樂也認為是實有存在的。前段時間我路過色達,看見有個賓館裏正在舉行婚禮,我熟悉的很多年輕人在那兒高興得不得了,蹦蹦跳跳。我當時就想:他們只看到了今天的快樂,卻沒有想到以後的痛苦。現在人的生活壓力、感情痛苦非常重,大家都認為今天是快樂的開端,但到底是快樂的開端,還是痛苦的開端呢?你們經歷過這段歷程的人,應該非常清楚,從此以後,你是獲得了人生的快樂,還是增加了擔憂和痛苦呢?

當然,人活在世上,有些傳統也不得不隨順,但是世間人的愚癡和盲目,還是值得好好探究。否則漫無目的地一直往前奔,到時候會達到什麼樣的境地,恐怕自己也無法覺知。

寅四、空耗暇滿:

彼利極微薄,雖畜不難得,

為彼勤苦眾,竟毀暇滿身。

依靠錢財、不淨行而帶來的快樂微乎其微,輕而易舉即可成辦,不要說具有高超智慧的人,連低等旁生也不難辦到。可是,無知的人們竟然為了這些而奔波受苦,糟蹋了如意寶般難得的暇滿人身。

財利女色等帶來的利樂,實際上非常少,世間上所有的有漏快樂,遠遠比不上瑜伽士在短暫的時間中,坐禪所獲無漏安樂的千分之一。很多人把積累財產、追求異性作為人生目標,其實這並非明智之舉。《開啟修心門扉》中講了很多動物的本領,如烏鴉向貓頭鷹追討命債的方式,相比之下,旁生比人類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積累財產方面,不說別的,我的院子裏有好多地鼠,到了夏天它們到處採集草根、人參果,然後搬到地洞裏藏起來,其數量之多,可能一兩年都吃不完。在打扮方面,昨前天我看見對面山上有一群鵝,它們在河裏洗澡時,不停地用喙來梳理羽毛,跟人比起來,它們只不過不會照鏡子而已。至於作不淨行,麻雀、喜鵲、餓狗、老豬等等,根本不需要培訓,天生就會。

所以,人活在世間上,如果只是追求這些,就跟旁生不分軒輊了。薩迦班智達說過:整天談論財與食,此即雙足之畜生。”“唯尋自己之吃喝,豈非牲畜亦能行?我以前放犛牛時,犛牛餓了,一定要去找草吃,口幹了,看見遠方有清清的河流,就不顧一切往前沖,任誰也擋不住。所以吃喝玩樂,連愚笨的旁生都會,難道我們也唯一追求這些嗎?很多人有了錢以後,整天在吃喝玩樂中消磨時光,這跟動物又有什麼差別,動物在快樂的時候,也有屬於自己的遊戲。

作為一個人,不管具不具足菩提心,都應該力所能及地去幫助眾生。暫時來說,社會上有許多愛心人士,竭力幫助可憐的眾生,自私自利的心很小,所作所為令人讚歎。如果你有遠大的理想,那應該為了天下無邊的眾生而考慮自己的來世,考慮眾生三世的一切利益。有了這樣的善心善願,人身才會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否則,整天都是圍著小利小惠轉,一生就白白虛度了。

《賢愚經》有一個公案說,某地的婆羅門在三四個月中舉辦盛大的宴會,凡是參加宴會者,會提前收到一封請帖,請帖上有糖脂蓋的印信。一個婆羅門也受邀參加宴會,在去的路上,他特別貪吃,忍不住將糖脂印信給舔食了。結果到了宴會會場的外面,守門人見請帖上沒有印信,而不讓他進去。為了一點點糖脂,婆羅門失去了一場盛宴。世間上很多人也是如此,貪執眼前小小的欲樂糖脂,而愚昧地毀掉暇滿人身,失去瞭解脫安樂盛宴,在輪回中不斷地流轉漂泊。所以有智之士應該好好考慮,自己應該怎樣度過一生,才對自他都有利益?

寅五、痛苦無義:

諸欲終壞滅,貪彼易墮獄,

為此瞬息樂,須久曆艱困。

一切貪欲之樂最終必將壞滅,並具有使人墮落等過患,為了那瞬間的享樂,要在千百萬劫中於地獄裏受折磨。

不管你擁有什麼樣的快樂,即使是轉輪王的快樂,最後也會毀滅的。龍猛菩薩雲:世間一切樂,唯苦被變壞。《阿含經》也說:積聚終散裂,崇高必墮落,會和終散離,有生無不死。一切快樂都將變成痛苦,而貪執它的結果,卻是讓我們墮入三惡趣中受苦,付出長久而艱辛的代價。

人們認為的快樂,真正剖析它的本體時,沒有任何可靠性,而為它所造的惡業,卻會使我們在輪回中遭受無量痛苦。不管是異性之間的樂受、財富名聲所帶來的快樂,只是分別念一瞬間的顛倒執著,按照《中觀寶鬘論》和《中觀四百論》的觀點,所謂的享受快樂,不過是痛苦稍微減輕了而已,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快樂。

然而為了一瞬間的錯覺,很多人不惜造下極大的惡業,在生死輪回中不能解脫,甚至千百萬劫中在惡趣裏面無力自拔。三國時期的曹操,可謂奸惡一世,但他剛死不久,王位被篡,妻妾被奪。而且在1400年後,於清朝乾隆年間,蘇州某屠夫宰了一頭豬,取出豬的肝臟,上有曹操二字。(在此之前,他很有可能在地獄、餓鬼中受苦。)當時有個年輕人見後,驚懼因果無常,馬上出家修行,法名為佛安

為什麼豬的肝臟上有曹操的名字呢?月稱論師在《中觀四百論大疏》中,也曾舉過一個比喻來說明這種不共的緣起 ,這就是前世不可思議的因緣,反映在今生的身體上面。如果用科學來解釋,肯定沒有辦法,但這畢竟是人們親眼所見,豬的肚子本來沒有剖開,剖開以後才發現上面有字,這種奧秘任何科學家也無法解釋。但在佛教中確有這樣的因果規律,即使造了一瞬間的惡業,果報也會無窮無盡。因此,大家不要為了暫時的欲樂而毀壞來世,否則後果是相當可怕的。

貪心是非常大的怨敵,它對我們的危害非同小可,大家一定要認清它的面目,一旦生起貪心,當下就要制止。這樣通過慢慢的串習,自相續肯定會有改變。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出家人能毫不費力地對治貪欲,而世間人卻不能輕鬆面對,就是因為前者通達了道理,而後者卻對此一無所知。

彼困千萬分,便足成佛道,

欲者較菩薩,苦多無菩提。

世間的妙欲一點意義都沒有,若把為它付出辛勞的千萬分之一,用在修持正法上,足以成就無上佛道,即便沒有成佛,最低限度也不會墮入三惡趣。然可惜的是,人們日日夜夜、兢兢業業地尋求世間快樂,用於學佛的時間微不足道。

我去上海的時候,在一次演講上也講過,菩提學會的有些道友,每個星期天共學一次、共修一次,就覺得自己太精進了,到處給別人炫耀。可是你們算過沒有,倘若一年有360天,所有的星期天加起來,最多也只有52天,剩下的308天都在搞世間法,所以你們學佛並沒有用很多時間。可是,還有些人連一個星期天都抽不出來,所有時間都用在家庭上、工作上、瑣事上了。即使能抽出一天的話,聽兩堂課只有兩個小時,很多人聽課時無精打采、奄奄一息,下完課後精神就出來了,說東道西,既開心又有活力。現在很多人就是這樣,把時間花在世間瑣事上,一年一年都無所謂,而稍微學一點佛法,就覺得花了很長時間。有些人一周聽兩三節課,花了兩個小時就覺得好多啊,而把時間用在睡覺上、無聊的事情上,從來沒有抱怨過多。且不說無始以來,就算今生的時間全部用在學佛上,至少也獲得了不墮惡趣的把握。但我們有沒有做到呢?

好多人認為自己學了《入行論》後,懂得很多很多的知識,其實你們學的時間太少了,而且經常以我不空我太忙為藉口,自己給自己開綠燈。要知道,在佛法上花的時間越長,下的工夫越多,自己越會受益無窮、用之不盡。許多人沒有把精力和時間放在這上面,原因主要就是自己業障深重。不說三大阿僧祇劫,即使抽出短暫的時間,修行也會有一定的成效。可是無始以來,我們把時間全部用在貪嗔癡和散亂方面了,世間法的串習極其深厚,而對佛法的興趣極其微薄。今生能遇到如此殊勝的佛法,望大家對聞思修行不要特意拒絕。當今世間上引誘我們、欺騙我們、散亂我們的花樣相當多,但這些對我們來講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以佛教的如意寶,解決生生世世的饑貧,滿足自他一切所願。

這裏也說了,世間人為了無義瑣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用在佛法上,現在也不至於落到這種地步。有些人智慧和文筆非常好,人格也不錯,但絞盡腦汁研究一些世間法。他下的工夫和所做的事情,表面上眾人交口稱讚,覺得他很有成就,但以因果來衡量的話,不僅對人類有損害,對自己也有很大的損害。

譬如,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他筆下的一百零八好漢,個個栩栩如生,他無論描述何種場景,都會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法王如意寶也看過藏文版的《水滸傳》,有時候還給我們講裏面的故事。其中人物刻畫得非常生動,每個人的長相、特點、性格,讓人感到呼之欲出,大家都特別喜歡看。但由於作者在書中寫了許多助長殺生、邪淫和偷盜的情節,極盡誨盜誨淫,後人效仿則無惡不作,結果他的兒子、孫子、曾孫三代,生下來全都是啞巴。

還有《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善於描寫男女偷情私會的情形,導致許多人看了《西廂記》,就起了邪思淫念。結果書還沒有完成,王實甫自己就無法克制煩惱,嚼舌而死。

唐代詩人元稹 ,見表妹崔鶯鶯美若天仙,就想娶她為妻,卻遭到拒絕。元稹因為憤怒而寫了《會真記》,虛構崔鶯鶯和人偷情,譭謗她的名節,致使崔鶯鶯蒙垢千秋,而且導致後世的讀者學習偷情私會。最後元稹死的時候痛苦萬分,死了之後,屍體還慘遭雷火焚燒的報應。相反,如果寫一本好書的話,會給自他帶來千秋萬代的利益。不說別的,《大圓滿前行》和《入菩薩行論》這兩本書,救了多少世間中的迷茫眾生?

跟過去相比,現在人的造業更可怕。過去人通過看書來想像情節,慢慢生起貪嗔煩惱。而現在呢,光碟上、網路上處處都有真人表演,原原本本地展現在你面前。尤其小孩看了以後,人生馬上就改完了。因為小孩沒有取捨的能力,也沒有辨別的智慧,看到一種行為就開始模仿,從此之後人生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長大以後很容易變壞。

所以現在的社會跟古代完全不相同。古代人本來就比較純潔,又懂得做人的道德準則,雖然佛教傳播得不是很廣,但對儒教和道教比較重視,行為言談掌握一種分寸。而現代人視古文化為糟粕,基本上已經全部淘汰了,在他們的心目中,覺得這些跟不上時代,而瘋狂追求那些迷惑性特別強的理念和文化,並在全世界不斷地宣傳、不斷地弘揚,吸引無數的愚癡者趨之若鶩,這樣之後,是人類自己毀壞了自己。

如今的修行人,不要說得到佛陀的果位,連聲聞阿羅漢的無我境界也可能望塵莫及。若把所有的時間用來享受欲樂,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那肯定覺得修行很苦,百分之一都不願意接受。這樣一來,自己始終漂泊在輪回苦海中,解脫遙遙無期,非常非常可憐!

寅六、痛苦無法比擬(貪欲所招致的痛苦,遠遠超過其他的痛苦):

思維地獄苦,始知諸欲患,

非毒兵器火,險地所能擬。

如果細細思維貪心的果報,它所帶來的地獄、餓鬼、旁生之痛苦,時間極其漫長,程度也極其慘烈。如《親友書》所言,一日之中不斷感受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與地獄中最輕微的痛苦相比,連它的一分也不及。因此,貪欲所帶來的傷害,是任何災難、禍害都無法相比的。

世間上的毒藥、戰爭、猛火、險地、天災等,人們認為這是最大的災難。但如果用智慧來觀察,這些違緣最大的危害限度,只不過在短短的一生中,讓我們受痛苦而已,充其量是毀壞了今生。而貪心在自相續中蔓延的話,不僅是今生中非常痛苦,如同發瘋了一樣,(尤其是在公務員中,有些年輕人在感情上出了問題,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旁邊人也覺得他精神有問題。一個人心裏的煩惱,很難以外面的物質享受或別人的勸告而遣除。)並且還會讓我們來世墮入惡趣受苦。

佛陀在《父子相會經》中,將貪欲喻為毒葉、寶劍、兵戈、猛火等,講了很多比喻。《方廣莊嚴經》中也有諸如此類的闡述。古代的大修行人經常說:世間諸苦患,皆由貪心生。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也講了貪欲的六種過患:今生中身心不得自在;來世漂泊於輪回苦海,甚至墮落惡趣;人與人之間經常爭論;自然增上諸多不善業;減滅一切善法功德;經常受到聖者們的呵斥。

其實《竅訣寶藏論》講了很多實修教言,希望大家平時多背一些教證,多記一些公案,腦子裏多裝一點佛教知識。當然,全部都如理如實地行持,對凡夫人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但至少應該記在心裏面。比如電腦專業的人懂很多電腦常識,遇到某些問題時,即使自己不會操作,道理上也比較明白。懂道理與不懂道理還是有很大差別,作為一個佛教徒,既然已經皈依了佛門,滿腦子除了亂七八糟、骯髒不堪的東西以外,一個教證也背不了,一個公案也記不住,整天都是講打仗、愛情,講的時候表情也非常不錯,而一聽到佛教的教理就打瞌睡,這種現像是不合理的。

像我們上師如意寶,一張口就全部是教證,字字句句都是智慧的流露。現在很多人學習佛法,興趣是很淡薄的,即使有一點興趣,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沒有心入於法。前代的那些大德們,如金旺堪布、德巴堪布、曲恰堪布,隨時都可以拿一個教證來引用,隨時都能想起一個佛教的公案,那些教證和公案,對對治煩惱非常有力,而無有意義的世間話題和名詞,他們記都不願意記。真正的修行人就要變成這樣。但是在末法時代,很多人學過的論典都忘了,學過的知識也不在乎,心裏沒有重視的話,智慧不可能平白無故浮現在你的腦海中。

總之,在整個世間中,貪欲的危害性是最大的,我們要像對待猛獸、毒藥、刀刃、怨敵、烈火那樣厭惡欲樂,《親友書》雲:猶如猛獸毒刀刃,怨敵烈火厭欲樂。對傳染病和戰爭,大家覺得特別可怕,兩伊戰爭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現了,或者禽流感來了非典出現了,尤其是核武器,人們均談之變色,其實這些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什麼?就是依靠貪欲煩惱,生生世世墮在三惡趣中不能解脫。

然可憐的是,愚昧無知的人對此根本不知,還把貪心最大的人當作明星,把嗔心最大的人視為英雄。不過現在時代已經變了,七八十年代人們崇拜嗔心最大的人,現在卻羡慕貪心強烈的人。某個國家有一個人裸體表演,大家都覺得她非常非常了不起,因為她只穿虛空的衣服,這種表演特別精彩,有些人甚至昏厥過去,不知道什麼原因,醫生正在診斷當中,開玩笑!如果人們能用佛教的智慧來剖析,這些迷亂的現象會慢慢得以控制,逐漸調整過來。

學習了本論以後,如果你的信心有所增上,這也是諸佛菩薩的加持。因此,大家一邊要勵力地祈禱上師和諸佛菩薩,一邊要用這些殊勝教言來經常對照自己,只有這樣,修行才會成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