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5/03 00:10:4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5/03 00:10:00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四冊 第五品正知正念 第五十一節課

第五十一節課

現在宣講的還是護持正知正念的方法:

若懼小瘡痛,猶慎護瘡傷,

畏山夾毀者,何不護心傷?

此處也是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我們一定要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心門。頌詞的意思是,有些人懼怕傷痕的小小痛苦尚且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地保護傷口,那麼害怕眾合地獄大山摧毀身體的人,為何不小心保護自心的傷口呢?

平時我們也知道,有些人身體受傷、開刀或者輸液,在那個時候,特別害怕別人碰到,擔心傷口感染了或者不能癒合。其實如果用智慧來觀察,傷口被別人碰到也不一定就感染了,即使因傷口感染而死去,我們贍部洲眾生的壽命本來就是幾十年,遲早都要離開人間的,死只不過是重新開始另一段生命而已。但如果對沒有好好護持自心的瘡傷,這個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我們所處的環境處處都能產生煩惱,導致自心瘡傷的外緣非常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心裏產生非理作意而造惡業,比如說殺害眾生,不管是動物也好、人也好,佛經中說死後就會墮入眾合地獄。那裏有兩座山變成自己以前殺害的眾生頭像(如果殺過犛牛,就會看到是犛牛的頭像),自己因業力所牽來到兩座山中間,當兩山互相碰撞時,自己被夾得粉身碎骨,如果真的死了倒是好,但兩山分開時又恢復如初,像前面那樣反反復複地感受著巨大痛苦。這些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就是我們沒有防護好自心的傷痕,以貪嗔癡隨外境而造了業。

這裏所講的眾合地獄,有些論師認為只不過是個例子而已,實際上其他地獄以及餓鬼、旁生的無量痛苦,都是沒有守護好自己的心、沒有以正知正念來觀察三門所致。因此,具有智慧的人,應該善於守護自心,身上的傷口沒有防好並不是很大的遺憾,而心裏的瘡傷沒有妥善保護,才是千古遺憾的大事。以前上師如意寶說:我們不論做什麼、想什麼,都不能忘記自己是個修行人。比如我今天想離開寂靜的地方到城市裏去,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動機是什麼,作為一個修行人,我這樣去對自己有沒有利益、對眾生有沒有利益?發心是不是自私自利?如果是的話就立即停止。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對治煩惱方面,有過一些非常好的實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經常觀察自己的心。如果沒有觀心的話,開始是個很好的修行人,但過了幾十年以後,可能就退化變質了。

尤其是我們出家人,這種身份非常難得,有關教言書裏說,得到王位並不困難,而獲得樹立佛幢、持梵淨行的出家身份,是千百萬劫難遭遇的。倘若沒有珍惜而以外境散亂失去了這個機會,那是相當可惜的。我們藏族有種說法:如果一個人出了家,守護不好戒律又還俗,還不如早一點死了好。因為你出家以後,如果沒有破壞戒律而離開人間,所去的方向唯一是善趣,但如果你的形象都變了,為了今生的存活而造作惡業,那活在世上也意義不大。因此我們身為出家人,一定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戒律來衡量要求自己。

當然,光是一個戒律的約束也不行,還必須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懂得般若空性或者密法的甚深竅訣。現在有些寺院根本沒有聞思修行,光是念一點佛、做一點善事,有時候看起來確實有點悲傷。為什麼呢?作為一個出家人,作為一個持梵淨行的修行人,如果沒有聞思修行,不懂得佛法的正理,所作所為就會與佛的教言背道而馳。儘管表面上剃除鬚髮、身著袈裟,看起來非常莊嚴,但心裏不知道斷煩惱的方法,沒有對治貪嗔癡的方便,別說是現在的時代,就算是佛陀時代,出家人的煩惱生起來時,若未以佛陀的教言作為對治方便,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所以發心出家非常偉大,但沒有講經說法、沒有聞思學習,這就非常遺憾了。各地的寺院道場應該要有聞思,要學習佛法,懂得修行,如果沒有這些,寺院修得再金碧輝煌,吃的穿的再樣樣齊全,我覺得也不是太重要。因為我們出家不是為了舒適的環境,也不是希求世間的快樂,而是要調伏自己的心。為了這個目的,大家應該用戒律來約束自己,真正懂得調伏心的方法以及修行的重要。

現在有些居士皈依多年,自己也受了一些戒律,但是最基本的見解、行為、修行都不明白。如果是這樣的話,根本不知道怎麼修行、怎麼守持居士戒、怎樣以在家身份來弘法利生。光是以佛教徒的名義來勾心鬥角,將很多關係搞得亂糟糟的,這就失去佛教徒的身份。

因此,作為居士,應該對自己有一種要求,什麼要求呢?首先是戒律的要求,其次是見解的要求,最基本的因果正見必須要具足。如果沒有具足因果正見,表面上再怎麼吹噓自己,實際上也沒有多大意義。

如今在一個大城市當中,真正能傳講基礎法門的人不太多,許多人都不知道怎樣依止上師、觀想輪回的痛苦、皈依佛門發菩提心。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講一些夢、一些境界,我看見什麼,我聽到什麼,我知道什麼……”其實,這對我們佛教徒來講,並不是特別的重要。如果能看到遠方的東西就了不起,那《釋量論》中告訴你當來依鷹鷲。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應該依止鷹鷲,它幾十由旬以外的屍體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聽到遠處的聲音就非常好,那你應該依止野豬,因為它可以洞察到遠方的動靜。如果了知別人的心就很偉大,那你應該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個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動念她都瞭若指掌。所以知道一切並不重要,釋迦牟尼佛成立為量士夫,也不是因為他知道世間上有多少只昆蟲、多少片樹葉,而是他能為眾生宣講四諦法門,這就是佛陀的不共功德。因此,你們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居士,聽到什麼、看到什麼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儘量調伏自己的心。佛陀在《攝正法經》中說:所謂的佛法,就是調伏自相續。如果能調伏自相續,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沒有機會去佛學院,也很少接觸真正的高僧大德,他們雖然想學佛法,但往往遇人不淑,以致見解修行都被毀壞了。最近,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居士通過不同途徑問我:我們以前依止了這個上師、那個上師,但現在看來好像依止錯了,現在該怎麼辦?大家都非常著急,甚至有些人認為這是藏傳佛教的弊病,進而對藏傳佛教生起邪見。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愚笨,坦白地說,這並不是佛教的過失,只不過是個別人的過失而已。當今可能有一些所謂的活佛、上師,先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出現,有些居士沒有經過詳細觀察,就馬馬虎虎、莫名其妙地去依止了。應該說這兩種緣起都有問題,上師的動機不太好,弟子的心態也不太好,兩種不太好的緣起結合後,二者就結上法緣了,什麼給你灌頂啊、傳法啊(傳法倒不知有沒有,現在傳法的人很少,很多人需要懂得佛法的道理)。過了一段時間,彼此都看不慣,背後就說對方的過失。這樣不太好!首先誰也沒有被猛咒或美酒迷醉,互相都有觀察的時間,上師應該詳細地觀察,弟子也應該詳細地觀察,一旦你已經依止了,就沒有必要再去譭謗了。

當然,依止後又去譭謗的人,我分析有兩種,一是上師根本沒有過失,只是他自己喜新厭舊,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憑自己的感覺選擇上師。這種人再怎麼說上師的過失,對上師來講可能也沒有什麼。只是他自己心不清淨,什麼都看不慣。這樣的人即使依止了一百位上師,也會覺得沒有一個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識。

另外一種人就是福報不夠,遇到了一些不是真正的上師。那現在該怎麼辦呢?首先不要想這是佛法的過失,佛教沒有任何過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誰也沒有找到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真實過失,這一點毫無疑問,縱然在成千上萬個智者面前,我們也可以大膽地說出來。當然,個別人的行為確實有點問題,但不管怎麼樣,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今後你們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務必要小心謹慎,不要一聽說哪里來了個上師,就輕易地前去依止。要知道,所謂的依止,最起碼需要兩三年以上的觀察,假如從來都不瞭解這個上師,則應該先去瞭解一段時間,兩三年後覺得可以了,再去聽法或者接受灌頂。

有些人問:那這樣的話,失去了機會怎麼辦呢?如果你遇到的是個騙子,失去了機會也沒什麼可惜的;如果真的是位善知識,過一兩年後,你再去找他也是可以的。其實瞭解一個人不是特別困難,現在的通訊這麼發達,很多上師也有名片和自我介紹,通過這些材料慢慢瞭解,如果你覺得他確實非常了不起,那就可以去依止,依止以後就沒有必要再去誹謗了。

有些人依止完以後,喜歡到處說:這個人原來對我怎麼樣,我對他怎麼樣,我們關係好的時候如何如何,現在……”從世間角度而言,這樣沒有人情味也不太好,以前明明是你自己願意這麼做的,當時你是不是已經陶醉了、迷糊了?所以對依止的上師最好不要說過失,而應當觀清淨心。同時還要明白,這些問題根本不是佛教的過失,佛教高深莫測,凡夫人想要尋求過失,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依上上師的過程中,以前依止錯了的,不要說別人過失,重新做人就可以了。今後在依止上師的時候,遇到一個上師要先瞭解,然後再決定是否結上法緣,這樣才是智者的做法。

當今這方面的問題比較普遍,尤其是在漢地,受騙上當的女眾比較多。好多女眾剛開始的時候心情特別急,通過種種恭敬方法來依止上師,後來什麼事情都無法收拾,後悔莫及也沒有用了。這樣的話,我覺得對人、對法、對財物都不利。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以正知正念來攝持,詳詳細細地觀察。我原來也講過,即使是公司招聘工人,也要看他有沒有身份證、這個人可不可靠,哪怕只請他做一個月的工,也要多方面地調查瞭解。既然上師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依怙處,那就更需要這樣了。然而現在有些人,不需要注意的地方,就特別特別注意,而應該注意的地方,往往敷衍了事,以致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所以大家應該要學會取捨!

辛三、如是護持之功德:

假如護持正知正念,令其達到穩固階段,那時候做什麼事情都可以了。

行為若如斯,縱住惡人群,

抑處女人窩,勤律終不退。

倘若奉持如是的護心行為,令自己具有正知正念、不放逸,那麼無論是處於嗔恨心嚴重的獵人、屠夫、黑社會等惡人群體中,還是貪心強烈的妓女窩中,以正知正念來攝持律儀的人,始終不會出現失毀戒律的現象,自己的道心永遠也不會退失。

當然,這是已經到了非常不錯的穩固境界時,才可以隨便住在不良的環境中,自己的行為和善心才不會退轉。這一點,許多高僧大德的公案都可以證明,比如佛經中的迦葉比丘和金色比丘尼,一個屋子裏住了十二年,彼此都沒有毀壞戒律,後來成為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持戒大德(此公案在《極樂願文大疏》中有,我在這裏不廣說)。在漢傳佛教中,六祖惠能當時因為各種原因混跡于獵人群中,十五年來與獵人為伍,但六祖經常為他們說法,看見落網的生命就馬上放生,道心少許也沒有退失。同樣,我們藏傳佛教當中,這樣的事例也為數不少,記得在我的小時候,我們村裏有一位喇嘛,戒律清淨為大家所公認,尤其是在文革期間,就連三寶的名號都聽不到,那種惡劣的環境裏,他的戒律仍然纖塵不染,後來得到大家的交口稱頌。

所以從歷史上來看,一個人若真正具有正知正念,即使環境再怎麼惡劣,對他也不會有絲毫影響。有些高僧大德的慈悲心相當重,為了度化眾生而住在城市裏面、惡人群中,但他根本不會被世人同化,所思所想全部隨自己的大悲心而轉,沒有點滴的自私自利及貪欲嗔恨心。

跟他們相比,普通的修行人就不一定能做到這樣了。前段時間的一天中午,我家來了兩位法師,他們說:我們想學一點漢語,準備以後到漢地去弘揚佛法,你看怎麼樣?我說:如果發心是利益眾生,將來也能真正地弘法利生,那當然是非常好的。因為現在漢地的人非常多,一個大城市裏有幾百萬人,但寺院卻寥寥無幾、少得可憐。而藏地一個小縣城大概三四萬人,周圍的寺院就有四五十個,所以相比而言,漢地非常需要佛法。倘若真有人發心去講經說法,那確實值得隨喜。但另一方面我也有一些顧慮,我說:如果你們發心非常強、悲心特別重,以後可能會因緣成熟的。否則,大城市裏的誘惑力特別特別強,一般的人到了那裏會怎麼樣也不好說。所以我今天不敢說,也不敢說不好,你們自己祈禱三寶好好抉擇吧。我這是兩方面的考慮,如果修行沒有成就,到一些不好的環境中,又沒有以正知正念來守護的話,以前他們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不管是戒律、智慧、見解都相當不錯,但凡夫總是隨因緣和外境而轉,如果遇到外境而沒有用好他們的智慧,那恐怕是很危險的。因此,我有時候特別羡慕那些住山的修行人,雖然即生中沒什麼名聞利養,但自己的修行是會圓滿的!

有些人認為:我現在已經有了正知正念,智慧等什麼都具足了,從此以後住在惡人當中也可以,女人當中也可以,什麼環境對我來講都是無利無害的。說是這樣說,但以前我們這裏也發現過一些人,最初大話說得特別不錯,後來到一些不好的環境中,道心就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因此作為一個凡夫人,應該像《大智度論》中所說的那樣,開始時一定要注意,如果沒有注意的話,雖然發心是為了利益眾生,但是惡劣眾生的染汙心非常強,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他們拖下水,所有修行毀於一旦。

因此,我們修行人不要在別人面前說大話。現在有些人經常喜歡談自己的境界,我看見什麼,我聽見什麼,一說的時候,好像以前的高僧大德也沒有他這麼多功德。但真正跟他接觸時,就連佛教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甚至前世後世也不一定承認。其實,真正的修行人非常謙虛,根本不會將自己境界輕易示人,對外面表露我能看見什麼,我能聽見什麼,我已經獲得了佛的授記,觀世音菩薩天天跟我面對面說話,這些胡言亂語是不會說的。而那些極為淺薄的愚者,往往得了點皮毛就掛在嘴上,正如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所言:愚者學問掛嘴上,智者學問藏心底,麥秸漂於水面上,寶石沉沒於水底。

所以,我們身為修行人,應該有自知之明,不要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就什麼都敢做。因果是自己承擔的,誰也分擔不了,這一點務必要記住!

辛四、需精勤護持之理:

吾寧失利養,資身眾活計,

亦甯失餘善,終不損此心。

我寧可失去所有的名聲、地位、財富,別人對我的恭敬、供養、讚歎,以及我特別珍愛的身體,房屋、轎車、電器、手機、裝飾物、化妝品等生活資具,甚至我特別執著的身體和語言所造的善根,或者以自私自利的動機而造的善根,這些全部毀壞也無所謂,但什麼東西不能失毀呢?唯一就是眾生利樂之源、一切佛法成就之根本、猶如如意寶般的菩提心。

佛陀在《教王經》中說:為了身體,我們可以捨棄財產;為了生命,我們可以捨棄財產和身體;而為了正法,財產、身體、生命全部都可以捨棄。當然,不學佛法的人就另當別論了,他們為了生命可以捨棄佛法,為了財產可以捨棄佛法,為了名聲可以捨棄佛法,甚至有些人為了養活自己也捨棄佛法。

現在有種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居士和出家人為了生存而把佛法作為買賣品,經常販賣佛像、佛經、佛塔,這是非常有過失的。有些人恐怕是不懂因果,有些人還認為自己在弘揚佛法。實際上,如果將這些賣佛像、佛經、佛塔的錢自己使用,過失是極為嚴重的。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能用這些錢財過活。

前一段時間也有人問:如果以前毀壞過佛像佛塔,現在應該如何懺悔?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注疏》裏面說:依靠三寶而造的罪業,叫做無與倫比的罪業。如果毀壞過佛像、佛經和佛塔,則應按照二倍以上修復,然後再在三寶面前懺悔。比如說,自己以前毀壞過佛塔,那就要造兩座以上價值形狀等各方面比以前更殊勝的佛塔,造完以後再在三寶面前懺悔;以前如果賣過經書,(現在很多地方都有佛教徒賣經書,且以高價在賣,用這些利潤來買房子裝修,或者給孩子做學費等等,這樣非常不好!)現在就要印兩本經書,然後再懺悔,並發誓以後再也不賣經書了。

有些人問:那我純粹是為了弘揚佛法而賣經書,可不可以呢?如果你自己沒有享用這些利潤,全部又用來印經書倒是可以,這也沒有什麼過失,但你能不能這樣做呢?自利和他利是要分清楚的,有些人掛羊頭賣狗肉,表面上是在利益眾生,但實際上就想為了自己牟利。可能有些人確實不懂,但有些人即使懂了也覺得無所謂,根本不把因果當一回事。

世人為了身體,寧可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為了保住生命,在身上截一部分肢體也心甘情願;但是為了保護佛法,按理來講,捨棄生命也是應該的,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是佛教徒的重大責任。可是現在的佛教徒,雖然大多數非常不錯,有些人的發心和精進,我們出家人聽起來也非常慚愧,覺得自己就連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如,有時候真的不好意思。但也有一些人打著佛教的招牌,成天搞一些自己的利益。這樣沒有必要!你要學佛,就要如理如實地學,最好不要依靠佛法而墮入地獄。墮地獄的因,外面的社會上比比皆是,不需要用這種方式!

作者在這裏也講了,其他的善法都可以捨棄,但萬萬不能捨棄菩提心。我們在有生之年再怎麼樣困難,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要記住這一點,白天晚上再三地勸勉自己,務必要堅定這個誓言。否則,若沒有好好修持菩提心,其他的善根修得再好,功德也不是特別大。華智仁波切曾說:有些人在短暫的人生中不修持這麼重要的菩提心,整天裝模作樣地修什麼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積累一些身體和語言的善根,請你們這些人食用九大城市的不淨物!這個教言並不是誹謗有些修行人,而是在提醒我們修心的重要性。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我們在十六七歲之前,不具備學習的能力;六七十歲以後,想學也學不進去;中間這麼短的時間內,要通達所有的學問恐怕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最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最根本的法要上,這就是菩提心。佛陀也說了,寧可捨棄生命,捨棄財產地位名聲等世人所希求的一切,唯一有個東西不能舍,就是我們的菩提心!

菩提心相當於是如意寶,國王的國庫中有了它,便會安排人時時刻刻守護著。同樣的道理,我們通過上師的竅訣知道了菩提心的珍貴之後,也應當時時刻刻以正知正念來看護它,不能讓煩惱的盜賊偷跑了。若能如此,我們臨死前對解脫還是有希望的。

剛才已經講了護持學處必須要護心,而護心的方法就是守護正知正念,下面分三個方面來宣說:

己二(護心之方便法——護正知正念)分三:一、教誡護正知正念;二、未護之過患;三、護持之方法。

庚一、教誡護持正知正念:

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

致力恒守護,正念與正知。

這裏,作者寂天菩薩誠心誠意地向凡是學習《入菩薩行論》的,不論是當年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眾生合掌,勸請我們:只要想護持自己的心(前面講了要護持戒律,一定要護自己的心),就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恆地守護正知與正念。

當然,寂天菩薩向我們合掌,並不是對我們這些凡夫人生起極大的信心,有些論師解釋道:寂天菩薩之所以合掌,不是我們現在的行為讓他特別感動,而是為了讓我們學人高度注意正知正念對守持戒律、護持自心的重要性。有些上師遇到特別的關鍵問題時,就一直合十祈求大家你們一定要如何如何,同樣的道理,當年寂天菩薩也是通過他的修行體悟,認識到作為一個修行人,尤其是作為一個凡夫人,如果沒有護持自己的心,以後的修行是不會圓滿的。知道了這個關鍵問題後,他老人家誠懇地勸請我們一定要護持自己的心,而護心最關鍵的,就是守護正知正念。寂天菩薩曾說:我們應以正知、正念、不放逸來守護根門,于白天晚上三時當中,務必要護持自己的相續。阿底峽尊者亦是如是強調的。

前面也講過,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但在《大乘阿毗達磨》中,對它的對境、形相、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具體宣說。所謂的正念,就是於過去之事不忘而心不散亂。它的對境是過去之事,形相是不忘,作用是心不外散,正念應該具足這樣的條件。比如說,我是個修行人,不能忘記自己以前發過菩提心,有了這種念頭的攝持,心就不會往外散亂。聽說有些居士學習了《入菩薩行論》以後,不去社會上的各種娛樂場合,杜絕一切無意義的交際往來,從現在開始他的行為有所調整,這就是正念。因此,正念是憶念善法的一種心態,這種心態一定要認識。

所謂的正知,《般若經》中是這樣定義的,在行住坐臥等一切威儀中,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三門,知道自己在坐著、在說話、在做事、在睡覺……知道自己到底在幹什麼。所以,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三門,這叫做正知;始終不忘行持善法,就叫做正念。正知正念的基本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混淆。

現在有些人,不管是講經說法也好,參加講考也好,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對佛法一點都不負責任。問他什麼叫正知?”“正知就是一種善法。”“什麼叫正念?”“正念就是正見。將學到的佛教名詞亂用一氣,這是不合理的。要知道,物理、化學等世間學問中,每個字也有它嚴格的用法,假如你沒有用對,很多事情就亂套了。再比如器械說明書中的術語,你若隨便加上其他的意思,用法就完全不對了,到時候你要負責任的。所以,我們宣講佛法或者著書立說時,一字一句應該謹慎,不能隨隨便便亂說,甚至解釋一個正知正念,也有它固定的專用詞語,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此,寂天菩薩在印度那爛陀寺合掌祈請大家:要想真正守持菩薩戒,永遠變成一個大乘修行人,必須要護持正知正念。當然,假如連正知正念都沒搞懂,以其來護持戒律是根本不可能的。法王如意寶在《忠言心之明點》中說:倘若沒有戒律,就像是空中建花園一樣,什麼功德都得不到。但要護持戒律的話,務必以正知、正念、不放逸三者來進行護持。這是護戒的一種方法,沒有這種方法,就不能護持自己的戒律和道心。

世間上有些人,今天是個非常好的佛教徒,再過幾年以後,就根本不去寺院了,也跟佛教團體沒有關係了,天天都忙他的世間法。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失去了正知正念,以致修行半途而廢。因此,我非常希望凡是皈依佛門的人,臨死之前不要退失對三寶的信心,而不退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有正知正念。如果沒有正知正念,那就沒有自覺了,沒有自覺的話,凡夫人不可能做什麼好事。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千萬不能失去正知正念!

庚二(未護之過患)分三:一、未護正知正念之過患;二、未護正知之過患;三、未護正念之過患。

辛一、未護正知正念之過患:

身疾所困者,無力為諸業,

如是惑擾心,無力成善業。

被病魔纏身的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無能為力。有些教言書中也講了,身體強壯的人一旦染上疾病,就像被石頭擊中的鳥雀一樣,一下子就不能動了,甚至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有些人即使有點小感冒,也兩三天一直躺在床上,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平時愛開玩笑的人,生病之後也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這些都是病魔所致。同樣,如果我們的心沒有正知正念,著了煩惱的魔,也沒有力氣成就各種善法。

有些人著了嗔恨的魔,對某人生起嗔恨心,在嗔恨心沒有消失之前,讓他背書、修心、聽課,幹什麼都不能成功。有些人對某個對境產生貪心,在沒有辦法對治之前,做任何善事也軟弱無力。前一段時間,我問幾個人:你們學習的狀況怎麼樣?有個居士就說:那個人肯定學得不好,因為她在談戀愛。他這樣一說,我覺得說得太過分了,也不一定是這樣吧。後來想了一下,也確實如此,假如白天晚上的心思都在那上面,學習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所以,一般在家人當中,貪心、嗔心、嫉妒心等煩惱非常多,只要煩惱纏繞著你的心,修行是不會成功的。

就像一個人生病以後,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同樣,如果自己的心被煩惱所擾,沒有獲得自在,即使坐在聞法的行列裏也沒有用。有些出家人特別想家,白天也想晚上也想,就連睡覺的時候,也做夢跟家人團圓過中秋節,(今天是中秋節,是吧?)如果一直這樣的話,平時上課時法師再怎麼講,他也聽不進去,肯定在那個時候正好睡覺。所以寂天菩薩有些頌詞的內容,希望大家還是要再三地琢磨。

當然,如果煩惱沒有控制我們的身心,那我們在善法方面就有一種勇氣、一種力量。這一點也可以看得出來,比如一個班裏有七八十位出家人,有些人親近善法,平時的情緒很穩定,這說明他相續中的煩惱鮮少;有些人兩三天內還可以,後來今天生病了,明天心情不好了,後天又如何如何了,說明他要麼有身體的病,要麼有心裏的病,不管怎麼樣肯定有病!有這些病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的,無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大多數都是這樣!

因此,大家應該記住寂天菩薩的這個教言,作為一個凡夫人,始終一點煩惱都沒有,這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經常學習一些高僧大德的行為,那你到臨死的時候,假如沒有嚴重的煩惱病來纏繞,應該會有一種勇氣的。以前色達有位活佛非常了不起,他去印度求學的經歷也相當感人,他生前發願每天念兩萬遍蓮花生大師心咒,後來在六七十歲接近圓寂時,他實在拿不了念珠,就讓別人在旁邊計數,直至臨死前每天的咒語都沒有間斷過。我還見過一些高僧大德,明後天圓寂的,今天去看他,精神還非常不錯。不像我們有些人,人還沒有死,死相就已經現前了,一提起善法,什麼力氣都沒有,總是奄奄一息的。聽說外面有些學習的人,提起《入行論》或者因明,就開始打瞌睡,一講到世間上亂七八糟的事情,他便醒過來,跟大家有共同語言了。這就是煩惱魔已經纏住了自己的心。我們作為修行人,應該以那些高僧大德為榜樣,盡心盡力地學習他們,一旦相續中生起了煩惱,馬上以正知正念進行斷除。這樣不斷地下工夫,實際上也不是特別困難。

這次學習《入行論》,很多人的貪嗔癡煩惱、惡劣習氣應該有所改變。藏傳佛教中有種說法:這個人的行為非常不如法,可能從來沒有聽過《入行論》。《入行論》似乎成了調伏身心的一部論典。其實這種說法也不誇大,學過這部法和沒有學過的人,肯定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你們聽完以後,所作所為應該有些變化,這也是我的一個希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