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13 16:35:15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13 16:34:29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講記》第三冊 第四品不放逸 第三十八節課

不放逸品中正在宣講不舍菩提心的道理。

前面已經講了受持菩提心之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違緣困難,都不能捨棄珍貴菩提心,應時時刻刻把它當作如意寶那樣對待,用最大的力量來保護它。如果捨棄的話,這個過患是相當大的。

辛三、教誡不舍菩提心:

故如所立誓,我當恭敬行,

今後若不勉,定當趨下流。

前面講了不能捨棄菩提心的道理,按照上面所說,我們在十方諸佛菩薩、上師面前,已經承諾了要利益一切眾生、不舍菩提心的諾言,這樣的發心是憑藉自己的智慧觀察,而不是未經觀察隨便發的。發下這種誓言以後,我們務必要恭敬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大乘菩薩的學處,千萬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

大家應該清楚,不管是在修行的道路中,還是在世間的工作中,所謂的誓言千萬不能捨棄,通過誓言也可以觀察一個人的心地及人格。《二規教言論》中專門宣講了誓言的重要性,假如一個人所發的誓言非常堅固,永遠也不退失,那他的修行肯定會有所成就。不管你守持別解脫戒也好、菩薩戒也好、密乘戒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看自己的誓言堅不堅固,如果誓言能堅固,修行必定會成功的。

在座聽法的各位道友,前一段時間都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過誓言:不管怎麼樣,宣講《入菩薩行論》的期間,大家每天早上修半個小時菩提心。我看大多數人修得很不錯,但有個別人現在基本上都忘光了,這說明自己的人格、行為的確不太如法。有些人不管再怎麼忙,身體再怎麼不好,即使出差的時候也從不間斷,早上抽半個小時一直修持。有時候早上實在沒有時間,中午、下午或晚上也一定補上,畢竟自己已經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過誓了。由此可見,大多數人並不是沒有時間,關鍵是自己的心力不夠。

所謂的誓言,對每個修行人的確非常重要。當然,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我要學習什麼什麼論典、我在上師前發誓以後如何如何、我要身口意全部供養上師,這種話說得比較多,但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的人就不太多了。首先是誇誇其談、說一大堆好話,但讓他發心、讓他這樣繼續做下去的時候,只要遇到一點小事情,原來的承諾就全退完了。所以,很多人剛開始的發心,我並不是特別的讚歎,心裏想他到底是真發心還是暫時的?倘若到了最後,有些人能堅持到底,實現他的承諾,這就非常隨喜了。我自己也覺得這個人的人格不錯,修行肯定有希望,以後什麼事情讓他來做是比較放心的。修持菩提心也是同樣,這段時間我雖然沒有強調早上實修的事情,但我想所有的道友應該會精進修持的,因為這是我們承諾過的,承諾的就儘量不要改變,假如今天想一個,明天想一個,今天發願一個,明天又開始退失……一生中有很多這樣的經歷,對自己不是很莊嚴,生生世世也會在阿賴耶上面種下不太好的種子。所以只要發了誓言,從此之後最好不要改變,這一點相當重要!

回到頌詞上,這裏是說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千萬不能違背自己的誓言,否則定會墮落惡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在諸佛菩薩面前發了這麼大的願,自己也是心甘情願地受了菩薩戒,如果沒有精進行持六度萬行、守持菩薩戒,結果必定會墮下去的。比如說我們首先發了菩提心,然後又去殺生造惡業,違背了菩薩的學處,捨棄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這樣就會墮入旁生中,然後是餓鬼,再後就是地獄,一直往下沉。正如《中觀四百論》中所講,凡夫人造的惡業比較嚴重,以此隨業流轉,多半會墮於惡趣。昨前天我也再三地講了,在今生當中,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每個人都要保護一個如意寶,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在諸佛菩薩面前承諾的利益一切眾生的願行菩提心。寧可捨棄身體生命,也不能捨棄這顆珍貴的菩提心,這是相當重要的!

現在依靠善知識,我們對佛法生起了一定的信心,在具足如是順緣的前提下,一定要精進修持,否則以後真正墮下去了,什麼時候才會獲得解脫呢?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雲:若時自在住順處,設此不能自攝持,墮落險處隨他轉,後以何因從彼出?意思就是說,現在一切順緣全部具足,倘若不能以正知正念來攝持身心,一旦墮落到地獄、餓鬼、旁生當中,那時又將依靠什麼因緣再從彼處獲得解脫呢?以前上師如意寶教誡弟子的時候,也經常引用這個殊勝的教言。記得大經堂剛啟用的第一天,上師如意寶就對大家要求道:我們這樣的人身來之不易,既然得到了,又具足了善知識和自身的種種因緣,倘若沒有下工夫認真修學,世間上再也沒有比這更遺憾的事了!

因此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務必要把握現在的這種機會,不然的話,以後自己真的變成犛牛或其他眾生,那時候再怎麼聰明,也行持不了最基本的善法,即使念一句觀音心咒也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可能想:我現在造惡業不要緊吧,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不可思議,他們的力量也非常奇妙,依靠他們的力量及不共發心,我不至於變成那樣吧。實際上,如果沒有一定的善根因緣,縱然諸佛菩薩來到你面前也是愛莫能助的。下麵就宣講這個問題:

饒益眾有情,無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過,未得佛化育。

我們不能把未來的解脫成就完全寄託在某個上師或某個聖者身上,這樣會耽誤自己的修行,結果也不一定獲得解脫。當然,這並不是說諸佛菩薩沒有加持力,而是眾生的因緣若不具足的話,即使他的大悲心再怎麼強烈,也是望塵莫及的。藏地歷來有一種說法:自己若沒有信心的環,大悲的鐵鉤也無法勾招。如果我們對佛法沒有真實的信心,即便諸佛菩薩具有大慈大悲、無礙的智慧,也是不能獲得救度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往昔曾有無數的如來來到這個世界轉法輪,以大悲心賜予眾生暫時和究竟的利益,但我們這些可憐的眾生,由於愚昧無知、蠻橫粗野的緣故,一直未能成為他們所度化的對境。

這一點大家也應該清楚,過去有許多的光明劫 ,就我們這一劫來講,釋迦牟尼佛之前有三大佛陀出世,釋迦牟尼佛之後,也有龍猛菩薩、無著菩薩等印藏漢無數的高僧大德及諸佛菩薩的化身來到世間,為無量有緣眾生傳授妙法,令他們依此而獲得解脫。可是我們在座的人,除了有些可能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以外,像我這樣的凡夫都沒有得到這些佛菩薩的教化,為什麼呢?因為自己以前所造的業非常嚴重,佛菩薩的慈悲心再怎麼強烈,也沒辦法讓我們解脫。

所以你們千萬不能想:我現在造惡業、不行持善法也不要緊,因為我的上師非常了不起,他是個大成就者,我臨死時求他老人家三聲,他馬上會來到我的面前,接引我往生極樂世界或其他清淨刹土的。當然,有這種信心也精神可嘉,但真正懂佛理的人都知道,這是有一定困難的。智悲光尊者曾說:現在一些罪業深重的人,臨死時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上師身上,死後將所有的財產、牛馬全都供養給上師,如果是獲得十地自在的大菩薩就不說了,但像我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辦法讓他解脫。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講過:所謂的解脫,並不是依靠上師的大悲和加持,就像扔石頭一樣把你扔到極樂世界,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加上上師為你開示解脫道,這兩個因緣一旦聚合,你才有解脫的希望。大家有時候也應該想想,如果自己特別惡劣,環境再怎麼好也是沒有用的。就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的善知識,世界上沒有任何眾生能與他相提並論,但在他的身邊,當年也有善星比丘、提婆達多等持邪見者,他們或墮入餓鬼,或墮入地獄,就連佛陀都沒有辦法度化,其他聖者更不用說了。

因此,諸佛菩薩調化眾生,應該有一種因緣。什麼樣的因緣呢?首先你要對諸佛菩薩有信心,有一種想獲得解脫的嚮往,然後依靠諸佛菩薩的教言,自己務必要行持。如果沒有這樣,佛陀也是沒辦法調化的。佛陀在經中說:猶如太陽升,成熟蓮花啟,如是佛出世,唯度有緣眾。意思就是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唯有成熟的蓮花才能開啟,同樣的道理,佛陀出世的時候,也是有緣的眾生才能得度。《現觀莊嚴論》中講道:如天雖降雨,種壞不發芽;諸佛雖出世,無根不獲善。這幾天比較乾旱,梵天、帝釋天非常慈悲地給我們降下甘露,打雷閃電(講課時正值電閃雷鳴),但有些種子如果已經壞掉了,則根本不可能產生苗芽。同樣,儘管諸佛已經出世了,但沒有根基、沒有信心的眾生也得不到善妙的解脫果。

因此,有些人如果想佛是大慈大悲的,應該會接引我到清淨刹土,那一定要有一種因緣,也就是對解脫的希求和嚮往,若沒有這樣的希求心,平白無故想得解脫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座的各位法師、各位信眾,我們現在獲得了這麼好的人身,就千萬不要白白浪費,假如沒有好好地珍惜,以後這種機會是很難複得的。

有人心想:現在的諸佛不能度化我,但未來的佛陀可能會度我吧。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頌詞中是這樣講的:

若今依舊犯,如是將反復,

惡趣中領受,病縛剖割苦。

有些人認為:我繼續造罪沒有關係,以後還會有解脫的機會。這種想法也是大錯特錯的。倘若仍一如既往地造惡業,比如非常放逸地殺生、沒有守持菩薩戒等等,下場必將是反反復複地墮入惡趣,苦不堪言。縱然僥倖獲得了善趣,也是感受一些刑罰、遭受病魔纏身、受到束縛、被兵器砍剖身體等苦痛。

這種悲慘的下場,不要說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僅僅是聽到描述的語言,也會令人非常害怕、毛骨悚然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捨棄菩提心,一定要好好地護持,這種機會在生生世世中也很難得。未來將會有無量的佛陀,不說別的,賢劫中還有996尊佛將出世轉法輪,但我們如果仍這樣造惡業,再多的佛陀宣說正法妙道,我們在他的教法下也不可能得到度化的。

在這個教法中,即使我們沒有解脫,最好能結上一個善緣,畢竟這種機會是千載難逢的。我經常都想:現在若沒有好好行持佛法,死後什麼時候再得人身也很難說,假如沒有獲得人身,解脫永遠也沒有希望了。就像一個孩子在學生時代若沒有讀書,長大以後,再怎麼樣也是沒有機會讀書的。我們如今正好有條件行持善法,南贍部洲又是所謂的業地,造什麼業會很快成熟的,所以若能好好把握,利根者即生就有解脫的機會,假使即生沒有解脫,發殊勝的善願也很重要。正如佛在經中所說,菩薩的十萬大願均可包括在一個願當中,什麼願呢?就是我要生生世世受持正法。我們的人身什麼時候滅盡,誰也不敢肯定,明天死、後天死,或者再過幾年、幾十年後死,都沒有一個定準,因此大家應該在心情好、身體好的時候,於諸佛菩薩面前虔心發一些誓願:願我生生世世行持如來教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集論》中講道:行持善法、修持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故應以宣講功德的方式來讓眾生心生歡喜而受持菩薩戒。同時還引用了《寂滅決定神變經》的教證說:在恒河沙數的世界中,對恒河沙數的如來供養恒河沙數的珍寶,此功德不可思議。但若有人聽聞大乘菩提心的功德後,心坎深處生起想要修學的心,雖然還沒有開始修持,功德也遠遠超過前者。所以我們聽到菩提心的功德以後,一定要發願好好修持,即使後來由於特別忙,早上打瞌睡,沒有修成;有些人背誦,沒有修成;有些人因為這個事、那個事而沒有修成。但如果你發了這個願,與供養諸佛菩薩的功德比起來,還是發願的功德大。

這一點並不是憑我的分別念來宣說的,而是寂天菩薩在《學集論》中的金剛語。我希望你們有條件的話,還是看一下《學集論》。這幾天我一直都在看,有時候心裏特別舒服,只不過事情比較多而已。如果事情不太多,靜下心來學習這些大乘佛法,雖然知道自己非常差,煩惱、業力都很深重,心不堪能,瑣事也多,經常譴責自己不像一個修行人,但看了這些大乘經論的教證,裏面講到了很多菩提心的功德、修學大乘的功德,確實感到自己的緣分特別好。

《學集論》中還宣講了護持學處的一些功德,如《等持王經》中說:在恒河沙數劫中,於諸佛菩薩面前供養幢幡、飲食、燈鬘等的功德非常大,但若於佛教接近毀滅的末法時代,于一日中護持一個學處(居士戒、八關齋戒、比丘戒、沙彌戒均可),功德遠遠超過前者。所以大家在學習這部論典的同時,一方面應該好好地發願,另一方面,則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守持一些戒律。如果你是在家人,就守持在家的居士戒,如果你是出家人,就守一些出家戒,有生之年若能盡心盡力地護持,這個功德確確實實不可思議!

前段時間從重慶來了一位知識份子,他來到學院就是要在這裏受三皈五戒。平時他的工作非常忙,以前對佛教有一些粗淺的認識,但去了趟印度以後,應該是由於聖地的加持吧,自己相續中的信心開始萌芽,到這裏也產生了一定的信心,最後決定受三皈五戒。他在回去的時候說:從此以後,我決不會捨棄自己的誓言,從今天開始,我的人生應該有個轉變,我的命運應該要扭轉!儘管這只是一兩句話,但從他的言行舉止來看,我覺得他應該會變成一個很好的修行人。

所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在家人,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雖然以前也行持過善法,但做得可能並不是特別如法,從今天起,你們可不可以把生活重新調整改變一下?如果能的話,確實對你的來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有重大的意義。

行持善法是最值得讚歎的,當然,實在不能行持的話,也千萬不要聽從惡友的挑唆:行持善法沒有意義啊,你造惡業吧,跟我一起開海鮮館……”現在的世間上,造惡業的範圍非常廣,造善業的範圍非常渺小。以前我看過一張報紙,上面用了大篇幅敍述吃魚的功德,說這對身體怎麼好,能令智慧增上等等,整張報紙幾乎都在講這個。而造善事的篇幅,在最下角一個小小的地方,說是在什麼地方做白內障手術,需要仁人義士進行捐款。因此現在世界上,造惡業的方法多,範圍廣,邪師也非常多;造善業的範圍很小,發心力量薄弱,引導的人也非常少。在這樣的環境中,不隨他人轉,自立修行確實有一定的困難!

以上宣講了不能捨棄菩提心的道理,下面是講思維暇滿難得的人身而不放逸。

庚二(謹慎所依暇滿)分三:一、暇滿難得;二、未得之過患;三、得後不勤而舍。

辛一、暇滿難得:

如值佛出世,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何日複得此?

(外面雷聲隆隆、蒼鳴陣陣,上師笑曰:夏天藏地的龍聲很好聽,是吧?

無論值佛出世、獲得人身、信仰佛法,還是修持善法都非常稀有難得,以後什麼時候再有這樣的機會也說不清楚。所以我們現在獲得了這樣的人身,一定要利用起來。

值佛出世:是他圓滿中的一種,以此代表五種他圓滿,說明其他的四種圓滿我們也具足。佛陀出生,根據經典中所講,猶如曇花現於世間一樣難得,但是現在釋迦牟尼佛確確實實已經來過人間,他所轉的法輪——佛法也沒有隱沒,我們能遇到這樣的機會,的確是相當困難。

為人信佛法:都屬於自圓滿,以此代表其他的自圓滿也全部具足。一些教言書裏面講,從比喻、因緣、特法等各方面來思維,獲得人身是相當相當困難的。而我們即生當中,不但獲得了人身,大多數人還成為珍寶人身,對佛教具有一定的信心,這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如今的世間上,獲得人身並真實信仰佛教的人不是特別多,從周圍的人也可以看出,他們大多屬於佛教的荒涼地帶,真正能培養出正知正見的人是相當少的。大家也應該清楚,佛教分為地界中土和佛法中土 ,通過這種劃分即可清楚,對佛陀生起信心的人,世界上是少之又少的。

現在我們轉為人身,遠離八無暇處,獲得八種閒暇,具足了十八種暇滿,這樣的人身在當今世界上非常難覓,所以你們內心應當數數歡喜。記得上師如意寶在課堂上也講過,他老人家年輕于石渠求學時,經常不由自主地想:我現在遇到了這麼好的上師,又獲得了如是暇滿的人身,這到底是不是做夢啊?每每想起來就特別高興,尤其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覺得這種幸福難以言表,心中情不自禁地生起極大的信心和歡喜心。

對行持佛法有一種歡喜心,這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些佛教徒,覺得自己遇到上師和正法,這種機會好不容易得到,就像盲人抓到了大象尾巴一樣,怎麼樣也不放手,生怕一放就找不到了,所以一直緊緊地抓著。應該要這樣!

釋迦牟尼佛在《趣入慈氏經》中說過四種難得:獲得人身極為難得,值遇佛法極為難得,對佛教生起信心極為難得,自相續生起菩提心極為難得。後三種對我們人身來講是極為難得的,得到以後千萬不能放逸而捨棄。

獲得人身後,遇到佛法不容易,你們不要認為自己偶爾見到什麼上師,偶爾看了一本《金剛經》後,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原來我們寫《智海浪花》的時候,好多人說是因為偶爾的機會怎樣怎樣,但我想這並不是一種偶爾,而是自己千百萬劫所積累的善根。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就覺得我當時運氣很好,碰到了某某上師,許多人跟我說:我的運氣特別好,碰到您以後就皈依佛教了。其實這並不是碰巧,如果是的話,你可以承認是偶爾,但通過教證和理證來分析,這確實是一種非常殊勝的因緣。

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以後,還要對佛法生起信心,自相續中生起菩提心,這就是佛經裏講的四種難得。我們大多數人現在應該是具足的。有些人說:現在工作不好找,得到了這份工作非常難得,一定要好好珍惜。實際上工作並不是特別難找,即使沒有工作,在街上當乞丐也是很快樂的。但若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解脫道,永遠都沉溺在輪回的苦海當中,那真是非常的可憐!

我們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知道自己的人身來之不易,若有了這樣的難得之心,每天肯定不會懈怠散亂、隨便放逸,而會抓緊時間精進修持的。有些道友好像精進不太夠,這主要是因為自己的信心跟不上。當然,有信心沒有智慧也是不行的,智慧和信心應該相輔相成。我看外面有些人由於沒有智慧,平常特別盲目,什麼神仙、精怪都要去拜,這完全是一種迷信,不太好。有智慧沒有信心的話,雖然懂一些佛教道理,自己也是很聰明,但佛陀真正的加持和功德卻不一定能得到。

其實,所謂的人類,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要了知前世後世,其他表面上的能力,比如你電腦用得特別好,數學算得特別好,也不一定是非常聰明,有時候旁生也可以做到。德國有個數學家叫馮斯登,他養了一匹漢斯馬,算數非常好,被稱之為世間上最聰明的動物;日本京都大學培養了一隻猩猩,名字叫做艾,它也擅長算術,非常聰明;還聽說澳大利亞有一種非常聰明的鳥,雄鳥為了討雌鳥的歡喜,將自己的窩擺設得十分漂亮,用貝殼、鮮花裝點得整整齊齊。我們有些人也是這樣,把房子裝修得特別漂亮,頭髮也染得五顏六色,紅色、黃色、白色,什麼顏色都有,可能是眾生的業力吧,有些人認為紅頭髮好看,有些人認為白頭發好看,不管怎麼樣,你表面上再會打扮裝飾,也不一定是非常聰明。真正聰明的人,承認人有前後世、業因果永遠也不會虛耗,這才是跟旁生的本質差別。要知道,旁生再聰明也不會明白這些道理,如果你養了一隻鸚鵡,它很會說話,你跟它講鸚鵡啊,你已經轉生到旁生中了,你是有來世的……”,它再怎麼樣也聽不懂。

其實,我們終究要死亡的,今生的智慧和身體難免會消失,並沒有多大意義,最有意義的是什麼?就是對自己的來世做一點準備。既然已得到了這麼難得的人身,就應該百般珍惜,依靠它來行持善法,不要造惡業害國家、害社會、害眾生。要知道,每個眾生都希望自己離苦得樂,我們將心比心來對待別人,這才叫做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賢慧的人……因此作為修行人,一定要掌握大乘佛法的這些最根本問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