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30 05:17:29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六冊 第七品精進 第一百零三節課

第一百零三節課

對治懶惰有四種助緣,下面仍是在講第一個信解力,或者叫希求力。前面已闡述了沒有希求力的過患、具有希求力的功德,今天講第二個問題。

癸二、信解之功德:

佛說一切善,根本為信解。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典中一再宣說,佈施、持戒、安忍等六度萬行,或者說勝義諦和世俗諦中一切善根的根本,就是信解(意樂)。《慧海請問經》雲:諸善之本即信解。《文殊刹土莊嚴經》亦雲:諸法由緣生,住于意樂上。這個教證在很多論典中也經常引用。

修學任何一個佛法,相續中的意樂是最關鍵的。堪布根霍在注疏中說:一個人的修法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他的信解。上等信解者,會變成上等修行人;中等信解者,則成為中等修行人;下等信解者,必然是下等修行人。所以,有些人不要認為:我這樣的人怎麼能受持清淨戒律、聞思修行、成就佛果,絕對是不可能的。希求佛法和成就佛果是高僧大德的事情,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有那種境界?這樣自己輕辱自己是非常不合理的,每個人只要肯精進,什麼境界都可以獲得。

精進跟我們的意樂有非常大的關係,諸位大德再再強調,學習佛法一定要有上進心,千萬不能得過且過。我們平時應該勉勵自己: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依靠佛法成就的,為什麼我不能?別的道友依靠精進而清淨了相續,為什麼我不可以?大家都是欲界眾生,身體都是由骨肉組成,既然別人能做到,憑什麼我做不到?

藏族有句俗話說:雄鷹縱處地,昂首眺藍天;老狗在屋頂,始終往下看。有些人不管出家、在家,心思從不放在解脫和希求佛法上,一直散亂于無意義的世間法中。相反,具有善根的精進者,竭力效仿前輩大德們的作風,千方百計來完善自己。這兩種人看的書也有差別,品格優秀、道德高尚的人,所看的都是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們的經論,對正法有極大興趣;而被煩惱垢染所遮蔽的人,唯獨對最下等的知識感興趣,周圍接觸的也儘是惡人,那些連世間道德都沒有的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意樂在解脫中起關鍵作用,這一佛陀金剛語是以正量成立的,大家務必要深信不疑,反復思維其甚深含義。一切解脫的根本是意樂,我們以前若沒有這種意樂,現在應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引發出來。怎麼樣引發呢?下面廣說引發解脫之因的方法。

癸三(以宣說因之方式生起信解)分三:一、略說;二、廣說;三、攝義。

子一、略說:

信解本則為,恒思業因果。

信解心不可能平白無故出現,它要依靠一些因緣。在所有的因緣中,最根本的主因是什麼呢?就是要恒常思維業因果的道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是絲毫也不虛耗的,這一點並不是佛陀所說的教條,而是在輪回中真實存在的。若對此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而且這種信心不是人云亦云,是不退轉、不動搖的信心,那此人的相續中一定會產生對佛法的信心、對解脫的信解心。否則,倘若沒有這種信解心,再怎麼皈依學佛,也都是表面上的。

上師如意寶在世時,給我們講過《百業經》、《賢愚經》、《白蓮花論》等許多業因果方面的教言。在宣講的過程中,上師由於有切身體會,所以經常悲淚縱橫、泣不成聲,以致所有弟子的相續中,對業因果產生了非常深的一種概念。而現在有些法師在講經說法時,自己沒什麼業因果概念,給別人講的時候,也是大概介紹一下,這種理論上的走馬觀花,跟真正有體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上師深刻感受到了業因果的關係,所以他老人家口裏說出來的教言,確實是非常的深奧。

業因果方面的這些教言,大家一定要去深深地體悟。以前上師說:佛經裏的公案,淺薄的人看起來,就是一個個故事,似乎沒有什麼。但真正懂因果的人一講,大家就知道害怕了。的確如此,當時我們聽完之後,好幾天都特別害怕,做事非常謹慎小心。如果每個人都對業因果有如是體悟,實際行動中肯定會注意的,如此一來,對佛法的希求心也會自然而然產生。

這樣的因果規律,不論是誰都無法超越,不要說我們凡夫人,縱使是大成就者也不能避免。以前龍猛菩薩被樂行王子殺害時,只有用吉祥草才能斷其頭,這是什麼因緣導致的,大家應該非常清楚。還有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城遭到琉璃王的侵略,佛陀曾再三阻攔大軍,但琉璃王報仇之心始終沒有息滅。後來佛陀明白業因果的道理,就只有隨他去。當時琉璃王已用大軍圍困了整個城市,水泄不通(就像美國圍困巴格達一樣)。目犍連為了營救城中的人民,便以神通飛入城中,在釋迦族中找到500位優秀的人,把他們裝入缽裏,再由空中飛出。他到達平安地帶後,打開缽一看,哪知缽中的500人都化為了血水!目犍連此時才完全領悟到,因果成熟時誰也無法抵抗,就算是有神通,也敵不過業力。

所以,一個人業力現前的話,誰也沒辦法救護,不要認為三寶沒有加持、念咒沒有力量。以前有個格窮阿羅漢,最後活生生地餓死了,即使有神通的人百般救他,但也無計可施。當然,平時念經、持咒、作加持,肯定有非常大的功德,但如果業障沒有清淨,一切事物都是隨業力而轉的,這一點大家理當深信不疑。

然而可惜的是,我去過很多地方,在一些佛教團體和寺院中,很多人不要說生起信心,連因果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鑒於此,現在的佛學院、居士林、寺院,首先需要瞭解佛教的基礎知識,然後再進行深深的思維和修行。否則念佛拜佛雖有很大功德,但與內心的正見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的。

曾經有位領導到某個寺院裏去,問一個和尚寺院的狀況怎麼樣,尤其因果方面是否重視,沒想到,那個和尚什麼都不懂,自己還隨便亂用三寶財產。這位領導表面上是領導,實際上對因果深信不疑,對出家人的取捨也略知一二,所以他有點懷疑,就問:師父,你是沙彌還是比丘?那人回答:我不是沙彌,也不是比丘,我就是和尚!這是那個領導親口對我說的。

現在有些地方的情況非常糟糕,某些人外表穿著出家的衣服,但對因果一點都不在乎。當然,這跟現在的環境、教育也有一定關係,但不管怎麼樣,無論是在家人、出家人,必須要重視業因果。如今許多人口口聲聲自稱出家人、居士,可是在因果方面既不懂,又不學,更不取捨,這是非常可怕的。只有對因果有了深刻的認識,才會對佛法的精進心越來越強!

子二(廣說)分二:一、總說黑白業果;二、廣說彼等特殊之果。

醜一、總說黑白業果:

痛苦不悅意,種種諸畏懼,

所求不順遂,皆從昔罪生。

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順,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業而產生。

痛苦不悅意:學過《俱舍論》的人都知道,痛苦可分為心的痛苦和身體的痛苦,如《四百論》中說:高官有心識上的痛苦,小民有身體上的痛苦。五根群體所產生的痛苦,叫做身苦;意識不悅意、不舒暢,叫做心苦。不管是身體的痛苦,還是心裏的痛苦,全部來源於前世所造的惡業。

有些人遇到不順的事情而產生痛苦,有些內心沒辦法調伏而產生痛苦,世間上的任何人,除了極少數對佛法有體悟以外,都有不同層次的痛苦。高人有高人的痛苦,劣者有劣者的痛苦,表面上看來,他們好像非常開心,其實身心都有不同的痛苦。一方面這是輪回痛苦所致,另一方面,也源於自己前世的惡業。

很多人身體經常生病,這肯定跟他前世害過眾生有關。昔日阿育王的王子被挖去雙目,就是因為他前世是獵人時,挖掉很多野獸的眼睛。現在世間上有些是盲人,有些是聾子,有些是啞巴,有些心不堪能,有些身體有各種疾病,都是前世或者今生的業力所感。明白這個道理以後,無論是別人身上的痛苦,還是自己身上的痛苦,都應該深深地意識到:這是因為前世害過眾生。

比如我今天脊椎特別痛,肝臟特別痛,或者心臟特別痛,肯定是我以前挖過別人的肝臟,或把別人的脊椎弄壞了。這是惡業成熟的果報,現在光吃一點藥、打個針能不能解決呢?可能暫時起一些止痛的作用,但要完全制止的話,恐怕是不行的,因為我前世也曾讓別人如此痛苦。

種種諸畏懼:地水火風的災害、怨敵的恐怖、非人的威脅,以及有些人天黑不敢出門,早上來上課如果沒有電筒,就害怕路上有餓狗、惡人,世間上有各種各樣的畏懼,實際上也是前世的果報。

尤其在放生的時候,有些居士不顧及動物的感受,一邊說笑,一邊把它們拋得高高的,然後掉在海裏面。雖然放生是件好事,但在整個過程中導致眾生特別害怕,《俱舍論》中說,這很可能成為自己瘋狂的因。因此在放生的時候,大家應該溫和一點。

《中觀寶鬘論》中說:今生的短命、恐懼,來世難忍的地獄痛苦,全是前世殺野獸等果報而現前的。所以我們身心感受痛苦時,應當反觀自己,不要一味地埋怨別人,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別人身上,認為自己生生世世都是好人,從來沒有做過壞事。有些不懂因果的人經常說:我是非常善良的人,為什麼今生不順,別人總是欺負我?也許你今生真的很善良,但你敢保證前世一點業都沒造過嗎?如果不敢的話,那麼今生所面對的這些人,不一定都要對你特別恭敬吧。

所求不順遂:世間中所有的不順利,比如想獲得地位、財產、飲食,始終無法如願以償,經常出現種種違緣障礙,這也源於自己往昔的罪業。

以上所說的這些痛苦,都可以包括在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等八苦當中。這些痛苦的來源,無一不是前世的惡業所感。惡業的類型非常多,詳細的因果類別,唯有佛陀的無礙智慧才能通徹照見。因此,大家在遭受這些痛苦時,不要總歸咎於別人,應該想到是自己的問題。

然而,現在的世間人,希求佛法、希求解脫的寥寥無幾,不要說不信佛教的人,就算在佛教徒裏面,憑良心觀察自己的相續時,誰敢說自己今生唯一希求的就是解脫。有一次,我順便問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你現在最擔憂的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我白天晚上最擔憂的就是股票下跌。我又問另一個人:你現在最痛苦的是什麼?她說:每次照鏡子時,臉上的皺紋越來越多,這是我最痛苦的事情。如果換成是深信因果的人,可能最擔憂的是造惡業,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最痛苦的就是來世墮入地獄,或者一想起今生的痛苦源於前世的惡業,就覺得特別痛苦。真正相信因果的人,他的擔憂和害怕,全部都會跟因果有關。

還有一個大老闆,也是佛教徒,他悄悄地跟我說:我應該開悟了。我就問他:你一生中最希求的是什麼?他說:其他沒有什麼,家庭平安就可以。假如真是開悟者,最希求的應該是利益眾生,即使沒有開悟的話,也希望早日從輪回苦海中解脫。可是,關在監獄裏的眾生,根本不知自己的處境如何,只盯住眼前的一點名聞利養,表面上雖不否定來世的存在,但從言行舉止中也可以看出,他唯一重視的就是今生,這是非常愚昧的!

大家應當反觀自己: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現在希求的是什麼?對來世解脫有什麼打算?自己應該最明白。倘若沒有這方面的希求,所作所為必定隨著世間而轉。我們的心如同駕駛員,它開到哪里,身體就會隨之而去。倘若心的方向是來世解脫,那麼身體的車輛也會謹慎取捨因果,但若心只放在今生的小院子裏,那自己永遠出不了輪回的牢籠。

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己對解脫有什麼定解,這絕對是沒有的。有時候觀察自己,覺得非常慚愧,但有時候又想,我在上師如意寶面前聽過不少佛法,對前世今生的甚深因果還是相信的,尤其知道今生很短暫,沒有必要留戀這些,這一點理念還是有。即生中有名聲也可以,有財產也可以,快樂也可以,但這些都是短暫的,最漫長、最難忍的是什麼?就是來世,乃至生生世世。所以,獲得這樣的人身時,為了來世需要精進,自己還是有一種非常微小的希求心。但這種希求心也經不起違緣的摧毀,一遇到各種外緣時,它就消失了。

其實像我這樣的人,很多道友也基本上差不多,平時在互相交談的過程中,很容易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就是今世。因此,我經常感到法王如意寶的不可思議,他老人家接近圓寂時,一直在強調:今生和來世當中,我最重視來世;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當中,我最重視出世間法。每當這些教言歷歷再現時,我心裏總有種不同的感覺。對於因果,大家也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下一個頌詞是講行持善法的果報:

由行所思善,無論至何處,

福報皆現前,供以善果德。

以欲樂心引發而奉行善法的人,無論轉生於何處,或者到什麼地方去,善業的福德果報都會現前,供養他以善妙的安樂。

佛教歷史上有一位福力王,不管前往哪個窮人家,他剛跨入家門,其家就會湧出眾多財富,金銀珠寶隨處充滿。還有個人叫果帕拉,生於非常富貴的家庭,在他出生時,一頭金色的大象出現在家中。以後不論果帕拉走到哪里,金象都是跟著他,而且它排出的糞便全是黃金。後來果帕拉出家並證悟阿羅漢果,金象始終跟著他,給僧團帶來了諸多不便。他試圖讓金象離開,但它不肯離去。於是他請求佛陀幫忙:這個大象一直跟著我怎麼辦哪?現在我已經出了家,還要這些金子有什麼用呢?(有些道友也是:我現在已經出家了,這個金耳環有什麼用呢?一定要供養,但是又捨不得,怎麼辦?)佛陀說:你只要對它說三次我不再需要你了,它就會離開的。果帕拉照做後,金象就消失了。他之所以有這種果報,因為前世供養過一座白象雕塑,那是迦葉佛入母胎時所騎之象。

因此,在殊勝的對境前作供養,即使只有一些小小的供品,福德也會生生世世如親人般跟著你。佛經裏還有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也是由於前世福報,生下來即身著白衣;另有一位比丘,雙手各握一枚金幣,拿走之後,手內又會重新出現金幣。這些人的財富也好,勢力也好,根本不是刻意去求的,而是一下子就出現了。

我前不久遇到一個人,他說:我對藏地所有的高僧大德都依止供養過,每次供養完了以後,錢就嘩啦嘩啦又來了。所以,有福報的人,錢是嘩啦嘩啦來的,很多財產不知不覺就出現了;沒有福報的人,錢是嘩啦嘩啦沒有了,一下子就花光了。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身體、財產、名聲,其中因果非常奇妙,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那樣。若真能對因果深信不疑,學佛的基礎就已經打好了,但如果對因果半信半疑,那行為也會隨之而轉,修行肯定不會成功的。

上師如意寶圓寂前的幾年裏,曾安排了一個四年計畫,第一年講的就是《百業經》,然後第二年講《入菩薩行論》、第三年講《大幻化網》、第四年講《上師心滴》。可見,每個修行人必須要打好因果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行為肯定會小心翼翼,像世間人那樣隨隨便便是不可能的。

不過,現在的很多人,包括修行人在內,對外面的形象很在乎,甚深的因果卻並不重視。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有些寺院,開設了各種各樣的課程,我看了那些課本以後,心裏有種酸酸的感覺。雖然唯識、中觀、世間歷史等,很多人有興趣研究探索,但在學習這些之前,自相續中打好了什麼基礎?包括我們學院,現在許多年輕學員對聞思修行有很大的信心,我昨天也打聽了一下,因明班有五百多人,每天都在唇槍舌劍地辯論。我昨天跟因明班的法師談了一下午,我們兩人都認為因明是很需要的,我現在在講,這位法師也在講,如果沒有懂得因明,光用簡單的理論來應付一切,在當今社會是行不通的。但如果從小就喜歡辯論,喜歡給別人說過失,而對基本的因果一竅不通,取捨時越來越不如法,那也是不合理的。

上師如意寶在這麼多年中,經常給我們講一些佛教的故事,尤其是因果方面的公案,這種培養人才的方法,我從內心裏非常讚歎。不管是研究因明也好,中觀也好,唯識也好,無論開設什麼樣的課程,都需要輔以取捨因果的學習。否則,表面上你是出家人,實際上對造惡業一點都不怕,這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我們在座的出家人,以後可能會在不同的地方擔任寺院住持、方丈、法師,那時候每個人的心態都不同,攝受弟子、宣講佛法的方式也不同,但我建議你們首先給所有的出家人和在家人打好取捨因果的穩固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修顯宗和修密宗都不會困難。但如果沒有這樣,即使你把自己宣傳得很成功,但眾生能獲得什麼利益呢?自己還是要分析一下。

惡徒雖求樂,然至一切處,

罪報皆現前,劇苦猛摧殘。

造惡業的人雖然希求安樂,但不管到哪里,罪業的果報都會現前,使他感受嚴重的痛苦。

世間上人人均希求快樂,但能如願以償的寥若晨星。有些人不擇手段地尋求幸福,但不論到了哪里,痛苦的果報就現在面前。前輩大德曾說:造惡業的果報,雖然不像用刀子割肉一樣,馬上就能感受痛苦,但如同服了毒藥般,遲早都會成熟果報。所以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說:何人為求樂,歡喜而造業,彼罪異熟果,哭泣而感受。有些不懂因果的人,歡歡喜喜地造惡業,認為果報看不見就不存在,其實就算今生看不見,來世也不可能看不見,一定會在你身心中感受的。《教王經》亦雲:死亡來臨國王去,受用親友不跟隨,士夫無論行何處,業如身影隨其後。

《百業經》中有個肉團餓鬼的故事:目犍連有一次到餓鬼世界去,看見一個肉團餓鬼,整個身體沒有骨頭和五官,只是一團肉,因為業力現前,身為許多鐵嘴小蟲蛀食。痛苦難受之極,它就飛到空中(餓鬼可以在空中自由飛行),此時身體開始燃火;又鑽入大海,海裏有無數小蟲來噬咬它。如是輾轉受苦,無有間斷……

目犍連回去啟稟佛陀,請佛陀為眾眷屬宣說此因緣。佛陀告曰:迦葉佛出世時,他是僧眾的執事員,掌管僧眾財物和修塔功德款時,自己隨便貪污享用。後來他生病沒法管理,就把財物送給親戚朋友。有人好言相勸,他反生嗔心說:這些財產我可以不要,一把火燒掉,誰也別想得。於是果真把僧眾財物付之一炬。以貪污僧財及建塔款項的惡業,他轉生為肉團餓鬼;火燒僧眾財物,使他恒時自身燃火,無法安忍。

大家應該知道,業有引業和滿業兩種。所謂的引業,就是牽引眾生轉生於某處的決定業,以這個公案來分析,他投生為餓鬼叫做引業。所謂的滿業,指引生這一過程所感受的苦樂,即他生為餓鬼後所遭受的劇烈痛苦。

在《俱舍論》中,引業、滿業有四種不同情況:一、引業善,滿業善:如轉生到善趣中,感受人天快樂;二、引業惡、滿業惡:轉生到三惡趣中,感受惡趣的各種痛苦;三、引業善、滿業惡:轉生到人天善趣中,但感受疾病、貧窮、他人威脅等痛苦;四、引業惡、滿業善:轉生到三惡趣中,但在那裏享受快樂。地獄裏不知有沒有快樂的眾生,但一般來說,旁生和餓鬼中還是有的,比如守寶藏的餓鬼,有些犛牛和大象也過得特別快樂。

其實在我們一生中,甚至一天中,都可以用引業、滿業來分析。比如我今天來到佛學院,這是引業善所招致的,但如果滿業惡的話,雖然住在學院裏,有出家的因緣、有聞受佛法的機會,但是聞思不能成功,天天心裏很痛苦;如果滿業善的話,能心情愉快地聞思修行,沒有任何障礙和違緣;如果滿業中善和惡交替出現,就是一會兒痛苦,一會兒快樂。

所以,佛陀在經中說業因果的網非常大,現在社會上有移動網、聯通網,還有各種網路科技,令無數人整天沉迷其中,但這些網都不是很大,什麼樣的網才最大呢?就是業因果的網。這個網的遍知者是誰呢?就是佛陀。我們每個眾生的身心苦樂,佛陀全部照見得一清二楚、瞭若指掌。尤其在甚深的因果方面,不要說凡夫人,連菩薩和阿羅漢也不能了知,唯有佛陀才能無礙徹見。

以前學《俱舍論》時,我曾要求大家背誦、考試業因果品。當時相當一部分人對因果生起了穩固的信解,尤其在理論方面,很多人明白因果不是那麼簡單的,不像世間人所說:既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某某人行持善法,為什麼經常不順利?這種想法非常幼稚,其實因果並不是這樣分析的。

大家在佛陀的慈悲加持下,現在有很好的學佛機會,此時一定要注意因果。尤其是對三寶的財產,務必要小心謹慎。現在有些居士團體中,也有放生款、印經款、供養上師三寶的錢財,這些錢財一方面千萬不能自己貪污,或者做人情送給親朋好友,另一方面也不能隨便浪費、摧毀。有些不懂因果的居士,使用放生款時,還是有不太如法的行為。要知道,在業因果面前,誰也沒辦法逃脫,若僅僅為了幾百塊錢、幾千塊錢,而千百萬年中在惡趣受苦,那真是不值得。所以一些高僧大德也經常發願:寧可變成窮人或乞丐,也不願意邪命養活。

簡而言之,大家在學習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因果,如此才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對佛法的興趣也會越來越增上!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