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8 00:02:04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七)

    酉二、祈願眾生獲得未來善果

    不僅要祈願諸母有情現世安樂,還要祈願他們來世安樂。修習慈心時,不必限制,應儘量擴展心量,才盡性稱性。譬如,要善待某人,把善心推至無限,應是所有暫時、究竟的安樂都願給予他,若只願給予部分,心量就不圓滿。

    1、令得不生八難樂

    “八難”即八無暇。眾生處在八無暇中,沒有機會修學佛法,這是真正的苦難,故名“八難”。

    試想:今生若不解脫,來世又不得暇滿人身,則無法成辦任何暫時、究竟的利益。所以,普願天下諸母有情來世都能得到暇滿人身。

    常願勿處於卑賤[1],不墮無暇八難中。

    一邊念誦,一邊祈願:諸母生生世世不墮於八無暇的障難之中受下賤身。

    2、令得常遇世尊樂

    我們會祈願自己來世獲得人身值遇佛法,親近承事佛陀,開啟一切安樂之源。自己所希求的也要給予天下諸母,願她們生生世世值遇佛、親近佛、承事佛、供養佛、常隨佛學。

    生在有暇人中尊,恒得親承十方佛。

    祈願諸母每一世都受生為有暇尊貴之身,以此人身恒時親近、承事十方諸佛。

    3、令得常生富貴樂

    人人都不願自己下賤、貧窮,而願富裕尊貴。即便一件普通物質,我們都願意使用好的、不要壞的。以這份珍愛自己的心,對待諸母有情,願有情來世生在富貴之家,得到受用圓滿的安樂。應當如是發起慈心。

    願得常生富貴家,財寶倉庫皆盈滿。

    願諸母常常轉生富貴之家,財富豐裕圓滿。這一類受用的安樂,願我都能慈心普施。

    4、令得形妙聞名樂

    如果可以設計自己的來世,誰都不願相貌醜陋、名聲敗壞,即便臉上有疤痕都會羞於見人,聽到辱駡會心中難受,可見人人都想擁有相好、美名。

    現在,以這份珍愛自己的心慈愛眾生,願有情常得相好、常得美名。逐漸串習慈心,就能對治幸災樂禍、冷漠堅硬的心態。

    顏貌名稱無與等

    “無與等”,即要求善心發至極致。想想看,幾盤菜放在眼前,我們都要挑最好的吃,發慈心又有什麼好客氣的呢?要給予眾生安樂,就徹底給予,願他獲得相好美名,就願他獲得最好的相貌和名聲。善心不怕發,只怕發得不夠廣大,自己想要最好,也要祈願給予眾生最大的安樂。見人修行,要祝願他獲得最大成就;見人經商,就希望他生意最興隆。所以,應將慈心發至極致,以最大的善心為有情祝福。

    5、令得壽命延長樂

    生在世間,誰都想長壽延年。現在就放開心量,為一切諸母祝福,願她們壽命無疆。

    壽命延長經劫數

    祝願天下母親,壽命能多劫安住。

    以上座中修慈所引生的賢善心態,要延續到日常的待人接物之中。見到有情時,常常如是發善願,時常這樣想、這樣說,就可以養成慈愛的性情。等到串習純熟時,起心動念都會替眾生著想,願給予眾生安樂,最後整個心都修成了慈愛,自己也成了慈悲的化身。

    以上修慈心量仍然不夠,因為世間安樂只是暫時的樂受,終究未脫離痛苦,未脫離生死,如果只發心給予眾生世間安樂,則遠遠不徹底。應進一步祈願眾生獲得出世間的無漏安樂。

    申二、祈願眾生獲得出世安樂

    1、令得男身聰慧樂

    悉願女人變為男,勇健聰明多智慧。

    祈願女子捨棄不如意之身,得到丈夫身,勇悍、雄健、聰明、有智慧。

    2、令得常得覺品樂

    祈願讓諸母得到常行菩薩道的安樂。

    一切常行菩薩道,勤修六度到彼岸。

    祈願諸母世世常行菩薩道,勤修六波羅蜜多。願有情都能獲得大乘的法樂。

    例如:《入中論》中說,初地菩薩聽到有人乞討時,思惟有情是向我求乞吧,由此便生起超勝小乘入滅盡定的大安樂。所以,菩薩行持六波羅蜜多的安樂微妙不可思議,並非世間安樂可比。我們要祈願將如是大安樂給予有情。

    問:為何祈願“得男身聰慧樂”是祈願“獲得出世樂果”呢?

    答:以上四句合觀,有這樣一層意思:要獲得修行六度的大安樂,前提是獲得堪能修持大乘的所依身,一般須是丈夫身。因為行菩薩道,荷擔起成辦所有眾生離苦得樂的重擔,不是心力怯弱、智慧狹小所能勝任。要有大欲樂、大勇悍,才能成辦一切事業;要有深廣智慧,才能抉擇、判斷、取捨;要深入眾生界,才能隨順並攝受眾生。所以,一般以男身為修學大乘的理想身器。

    3、令得見佛聞法樂

    常見十方無量佛,寶王樹下而安處,

    處妙琉璃師子座,恒得親承轉法輪。

    祈願有情能常常面見寶王樹下端坐於琉璃獅子座上的十方諸佛,能恒時親近承事諸佛,聆聽諸佛說法,獲得不可思議的法樂。

    4、令他得除自苦樂

    若於過去及現在,輪回三有造諸業,

    能招可厭不善趣,願得消滅永無餘。

    若有情過去和現在於輪回中造了惡業,將感召不悅意的惡趣果報,願這些業障永遠消盡,不再成熟果報。

    比如,我們修持金剛薩埵本尊,願能淨除自相續的罪障,得到解脫安樂。天下諸母相續中也有許多業障,若未清淨就會在未來引發大痛苦。所以,觀想由我為諸母拔除業障,普遍賜予業障清淨的安樂。

    5、令他得除生死苦

    一切眾生於有海,生死羂網堅牢縛,

    願以智劍為斷除,離苦速證菩提處。

    觀見一切眾生都在三有大海中,被生死羂網緊緊束縛(即無法解脫結生相續,始終束縛在生死中),內心猛利發願:願我以智慧劍為諸母揮斷生死羂網,讓諸母從生死網中獲得解脫,速證無上菩提,永享不遷變的無漏大安樂。

    對慈悲偈文在內的金鼓妙音,釋迦佛讚歎印可說:“若有聞者,獲福甚多,廣利有情,滅除罪障。”所以,邊念誦上述偈文,邊如理思惟,功德極大。

    “諸法依緣起,住于意樂上”,能隨經文真切地生起慈心,則在一次念誦當中,施衣得衣、施食得食、施水得水、施安寧得安寧、施人身得人身、施智慧得智慧、施解脫得解脫。隨經文如理作意,將有漏、無漏的安樂都施予天下諸母,則獲福無量。我們的心十分微妙,在廣大佈施安樂的同時,也能最大地利益自己。

    慈心就似如意寶,能遍流一切資具海、飲食海、歡樂海、眷屬海、受用海、音聲海、言辭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暢遊大乘法海,晝吉祥、夜吉祥,人天歡喜、諸佛歡喜。《普賢行願品》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日常生活中應如何觀修?

    首先應學會發世間方面善願:

    觀照地球上的人類,願天下百姓幸福快樂。見人家父子,願天下父親慈愛、子女孝順;見人家兄弟,願世上兄友弟恭。得到食物,願饑餓的人都能飽足;得到衣服,願受凍的人都得溫暖。

    走到繁華都市,願家家富裕美滿;行經鄉村田間,願年年五穀豐登。

    見人乘船渡江,願他一帆風順;見人翻山越嶺,願他不遇虎狼。見人貧窮,願他富裕;見人醜陋,願他端莊;見人患病,願他健康。

    喝茶時,想到把茶奉獻給天下母親;領工資時,觀想這些錢連同無量的安樂獻給有情;修集了點滴善根,也毫無保留地回向天下諸母。

    推廣開來,無時無刻不可以修慈,遇境逢緣都能轉為道用。若能持續深入地串習,不難達到“以四海為一家,合萬物為一體”的境界。

    一般人認為“四海一家、萬物一體”是一種高不可攀的理想,不可能實現。其實,無法達到“四海一家、萬物一體”的境界,是因為有自、他的分黨。以這種分黨執著,導致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著想,對別人則不聞不問。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小的,只把幾個人看成家人,給予他們安樂,對他人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概漠不關心。心量大的,會以一地區、一民族、一國家的人為一家,想造福整個城市、整個民族、整個國家,這種人相對偉大一些。若再昇華,就不局限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不僅僅局限於人類,而是以法界為一家。

    一般世人也有一些善行,但因為不通達佛法,心量還是很小:只知道今生,不知道來世;只知道地球,不知道無量無邊的世界;只知道人類,不知道六道群生;只知道給予衣食等安樂,不知道給予善趣、解脫、成佛的安樂。因為眼界狹窄,慈心也就無法廣大。

    學習佛法後,眼光會變得遠大,慈心可以開展到周遍時空、周遍萬物,而且能給予一切眾生暫時、究竟的利樂。

    懂得此理後,再看《金光明經》的慈悲偈文,就會覺得非常具體、完備。應以此作為竅訣,著重反復修習。

    午四、修習次第

    【修慈次第,先于親修,次於中庸,次於怨修,其次遍於一切有情,如次修習。】

    修慈的次第:首先對親人修,其次對中庸者修,然後對怨敵修,最後遍緣一切有情,依次第修習。

    即前前修好後,再修後後,次第不要逾越。我們最愛自己的親人,首先應學會給他們快樂,相比對中庸、怨敵修慈心,這是最容易修的,所以首先修。再推而廣之,依次對朋友、同事、一般人、怨敵、一切眾生具體觀修,大慈心才能真正生起。

    午五、真實修習之方法

    【修習道理,如於有情數數思惟苦苦道理便生悲湣,如是亦當于諸有情數數思惟缺乏有漏無漏諸樂,樂缺乏理,若修習此,欲與樂心任運而起。】

    此段是以修悲為例,說明如何修慈。

    慈和悲的側面不同,慈是與樂的心,悲是拔苦的心。慈緣缺乏安樂的有情,悲緣苦惱有情。

    修心的原理是相通的:對有情具苦多思惟,就會生起願拔其苦的悲湣心;對有情缺乏安樂多思惟,就會生起願施安樂的慈心。這是由緣起規律所致,法爾如是。

    “有情缺乏安樂”:有情不僅沒有無漏的安樂,連有漏安樂也沒有。

    就像看到一群孩子餓成皮包骨頭,我們會忍不住掏錢給他們買飯吃一樣,反復思惟眾生是多麼缺乏安樂之後,想給予安樂的慈心就會油然而生。所以,重點在於數數思惟,須由此而開發慈心。

    【又當作意種種妙樂施諸有情。】

    應當作意以種種妙樂施捨有情。

    比如,許多母親會想:“孩子吃了很多苦,沒過上幾天好日子,我要多留些錢給他。”推廣這種善心,將眾生看成失去快樂的人。比如,見到一隻老狗,心想:可憐的老狗,不必說無漏的安樂,就連人間受用五欲的快樂、看書學習的快樂、事業成就的快樂、修行的快樂等等,一點也享用不到。想到此處,就作意把安樂送給它,把福報分給它,把好東西舍給它,更要作意給予它解脫、成佛的安樂。應像這樣,以眾生為所緣境,依次修習慈心。

    博朵瓦說:“當你的孩子受苦時,你覺得不能忍受,以這種心情對待一切眾生,這是大悲心生起的量。當你以希望孩子得到快樂的那種心態,去對待一切眾生時,就是大慈心生起的量。”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習慈愛眾生呢?以下這些高僧大德慈憫眾生的行為,我們理應效仿隨學。

    隋朝智舜法師在亭山居住時,一天,有只野雞被獵人追捕,飛到法師房中。法師苦勸獵人放了野雞,獵人不聽,他就割下耳朵給獵人。

    獵人大吃一驚,扔下弓箭,把打獵的老鷹也放生了。周圍好幾個村子的獵人從此也都放棄打獵。

    法師每次見到貧困的人,都是淚流滿面,省下衣服、飲食周濟他們,如此關懷眾生,無微不至。

    我們也應如此,對待眾生如同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平等慈心關懷照顧,常常想到給予眾生利益、安樂。

    有一位靈裕法師,是位博通經論、名聞海外的大德。傳記上說他佈施時“悲敬兼之”,既慈悲又恭敬。

    他供養出家人上千件袈裟,送給病人不計其數的醫藥。每次得到好食物時,一定供養僧眾,而且對畜生從不呵斥、唾駡一句。他要批評小孩或教誡門人時,口稱自己的名字,尊稱對方為“仁者”,苦口婆心地告誡,聽者無不感動落淚。

    宋代高庵禪師住雲居山時,聽到出家人病重被遷到延壽堂,他就歎息不已,如同自己生病一般。

    禪師每天早晚都去問候病人,親自煎藥、嘗藥,才安心地拿給病人吃。

    每到天氣稍冷時,禪師會撫著病人的背說:“衣服夠嗎?”天氣熱時,觀察病人的臉色說:“是不是太熱?”對於去世的病人,不論有沒有錢,常住都一律照禮數送終。

    《普賢上師言教》中說:“正如經中所說:‘慈身業、慈語業、慈意業。’口中所說的話、手中所做的事都絕不能損于其他眾生,自始至終都要真誠慈愛。”我們應如是實行,靈裕法師、高庵禪師正是我們的榜樣。

    唐代智暉禪師,曾建過一間浴室,供出家人洗澡,還同時佈施水和醫藥。

    有一位比丘得了麻瘋病,大家都不喜歡他,智暉禪師照樣幫他擦洗。洗了不久,只見眼前一道神光,香氣撲鼻,他吃了一驚,比丘已經消失不見了。原來是聖者的示現。

    佛曾說:在我滅度之後,要好好供養病人,因為病人中多有聖賢示現。阿底峽尊者說:照顧久病的病人,與實修空性大悲藏相同。所以,遇到病人時,要好好修習慈心。

    唐代曇選法師,性格慈悲,從不積蓄財物。他平常放一口大鍋,把乞丐們得到的食物,一起放在鍋裏煮成稀飯,讓乞丐排成一列坐好,親自為他們舀稀飯。每每見乞丐中有穿得破爛、身體消瘦的,便情不自禁地流淚。吃飯時也和乞丐坐在一起,沒有任何講究。法師如此關懷照顧乞丐許多年。

    唐代還有一位智凱法師,曾經住在浙江余姚的龍泉寺。按當地風俗,小狗崽多數被扔到路上。智凱看了心疼,便收養這些小狗,約有三十、五十只之多。他還用被子給小狗睡,也不嫌狗髒。對曾做過母親的旁生,應當這樣學習慈憫行。

    在日常生活中,總的應按《普賢上師言教》中的教言行持:“身體的一切威儀要溫文爾雅,給人一種舒心悅意之感,徹底杜絕危害他眾,全心全意利濟有情;口中所說的每一句話也不能帶有藐視、侮辱、譏諷他人的意味,一定要說實實在在、悅耳可人的話語;心裏也是同樣,如果饒益他人,絕不能希望自己得到好處。也不可以憑著虛偽的調柔威儀、溫和語言等手段使他人將自己看作菩薩,而要力求達到發自內心唯一渴望就是利益他眾的崇高境界。在心裏反復發願:但願我在輾轉投生的生生世世中,就連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損害,一心一意利益他們。

    尤其是,對於依靠自己的眷屬、奴僕、旁生等要滿懷關愛之情,乃至看門狗以上都萬萬不要以毆打、役使方式過分摧殘。隨時隨地,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心心念念都要以仁慈為本。”

    附錄:

    《金光明經》慈悲偈文

    一切世界諸眾生 悉皆離苦得安樂

    所有諸根不具足 令彼身相皆圓滿

    若有眾生遭病苦 身形羸瘦無所依

    鹹令病苦得消除 諸根色力皆充滿

    若犯王法當刑戮 眾苦逼迫生憂惱

    彼受如斯極苦時 無有歸依能救護

    若受鞭杖枷鎖系 種種苦具切其身

    無量百千憂惱時 逼迫身心無暫樂

    皆令得免於系縛 及以鞭杖苦楚事

    將臨刑者得命全 眾苦皆令永除盡

    若有眾生饑渴逼 令得種種殊勝味

    盲者得視聾者聞 跛者能行瘂能語

    貧窮眾生獲寶藏 倉庫盈溢無所乏

    皆令得受上妙樂 無一眾生受苦惱

    一切人天皆樂見 容儀溫雅甚端嚴

    悉皆現受無量樂 受用豐饒福德具

    隨彼眾生念伎樂 眾妙音聲皆現前

    念水即現清涼池 金色蓮花泛其上

    隨彼眾生心所念 飲食衣服及床敷

    金銀珍寶妙琉璃 瓔珞莊嚴皆具足

    勿令眾生聞惡響 亦複不見有相違

    所受容貌悉端嚴 各各慈心相愛樂

    世間資生諸樂具 隨心念時皆滿足

    所得珍財無悋惜 分佈施與諸眾生

    燒香末香及塗香 眾妙雜花非一色

    每日三時從樹墮 隨心受用生歡喜

    普願眾生鹹供養 十方一切最勝尊

    三乘清淨妙法門 菩薩獨覺聲聞眾

    常願勿處於卑賤 不墮無暇八難中

    生在有暇人中尊 恒得親承十方佛

    願得常生富貴家 財寶倉庫皆盈滿

    顏貌名稱無與等 壽命延長經劫數

    悉願女人變為男 勇健聰明多智慧

    一切常行菩薩道 勤修六度到彼岸

    常見十方無量佛 寶王樹下而安處

    處妙琉璃師子座 恒得親承轉法輪

    若於過去及現在 輪回三有造諸業

    能招可厭不善趣 願得消滅永無餘

    一切眾生於有海 生死羂網堅牢縛

    願以智劍為斷除 離苦速證菩提處

    --------------------------------------------------------------------------------

    [1]卑賤:有情不學佛法,依靠無暇之身起惑造業,故是卑賤之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