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4 03:12:36

喇嘛網 日期:2012/02/04 03:10:41   編輯部

菩提心論述《入行論講記》第一冊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一節課

索達吉堪布

《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

 無著菩薩著

譯講:索達吉堪布頂禮釋迦牟尼佛:

釀吉欽布奏旦涅咪揚宗內門蘭欽波鄂嘉達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巴嘎達鄂燦吐謝莫到敦巴特吉堅拉夏擦漏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涅慶日俄再愛香克思加華頭吉新拉意拉悶

自大聖境五臺山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祈禱晉美彭措足證悟意傳求加持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一節課

下面我們共同學習《入菩薩行論》。

這次宣講《入菩薩行論》的原因是這樣的:大概在三年前,我們共同發願學習五部大論,在學習的過程中,第一年學習了“戒律”,第二年學習了“俱舍”,現在“中觀”基本上已經講完了,從今年開始,我們學習“因明”和《現觀莊嚴論》。大家應該知道,藏傳佛教的每個寺院、每個學習佛法的人對五部大論都非常重視,早在三年前,我們共同發願:如果沒有出現什麼違緣,大家一定要共同學習這五部大論!在學習的同時,我也經常強調一些修行法門,因為任何一門知識,如果成了理論上、學術上的研究,對我們的相續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即使你對所有的千經萬論全部精通無礙,但是自己的相續有時候也很容易與佛法背道而馳。所以,我們不僅要學習非常甚深的中觀、俱舍、因明等知識,沒有這些的話,光懂一些因果法門或是一些簡單的修行,現在世間人的分別念又那麼重,若想調伏這些分別念,必須要完整地學習佛教的有關知識。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有關的修行法門,所以,今年在傳講“因明”的同時,我也要求大家一起學習《入菩薩行論》,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前段時間也給大家講了,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沒有圓寂的時候,打算講完《寶性論》以後,就開始宣講《入行論釋·善說海》。當時法王在大經堂一宣佈這個消息,所有的四眾弟子欣喜若狂,包括我本人在內,也確實非常歡喜。雖然我在法王如意寶面前,得過《入菩薩行論》講義和頌詞的好幾次傳承,其他上師面前也得過這部《善說海》的傳承,但是,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大菩薩,如果宣講無著菩薩、寂天論師所造的如此殊勝的論典,我們相續中一定會生起菩提心的。大家也清楚,在藏傳佛教當中,無著菩薩是非常公認的具有菩提心的大德,他所造的任何一部論典,如《佛子行三十七頌》、《入行論釋·善說海》,儘管文字不多,但由於他的發心力所致,任何人聽了這些法以後,自相續中一定會生起無偽的菩提心,這一點是藏地高僧大德公認的,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以前上師如意寶在課堂上多次提過,若能圓滿地學習這部《入行論釋·善說海》,其功德和利益不可估量,如果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僅念誦前面的幾個頌文或是後面的幾個頌文,自相續當中也會生起菩提心。所以,我們特別高興能在上師面前得受這樣的法門,這是多生累劫積累的福報,是非常不容易的!於是,我以最快的速度翻譯了《入行論釋·善說海》。但後來大家也清楚,因為眾生的福報淺薄,上師在我們凡夫面前顯示無常而示現圓寂,這個宣講《入菩薩行論》的願望一直沒能實現。

過了這麼長時間,這次宣講《入菩薩行論》,我也是反反復複思考過的。當然,我自己非常清楚,像我這樣的人,連法王如意寶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功德也不具足,但由於以前在上師面前得過清淨的傳承,也為了圓滿上師未竟的誓願,所以我這次發心為大家傳授。儘管凡夫人不能代替聖者,這一點稍微明智、了知取捨的人都很清楚,但不管怎麼樣,這次依靠種種因緣、種種緣起,準備讓四眾弟子共同學習《入菩薩行論》。

我們這次的學習與往常不同,在傳統講經說法的基礎上,特意開許了一些現代科技的傳播媒體,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大城市裏的人,雖然對佛教很有信心、非常虔誠,但一輩子中不一定有機會來到學院或去寺院聽一個完整的傳承,為了方便大家學習佛法,所以這次我特意開許,通過現代的網路、光碟、磁帶等方式來傳播《入菩薩行論》。同時,祈請諸佛菩薩加持(包括上師如意寶在內,雖然我們肉眼不能現見,但應堅信上師在清淨刹土當中,始終以智慧眼注視著我們),我們現場所得到的傳承、加持、悉地等,能夠令大家都獲得。

雖然我的身體很低劣,在這樣繁雜的娑婆世界中,也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束縛,但是我確實很想所有的眾生獲得大乘菩提的種子,如果不能完全領悟、完全接受,也要在阿賴耶上種下解脫的種子,以待將來因緣聚合的時候,獲得正等覺果位,這種分別念的發心也是有的。所以,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我迫切地希望:不管你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聽聞,現代的各種媒體也好,現場直接聽受也好,如果自己各方面的因緣具足,沒有出現什麼違緣的話,大家應該善始善終,最好不要半途而廢。假如剛開始的時候興致勃勃,到了中間卻故意放棄,這樣對你的生生世世也是一個不好的緣起,我們不管聽什麼法,圓滿傳承非常重要!

這次的傳講,我對大家沒什麼特別要求,只是希望凡是聽聞本論的人,最好有一種壓力:智慧等各方面不錯的佛友應該參加我們的考試;實在不能參加的老年人,每天最好念一些咒語或佛號來代替;假如這兩個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圓滿這個法的所有傳承,自己抽空看一些《入菩薩行論》的講義,以期完全通達其中的意義。

當然,《入菩薩行論》的所化對象沒有限制,不是你是哪位上師的弟子就不能聽我的法,你是哪個宗派的不能聽我的法,這種情況是沒有的。因為它屬於顯宗法,所以也不需要灌頂,只要對大乘佛法有信心、對利他的善舉有興趣,誰都可以加入聽受的行列。本來,我們的佛法就是很圓融的,可以包容一切,而不應該以狹隘主義自己對自己約束,把自己的空間縮得很小,所以你們不管是哪個上師的弟子、哪個寺院的弟子,我認為都可以聽。

也許你在聽的過程中,對自己的相續有一點幫助,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許沒有什麼幫助,但我敢保證絕對不會有任何危害,不像社會上的各種宣傳品,會對你的身體、心情有負面影響。所以,不管你是學淨土宗、禪宗、華嚴宗,或者藏傳佛教的各教各派,無論是什麼樣的人,誰都可以聽受。這並不是我特別大方,也不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開許過,而是《入菩薩行論》的所化眾生本來就非常廣。所以,通過這次的學習,希望大家能從內心真正生起菩提心,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上師如意寶早在六、七年前講過:“我們學院所有的四眾弟子,有關別解脫戒出離心方面,應該好好學習《花鬘論》;菩提心大乘佛法方面,一定要學習《入菩薩行論》;密宗方面,主要學習無垢光尊者的教言。”也有這樣的一種竅訣。

當然,在學院,我們聞法的方式是非常圓滿的,但如果依靠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網路、VCD等,希望你們搞清楚:現在的科學技術有利有弊,雖然它對我們做事情很有幫助,能為我們提供很多便利,但也存在很多散亂的、不健康的因。一般來講,世間上稍有教養、稍有智慧的人,都不願意接受現代文明的一些副作用,更不用說是我們出家人和名副其實的修行人了。所以,大家在運用這些科學儀器的時候,一定要再三思維,佛在經中也說:“所謂的方便,對有智慧的人來說是解脫之因,對無有智慧的人來說是束縛之因。”打個簡單的比方,現代很多人都喜歡看電視,有些人通過電視可以瞭解佛法的新聞、聽聞很多上師傳講佛法,對自己的今生來世有一定幫助。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每天沉溺於一些迷亂的現象當中,看起來非常可憐,聽起來也非常遺憾。所以作為修行人,在使用這些科學儀器的時候,務必要以正知正念來攝持自相續,如果沒有這樣,開始時想依靠這個儀器學習佛法、弘揚佛法,結果卻使自己沉溺在這個深淵中無力自拔,這是相當可惜的!

今天介紹一下《入菩薩行論》在印度、藏地、漢地是如何興盛的,高僧大德們對這部論典又是怎樣對待的。

根據堪布根華的《入菩薩行論注疏》,印度大概有108個《入菩薩行論》的注疏,可見當年的印度大德們對本論是何等重視。大家應該清楚,漢傳佛教歷來對《金剛經》相當重視,但《金剛經》的注疏到目前為止有多少本?通過網路也可以看得出來(學院除了個別發心人員外,任何人不得使用電腦,更不用說上網了,故此處並非指學院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印度,造論規矩相當嚴格,一般的論典不能公開出版,只有通過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審核,認為這部論典能夠真正有利於眾生,才可以有“出版權”,故從108個注疏就能推知,印度對《入菩薩行論》是非常重視的。

翻譯成藏語的《入行論》,大概有八本,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慧遠論師、那波瓦尊者(黑論師)、善天論師、金洲論師等的注疏。在這部《入行論釋·善說海》當中,印度最主要的幾位論師,如普明論師、賢德巴的教言,基本上都已引用了。藏傳佛教中,不管是格魯派、噶舉派、薩迦派,還是我們寧瑪派,每個寺院共同認可的、必須要學的一部論典就是《入菩薩行論》。華智仁波切的傳記中說:格魯派主要依靠甲曹傑的注疏,噶舉派依據華沃作隆昌巴的廣釋,薩迦派依據薩迦色朗則莫的講義,而我們寧瑪派,在華智仁波切還沒有出世之前,依無著菩薩所造的《入菩薩行論·善說海》,華智仁波切出世以後,則有堪布根華、根桑秋紮等的注釋(藏傳佛教中,此類廣為人知的講義大概有20多個),尤其是噶當派,《入菩薩行論》被尊崇為必須要學的“噶當六論”之一。

要知道,藏傳佛教有103函《甘珠爾》 、250多函《丹珠爾》 ,各派大德所造的論典也不計其數,在這麼多的千經萬論中,各大教派一致公認必須要學習的,唯有這一部《入菩薩行論》。所以,你們應該好好思維:這部《入菩薩行論》在佛教當中的地位是什麼樣的?影響是什麼樣的?價值是什麼樣的?藏地和印度這麼多的高僧大德並不是沒有論典可學,也不是沒有經典可學,但在所有的經論當中,哪一部是大家必須共同學習的?你們不妨仔細想一想。

不僅如此,藏傳佛教任何一個教派、任何一個高僧大德,在撰著大乘論典時,幾乎都要引用《入菩薩行論》的教證。例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引用過三分之一左右,《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引用了相當一部分,噶舉派、薩迦派、覺囊派的諸多論典中,《入菩薩行論》的頌詞也隨處可見。這些大德們並不是找不到其他的教證,之所以如此,本論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所以,你們不要認為這部論典哪里都可以聽得到,什麼宗派當中都有,這種想法完全是錯的!

前一段時間,拉薩的文物館裏發現了貝若紮那對本論的一個注釋(因為歷史的各種原因,此注釋一直沒有公開),由於年代古老,有很多紙張粘在一起,現在他們請了西方和東南亞國家的一些技術人員,想通過各種方法把它恢復,但能不能恢復呢?我想可能有點困難。現在藏地的很多大德對這件事情非常關注,當然,有智慧的人對智慧是很關注的,沒有智慧的人,對吃的、穿的、自己的住處非常關注,而對有智慧的人來說,這些根本無所謂。

言歸正傳,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大家千萬不要錯過機會,我這裏並不是自吹自擂,宣傳我講得如何如何,我們藏傳佛教如何如何……當然,你們一個人都不聽,對我也是無利無害的,但對於具有智慧的人而言,知道哪些論典是真正的如意寶、哪些是相似的如意寶,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面講了藏地對《入菩薩行論》的弘揚情況,那漢傳佛教是怎麼樣的呢?在唐朝佛教非常興盛的時候,《入菩薩行論》還沒有譯成漢語,後來宋朝永熙二年(西元985年),有一個叫天息災 的譯師,才將此譯成了《菩提行經》。但因為其中的詞句艱澀難懂,至今將近一千多年了,這部論典一直沒有弘揚開來。從整體的情況來看,當時天息災的翻譯是非常精密的,他專門建立了一個譯經場,對照印度的梵文本進行翻譯。翻譯的時候,有主譯、潤文、監譯等八九個分工,主譯負責梵文本是怎麼講的,監譯監督譯文是否有錯,還有些人對文字進行潤色,對意義進行校對……這種譯場應該是非常不錯的。但可能因為眾生的福德因緣吧,這部論典在漢傳佛教中一直沒有得到廣弘。

近幾年來,隆蓮法師翻譯了甲曹傑的《入菩薩行論注釋》,臺灣的如石法師也到印度求得了《入菩薩行論》的傳承,經過很長的時間,認真翻譯了本論,同時撰寫了《入菩薩行論淺釋》,還探索了《入菩薩行論》與《學集論》、《經集論》之間的關係。從那個時候開始,漢傳佛教的寺院中,才有個別修行人開始接觸《入菩薩行論》。

從現在的一些情況來看,漢傳佛教學習《入菩薩行論》還不足夠,我希望各大寺院、居士團體,或者佛教中心、居士林,應該主動學習《入菩薩行論》。為什麼要學呢?你們可以想一想,印度這麼多的高僧大德對本論如是的重視,藏地猶如繁星般的無數大德也對本論如是的重視,漢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和虔誠佛教徒們,你們難道不值得考慮一下嗎?

有些孤陋寡聞的人可能會想:“這個《入菩薩行論》是藏傳佛教的,我才不學呢!”這種想法,完全是被濃厚的執著遮蔽了自己的慧眼。要知道,《入菩薩行論》並不是藏傳佛教的,如果你對藏傳佛教的佛法不願意接受,那印度傳來的佛法你願不願意接受呢?如果不願意的話,那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全都不要接受了;如果願意,那這麼好的論典為什麼不學習?

所以,我這次勸發大家在各大寺院、佛學院中好好學習《入菩薩行論》,因為這部論典已經將大乘經論的所有內容以非常簡單的文字表述出來了,學習了它,很多人的相續肯定會得到一定的調伏。藏傳佛教也有種說法:“這個人的利他心不足,行為不是很調柔,應該學習《入菩薩行論》!”

當然,像我這樣微不足道的人,祈禱所有的十方僧眾不太合理,但不管怎麼樣,我內心當中確實很想,現代人也好、後代人也好,共同合掌祈請以漢傳佛教為主的十方高僧大德,以及一些具有能力的虔誠佛教徒,自己在學習本論的時候,應將其作為一生的修行法要,同時也勸請別人一起來學習《入菩薩行論》。

以前上師在世的時候說過,我們學院每年都應講一遍《入菩薩行論》,可見,學習本論並不是以前聽過或者看看講義就可以了,若是這麼簡單的話,印度這麼多的班智達為什麼要寫一百多本注疏呢?前兩天有個人說:“我以前看過《入行論》的講義,所以這次不聽也可以。”這種話已經將他自己的愚癡暴露無餘了,為什麼呢?因為藏傳佛教中這麼多的高僧大德都要學習、研討《入菩薩行論》,而且還造了這麼多講義,如果《入菩薩行論》真是特別簡單,這些高僧大德難道沒有事情做了嗎?所以,我希望有些人不要把內心的愚癡全部表現在外面,在很多眾生面前“表演”,這樣也不一定非常精彩。

就我個人而言,《入菩薩行論》不是一般的論典,雖然它屬於顯宗法要,但菩提心在自相續中沒有生起來的話,縱然你每天聲嘶力竭地念佛,每天專心致志地坐禪,每天都在弘法利生,或者搞一些慈善機構,但是若沒有真正的菩提心,一切都圍繞著自私自利,這樣做善事雖然是有一點功德,但不可能成為解脫之因。因此,每個人應該再三地觀察自己的相續,如果你的所作所為沒有把握能成為解脫之因,那為什麼不學習這樣好的論典呢?

開講之前,首先介紹一下作者寂天菩薩。寂天菩薩生平有七個稀有傳記,這次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以後若有空或者方便的時候,稍微廣講一點,一方面可使你們對作者生起無偽的信心,另一方面,依靠這種對聖者的真實信心,我們相續中的菩提心也很容易生得起來。

寂天論師的降生年代,這方面歷來有一些辯論,布頓大師的《布頓佛教史》、覺囊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有些現代人寫的《佛教思想概論》中,記載的年代各有不同。有一本書叫《與西藏有緣》,裏面說寂天論師公元687年降生,763年圓寂。還有一位博士,他寫的書中說寂天論師生於西元650年,圓寂於750年,大概住世有一百年。不管怎麼樣,寂天論師應該是七世紀至八世紀中期的人。

對我們修行人而言,這些歷史不清楚也沒什麼,關鍵是自己的修行能否與學習結合起來。如果一個人整天研究這些,眼睛一直往外面看,我覺得這樣不太好,但如果整天以修行為主,什麼理論也不管,這樣也不太好。如果對於作者及其歷史背景、身份、成就一無所知,就我個人而言,似乎對他所造的論典生不起信心來,鑒於此,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寂天論師的事蹟。

在他的七大稀有傳記中,我們先講第一個:寂天論師是善鎧國王的太子,原名寂鎧,因為他前世串習了空性等大乘佛法的緣故,從小就與其他孩子完全不同,對佛法三寶有非常虔誠的信心,經常供養十方三寶、婆羅門、比丘等等。他的相續中與生俱有隨解脫分善根,不僅對出世間的解脫法門有一定信心,而且對世間上的眾生具有慈悲心,儘管他降生于王宮,但對身邊的大臣、親朋好友常以慈悲對待,尤其是看見一些病人、窮人或者其他可憐的眾生,他就會生起強烈的大悲心,經常救護他們、幫助他們。

大概在六七歲的時候,按照印度的傳統,他開始學習工巧明等世間技藝,當他全部瞭若指掌後,國王非常歡喜,大臣們也特別高興。後來他年齡稍長,準備繼承王位,按照當時的傳統,登基前要舉行一個授權灌頂,就在當晚寂鎧做了一個夢:夢中,文殊菩薩坐在他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善男子,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有些書中(《印度佛教史》)記載:度母用溫水給寂鎧灌頂,在接受灌頂時,他覺得特別燙、非常難忍,此時度母就告訴他:“現在的這個不是很難忍,如果你明天繼承王位,獲得了王權灌頂,來世的地獄鐵水比這還難忍!”並勸他看破一切世間法,捨棄王位,到東方的貝嘎地方去面見文殊菩薩。得到這個授記後,他早上醒來前思後想,最後決定放棄王位,騎著一匹駿馬,像當年的釋迦太子一樣離開王宮,赴東而去。

二十一天中他不吃不喝,一直前往東方的貝嘎地方。當他到了那裏的森林,恰好遇到一個美女,饑渴難耐的他讓美女幫忙看一下馬,自己走到泉水旁想喝一點水。正準備喝水時,美女告訴他:“這是世間的水,你最好不要喝,若真是口渴的話,可以飲用這個甘露。”於是給了他一些甘露,消除了他身體上的疲勞。體力恢復後,他問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美女回答:“我來自貝嘎地方的森林。那裏有一位具足圓滿功德的上師,他經常入于文殊金剛定。”聽到這個上師的名字,寂鎧猶如窮人獲得如意寶一樣,內心數數歡喜,於是他請美女無論如何要帶自己去拜見這位上師。美女答應後,帶他去了上師那裏。那位上師猶如十萬個太陽照射須彌山般威嚴,身口意三門極為調柔寂靜,一見之下,寂鎧馬上生起了極大的信心,遂將所騎之馬、身上的飾品全部供養,乞求攝受。上師攝受他之後,傳授了文殊金剛等持。後來,他在上師身邊靜修十二年,親見文殊菩薩,從而獲得了殊勝的成就。

今天大概就介紹到這裏吧。明天以後我們一邊講頌詞,一邊順便介紹寂天論師或無著菩薩的生平,同時希望大家好好地學習《入菩薩行論》。以我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很多人在剛開始的時候特別精進,每天都不吃不喝的,看起來對佛法很有信心。但是要知道,所謂的精進,初、中、後三個階段都要精進,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