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討:心類學.地道建立.菩提心釋論 利美 佛法研討 人氣:6085 更新日期:2009/09/19 05:46:21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09/09/19 05:25:30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師長-恩珠格西 21Jan09 恩珠格西,現年72。9歲,甘孜寺出家;16歲,進入拉薩的色拉寺學習五部大論。22歲,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逃離中共佔領的西藏,來到東印度的巴薩地區;此區原為英國殖民時期的監獄所在地,印度政府提供此區,作為早期流亡藏人的收容所。於是恩珠格西與同時來到此處的藏人們,積極學習佛學課程。 32歲,移居至南印度的森林荒地,與色拉寺的僧眾們,努力開墾建設,如今的色拉寺是當年僧眾胼手胝足、蓽路藍縷,共同流血流汗,才有今天可以容納數千僧眾的色拉寺,讓無數的流亡的僧眾,得以完成其佛法的學習與成就。49歲,格西拉才得以藉由層層階階的考試、辯經,而取得格西學位。格西拉於色拉期間,曾到過澳洲短暫駐停數月,此外皆居於寺院之中。師長簡介-恩珠格西 師長-札西慈仁仁波切 25Feb09 札西慈仁仁波切,於2008年達賴喇嘛尊者賦予「下密院喇嘛仁波切」,位階相當於下密院的準住持,總理下密院內外大小的管理事務。2009年藏曆二月即將走馬上任。 札西慈仁仁波切,現年72歲;1937年出生於藏東甘孜。7歲時,進入當地一座小寺院,扎西康瑪爾桑珠林,並開始接受傳統寺院的培訓。17歲時,在他完成了康瑪爾的初步教育後,前往拉薩,並進入色拉寺大學進修,開始學習法教、辯經和實修的課程。 [佛學研討] ◎菩提心釋論 哈達有什麼典故? 06Apr09 2009年國藏曆對照表 佛學研討 根敦卻沛格西心類學-修訂版 29May09 根敦卻沛格西-心類學今天要上的是心類學,什麼是心類學?心類學講的是有關我們的心的學問,這是非常重要的學問,因為佛法是完全建立在心上,如果沒有心的話,就沒有佛法可言。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法,就一定要了解心,因為有心,我們就可以一直延續.. 《智者頸飾:地道建立》第十回 25Apr09 《智者頸飾:地道建立》第10回 義現觀為加行道的定義。分聲聞加行道等三種。 聲聞加行道 聲聞義現觀為聲聞加行道的定義,分煖、頂、忍、世第一法四種,前三種各有上中下三品,世第一法不分上中下三品,因為它僅是時邊際剎那。《俱舍論》說:「一行一剎那,世第一亦然。」分類現量、比量、已決智三種,舉例如前。 《菩提心釋論》第八回 25Feb09 《菩提心釋論》第八回 94.厭離三界者 為息說三乘 亦說二種智 然非真實義 有人問:佛陀不是說只有究竟一乘─大乘嗎?為何不從一開始就講究竟一乘,引導聲聞及獨覺弟子修學大乘,反是引導他們進入聲聞乘及獨覺乘? 《菩提心釋論》第七回 13Jan09 《菩提心釋論》第七回(4-6-2)明外在的緣起與空性義同 第六十四偈頌至第七十偈頌在講外在的緣起與空性內容相同,此中會牽涉到三個層面的問題。自宗會說一切法都是自相空,一切法都是無自性的,雖然自宗所講的自相空、自性空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 《菩提心釋論》第六回 24Dec08 《菩提心釋論》第六回 50.善不善分別 斷續之性相 佛說為空性 餘此不許空 善念與惡念都是分別識,它們都會有分別。我要殺人、放火是分別;我要 行善、積德是分別,而斷掉這種分別的相續,完全沒有這種相續的情況,就是勝義菩提心所觀的空。 《智者頸飾:地道建立》第九回 21Dec08 《智者頸飾:地道建立》第九回「任運而起」即是不加功用;就如我們的貪瞋癡便是任運而起,不須加任何功用。有時透過聽一場法會生起出離心,如去達蘭沙拉聽法王開示,因內心感動,或許三、五天中會有“任運而起”的出離心…. 《菩提心釋論》第五回 05Dec08 《菩提心釋論》第五回三無性是遍計執無自相、依他起無自生相、圓成實無外境有的自相。《般若經》說內空、外空、內外空或內無自性、外無自性、內外無自性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皆是自性空、自相空、實有空,唯識宗無法直接接受一切法都是自相空的這種說法…. 《菩提心釋論》第四回 27Nov08 《菩提心釋論》第四回 16.色塵不生根 彼乃離越根 若聚生彼等 聚集亦不許 以上第十個偈頌至第十五個偈頌陳述有部及經部的見解,從第十六個偈頌開始至第二十四個偈頌是唯識宗等破有部及經部。 《智者頸飾:地道建立》第八回 24Nov08 《智者頸飾:地道建立》第八回 在見道的階段中,(一)斷除112種見所斷煩惱障,(二)以及斷除108種見所斷所知障。見所斷的煩惱障有112種,因為有1.欲界所攝的見所斷煩惱障40種,2.及上二界所攝的見所斷煩惱障72種之故。 《菩提心釋論》第三回 20Nov08 《菩提心釋論》第三回 4.外道增益我 若以理審察 於一切蘊中 遍尋亦不得 外道所增益的「我」的這種惡見,如果用無謬誤的正理剖析、觀察的話,在一切蘊當中,無論怎樣都是找不到的。 備註 : 碩博學位審議評鑑申請 上一篇:◎菩提心-覺悟的心 下一篇:◎廣論 .莊嚴心要疏 .釋量論.入中論-妙法因陀羅 延伸閱讀:【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政治大學圖書館NCCU】 【台灣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數位論文全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