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7 08:26:50
學習次第 : 進階
空性論述 開悟見道或打開中脈主要是靠菩提心的力量
《成佛心要教授》 洛桑成列確吉堅贊仁波切
即使我們只想開悟見道,你也要明白,密法裏修空性是怎麼修的。密法裏認為中脈是智慧之脈,打開中脈就能現證空性,也就是現見智慧法身。那麼證得空性,現見法身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呢?猶如虛空,無色無相,周遍一切。密法裏把它形容為“無雲晴空”。因為空性的這種特性,在大手印、大圓滿等教法裏,都有凝視晴空,引空色進入中脈的特殊修法。這是利用外在的緣起引發內在的智慧。
但中脈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認為是人體中實實在在的經絡一樣的東西。中脈代表中觀正見,是智慧法身的象徵,不是僅僅靠造作的觀想就能打開的。最主要的還是依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見的攝持下來觀修,才有迅速打開中脈的可能。當你的心量廣如虛空,慈悲遍及一切眾生,透發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時,你的我愛執已經斬斷,你的“自我”已經消融,妄念泯滅,無雲般的晴空頓然顯現。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法身見嗎?此時,先前的世俗菩提心昇華為勝義菩提心。
大家現在也就明白,為什麼禪宗不觀修中脈也能開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當他的菩提心達到一定證量後,再來參話頭起疑情,才有開悟見性的可能。但禪宗並沒有菩提心的實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麼產生的呢?主要是靠往昔的習氣薰陶,因為往昔曾經修習過大乘,今生聽聞到佛法就能自然發心,這被稱之為“因力”發心。然而這樣的宿根深厚者,千百萬人中能有幾人?特別是在這個追求物欲的時代,早已“人心不古”,那就更加寥寥無幾了。所以大部分人參禪,參了幾十年仍然了無消息。
開悟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證悟空性。在大乘教法裏,空性和慈悲是聯繫在一起的,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無。菩薩最初悟入空性時稱為“歡喜地”,歡喜的原因之一正是源於菩提心,源於對眾生的慈悲關愛,當看到接近圓滿菩提而對眾生有所利益時,就生起了極歡喜心。如《十地經論》中說:“成就無上自利利他行,初證聖處多生歡喜,故名歡喜地。”從大乘中觀的角度來講,空性指的是緣起性空,正如我們常講“慈悲利他無我的菩提心”,從這裏你也能體悟出這樣一個規律:只有慈悲才能利他,只有利他才能無我。“利他”和“無我”是互為前提和條件的。你只有做到徹底的奉獻,才能真正進人無我的狀態,也只有進入無我的狀態,你才能做到徹底的奉獻。所以我們要想實證空性,並不是在那兒冥思苦想,然後悟出一個什麼玄機之類,而是通過菩提心來實證,即使修止觀雙運,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礎上進行昇華。
雖然通過觀修四諦十二因緣等小乘法,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積攢福德資糧,也能領悟無我的空性智慧。但對於大乘來說,修菩提心是最為根本和快捷的。因為空性所要破除的是我執,我執的一個範疇是人我執,也就是執著於自我的意識,執著於有一個永恆的獨立的自性。如果斷除了這種執著於自我的意識,你也就證悟了無我的空慧,起碼也是羅漢的果位。那麼如何來斷除呢?雖然顯教中可以通過觀察五蘊無“我”,修持止觀雙運來破除我執,但最快捷的還是通過前面講的菩提心。譬如藏傳各派都極為重視的“施身法”,就是在大悲心的攝持下,一心一意去利益眾生,乃至把自己的身體觀為甘露,奉獻出去解除眾生的饑渴之苦,通過這樣的觀修來破除我執。這是悟入空性的絕妙法門,是緣起性空正理的實際運用。就是當你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進入“忘我奉獻”的狀態時,自然就消融了“自我”意識,也就斷除了人我執,從而證得“無我”的空慧。從有菩提心的角度來講,這已經超越了羅漢的果位,進入聖菩薩的行列。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按照《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教授,應于禪定中觀察五蘊無“我”,才能破除人我執而證空性,因此,修菩提心與證空性沒有直接關係,要想實證空性,唯有“寂止”“勝觀”才是正途。但是你要知道,這只是顯教中的一種修法,而不是證悟空性的唯一途徑。不管是觀察五蘊無“我”,還是思辨“緣起性空”,都是從概念上進行認知,雖然這是非常必要的,並且也可以通過止觀而昇華為直覺的觀照。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何等的艱難!要知道我們屬於欲界眾生,經中說“欲界無禪”,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要想把禪定修至圓滿,簡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經論中說:“設有修定軌則,仍假藉頭陀苦行……由根羸劣,無學緣覺果尚自難成,何況十地大普賢地。”我們現在所修的定,一般是仿照四禪天而設,沒有足夠的福德資糧,是難以達到甚深定境的。何況現在是末法時代,那就更難以修定了。宗喀巴大師當初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寫到止觀章節的時候,就不打算繼續寫下去了,正是考慮到末法時的眾生,業障與煩惱深重,難以如實通達真正的止觀。後來經過文殊菩薩的現身勸請,說還是能利益少部分人,宗喀巴大師才把後面的止觀部分寫出來。那時候的人根器是那樣好,尚難修定,我們現在就更難修成了吧。所以要想通達空性,就有必要採用一些快捷的方便法門。比如對於密法來說,作為以果為道用的修持,就有多種殊勝的方便法門,通過種種緣起的顯現和作用,能使我們快速悟入空性,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的。
密法之所以能夠即身成就,重視菩提心的修持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無上密即身成就的殊勝之處,唯有通過菩提心才能得以體現。密法裏所講的空性,與顯教不同之處在於大樂中修性空,通過大樂來消融妄念,因此能快速通達空性,樂空不二是整個密法的精粹。而大樂正是來源於菩提心所集的福德資糧。雖然在顯現上是通過一些特殊修法,比如修風脈降融明點而產生大樂等等,看起來似乎與菩提心毫無關聯,但實際上,若沒有菩提心作為攝持,沒有菩提心所集的福德資糧,任你再怎麼精勤觀修風脈明點等法,也不可能真正地生起相應的證德。
大家不管是想證悟空性,還是即身成佛,或者只想往生淨土,都一定要重視菩提心的修持,這是整個大乘道的中心,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現在許多人都喜歡一些看起來熱熱鬧鬧的東西,比如修一些頗瓦法之類的密法,認為僅僅依靠這些就可以“無修成佛”了,卻視菩提心為一般性的理論說教,認為沒有什麼實際用處而捨棄。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雖然大家喜歡修頤瓦法,希望能夠遷識往生,但是如果沒有五力的配合,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僅僅修持頗瓦法,對你的死亡也不會有太大益處。即使出現了遷識的徵兆,也不一定能保證往生到淨土。往生的前提是正常死亡,我們業力這麼深重,大多是在各種橫禍中死去,你能保證自己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嗎?即使能平平安安活到老,臨終時如果業力現前,很多人不等到咽氣,就陷入了昏迷,又怎麼能想到修法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於菩提心的修持,消除惡業,乃至實證空性,這才是往生的前提和根本之道。